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渔夫和美人鱼(H) > 第97章

第97章

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 “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 “太宗不怿,罢,召让曰: “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脩饬,悔可及乎!” “敬德顿首谢。” 这是尉迟敬德传。 说他居功自傲谁都不服,还差点一拳将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打瞎了。 李世民很生气,就将他叫过来说,我以前也认为汉高祖屠戮功臣太过了。 可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我才知道,杀韩信、彭越不是汉高祖做错了。 而是韩信等人太过骄纵,不得不杀。 一番话说的尉迟敬德汗流浃背,幡然悔悟。 朱雄英哪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敬佩的道: “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竟然能想到这种办法。” 陈景恪笑道:“这就是多读书的好处……” “你将书给他送去,若他承认错误,就去宽慰他,表彰他的功绩。” “若他没有任何表示,你就去训斥他。” 朱雄英连连点头,但又迟疑的道: “你说他这能改吗?” “呵……”陈景恪嗤笑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都快五十了,几无改变的可能。” “不过我们要的只是他的态度,只要他能收敛一些就好。” “而且送这本书过去,主要目的也是让他知道,你斥责他是在保护他。” “至于教育意义,反倒在其次。” 朱雄英连连点头:“我知道了,这就让人将书给他送去。” 陈景恪本想说,宫门都快落了,明天送也不迟。 但想想还是别拖了,万一让蓝玉误会就不好了。 ----------------- 宴会散场之后,蓝玉在宫门口与一众部下分别。 他本人并未离去,而是在门口徘徊。 他在等,等着宫里有人来见他,或者召他进宫。 太孙的呵斥让他坐立不安。 他虽然桀骜不驯,却也不是傻子。 很清楚常蓝两家的未来,与其说寄托在太子身上,不如说寄托在太孙身上。 这也是为何他把自己当垫脚石,为太孙树立威信的原因。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可宴会上太孙的表现,却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之前他虽然帮太孙树立威信,可内心依然把太孙当小孩子看的。 说白了,他和别人没区别。 只是因为太孙是他外孙,所以他才表演的很尊重。 但朱雄英那一巴掌以及呵斥,让他陡然明白,太孙就是太孙。 就算没有自己帮衬,太孙依然是储君。 只需给他一段时间成长,他依然能树立起属于自己的威信。 就如现在的太子。 这个真相,一时间让他有些恍惚。 他开始担心,太孙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表现,心生厌恶。 若真如此,对他们家来说,将是灭顶之灾。 越想他就越是懊恼,不是因为顶撞了朱元璋,而是为何要在太孙面前这么做。 他期望宫里能传出消息,哪怕是一声斥责都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宫里却没有丝毫消息传出。 把守宫门的人自然都认识他,但也只敢远远看着,不敢上前搭话。 进出皇宫的人见到他,上前行礼问候。 他哪有心思应酬,只是摆摆手让人离开。 那些人显然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怕触了霉头,赶紧离开。 一直等了快半个时辰,太阳已经西斜,宫门就快要落锁。 他的心里就更慌了。 没消息才是最可怕的,那意味着在太孙心里,自己毫无存在感。 没多久,把守宫门的人开始做准备,这也意味着宫门就要落下了。 蓝玉满脸失落,懊恼,又为自己感到不值。 自己纵使有错,可也一心为太孙着想,没想到皆是一厢情愿。 罢了,罢了。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宦官急匆匆的从宫里出来。 