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请你停止散发魅力 > 第13章

第13章

”他的参谋长便喊出命令:第二团前进,第三团改变方向,从进攻敌人左侧变为进攻敌人右侧,然后转入后备队;炮兵开始射击;军需官供应弹药等等。参谋部各不相同,正如指挥官因人而异一样。 腓特烈大帝的参谋部很小;拿破仑的参谋部则比较庞大,但组织得不太好。新创立的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将军们,很快就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称作“将军的参谋部”。 但是,这些都是战时的临时机构。到了一八零三年,才由普鲁士建立了第一个常设的参谋部。它是一个甚至在和平时期就在为战争制订计划的机构。 普鲁士的参谋部,就好像工兵那样,是一个独立的兵种。最初,它有自己的军服,后来,这些军服简化成同陆军的灰色军服一样,只是在裤子上加上深红的条子。参谋部的军官,都是从普鲁士军队中挑选出来的有天才的人,先送他们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再把他们调回。军官团中能获得这样显要职务的人只有百分之二――一八七零年约二百人,一九一四年约六百人。他们的一部分时间在柏林那座红砖建筑物的参谋总部里工作,另一部分时间在军部、团部和要塞指挥部的较小的参谋部――这些统称为部队参谋部――里工作。不论什么时候,差不多总有一半以上的人在柏林工作。 此外,他们还定期离开参谋部,到战场上去指挥军队。这样轮换工作,为的是使他们既能接触实际问题,又能在整个军队中宣传参谋总部的作战方针,实施参谋总部对全军的控制。他们多谋善断,训练有素,选拔严格、擢升迅速,使得参谋官员成了军队中的精华。参谋部严谨的作风(一位参谋长说过; “参谋部的军官没有名字。”)工作的秘密性质,一八六六年对奥地利和一八七零年对法国所取得的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胜利,以及德国人对军队的敬畏――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德军参谋部无往不胜、暗中操纵着历史命运的神话。 参谋总部的基本任务,是在一旦同某个国家发生战争时,为德军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这自然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情报,就像某一支军队需要随时掌握敌情一样,因为一个国家必须能“看到”敌人将要发动进攻。一八―六年颁布参谋总部的基本职责和组织形式的命令,其中开头一段说:“本部(指参谋总部)工作,必须着眼于对本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问题有着最准确的了解,必须为可能爆发的战争作好各种必要的准备。”由于这个参谋部是常设的,它的活动从不间断,因此,它有史以来第一次使情报活动有了自己的常设机构,从而加强了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 尽管如此,参谋总部的情报活动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活动。它和制订作战计划的活动混在一起。关于某个国家的原始情报材料,通常送到制订作战计划的两个机构(一个负责东部战区,另―个负责西部战区)中的一个。那里的军官将这些原始情报资料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制订战略方案。柏林的参谋总部没有设立常设的独立机构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同样,在部队参谋部里,没有任何军官是专门从事情报活动的。 原因是有人从根本上反对搞情报活动,就象有人反对技术发明一样。贵族军官团担心新的技术人员会夺去他们对指挥官职务的准垄断权。在这方面,德国的军官团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军官团更加惶恐不安。结果,法军的师和师以上的参谋部已经设立了情报部门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英国也设立了情报部,而德国却还没有设立。 不过贵族军官团对新的现实还是作了一些让步。随着一八六六年和一八七零年战争的爆发,德国军队动员起来了。 参谋总部变成了总司令部。它的职责迫使它不能象和平时期那样按地区来进行组织,而只能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组织。因此,它的组织机构里包括一个全面分析研究情报的部门,直到一九一四年参谋总部不复存在时为止。这个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大量的情报资料(在战时收到的这种资料,比在平时收到的要多得多),从中挑选出重要的情报,判断它们是否可靠,将它们写成综合报告,送交作战部。作战部再据此发布野战军参谋总长的命令。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的恢复,反对情报工作的意见又占了上风,情报机构被解散了,情报工作又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 然而,有一个方面,在普鲁土同奥地利发生战争前取得的某种成果,到了和平时期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方面就是间谍活动。这个间谍活动组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传奇式的谍报局的前身。 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陆军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康特・冯・毛奇根据紧急情况成立了情报处,专门收集他需要的有关未来敌人的各种情报。五月底,也就是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情报处收到当时正在维也纳的一个出生于德国南部的青年军官提供的消息。消息说:奥地利正组织北部集团军,由路德维希・冯・本尼迪克担任指挥。这是告诉毛奇;奥地利军队将以一支联合部队向一个方向前进,而不是进行包围或发动钳形攻势。他根据这个情报改进了自己的计划。两三个星期后,另一个特务向柏林提供了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序列情报和奥地利军队中比较重要的指挥官的传略。这个特务成了德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特务。 他就是巴龙・奥古斯特・施卢加,二十五岁,修长的身材,黄头发,蓝眼睛。他出生于匈牙利的兹索尔纳(今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念过书,参加过奥地利步兵团,在一八五九年的马让塔战役和索尔费里纳战役中表现叫“非常勇敢”。大家认为他有当参谋的才干。但是他在一八六三年借口要结婚并经营自己的地产而辞了职。不久,他投考奥地利军官学校。他得到了该校的毕业证书。这显然能使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打进奥军司令部,获得他后来向柏林提供的情报。毛奇只用了七个星期就打败了奥地利。这样,毛奇才发现情报处的可贵之处,因而把它作为常设机构直接由他自己管辖。 情报处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没有固定编制。它在参谋总部的各个部门中被来回扒拉。一八八九年,随着任命了一批副参谋总长,情报处划归第三副参谋总长(主管情报)领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成了著名的大本营情报处。就在那些年,情报处的经费增加了,除了俄国以外,在欧洲首屈一指,机构也逐渐扩大起来了。到一九零一年,一百二十四名文武官员指挥着在比利时、瑞士、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卢森堡、丹麦、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地军事情报站的特务活动。 他们的目的,首先是搜集敌人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透露敌人为集中兵力进行首次决战而制订的部署计划。

相关推荐: 试婚   进击的后浪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爸爸,我要嫁给你   朝朝暮暮   永乐町69号(H)   蛇行天下(H)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可以钓我吗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