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拿干净的钱,谁还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乱伸手? 当然,肯定会有不怕死的,这种人杀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只要大部分人能全身而退,就足够了。 他这个指挥使能为大家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之后,杜同礼将一部分钱财封存,装船送往京城。 剩下三成钱财,按照职务和贡献大小,分给了下面的人。 包括锦衣卫、神机营,以及其他所有为这次行动出过力的人,全都分到了一份。 受伤、牺牲的,会有一笔额外的补助。 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兵,也分到了相当于好几年俸禄的钱财。 看到这么多现钱,所有人都乐开了花。 对本次专项行动的积极性,也提到了最高。 还没休息两天,下面的人就纷纷请命。 指挥使别磨蹭了,兄弟们已经迫不及待为朝廷出力了,赶紧去下一处吧。 什么休息不休息的,为了朝廷,我们不休息。 于是杜同礼带着大部队南下苏湖地区。 整个南方地区的人听说他的到来,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普通百姓自然是敲锣打鼓欢迎。 他们已经从报纸上得知了朝廷的专项行动,知道钦差是为他们主持公道来了。 自然夹道欢迎。 与之相对应的,是官僚、富商、豪强等群体。 他们可以说是战战兢兢。 能混不到他们这一步,有几个是屁股干净的。 虽然很多已经洗白,平日里也与人为善。 可谁知道杜同礼是个什么章程,万一深挖老底呢? 应天这个南都都被查的那么狠,其他地方就更别提了。 但到了这个地步,他们能做的也不多。 只能先一步配合当地锦衣卫,将专项行动搞好,同时也将各项人权法案落实。 希望杜同礼到了这里之后,一高兴就高抬贵手放大家一马。 然而他们的想法,注定只能是奢望。 杜同礼来就是当恶人的。 区别就是,干的好就少杀几个,干的差乃至对抗朝廷,就多杀几个。 所以,他到达苏湖地区之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名单。 挨个抓。 苏湖地区可是大明最富庶的区域之一。 苏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地区,两湖在大明建立后,也得到了大力开发。 尤其是朱雄英南下之后,在这里开展除虫行动。 血吸虫得到了有效遏制,连带的经济也变好了。 尤其是这里是大米的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加上交通便利,这里迅速繁华起来。 繁华的背后,难免会隐藏一些阴暗面。 这里的治安更加混乱,人权情况也更恶劣。 很多大户手里,都直接或者间接沾染了人命。 杜同礼的主要目标也是这群人。 别以为随便就能洗白上岸,早晚有一天会算总账。 他在这里,一口气抓了七百多大户,审问之后又陆续抓进去一千多。 最后总共两千多官吏、大户被抓,其余地痞流氓更是多达数万。 除了被判处死刑的,其余全部流放。 后面的流程就无需赘述。 各诸侯王的代表过来,将人拉走。 钱财三七分账,大家再次大赚一笔。 其他地方的人看到他连续两次操作,也豁然开朗。 原来事情是这么办的。 那为啥要等杜老大来干这个活儿呢,我们自己也可以干啊。 这样钱财不就落到我们手里了吗。 于是,各地方锦衣卫开始联合官府和驻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终于在全国激烈的开展起来。 但也因此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行动扩大化,很多小错被当成大错处置。 很多人恶行不大,原本可以罚点钱就过去了,却被抄家流放。 以至于刚刚发展起来的商业经济,迅速被破坏。 不过还好,这时候陈景恪设置的第二道保险,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他让本就反对搞专项行动的官吏,组成审核团。 对专项行动期间查办的案件进行复核。 他们的这项权力,对持有尚方宝剑的杜同礼没用。 却可以用来对付普通锦衣卫。 在他们的积极工作下,大量扩大化造成的冤案被纠正。 替朝廷挽回了许多损失。 ----------------- 另一边,桑敬在凤皖行省的行动,也接近了尾声。 第579章 双喜临门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五月,天气渐暖。 