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就要开始了。” 顾染戴上头盔,广播里正好喊道他的名字。他是第一道,第一个入场。 当他踏入冰场的那一刻,整个滑冰馆迸发出最热烈的掌声与呐喊。几千人的场馆,就是为了看顾染最后一场个人表演。 第170章 当顾染站在起跑线前那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他第一次站上冬奥会赛场的情形。 那一年,他还不满十九岁,和队友们征战世界各地,满身的勇气与责任,站在起跑线前,从不畏惧任何对手。 当然,这些年来,他本就没有畏惧过任何对手。只是,退役之后再回到赛场,他总觉得自己身上多了许多束缚,许久也不曾找回过年少时那种对短道速滑最纯粹的热爱,和纯粹的先要战胜一切的求胜欲。 此时此刻,他站在这里,不仅要为他的祖国而战,也要为仍然拼搏在赛场上的,他们这一代运动员而战,更是为自己而战。 顾染在第一道,赵志硕第二道,陈宇泽第三道。 发令枪一响,裁判的哨音就跟着响了起来。有人抢跑了,顾染还以为是赵志硕,没想到却是陈宇泽。 这小子今天也很亢奋,憋着一股劲儿要跟赵志硕一较高下。 他转过头去看向顾染,顾染也在看台,安抚的对他点了点头,陈宇泽的心立刻就安定了下来。 第二次起跑很顺利,所有人都很谨慎,没有敢再抢跑。 在发令枪响起的那一瞬间,顾染就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了比赛之中,这个启动速度和起跑反应,几乎肉眼可见比其他三名选手更快,还没到达第一个弯道,他已经把对手都甩在了身后。 冲出起跑线的那一刻,陈宇泽就从余光中看到了顾染,那迅捷的身影就像是一束光,引领着他不断提高疾跑的速度,到达弯道的时候,他又狠狠地加了两刀,强行超越了二道的赵志硕,紧跟在顾染身后。 赵志硕自然咽不下这口气,想要利用弯道反超回来,但陈宇泽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出弯道的时候继续加刀,再次起速,硬生生把人卡在了自己身后。 能在一个弯道两次让韩国人吃瘪,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爽了,陈宇泽的嘴角露出一抹鄙夷的笑,抬头去看他的偶像,却吓了一跳。 仅仅是一个弯道,就在他和赵志硕纠缠之际,顾染竟然已经滑到了他伸手触碰不到的地方,领先了他足足两个身位! 第一个弯道之后顾染就知道,他身后的人是陈宇泽。于是,他不再分神关注其他人的情况,而是将所有注意力都用在了自己的滑行上。 每一次收腿,每一次蹬冰,每一次重心移动,每一次身体倾斜……就算是强调技术的韩国人也不得不承认,顾染的滑冰姿势是教科书级别的。 当他想要将自己最极致的技术动作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那一定是一场令所有爱好速滑的冰迷终身难忘的视觉享受。 他的身材修长,腿部肌肉充满力量,这让他拥有非常顶尖的爆发力和持续起速的能力。他的身体始终保持前倾的姿势,将自己团得非常紧凑,尽可能降低空气带来的阻力。 即便已经三十岁,他身体的柔韧性依旧很好,在蹬冰的时候,他的腿部动作又会显得非常舒展。力与柔的结合,让他在冰面上滑行的时候轻盈得就像要飞起来。 四个人的比赛,他成了全场唯一的焦点。不仅是滑冰馆内的几千名观众,包括全世界正在观看直播的冰迷,没有人的目光能从他的身上离开。 因为近视的缘故,顾染将以前习惯佩戴的深色护目镜换成了浅色,滑冰场明亮的灯光时刻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 耳边响起潮水般的呐喊,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微凉的劲风从脸颊刮过,带着轻微的刺痛感。心脏在胸腔内有力的跳动,眼前只有那条白色跑道。 这……就是追逐风的感觉。 徐清的目光也一直追随着他的身影,从顾染十三岁,他在C市的滑冰馆第一次见到那个孩子,到十八岁,顾染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横扫五枚金牌,震撼全世界。 四年前,顾染第三次包揽所有金牌,成为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人,为了学业太选择退役。 一年前,他得知国家短道速滑队青黄不接,甚至可能拿不到冬奥会参赛资格,他又毅然决然的回来。 半年多前,他因为受伤,一个人在荷兰呆了两个多月。他从来没有提过自己在荷兰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归队之后他仍是全队最努力也最刻苦的队员。 无数个顾染的影子在徐清眼前交织重叠,渐渐地融合在一起,他弯下腰来,双手撑在防撞垫上。 程森的手掌在他后背上不轻不重的拍了两下:“一把年纪了,控制一下情绪。” 徐清抹了把脸,一把年纪了,他还是会情不自禁的为顾染落泪。 比赛还剩下最后一圈半,顾染仍然在处在领滑的位置,在他后面是陈宇泽,和赵志硕两个人打得难分难舍,一个在后面拼了小命要超越,一个在前面想方设法卡位置。 这时候,顾染脑子里那些纷繁复杂的想法一瞬间烟消云散,他不是为谁而战,他只是享受比赛而已。 他真的很喜欢短道速滑,从踏上这条纯白跑道的那一天起,他就深深地为之着迷。 退役之后回来,并不只有责任,也有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与眷念。 “顾染,顾染!”就在顾染冲过终点的那一刻,主持人饱含激情的喊道,“绝对优势,没有任何争议!” “本届冬奥会,男子项目最后一项个人比赛,顾染将它变成了一场个人表演。” “太精彩了,我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前,巅峰时候他的样子。” 池朗盯着转播画面若有所思:“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顾小染的比赛,我都莫名的想要落泪。” “我那天看到一个冰迷的留言,他说顾染出道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看到他今天的样子,就想起了和他第一次比赛的场景。” “U系列的比赛,他为了赢我,冲过终点的时候摔倒了。