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来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目标。 他自信能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干出一番成绩。 陈景恪将他送到大门口才返回,屁股还没挨着椅子,就见福清陪着父母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 他又起身迎接:“怎么样,热闹吧?” 冯氏滔滔不绝的道:“热闹,太热闹了。全洛阳的人都去了,承天大道被挤的水泄不通。” 朝廷在承天大道办了一个展览会,把海外的奇珍异兽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观。 福清笑吟吟的道:“如此多海外奇珍异宝,任由百姓参观,可不就是很热闹。” 冯氏说道:“是啊,宝贝太多了,眼睛都不够用了。” 福清说道:“要是母亲喜欢,回头我去宫里拿几件回来。” 冯氏摇头道:“那东西看看就行了,带身上怕丢了,藏家里怕被人偷,要它做什么。” 陈远在一旁说道:“那些东西有啥好看的,还是猛兽好玩,那狮子头和斗一般大,要是能驯服……” 冯氏没好气的道:“咋,你还想养一头?” 陈远赌气的道:“养一头又咋了,明天我就找陛下讨一头回来。” 冯氏怼道:“去吧去吧,你被吃了正好,省的我看到你糟心。” 陈远:“……” “不可理喻,我不和你说了……晚饭也不用喊我了。” 说完就往后院走。 冯氏拔腿跟了上去:“为啥不和我说,晚饭你想不吃就不吃吗,饿坏了还不是要我伺候……” 看着两口子离去的背影,陈景恪相当无语。 以前两口子也没这样啊,怎么年龄越大就越喜欢抬杠了。 当面抬杠气的不行,一会见不到人又开始到处找。 可能这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吧。 福清羡慕的道:“希望我们老了,也能如爹娘这般……” 陈景恪暗暗摇头,他无法理解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 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用这种吧?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不同,心态也会出现变化,万一自己老了也变成这样了呢。 谨防回旋镖。 最近大明最热闹的事情,不是过年,也不是要对北元用兵,而是远洋商队的返回。 那些奇珍异宝,确实闪瞎了大家的眼睛。 关于要不要下西洋的争论,也消停了下来。 陈景恪是知道为何朱棣时期,群臣反对下西洋的。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他给出的建议是,下西洋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开。 这一下子,就让群臣没有理由反对了。 而内帑呢,其实也不缺钱。 不说别的,玻璃的利润就足够了,朝廷还需要内帑出钱来填补亏空呢。 朱元璋很舍不得这么多钱,老子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何要分给国库?还让国库拿大头? 还好,朱标是知道事情轻重的,在他的劝说下老朱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这个分配方案。 这个举动果然堵住了群臣的嘴。 再大的道理,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都显得有些虚。 况且,群臣又不是真的迂腐,他们反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入不敷出。 现在能赚钱,而且钱还归了国库,自然就不担心了。 徐达等权贵也赚的盆满钵满,引起无数人的羡慕。 然而就在此时,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卖船。 将所有的船全部出售,一艘不留。 一般人还在奇怪,不确定能不能赚钱的时候,你们那么积极的打造船队出海。 现在确定能赚大钱了,为何反而将船队给卖了? 聪明人则都佩服不已,这政治智慧……难怪人家能坐在那个位置。 朝廷对远洋使节团的封赏,也在新年的前一天宣布。 赵秩灭吕宋、出使海外……诸功并赏,被封为博望侯。 耿子茂也因灭国、出使等功绩,被准许继承祖上爵位。 不过考虑到其祖父耿再成的爵位,都是死后追封的。 而追封爵位带有荣誉性质,说白了就是有些虚高,不好直接继承。 