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背着爸爸和叔叔滚床单(虐心) > 第68章

第68章

任,只有萧何叫倚重。 他这么倚重萧何,其实就想让萧何做汉帝国的第一任丞相,现在我们就回答了,我们刚才没有讲的一个问题了,刘邦为什么非要跟功臣们拧着劲儿,说的是军功,刘邦是偷换概念了,大臣们的概念都很清晰,大臣们都很明白,要按军功,毫无疑问那就是人家曹参的,别人是不能够比的,曹参身上受了那么多伤,攻城掠地的功劳一笔一笔记下来,我们看《史记》的《曹相国世家》,曹参的功劳写得很清楚啊,谁都比不过他,所以刘邦封的食邑,曹参是最高的10600户,按军功应该是他的,但是要按治国,那不行,可见刘邦封列侯和刘邦定第一功臣,很明显是这两件事是两个目的,封列侯是干什么呢?封列侯其实就是回报,简单来说就是回报,过去不是打了四年仗吗,这四年仗你们立了功了,流了血,受了伤,立了功,那怎么办呢?现在给你们回报,该封侯的封侯,该给地的给地,按照军功的大小、高低统统给你们都封了,从此以后咱们两不相欠,你们为我打天下,我也把名也给你们了,利也给你们了,咱们算清了,所以封列侯实际上说白了,就是说最后咱们这个公司盈利了,到现在是年终了,咱们该分红了,谁的功劳大,该分多少一次性分完,两清,以后我不欠你的了,你们也别再这个那个了,这是封侯。 排第一是刘邦另有考虑,大家都是侯,那谁是第一侯啊?他在封完列侯以后要挑选个第一,他有一个目的,他要把这个第一用做将来的丞相,所以封列侯是过去的总结,排座次是未来的开始,所以刘邦的这个排座次,他的目的是着眼于未来,而着眼于未来没有比萧何更合适的了,这就是第一功臣的由来,那萧何作为第一功臣来说,他适合不适合做第一功臣呢?那么作为第一功臣来说,作为丞相来说,日子好过吗? 画外音: 在王立群先生看来,刘邦力推萧何自然有他的考虑,此时的刘邦已经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开国后的建设上来,这当然是刘邦应该考虑的,所以他认为萧何是第一功臣并让萧何担任汉帝国的第一丞相。那么问题就来了,萧何适合不适合丞相这一角色呢?担任刘邦的丞相日子好过吗? 王立群: 其实第一丞相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第一是责任太大,第二是权力太大,特别是权力太大会导致皇帝和丞相之间有摩擦,这个摩擦就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所以萧何其实并不容易,其实在封第一功臣之前就发生过一件事,封第一功臣是在高帝六年,而在高帝三年,就是汉王三年的时候,曾经出过一件事,就是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刘邦多次派人去慰问萧何,刘邦在前线打仗,萧何是负责整个关中的事情,然后多次派人去慰问萧何,萧何没有觉察,但是萧何手下有一个人,这个人史书称他为鲍生,所谓鲍生就是姓鲍的一个书生,是萧何的一个门客,他的一个部下,他告诉萧何,大事不妙,他说你想想,主公在前线风餐露宿,非常辛苦,你在后方比前线的主公,要舒服多了,那么为什么辛苦的人来慰劳一个不太辛苦的人呢?你有没有想想这个道理呢?谁该慰问谁啊?谁最辛苦应该慰问谁,现在倒过来了,在外边辛苦的人来慰问,那个不太辛苦的人,说明主公对你已经有疑心了,所以鲍生说,你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的子孙,还有你的堂兄弟中间,所有符合征兵年龄的人,全部送到主公的大营中间去当兵,只有这样才能保你平安,萧何一听,马上明白了,他把他的子孙,因为萧何年龄比较大,他的儿子、孙子,还有他的堂兄弟中间,凡是符合征兵年龄的,一股脑全部派到刘邦的大营之中,当这一批人,就萧何的子孙和堂兄弟,来到刘邦大营之中的时候,司马迁写了四个字,叫汉王大悦,刘邦十分高兴,刘邦的高兴倒过来说明,这个包生看得非常准,包生已经看出来,刘邦对萧何不放心,这就有一个问题来了,萧何是那么一个忠实于刘邦的人,那么刘邦为什么会,对他不放心呢,其实这个话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权太大了,萧何当时有多大的权力呢?刘邦就是在前线打仗,整个的关中汉中巴蜀,全归萧何指挥,换句话说,萧何就是假汉王,整个天下都是萧何在管理,你想想,这么大的权力,刘邦能对他放心吗? 所以,他的不放心的根本的原因,就在萧何的权力太大,这样一来,刘邦就对他会猜忌,萧何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听信别人的话,觉察出来刘邦对他的猜忌,而且用最巧妙的办法,化解了这场信任危机,儿子一去、孙子一去,堂兄弟一去,这叫参军吗?这叫主动送人质,就把儿子孙子,都押到你那儿,你该放心了吧,所以人家刘邦汉王大悦啊,这大悦,第一,人质来了,他让我放心了。第二,萧何真聪明,我稍微对他有点不放心。