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渔夫和美人鱼(H) > 第362章

第362章

,甚至明显能察觉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提防。 虽然有点不习惯,却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毕竟双方信仰不同,互相敌对了数百年,早就仇深似海。 之前是面临明军的威胁,双方才携手合作。 现在明军被打退,他们提防着点是很正常的行为。 如果连这点提防心都没有,那马穆鲁克人就太蠢了。 完全没有想到,有一群人再次发动了祖传技能,在背后捣鬼。 接下来几天时间,明军都没有什么大动作,这让大家都轻松了不少。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传来,谢哈比不战而降,耶路撒冷陷落。 巴耶塞特正率领大军,沿着荷鲁斯之路往马穆鲁克进发。 消息传来,整个马穆鲁克都陷入了恐慌。 法拉吉痛骂谢哈比的背叛行为,下令剥夺了其家族的所有荣誉。 然后连忙抽调军队前往西奈半岛抵御。 同时他还派人去见卡洛斯,希望欧罗巴联军能去地中海,从海上绕后对奥斯曼人发动袭击。 结果自然是遭到了拒绝。 卡洛斯表示,明军水师还在红海虎视眈眈,我们不能离开。 况且我们之前损失那么多人,大家厌战情绪很高。 抵抗奥斯曼的事情,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理由非常的冠冕堂皇,法拉吉也无话可说。 但大家都是老狐狸,谁也别隔这玩聊斋。 你们欧罗巴联军当初来马穆鲁克的理由是什么?共同抵抗奥斯曼的入侵。 现在却找借口不出兵,是什么道理? 法拉吉又不是真蠢,马上就联想到了之前的谣言。 不论是真是假,必须得做出针对性的措施。 于是他就再次给欧罗巴联军传令,抵御明军的事情交给我们马穆鲁克水师就行了。 你们想休整? 那好,我在地中海那边的船坞给你们腾出了空间,去那边歇息吧。 那处船坞位于马穆鲁克边缘地带,就算欧罗巴联军真的想背刺,也无法对马穆鲁克造成太大伤害。 卡洛斯等人自然不愿意去,好不容易才打入敌人内部,准备来个内部开花。 就这样走了,前面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吗。 可不走,他们又实在找不到理由。 然而就在这时,明军却动了。 一直在关注局势的徐膺绪,也立即展开了相应的动作。 他要的就是马穆鲁克大乱,然后趁乱捞好处,怎么可能让欧罗巴大军撤走。 于是下令舰队出征,对红海一侧的马穆鲁克水师展开佯攻。 卡洛斯一看大喜,明军打过来了,我们岂能抛下盟友离开。 不过他还是装作要离开的样子。 这下反倒轮到马穆鲁克人反悔了,明军那么强大,没有欧罗巴水师帮忙他们实在打不过啊。 连忙派人去安抚。 卡洛斯等人也就顺势留下了。 之后法拉吉率领陆军主力,前往西奈半岛阻挡巴耶塞特的大军,试图将他们挡在内盖夫沙漠。 只是可惜,奥斯曼也有水师,可通过地中海运送粮草物资。 面对亡国的威胁,马穆鲁克人也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双方在沙漠边缘地带纠缠了十余天。 只是奥斯曼的战斗力明显要更强,马穆鲁克的阵线岌岌可危。 法拉吉不得不从国内抽调更多兵力,这就导致后方更加空虚。 于是在某个夜晚,卡洛斯率领欧罗巴联军袭击了马穆鲁克水师。 按照他们原本的计划,奥斯曼在西奈半岛牵制住马穆鲁克主力。 欧罗巴联军袭击马穆鲁克水师,控制苏伊士运河,切断开罗和西奈半岛的联系。 失去了开罗这个大后方的后勤补给,法拉吉的大军就难以为继了。 到时候双方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整个马穆鲁克。 虽然中间出现了明军水师这个意外,但总的来说一切都还在掌控范围内。 啥?你问偷袭了马穆鲁克水师,明军水师打过来了怎么办? 太简单了。 苏伊士运河的宽度大致在六七十丈左右,不利于大船行驶,反倒是小船更加如鱼得水。 明军的大型战舰但凡敢进入运河试试,群狼战术不撕碎了他们。 所以他们也按照原计划,展开了对马穆鲁克水师的背刺。 马穆鲁克人虽然早就有防范之心,可他们实在没料到,白天还在一起抵抗明军的盟友,晚上就对他们发动了袭击。 猝不及防的他们,被一波给推平了。 第二天一大早,卡洛斯留下一部分人把守苏伊士运河的红海入口。 