于是礼部重新核对了耿再成的功绩,认为其理当封侯。 朱元璋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封耿再成为高阳侯。 并由耿子茂继承此爵位。 总算是圆了耿氏一脉的心愿。 而勋贵群体,也都是乐见其成的。 对耿子茂的封赏,再次证明皇帝是念旧情的。 大家都可以安心享富贵了。 不过徐达等人卖船的行为,也确实给权贵们提了个醒。 要掌握好分寸,洪武皇帝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真犯了忌讳,恐怕死的比谁都惨。 眨眼又到了新年。 因为远洋使节团的事情,今年的新年尤为热闹。 五十余国家、势力、部落的使节前来朝觐。 再加上跟随远洋使节团一起来的各国使节,总数超过了一百家。 终于有了点万国来朝的架势。 朱元璋本来想过完年就让位的,却再次被朱标阻止了。 “这种大事,必须要等三弟四弟回来才行。” “况且他们统兵在外作战,国内应该以稳定为主,不适合发生皇位更替。” “且等他们得胜归来,再说此事也不迟。” 于是,皇位更替的事情,再次被推后了半年。 陈景恪啼笑皆非,这都特酿的第几次了。 人家是巴不得赶紧上位,生怕晚了出变卦。 这一家子倒好,你让我推的。 不过虽然没有登基,却不耽误一家子商量朱标的年号问题。 朱元璋是武皇帝,按照规矩朱标应该是文皇帝。 所以大家想来想起,都和文离不开关系。 最后两个年号获得了最多人赞同。 老朱一脸得意的道:“建文建文……洪武,建文,一看就是爷俩。” 其他人也都觉得不错。 只有陈景恪一脑门黑线,什么玩意?爹用儿子的年号是吧? 朱老四有没有做噩梦? 马皇后说道:“嘉文也不错啊。” 陈景恪:???????? 好好好,嘉文一世是吧。 以我和老朱家的关系,是不是改个名字叫盖伦啊。 不过还好,朱标哪个都没选,他有自己的想法: “建章,这个年号如何?” 建章,是汉武帝处理政务的宫殿的名字。 而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建立规章制度。 可见朱标的雄心壮志。 最终,这个名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不过这个年号还要等明年才有机会使用。 陈景恪也终于松了口气,还好没有选那两个名字,否则他都要吐血了。 这天他下班回家,刚到门口,就见一名长相奇特的人出现在他面前,用怪异的腔调说道: “陈伴读,我是一名来自西方的学徒,希望能拜访于您。” 第296章 无题 “什么人,站住。” 眼见陌生人靠近,陈景恪身边的护卫立即上前阻拦,他们的一只手甚至已经抓在刀柄上。 来人吓了一跳,连忙举起双手示意没有敌意: “我叫阿扎萨,来自西域,和赵少卿认识,今日特来拜访陈伴读。” 他汉语说的本就不好,着急之下就更是含混不清,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景恪只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大致来历,大胡子、头巾、长袍,标志太明显了。 虽然听不清对方具体在说什么,但赵少卿这三个字还是听懂了。 十有八九是跟随赵秩的商队一起来的。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后退了两步。 万一是帖木儿派来刺杀自己的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在大明的真实地位。 作为大明的敌国,派人来刺杀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阿扎萨放慢语速,又把方才的话说了一遍。 陈景恪却并没有就此见他的打算,而是说道: “既然认识赵少卿,就应该知道如此登门拜访是为失礼,先学学礼仪再来吧。” 阿扎萨露出一丝尴尬,他岂能不知道堵门口拜访很失礼,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他也想走正规程序拜访大明的大儒学者,但都被拒绝了。 没办法之下,他只能直接登门拜访。 别说,这么做确实有一定效果。 虽然很多人依然拒绝,但有些学者认为他有诚意,就接待了他。 有些出于好奇,还有些是不耐烦想快点把他打发走,总之用这一招他确实见到了不少人。 以至于他慢慢的也习惯了,用这种方法登门拜访。 没想到,今日竟然被指责了。 他却没有辩解,而是充满歉意的道: “是我失礼了,改日再来赔罪,请陈伴读能拨冗相见。” 说完再次行礼告辞离开。 陈景恪反而有些意外,这人就这么走了? 然后他对一名护卫说道:“让蒋指挥使去查一查这个阿扎萨,隐蔽一点。” 