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处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20g,干姜15,细辛10g,五味子10g,厚朴20g,紫苏梗20g,茯苓20g,桔梗10g。5剂,煎服,日1剂。 12月1日反馈,药仅服7袋(即3剂半)而痊愈,余药未再服用。 按:急性发热,一般由外感引起。外感发热,须分清寒热。辨寒热,须查咽喉。咽喉不红不肿者,大都属寒;咽喉红肿热痛者,大多属热。 关于外感表证并非像某些教材所称的那样,发热高者,属风热;恶寒重、发热轻者,属风寒。那么,试问一下,发热高达39.5℃,而特别恶寒者,应属风寒还是风热? 所以,临床上不能以发热的轻重或恶寒的轻重作为判断风寒、风热的标准。笔者判断风寒、风热的标准即为查看咽喉的情况。同样,急性咳嗽的辨证仍需查咽喉,咽喉红肿者,属热;不红不肿者,属寒。 该患者就诊时咽喉红肿,证属风热。以咳嗽为主诉就诊,用干姜、细辛、五味子,属于张仲景心法。患者时有胸闷,属于胸胁苦满的范畴,《伤寒论》第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从而确定用小柴胡汤加减。 还有,患者就诊时咽喉部异物感明显,这符合《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故最终确定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黄芩的用法一般有三种,即生用、酒炒用、炒炭用。清上焦热,用酒炒黄芩;用于止血,宜用黄芩炭。而《伤寒杂病论》尚无黄芩炭的应用记录,《金匮要略》用泻心汤治疗吐血、衄血,方中黄芩是生品,而不是黄芩炭。可见,生黄芩也具有止血作用。 黄芩的用量一般不大,5~20g为宜。 9.黄连——小檗碱乃肠道感染圣药 9.黄连——小檗碱乃肠道感染圣药 黄连首载于《本经》,其曰:“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其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四川、云南产者质量均佳,有川连、云连之称。因其根茎多分枝,常3~6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鸡爪,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一般来说,特别苦的药物大多具有较强的寒性。黄连味甚苦,故具有大寒之性,清热力强。 黄连苦寒之性特强,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主要用于:①肝火犯胃之呕吐、吞酸,与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②寒热互结之心下痞满,配伍干姜、人参等,如半夏泻心汤;③湿热泻痢,配伍葛根、黄芩等,如葛根黄芩黄连汤;④热毒炽盛之痈肿,配伍栀子、黄芩等,如黄连解毒汤;⑤胃火炽盛之消渴,可与麦冬、地黄等同用。 黄连主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其中小檗碱为其代表性成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于肠道易感菌抑制作用较强。 1.治疗胃炎 黄连苦寒,易于败胃,但小剂量应用却有健胃之功。《伤寒论》之半夏泻心汤乃寒热互结之慢性胃炎专方,方用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方中黄芩与黄连之比为3∶1,黄连的用量较小。黄连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能够直接中和过多的胃酸,从而减弱了攻击因子的攻击力量,而人参、大枣、炙甘草能够增强胃黏膜的防御作用。从根本上扭转了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的动态平衡,恢复胃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 与半夏泻心汤相似的经方还有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等诸方,诸方黄连的用量不能过大,仅用一两,黄芩与黄连的用量之比始终为3∶1。 2.治疗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痢疾杆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并释放毒素入血。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同时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引发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本经》载黄连主“肠澼腹痛下利”,肠澼是痢疾的最早提法。鉴于痢疾的临床表现,以湿热痢疾最为常见。黄连苦寒,能够清热燥湿止利,最为对证,被历代医家称为泻痢要药。 痢疾可表现为过度腹泻,因过度腹泻丢失了大量的碱性肠液,所以容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从药理的角度讲,黄连主含小檗碱等生物碱,进入机体后能够中和多余的酸,从而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另一方面,小檗碱等生物碱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痢疾具有直接治疗作用;此外,小檗碱能够抑制胃肠黏液分泌,减轻渗出,从而起到止泻作用。所以,黄连不仅对痢疾杆菌具有杀灭作用,而且对痢疾的治疗是多方面的。 需要强调的是,用于痢疾时,黄连的用量一定要足,《伤寒杂病论》用黄连治痞证一般为一两,而治疗痢疾的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则用黄连三两,也只有量大,才能够对痢疾杆菌产生强大的杀灭作用,才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痢疾被现代医学确定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一旦确诊,便听从于西医治疗,中医很少有介入的机会。有些转变为慢性的痢疾可能会寻求中医诊治,那时,乌梅丸的应用概率较大。因为乌梅丸亦“主久利”,组成中也含有黄连。 3.镇静安神 《本经》并未提及黄连的安神作用,只言黄连“主热气……久服令人不忘”,似乎“热气”与“令人忘”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火热体质的患者除了具有眼屎多、口中干苦、纳多易饥、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象滑数有力外,其血黏度增高、头脑昏沉、记忆力下降等也常常是患者的主诉,说明“热气”可以导致“令人忘”。此时,患者服用黄连解毒汤三五剂之后,常常感觉口中清爽、头目清晰,说明黄连“主热气……久服令人不忘”是有道理的。 《伤寒论》之黄连阿胶汤主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心中烦”,表现为心中烦闷,头目昏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不得卧”,即睡眠不佳,表现为心烦意乱,不能入睡,或者入睡后易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可伴有心火上炎的症状,如面红、唇红、口舌生疮、舌苔黄、舌质红绛等一派火热上炎的临床表现,治以泻火,
相关推荐:
婚里婚外
树深时见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镇妖博物馆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万古神尊
深宵(1V1 H)
沉溺NPH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