我伸手去扶他,和他一起摔在了冰面上。” “尽管那时候我们还是对手,可是,从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认定了他会是我一辈子的好兄弟。” 当冰刀滑过终点线的那一刻,顾染情不自禁的挥了挥拳头。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让他的情绪也格外亢奋。 陈宇泽第二个冲过终点,想要和他的偶像来个激情拥抱。但顾染第一时间冲向了教练席,他现在想要拥抱的人是他的两位教练,还有两位师兄。 顾染跪在垫子上,被两位教练紧紧地抱住。 程森像个老父亲一样注视着他,嘴里一直重复着两句话:“真棒,太争气了!” 顾染把头埋在徐清的肩膀上。他想说点什么,但最终什么也没说。抬起头来的时候,看到他的两位教练也红了眼眶。 高梓逸摸了摸他的头:“你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顾染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不想让你们失望。” 徐清按着他的后脑,用额头蹭了蹭他的额头:“你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孟语乔在一旁盯着顾染看了半晌,最后,在大家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的时候,他才伸出手,像小时候那样挠了挠他的下巴:“小混蛋。” 很快,大屏幕上的最终成绩出来了,顾染第一名成绩是39秒545,并没有打破由他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但是也滑进了40秒。 顾染转过身来,冲着他的教练们笑了笑:“没有遗憾。” 他又一把揽过陈宇泽的肩膀:“39秒804,你小子也不错。” “嘿嘿!”陈宇泽傻笑了一下,“我就是想赢那个赵志硕。” “你做到了。”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顾染:“今天这场比赛,我们看到你的表现堪称完美,网上许多冰迷直言梦回十二年前,你自己对这场比赛有什么感想?” 顾染说:“享受,享受比赛本身。” 记者又问:“我们知道,500米一直以来都是你的强项,这是不是你最有把握也最像拿的冠军?” 顾染笑了笑:“无论我曾经拿过多少次冠军,最渴望拿到的永远是下一个冠军。”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呢?” “备战最后的接力赛。” 记者追问:“然后呢?” 顾染坦言道:“退役。” “退役之后打算做教练吗?” 顾染摇头:“暂时没有这个打算,还有一个领奖台在等着我。” “方便问一下是什么奖吗?” “保密。” 回冬奥村的路上,顾染点开微信,消息就像潮水一样涌来,手机一阵震动个不停。 顾染率先点开了最上面那条,因为他看到了“恭喜发财,大吉大利”几个字。 点开来,果然是程森给他发的红包,下面还有留言:“你师父催了我好几天,本来想等比赛结束了,打个包一起发给你,他刚才又催我。” 江岩总是这样,逢年过节,或者顾染比赛拿了好成绩,他都要让程森给顾染发个红包。 顾染也回了一句:“谢谢师父。” 程森说:“你有空的时候给他回个电话,天天念叨你,也不知道谁才是亲生的。” 他们这里是晚上十点多,国内正好是下午,回到房间顾染就给江岩打了个电话。没聊两句,对方嘱咐他注意身体,好好比赛,就催他去睡觉,挂了电话。 第二天上午,在林医生的要求下,顾染测了个血清乳酸含量,结果显示,他现在的状态非常好。 于是,下午林医生就离开了冬奥村,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招呼,没有提半句钱的事情。 顾染把他送到公寓门口子,笑道:“要不再留两天,等我们比赛结束?” 林医生冲他眨了眨眼:“你知道我平时接诊一个患者费用是多少吗?” “那你怎么不收我的钱?” 林医生将他随身的小号行李箱放上车:“你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我的客户,你是我的同胞。” 顾染上前替他拉开车门:“回国的时候记得给我发消息,请你吃饭。” 送走了林医生,顾染开始备战最后一场男子5000米接力。 在奥运会历史上,所有竞速项目的最后一项比赛,一定是男子接力项目。 而顾染,一直都是滑最后两圈的主力榜。因为他的绝对速度最快,个人能力最强,大赛表现也最稳,将最后两圈交给他,即便队友落后,也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但是这一次,在训练的时候,顾染却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我想滑第一棒,让陈宇泽滑第二棒吧。” 他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不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宇泽说:“可……可是,一直都是师兄你滑第二棒。” 顾染看着他,目光凌厉:“这次让你来滑,能不能完成任务?” “……” 陈宇泽有点迟疑,顾染立刻说道:“能还是不能,不能就换人。” 陈宇泽松了口气:“还是师兄你滑第二棒,我滑第一棒吧。” 顾染冲他和颜悦色的笑了笑:“你下去,让姜浩来。” “!!!” 他说话时这神态,这语气,活脱脱跟徐清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不愧是十几年的师徒,比亲生的还亲。 “能能能,我能!”陈宇泽差点腿一软给他跪下了,“保证完成任务!” 从头到尾,顾染自己就把任务安排完成,程森和徐清站在一旁,也没插上句话,反正他怎么说就
相关推荐:
小寡妇的第二春
深海gl (ABO)
妄想人妻
玩笑(H)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认输(ABO)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
失身酒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