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吃肉之旅 > 第111章

第111章

瞧你了。等爷回来再来,嗯?” “嗯,爷去吧,我会想爷的。”叶枣眨眼。 还真是要想他,他在,她日子就是好过啊。 “枣枣听话就极好。”四爷伸手,揉揉她的头,然后起身出去了。 叶枣盯着那关上的门,隔着纱帐,一眼不眨的看着。 心里,多少有些空。 即便没有爱情,可是人非草木……总是有别的感情的。 依赖也好,依靠也罢,总归在这大清朝,她是要靠四爷的。 如今,四爷肯叫她靠着,叫她依赖着,她也不会矫情就是了。 只愿四爷顺利吧,早日回来。 这一日,过的极快。 四爷见过孩子们,又在前院吩咐好了各种事项,就已经天黑了。 用过晚膳之后,又是一些公文,处置好后,便夜深了。 再不能等,马上睡觉。 次日,天黑着就被叫醒,洗漱后带着福晋和李氏进宫去了。 竟是早膳也没来得及吃一口。 宫里,各家皇子都差不多聚齐了。 乾清宫里,热闹起来。 等天放亮之后,阿信达也进宫了。 后宫有品级的主子都来了,送九公主温宪。 九公主穿着大红的嫁衣,后头有六个丫头拉着衣裳,一步步从正门进来。 叩拜太后和皇上。 太后一直都在垂泪,德妃这时候也很伤心。 都知道,这一走,就不能再见了。 康熙爷也是一副伤怀的样子。 当即叫人念了赐婚的圣旨,又说了送嫁的人。 等离开乾清宫的时候,已经是辰时了。 直郡王和四爷,九爷一起,护送阿信达和九公主出宫,往蒙古去了。 阿信达一直很照顾公主,又再三感激皇上的厚恩,竟是在乾清宫的时候,跪着都哭出声来了。 单纯如温宪,也觉得这个人,也许还不错。 可转念一想,他是个蒙古人不说,还是个兴兵造反的蒙古人…… 心里那一丝侥幸,就都没有了。 何况,十几岁的姑娘,哪个不爱翩翩少年,怎么会喜欢三十岁的络腮胡男子呢? 再者说,这阿信达虽然是个魁梧的汉子,可是在汉人熏陶下,九公主始终觉得,俊美儒雅的男子,才是最好的。 也是皇上的恩典,允许九公主从正阳门出嫁。 这可是殊荣。 毕竟,正阳门只能是皇帝走。 出正阳门,要过大清门。也是抬举公主的一种手段。 可历年来,和亲蒙古的公主们,没有一个是从这里出去的。 要说九公主的意义不同,不如说,是阿信达的意义更不同。 不管怎么说,九公主出嫁了。 从此一去三千里,故国……也许永不能回。 九公主放下马车帘子,再也止不住眼泪,这一走,也许尸骨也回不了大清了。怎么能不悲伤呢? 第408章 要命的大事 四爷等人起程不过三日,紫禁城里,康熙爷就接到了折子。 两广旱情严重,广西尚可,广东竟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去年的时候,两广一些地方是报了有旱灾的。 可报上来的,不过是与历年差不多的情形。 朝廷拨些粮食也就差不多了。 可如今才知道,原来这广西境内,不少地方旱情相当严重,几近于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死不知凡几。 这才有人冒死北上告状来了。 灾情最严重的,便是平远,是几乎是是个县城九个空了。 可当地知府,也就是平远知府范文珍,竟然试图瞒天过海。毕竟,要是瞒过这一年,等收成好了,就可以渡过去了。但是一旦叫上头知道了,轻则丢官职,重则就是流放,甚至丢了性命。 而两广总督噶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竟听之任之。 