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个人,他封那个人做中尉,就是让他当警察了,当警察局长了,韩信对人总是一种态度,就是知恩图报,以德报怨,他是这样来对人的。当然他也希望别人也能够这样对他,这往往就是善良的人啊最容易犯的错误,我不害他他还会害我吗?这样想,这是幻想。第二点,没有称霸之志,韩信这个人是有志向的,这个志向就是因功封王,他既没有项羽的称霸之志,也没有刘邦的称帝之志,既不想当霸王又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当一个因功封的诸侯王,他把人生的目标就定在这个位置上去了,你叫他干别的他不干。第三点,就是他对刘邦精神臣服,从精神上臣服于刘邦,有一个严格的依赖型的人格,他的人格上他没有一个自主自强的人格,是非常依赖他人的依赖型人格。第四个原因,性格中间的犹豫徘徊,有的人性格非常果断,有的人性格就是犹豫徘徊,韩信属于犹豫徘徊之人,不果断,这四个原因导致他不会叛乱,这是韩信跟刘邦关系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对刘邦的幻想被打破了,幻想被打破的原因是陈平设计刘邦伪游云梦,诱捕韩信,装着游云梦,韩信一来把韩信抓起来了,抓起来又找不到证据,把他从楚王降为淮阴侯,这件事对他刺激非常大,打破了韩信对刘邦的幻想。所以你看韩信一听说刘邦要到陈地来视察,他第一个反应欲发兵反,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发兵造反,你可见他这个时候已经有警觉了,所以这个时候应当说呢,韩信已经在反和不反之间摇摆,但最终反了没有呢?没有反。没有反有两个证据,第一,史书记载韩信考虑过来考虑过去,自度无罪,我自己想来想去我没有错,我没有罪你凭什么抓我啊?你想想自度无罪,说明他确实没做违法的事。第二,刘邦抓了他最后又放了他,把他王降为侯,假如韩信真谋反刘邦能把他降王为侯吗?刘邦对谋反一律是杀,没有一个宽恕的,说明他确实没有反。那么他不谋反,为什么最后被刘邦所抓呢?这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韩信甘心为臣,但是又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是他有些做法上还达不到像萧何那样,让刘邦彻底解除对他的戒备,刘邦对他的疑心没有减,所以最后还是被抓了。 当然韩信被抓以后,韩信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了,韩信最重要的变化是两个,把他从楚地抓到京城,把他王削掉,封他为淮阴侯住在京城,韩信从此以后称病不上朝,我有病了不上朝,这实际上是什么?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抗刘邦,你不是不信任我吗?不信任我我也不干了,你就是不让我带兵,你让我去管我也不管了,不上朝。第二,羞于和绛灌为伍,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这都是第二梯队的大功臣,但是韩信很耻于和这帮人划到同一列。他成为一个侯,韩信的功劳是当时第一的,他是王,所以把他降为侯以后,有一件小事,有一次他去樊哙家里头,到樊哙的府上,樊哙有双重身份,第一他跟刘邦是连襟,第二他是大功臣,所以他被封为舞阳侯。韩信一到樊哙的府上那樊哙受宠若惊,史书记载樊哙对韩信是“跪拜相迎”,樊哙对谁跪拜过?只有对韩信,佩服韩信的才能和功劳。而且说了一句话,说将军竟然来到我的家里边,实在让我樊哙感到非常荣幸,您是那么一个大功劳的人,来到我们这个寒舍来了。结果韩信出来以后仰天长叹啊,我韩信落到现在和樊哙这号人弄到一块儿去了,看不起这个卖狗肉的,他觉得他那个侯算个什么侯啊,我这诸侯王竟然跟这些人弄到一块儿去了,很不屑。所以这个时候应当说,韩信的话对自己的这种状况已经心生不满了,很不满意,因为他感到对他不公正,他的幻想也毁灭了。另外他的人生目标丧失了,他的目标是封王,现在王没有了,同时还让他大失脸面,他本来是第一功臣,最后被刘邦抓住绑起来,用车从那个陈地一直拉到京城,这一路上都是关在囚车里边,所以感到这脸上挂不住。换句话说,刘邦用不光彩的手段来对待韩信,进行不公正的处理,让韩信感到心寒。大家注意这两个不,不光彩的手段,不公正的处理,让韩信心寒。所以韩信就这样心里边产生了谋反的愿望,所以他从不反到反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画外音: 关于韩信之死有观点认为,那是因为韩信谋反才招致被杀,而还有一派观点认为韩信没有谋反,当年蒯通穷尽天下的道理试图说服韩信,韩信都没有动心,那么现在他为什么谋反呢?所以他们认为韩信谋反是莫须有的罪名,是被冤枉的。那么他们有什么证据呢? 王立群: 下面我介绍另一派的观点,韩信没有谋反,这一派有什么证据呢?第一,
相关推荐:
痞子修仙传
蔡姬传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