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说:“明天我把红薯片给他们寄回去,这么重的礼我可不敢收。 至于坟地的事儿以后就不麻烦他们了。” 原本也没麻烦他们。 上回程立言回去就已经把这事托付给了县里拥军办的人。 这是程兰花一家找不着理由硬要凑过来的。 沈玉瑶听了这话,心里才舒服了些。 程立言说到做到,第二天果然将红薯干寄了回去。 另外给县里的战友写了一份脱离关系的声明,让他转交给拥军办。 不仅如此,程立言又以他和沈玉瑶夫妇两个人的名义,给老家的村委会寄了一百块钱作为慰问金。 让他们用这个钱给村里的孤寡,五保户,还有军属买点粮食。 同时说明了一下家里坟地的事儿,希望村委会帮忙照看一二。 春节转眼就来了。 沈玉瑶上班一下子上到了年二十九。 程立言比她更忙,年三十上午还代表师部跑到海鹰团去慰问了一番,等他回来天都擦黑了。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还是赶回来过年了。 在乔安和冯长远的一再要求下,今年的年两家人是一起过的,地点就放在了乔家。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沈玉瑶都不知道冯长远的手艺竟然还相当不错。 从他早上支起了油锅开始,那香味真是隔着一个走廊都能闻到,实在是太香了! 沈玉瑶从阿娘提前帮她准备的吃食里面选了两样点心,一个是红豆包,一个是南瓜饼。 红豆包是做成带馅儿馒头形状的,馒头上方还点了五个红点儿,看上去十分的喜气。 南瓜饼则是用模具压出来的,模具选择了鲤鱼,代表了年年有余的意思。 这两样儿一端过去,顿时引来了兵兵和绣绣的一阵欢呼声。 虽然饭菜的种类不多,参加的人数也不多。 加上两个孩子,总共也不过只有六个人。 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规模,都和沈玉瑶曾经参与过的年夜宴席不可同日而语。 但这天晚上,她过得很快乐。 饭后,两家人还带着孩子们跑到空地放了好些炮竹。 一直玩到很晚。 直到躺到床上,沈玉瑶才意识到自己今天竟然一直在笑,笑得腮帮子都有点隐隐发酸。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夫妻俩起了个大早。 他们先拿着提前准备好的自制的点心去叶师长家还有刘副政委家拜了个年,然后两口子就骑着车一起去了码头那边的渔村。 第227章 渔船 沈玉瑶与程立言赶到渔村的时候还不到早上八点。 大概是难得的一家团聚的日子,这个时间没有太多人在外面闲逛,整个渔村静悄悄的。 两个人没有在村子里停留,直接骑车去了村外的那片沙滩上。 肖梅暂住的那个破船就停泊在沙滩上的几块大礁石旁边。 此时整个沙滩上寂静无人。 两人将车子停在路边,穿过沙滩走到了船边。 程立言先跳上去,然后伸手将沈玉瑶也拉了上去。 第一回来的时候沈玉瑶没有多待,所以也没仔细看。这次她才发现,那破船的舱板很多都已经腐烂了。 走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然就有可能整只脚陷进去。 两个人走到舱门前,沈玉瑶敲了敲舱门。 “谁?”里面很快响起了肖梅警惕的声音。 “我,玉瑶。” 听到沈玉瑶的声音,肖梅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在挪动什么重物。 好一会儿舱门才被打开。 肖梅从里面探出了头。 她的头发毛茸茸的,很明显是还没有起床。 看到同样站在门外的程立言,肖梅面露尴尬。 她又快速地将门关上,然后喊道:“玉瑶你们稍等一下啊,我马上收拾好。” 虽然舱门就开了那么一下,可夫妻二人都看到了里面的情形。 主要也是那船舱实在是太小了,让人一眼就能看清全貌。 舱里没有床,肖梅是在舱里打地铺睡觉的。她不好意思开门,就是因为铺盖还没有收起来。 在舱门旁边,两人还看到了一块大礁石。 显然那是晚上用来堵门的。 看到这种情形,程立言的眉头紧蹙,久久没有说话。 肖梅的动作很快,几分钟后舱门就打开了。 两人弯腰走进了舱里。 此刻肖梅已经将船舱内的那扇小窗也打开了,凛冽的海风带着咸腥味吹进来,吹走了舱内一晚上的沉闷之气,同时也将这屋里唯一的暖意给带走了。 船舱内这会儿和外面没什么区别,冷得人想打颤。 肖梅将屋里唯一的一个小板凳搬给了沈玉瑶,又在那块大礁石上垫了一个棉垫子,示意程立言凑合一下坐在上面,自己拎着屋里的一个小煤炉走到了舱外。 