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吞噬星空,我维妮娜绝不居于人下 > 第124章

第124章

得出了这么个解释。 “去去去,会不会说话。”陈县令把调令抢回来,一边收一边说道:“调令是下来了,但是我暂时还不走,等有合适的人来顶替我的职位了我再走。” 文修易都笑了:“这还你说了算啊?” 陈县令嘿嘿一笑:“我说了当然不算,但是瑶瑶说了算啊,这是她的封地,归朝廷管也归她管,官员调配可是要经过她的,反正我不过去,那边的县令也走不了,那地方离京城那么近,是个肥差,兴许人家也不想走呢。” 第559章 被乌纱帽砸了 说到这个,文修易倒是真的想起来一个人。 “你说,小孟咋样?”文修易问道,孟文吏从一开始实行生产队模式的时候就被分到了古桐村。 这就像是当年下乡的干部,但是人家小孟那是真的干实事,跟着下地干活啥也没耽误,刚来的时候温文尔雅的书生,现在,大褂草鞋,瞧着跟庄稼汉也差不离多少了。 文修易又道:“与其让其他人来,咱们摸不清对方的脾性,不如提拔一个自己知根知底的,你觉得呢?而且这么多下乡的干部里,我觉得就小孟干的最好了。” 也有可能是因为孟文吏就在古桐村,什么消息都是一手的,当然也不排除他这个人就是个肯为百姓干实事的人。 如今孟文吏一家几口都在村子里安家了,虽然没盖房子,但是村长家房子多,就租了几间给他们一家几口住着。 孟文吏和媳妇,还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大的在学堂读书,小的就让村长夫人带着,他自己媳妇也在羽绒服厂做事,也是个能干的,都被李氏提拔当了个小领导了,手底下也管着不少人。 陈县令摩挲着下巴,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县令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大多数都是科举之后那些没什么关系的进士才会被分配到这些小地方当县令,家里有点关系有点门路的都留在京城了。 像这种直接从县衙里提拔文吏上来当县令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若上头真的没什么安排的话,文修易说的这个还真的可行。 “咱们找瑶瑶商量商量?”陈县令说道,现在这个地方做主可不光是朝廷了,郡主自己也是能做主的。 两人说干就干,让人去酒厂把文瑶给提溜了回来。 一进来两人就闻到了文瑶身上的酒香。 陈县令口水都要下来了。 “好久没喝第一酒了,晚上给伯伯弄两瓶带回去啊。”陈县令现在和文家人是一点都不客气。 “好啊,一会您走的时候去找老秦,让他给您打两壶。”文瑶对自己人一向大方。 陈县令嘿嘿直笑,那腮帮子都乐歪了,谁能知道,外面靠抢的第一酒,自己想喝的时候随时都能来打,这滋味,别提了。 文瑶问两人找她来干啥,文修易就把自己和陈县令商量的事跟她说了。 “陈伯伯,你这就要走了啊?”文瑶做出一副自己受伤了的表情,这人前几天还在说自己不走,在这养老了呢。 陈县令被她逗笑了:“哈哈哈,你这丫头,你们都去京城了,就把陈伯伯丢在这呗,那我也伤心了。” 文修易一脸无语的看着这两个人,几岁的人了还跟小孩儿似的。 “瑶瑶,我们叫你来呢,是跟你商量一下,我们觉得小孟不错,如果让他接替老陈的话,恐怕得你来操作操作了。”文修易说道。 文瑶对孟文吏的印象很不错,这是个为百姓干实事的干部,而且云雾镇现在是她的,云雾镇好了,她才能好。 “我觉得可以,孟大哥确实是个为百姓做事的好官,那就麻烦陈伯伯你写个折子,我来敲个章然后送去吏部,让他们那边赶紧把文书办下来,咱们到时候一块走,你还能喝上我哥的喜酒。”文瑶说道。 陈县令一拍大腿:“诶嘿,我就是这么想的,我晚上回去就写折子。” “行,那我走了啊,您要酒就自己去酒厂让老秦给你打。”说完人就溜了。 陈县令看着她的背影,一脸的姨母笑:“这孩子,不忘本心,性格还是这么好。” 文修易无声的叹了口气,主要是他们三个都来自现代社会,这种阶级分化的概念不是那么强,也没有什么人高低尊卑贵贱之分,所以跟谁相处都觉得融洽。 或许,这也是这些人喜欢他们家的原因吧。 