第26章
西边有一个100多里长的一条小路,这个小路很窄,窄到什么程度呢?叫“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排”韩信要走这100多里地的山路,才能进入赵国的国境。那么赵国怎么办呢?赵王歇和他的国相就是陈馀,两个人集中了赵国所有的军队,号称20万,就在井陉等着韩信韩信。有多少军队呢?三万,赵国多少军队呢?号称二十万,所以井陉之战是韩信一生中间非常经典的一次战役,这一仗很难打。 画外音: 韩信的精兵让刘邦抽走后,韩信只能带着三万老弱之兵出征灭赵,而赵国是集全国之兵以逸待劳来防守,同时韩信要打赵国就必须要通过井陉这个危险之地,可以说仗还没有打,韩信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占优势,那么这一仗双方又会打出一个什么结果呢? 王立群: 当时赵国的一个名将叫李左车,这个人有兵法传世,李左车提了个建议,他说韩信要走这个路,他一定是主力在前,他的粮草辎重在后,你给我三万人马我去夺他的辎重,把他的粮草、辎重给他烧了。然后我用骑兵在他后面打,你们在前方只要做到什么任务就行了呢?你们在前面就是深挖战壕,坚守不战就行了。我在后面断他的粮道,他这三万军队如果没有粮食吃,不用超过10天,韩信跟张耳的头就可以挂在你的大军军旗之下。这是李左车的意见,非常厉害,也是个正确的意见。但是,指挥赵国的实权是在陈馀手里,陈馀是个书生,也懂得兵法,陈馀他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我们是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拒绝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是派人打听打听到李左车的意见被否决了,韩信的三万大军才走到离井陉30里地的地方停下来了,停下来以后,两军相距了20里地,一边是三万,一边是二十万。韩信当天晚上就下了两道命令,第一道命令,他挑选了两千个骑兵,给每一个骑兵一个任务,就是带了一面红色的赵军的军旗,让这两千骑兵抄小路骑马,走到可以看见赵军大营的地方埋伏下来。给这两千骑兵一个任务,说明天开战赵军会倾巢出动,当他们倾巢出动的时候,你们这两千人的任务就是跑到人家赵国的军营中间,很简单,把赵国的旗子一拔,插上汉军的红旗,拔一个旗,插一个旗,你们两千人带两千面旗去,明天给我插上两千面旗,你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他埋伏下一支军队,然后让他的大部队一万人背水列阵,背后是水,是河,排那个军阵。第二天一早天一亮,赵军一看韩信的汉兵是背水列阵,这是兵家大忌,背水没有退路,所以都哈哈大笑,认为韩信不懂兵法。而这边韩信呢,他带着一万多人打着大旗,敲着战鼓,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到赵军的大营门口去跟赵军挑战,结果赵军就出来了,跟汉军打。当然赵军的士兵多,汉军的士兵少,而且韩信下令打一会儿就撤,但是撤的时候有一条,要把所有手里的军旗和战鼓全扔了。古代打仗有一个规矩,军旗跟战鼓最重要,如果打仗中间谁能缴获了一面旗,或者抢了一盘鼓,回来要受重赏。所以韩信一撤退就把军旗、战鼓全扔了,扔的满地都是。赵军的士兵队形就乱了,都去争着抢那个战旗、抢战鼓。然后韩信就带着他剩余的一万人退到背水列阵的大营之中,赵兵攻过来,汉兵就在韩信的指挥之下双方对峙。由于韩信的军队没有退路,所以人人殊死搏斗,这个仗打得非常惨烈。汉军死活不退,最后赵军没有办法,说明天再打吧,就撤回去了,等他们转过头来一看,傻了,原来他们赵军的大营中间插的自己的军旗全没了,全是两千面汉军的红旗,所以,赵国的20万大军都以为大营被攻占了,赵王被抓了,所以军心一散,这20万人一哄而散成为散兵了。赵国的大将杀了很多逃兵,想阻止军队的溃散,但是阻止不住。然后韩信大开营门,带领他的军队重新杀回来,在乱军之中杀死了陈馀,活捉了赵歇,把赵国的20万军队一举歼灭,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井陉之战。 画外音: 在井陉之战中韩信面临三个不利因素,首先是“身处险境”,其次是“弱旅迎敌”,最后还“以寡击众”,在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韩信为什么能在井陉之战中大败赵国的20万大军呢? 王立群: 井陉之战一结束,韩信手下的人都来请功,交出来我俘虏了多少人,我抓获了多少人,交了多少东西,最后问韩信这仗怎么能打胜,兵法上讲的历来不是如此,为什么我们却能够打胜,你这个背水列阵不在兵法。韩信说,在兵法你们没看,兵法上有两句话。