她一边用收集的碎木头点火,一边跟两人说话。 “你们怎么今天过来了?这大年初一的你们不好好在家过年,跑到这边来干什么?” 以前大概是因为陈飞的关系,肖梅和程立言说话其实是有点畏手畏脚的。 可现在没了陈飞这层关系,她反倒放得开了。 沈玉瑶道:“在家也没什么事,过来看看你。” 肖梅想了下,然后意识到沈玉瑶说得确实没错,这俩人在滨海也确实没有什么亲戚可走。 于是她也没多说什么,当即笑道:“既然来了,那就在这儿多待会儿,可不能嫌弃我这地方不好,咱们一起好好吃一顿!” 夫妻二人过来,就是来陪肖梅过年的。 听了这话自然赞成。 因为上次来沈玉瑶就说过过年的时候会过来,所以肖梅是提前做了准备的。 她特意在渔民家里买了两条一斤多重的黄花鱼,另外还买了四只大对虾。 中午饭是肖梅做的,她坚决不让那两个人帮忙,自己做了煎黄鱼,油爆虾,另外还做了盐煮花生,蒸了红薯。 最后甚至将自己抢到的过年特供大米全都给蒸了,整整蒸了一小钢筋锅的米饭,三个人实实在在的吃了一顿。 吃饭的时候,三人心照不宣谁也没有提陈飞,只是在临走时程立言实在没忍住还是多了句嘴。 他说:“家属院的房子陈飞临走的时候一下交了三年的房租。他这次上岛给师部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想保留房子,然后允许你回去居住,师部是答应了的。” 程立言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显然他也不知道要怎么劝说。 好一会儿后他才继续道:“肖梅,你和陈飞的事儿我不劝。来之前你嫂子还特别叮嘱我,不让我跟你提这个。 我就是觉得那房子一直空着也不是个事儿,太浪费了。你住回去,还和以前一样每天两边跑着,这不是也一样吗?” 主要是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而且看得出肖梅住在这里并不安全。 不然谁会在屋里放一块大礁石,专为了堵门呢? 肖梅听后并没有如之前还在家属院时一样的立刻暴躁起来。 她甚至还笑了笑。 只不过她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坚持。 她摇头道:“程团,这事儿别劝了,我不可能再回去住的。婚都离了,我和陈飞已经没关系了,我再住回他的房子算怎么回事呢?” 她说着站起来,走到角落里将一个大麻袋拎了过来,说:“玉瑶,这是你让我帮你买的东西,都在这儿了,你过来看看合不合适? 为了这点东西我可以把村里的好货都挑完了,要是不够那就只能再等等,遇到合适的我再给你挑。” 看肖梅如此打岔,程立言怎么会不知道她这是不想再提之前的话题呢? 他在心里叹了口气,默默的对陈飞说了声“我尽力了”,之后就再不言语,走过去与妻子一起翻看起麻袋里的东西。 这袋子里装的全是肖梅帮沈玉瑶挑选的海货。 有干鲍,大对虾,大粒的瑶柱,还有很好的墨鱼干和鱼胶。 沈玉瑶买这些是为了给海市的姑姑寄。 虽然自从上次去海市后,沈玉瑶再也没有和姑姑一家见面,但两边的来往一直没断。 沈姑姑隔三差五的都会给沈玉瑶寄各种东西,吃的用的,差不多是遇到什么好的都会想起来给她寄一份。 对她是一如既往地疼爱。 年前按说沈玉瑶就应该给姑姑寄一份年礼过去的,只不过那时候她真的是完全没有时间。 但这件事她可没敢忘,早早的就托肖梅帮她留意好货了。 第228章 串门 与肖梅告别后,夫妻二人骑车去了大杂院。 说起来沈玉瑶都有小半年没有见过小亚和莱莱这两个小姑娘了。 她还挺惦记这两个孩子。 还没进胡同,两人就见到一群正在疯跑的小孩儿,有人手里拿着炮仗,有人手里举着铁环。 虽然没有各个都穿上新衣服,但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是被特意打扮过的,至少今天一个个看上去眉眼,衣服都干干净净,让人看着就觉得顺眼许多。 两人从车子上下来,推着往里走。 结果没走几步,就被蹲在大门口玩石子儿的小亚给看见了。 “沈阿姨,程叔叔!”看到他们,小亚惊喜极了,连石子儿都顾不得捡,就朝二人奔了过来。 沈玉瑶接住跟小炮弹一样扑向她的小亚,摸了摸小女孩儿的脸蛋儿,有点惊讶地问:“小亚,你怎么瘦了?” 小亚有点不好意思地站直了身子,拽了把自己的小辫子,说:“没有,阿姨我长个子了。” 沈玉瑶从口袋里拿出一颗奶糖,剥了皮塞进了小亚的嘴里,然后问:“你妈呢,在不在家?” “在家呢,我妈在家!” 