既然已经选好了继任的人,那文修易和陈县令就不可能什么都不干。 陈县令当天晚上就回衙门写了折子,又来找文瑶敲上了郡主的印章,连夜派人送去了京城吏部。 至于孟文吏。 文修易也不让他去生产队那边跟着干活了,天天的和老陈把他带在身边巡查各个村落,美其名曰,带他看看其他生产队都是怎么干的,积攒一下经验,好更好的发扬古桐村。 孟文吏不疑有他,屁颠屁颠的跟着两人到处跑,殊不知一顶大帽子已经快要扣到自己头上了。 七月上旬,文修易带着众人抢种上了第一次的晚稻。 第一次试验阶段,文修易不敢种太多,而且是上一季的稻子收了之后立马就抢种的第二季,普通的地文修易不敢动,便将几亩上等地都种了,不多,却也能看出来效果如何。 在他身边是那些跟他差不多,也有比他还大的学生。 “师父,能行吗?我们种了这么多年的稻子,从来没试过种两季。”有人说道。 他们看着这一片片的地,不由的想,如果师父的两季稻真的种成了,那往后的产量不管晚稻的收成有多少,都是翻了一倍的产量。 若真是这样的话,他们多希望两季稻能种成功啊。 文修易现在自己也拿不准,云雾镇的冬天有时候虽然冷,但是冬天来得晚,想来应该是能行的。 “我过段时间要出发去京城,汇报这次咱们收上来的早稻的产量的问题,文俊也要去京城成亲,这边就交给你们了。”文修易交代他们说道。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其实心里也没底啊。 “师父,我们,怕是不行啊。” 文修易摇摇头:“没什么行不行的,你们只要按照我教你们的来,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不碰上天灾,这批晚稻,应该能成。” 众人蹙眉,心中暗暗祈祷千万不要有天灾。 天灾,庄户人家最害怕的事。 七月底,朝廷关于云雾镇县令的安排调令下来了,也就是说,陈县令自此就要离开云雾镇,去往京城……下属的城镇了。 而突然被乌纱帽砸中的孟文吏整个人都惊呆了。 第560章 人穷不能志短 “小孟啊,以后云雾镇就交给你了,好好帮郡主守着这片富饶的土地,也不枉费我和文昌伯提拔你。”陈县令将任命文书和官印交给孟承光,还鼓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从前的孟文吏,从今往后就要改口叫孟县令了。 皮肤被晒得黝黑的汉子,没有一点文人墨客的模样,反倒是刚从地里干完农活回来的农夫,手里捧着乌纱帽和任命文书还有官印,这反差要多大有多大。 陈县令打量了他一番,小声道:“文大夫那好像有能让人变白的方子,你回头记得在他走之前去要一个啊,啧啧啧,你这……” 陈县令啧啧嘴,一甩手背在身后,叫上在县衙等着他的文修易哥俩好的去醉仙楼吃饭喝酒去了。 留下如今的孟县令在县衙大堂里,还回不过神来。 “大人。”焦阳作为大捕头,管着云雾镇如今几十个捕快,这会自然也被陈县令叫来交接工作。 他看着还在愣神的孟县令半天不动,只好上去提醒他。 “大人?大人!”焦阳拔高了音量,才把孟县令给叫回神。 “啊?” 焦阳无奈的叹了口气,看他这身打扮开口道:“大人,你先去后衙收拾一下吧。” 一个县令,穿成这样,不知道还以为他们县衙多穷呢。 孟县令这会也回过神来了,手里捧着的乌纱帽和官印不是做梦。 他当了县令? 还是陈大人和文昌伯亲自提拔,郡主盖了章去吏部讨来的,他一个文吏,没想到会有这样的造化。 高兴之余,孟县令想到这一个月来文昌伯和陈县令带着他各个村子的去,了解了各个村子的情况,美其名曰是带着他学习别人的优点。 搞了半天,是在明里暗里的交接工作? 这两人,怎么都不给他通个气啊,不然也不至于今天穿成这样就来了,而且村子里还有事呢。 一想到这个,孟县令才回过神来。 “哎哟,还有事没处理好呢。”他们急匆匆的把他叫来,他以为有什么急事,丢下手里的活儿就坐着马车来衙门了。 说完,他把东西往焦阳手里一塞,一边道:“焦大哥,我得先回去一趟,这些东西你先帮我收着,我明天正式过来交接哈。” “诶,不是。”焦阳看着走了的孟县令,嘴角抽了抽,这衙门里,还能有个正常人吗? 不过,他还是贴心的帮孟县令将东西送去了后衙,那里陈县令和他的家眷的东西都已经搬走了,等孟县令正式接管,就是他和自己的家眷住进来了。 