蒋瓛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赵秩却先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大早,等待早朝的时候,他正和徐达等人闲聊,赵秩过来说道: “陈伴读,能否借一步说话?” 陈景恪立即想到了阿扎萨的事情,莫非是来说项的? 果不其然,来到无人处赵秩开门见山道: “是阿扎萨让我来代他道歉的,昨日实在唐突……” 然后他就将阿扎萨为什么失礼的原因讲了一遍。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个答案,此时的华夏是骄傲的。 一个外国人跑过来讨教学问,能理他才怪。 比起此事,他更好奇的是阿扎萨的身份。 能让赵秩过来当和事佬,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 “这个阿扎萨是何人,能让赵少卿另眼相看?” 赵秩就将阿扎萨的身份介绍了一遍。 帖木儿汗国统治下的雅利安人,家族世代为官僚和宗教学者。 他本人从小热爱冒险,就选择成为学者。 从十六岁开始至今已经二十年,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伊教世界。 后来他想冒险去基教世界看看,但刚踏入罗马地界,就遭遇到了截杀。 若非命大已经去面见神灵了。 侥幸逃得一命之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荒唐的念头,转而向东游历。 他想越过高山荒漠,前往察合台汗国,然后从这里去往传说中的东方大国。 走到半路,他听说家乡忽鲁谟斯来了一支东方大国的船队。 于是,他转路来到忽鲁谟斯,靠着家族关系很快见到了赵秩。 双方都想从对方那里获得想要的信息,就开始了频繁的接触。 随着了解的加深,都被对方的勇气和学问吸引,渐渐的建立了极深的私人友谊。 赵秩回程的时候,阿扎萨也一并随他来到了大明。 只不过他是以私人身份来的,并不住在鸿胪寺提供的住处,也没资格参与官方活动。 对于后面的事情,陈景恪并不关心,他重点关注的是一件事情。 雅利安人,准确说是波斯人。 前世他对外国历史了解不多,但唯独波斯例外。 小时候邻居家的波斯猫,让他羡慕不已。 后来玩过一款名为《波斯王子》的游戏,又看了改编电影。 更是让他对这个名字产生了深刻印象…… 然后他就上网搜了一下,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了一定了解。 当然,也只是大致了解了一下,知道了总共有几个时期,至于别的就一概不知道的。 甚至连名字也只记得一个居鲁士二世。 但在这个时代,知道这些信息已经足够了。 波斯人最让他感到震撼的,不是他们创造了多么强大的帝国。 而是他们处于低谷时的选择。 大多数国家和文明,被摧毁后就没了,他们总能一次又一次崛起。 这种韧性,让人不得不敬佩。 就以萨珊王朝覆灭之后的历史为例。 波斯人迅速调整定位,转型成了宗教学者和官僚。 阿拉伯帝国虽然强大,但底蕴浅薄的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治理国家。 而波斯拥有悠久的历史,掌握着丰富的行政经验。 阿拉伯帝国不得不依靠他们来管理庞大的国家。 之后的塞尔柱突厥人、蒙古人创建的国家,都要靠他们进行治理。 蒙古西征,别的国家和民族只看到了灾难,他们看到了重新崛起的机会。 蒙古人将高加索地区的势力清洗一空,波斯人趁机在这里组建了萨非教派。 以宗教的名义初步凝聚在一起形成了团体。 但他们没有直接打出复国旗帜,而是选择继续隐忍。 一直等到帖木儿汗国虚弱,他们趁势而起建立了萨非王朝。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此时的萨非教派应该还在暗中积蓄力量。 那么有没有可能,提前将这个炸弹引爆,给帖木儿来个大的。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更加从容的经略西域。 不过现在信息太少,他也只是有这个想法。 具体该怎么做,还没有什么头绪。 只希望这个阿扎萨和萨非教派有关系。 在确定对方的身份之后,陈景恪决定见一见他。 如果能利用他挑动中亚局势更好。 如果不行,至少能通过他,多了解一些西方世界的情况。 于是他就故作大度的表示,早说是你赵少卿的好友就好了,能省去一场误会。 并表示阿扎萨随时可以去他家里拜访,他扫榻相迎。 不论这话是真还是假,赵秩都很领这个情。 ----------------- 今天是很平常的一天,大家本以为早朝就是处理一些基本事务,走个过场就结束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老朱铁青的脸色时,就知道出大事了。 