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局长是卡纳里斯海军上将。由于谍报局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有关间谍的一切活动,例如吸收和派遣间谍、指挥和通信,都是由谍报局一处替陆、海、空三军统一负责。 ――卡纳里斯的谍报局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外情报处(一般叫作Awsland)。它的各个小组收集、分析、估价并发送情报,尤其是外国报刊上关于其他国家的可能影响军事形势的内政外交事务的情报。 ――密码处截收外国的新闻、外交和军事无线电报,破译其中的密码电报,并且分发破译结果。这个处隶属于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下面的武装部队通讯局,人们常常称它为" OKW/chi" ,或者只叫“chi".这是德文名称" Chiffrierabteilung' (密码处)的简称。 ――战争期间的邮件检查是由对外情报和反情报部下属各站负责的。 ――同军事问题有关的外国经济情报,是由战时经济和军备部的战时经济处负责收集和分析研究的。从一九四二年开始,这个部为负责军火生产的新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所接管,它换了好几次名称,就象这个部的对外情报处换了好几次名称一样。 ――一九四三年一月,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情报机构,为统帅部挑选重要的情报,并把这些情报送给约德尔。这个情报机构自己很少分析、估价情报,只是根据各军种的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简报提出它自己的报告。 除了作战部下属的那个小小的情报机构之外,所有这些组织郡是上有总部,下有分部。它们的总部都设在本德莱尔大街或元首府附近的地方。 希特勒所领导的除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外,还有陆,海、空三军。每一个军种有自己的总司令部。一九三五年,当希特勒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开始迅速扩军的时候,发生了两起组织机构上的重大变化。从那年三月一日起,希特勒公开建立了空军,作为德国军队的第三个军种。六月一日,陆、海、空三军各自的最高指挥部有了统一的名称: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每一个总司令部有自己的总司令。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兼任航空部长和其他重要职务。 以前,这几位总司令向战争部长汇报工作。一九三八年,希特勒亲自执掌三军指挥大权,从那时以后,他们就直接向希特勒汇报。在大战期间,这种指挥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希特勒在俄国发动的闪电战的失败已成定局之后几天,撤掉了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的陆军总司令职务,由他亲自担任作战指挥。不过他没有正式担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这是希特勒征服陆军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步骤。从此以后,他掌握了绝对的直接指挥权,向前线的司令官们下达作战命令。 陆军总司令的直接下级是野战部队的司令官和总司令部各部门的长官。在和平时期,后者包括陆军军械部、陆军行政部、陆军组织部的负责人,各军兵种监察官,以及在这些地位平等的军事领导人中间名列前茅的那位陆军参谋总长。 在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陆军参谋总长下到野战部队之中去,总司令部任命一位负责陆军装备和兵员补充的指挥官,替他承担为战时陆军征召、训练和装备部队的繁重任务。除了组织部以外,总司令部里其他所有部门都由这位指挥官领导。像陆军参谋总长一样,他的唯一上司是陆军总司令,在后来就是希特勒了。 陆军参谋总部后来移到野战指挥部里。野战指挥部的代号叫“策佩林”。它设在柏林南面二十英里远的措森。这是两个半圆形的A字屋顶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它从这里指挥着作战部队。 尽管换了名称,这个机构仍然是和毛奇和施利芬的参谋总部一脉相承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陆军参谋总部在一九一九年二月一日被遣散。凡尔赛条约规定它“应当解散,不能以任何形式重新建立”。一九一九年十月一日,也就是在陆军解散它之后的第二天,它被改组为军队部。陆军总司令说; “形式改变了,精神仍然不变。”在整个二十年代规避凡尔赛条约的过程中,军队部保持了凡尔赛条约规定不能保持的参谋总部的传统。军队部三处负责情报工作。一九三五年七月一日,军队部卸下了伪装,重新以陆军参谋总部的名称出现。这个名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保持着。陆军部三处变成了陆军参谋总部三处,即外国军队处。 一九三九年的陆军参谋总长是弗朗茨・哈尔德。他是炮兵出身、矮矮的个子、留着平头,戴着夹鼻眼镜,喜欢思考问题,讲话的声音小。他是巴伐利亚人,曾经在普鲁士参谋部内当过军官。虽然他不得不纸上谈兵,缺乏象德国人所说的“振臂一呼,三军雷动”的英雄气概,但他工作得非常得心应手,颇有战略头脑,受到下级的崇敬。在形势会议上,他体现了参谋人员知识渊博,判断准确和雷厉风行的优良传统,但是希特勒咄咄逼人的性格显然使他无法和他志同道合,并且使他有些忿忿不满。他恨希特勒,但愿意为德国效力,他内心的这种矛盾和冲突,往往使他无法工作。他同希特勒的争论越来越频繁了,但哈尔德始终没有勇气提出辞职。他等待着,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希特勒终于因为他在达豪战役中反击作战迟缓,解除了他的职务。 接替他的是库特・蔡茨勒。他比哈尔德活跃得多,在开始时对希特勒也比哈尔德顺从得多。在对法作战和对俄作战期间,他在解决复杂的后勤问题上,表现了超群的智慧和过人的精力。他性格直率,不太敏感,讲话粗声粗气,执行命令雷厉风行。他在担任西线总司令的参谋长的时候,就象希特勒所说的那样, “好象一只大黄蜂嗡嗡地飞来飞去。”元首认为,一九四二年夏天加拿大军队在迪埃普的试验登陆是企图入侵欧洲,他认为盟军那次登陆企图被挫败,主要是蔡茨勒的功劳。因此,他在解除了哈尔德的职务以后,将蔡茨勒连升数级,让他担任陆军参谋总长。他的无以复加的感激,他比哈尔德略逊一筹的威望,以及他对俄国前线的缺乏了解,都使他在一开始时不宜过份同希特勒作对。但是到后来,他越来越对希特勒的军事计划提出异议,有时甚至发火。希特勒对他日益冷淡,到一九四四年七月,就撤掉了他的职务。 下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坦克将军海因茨・古德里安。一九四一年,希特勒剥夺了他的指挥权;现在又把他召了回来。在一些人看来,这项任命是这位德国装甲部队创始人兵旅生涯的顶峰,但它却使另外一些人感到震惊,他们认为古德里安只有一技之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行,但要担任参谋总长,却缺乏必要的素质。
相关推荐:
逼死正常人
搞什么鬼
大师兄系统
英雄联盟之王途传说
琉璃眼
你不过是个人渣
重生之文豪崛起
掠妻
寒门弃妇她嗜财如命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