也不知收了多少银子。 康熙爷岂能不生气?这噶礼是他的人,说一句心腹也不为过。 竟做出这等事来。 “来人,着刑部去将那范文珍锁拿进京。传旨,叫噶礼回京自辩。”康熙爷气呼呼的将折子丢下去。 众人忙跪下了。 这件事,他们知道的比较早,一早就等着皇上的旨意呢。 这会子,刑部官员忙应了,就安排人,马上出发,往广东去了。 最严重的就是平远城了,至于叶明远的上司刘文焕,说句有点冤枉都……不为过。 纯粹是被扫了台风尾了。 虽然这赣州也有旱灾,但是比起平远来,好了不知多少倍。 至少百姓走出去的不多。 可是有时候人的点子背,那就没法子。 最初,这百姓状告的,可就是他! 当然,点子背的,不光是刘文焕。 还有更背的,是太子爷。 这范文珍……有个女儿,是太子爷后院的一个格格。 其实,进了毓庆宫多年,既无所出,也没有宠爱,透明人似得存在着。 可是架不住她阿玛出事。 范文珍还没有锁拿进京呢,康熙爷就知道了范文珍的女儿是太子爷的格格。 这范文珍与太子爷,自然是有些来往的。 如今这个时代,政治婚姻是很流行的。这范文珍的女儿是太子爷的格格。范文珍自然是要站在太子爷这一边的。 所以,要说他们之间丝毫没有来往,那简直不可能。 范文珍不是个贪婪名声在外的人,所以太子爷多年来与他有来往,也没有太过防备。 谁知,这范文珍不出事则已,一出事,便是这样要命的大事。 一时间,如何说得清楚? 康熙爷正是盛怒中,就算是前些时候可怜太子爷,对他宽容了不少。 可眼下这件事一出,哪里还管的了他身子如何? 当着朝臣的面,就开始痛骂:“不成器的东西!竟教唆着你那便宜亲戚如此不把百姓的命放在心上!身为知府,竟如此枉顾人命!竟如此不知廉耻!” “他范文珍不是借着你的势?否则,岂敢如此胆大包天?” 太子爷心里苦的就像是吃了一斤黄连。 可要说他能挺着腰杆子说与范文珍没关系,他说不出。 就算是他明明很冤枉。 可是,去年入冬时候,范文珍还是叫人送来了不少礼物。 是给太子爷过年的年礼。 这一笔,怎么说清楚呢? 所以,只好磕头:“儿臣识人不明,可着实不知范文珍会如此行事啊。” “你不知!你知道什么?瞧你毓庆宫结交的都是什么东西!猪狗不如!”康熙爷有些失态了。 事实上,就算是毓庆宫的人,可还不是康熙爷的圣旨,才能叫范文珍去了平远做了知府? 可是这时候,他已然暴怒,怎么会讲理呢? 可这话,终究是骂的过了。 竟不知是骂范文珍呢,还是骂太子爷呢…… 太子爷只是磕头,除了儿臣一概不知之外,再无话可说。 康熙爷暴怒的情绪渐渐的从太子爷磕头的行为中,缓过来了。 下头,文武百官都跪着,战战兢兢,一句话也不敢说。 康熙爷恍然间想,老大老四哪去了? 后来一想,哦,送九公主去蒙古了。 想到这,这才低头看依旧在他脚边磕头的太子。 太子的额头已经见了红,大理石地板上,也已经有了痕迹。 他还在一遍一遍,不知疲倦的磕头。 一句一句,只有儿臣一概不知。 康熙爷才压住的怒气,就显现又爆出来了。 他觉得,太子爷是在使苦肉计…… 可内心里,也还是心疼他的,这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孩子…… “好了,你不必磕头了。回去吧!是非曲直,朕自有公断。”康熙爷摆手。 太子爷迟钝的又磕了几个头,这才恍惚:“多谢皇阿玛,皇阿玛圣明。” 慢慢的起身,竟头晕的厉害,险些栽进了康熙爷怀里,还是李德全一个箭步上去扶着他:“太子爷当心。” “好了,送他回去吧。”康熙爷见太子脸色苍白,额头流血,终究不忍道。 