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渣少重生 > 第92章

第92章

人家抓过来了,然后由王降为侯,你自己说的话,那个时候对韩信那么一个赞扬,现在突然之间这么一个转弯,怎么解释?你怎么解释这个话呢?当然刘邦不用解释了,他想抓谁抓谁,倒是后人替他做了个解释,非常恰当,下面我介绍有一个清人叫袁保恒,他写过一首诗,很有名的一首诗叫《过韩侯岭题壁》,是题在石壁上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一个七绝,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讲七律就比较长了,七古就更长了,我们讲七绝,这个七绝是这样来写的说:“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你看这两句:“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说汉高祖刘邦的眼里边就两个英雄,“淮阴国士与重瞳”,一个是淮阴侯,国士无双的韩信,再一个是一个眼珠里面有两个黑瞳仁的重瞳子项羽,“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项王已经死了,将军指谁呢?指韩信,这刘邦眼里就两个英雄,这一个英雄已经死了,你还活着,你能够无嫌,不受别人的猜疑,“到考终”,考试的考,考这个字许慎的《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考,老也。老,考也。什么意思呢?考就是老,你能够不受猜疑地活到老吗?袁保恒这个诗写得很有意思,就把我们刚才那个问题回答了,实际上刘邦的外患是项羽,刘邦的内患是韩信,所以他收拾韩信是早晚的事,这才叫:“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事实证明他不可能不受猜疑的,所以韩信的被抓和降职是必然的,卢绾的由侯升王也是必然的,因为刘邦已经改变路线,由因功到因亲,这个变化也是必然的,那么对于刘邦来说光封一个卢绾也不行啊,卢绾当然是你的发小,是你的好朋友,你封了,但是还有一大批功臣啊,你还有一大批儿子、侄子,这些人怎么办呢?请看下集,分封之争,谢谢大家。 第21章 大风歌(二十一)分封之争 画外音: 汉高祖六年,当上皇帝的刘邦终于解决了一件悬了很久的大事情,那就是分封功臣,刘邦称帝后,由于群臣争功,分封功臣一直是刘邦面临的最棘手的事情,这一次刘邦一口气封了十位列侯,这是刘邦称帝后第一次批量封侯,在第一批封侯的十个人中,曹参排名第一,那么曹参是谁?他为什么会被刘邦封为侯呢?在刘邦反秦灭楚的战争中,曹参有过什么功劳? 王立群: 我们先讲第一批,第一批是高祖六年十二月封的,这一批封了十个,排名第一的人是曹参,封的是平阳侯,那么曹参有什么功劳能够首批得到分封呢?简单来说,就当是封的时候,其实大臣们看到的是曹参两个方面的功劳,一个是反秦有功,第二个是灭项大功。 我们分开谈,先说反秦,就是刘邦参加反秦大起义的这三年之中,曹参立了不少功,因为曹参跟刘邦的关系不一样,我在讲的时候,把曹参这一类人划作一类,他们属于“三老”干部,这个三老指的是老乡、老同事、老战友,首先曹参是沛县人,本来就是跟刘邦是老乡。再一个老同事,在反秦大起义之前,刘邦最多做了个泗水亭长,曹参是沛县的狱掾,就是主管刑狱的一个员工,所以他的级别比刘邦要高得多,跟刘邦很熟。第三个老呢,就是他是老战友。我们讲过刘邦的起兵,大家回想一下,刘邦的起兵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是这样来的,沛县的县令首先想起来,他要起兵反秦,他的目的是为了自保,而有两个人阻止他,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曹参,阻止他,说你这样做不行,你本来是秦帝国的县官,在老百姓中间你有很大的对立面,你不能做,所以最后他们提出来找一个流亡在外的人,这才把刘邦找过来,后来县令反悔要杀萧和曹,萧何跟曹参又逃出来跟刘邦联手,最后是杀了县令,这刘邦就得到了第一个位置沛公,这个经过我们讲过,我们简单地勾列这个经过意在说明,其实曹参是沛县起兵的三大核心之一,整个酝酿这一次起义的是萧何、曹参和刘邦,所以曹参是最早参加反秦大起义的,所以他跟刘邦的关系非常近,就在于他们是老乡,原来是老同事一起兵反秦又是老战友,所以在反秦中间他是有功之臣。 曹参的另一个功劳是消灭项羽,在消灭和打败项羽的这个过程中间,曹参立的功很多,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曹参从反击项羽,就是从荥阳守卫战开始,曹参就奉命一直跟着韩信,韩信打到哪儿,曹参就打到哪儿,韩信立了什么功,曹参就跟着立了什么功。所以这个就厉害了,我们知道韩信的功劳非常大,刘邦是一直在荥阳那儿和项羽对峙了28个月,这28个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云翻雨覆   取向狙击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绝对占有(H)   盛爱小萝莉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总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