见到他眼前一亮,连忙喊道: “永昌侯,永昌侯请留步。” 蓝玉抬起的脚步陡然停住,看着奔向自己的小宦官,眼睛里浮出一抹喜色。 “这位小公公,不知你找我何事?” 他自己都没发现,他的声音是多么的温和,还带着点颤抖。 小宦官受宠若惊,连忙行礼道: “不敢当不敢当,小的是伺候太孙的奴婢。” “奉太孙之命,给永昌侯送一样礼物。” 说着,就递过来一本书。 “太孙说,他读此书偶有所感,希望永昌侯也用心学习,必能有所得。” 蓝玉恭敬的双手接过书,大声说道: “谢太孙殿下,蓝玉必用心研读,不辜负殿下期望。” 小宦官点点头,正想说什么,发现禁军已经开始落门,连忙说道: “永昌侯知道便好……我还要向太孙复命,就先告辞了。” 说完行了一礼,朝宫内狂奔而去。 蓝玉罕有的拱手道谢,尽管小太监已经看不到了。 然后看着手中的书籍,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太孙心里有我的位置。 至于为何要送一本书过来,他心中也很奇怪。 不过不重要,肯送东西出来就说明重视。 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算他生气,将我臭骂一顿,问题都不大。 就在他准备翻看一下,这本书有何玄机的时候,更鼓的声音响起。 第一声更鼓响,是告诉大家,宵禁快要开始了。 还没回家的,赶紧回家。 等到第二通更鼓响起,代表着宵禁正式开始。 还在大街上溜达的,被抓住至少一顿胖揍,再关个十天半月。 严重的甚至有可能被当街打死。 跋扈如蓝玉,也不敢擅闯宵禁。 要是被当场打死了,那可就真白死了。 所以,听到更鼓响起他也不敢耽搁,连忙把手下叫过来,骑马往家赶。 他家离皇宫近,很快就到了。 算算时间,离宵禁至少还有一刻多钟。 他家中此刻是喜气洋洋,他女儿蓝燕敏带着家中上下所有人,早已等着了。 嗯,他正妻前几年亡故,只有两个妾室。 家中事务,由一个受宠的妾室打理。 不过妾室始终是妾室,遇到大事还是要把蓝燕敏推出来的。 今天迎接蓝玉凯旋,更是没人敢抢她的风头。 回到家,蓝玉自然恢复成一家之主的姿态,几句话就将众人给打发了。 自己回到大堂,拿出那本书翻了一下。 很容易就找到了折起来的那一页。 等看完里面的内容,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太孙果然生气了,喜的是太孙很重视自己。 送这本书过来的用意,自然也明白了。 劝他收敛脾气。 别人这么劝,他肯定不屑一顾,你算老几也配劝老子? 但太孙劝,他却很高兴,决定以后一定要改一改。 不能让太孙厌恶。 至于能不能改,或者改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 本来想将书扔一边去,但想了想又珍之又珍的收好。 这可是太孙送给我的,一定要放好。 哎呀,太孙真是聪明啊,竟然能想到这种法子来劝我。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他都这么大了。 是个小大人了。 今天宴会上训斥我的时候,和小老虎一样。 以后不能再将他当小孩子看了…… 就在这时,蓝燕敏端着一杯茶进来: “爹,喝点热水压压酒。” 蓝玉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畅快的道: “啊……舒坦。” 蓝燕敏很是不解,问道:“爹,您没事儿吧?” 宴会上丢那么大的脸,您竟和没事儿人一样? 照以往,你这会儿应该很生气才对,为何很高兴的样子? 蓝玉心中正得意,拍了拍桌子上的书,冷哼道: “你懂什么,看到这本书了吗,太孙送给我的。” “挨两句骂怎么了,别人想被骂,太孙还不乐意呢。” 蓝燕敏疑惑的道:“唐书?太孙送您唐书做什么?” 蓝玉解释了一下道:“……太孙在借古喻今,劝我莫要居功自傲。” 蓝燕敏一脸无语,您也知道自己的脾气啊? 而且,这有什么可得意的吗? 不过想想,值得太孙如此花费心思劝说,也确实说明对自己父亲很重视。 而且太孙能想到这种办法,果然聪慧啊。 想到这里,她说道:“那您准备怎么回复太孙呢?” “回复?”蓝玉先是一愣,然后才明白过来: “是啊,我怎么将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明日我就给太孙……不对,给陛下上一道奏疏请罪。” 然后又看着自家女儿,满意的道: “不错,你也长大了。哎,你要是男儿该多好啊。” 这也是他的遗憾了,之前有过两个儿子,全都夭折了。 只养大了这一个女儿。 现在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也不知道能不能生出儿子来。 