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福了。” 文瑶嘿嘿一笑:“好说好说。” 童管事不愧是大管事,一路上的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帖帖,就连他们下船之后运送这些树苗和乳牛都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和马车。 文老汉他们只需要检查过没有问题之后,架着自家的车跟着车队就能回去了。 事不宜迟,这么多树苗,还是得早点安排种下去才行。 第221章 他怕有人磨洋工 出去的时候就文家和李家父子两辆马车,回来却成了二三十辆马车,浩浩荡荡的出现在了古桐村外的官道上。 “来了来了,文家人回来了。”也不知村里谁喊了一声,凡是在村里闲着的人就全都跑到了村口去看,那浩浩荡荡的车队远远就看不到头。 “那车上都拉的什么啊?都是树苗吗?” “这得多少树苗啊。” “都别吵了,文家这下肯定要请人干活了。”不然这么多树苗,就靠文家的人哪里种的完。 不少人听见这话那眼睛就是一亮,现在村子里谁不知道给文家干活,工钱给的高,还能有一顿带荤腥的饱饭吃,所以大家都盼着能给文家干活。 村长虽然收到消息来的晚,但是他一来就站在了最好的位置,村口的大树下。 领路的马车路过大树下,不得不停下来。 “村长,你在这干啥?”文老汉被文修易提醒了一下就从马车里伸出个脑袋看着村长问道。 村长尴尬的笑了笑:“没什么事,转转,叔啊,这后面都是你们家的树?” 文老汉瞥了他一眼,又看看到处站的都是人,这还转转呢?专门转到这里来等他的吧。 不过这样也好,也省的他去找他们了。 “那正好,村长啊,我们家这么些果树,怕是一时半会的种不完,这要是种不完的话怕是麻烦。”文老汉道。 村长眼睛一亮:“没事没事,我这就问问谁家有空闲的人,让他们一会上你们家去啊。” “那就麻烦你了啊村长。”文老汉也很客气。 村长喜笑颜开:“不麻烦不麻烦,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嘛,互相帮助嘛。” 马车里的罗氏嫌弃的撇撇嘴,跟文瑶小声的咬耳朵:“咱们又不是不给钱,当然不麻烦了。” 说完,她赶紧扯了扯文老汉,示意他赶紧走,后面那么多人和树苗呢,还有那些牛,得赶紧安置了。 文老汉这才跟村长告了别,让文修易赶紧赶着车走,想了想干脆从马车里坐了出来,扒着马车往后招手,还吆喝着:“都跟上啊,别跟丢了。” 这么些人,这么些马车,能跟丢了? 说白了,就是为了显摆罢了。 文瑶和罗氏也懒得去拆穿他,只让文修易给他衣服拉着,别掉下去了。 到了家门口,文修易将马车停稳,文老汉就跟着蹦了下来,拿着自己的烟杆就领着后面送树苗的人往荒山去了。 文瑶和罗氏赶紧张罗着石嬷嬷和杜嬷嬷跟鲁婶她们准备食材要做饭,人家大老远的送东西来,就算是给了工钱,也得给人家吃上一口热饭才行。 这么多人的饭可不好做,光是蒸米就用了好几个大蒸笼,灶台不够还临时搭了一个出来。 李福带着儿子在院子里,啥也帮不上,在他身后站着跟来的童管事,还有十来个人,有丫鬟有小厮。 这些人没来得及安置,全让文老汉热情的一起‘邀请’来了。 李福看着文家人忙来忙去,直接点了自己身后的十个人:“都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帮忙去,让你们来吃白饭的吗?” 十人齐声:“是。”然后就去帮忙了。 这突然多出来几个帮忙的人,而且一上来就抢着干活,关键是他们还不添乱,手脚麻利,不慌不忙,显然是训练有素的。 文瑶和罗氏这一下就被闲下来了,看着旁边像监工一样的父子俩,文瑶嘴角抽了抽。 “李伯伯,你不去我爹和我爷爷那边看热闹去啊?”文瑶打趣道。 “去啊,这不是看你忙,把人给你留下,那我这就去了,嘿嘿,走,老童,我带你逛逛去,我给你说,这古桐村可真的是个风水宝地啊。”李福带着童管事走了,还顺便拎走了自己的儿子。 