李德全哎了一声,招手叫两个小太监过来,一左一右,扶着太子爷出乾清宫,回毓庆宫去了。 太子爷是脚步轻浮的回去的。 两个小太监将他送进了书房,这才敢走。 即便是太子爷如今威严大不如前了,可是要想弄死几个太监还是方便的。 所以宫里并没有谁敢对太子爷不敬。 只是,小太监们不知道,今日之后,太子爷在朝中以及百官中的威严,又要降低不少了。 当着文武的面,这么被骂……他岂能好? 太子爷头疼,可是康熙爷没说叫太医,他也不叫。 只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心里似乎是什么都想不到了。 不光一个范文珍,走到今日这一步,他竟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切……都是皇阿玛伤着腿那一年开始的吧? 皇阿玛身子伤着了,所以怕他篡位么? 太子爷讽刺一笑。 既然怕,何苦封太子呢? 要是他如今只是皇子多好啊。 过了半个时辰,乾清宫还是叫太医来了,看过之后,太子爷就睡了。似乎是累极了,什么都不想管,只是想睡觉。这一觉,就到了次日。 第409章 范家父女 一大早,天刚亮,太子爷根本不想起来。就见太监东宝急慌慌的进来:“爷,范格格殁了……” “范格格?”太子爷头疼的厉害,有些不太清醒了:“哪个范格格?” “哎哟,就是那范文珍的女儿啊,范格格啊!她……她自尽了!”自尽是大罪,如今范家已然这样了,一个格格又自尽了。 怕是要牵扯太子爷的。 “是悬梁,瞒不住啊。”东宝急道。 “哦,死了?”太子爷慢慢的看过去:“既然死了,就好好的发葬吧,不必害怕。” 不会比现在更惨了。 不多时,就见太子妃急急忙忙来了,一进来就跪下了:“臣妾有罪!” “你又怎么了?”太子爷问的很轻,就像是询问,你怎么也来了?你们顺路么? “臣妾……臣妾只是说了范氏几句,她竟想不开至此,臣妾该死啊。”太子妃吓坏了。 她不过是听着范家出事了,太子爷最近一直不太好,心里着急,这才叫来范氏骂了几句罢了。 她是听着昨日的事,觉得太子受了委屈全是因为范家罢了。 一早起,她顾不得梳妆,听闻范氏自尽了,忙来了前头。 其实范氏是个极其低调的人,进了毓庆宫这些年,无宠无子,脾气也软和。没有与谁争辩过。 太子妃后悔之余,又痛恨范氏自尽! 不知自尽是大罪么?这可如何是好啊! 事实上,范氏是个极其软弱的人,听闻家里阿玛出事已经惊吓的够呛了,这时候,太子爷没有安慰一句也罢了。 下面奴才就开始对她不好了。 太子妃这一说,她就断了生的念头…… 范家是没救了,这么大的罪过,肯定是要杀头的。 她死了,还连累谁呢?这一想,便悬梁了。 正是好好的二十来岁的姑娘,说没有,就没有了。 没有人在意她的生命,他们在意的,不过是范氏的死,会对毓庆宫,对太子爷,甚至太子妃有什么影响罢了。 就好比你投井身亡,没有人在意你死的凄凉。那口井的主人,却会怪你脏了井水罢了…… 有时候,人的命,便是这般不值钱。 “好了,你起来吧。”太子爷这会子,浑身无力。 一点也提不起兴致来发火,或者是悲伤。 他只是被一种无力感填满了整个身躯,只想安静的躺着。 “这件事不怪你,范氏自己想不开罢了,该怎么办,就这么办,不必瞒着。”瞒着有什么意思? 到时候不是又叫皇阿玛找个理由骂他么? 太子爷到底是打小的太子爷,他习惯了被众人捧着,奉承着。 习惯了高高在上。 他真的不习惯被骂。 尤其是,大庭广众之下被骂。 可是如今……也快要习惯了。 