嚼着奶糖,小亚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她拉着沈玉瑶的衣角舍不得松,一边跟着她往前走一边大声地喊:“妈妈,妈妈,我沈阿姨来了!程叔叔也来了!” 听到小亚的叫声,大杂院里很多人都跑出来看热闹。 钱嫂子自然跑在了最前面。 她从院里出来,跑到了夫妻二人的跟前,激动地问:“哎呦,你们怎么今天有空过来啊?” 程立言道:“这不是过年了嘛,过来看看你们。” 说着,他将二人事先准备好的东西从车子上拿了下来。 听了这话,钱嫂子高兴极了,立刻引着两个人往院里进。 沈玉瑶自从出嫁后就没有怎么来过大杂院,此时再看发现一年多过去了,院里几乎没有改变。 只是比起从前,今天的院里热闹了许多。 家家户户都贴了红对联,好些人家的窗户上还贴了窗花,看上去很有些喜气。 院里的老住户们都和沈玉瑶认识,此时见面自然都凑过来打招呼。 夫妻俩也和大家互道了新年好。 大家说了会儿话,才跟着钱嫂子进了屋。 钱嫂子家和之前也没有什么变化,屋里依然收拾的整齐干净。窗户上还贴着一看就是小亚剪的有点歪歪扭扭的窗花。 看着质朴又可爱。 将人让进屋之后,钱嫂子就张罗着拿出各种好吃的。 瓜子,花生,红薯干,还有自家熬的麦芽糖…… 恨不得将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给他们两口子尝尝。 两人也没客气,每样都尝了点,然后和钱嫂子唠了几句家常,最后给小亚塞了一份压岁钱然后就离开了。 因为张莱莱和崔霞母子不在,离开之前沈玉瑶将给她们的那一份东西也给留下了,托钱嫂子转交。 从钱嫂子家出来已经快五点了,二人顺路又去了废品站。 因为年前程立言抽空来了一趟,把给顾大夫还有孩子们准备的东西都给提前送来了,所以这次二人没有拿太多东西,只是带了些蒸好的白面馒头和豆沙包。 过年的时候废品站放假三天,他们到的时候几个孩子正聚在顾大夫那屋一起吃锅子。 今年因为有了安身之地,加上又有了工资,顾大夫他们的生活水平比之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这从吃食上就能够看出来。 顾大夫的屋里放着一个煤炉,此刻炉子上坐着一个蒸馒头的大锅,锅里滚着的是骨头汤。 汤里放着海带,豆腐,白菜,萝卜,另外还有用程立言送来的肉切的肉片和粉条。 这会儿骨头汤已经沸腾,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袅袅白烟带着肉菜的香味,弥漫在整个房间。 “嚯,这一锅可真实惠,来来来,给我盛一碗。” 程立言来得次数多,和顾大夫还有孩子们熟得很,看到这种情况毫不客气地就凑了过去。 司钦赶紧将自己的板凳腾出来招呼沈玉瑶坐下,又去给程立言搬了一个。 人多热闹。 虽然那么一锅菜分到每个人的碗里,根本吃不了几口,更难分到一块肉。 可大家还是开心得很。 特别是小六,这个平时有点病弱的孩子此时也吃得脸蛋红扑扑的,看着比以前健康了许多。 夫妻俩在顾大夫这里多待了会儿,直到天全黑了才站起来告辞离开。 在他们走之前,司钦拿出了专门给沈玉瑶留的东西,是几本以前出的《书法报》。 这份报纸早几年就停刊了,能够找到可以说是有点运气在的。 这几份报纸有点旧了,纸张都有点发黄,但好在保存得很不错,没有破损,也没有污渍。 沈玉瑶看了看,发现上面有几份名家的作品,而且还是精品之作,这是在这个年代很少能找到的了。 她非常得喜欢。 初二夫妻俩没有出去,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初三早上沈玉瑶就要去上班了。 而程立言也开始工作。 开年上班第一天,沈玉瑶去得比较早,她到的时候,职工通道还没有什么人,应该是大家都还没有到呢。 她将车停好正准备往里面进
相关推荐: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万古神尊
过激行为(H)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我的傻白甜老婆
树深时见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鉴宝狂婿
蝴蝶解碼-校園H
白日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