荒山下,文老汉指挥众人把树苗搬下来,一边问旁边的文修易:“老大,这树苗咋种啊?” 文修易看了自家爹一眼,咋种,就这么种呗。 “刨个坑,把树苗往里头一放,再用土给填上,就这么种。” 文老汉:“……” 他要是听不出来这不孝子是在故意揶揄他的,他就不是他爹了。 “臭小子,长本事了是吧,敢逗你爹玩。”文老汉举起烟杆就要揍。 文修易赶紧讨好的笑着求饶:“爹爹爹,逗您呢,消消气消消气,您看树苗也到了,这段时间都是阴天,趁着天阴还是得赶紧把树苗种下去,不然日头太高对树苗可不好。” 文老汉点点头,这道理他当然懂。 “我找人去。”文老汉说完背着手就往外圈看热闹的村民们走去。 看到他过来,村民们就知道好事要来了。 果不其然,文老汉找了个地势高的地方站上去,朗声道:“大家伙也看到了,我家这么些果树呢,得趁着这两天赶紧种下去,所以呢,现在还缺点人手。” “我我我我……叔,我。” “我。” “文大叔,我,我。” 众人你争我抢的推介自己。 文老汉被他们这高分贝的声音差点没把耳朵给震聋了,连忙喊道:“别吵,别吵,都别吵了。” 等到安静下来,文老汉才皱着眉头道:“之前帮着开荒的,都留下,其他人就家去吧。” 那些开荒的人熟悉山上的地形,老大指挥起来也方便,这点文老汉还是拎得清的。 那些没被选上的人心里总归有些失落,不过也还好,这些当初帮着开荒的人里,怎么也都有他们的家人,自己挣不到的钱,自己家里人挣到也是一样的。 而且文家从来不限制他们在哪吃饭,若是到了中午分饭的时候运气好还能把饭菜拿回家给家里人解解馋。 那些被选中的人立马热情高涨的就要去帮着搬树苗,他们也不问工钱,反正文家不会亏待他们就是了。 倒是文老汉,觉得有些话还是提前说的好。 他喊住几人,道:“这次工钱不按天了,按树苗的棵数,种好了一棵,十文钱,可以两个人合伙干,也可以三个人合伙干,反正种多少给你们多少,愿意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也回去吧。 但是我先说好了,这树苗种下去得人家种树的工匠师傅确定这树种好了,我才能给你们发工钱,懂吗?” 这种树不像开荒,他怕有人磨洋工,给树苗糟践了。 第222章 身份起疑 文老汉直截了当的将情况说了,愿意干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也就算了。 众人停了下来,互相看了看,小声的议论着什么。 文老汉也不急,背着手慢慢走了回去。 几百株树苗,种一株十文钱,而且这种树还非得至少俩人一起,一个人可操作不过来,手脚快的话,一天也有不少了。 “文叔,那我们都没种过树,也不知道怎么弄啊。”有人开口。 文老汉指了指旁边站着的几个工匠。 “这几位会教你们,有啥不懂的多问问人家师傅。”文老汉恨铁不成钢的看着一群人,趁着这个功夫不去多学学东西,一个个的,都跟二愣子似的,都不明白他的苦心。 众人一听有师傅教,那就好办了,一个个的约好了伴就帮着搬树苗去了。 文老汉就在旁边监工。 李福他们过来的时候村民们已经带着人把树苗往山上搬了。 干活的人也都回家拿了工具过来,反正也不是按天算工钱,那肯定早动工早好啊。 几个负责种果树的师傅被村民们围着团团转。 “这是都安排好了?”李福看着这些问道。 文老汉背着手,脸上的笑容那叫一个阳光灿烂。 “安排好了,真好啊。”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将来这山上硕果累累的样子了。 “对了,逸小子,你这都弄了些啥果树啊?”文老汉好奇的问,他还没仔细问过呢。 李逸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除了文瑶点名要的樱桃树,其他的都是他让母妃自己看着办的。 “有樱桃。”李逸说完被李福看了一眼,见他一脸疑惑就补充道:“就是含桃,瑶瑶说樱桃好听,把名字改了。” 李福:“哦。”他还以为又有啥稀罕东西吃了。 李逸继续道:“还有桃树梨树什么的,都是我娘弄来的。” 具体还有没有别的,他就真的不知道了。 