伺候的人陈县令也带走了,所以焦阳临时叫了衙门里几个干杂活的婆子过来收拾了一番。 孟县令迷迷瞪瞪的回了古桐村,村长刚好从地里回来,瞧见他还打了声招呼:“孟大人好啊。” 村长乐呵呵的,对于孟承光当上这个县令,他是乐见其成的。 一来,孟承光一直负责的都是他们村子,跟他们村子的感情自然不一样,二来,文家就是古桐村的,孟承光沾了郡主的光才当上这个县令,对古桐村自然要优待一些。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小孟当这个县令,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孟县令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问道:“村长,你知道?” 村长点点头:“知道啊,陈大人和文昌伯说了,还让我挑个合适的人接手你现在手头上的事呢。” 孟承光一愣:“那你挑到了吗?” 村长摇头:“还没呢,不急,村子里现在读书识字的人多了,要记点什么东西我直接让他们来帮个忙就行,等秋天秀才的考试下来了,再找个合适的。” 这么好的事,要不是家里的小子们不争气,村长都想给自己家的孩子谋这个差事了。 虽然是在村里当差,可那也是正儿八经进了衙门编制的,拿的是衙门的工钱,待遇什么的都是和衙门里的人一样的,又能守在自己家门口,多好啊。 可惜。 村长这边惋惜,一边陪着孟承光去交接手头上的工作,临时找人接管一下,等找到合适的文吏再来顶上。 另外,孟承光一家四口也得搬到城里去了,住进衙门。 孟娘子一听自家相公居然从一个文吏一跃当了县令,震惊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 但是一听他们得搬到县衙去住,孟娘子一下就清醒了。 “我能不去吗?要不相公,你自己先住过去?”孟娘子直言不讳。 孟承光很是不解,这当了县令,去县衙住当官太太不好吗?当了县令,他的月俸多了,一个月能有二十两的月俸,到时候就请个婆子丫鬟在家里照顾她们娘仨,不是挺好? “为啥?”孟县令一头雾水。 孟娘子捋了捋耳后的碎发,道:“我在这干的挺好的,李婶还给我涨了工钱,现在我一个月有三两银子的工钱,干的活也不累,孩子还能在学堂上学,小的也有村长夫人帮我带着,我……有点不太想去。” 这县令夫人看起来是挺有牌面的,可是他们两口子一没家底,二没扶持,还得多亏了孟承光当上了这个文吏,家里日子才好过一些。 可也仅仅只是稍微好一些,因为他们得把原来婆家供孟承光读书时借的钱给还了。 两口子摸爬滚打这些年,虽然也攒了些钱,但是比起那些官家夫人和阔家太太,差的太远了。 进了城,她就得有应酬,而那些人惯会捧高踩低,说白了,她现在要去应酬那些夫人们,为了面子还得花大钱去买身像样的衣裳首饰吧? 这和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肯定有人见他们过得这般寒酸,想要抛橄榄枝过来。 想到这个,孟娘子突然正色了起来:“相公,还有个事,我们人穷可不能志短,陈大人和文昌伯还有郡主这般提拔你,你可不能做什么违背良心的事,现在刚开始日子苦一些不要紧,咱们自己慢慢攒起来就是了,但是那贪赃枉法,被人利诱的事儿你可千万不能干,知道吗?” “这个请娘子放心,我不会的,既然你暂时不想住到县衙去,那我们就还是继续住在这,我平时在衙门,不忙的时候就回来住。” 这个孟承光心里还是有数的,他读书识字考取功名,就是进衙门做事,都是抱着能为百姓做实事的想法,从前不变,现在当上了县令更不会变了,而且,当了这个县令,那他能做的就更多了,自然不会这个时候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561章 雪中送炭 得知孟承光一家不搬去县衙,村长和村长夫人还愣了一下。 “这……”两口子对视了一眼,哪有当了官不去住衙门,还住在他们这乡下的。 倒不是他们想撵他们走,就是……有点不习惯。 “小孟,啊不是,大人,你们真不搬去县衙?”村长问道。 孟承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村长大叔,我们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这太突然,我一时半会的也没什么准备,就先这样吧,就是往后可能还得再麻烦您和婶子了。” 