他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人,去攻击马穆鲁克其他地方的水师。 马穆鲁克水师八成力量,都被安排在了红海这边,其余地方的水师实力很弱小。 轻易就被他们击败。 之后所有的运输船、商船等等,全部被击沉。 苏伊士运河被切断,法拉吉的大军失去了后勤。 当消息传开后,马穆鲁克人都震惊了,然后就是愤怒。 前线,法拉吉听到欧罗巴人背刺的情报,呆呆的坐在椅子上,脸色一片灰白。 他知道,马穆鲁克完了。 崩溃比他预料的来的还要迅速,当消息在军中传开后,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士气彻底消失。 军队再没有一丝战意。 巴耶塞特抓住机会,全军出击一波击溃了马穆鲁克大军。 法拉吉在亲信的保护下,向南逃入了西奈山区。 前方大军溃败,国王生死未卜的消息传回后方,马穆鲁克彻底陷入了混乱。 欧罗巴联军和奥斯曼的军队一路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占领大片土地。 开罗等核心地带,也没有坚持几天就大部陷落。 然而,依然有很多人在抵抗。 一个存在一百多年的大型国家,总归是有一些忠义之士的。 更何况,欧罗巴联军的手段太卑鄙了,简直就是将马穆鲁克人当猴耍。 很多人也受不了这个屈辱。 你们是强大,但不意味着我们就会投降。 只是想靠他们自己抵抗奥斯曼和欧罗巴列国联军,确实有点为难他们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明的使者出现在了各抵抗势力面前。 他们摇身一变,从入侵者变成了抵抗势力的支持者。 我们打马穆鲁克,纯粹是因为你们收留了日本人。 现在日本人投靠了欧罗巴列国,咱们之间的矛盾就没有了,接下来就是我们和欧罗巴列国的矛盾。 咱们应该联合起来,一起打欧罗巴和奥斯曼。 这话鬼都不信,然而真假重要吗? 以秦国为首的大明势力,肯定不愿意看到奥斯曼吞并马穆鲁克。 双方就有了合作的基础。 这就足够了。 于是大家从原本的敌对,变成了友好。 接着大明安西舰队和马穆鲁克残余势力,对红海一侧的欧罗巴水师展开了联合攻击。 大明水师从水上进攻,马穆鲁克人从陆地进攻。 在双方的合击下,把守苏伊士运河红海入口的欧罗巴水师,很轻易就被击败。 不得不退到地中海一侧的入口,和卡洛斯带领的主力汇合。 正如卡洛斯所说的那样,明朝水师的主力战舰也确实不敢轻易进入运河。 没办法,运河实在太窄了,进去就相当于固定靶。 但同样的,欧罗巴水师也不敢跨过运河,来进攻大明水师。 双方一边占着一个入海口,就这样达成了诡异的平衡。 有了大明水师的帮助,马穆鲁克人东西两岸终于可以进行交流了。 法拉吉得到消息,也带着残余部队从山里走出来。 接着就是双方的正式谈判。 最后法拉吉以马穆鲁克国王的名义,宣布与大明结盟。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也没有闲着,趁着这段时间攻城略地,占领了马穆鲁克大半的土地。 并且他们还在继续往南打,准备彻底吞并马穆鲁克。 双方正式结盟之后,明军就有了出兵的借口。 汤軏、张靖运等陆军将领,带领六千骑兵登陆西奈半岛。 准备来一出围魏救赵。 他们先是突袭了驻扎在凯瑟琳山的奥斯曼军队,斩首两千余级。 之后与法拉吉带领的残兵一起北上,在西奈山(半岛中部)与奥斯曼三万援军相遇。 汤軏和法拉吉带领主力正面与奥斯曼军交战。 张靖运带领一千骑兵绕了个三百多里的大圈子,突袭了奥斯曼位于西奈半岛北部的军需粮仓。 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出现在了奥斯曼军后方,并发动了突袭。 奥斯曼军大败,被阵斩七千余人,又有万余人被俘虏。 之后两国两军一路向北,收复了大片土地。 正在开罗围剿抵抗势力的巴耶塞特大惊,连忙带兵返回西奈半岛。 双方数万大军缠斗数天,谁都奈何不了谁。 只是大明一方的军队太少,法拉吉这边也是残兵败将战斗力有限,关键是后勤也严重不足。 只能被迫退守西奈山,据险而守。 奥斯曼一方也没有追击。 后勤粮草被烧,他们的补给一时间也难以为继。 之前损失那么多人,手里的兵也有点捉襟见肘,必须等国内援军到达才行。 更何况比起西奈半岛中南部的山区,开始开罗等地的广阔平原,更值得占领。 于是双方就这样默契的罢兵了。 奥斯曼占领了西奈半岛北部地区,法拉吉在明军的支持下,占据了中南部山区。 