百姓们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薄透气的夏衣。 搁在往年,凤阳作为中都,早就变得热闹起来。 今年却显得格外的萧条,大街上行人稀疏,往来的行商几乎绝迹。 只有几个零星的商贩在竭力招揽客人。 看着这一幕,再回想去年这里的繁华,刘隆的心情格外沉重。 虽然他是治安混乱的受害者,此时却也不禁开始反思,专项行动到底为大明带来了什么? 一身便装的桑敬问道:“守庸在想什么?” 刘隆倒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本以为会遭到训斥,哪知桑敬却耐心的道: “这就是阵痛,革新必须经历的事情。” “陈侯常说,打扫干净屋子才好招待客人。” “现在我们就是在打扫屋子,重塑规矩。” “只有将这一切做好了,社会才能有序发展。” “你且等着吧,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爆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刘隆并没有质疑他的话,但也没有认同,而是道: “侯爷说的我自然相信,但朝廷的手段是否略显过激了?” “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用更温和的办法来化解。” 桑敬笑了笑,说道:“你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还没有认识到大明的变革意味着什么。” “而且朝廷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没时间浪费在这里。” “快刀斩乱麻虽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比起带来的好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隆眉头微皱,这话有拿大话压人的嫌疑。 但他并不是迂腐书生,知道以桑敬的身份,肯给他说这些已经是给他面子了。 继续纠结下去,只会惹人厌烦。 但他也并未就此选择低头,而是道: “我学识浅薄,无法反驳侯爷的话。” “此次进京必定用心学习,希望能领悟到侯爷话里的深意。” 桑敬笑着摇摇头,忽然说道:“我的建议真的不考虑一下了吗?” 刘隆摇头道:“谢侯爷赏识,只是以我现在的学识,就算去了永义国也难有大作为。” “所以还是先去京城拜访名师,待学有所成再答谢侯爷。” 桑敬叹道:“哎,好吧,你我也是有缘无分。” “你已经在陈侯那里挂了名,此次定能飞黄腾达。” 刘隆感激的道:“谢侯爷吉言。” 之后两人又信马由缰的逛了一圈,才正式告别。 刘隆终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 桑敬也调头返回衙门,他自然不是专门来送刘隆的。 虽然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华,让他颇为欣赏,想要招揽去永义国。 可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初出茅庐的小子,还没有惊艳到让他这个开国侯亲自相送的程度。 他只是想来大街上看看民情,顺便送一送对方罢了。 实际情况告诉他,专项行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不知道,光看大街上的情况,还以为正经历战乱。 但越是如此,桑敬却反而越觉得自己做对了。 “温和改良且不说能不能行得通,它本身就会造成持续性混乱。” “是快刀斩乱麻带来的损失更大,还是持续性流血伤害大,可不好说。” “但快刀斩乱麻,一定能给后续的变革挤出更多时间,恐怕这也是上面的考虑。” 想到这里,他的态度就更加坚定。 对永义国的一些政策,也有了更多想法。 就在这时,手下汇报庞修德求见。 桑敬不禁有些疑惑,他不是去外地搞专项行动去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莫非是遇到困难了? 想到这里,桑敬不禁有些兴奋,又可以大开杀戒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庞修德带回来的是好消息: “事情成了。” 桑敬有些茫然的道:“什么成了?” 庞修德笑道:“各地官吏、士绅、富商,听说我去专办新政之事,胆子都吓破了。” “我人还没到呢,他们就已经把新政给落实了。” 桑敬有些失望的骂了一句:“都是贱皮子……你就这么空着手回来了?” 