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原神同人] 我,尘神,契约上蹦跶 > 第43章

第43章

细末,每服10g,日3剂,非月经期服用。 12月3日三诊:上次月经持续9天,前2天量多,后7天量少。经前不痛,舌脉无异常,四逆仍明显,手指月牙出现(之前无月牙)。因散剂基本未服,故原散剂加鸡内金100g。加入前药末中,服完以巩固疗效。 2012年10月20日回访,患者月经一直正常。 按:患者初次来诊,痛经、经色黑,血块时有,瘀血无疑。又因患者平素大便干,当归、桃仁等活血之品当用,还能润肠通便。患者手足四逆(夏季亦明显),四逆散可用,但并非必用,因患者无经前乳胀等明显的肝气郁滞证。可能受到经期容易腹泻的影响,从而选用了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治之。 二诊时患者痛经依然,不过因患者淋雨而无法判定疗效。虽然大便已通,但患者属于大便易干结的体质,所以改处以桃核承气汤合四逆散治之。由于桃仁、大黄等具有较强的活血作用,这应该是导致经期延长的原因。 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平素用当归芍药散合四逆散作散剂常服以进行调理。 患者年仅31岁,手指无月牙,这或多或少反映了患者的健康问题。经过一个半月的治疗,患者手指出现月牙,实属意外收获,也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得以改善。 2.芒硝外用治疗拇指外伤肿痛案 2008年10月16日,笔者参加排球比赛,将左手拇指挫伤,拇指关节肿胀明显,到药店买了30g芒硝,好像花了0.5元钱,捣细后外敷患处,大约20分钟后,芒硝细末溶化,呈液体状,毫无疑问,所含水分是依靠芒硝的渗透压从拇指中“夺”过来的。第二天,肿去痛消。 中医没有渗透压的说法,这种作用显然归属于软坚散结的范畴。同样,临床上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用芒硝外敷有效,已为医界所共识。可惜,受西医学的影响,急性乳腺炎属于急性炎症,需要抗生素抗菌消炎,已为人们普遍接受。 2016年5月19日,张某,女,45岁,半月前因洗衣不慎将左手拇指擦破,用创可贴外贴后血止。2天前,左手拇指仍不能灵活自如,察见局部肿胀,见此,笔者未问及其他情况,告诉患者到药房购买1元钱的芒硝,捣碎外用,塑料纸包扎,一宿痛减,二宿肿消,三宿痊愈。其丈夫乃笔者好友,一个月后与其夫相遇,戏称笔者为“神医喜来乐”,说中医简便廉验的治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芒硝主含含水硫酸钠,易溶于水,所以,入汤剂时宜冲服,不宜入煎,根据患者大便干结情况,每用6~20g。大便越干,剂量越大。 外用适量,以患处外敷芒硝3mm左右为宜,剂量大些也没问题。 15.茯苓——利水治痰之神品 15.茯苓——利水治痰之神品 茯苓首载于《本经》,其曰:“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生用,以体重坚实、断面细腻者为佳。单用皮,称为茯苓皮,长于利水;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称为赤茯苓,其性凉,长于渗利湿热;茯苓菌核生长中抱有松根者,称为茯神,长于宁心安神,松根称之为茯神木,具有安神之功。 茯苓甘平,归心、脾、肾经,其作用和缓,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①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等,配伍泽泻、白术等,如五苓散;②痰饮内扰之眩晕,可配伍白术、桂枝等,如苓桂术甘汤;③脾气虚之食少、纳呆、体瘦,宜配伍人参、白术等,如四君子汤;④心脾两虚之心神不安,宜配伍人参、龙眼肉等,如归脾汤。 1.利水作用 茯苓的利水作用最早记载于《本经》,即“利小便”,再结合其主治“口焦舌干”来分析,显然属于水湿内停所致。 为什么说是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口焦舌干呢?从“口焦舌干”来分析,患者可能出现脱水,此时患者可大量饮水,但由于幽门梗阻或胃扩张导致胃内潴留,使摄入的水分不能进入小肠、大肠,大肠的吸收水分功能障碍,上不能承于口而表现为口干,下不能输入膀胱而表现为小便不利。所以,患者无论喝多少水也无法纠正全身的脱水状态。这种情况大多见于幽门梗阻导致的胃潴留。茯苓泽泻汤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五苓散治疗的“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之“水逆”证,上述症状出现,只须茯苓等利水药以利水即愈。 现行教材也把茯苓当作一味利水药物来看待,的确,茯苓所含的茯苓酸具有利水消肿作用,它不仅能结合到肾细胞醛固酮受体上,提高尿中钠与钾比值,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也就是说剂量越大,其利水作用越明显。 茯苓利水时,既可以作汤剂,也可以作丸、散剂。通过分析张仲景的用药规律,茯苓作汤剂时常与甘草配伍,如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等。药理研究发现,甘草酸能够增加茯苓酸的溶出度。而茯苓用作丸、散剂时可不受甘草的影响,如肾气丸、当归芍药散、五苓散等。 药理研究发现,五苓散改作汤剂来使用,其汤剂的利水作用不如散剂的作用强。分析其原因,五苓散可能有不溶于水的成分所致,极有可能是方中白术、桂枝的挥发油在起作用。 2.治疗口干、口渴 《本经》记载茯苓主“口焦舌干”,《名医别录》载其“止消渴”,说明茯苓能够治疗口干、口渴,但是茯苓治疗何种类型的口干、口渴?结合其利水的作用来分析,其主治的口干、口渴当属于水湿阻滞而不能上承于口所致。 分析《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太阳病,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汗法,即遍身微汗为宜,且“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大汗既伤阳,又脱水,此条即脱水明显,故见“胃中干”,其表现是口干欲饮,而且口渴的程度较重,以致“烦躁不得眠”,正确的处理方法则是“少少与饮之”,即少量频服白开水,到什么程度呢?“令胃气和”即可,也就是不太口渴就可以了。因为,水的代谢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喝到患者不渴了,人体摄入的水就会超量。 “少少与饮之”这种情况,一般的人是很难做到的。 说起来难以置信。1960年前后

相关推荐: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将军在上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镇妖博物馆   蝴蝶解碼-校園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