叫“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就这么两句话。他说你想想我手下是什么军队,我这三万人可不是精兵,精兵全被汉王刘邦抽走了,这是新参军的新兵,等于是我领着一群老百姓在打仗。我领着三万老百姓打仗,如果我把他们放在能逃命的那个路上,一打仗全逃了,我只有把这三万老百姓放在没有可逃的路上,老百姓才人人各自为战,我才能打赢,底下所有的将领听完都非常佩服,认为井陉之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背水而战”,迫使每一个老百姓都得为自己的生存去玩命。实际上韩信还没有讲透,我再补充讲三点,韩信这一仗之所以能够打赢还有三个原因,这三个原因,第一个叫主客易位,主人跟客人交换了位置。打仗的时候呢,什么叫“主”,什么叫“客”呢?这就是打仗有进攻,有防守,往往进攻的时候军队一定要多,防守的时候军队可以少。而韩信打井陉之战两个不利条件,就是三万对二十万,本来自己就人少,还有充当进攻的角色,所以这个仗不好打。再一个,地形不利,韩信怎么来主客易位呢?他先搞了一个一万人布置一个背水列阵,然后带了一万多人出去打一下,假装战败就退回来了,退回来这两万多人全部在防守,赵军的20多万变成进攻方了。本来自己是进攻一方,现在换了个个,让对方成为进攻,自己成为防守,这就叫主客易位。第二个原因叫阵型合一,就是打仗要布阵,冷兵器时代的布阵最常见的是两种阵法,一种是方形阵,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叫方形阵,方形阵的特点是有利于进攻,方形阵的弱点就是两翼很薄弱。打仗还有一种阵法叫环型阵,就是把军队布置成一个圆,把战车围起来,所有的士兵都在战车旁边布置成一个圆。这个环形阵特别容易防守,就是它没有一个薄弱环节,它把分散薄弱的士兵抱成一个团,然后来防守。他那个背水列阵就是利用了这个环形阵的阵法,因为背水列阵的时候,后边是水,你不用担心赵军会抄你的后路,后面不可能有赵国军队。两边也是水两边也不可能赵军过来,后边、左右都不用防,防的只有正面,所以韩信把所有的军队都放在正面来防守,所以赵军是死攻,汉军是死守,能够守得住,他其实只防正面这一面,他实际上布置的是一个环形阵。第三个原因是奇正相和,什么叫正呢?正就是常规,常规为正,变化为奇,这就是正和奇。防守为正,偷袭为奇,这是正和奇。韩信他这个打仗他是正和奇都用了,所以我们叫他是奇正相和。 画外音: 韩信北伐平西魏国、灭赵国,几场仗打得都是有声有色,尤其是在井陉之战中,以3万老弱之兵大败20万赵军,更是韩信军事生涯中的成名之作,但赵王如果听从部将李左车的建议,也许胜利的天平就不一定向韩信倾斜了,那么井陉之战后李左车的命运会怎样呢? 王立群: 当然韩信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是中国军事史上又一个经典战役。这个仗一打完,韩信立即下令活捉李左车,李左车当时建议要断他的粮道,谁要能活捉李左车,我要重赏。果然,一会儿把李左车给绑着送过来了,一绑着送过来,韩信马上给李左车松了绑,然后让李左车坐了上座,向他请教问题。韩信就问了一个问题,我想北灭燕、东灭齐,我该怎么做才行李左车说:“败军之将不能谈这些事”。我不能谈,韩信说,当年有一个高人,他在虞国,虞国灭亡了,他到了秦国,秦国称霸了,此人并不是在虞国是个笨人,到了秦国变成一个聪明人。原因在于虞国的国君不听他的不用他,到了秦国以后秦国的国君听他和用他,这个人是谁呢?百里奚。百里奚在虞国,虞国灭亡了,百里奚到秦国,最后做了秦国的相国。所以,他说你李左车如果是赵王听了你的意见,我韩信早被你抓了俘虏,正因为赵王和陈馀不听你的,我今天才有机会向你请教问题,我真心向你请教的,你不要推辞。李左车见韩信很真诚,李左车也被真诚感动了,李左车说了两句我们今天都在传诵的话,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有失算的时候,再笨的人也有看准的时候陈,馀非常熟悉兵法,结果一次败仗命丢了。他说现在你的强处是什么呢?你的强处是你取得这一连串的胜利,涉西河、擒魏王、杀夏说、灭代国,井陉之战一个早晨你把赵国20万大军给灭了,这是你的强项。你的弱项是什么呢?
相关推荐: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召唤之绝世帝王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爸与(H)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痛之花(H)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南安太妃传
实习小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