孟承光是不好意思的,毕竟他们两口子各有各的事,孩子一个在学堂,一个被村长夫人带着,吃喝都在村长家,虽说他们给生活费吧,终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孟娘子也以为村长他们是觉得自己住在这他们亏了,连忙说道:“婶子,村长,从这个月开始,我们多给你们点银子。” 村长和村长夫人一愣,都笑了,就是孟承光的小儿子这会都还窝在村长夫人的怀里,比跟他亲娘还亲。 “我们没有要撵你们走,我们就是……”两口子对视一眼,都笑了:“我们就是觉得惊讶罢了,至于钱不钱的,不提那个,以前啥样以后还是啥样,不过就是多几双筷子的事,只是小孟啊,你以后当了县令,可要好好干,好好带着咱们百姓把日子给过起来啊。” 孟承光用力的点点头:“嗯,我会的,陈大人和伯爷还有郡主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好好干。” 当天晚上孟娘子亲自烧水,给孟承光好好洗了个澡,就连头发都难得的好好打理了一番,第二天一大早,就将从前的长衫翻了出来换上,准备去县衙继任这个县令了。 长期的劳作让孟承光原本干瘪的身材变的很好,比起从前文文弱弱的模样,如今就是胳膊上都有肌肉了,以前的衣服穿在身上,总觉得松松垮垮的成不起来,如今换上长衫,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孟娘子看着他这模样都有些两眼放光,这就是衣服撑起来的模样啊。 被自家娘子用这种眼神看着,饶是老夫老妻了孟承光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娘子,那我就走了。”孟承光道。 孟娘子红着脸收回目光,点点头。 临走时,孟承光还偷偷在自家娘子的脸上亲了一口,叫一个小情蜜意。 这边送走了孟承光,孟娘子将孩子交给村长夫人就准备去上工了,还没出家门就看见罗氏和李氏她们往这边来了。 身后跟着的杜嬷嬷带着丫鬟拿着东西。 “孟娘子,恭喜啊。”李氏乐呵呵的说道。 罗氏嗔了她一眼:“叫什么孟娘子,往后该叫孟夫人了。” “瞧我这嘴,对对对,孟夫人。”李氏哈哈笑着。 孟娘子赶紧邀请他们进屋坐下,罗氏这才让杜嬷嬷送上东西。 “这?”孟娘子一愣。 罗氏开口道:“小孟当了县令,可就不能像以前一样了,这些都是之前蓉蓉送来的好料子,你这几天就别去厂里了,给小孟做几件像样的衣衫,还有你自己的,这里头都给你带来了,都是你们这个年纪穿着好看的花色,时兴的。” 说完,又指了指旁边的小盒子道:“里头有些首饰,你往后免不了要应酬那些个夫人什么的,这也能派上用场,咱不说比他们强吧,最起码不能落了自己的面子,打扮的太简单。” 孟娘子直接站了起来,看着这么多东西不知所措:“这,婶子,我们哪能要你们的东西。” 罗氏却不容她拒绝:“行了,你就当是瑶瑶给你们的,说白了,小孟往后也是帮她干活,这是你们应该拿着的,行了,东西我们放下了,你自己收拾收拾。” 孟娘子眼圈红红都要哭了。 见她们真要走,自己又推拒不掉这些东西,自己两只手也没办法全塞回去,急忙问道:“婶子,那我就请两天假,先给相公做两身衣服再去上工。” 罗氏和李氏都顿住了,惊讶的看着她:“咋?你还要去厂里干活啊,你现在都是县令夫人了,哪有……” 罗氏扯了一把李氏,问道:“可是有什么难处?”罗氏知道这两口子,手里头肯定是没什么钱的,不然也不会挑了东西送过来,只是没想到,她这都当上了县令夫人了,还舍不得丢了这份差事。 孟娘子将自己和孟承光商量好的事说了,末了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和那些夫人小姐们也打不来交到,除非是那种推拒不掉的宴会,能不来往就尽量不来往吧,也省的给相公添麻烦。” 罗氏沉默了一会,才说道:“行吧,那你们商量好就行,反正厂里的活儿你想干到什么时候都行,不想干了,跟我们说一声就好。” “诶,多谢婶子。”孟娘子感动的把她们送走,这才回到屋里,瞧着这一桌子的布料首饰,眼圈红红开始收拾。 