这边荒山上忙的如火如荼,家里的厨房也快燃起来了,幸好现在做大锅饭都做出了经验,全用干净的木桶装着,放在板车上,准备给他们送去。 原本罗氏是想把人请到家里来吃的,被石嬷嬷给拦住了。 说这不合规矩,罗氏也不懂这规矩不规矩的,石嬷嬷说了,她就听。 最后石嬷嬷带着杜嬷嬷,还有李福带来的那十来个人,推着三辆板车,拉了饭菜到了山脚。 “什么味儿,这么香,饭做好啦?”李福第一个闻到了香味。 石嬷嬷行礼:“做好了做好了,老太太心疼大伙辛苦,一做好就让老奴带着人送过来了。” 李福嘿嘿一笑,这文家人是真的让人感到贴心,他们不看你的身份,也不看你的地位,纯粹的真心实意,以诚待人。 “行了,老童啊,你让他们都歇会来吃点东西吧,这菜一闻就是瑶瑶做的,可香。”李福吩咐童管事。 童管事笑着应是,便开始招呼众人来吃饭。 那些干活的村民们只有羡慕的份,不过他们也不计较,毕竟文家这次开的工钱虽然听起来不多,但是只要自己手脚快一些,倒也能赚不少。 文老汉在荒山这里呆了一会就转去了村西的空地,那里还有他们家的十头乳牛呢。 因为有村民们的帮忙,倒是将空地收拾出来了大片,荒山上砍下来的树都是现成的,简单的搭了棚子,还做了栅栏,这会那十头乳牛就被从笼子里放出来,简单的安置在了这里。 这里的草料还不知道能不能让他们适应,所以吃的都是从京城那边带来的草料,三个照顾乳牛的下人在伺候着。 文老汉转了一圈,问了他们情况,都说牛没什么大问题,只要适应几天就好了,文老汉这才放心下来,让他们有什么需求就只管提,他们家会全力配合的。 三人恭敬的给文老汉行了礼,文老汉才重新回到荒山。 就这样,众人一直忙到快天黑,山上的树也才种下去不到五分之一。 文老汉看天黑了,也不适合干活了,万一这人要是在山上磕了碰了摔了,到时候还是他们家的责任,便把人都赶回家了。 让他们第二天早点来。 童管事带来的那些人,除了几个种果树的人被安顿在了酒厂的宿舍里,其他人都被李福给撵走了,有回船上跟着原路返回的,也有被撵到城里的客栈暂时住着的。 那三个照看乳牛的就在牛棚旁边搭了个简单的草棚凑合住着,毕竟现在乳牛还离不了人,后续还得安排在空地上盖上几间房子才行。 文老汉看着这些,真是一环扣一环,真是没有一点闲着的时候。 不过忙点好啊,忙点说明生活有盼头。 到了晚上,一家人都累的够呛,石嬷嬷一整个下午都心事重重的,快到歇息的时候竟然主动提出去给文瑶铺床。 这可是之前没有的事,之前石嬷嬷也是这样伺候文瑶,都被她拒绝了,如今石嬷嬷再提,文瑶知道她肯定是有事找自己,就带着人回了房间。 “嬷嬷,怎么了?”文瑶往凳子上一坐问道。 石嬷嬷恭敬的站在文瑶对面,犹豫了一会才低声说道:“小姐,今日李爷的那些奴才,老奴瞧着,不像是普通人家的下人。” 文瑶挑了挑眉,想起石嬷嬷的来历,她前主家搬到这里之前,也是在京城生活过的,听说以前还是当官的呢。 “怎么说?” 石嬷嬷继续道:“他们给李爷行礼的时候,老奴之前在原主家的时候有幸跟着老夫人见过宫里的贵人,他们身边的下人便是这般行礼的,咱们安南国虽然不讲究大规矩,可王孙贵族的礼仪跟咱们普通人家是不一样的。” 石嬷嬷说的已经够明显了,而且他们姓李,这当今天下,姓李的虽然多,但身份尊贵的,也就那一位。 可想想也不可能,年纪对不上。 倒是有可能是那位的兄弟姐妹什么的。 文瑶一听,直接就站了起来。 “嬷嬷,你确定?” 石嬷嬷点头:“老奴虽然年纪大了,记性却也还是好的,不会记错的。” 宫廷礼仪,这父子俩到底是个什么来头啊,文瑶又想挠脑袋了,心里把原书作者给埋怨了个遍,怎么就没写过这么个名字。 “嬷嬷,你在京中的时候可听说过叫李福的皇亲国戚?”文瑶问石嬷嬷。 石嬷嬷努力的想了想,摇头:“回小姐,没有,老奴也正是奇怪这个,所以才来先跟小姐说一声,这李爷的名字,怕也只是化名。” 文瑶这下是真的挠头了,这一路过来,除了大头他们几个倒霉男配,其他人好像都不是原书里太重要的人物,甚至说可以说是被忽略不计连甲乙丙丁都算不上的人。 这故事的走向,好像歪的有点严重啊。 第223章 真该死啊,怎么就忘了这个了。 