实在不行,就只能从兄弟那里过继一个了。 不过还不急,咱还能再‘征战’几年,不信生不出儿子。 将这些杂乱的情绪甩出去,他又说道: “将我从云南带回的宝贝整理一下,给太孙送去一批。” “再给那个伴读陈景恪家里也送一份。” 蓝燕敏表情有些不自然,道:“区区伴读而已,应该他给您送礼才对。” 蓝玉听出了她话里的异常,脸色一黑,说道: “你不会是得罪他了吧?” 第156章 蓝玉:谁敢居功自傲我杀谁 蓝燕敏连忙摇头道:“没有没有,我和他就远远见过几次,怎么得罪他。” “是表哥,他认为太孙伴读应该是常继祖的,被陈景恪半道抢走了,心中很是不服气。” “大本堂刚开课的时候,让常继祖带着几个勋贵子弟,去找陈景恪的麻烦……” “前几个月,陈景恪为了给太子治病去了长安,就有人想抢这个位置。” “表哥也想抢,被陛下训斥了一顿,才息了这个念头。” “但心中对陈景恪一直有意见,逢年过节陈家送礼,他也从来不回。” 常茂无子,常继祖是其弟常升的长子。 虽然常茂很混账,但对自家人还是可以的,一直将常继祖视作家族继承人。 蓝玉勃然大怒:“蠢货,不只蠢,还忘恩负义。” “那陈景恪两次救下太孙,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我们常蓝两家靠的是什么在军中立足?” “是义气,有恩必偿,有仇必报。” “常茂此举就是忘恩负义,真是将姐夫的脸都丢光了。” “早知如此,前年我就不该让他回京,干脆让他死在云南算了。” 最初常茂是跟随蓝玉一起出征云南的,这么安排有很深的意义。 说白了,就是过去混个军功,以后好在军中立足。 这也是朱元璋的意思,想要培养一下勋二代们。 更何况常茂还是太子的小舅子,太孙的亲舅舅,就更要好好培养了。 为了配合皇帝的计划,大家专门选了个很重要,但又必然会被攻破的城池,让他去进攻。 都不需要他怎么动脑子,坐在后面指挥人马去强攻就行了。 结果他玩了个骚的,带着一小股人马,爬到山上插了一杆旗。 这面旗确实干扰了敌军,打击了对方的士气,为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说起来也算个不小的功劳。 可是和攻城略地的功劳一比,完全不值一提。 得知此事,蓝玉气的直跳脚。 更让他绷不住的是常茂后续操作。 他自以为自己立下大功,到处炫耀,还想抢别人攻城的功劳。 名声一下子就臭大街了。 一个将领,在军中名声臭大街,下场可知。 蓝玉怕他被人弄死,就在洪武十五年,用押送俘虏回京献俘为由,把他打发了回来。 谁知就出了这档子事儿。 蓝玉是越想越气,自己的姐夫和姐姐都是能人,怎么就生出这么个玩意儿来。 “抛开陈景恪救太孙之事不谈,凭借他那一身医术,也值得当座上宾。” “魏国公和他交好,背疽这种必死之症都救活了。” “再看看曹国公,他熬了几个月才死。” “这么长的时间,陈景恪就算在长安脱不开身,开个药方总行吧?” “为什么他什么都没做?” “还不是因为没交情,人家不想惹上麻烦给推脱了。” “这事情才过去几天,他竟然一点教训都不吸取。” “还是说他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生病,不会求到人家头上?” “姐夫和姐姐是怎么走的,他都忘了吗?” “这个畜生,真是气死我了。” 蓝玉气的脖子都红了,将常茂骂的体无完肤。 一旁的蓝燕敏还是第一次见到父亲这么生气,不禁有些发怵。 其实以前她并未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常继祖和太孙是表兄弟,当太孙伴读是理所应当之事。 更何况陈景恪就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懂点医术而已,得罪就得罪了。 今天听父亲这一番话才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想想也确实如此,就凭那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就值得任何人将他当做座上宾。 这还不算他未来的成就。 还好,还好,自己没有跟着表哥瞎起哄,否则少不了要被父亲责骂。 她心有余悸的想道。 骂了一顿之后,蓝玉气有些消了,问道: “逢年过节,他往我们家送过礼吗?” 蓝燕敏连忙道:“送过,都是一些寻常之物,我每次都让管家按照规矩回了一份。” 蓝玉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过多苛责: “那就好,这次的礼一定要厚一些,表达出我们的善意。” 