太子妃心里又是惊恐,又是疑惑,又是担忧。 她看得出,太子爷此时的样子很是不对。 可是又不敢多话,只好应了一声,出去了。 心里还为难不已,范氏的身后事……这怎么办呢? 她自尽,要是按照实情传出去,就不能正经办。 可是,要是太过潦草了,不是显得毓庆宫没有人情味? 毕竟,出嫁的女儿,家里就算是再大的罪过,就算是造反了。只要皇家没有点名追究,那就是与出嫁女无关。 何况,范文珍这件事,肯定不能与范氏有关的。 如今就随便送出去,那不是显得毓庆宫太无情?以后谁还依附太子? 太子妃深深地叹气,回去了。 太子爷起来,只喝了一碗粥,就又躺回去了。 昏昏沉沉的,也不知想了多少,想了什么。 康熙爷听了李德全报之后,倒是没有说什么。 一个妇人,死了便死了。 这事怪不得太子。 “送出去就罢了,太子如何?” “回万岁爷的话,太子爷惊惧过度,又加之之前的病没有全然好了,这回又是伤着了头。太医的意思是,要静养些时候才好。不然落下病根儿以后就不好治了。” “嗯,那就叫他养着吧,叫太医每日里去看看。”康熙爷摆手。 李德全应了,出去安排了。 始终站在殿中的宁神医,掩住眼里的精光,心里已然是有了计较。 只做不知,皇上不叫,他就不过去。 也亏他八十几的身子了,也能站的动。 范格格便这样送出去了,只当是毓庆宫没有过这个人。 十几日之后,范文珍回京的路上,听闻女儿已经殒命的事。 心下一惊,便怀疑是太子爷逼死了女儿。 这时候,太子爷自然是要明哲保身的,怎么还会管他呢? 又是恨,又是气,竟一点都不怕死了。 他一辈子之后三个孩子,范氏是长女,下面还有一儿一女。 眼下眼看着是都活不成了。 他本就极其疼爱长女,否则也不会年年都往毓庆宫送那么多礼物了。 可女儿一贯不得宠,太子爷也不在意她。 只看在他面子上,没叫范氏过的太艰难罢了。 如今,竟是逼死了她! 范文珍满心都是凄凉和恨意,想着自己一家子就这样要死了,怎么也不甘心。 范文珍大喊大叫的要写供书,刑部官员岂敢耽误? 忙将他的枷锁去了,拿来纸笔,放了个合适地方叫他写。 只见那范文珍,着实一笔好字,龙飞凤舞,似乎带着无尽的恨意落笔,一字一句竟是石破天惊! 他细细写来,竟是太子爷知道了他管辖的平远如何灾情严重,担心皇上降罪时候连累到毓庆宫。 所以下令叫范文珍将此事隐瞒不报。 而噶礼那里,也是太子爷的授意,他才送去了白银十万两。叫噶礼视而不见。 而这些年,范文珍年年都往太子府送礼,皆为太子爷索取之故。 桩桩件件,竟都是太子爷的意思。 将此事的主谋直接定成了太子爷。 刑部官员只看着这黑子白纸就已经吓着了。可见这供状送去了乾清宫,皇上如何震怒? 就算是说一句动摇国本也不为过了。 只看这供状,就是好大一股杀气,如今皇上与太子爷关系本就不好……这要是送上去了…… 范文珍只是笑,叫众人觉得惊慌不已。 第410章 九公主 就在他们惊慌的时候,范文珍忽然大笑,将一边押解他的士兵腰上的佩刀抽出来,比在自己的脖子上:“今日,我范文珍身死,也是为太子爷效忠却被太子爷抛弃只过。尔等岂敢再效忠?”说罢,便横刀自刎,一腔鲜血喷的到处都是。就是那供状上,也溅上好几滴去。 一时间,众人愣怔许久,这才反应过来。 如此一来,这供状不送也不成了…… 范文珍这一死,是死无对证。太子爷这一回……冤枉也好,还是不冤枉也罢,都要倒霉了。 而紧随其后,自己进京自辩的噶礼得知范文珍的死之后,一拍大腿,竟是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得,现成儿的背锅的啊! 