李福房里,李福还在洋洋得意的跟童管事宣扬他这段时间隐瞒身份隐瞒的多好,在文家如何如何的吃香喝辣,又在古桐村如何如何的有人气。 甚至连村子里还有小姑娘偷偷给李逸送手帕的事都跟童管事说。 童管事是福王府管事之一,平时就跟在福王身边,这会听他说的这些,只恨自己之前没来,平白错过的那么些好吃的。 王爷说的那些个冰饮,无论如何也要找个时间去那云雾奶茶尝尝。 李逸一直在旁边坐着喝茶,没有打断他们,直到李福说的口干舌燥,给自己倒茶的空档,李逸才慢慢的放下茶杯,淡淡道:“你当真以为别人没有发现啊。” 李福一愣:“啊?那肯定没发现啊,要是发现了,你觉得你文大叔还会跟我这么,这么互怼吗?”他高低也是个王爷,不管再怎么亲民,只要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终究是有三分顾虑的,所以这些年他只要出来,交朋友的时候是绝口不提自己王爷的身份。 李逸一笑:“今日府上的下人行礼时,石嬷嬷可是一点没错过,盯着看了许久,而且今天晚上石嬷嬷都没怎么说话,对咱们都敬着远着吗?” 往日里,石嬷嬷会将他和大头文进文发他们一视同仁,但今日石嬷嬷并未像之前那样过多的约束于他。 倒不是说他犯贱非要人管着,但是这反常的举动,明显就是看出点什么了啊。 被李逸这一提醒,李福眉头就蹙了起来:“她一个下人,能看出来什么。” 李逸:“石嬷嬷来文家之前,是在前任鸿胪寺少卿盛广家的奴仆,盛广贪污受贿的事查出来被押送进京满门抄斩,这些原来无罪不知情的奴仆就原地发卖了,这石嬷嬷碰巧就被文家买回来了,你说她能看出来什么。 要知道,宫廷礼仪和寻常人家的礼仪,规制是不一样的。” 李福:“……” 真该死啊,怎么就忘了这个了。 想到这,李福愤恨的看向了巡风。 巡风??????? 极其聪明的巡风知道,王爷这时候是需要他来背锅了。 “是属下失职,属下应该早点嘱咐他们的。”巡风立刻认错,不带半点拖泥带水。 李福满意了:“看吧,这事不怪我。” 李逸只是笑笑,显然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他只是看了看自家老爹,说了一句:“父王,该准备回去了。” 李福也知道,自己没办法再混下去了,但是看不到产量,他是真的很急啊。 李逸一走,李福就看了一眼童管事:“明日你陪我进城一趟,见见这里的县令。” 童管事恭敬应:“是。” 第二天一大早,文家众人起来的时候只看到李逸没看到李福,文修易奇怪的找了一圈,问:“李逸,你爹呢?” 李逸手里端着早饭,回答:“我爹带着童叔出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 文修易哦了一声,没再多问了。 倒是文瑶,今天早上时不时的就偷看一眼李逸,她自以为不会被发现,实际上李逸早就发现了,只是她不问,他就装傻。 不过目前的情况看起来,文叔他们应该是不知道的,恐怕石嬷嬷自己也拿不准情况,所以只敢告诉文瑶一个人。 既然她不打算拆穿,那就好办了。 自李福那天出去了之后,总是时不时的就带着童管事往外跑,有时候在家里,文修易找他说话他也是这啊那的故作而言他,弄得文修易很郁闷,还跑去问文瑶。 “你李伯伯怎么这几天怪怪的,我哪得罪他了吗?” 文瑶心里门清,这人可能是知道自己的马甲要藏不住了,所以也怕文修易刨根究底的追问吧。 实际上,石嬷嬷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她之后,文瑶并没有打算揭穿他们父子俩,而且还叮嘱了石嬷嬷往后原来怎么样,往后也怎么样就行了。 既然人家要藏马甲,她又何必去破坏人家这种乐趣。 只是李福李福,她实在是想不起来原书里有这么个人物啊,到底错过了什么。 现在文瑶真的恨不得把手机找回来,再回去翻翻这本书的剧情。 文瑶看着还在自我苦恼好友怎么突然躲着他的老爹,安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爹,您啥时候变得这么敏感了,兴许人家李伯伯就是有事情去忙了呢,您就歇歇,有这空,您上山看看咱们的树。” 