他马上就明白了,所以,才有汉王大悦啊,所以第一功臣不好当,别以为做第一功臣就很好,别以为当丞相就很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处处有危机,这个危机根本上说,就是皇权跟相权的矛盾,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很大,他要替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处理那么多事情,权力很大,你说皇帝不能拿过来吗?皇帝第一顾不了,第二皇帝要都管,皇帝就累死了,所以他必须找人替他分担,这个人替他干活,他还对这个人不放心,这就是个很大的一个矛盾,整个封建帝国时代,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其实萧何对刘邦,第一忠心耿耿。第二治国有方。很会治理国家,而且能够化解危机,所以要做第一功臣的人,那也得是既得有才干,又得善于自全,就非常善于保护自己,你才做得了第一功臣,其实第一功臣并不好当,刘邦让他当的时候,萧何没有推,封他第一功臣接受了,其实这个第一功臣,当你担上这个名的时候,其实你也担当了,绝大的政治风险,是很不容易做的,我们再讲另外两件小事,你也可以看出第一功臣,那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先讲第一件事,萧何临死的时候,汉惠帝去看望萧何,汉惠帝就是刘邦的儿子啊,就是刘邦死后传位给,他的长子惠帝,汉惠帝去看望他,汉惠帝见面以后,就问萧何一句话,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就是您百年之后,谁可以代替您,这话皇帝20多岁的,一个小皇帝,问一个即将咽气的老丞相,问他,萧何怎么答?反过来,如果问的是我们,我们怎么答?你看人家萧何怎么回答,萧何答了句话,知臣莫如主,回答了吗?回答了,回答了吗?没有回答,人家问你是谁,你答了一个知臣莫如君,什么意思啊?了解臣子的莫过君王,这叫回答得极其小心,这汉惠帝问不出来话,汉惠帝就急了,你再不问,以后他没气了,他死了怎么办啊?所以汉惠帝跟着就问了一句,曹参何如,曹参怎么样,你看人家萧何跟着就回答,帝得之矣,臣死而无恨矣,什么意思呢?皇上啊,你算找对人了,我死了以后再没有遗憾了,帝得之矣,臣死而无恨矣,你看,这个萧何一直到最后一句话,他就没有把曹参的名字,给点出来,这叫什么?这叫谨慎,这叫小心翼翼,这叫伴君如伴虎,他就是不说出来,一问他,知臣莫如君,所以,最后人家汉惠帝说出来,他来了一个帝得之矣,臣死无恨矣。 其实,萧何跟曹参原来是老战友,没有矛盾,他俩后来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这个矛盾从哪儿得的呢?第一功臣,大臣们让曹参当,刘邦让萧何当,萧何推都没有推,当了,这一当给曹参两个人,结了梁子了,两个人心里有疙瘩了,但是人家萧何做得好啊,临死的时候等于是,又推荐了曹参,所以萧何死后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声,叫举贤不计私仇,尽管曹参对我不好,我临死还推荐他,但是他的推荐不是自己说的,我逼着你皇帝说出来,然后自己再同意,你看,萧何就这样一直到最后,你可见这个人多么小心谨慎。第二件小事,萧何当然有钱,做了那么多年丞相,能没钱吗,有钱要买房买地啊,萧何买地他有一个原则,买房买地,从来不在CBD地区买,他跑哪儿买啊,跑那个六环以外,最偏远的地方去买,而且买那个房子一定,是没有围墙的,不买高档房,不买独栋别墅,不买中心城区,只买那个最偏远地区的房子,而且没有墙,没有围墙,为什么买这么差的房子啊,萧何最后说了这么句话,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什么意思呢?我的后代如果是贤能的人,他会学习我这个人的节俭,如果我的后代是个不孝子孙,他有点房有点地,也不会对那些有势力的人看得上,你买在中心城区,你的子孙又没有本事,人家早晚给你想办法,给你房子夺了,你买到六环以外,你买到河北省去,没人抢你的房,买房买地萧何都精打细算,绝不买中心城区的房,不买高档房,买那个经济适用房,最差的,这样,我们就交待了第一功臣。 以上,我们用了九集的篇幅,讲刘邦封列侯,而且为列侯排座次,所有这一切,刘邦一个目的,就是巩固大汉王朝,

相关推荐: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我在末世养男宠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玩笑(H)   双凤求凰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爸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