在苏伊士河西岸则是另外一种局面。 因为大明水师不敢太过深入运河,无法从水上提供援助。 光靠马穆鲁克残兵,根本就挡不住奥斯曼的兵锋,只能一步步后退。 最终整个开罗地区全部丢失,他们只能退往相对贫瘠的西部荒漠地带。 奥斯曼军队还想继续追击,但被明军水师的大炮超视距射击了一波,顿时就老实了。 双方就这样陷入了对峙。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占据了富裕的北方,马穆鲁克在大明的扶持下,勉强在贫瘠的南方站稳脚跟。 接着双方都开始进行内部整合。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开始瓜分战利品,同时在占领区域建立统治。 马穆鲁克一方,各势力也忙着聚拢难民,建立定居点。 明军水师反倒是最轻松的,站在一边看戏。 而且为了答谢对他们的帮助,马穆鲁克拿出了许多压箱底的宝物,用来犒劳明军。 大家对此都非常满意。 虽然偏离了最初的计划,可结果是好的,此行可谓是收获满满。 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多内幕消息也逐渐披露出来。 除了大家早就知道的欧罗巴联军和奥斯曼合作,还有一个秘密被揭开。 那就是鱿人的首鼠两端。 最开始他们背刺马穆鲁克,后来因为不满日本人勾搭卡洛斯,又在暗中捣鬼。 当这些消息被证实,不出意外的,他们再次成为了过街老鼠 马穆鲁克人就不说了,他们可谓是恨极了这群渣滓,将境内所有鱿人全部抓起来贬为奴隶。 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虽然没有那么极端,却也处死了大批鱿人,并没收了他们的财产。 鱿人再次被踩在脚下,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 至于狈京……他提前得到消息逃走了,但他组建的势力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就算能找到下一个收留他的人,也只能白手起家重来一次了。 如此很快三个月过去,双方经过无数次摩擦之后,也基本确定了大致的边界。 之后大家都保持了默契,不会轻易去到对方那边。 不过这个时候,奥斯曼和欧罗巴联军那边,却派人来了使者。 询问能否允许商船通行运河。 你看看,运河这么大的利益,就这样被堵住了是多大的损失啊。 不如咱们各退一步,你们这边不拦我们的商船,我们这边也不拦你们的商船。 大家有钱一起赚。 马穆鲁克一方是有点心动的,他们确实急需钱财回血。 但这事儿的决定权不在他们,现在运河红海入口被大明水师掌握。 大明水师说了才算。 徐膺绪自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放开入口,就提出了一个条件。 谈判可以,先把日本人交出来。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 一来卡洛斯不同意。 二来日本遗民人虽然少,可战斗还是很强的,他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将对方得罪死。 前提条件达不成,谈判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不过徐膺绪也没有将话说死,只说此事还得回国请示大王。 于是谈判就此搁置。 总之,这场大战就此落下帷幕。 安西也彻底进入了两极对峙的时代。 ----------------- 大明。 专项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自从杜同礼和桑敬打开突破口,全国各地的行动都变得顺利起来。 被以各种罪名抓起来的人,数以十万计。 这些人中间,罪行恶劣的被当做典型处死,其余人全部被发配到诸侯国为民。 下滑的社会风气肉眼可见的好转,一时间大明变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起来。 人权相关法案,也从纸面上走进现实,并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使用。 人权二字也随着行动的开展,深入人心。 就在一切欣欣向荣的时候,来自安西的情报被送入了紫禁城。 第593章 尾声(一) 洛阳城西,几辆马车在田间小路缓慢行驶。 