那才是身家性命。 文修易拍了文瑶的脑袋一下,嗔了一句:“没大没小。”但是行动上却十分的真实,转身往荒山去了。 文瑶乐得清闲,继续躺着苦寻她的赚钱大计。 一转眼就快到收成的日子,虽然大家地里的粮食都还没收上来,但是肉眼可见的产量肯定是比往年要高上许多的。 那地里的麦子,麦粒饱满,往年那种许多空穗的情况也没有再出现,现在村里人最期盼的,就是夏收。 可这天,古桐村突然迎来了一个让人意料之外的不速之客。 一个村民连滚带爬很是激动的跑到文家老宅找到罗氏,激动的话都说不清楚了。 “文大娘,县太爷,县太爷来了,要,要见文秀才呢。” 罗氏手里挑拣豆子的簸箕差点没拿稳,好在她及时稳住了。 “谁?”她以为自己老耳昏听了。 “县太爷,县太爷来了,就在村里呢,村长在招待着呢,您赶紧让人把文秀才喊回来吧。”村民说完,就赶紧往回跑了,那可是县太爷啊,他们从来没见过的县太爷,就这么远远地看着也行啊。 罗氏把簸箕慢慢放下,解围裙,一头雾水,县太爷,县太爷干啥? 小罗氏这会都紧张的不行,见罗氏还慢慢吞吞的,不由的开口:“大姐,你还愣着干什么啊?我这就让月娘上山去喊修易。” 罗氏看了一眼妹妹:“别急,急啥,县太爷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多等一会他能吃人啊。” 小罗氏惊呆了:她姐好虎啊。 罗氏:“行了,你们干自己的活,我看看去。” 说完,罗氏就出门了。 第224章 产量比往年可真的高太多了。 罗氏先到了山脚下,看到有人在干活就让他们去找一下文修易,让他赶紧下山来。 因为山上这么多果树不可能全靠那三个种树的果农,文家就在村子里挑了几个勤快的雇了长工,就照顾山上的果树。 罗氏在山脚下等着,没多久文修易就满头大汗的往下来了。 “娘,咋了?”刚才他们上去着急忙慌的跟他说罗氏找他,吓得文修易以为老太太出什么事了,赶紧跑下来,看到老太太没事才松了口气。 “说是县太爷来了,要找你呢,先去看看咋回事吧。”罗氏道。 文修易一头雾水:“县太爷来干啥?” 罗氏斜了他一眼:“你问我我问谁去?”说完就走了。 文修易赶紧跟上。 母子俩来到村长家里,门口已经堵了许多人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文秀才来了,文大娘也来了。” 人群唰的一下,就散开了,生生给他们让出来一条路。 罗氏走在前面,文修易走在后面,进了村长家的门。 村长谄媚的陪在陈县令旁边,有问必答,直到听见外面的人说文秀才和文大娘来了,才赶紧迎了出来。 “你们怎么才来。”村长低声问道。 “山上忙,走不开。”罗氏直接回了一句。 村长深吸了一口气,领着两人进了屋。 “大人,文秀才和文大娘来了。”村长连忙对陈大人说道。 罗氏和文修易行礼,陈大人赶紧上前,笑着道:“文兄何必这般客气,文大娘也是,行什么礼,坐坐坐,咱们坐下说。” 村长下巴差点掉到地上,这县太爷刚刚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这会面对文修易和罗氏,怎么就换了一副面孔了。 文修易他们和陈县令也算是老熟人了,坐下来之后就抱了抱拳问道:“不知大人找草民有何事?” 村长还没从震惊里回过神来,就听见陈县令说道:“实不相瞒,本官是听到一些关于你们古桐村粮食产量的事情,所以想来实地考察一下,还得麻烦文秀才帮本官带个路,让本官好好看看是不是如传言那般,若真的是,那咱们古桐村可就立了大功了。”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而来吗? “那行,那草民领大人去地里转转。”文修易起身。 陈县令跟着起来,村长也跟着站了起来,前前后后的陪着。 “本官还听说,这里面还有不少文秀才的功劳?”一边走陈县令一边问。 文修易微微一笑:“功劳谈不上,只不过自己研究到一些方法,想着能帮大家改善一下粮食的收成情况也是好的。” “文秀才果然是心系民生的人啊,这般应该继续科举才是,为何这几年都没有文秀才参加考试的记录?”