蓝燕敏说道:“好,我会亲自挑选礼品,送过去的。” 之后蓝玉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而问起应天最近两年发生的事情。 虽然他在云南也能获得应天的消息,但总归是距离太远,不够详细。 不过他的政治敏锐度,比起李善长差了十万八千里。 并没有发现,这一系列大事件之间的联系。 只是对新钞的成功表示了惊讶,他想不通,那些人都是傻子吗? 一张纸印上图案就当钱使,这不是骗人的吗? 另外就是关于朝廷抽调二十万军户,前去修建新都之事。 “……据传,陛下此举并非是为了改革军制。” “真正目的,是在洛阳掺沙子,瓦解当地的士绅宗族势力。” 蓝玉嘴巴张了又张,他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蠢事。 可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劳资就是为国家考虑,才站出来反对的。 是皇帝遮遮掩掩,才导致的这个结果。 你要是早告诉我,不就没这些事儿了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太孙那边都发话了,这封请罪的奏疏是必须要上的。 所以第二天,永昌侯蓝玉就上了一道,言辞恳切的奏疏。 对昨日宴会上的失礼,进行了深刻检讨,并请求皇帝惩罚。 据说看到奏疏后,朱元璋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当场就大度的表示,永昌侯是真性情,咱又不是小气的人,岂会怪罪。 总之,此事就此过去。 等着看笑话的人都不禁失望,没想到事情这么轻易就过去了。 常蓝一系的人则彻底放下心来,咱们还是荣宠不绝啊。 而宴会上所发生之事,也以极快的速度传扬了出去。 引起了无数人的讨论。 太孙果然不愧是天命之主,就是厉害啊。 才十岁,就将军中悍将蓝玉给喝退了。 将来定为一代明君。 自此,太孙从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具体的人。 储君。 大明未来的君主。 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天下人尤其是文武百官,都开始正视他的存在。 从这一点来说,蓝玉的所做所为确实起到了效果。 虽然过程和结果,都与他预想的稍有不同。 ----------------- 且说,朱雄英得知蓝玉上书请罪之事,非常的高兴。 “景恪,他这算是表态了是吧?” 陈景恪说道:“对,他再次低头认错了,态度还算诚恳。” 朱雄英马上就说道:“那我是不是应该去看他了?” 看他着急的样子,陈景恪笑道:“可以,先去和陛下说一声。” 朱雄英马上就跑到朱元璋那里,将自己的打算告诉他。 朱元璋并没有反对,只是叮嘱道: “记住,你是太孙。” 朱雄英郑重的道:“孙儿明白。” 他确实明白了,经历过这一件事情,他彻底的明白,什么是君什么是臣。 自然也明白,朱元璋这句叮嘱指的是什么。 之后他就带着陈景恪离宫,去了永昌侯府。 蓝玉出征归来,自然有很多人前来拜访。 他们到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副门庭若市的景象。 来拜访的人,从街头排到了结尾。 得知太孙驾到,门房一边迎接,一边派人狂奔入内通报。 没一会儿,蓝玉就带着一群人,急匆匆的出来迎接。 “参见太孙殿下。” “免礼,看来今日我来的不是时候啊,没有打扰到永昌侯吧?” 太孙亲自到来,更是让蓝玉明白自己做对了,脸上带着喜色: “哪里哪里,殿下能来,蓝家蓬荜生辉……” 朱雄英特意在门口和蓝玉聊了几句,这才进入院内。 无数人都看到了这一幕,顿时就知道,蓝家地位稳固。 得知这一切,众人无不感慨。 这才是血亲啊,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而有了蓝玉的支持,太孙就不在是孤家寡人,而是真正手握实权的储君。 对此感受最紧迫的,还是文官集团。 蓝玉是武将,要是太孙和他们走的太近,对文官是很不利的事情。 不行,我们也不能落后太多,必须要和太孙建立联系。 太孙到访,大部分人都很识趣的告辞了,留下的全是蓝玉党成员。 而蓝玉继承的是常遇春的政治资源,也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常系干将。 朱雄英作为常遇春的亲外孙,和他们有着天然的联系。 不过眼下这种关系,都集中在太子身上。 毕竟以前太孙年幼,他们只能支持太子。 在这个时候,支持太子,就是支持太孙。 