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下意识的将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都回忆了一遍。 就连徐达等人都有些发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让老朱这么生气。 然后他目光朝陈景恪看去,发现对方表情轻松,顿时就明白又是演戏。 心中松了口气的同时,也不禁好奇,什么事情竟然又把老朱给搬出来演戏? 他的好奇心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朱元璋直接点名让僧录司的官员出列,将这些人给吓的差点瘫倒在地。 然后老朱拿出厚厚一摞文书扔在地上,怒道: “一群尸位素餐之辈。” “好好看看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就是如此管理僧道的?” 僧录司的郎中战战兢兢地捡起文书,等看清楚上面的内容,直接跪在地上: “臣有罪。” 至此,不用看文书内容,大家就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不外乎就是偷偷的扩建庙观,超额招录僧侣道士,欺骗百姓放高利贷等等。 这事儿就和官员贪污腐败一样,压根就无法禁止。 朱元璋也没废话,直接给出了处置结果: “来人,摘了他的乌纱,贬为平民。” 那名郎中狂喜,连忙叩头:“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陛下不杀之恩。” 几名侍卫进来,打掉他的乌纱,将他拖了出去。 百官也不禁感慨,皇帝现在越来越仁慈了。 竟然只是罢官,放以前肯定是杀头。 然而下一刻,他们就知道自己想多了,洪武大帝依然提的动刀。 “着锦衣卫清查天下庙观,有违法乱纪者严惩不贷,若谁阻挠包庇以同谋论处。” 竟然要出动锦衣卫? 百官心中大惊,知道此事恐怕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严重啊。 莫非皇帝要来一场灭佛行动? 接着,朱元璋下令废除僧录司,改设宗教司,统管天下宗教事务。 对天下庙观、僧道进行重新排查登记。 群臣这才松了口气,这表明只是严打,不是灭佛。 接着,朱元璋又下达了一条命令。 任命太孙伴读、驸马都尉陈景恪,暂摄宗教司事务。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命,群臣没有反对。 但心中更加的警惕,很多人都开始回想,自家是否和僧道有什么来往。 连陈景恪这躲在幕后的人都出动了,更加证明皇帝对僧道的行为,不满到了极点。 这时候要是被查出来和他们有瓜葛,恐怕后果很严重。 徐达等人则有些茫然,摸不透皇帝的打算。 他们自然不相信表面上的理由,如果真是因为佛道违法,又怎么会将陈景恪搬出来。 这只能证明,他们在谋划一个很大的计划。 只是众人实在想不到,佛道有什么文章可以做的吗? 下朝之后,群臣忧心忡忡的离开了。 陈景恪刚准备去乾清宫,就被蒋瓛给拦住了。 “陈伴读,这是您要的阿扎萨的情报。” 效率很高吗。 陈景恪接过那一沓情报,笑道:“麻烦蒋指挥使了。” 蒋瓛谄笑道:“陈伴读客气了,这都是卑职该做的。” 陈景恪点点头,正准备离开,却发现蒋瓛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就问道: “蒋指挥使还有什么事情吗?” 正不知道怎么开口的蒋瓛,连忙说道: “陛下让您掌管宗教司,我就是想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卑职效力的地方。”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他是心里没谱,想问问该使多大力。 “蒋指挥使种过枣树吗?” 蒋瓛很是疑惑,这和种枣树有什么关系? 不过还是老老实实摇头。 陈景恪说道:“枣树每年都会长出很多多余的枝条,必须将其清除,才能结更多更大的果子。” “有时候还需要在树身上砍几刀,效果会更好。” “蒋指挥使明白了吗?” 蒋瓛恍然大悟:“卑职明白了,谢陈伴读指点。” ----------------- 来到乾清宫,朱元璋、朱标和朱雄英早就等着他了。 见他手里拿着一摞纸,朱元璋好奇的问了几句。 陈景恪就将阿扎萨的事情大致讲了一遍,然后又说了自己准备尝试给帖木儿挖坑的事情。 闻言,朱元璋也就没有再多问。 陈景恪善于下闲棋,这事儿大家早就知道了。 有些起到了很大作用,有些暂时还没起作用。 