陈县令问道。 文修易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笑道:“嗐,这不是喜欢上种地了嘛,大人这边请,大人想先去看看什么?” 陈县令勉强没有拆穿他这尴尬的岔开话题的方法,只是道:“那就先去看看大家地里的麦子吧。” 就这样,文修易领着陈县令,旁边跟着村长,罗氏走到一半就回家了,她大酱厂忙得要死,哪有功夫陪着这个县太爷到处乱逛。 在他们后面,还跟着许多热闹的村民。 陈县令就像一个下乡查看情况的领导,走到哪问到哪,走到谁家地里就把那家人喊来问一下,今年的收成和去年有什么不同,直到转了一大圈,到了文家的地界。 比起其他地方,文家地里的麦穗更为饱满更为密集,枝条更是比其他家还要粗壮。 陈县令不解,文修易便跟他解释了一下原因。 陈县令听完,看了一眼那些跟着的村民,只说了一句:“真是可惜啊。”真是愚不可及的一群人啊。 到了玉米地,陈县令好奇的问这是什么。 “啊,这就也是一种吃的。”文修易一时半会的没有考虑好到底要不要跟陈县令说关于玉米的事,毕竟他现在没办法确定这是不是一个好官。 陈县令刚想继续问,但是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色变了变,到嘴的话就变成了:“哦,那就去别处转转吧。” 差点,差点就刨根问底了,忘了那位的叮嘱,有些不该问的就别问。 文修易又领着陈县令去参观了水车和水渠,自家的鸭棚和鱼塘,连带酒厂也去看了一眼,山上的果树才种下,而且上山的路也不好走,就领着他在山脚下转了一圈。 最后才回到村子里,又亲自看了一下村长演示的曲辕犁。 而这些,全都被他身边带来的县志记了下来了。 转了一圈,该问的问了,该记下来的也记下来了,陈县令也该走了。 “那今日本官就回去了,文秀才,你放心,你做的这些本官一定如实上报,若真能改善粮食的产量,那文秀才就是咱们云雾镇的大功臣了。”陈县令说道。 文秀才谦虚一笑:“能帮到大家就好,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陈县令只是笑笑,你是不足挂齿,可有人想让你名声大噪,他也只能配合啊。 一群人又恭恭敬敬的把陈县令送回了马车上,看着马车离去,村长都还久久回不过神来。 他们村,竟然得到了县太爷的青睐,这可真是从来没有的事啊,这往后,他这个村长,在这十里八乡的地位一下就要起来了啊。 “修易兄弟啊。”村长扭头想找文修易套个近乎,发现身边已经连个人影都没了,再一看,文修易都已经晃晃悠悠走得老远了。 看周围还围着一圈看热闹的人显然是还没看够的样子,就连县太爷的马车都看不见了还看呢。 “行了行了,都赶紧散了,地里的活不干了?过几天就要收麦子了,家里地方腾出来了?”村长一阵吆喝,人散去了一半。 文老汉从山上下来才知道县太爷已经走了,这么好的显摆的机会没了,气得文老汉晚饭都少吃了半碗。 不过没几天,这股县太爷来过古桐村的热闹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准备夏收的喜悦和激情。 今年的粮食,产量比往年可真的高太多了。 第225章 我有个想法 整个古桐村热闹非凡,田间地里到处都是人头,每家每户都在开心且满足的收着自己家地里的麦子。 到处都能听见有人高兴的议论今年的粮食收成比去年的好,多亏了文秀才的办法和文秀才找来的肥料。 甚至有人表示自己家以后就只听文秀才的,文秀才让他们怎么种就怎么种。 这些话文家众人都听在耳朵里,一个个的与有荣焉,特别是文老汉,现在走在村里,谁不是恭恭敬敬的叫一声文大叔,对他的敬重比之前文修易考上秀才还要过。 毕竟从前有人是真心敬重,有人说嫉妒表里不一,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看到他的眼神他能感觉的出来真诚。 用文瑶的话说,这就是魅力。 地里,就连罗氏都在带着两个儿媳妇捆割下来的麦子,一回头老爷子又不见了。 