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国什么也不干,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他手下有很多人,大臣、他手下的部下都想找机会来劝曹参,曹参很有办法,凡是来找他的人,曹参二话不说立即摆上酒摊,喝,这一喝不就酒跟菜给嘴堵住了吗,喝到中间有人想说话了,曹参再敬酒,喝!最后到临走这话都没说出口,醉了,抬出去了。曹参就用这个办法把所有向他提意见的人全都给顶回去了,他不跟人家硬顶,堵住人家的嘴,而且不用别的话,不是用话噎住人家,好酒好菜往嘴里灌,灌醉了抬出去,用这种办法最后搞得就是没有人能提意见。当然这个事件时间长了,皇帝不高兴了,汉惠帝不高兴了,汉惠帝后来就找到曹参的儿子,曹参儿子叫曹窋,也在朝中做官,是专门在皇帝身边做官的,汉惠帝给曹参的儿子,他俩的年龄比较接近,同龄人都是“80后”,所以两个人就在一块儿谈,汉惠帝就给他儿子说了,你回去问问你爹,你看,先皇去世,我又年轻,你爹又是个老革命,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天天光喝酒什么也不干,你回去问问他怎么回事,所以曹窋休息时回家就问他爹,他还张嘴没问他爹把脸一沉,说这话不该你问,你怎么能问这种事情啊,拉下去打二百板子,一下子把他儿子使劲儿打了二百板子,打的第二天曹窋上朝的时候都几乎上不成,这事汉惠帝知道了,汉惠帝知道,第二天上朝就问曹参,他说你打你那个儿子打错了,那不是他叫问的,是我叫他问的,曹参一听说赶快又摘帽子又道歉,道歉完了,他就问,他说你想一想,你和你的父亲高皇帝相比,那么是你爹高明是你高明啊,汉惠帝说当然是我爹高明了,然后曹参问第二个问题,说你看看我和首任相国萧何相比,谁更强一点呢?汉惠帝这个问题不太好答,后来汉惠帝想想,这样,他说我觉得你比萧相国还差一点,这就对了,你看咱们现在这一套规章制度是高皇帝跟萧相国定的,你比不过你爹,我比不过萧相国,那咱们应当怎么办呢?按史书的原话:“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个话的意思什么呢?“垂拱”,我们经常见到这个词,垂是垂衣,衣服垂下来,拱是拱手,“垂拱”就是什么也不干,就是你当皇帝,你没有你爹高明,你爹定那一套你照着搬就行,我就守着职务,就是萧何怎么定的我怎么做,要是这样天下就能治理好了,所以后人就传下来一个成语叫:“萧规曹随”,就是由此而来的,所以曹参是第一个被拜相的人。 画外音: 从刘邦和项羽开战以来曹参就一直跟随韩信,因此,韩信取得的功劳中自然有曹参的一份,再加上曹参和刘邦的关系,所以封曹参为侯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刘邦第一批封侯的十个人中,有一个人他仅仅是为刘邦赶车的车夫也被封了侯,而且就在曹参的后面是第二个被封侯的人,此人就是夏侯婴,如果论功封赏那么夏侯婴有什么功劳?他为什么会被刘邦封为侯呢?此人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呢? 王立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这一次封的十个侯中间还有一个人,我们多次提到过这个人,这个人我们在讲座中间提到的次数比曹参都多,这个人就是夏侯婴,也叫做滕公,这个人也是第一批被封的侯,其实这个人就是干什么呢?就是个车夫,就是专门给刘邦赶车的,当时的官职叫太仆,按照当时的规定,太仆的官是正部级官员,很高的一个官,那么这么一个赶车的人,刘邦凭什么给他封侯呢,其实这个赶车的人很不简单,能够给皇帝开车,那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而且这个夏侯婴,他给西汉初年三个皇帝开车,他一生给三个皇帝开车,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一直开到死,他一生做的官就是太仆,担任三代皇帝的这个官,我们看这个人,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刘邦父子三个人都那么信任他。我们先说第一件事,这个夏侯婴原来确实是一个沛县县政府一个专职的车把式,就是赶马车的,但是这个人每一次出车回来,他都爱把他的车开到哪儿去呢?把他的车赶到泗水亭亭长那儿,到刘邦那儿,然后两个人坐下来一聊就是一天,跟刘邦关系非常铁,后来中间出了一次事,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在一块儿,我估计是两个人在切磋武功吧,不知道怎么回事,担任亭长的刘邦把夏侯婴打伤了,这个事在当时秦代叫犯法的事,因为刘邦是个吏,你身为吏你把别人打伤,这叫犯罪,只要有人告,刘邦就得受罚,所以这件事果然被人举报了,一举报,查到刘邦那儿,刘邦知道自己这是犯罪的事,马上矢口否认,不是我打的,夏侯婴怎么办呢?夏侯婴为刘邦做伪证,做伪证
相关推荐:
天下男修皆炉鼎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烈驹[重生]
绝对占有(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醉情计(第二、三卷)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大胆色小子
取向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