庞修德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说道:“自然不是。” “我将每个地方为恶最甚的一些士绅、富商,都抓起来抄了家。” “也算是给其他人一些警告,免得他们以为朝廷好糊弄。” 桑敬奇怪的道:“这次查处的人应该不少,为何会如此顺利?” 按照原先的估计,他至少还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庞修德说道:“我一说要拿人,当地官吏就积极配合,说拿谁就拿谁。” “我们的人都还没动呢,他们就已经把事情办妥了,所以事情才会处理的这般快。” 桑敬有些哭笑不得,他自然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这么痛快。 明知道保不住何必费那个劲儿,还不如积极配合,早点把瘟神送走。 让他在这里多呆几天,说不定又起什么事端呢。 想到这里他打趣道:“修德也是名声在外啊,让宵小之辈闻风丧胆。” 庞修德谦虚的道:“在侯爷面前,我哪敢提什么威名。” “您才是真的威名在外,能止小儿夜啼。” “哈哈……”两人忍不住同时大笑起来。 好一会儿,桑敬抹去眼角笑出来的眼泪,说道: “好吧,也不是什么好名声,咱们就别在这里谦虚了。” 庞修德也笑着说道:“凤皖百姓心里不知道怎么骂我们呢。” 桑敬点点头,脸色一冷说道:“现在骂太早了点,接下来恐怕他们要恨不得生食你我之肉了。” 庞修德心头一震,问道:“确定要这么做吗?” 桑敬点点头,语气坚定的道:“如果不做,岂不是半途而废。” “怎么,你不会事到临头怕了吧?” 庞修德深吸口气,说道:“我早就是个死人了,能活到现在,还能畅快的舒展胸臆,已经大赚特赚。” “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桑敬大笑道:“哈哈,好,就冲这个气魄,将来永义国的国相一职也未尝做不得。” 庞修德笑道:“那就借侯爷吉言了。” 在暂时处理完凤阳的事情之后,庞修德又带人在凤皖行省各个州府巡视了一圈。 所到之处官吏、大户无不俯首,无条件配合他所有的行动。 一圈巡视下来,他查抄了四百多家士绅、豪强,共逮捕犯人近万人。 查抄的钱财、古玩字画、田宅不计其数。 钱财按照三七分成,七成送往洛阳,三成分给所有办案人员。 案犯则全部交由各诸侯王的代表,由他们运往各自封国安置。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凤皖可以恢复平静的时候。 钦差桑敬突然下令,抽调凤皖驻军、凤阳皇宫禁军,以及其他所有能调动的军队,将凤阳团团围住。 此举自然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就在大家猜测,他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一封公告贴出。 因为凤阳百姓仗着圣皇同乡的身份,肆意妄为、不遵法纪、阻挠新政…… 朝廷决定,将原属凤阳的七万三千余百姓,全部迁徙到海外诸侯国安置。 违令者,以谋逆罪论处。 此令一出凤皖震动,凤阳百姓更是一片哀嚎。 大家自然不愿意远离本乡本土,纷纷发起请愿书,希望朝廷能改变主意。 凤阳残存的体面人物以及读书人,更是全部出动,试图游说桑敬。 就连义惠侯府都有些坐不住了,上门拜访桑敬。 但桑敬的态度非常坚决,此乃朝廷命令,除非圣谕无人可以更改。 并且警告义惠侯好自为之,莫要把情分耗尽,步了凤阳百姓的后尘。 义惠侯回去之后就选择闭门,不再见任何外客。 那些人眼见哀求没用,就想采取一点极端手段。 有人组织了部分百姓,想要前往京城告御状。 “我们不信这是圣皇的命令,肯定是有奸臣作祟,我们要进京告御状。” 这一招,以前用来对付地方官吏,可谓是百试百灵。 然而时代变了。 桑敬直接给军队下令,所有试图离开凤阳地界的人,全部按照流寇缉拿。 等待他们的是宣判、流放,然后被早已等待在这里的诸侯王代表接走,送到海外诸侯国。 眼见道路被封死,又有人试图聚众闹事。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早就严阵以待的神机营。 在付出了数百人的生命后,凤阳百姓终于明白了朝廷的决心,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 只能被动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收拾自己的家当。 然而能带走的实在不多。 还有部分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人,选择了自我了断。 活着不能留,那就死了埋在故土。 在命令颁布后的一个月内,就有四百多人自杀,其中尤以老人居多。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撼动桑敬的内心。 