村长夫人抱着孩子进来,就瞧见她在那抹眼泪。 便劝道:“行了,别哭了,老文家的人,一直都这么仗义,你们两口子往后的福气,还多着呢,别哭了别哭了,赶紧收拾收拾,我帮你一起,给小孟先做两套体面的衣裳出来,这罗大娘送来的布料,可都是好的。” 孟娘子嗯了一声,将多余的东西都搬去收好,又赶紧铺开了桌子,拿了剪刀,找出来针线开始忙活了起来。 罗氏送完东西回家,文瑶和夏兰心赶紧上前一左一右扶着老太太。 “奶,送去了?” 罗氏嗯了一声,又道:“小孟是个好的,就是年纪太小,而且没什么背景,我是担心他这县令不好当啊。” 按理说都是同一批提拔上来的文吏,其他村子的文吏这会肯定会有人心里不平衡,别到时候给小孟使绊子,遭罪的只会是云雾镇的百姓。 这云雾镇现在是文瑶的封地,说白了就是她的地盘,谁家也没有他们家希望云雾镇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 文瑶倒是相信孟承光的。 至于罗氏担心的事。 文瑶挥舞小拳头:“我们走的时候我交代樊叔一声,现在他是咱家大管家,谁欺负孟大哥,就让樊叔收拾他。” 第562章 回京准备结婚咯 文俊和夏兰心的婚事定在秋天,十月的时候,那时候秋高气爽,正是适合成亲的好日子。 八月初,在云雾镇呆了几个月的众人也终于要启程回京城了。 倒是文进和樊子毅这次还是没办法去,因为他们考试的时间和文俊的婚期冲突了,就算考完了再赶过去也来不及了。 没办法,难兄难弟只能继续留下驻守家园。 让他们意外的是,关晟斌也要留下。 “先生说我可以留下跟着他们在这边考一考,算是下场历练一下,哪怕就是考不上也没关系。”也就是说,他一个公主的儿子,要跟着他们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像他这样的身份,哪怕一辈子没有功名,也能混吃等死,甚至还能比其他人过得要好,但是到了这里之后,这里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关晟斌,母亲如今也走出了阴霾,他也不需要再去踏遍河山,可以安安稳稳的稳定下来了。 参加秀才考试,就是他稳定下来的第一步,就是不能参加文俊的婚礼有些遗憾。 文瑶见那边三公主和关晟斌叮嘱留下来的事,小声和文修易嘀咕。 “你说这要是搞个高铁飞机啥的,早上考完,下午就到了,还怕吃不上席?” 文修易伸手就戳她脑门:“高铁飞机,你咋不说你要造坦克大炮呢。” 文瑶摊了摊手:“你别说,你还真别说,坦克没办法,大炮……唔,唔……” 文修易直接上手给文瑶嘴捂上了,他不想提前进入热兵器时代。 “闭嘴。”文修易警告的瞪了她一眼。 文瑶连连点头,文修易松开之后装模作样的大口喘气,也意识到自己说了啥,差点秃噜嘴了。 “我就这么随口一说,那我整点烟花玩玩总没问题吧。”文瑶小声嘀咕。 文修易眯了眯眼睛,盯着她,问道:“你和李逸最近又在折腾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了?” 文瑶有些心虚的别开脸,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她想在自家哥哥的婚礼时,给他来个大大的惊喜。 比方说,漫天烟花,啧,多浪漫。 他们在现代的时候人家结婚不也都喜欢放烟花吗?白天晚上都放呢。 反正这事儿就是她和李逸小打小闹,她也知道有些东西的敏感性,所以只敢小范围的折腾,怕被有心人给利用了,这配方也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就连李逸,都不知道配比。 文修易也想给自己儿子唯一的一次婚礼能留下点好的记忆,便没拦着她。 “但是我先跟你说好,有些事儿,你心里有数,要是提前进入那啥,咱们都得玩完儿。”文修易提醒道。 文瑶拍拍胸脯:“您放心,您闺女心里有数。” 父女俩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虽然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但是大家都在一个院子里待着,关晟斌自然也看到了他们。 