老朱掀开马车的帘子,探头看着半人高的殷米(玉米)田,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看看这庄稼,长的真壮实,这化肥真是好东西啊。” 马娘娘也高兴的道:“是啊,增产一倍还多,这下再没人反对打造工业体系了。” 老朱有些不高兴的道:“那些人就是太迂腐,什么数据问题,成本问题……” “竟然还有人说没有先例,会坏了人心。” “咱看他们就是因循守旧,无法接受新事物。” “不,他们就是非蠢既坏,光想回到以前那老一套。” “也就景恪总想用事实说服他们,换成咱早就一声令下,不愿意干的全都滚蛋。” 马娘娘笑道:“景恪这是给后人立规矩呢。” “做什么重大决定,都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 “在数据面前还不肯改的,那就是非蠢既坏,把他们罢官也是合理合法的。” “否则都学你一拍脑门想干啥就干啥,坏事儿的概率比成事儿的概率还要大。” 老朱不高兴的道:“咱现在就一致仕老头,发发牢骚都不行了吗。” 马娘娘笑道:“好好好,是我错了,你就好好发牢骚吧。” 后面一辆马车上,听着爹娘拌嘴,朱标不禁露出了微笑。 再看向地里的庄稼,他就更开心了。 化肥真是个好东西啊,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了。 有多高呢。 一亩地的农作物产量加起来,不够制造化肥的成本钱。 这也是很多人反对的借口。 现在粮食是够吃的,甚至还有极大的富余,完全没必要在这方面大动干戈。 不如弄点实际的,比如修铁路。 因为钢铁产量、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铁路的修建速度非常慢。 到现在为止加起来也就一千五百里左右,而且都是围绕洛阳修建的。 这玩意儿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群臣都希望能多修一点。 至于化肥……确实是个好东西,但高昂的成本决定了它华而不实。 关键是,围绕它打造一整套的工业体系,需要投入的资源更是看不到头。 很多人就觉得没必要。 还有些人觉得,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 对于这些人的迂腐短视,老朱恨不得亲手操刀把他们给剁了。 就连马娘娘都觉得,这些人迂腐的过分。 反倒是陈景恪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还反过来劝他们放宽心。 没办法,前世满清都被按在地上摩擦了,还有大把人反对洋务运动呢。 明朝这会儿,有人反对工业化就更不奇怪了。 在很多人看来,我们都已经是最强了,何必再折腾呢。 好好的享受盛世不就行了吗。 万一折腾不好弄巧成拙,大家历史风评都会跟着降低的。 对于这种人,没必要太较真。 将他们排除在决策层之外,让他们去干一些安民的活儿就行。 然后慢慢的用新式官吏取代即可。 这一大片属于皇庄,也是化肥试验田。 走出数里,来到了普通百姓的农田里,多也是种的殷米,很少有其它作物。 现在北方的农田,夏秋季主要种植棉花和殷米。 至于原本的各种豆类,因为产量原因逐渐被放弃了。 但也不是彻底放弃,豆类能养地,每隔两年都会种一季豆子的。 这里的庄稼长势,明显比试验田差了很多。 又走出很远,看到了一大片殷薯地,一群百姓在地里翻瓜藤。 老朱从车上下来,走到一位头发都不剩几根的老农面前,说道: “老哥高寿啊。” 那老头笑道:“八十有三了,老弟看起来有六十?” 老朱大笑道:“哈哈,老哥这可猜错喽,咱都七十六了。” 老头说道:“那老弟这身子骨可硬朗啊,一点都看不出来。” 老朱乐滋滋的道:“家里不愁吃喝,儿女孝顺,人开心了可不就显得年轻吗。” “对了,老哥都这么大岁数该颐养天年了,怎么还自己下地干活啊,莫不是家里有困难?” 老头摆摆手,说道:“哪有什么困难,正如老弟你说的,吃喝不愁儿女孝顺,日子好着呢。” 老朱疑惑的道:“那你这……” 老头指着庄稼,笑道:“对咱老百姓来说,有地有粮就是颐养天年啊。” “当年哪敢想这样的日子……” 老头和老朱一起回顾了当年的苦日子,说的两人眼泪汪汪。 老头擦了擦眼泪,说道:“哎,现在年轻人都不喜欢听这些了,” “我和他们说这些,他们就觉得啰嗦。” 老朱安慰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日子,他们觉得啰嗦,说明现在日子好过了,这是好事儿啊。” 