现在情况不同了,太孙十岁了,关键是已经表现出了非凡之处。 宴会上呵斥蓝玉的那一幕,实在太震撼人心了。 他们竟都能感受到一丝压力。 可越是如此,他们反而就越开心。 太孙英明,大家的富贵才有保障。 太孙要是平庸,他们反而要担心了。 还是那句话,与其说他们绑定的是太子,不如说绑定的是太孙。 因为太子只是常遇春的女婿,没有血缘关系,且常妃已经不在了。 而太孙是亲外孙,有血缘关系的。 大家自然先天倾向于血亲。 于是,不少人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是否现在就表明立场,从支持太子转为支持太孙? 可这么做也有风险,太孙还是太年轻。 即便表现的不凡,也远未到发声的时候。 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先等等再说。 反正到现在为止,太子和太孙的利益是一致的。 忠于一个,就是忠于另外一个。 等父子俩有分歧的时候,咱们再选择支持谁就可以了。 朱雄英并不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看到这么多悍将,他心中难免有些激动。 有些人激动容易出错,有些人激动往往能超水平发挥,朱雄英就属于后者。 只是听蓝玉介绍了一遍,他就能准确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并说出那人的事迹。 他带着这些人一起缅怀了,当年跟随常遇春时的峥嵘岁月。 对大家的功劳表示了肯定。 一番操作下来,彻底获得了这群老将的认可。 从今往后,大家支持他,不再单单因为他是常遇春的外孙,还因为他个人魅力。 在夸赞过大家之后,他又隐晦的告诫众人。 要低调,莫要居功自傲,莫要做违法乱纪之事。 死在战场你们是英雄,要是死在大明律法下,就是所有人的耻辱。 “我希望看到的是,大家都能光彩的活着,与大明同享富贵。” “我们一起共创君臣佳话,不让前人专美于前。” “不希望看到,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发生。” “更不希望后人将我们,当做君臣反面典型来看。” 蓝玉一拍桌子,起身说道:“太孙殿下说的好。” “以后大家低调做人,不要居功自傲。” “若谁违法乱纪,我蓝玉先把他给收拾了,免得脏了太孙的手。” 众人本来挺热血沸腾的,听到蓝玉这话,都很是无语。 大哥,咱们这些人里就你最狂好吧。 在庆功宴上,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让陛下下不来台。 全大明也就你一个了。 也就你是太孙的舅公,否则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不过不管咋说,太孙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众人都非常高兴。 纷纷表态,一定谨遵太孙之命。 之前还在想,是支持太子还是太孙。 现在啥都别说了,肯定是支持太孙啊。 陈景恪全程目睹,也不禁感慨,朱雄英身上的政治资源太丰厚了啊。 不算朱元璋给他的,仅仅是常遇春就给他留下了,至少十几位侯爵级别的追随者。 伯爵以下的更是数不胜数。 蓝玉就更不用提了,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就这实力,放在别的朝代都能直接掀桌子了。 直接拿刀架在皇帝脖子上: 你确定不让我当太子? 我允许你重新组织语言,再说一遍。 要知道他才十岁。 等再过几年,接手一部分朱元璋给他的资源,天下藩王一起造反,都掀不起多大浪花。 只能说,这皇位太稳了。 自己不出问题,别人连想都不用想。 又聊了一会儿,其他人相继离去,就只剩下朱雄英、陈景恪、蓝玉三人。 蓝玉主动对陈景恪说道:“陈伴读,我那外甥生性混账,你别和他一般见识。” 陈景恪没想到他竟主动道歉,连忙说道: “永昌侯太客气了,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误会而

相关推荐: 高达之染血百合   小怂包重生记(1v2)   我以力服仙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归宿(H)   角色扮演家(高H)   宣言(肉)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偏执狂   赘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