今天连酒厂都停工了一天,就是为了收麦子,童管事带来的那些下人和侍卫都在拿着镰刀干活,就连李福自己,这会也和童管事一人一身短打,吭哧吭哧的帮着干活,唯独文老汉不见踪影。 “老大,你爹呢?”罗氏站在地里喊了一声。 文修易环顾一圈,没人。 “不知道啊。”文修易也觉得奇怪,刚刚还看见呢。 罗氏将手上的草绳捆好,把麦子放到板车上,瞧见田间跑来跑去的大头几个,喊了一声:“大头,找你爷去,这一家都在干活,他倒是会跑去躲懒。” “好勒。”大头应了一声,吆喝着自己的几个小伙伴一溜烟跑了。 惹的众人大笑,都知道一会老爷子回来肯定免不了一顿数落了。 童管事虽然在文家的时间不长,但是却也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真诚与热情,难怪王爷不愿意回去呢。 “主子,如今粮食也收了,咱们回去的日程也该提上来了吧。”主仆俩蹲在一处,干的活也是一样的,但大多数都是童管事在干,李福就在旁边搭把手。 毕竟这位身娇体贵的,童管事宁愿自己累死,也不能让他累着。 李福也知道,自己再拖不得了。 “再等几天,这姓陈的办事不靠谱啊,怎么这么久了还没消息。”李福道。 童管事失笑:“王爷,您若是想帮文秀才,直接将他带去京城不就好了吗?为何还这么大费周章的让县令将他的功绩一层一层的报上去?您自个跟皇上开口不是更方便吗?” 李福一听他提这俩字,吓得赶紧伸手捂他的嘴四处看了看,好在他们周围一圈都是王府的下人,不怕被人听见。 松了口气的李福瞪了一眼童管事:“你懂什么,文兄这人最有骨气了,如果我这样的话对他来说万一他觉得我是在施舍他咋办?自尊,男人的自尊心你不懂。” 文修易:骨气?什么是骨气? 童管事无奈的笑了笑:“是是是,老奴不懂老奴不懂,王爷,您去歇着吧,这些活咱们做下人的做就行了,若是让王妃知道您还亲自下地干活,怕是老奴也顶不住啊。” 李福现在捆麦子那叫一个麻利,一边捆一边说:“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 童管事看着已经黑了一圈的福王,深深地叹了口气,认命了,回去王妃怎么问就怎么说吧。 自家世子爷是的,比在京城的时候也黑了不少,只怕这次回去要让王妃心疼坏了。 很快作为孩子王的大头就领着一群更多的小孩簇拥着文老汉就回来了。 一路还能听见孩子们的起哄和嬉笑声。 “奶,我把爷抓回来了,他跑人家地里溜达去了。”大头邀功。 罗氏瞪了一眼文老汉,才和颜悦色的对大头道:“行了,你们玩去吧,别去水渠和鱼塘旁边哈。” “知道了奶。”大头领着自己的小伙伴们又跑了,这一片都是他们家的地,到处都是人,罗氏倒是不担心。 倒是这会文老汉尴尬的看着自家老婆子,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笑容。 罗氏本想扔他一脸的麦子,想了想还是算了,这都是粮食,可不能浪费了。 “真把自己当老太爷了?连人家李福和李逸都在帮着干活,你倒是会躲清闲。”罗氏骂道。 文老汉挽了袖子就开始干活,到底是干惯了的,一上手就熟练无比,回道:“我哪是去偷懒啊,我是上各家看看他们收成如何,别到时候来找老大的麻烦。” 罗氏动作慢了下来,扭头看他:“咋样?没谁家出问题吧?” 文老汉直接道:“倒是有几家偷偷的减了量,把肥往娘家送了,瞧着还有些埋怨,让旁边的人给揭穿了。” 罗氏撇撇嘴:“到处都有歪瓜裂枣,咱们干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当初就说了,这是定量的,别指着减量,到时候没长好咱们可不负责,这
相关推荐:
祸国妖姬
魔界受欢之叔诱(H)
沦陷的蓝调[SP 1V1]
偏执狂
缠绵星洲(1v1虐爱)
心情小雨(1v1强制)
赘婿
归宿(H)
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将军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