最初或许他还会同情这些百姓,但那一把大火,将他所有的怜悯之心都烧没了。 之后在军队的保护下,官吏们进入每一个村庄,按照户籍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 然后以村子为单位,一批批带走。 接到命令的诸侯王,早就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就等着把人接走了。 谁都知道圣皇决心已定,桑敬已经带头表了忠心。 他们这些人已经慢了一步,可不能继续慢下去了。 就你桑敬忠诚?我们也是大明的忠臣。 帮圣皇解决难题,我义不容辞。 对了,多分点人给我,我的封国有的是土地安置他们。 有这么多诸侯王配合,人口迁徙计划非常的顺利。 但这件事情造成的轰动,却远不止于此。 可以说天下盈沸。 圣皇怎么可以如此对待自己的同乡? 真就一点情面都不讲啊。 就算凤阳百姓有错,难道你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你就是薄情寡义。 很多受到新政恩惠,给老朱立牌位的百姓,都改变了态度。 这就是乡土在华夏人心中的力量。 就算他们有万般不是,作为乡里乡亲的,你也得留一分情面才对。 民间尚且如此,上层社会就更别提了。 很多支持朝廷专项行动的人,都认为圣皇此举太过了。 洛阳这边,无数奏折如雪花般飞向皇宫。 很多老臣和读书人,前去承天门外下跪请愿。 就连许多开国权贵,都上书请求圣皇开恩。 还有人将矛头对准桑敬,认为他蛊惑圣皇,其罪当诛。 徐达等凤阳出身的权贵家门口,更是排满了前来游说的人群。 面对汹涌的民情,很多新政支持者都担忧不已。 贾思义说道:“侯爷,您说圣皇会不会被他们给说动?” 陈景恪表情淡然,丝毫不为眼前的局势所动,说道: “你以为他们是为了凤阳百姓?不过是以此为幌子,试图翻烧饼罢了。” “圣皇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退让。” 至于淮西派……早就已经被化解于无形了。 在大分封面前,什么淮西,什么江浙,什南方北方。 都没有实实在在的封国重要。 这一批分封的诸侯王里面,出身全国各地的权贵都有。 很多都是出身于淮西,甚至出生于凤阳。 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接一些老乡去自己的封国居住。 “想借这个机会翻烧饼,他们纯属想多了。” 贾思义恍然大悟:“是卑职愚钝了。” 陈景恪叮嘱道:“将这次反对比较积极的人全部记下来,然后一一甄别。” “看他们是真的为了凤阳百姓,还是别有用心。” 贾思义心中一惊,说道:“您不会是想……” 陈景恪道:“想什么呢,我可没兴趣杀他们。” “只是一下子建那么多诸侯国,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官吏更缺。” “既然他们如此忠心为国,那自当为国分忧。” 贾思义放下心来,竖起大拇指道: “侯爷高明,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 “以后大明国内,反对新政的声音就更不成气候了。” 陈景恪笑道:“别拍马屁了,快去查吧。” 事实上也正如陈景恪所料,当得知外面那么多人反对的时候,老朱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亲自露面表示此事绝无更改的可能。 凤阳百姓既然是皇家同乡,这么多年享受朝廷恩惠。 现在朝廷为了大分封发愁,他们难道不应该替朝廷分忧,为万民做个表率? 人的名树的影,别看他隐居深宫多年,威名可是半分都没有减。 这一当众表态,反对的声音直接就减少了七成。 剩下三成顽固不化的,很快就接到了旨意。 诸位都是忠公体国之人,现在诸侯国缺人,正需要你们为国尽忠的时候。 希望你们能发扬精神,前去为国分忧。 这些人自然不想去,还想挣扎一下。 然而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早就等得心急的诸侯王们,纷纷堵门。 半请半绑的将他们送上了前往封国的船。 ----------------- 就在大明开展轰轰烈烈的专项行动的时候,安西的局势也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变化。 第580章 变局 安西(波斯)湾的海面上,两支舰队正在进行厮杀。 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双方使用的都是没有开刃的兵器,更甚者直接使用的木质武器。 打了半天,除了几个倒霉蛋不小心被碰的鼻青脸肿,其他人都毫发无伤。 