看到那般自然和谐的父女相处,他眼底闪过一抹羡慕,再看自家母亲,关晟斌突然说道:“母亲,不管你想做什么,就大胆的去做,我和睿儿,永远站在你身后。” 三公主一愣,随即释然,她并未刻意隐藏什么,大儿子这般聪慧自然也能猜到一些。 “斌儿,你会不会觉得娘……不好。” 关晟斌摇摇头:“不,我只希望母亲能开心,而且……”他突然脸红的低下了头,声音变小的补充道:“我,我很喜欢这里。” 三公主懂了,心有所感的抬头看向那边的文修易,文修易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也刚好抬头看她。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只一眼便默契的收回了视线,只是眼底的尴尬和慌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回京的日子定了,也要安排好回京的人员,除了来时的原班人马,文老汉,罗氏,就连李氏和蔡氏都要跟着去京城,文修竹和文修庆怕自己去京城给自己大哥丢脸,选择留在家里守家。 文修易怎么说他不介意,怎么劝,两个兄弟都不肯去。 最后还是罗氏做了主。 “你两个弟弟从小就是这样的性子,你随他们去吧,在这,他们反而自在些,离开家之前,让文俊和兰心给他们敬杯茶就行了。” 两个弟弟松了口气,文修易越发愧疚了。 夏兰心也不在意这个有没有成亲就先给男方家长辈敬茶,高高兴兴的和文俊一起给二叔三叔敬了茶,让他们提前喝了侄儿媳妇茶,这京城去不去的就无所谓了。 就这样,一群人怎么来的,又怎么回去,只是回去的队伍变得壮大了不少,就连陈县令一家都是跟着他们蹭的官船。 也多亏来回大多数时候都是走水路,坐船倒也不累,为了照顾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家,文瑶还特意从空间里买了晕船药,悄悄摸摸的混在水里给他们喝了。 终于,一行人安全的抵达了临京县。 船靠近码头,陈县令就带着家眷来告辞了。 “我要先去衙门那边把手续办了,再交接了,就不陪你们去京城了,记得到时候小俊成亲的时候别忘了给我送个请柬。”陈县令跟文修易说道。 文修易拍了拍他的肩膀点点头:“嗯,有麻烦就给我送信。” “行,能蹭你这颗大树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跟你客气。”说完,陈县令带着家眷和众人告别,就下了船,码头有衙门的人在等着了,将他们直接接过去。 邱蓉蓉派来接他们的人也在码头等着,十几辆马车,拉着人和东西直奔京城。 一回到京城,夏兰心还想跟着混去文昌伯府,就被早在城门口等着的将军夫人给逮了个正着,抓回了永昌侯府。 三公主也在进城之后和他们分开回了公主府。 一行人直接打道回府,福王和福王妃早早的就在府上等着了,就跟自己家似的。 在家修整了一天,文修易和文瑶就分别被帝后召进宫了,找文修易是为了粮食的事,找文瑶,自然是为了钱的事。 而永昌侯夫人知道自己的牌搭子回来了,第二天就直接派人来接罗氏,罗氏想到自己两个儿媳妇没怎么见过世面,想了想还是把她们给带上了,这下,留在家里的就只剩孤零零的文老汉和不允许婚期之前再见媳妇的文俊。 第563章 玻璃窗 “爷爷,要不我带你在京城转转?”文俊看着老爷子问道。 文老汉想了想,还是算了,万一出去碰到什么人他不认识的,完了回头丢了脸还是给大儿找麻烦,干脆就待在家里哪里也不去了。 而此时的皇宫里,说是分别召见的父女两个都在御书房里。 文修易先是汇报了这次水稻的产量和收成,又提了他们在试两季稻的事,皇帝龙颜大悦。 “这是北境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你看看。”皇帝将御书房桌子上的一个加急军报交给身边的太监,太监接过送到了文修易的手里。 文修易嘴角抽了抽,这军报,他是看还是不看啊? 皇帝似乎看出他的顾虑,直言道:“看吧,上面是北境新粮的事。” 文修易这才打开,上面赫然写着北境新粮的产量,还有就是他留下的改良土地的方法用了之后土地的改善结果,其中有夏将军自己看到的,也有他留下的学生汇报的。 