老头连忙点头附和道:“那现在日子确实好过,这都是圣皇他老人家英明啊。” 老朱心里别提多得意了,瞅瞅,咱就是这么得民心。 不过他也没忘了正事儿,接着问道:“我看周围人家都不种殷薯了,这是为啥啊?” 提起此事,老头骂道:“还能是啥,福享多了嘴刁了呗。” “嫌殷瓜不好吃,慢慢的就不种了,都改种殷米了。” 这时旁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插话道: “贵人您别听我爹瞎说,主要是殷薯不耐储存,自家吃不完又不好卖,慢慢的种的人就少了。” “大家也不是不种,就是地头边角的地方种一些就够吃了。” 那八十三的老头怒道:“屁的不耐储存,就是懒。” 他儿子连忙说道:“是是是,就是懒,就是懒。” 老朱顿觉好笑,打抱不平的道:“老哥,这咱得说你两句了,你儿子说的有道理。” “殷薯虽然高产,可确实不适合当主粮。” “灾荒年景多种点应急救命尚可,现在是大好的年景,种一点当辅粮就好了。” “正经吃啊,还得是五谷才养人。” 那老头的儿子笑道:“就是,不过大家都不种了也好,我家种的就好卖了。” 老朱若有所思的道:“这也属于分工了,他们专门种殷米棉花,想吃殷薯的找你们采买一些。” “你们多种殷薯,可以卖给有需要的人家,大家都方便。” 老头的儿子笑道:“对对,就是这样,省的地里种好几样,来回照顾还麻烦。” 闻言,老头又嘀嘀咕咕说他们懒云云。 老朱心下莞尔,接着又问起了肥料的事情。 一提起化肥,老头和他儿子就兴奋的不得了。 “侯爷那是天命贤臣,辅佐圣君的。” “隔壁皇庄的地就用了侯爷肥,那庄稼生长的,真让人高兴啊。” “就是不知道这肥啥时候能推广开,咱们百姓也能用得起。” 老百姓不懂什么化肥之类的,因为和陈景恪有关系,他们就称之为侯爷肥。 老朱就趁机说了化肥成本的问题。 老头父子俩顿时大受打击,肥料比产出还贵,这还有啥用。 接着老朱又说,如果搞工业化,大批量生产,能将价格压下来。 但搞工业化成本太高,高到需要投入金山银山,还需要数十年才能弄成。 很多人都认为得不偿失,不支持朝廷搞这个。 老头两父子气的破口大骂,都是一群数典忘祖的畜生。 自己当官吃饱了,就不顾百姓的死活了。 这可是肥料,多大的代价都得搞。 “这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好东西,别说是金山银山,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搞。” “皇上还是年轻啊,那些人都欺负他呢。” “这要是圣皇他老人家在位,谁敢说半个不字。” ----------------- 告别老农回到马车上,老朱气愤的道: “瞅瞅,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那些自诩为精英的官吏都不懂。” “更何况工业体系又不只是为了生产化肥,方方面面都会给这收益。” “这么简单的帐都不会算,难怪都说肉食者鄙。” 马娘娘安抚道:“好了好了别气了,再给身子气坏了。” “工业化是肯定要搞的,那些人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吧,回头边缘化就行了。” 然后她感叹的道:“世道真的变了啊,记得殷薯刚拿回来的时候,多少人抢着种。” “当时一株红薯苗能卖几十文钱,现在百姓都不愿意种了。” 老朱注意力被转移,笑道:“这说明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了啊。” 马娘娘点点头,说道:“一切都被景恪说中了,人的需求是不停增长的。” “吃饱了还想吃好,等再富裕点,百姓就会追求餐餐有肉,还要有精神追求。” “如果朝廷的政策跟不上百姓的需求,哪怕大家都衣食无忧了,也会感到不快乐。” 老朱说道:“是啊,需求理论真的是对‘人心不足’四个字最好的

相关推荐: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倒刺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小怂包重生记(1v2)   缠绵星洲(1v1虐爱)   修仙有劫   姑母撩人   心情小雨(1v1强制)   她太投入(骨科gl)   宣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