可不是么,这天底下做官的,自然都是皇上的官儿。 可是,谁敢违抗太子爷呢? 远在京城的太子爷,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无形中落尽了一个泥潭。 是那种,挣扎会陷得更深,不挣扎却也要陷下去的泥潭。 说不清楚,也无法摆脱…… 很多很多年之后,他还经常想起这件事。不过那时候,他早就释然了。 他只是想,这世间万事都逃不过一个巧合吧? 也不知是巧合决定了命运呢?还是命运碰见了巧合。 反正,只能说是命了。 与此同时,四爷一行人已经到了塔克部。 塔克部如今张灯结彩,很是有娶公主的样子了。 只是,那里的汉子们看着四爷一行人的时候,眼里终究是不善的。 他们天生英勇,自然不屑投降。 不过,心里都知道,眼下打不过,那就换个时候再打!娶公主,带来的陪嫁也是一笔财富呢。 阿信达的长子,长女,以及原来的原配,现在的右王妃出来迎接。 行的都是跪礼。 九公主这一路,没少心理建设,可是事到如今,还是有些不习惯。 忙亲自扶着右王妃起身:“姐姐不必多礼,都是一家人。” 四爷欣慰的看她。今儿她要是叫一声妹妹,四爷就该失望了。 这一声姐姐叫出来,她就还有救,还算聪明。 右王妃心里有了计较,只说不敢。 阿信达笑道:“公主说的是,都是一家子,公主初来乍到,诸事不懂,你要好生帮衬着。”阿信达自然是信自己的结发妻子的。 所以,这话就算是当着直郡王,四爷九爷的面,也要说的。 “是,只是公主为尊,这些事,本该交给公主才是。我只帮着公主些时候,等公主上手了,我就不管了。” 右王妃的汉话不太好,但是看得出,性子爽利。 “姐姐只管管着,我……我在宫里也不管事,眼下哪里会管呢?别耽误了王爷的事才好。姐姐容我好生休整两年吧。”九公主笑道。 “叫她们姐妹聊着,王爷你不带我们喝酒去?”直郡王起身道。 阿信达忙道:“应该的,好好吃一顿,洗洗风尘,几位阿哥也好歇息。”虽然已经到了他的地盘,不过他态度依旧不错。 只是,到底不是京城时候那种谦卑了。 不过,四爷也理解,他是这里的王爷,要是还对他们卑躬屈膝,以后会被瞧不起。 阿信达的长子是个与阿信达一样聪明的人。 此时此刻,面对直郡王和雍郡王,九皇子,都是客客气气的。 尤其是,因为他身份没有阿信达那么高,眼下也不怕被嗤笑。 反倒是补上了阿信达的不方便。 直郡王和四爷面面相觑,心里想着,此子不可小觑。 另一头,右王妃将九公主一切事宜安排妥当,最起码,面上是看不出丝毫不妥的。 知道公主不习惯蒙古的东西,便安排了不少满人习惯的,吃喝,穿戴,皆有。 一时间,竟也是皆大欢喜。 右王妃不喜欢九公主,那几乎不必猜想。 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喜欢一个忽然将她打成妾室的女人。 就算是蒙古王妃里,左右几乎一样大。 可是大清的公主嫁过来,怎么会一样呢? 但是,九公主对阿信达无心,也就肯与右王妃交好。 她深知,得罪了右王妃,这日子是过不下去的。 嫁到蒙古的格格也不见得都是被男人孩子的。 只是,离家万里,心情本就不会好。饮食住宿不习惯,再有蒙古王爷嫡妻或者妾室欺凌,自然活不久。 四哥说过,她只需保住命,所以…… 她只当自己是个妾。 没错,她只当自己是个妾,而不是嫡妻。 姿态不要紧,命才是最要紧的,四哥不就是这样说的么? 端正了心态,九公主适应的格外的好。 当婚礼到了的时候,甚至当众宣布,以后与右王妃不分大小,同伺候王爷。 