文修易仔细的看过,才将军报合起来,对着皇帝躬身行礼:“臣恭喜陛下,北境粮食困境总算是缓解了。” 皇帝心情很好,就是因为这个。 “文昌伯,多亏了你,如果没有你,北境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朕的一块心病,如今有了新粮,地里的粮食产量也逐步提升,假以时日,朕相信北境的将士们和百姓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皇帝是真的高兴,多少年了,北境的问题从几百年前先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么多年,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兵力耗在北境。 可偏偏那里是整个国家的命脉,就算是个无底洞也得不停的填下去。 可文昌伯的出现,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了北境的困境。 得了皇帝的夸奖,文修易也没飘飘然,而是道:“臣回来之后一直在研究耐寒的粮种,若是能找到耐寒的粮种,这产量还能往上提一提。” 这是文修易的真心话,耐寒的粮种不是没有,文瑶的空间里也多得是,只是得找个时间拿出来。 皇帝听他这么说,脸上满是喜色:“不急不急,文昌伯,你好好研究,若有需要,随时跟朕说,朕定会让工部全力配合你。” “臣遵旨。”文修易躬身行礼,和文瑶对视了一眼。 父女俩心照不宣。 皇帝又说了今年全国各地推广新粮的成果,反响极好,这些都归功于文修易。 皇帝可以说是光夸就夸了文修易半个时辰。 文瑶在旁边待着,腿都站麻了。 实在是这么一直站着,一动不动的,是个人都受不了,文瑶偷偷看了看皇帝和文修易,见他们在说话,就以为他们没注意到自己,赶紧动了动腿,松动一下筋骨。 皇帝无意间瞥见这一幕,才想起来他是坐着的,人家父女俩可是站着的陪着自己站了这么久。 后知后觉的皇帝不觉得让人给父女俩赐坐有什么不对的,虽然从前那些大臣进了御书房,哪怕商议的时间再久,都得站着。 两人说完了粮食的事,皇帝才看向文瑶。 “南康郡主,你那个玻璃。” 文瑶一激灵,总算是轮到她了。 文瑶起身回话:“回陛下,臣女昨日才回京,还没来得及去钢厂呢。” 皇帝摆摆手:“朕不是说这个。” 说完,皇帝让身边的太监取来一个托盘,上面摆着一套杯子。 文瑶眼睛一亮。 噢哟,几个月不见,卓义居然把玻璃杯弄出来了? 皇帝又道:“你虽然不在京城,但是卓义也没停下,武器的事情朕交给别人去做了,今天叫你来,就是跟你商量一下,这玻璃,咱们该怎么用。” 准确的说,是怎么赚钱。 文瑶嘴角抽了抽,这皇帝,咱们都出来了。 她可不会觉得皇帝这样就是在和她表现亲近了,规规矩矩的回道:“臣女听陛下安排。” 那回答,不要太官方。 反正最后这钱都要进皇帝的口袋,她能分口汤喝就已经是皇帝的仁慈了,多的是卸磨杀驴,所以说,文瑶觉得这个皇帝还是很好的。 谁知皇帝这次却不准备独吞了。 “玻璃的事,朕就不参与了,你自己的东西,你自己做主吧。”皇帝缓缓道,他也不是那种黑心的人,文瑶他们平白无故的分了自己一半羽绒服厂的红利,加上钢厂的红利大多都进了自己的口袋,文瑶说白了,钢厂只拿了一成。 这是人家的东西,不管是不是为了国家强大,自己占了就是占了,可都到他手里的东西皇帝自然是不可能还回去的,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补偿文家了。 “啊?”文瑶以为自己听错了。 就听皇帝继续道:“钢厂朕已经找人接手,卓义以后就跟着你吧,另外,朕在钢厂旁边给你批了一块地,用来盖你的玻璃厂,你意下如何?” 文瑶差点就被这个大饼给砸飞了。 “真的?”卓叔以后不在钢厂干

相关推荐: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宣言(肉)   小裤衩和大淫蛋情史(H)   好你个负心汉_御书屋   她太投入(骨科gl)   角色扮演家(高H)   高达之染血百合   虫族之先婚后爱   小公子(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