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月韩信是横扫整个黄河以北,那么曹参也跟着横扫黄河以北,所以曹参在消灭项羽集团中间立的功劳非常大,那这么大的功劳,毫无疑问应当封,所以曹参在首批封侯之中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当然刘邦对于曹参的安排也非常特殊,特别是在高祖六年抓了韩信以后,刘邦就封了自己的庶长子刘肥去做齐王,原来的齐王是韩信,韩信被改为楚王以后。那个齐王,刘邦就封了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是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人,怎么执政呢?刘邦就给他派了一个非常得力的国相,这个国相就是曹参,换句话说,曹参在刘邦的眼里是一个可以托生死之任、继千里之命的一个可信任的人,实际上是把整个齐国托付给曹参了,所以曹参做了九年的齐国的国相,管理当时诸侯国中间最大的这个齐国,当然曹参在管理齐国中间有个很大的贡献,这一般讲曹参的时候,因为《史记》中间之专门有一篇叫《曹相国世家》,讲曹参的一生,一般人看曹参都认为曹参的战功很高,其实曹参的贡献并不在这儿,曹参真正的贡献是他首先提出并且践行了西汉初年治国的指导思想,西汉建国以后用什么样的思想来管理国家,这是个大事情,最早接触到这个问题,最早实践这个问题的是曹参,曹参担任齐国的国相以后,他也不知道怎么治国,但曹参他知道找人去商量,所以曹参曾经在担任齐国国相期间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去讨论,召集了很多学者来讨论,结果这个会开到最后曹参没听明白,为什么曹参没听明白呢?四个字叫:“人言言殊”,什么叫“人言言殊”呢?每个人都说一套,每个人说的跟别人说的都不一样,“殊”是不同嘛,如果说每个人都讲一套,每个人讲的都和别人不一样,那么你叫曹参这个人去听,他就听不明白了,他不知道哪一个该听谁的了,最后曹参听说了一个人,这个人在当时的胶西,山东不是有个胶东半岛吗,有胶东和胶西,胶西实际上就今天山东的高密县,这个地方有一个老先生,这个老先生姓葛,号称葛公,这个人通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一个思想流派,它是融合了道家和法家两个方面的思想形成的黄老之学,然后曹参就把这个葛老先生请过来,这老先生给曹参批讲了一番,说治理国家其实很简单就四个字叫:“清净无为”,你要想把这个国家管理好就要清净无为,什么叫清净无为啊?说白了就是不扰民,你不去找老百姓的事,让老百姓该怎么活就怎么活。那么民自安,老百姓就安定了,其实他说治国非常简单就是清净无为,曹参一听听懂了,然后曹参把自己在齐国相国的那个他那一套大房子,把那个正堂腾出来让那个老先生住,他自己住到旁边去,尊师啊,曹参应当是最尊师的了,葛老先生就是他的老师,曹参就按这个办法在齐国做了九年国相,最后他走的时候历史上都称他为贤相,其实这九年曹参干了什么呢?什么都不干,让老百姓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你不扰民,民自安,这就是曹参的治国之道。 我们在这个讲坛中间大家听过很多老师讲过,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期,这是中国思想史上非常活跃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在思想界有诸子百家,有那么多家,曹参为什么选择了黄老,选择这个“清净无为”的黄老,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现实决定的。因为曹参去管理齐国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时代呢?我们要说的远一点,是从公元770年来进入春秋开始,这个战争就不断了,然后再经过了战国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那么从公元770年进入春秋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中间是多长时间啊?770到公元前221,大家可以算出来多少年啊,500多年的时间,就是五个半世纪,这五个半世纪都是战争不断,所以在经过三年反秦,四年楚汉战争,打到楚汉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国家完全都垮了,这个时候国家的困难是无以复加,所以这个时候就实行清净无为的政策是最适合的,所以曹参就用黄老思想治理齐国非常成功。到了惠帝二年,也就是刘邦去世以后汉惠帝继位,到了惠帝二年,当年在中央任相国的萧何突然死了,萧何一死,这个消息马上传到山东齐地,曹参很机灵啊,马上让他的随从整理行装,说我马上要进京了,果然停了几天,任命下来,调曹参到中央政府代替萧何担任中央政府的相国,结果到了中央政府任职以后,曹参怎么治理西汉的国家呢?《史记》的记载是两句话叫:“举世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翻成白话就说,所有萧何定的一律照搬不动,他自己什么事都不干,那你不干怎么办呢? 天天喝酒,担任相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痞子修仙传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致重峦(高干)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醉情计(第二、三卷)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