某条船上,作为先锋大将的张靖运,正趴在船上吐的稀里哗啦。 ‘敌将’汤軏将手中的木刀架在他脖子上,戏谑的道: “张将军,如何?服不服?” 张靖运边吐边说道:“呕……你等着……呕……等我熟悉了海战,你要是能在我手上走三招,我就是你爷爷。” 汤軏大笑道:“呸,瞧不起谁呢,要是三十招我肯定不敢应战,三招谁怕谁。” 张靖运指着他说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汤軏正想答应,他身后一名亲兵拽了拽他的袖子,附耳嘀咕道: “将军,他说的是,能走三招他就是您爷爷。” 汤軏登时大怒,一把揪住张靖运的衣领: “好你个姓张的,变着花样骂我呢,看我不把你丢海里去。” 张靖运主打一个好汉不吃眼前亏,陪笑道: “汤兄误会,误会,口误,口误。” 汤軏骂道:“谁是你兄弟,劳资年纪都能当你爹了。” 张靖运满脸堆笑:“都是一个锅里舀饭吃的兄弟,何必计较年龄不年龄的,喊兄长这不是显得咱们关系好吗。” “也显得你年轻不是。” 汤軏很是无语,将他放下来,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爷爷也是一世英雄,怎么就养出你这么个没正形的小子。” 张靖运脸色一拉,说道:“不提那假和尚,咱们还是好兄弟。” 汤軏一脸无奈,这小子哪都好,就是提起他爷爷就犯浑。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他心里其实是很尊敬张定边的,就是嘴上怄气。 张定边给他写信,也是阴阳怪气居多。 什么外边混不下去了就回来找爷爷,我给你准备的有讨饭的钵。 只能说,这祖孙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开始大家还劝劝,后来发现没用,也就不管了。 不过张靖运这小子确实挺讨喜。 性格看似憨厚,时不时就闯个祸,实则比谁都机灵,大事从来不糊涂。 跟随晋王打西域崛起,深受重要。 后来被晋王借调到晋国,也是屡立战功。 现在大明要谋划马穆鲁克国,开始集结安西的兵力。 张靖运就被派了过来。 到了秦国没多久,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 就连朱樉都对他颇为欣赏。 打马穆鲁克以走水路运兵最佳,而晋王的军队全都是陆军,很少下过水。 就需要进行适应性训练。 不指望他们打水仗,至少别晕船。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张靖运这小子竟然也晕船,而且还是最严重的那一批。 一般士兵几天就适应了,严重一点了七八天也差不多了。 这小子适应了半个月了,船晃动的稍微剧烈一点,照样会吐。 想想他爷爷张定边,当年可是全能统帅,鄱阳湖一战领着一支孤军驾船深入,差点阵斩朱元璋。 谁能想到他孙子竟然晕船。 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在大部分晋国士兵适应了海船之后,又让秦国水师陪着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抗。 帮助他们更快适应水上战斗。 眼下就是一场这样的演习。 远处的一艘巨舰上,徐膺绪放下望远镜,连连摇头。 “就这种水平,送到战场上就是送死。” 沙曼笑道:“他们的任务是登陆后消灭马穆鲁克的陆军,能不晕船就不错了,将军的要求不能太高。” “况且现在海战与以往不同了,有了炮舰,接舷战几乎就要被淘汰。” “而炮舰又只有我们才有,就凭马穆鲁克国的水师,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沙曼就是原穆扎法尔国的国主沙·苏尔曼,后归降秦国。 在与帖木儿的决战中,他坚定不移的站在了秦国一方。 因此获得了接纳,成为秦国高层。 为了表示忠诚,他主动给自己取了汉名。 以沙为姓,取了原姓名里的曼字为名,是为沙曼。 徐膺绪说道:“话虽如此,但……哎,或许是我要求太高了吧。”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徐膺绪就命人发射信号,结束演习。 那边,汤軏和张靖运看到信号,也都长舒了口气。 张靖运骂骂咧咧的道:“娘的,早知道就不来了,真是受罪。” 汤軏道:“不想
相关推荐:
心情小雨(1v1强制)
老师,喘给我听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将军夫夫闹离婚
生存文男配[快穿]
御用兵王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
综漫:开局就打宿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