现在借着这个机会,谋划一下西域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宗教司的那边的事情,你有想法了吗?” 陈景恪颔首道:“不外乎就是加强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如何驱使他们,还要等和他们接触过后才能决定。” 暂时掌管宗教司,是陈景恪自己的提议。 制定宗教管理办法简单,如何驱使佛道扩张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毕竟两教的教义和上千年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的过来的。 而且还要防止他们走上邪路。 需要有人引导并监管才行。 陈景恪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结果宗教,但有前世的经验,对这玩意儿还是知道一些的。 至少比同时代的人知道的要多一点。 再加上可信任的人里面,就他最闲,就主动揽下了这个活儿。 ----------------- 皇帝大发雷霆,要对佛道两家动手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扬开来。 官僚系统对此大多都持支持态度。 其实还是为了话语权,打压宗教扩张,一直是官僚系统默认的事情。 如果皇帝比较迷信宗教,他们就会自己出手打压。 现在朱元璋准备亲自动手,他们自然乐的看热闹。 百姓对此则是两极分化,有的反对,认为这是对神灵的不恭。 有些支持,认为佛道不事生产,还欺骗人,就该被收拾。 佛道两家则是惊恐万分。 洛阳周边的佛寺和道观最先得到消息,一边派人去通知其他各派的话事人,一边去朝堂打听情况。 当确定了此事,并得知皇帝派出锦衣卫彻查佛道两家,所有人都觉得犹如五雷轰顶。 两家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纷纷出动托关系,想要化解这一场劫难。 作为新上任的宗教司话事人,陈景恪自然成了头号游说目标。 第297章 继续无题 看着桌子上的一大堆拜帖,陈景恪毫不意外。 这些拜帖有高僧大德的,有社会名流的,也有官僚权贵的。 他统统回绝了。 不用问就知道,这些人都是佛道两家请来的说客。 现在就是熬鹰,把鹰熬服之前,所有的交谈都是无用功。 而且见面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既然还愿意见面,还愿意谈,就说明朝廷不准备把事情做绝。 这不利于打压两家。 所以,现在就是要拒绝一切会面,不给他们任何有用的信息,让他们摸不准朝廷的打算。 在回绝了所有的拜访之后,他就告诉家里人。 不要随意出门,不要随意与任何人交谈,所有的食物全都要检查过才能吃。 目的是防止两家狗急跳墙,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多防着点总是没错的。 得知他要帮朝廷对付佛道,家里人自然非常担心。 福清自从上次生孩子的事情,就喜欢上了敬香礼佛,还相当虔诚。 不过她头脑还算清醒,知道这关乎朝廷大计,并没有说什么。 冯氏则有些藏不住话,问他能不能将此事推掉,不要惹的神佛不开心。 还不等陈景恪说话,陈远就训斥道:“女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个啥。” “景恪是应命贤臣,是奉天命来辅佐明君的,怕什么。” 冯氏立即就调转了矛头,和陈远吵了起来。 家里面的事情就这么处理好了,陈景恪可以放下心去处理佛道两家的事情。 蒋瓛的动作很快,直接派锦衣卫四下出动拿人。 啥,你问证据? 皇权特许,无需……呸,不是,到了诏狱证据自然就有了。 而且他看似凶狠,实则一直掌握着分寸。 对于那些小庙观出手非常凶狠,有证据要抓,没证据制造证据也要抓。 对于那些主流大派的庙观,比如五台山、少林寺、武当、龙虎山这种,则掌握证据之后才会抓。 大家只以为他欺软怕硬,忌惮那些宗教大派。 实则不然,他真正在意的是陈景恪给他说的标准。 除其枝叶,伤其主干。 他的理解是,将那些小流派、分支什么的全都清除掉。 那几个主流教派,则狠狠的敲打一下。 这其实也是陈景恪对蒋瓛最满意的地方。 论能力,他远不如前
相关推荐: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倒刺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小怂包重生记(1v2)
缠绵星洲(1v1虐爱)
修仙有劫
姑母撩人
心情小雨(1v1强制)
她太投入(骨科gl)
宣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