至此,四爷也总算是放心了。 第三日,便要与直郡王一起回京去了。 京城此时,正是风起云涌的时候,不过,远在蒙古的直郡王和四爷等人,消息还没这么灵通。故而还不知道。 京城里,范文珍的供状已经送上了乾清宫的桌子。随之而来的,还有噶礼的自辩。 他自称范文珍传达的是太子爷的意思,他不敢不听,十万两银子分文未动,都带来献给皇上。 甚至哭道:“此事颇大,折子里,奴才万不敢说,只等见了皇上,臣才敢陈情啊!” 康熙爷看着噶礼,又看着那带着血迹的供状,先是沉默,随即就是滔天之怒。 他猛然间,将桌上的东西全部扫下地。 刚才才磨好的墨汁从那供状上开始,又泼出不少,将手边的折子上都弄得一片漆黑。 随即,就是噼里啪啦的响声。 折子,笔,砚台,还有茶杯…… 哗啦啦的落了一地。 下面的官员早就跪下了,太监宫女跪了一地,竟是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响。 “倒是给朕演的好戏!竟是比那勾栏院的戏子都好啊!太子,尔敢!尔敢欺瞒君父!竟将朕当傻子一般欺瞒!”康熙爷怒吼着。 整张脸都是通红,身子都颤抖了。 过了许久,闫明春哭着跪求:“万岁爷!万岁爷!您保重身子啊!” “保重?朕还要保重什么?那逆子,逆子!不孝的逆子,是要朕死了,眼下就死了,好叫他登基做新帝呢!你们也不不必管朕,你们只管伺候新帝去!” 第411章 吐血 闫明春忙磕头:“万岁爷,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只认万岁爷一个主子啊万岁爷!” 下面官员也是忙磕头。 噶礼大声道:“奴才此生只为皇上办差,皇上,皇上,奴才一片忠心哪皇上!” 不少人腻歪的,可是腻歪归腻歪,还是跟着说。 这时候,皇上的情绪不对劲,要是谁敢说不好了,就是一个死字。 “去,将那逆子给朕带来。”康熙爷总算是收回些思绪来了。 原本,要是康熙爷还是那个健康的康熙爷,不曾有过两三年废人的经历的过。 即便太子爷是真的涉案了,他也要瞒着,不会这样大张旗鼓。 可是,一来,这两三年里,康熙爷原本的理智已经磨得没有多少了。 他日-日活在焦虑和惊恐中,唯恐哪一日躺下了,就不能再起来。 会被太子爷取而代之,会被太子爷强迫退位。 而日-日疼痛也叫他的理智日益减少,越是痛,就越是要找个出口。 此时,对他威胁最大的,便是皇太子了。 皇太子年富力强,皇太子是他亲自册封的,是昭告天地的皇太子。 是名正言顺……可以取代他的人。 只要他废了,或者死了,天下臣民只需请太子爷继位便可以了。 甚至,不需要动刀兵,不需要流血…… 因为太子继承皇位,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 可是,康熙爷八岁为帝王,做了四十三年的皇帝了,岂能放手?岂肯放手? 何况,是用这么丢人的方式,这么屈辱的方式放手…… 再加上那个梦。 梦里,他如乞丐一般的日子。那种发霉的,发臭的气味。如阴沟里的老鼠一般的日子……

相关推荐: 鉴宝狂婿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桃源俏美妇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镇妖博物馆   万古神尊   我的傻白甜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