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有重大责任的凡人,所以我们不能要求说刘邦没有七情六欲,说刘邦可以不能够记仇,刘邦不能有报复心,这不可能,刘邦是个凡人,他会记仇,他也有报复心,刘邦做皇帝还要报复他的大臣,下面我们还要讲例子,做皇帝还要报复他手下的大臣。但是刘邦能做到一点,他能克制自己的这种不良情绪,仇恨,报复,他能克制自己不让它泛滥,这就足够了,这个是不计前嫌的一个例子。 再一个跟雍齿相关的,还涉及到一个叫王陵的人,这个王陵跟刘邦的关系有两点不和,第一,参军晚,刘邦一起兵当沛公,人家王陵拉起一个队伍不参加你刘邦集团,你玩儿你的我玩儿我的,咱俩不一块儿玩,后来才加入,加入的时间是楚汉战争开始,这叫参加革命的时间晚。第二,参加了刘邦集团以后,刘邦集团所有的人都知道刘邦最恨雍齿,这个王陵偏偏跟雍齿的关系最铁,你看,这个王陵有这么两点,第一参加工作晚,第二跟刘邦的仇人关系最好,这一般人对于领导的仇人不敢深交,你要跟一个领导的仇人深交,害怕什么呢?领导迁怒于你,但王陵不怕,照样跟雍齿来往。那么王陵为这两件事付了代价,史书有这么一段记载这样说的:“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候。”什么意思呢?王陵第一跟雍齿的关系非常好,雍齿是刘邦的仇人。 第二呢“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他本来又没有参加刘邦集团的意思,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刘邦封王陵为安国候封得很晚,王陵付代价了,封侯封得很晚,人家一早都封了,他迟迟到最后才封,就这两条这说明刘邦什么?第一记仇,第二报复,又记仇又报复,所以他封得很晚。但是毕竟封了,能封了这就不错了,你跟领导的仇人关系那么铁最后还封你了,这就算不错了。别忘了最后还有一条,刘邦临死之前吕后问他相国人选,刘邦说得很清楚,第一任萧何,萧何死了以后曹参,曹参死了以后王陵和陈平,你看,刘邦临死之前把他不喜欢的王陵安排成第三任丞相,担任右丞相,在左丞相陈平之上,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有容人的雅量,他恨过他,他也报复过他,但是最后在安排重要岗位的人选的时候还选王陵。那么刘邦看重王陵什么?看重王陵的耿直和王陵的不畏权势,刘邦再有权,你刘邦的仇人我照样来往。所以刘邦最后决定这样的人做丞相还是好,最后选了他,这叫第一个不计,叫不计前嫌。 第二叫不计易主,什么叫不计易主呢?就是一个人一生跳了好几次槽,你比如说陈平叫三易其主,陈平是先跟魏王咎,从魏王咎那儿又跟项羽,又从项羽那儿到刘邦,这叫三易其主。所以陈平这个人到刘邦那儿以后,就受到两个人的排斥,一个是绛侯周勃,一个是颖阴侯灌婴,绛灌两个人就说陈平的坏话,说他什么呢?反复无常,跟魏王了,跟项王,跟汉王,这个人老爱变心、花心,一会儿跟这个,一会儿跟那个。第二个受到人们责难的是叔孙通,叔孙通更不得了,叔孙通叫六易其主,叔孙通开始跟的是秦始皇,但秦始皇不久就死了,他就跟着秦二世,等到秦二世想乱杀人的时候,他说了一番恭维话他跑了,跑了以后参加了项梁集团,跟着项梁,这第三个主人是项梁,项梁一死,他看着楚怀王熊心的势力大了,跟着楚怀王熊心,这是第四个了。后来一看楚怀王熊心不行了项羽行了,跟着项羽了。再一看彭城之战以后,他又觉得项羽不行了,跟了刘邦了,六易其主。这些人总是被人们古今,从古至今人们提到陈平,特别是提到叔孙通,一直到今天很多学者提到叔孙通,都觉得叔孙通这个人不行。 我想为陈平跟叔孙通说几句话,我想是这样的,两段话,其实人的一生啊大家要记住,真正关心你的人是非常少的,很多人是只看结果不问原因,所以你不要指望别人会多么认真地关心你自己,即使是非常欣赏你的人,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会忽略你,他们只看到你三易其主、六易其主,看不到你三易其主、六易其主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要理解别人,要学会不抱怨,不要抱怨这些事情,这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就是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谁去问你六易其主的原因啊?没有人问,只看这个结果,然后就评论你。反过来你看张良,张良一出道就遇见刘邦,然后一直跟着刘邦,最后立功封侯,所以大家觉得张良很忠诚,叫从一而终,老是受人们表扬,叔孙通六易其主老受人们批评,其实张良叫幸运,叔孙通叫不幸运,所以我觉得像陈平跟叔孙通这种人,我们应当给他们一点宽容。刘邦的可贵就在于他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突然暧昧到太后
凄子开发日志
鉴昭行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小白杨
致重峦(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