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渣少重生 > 第91章

第91章

但是我相信韩信心里边一定会有想法,所以韩信拿不定主意,是去啊是不去啊,是反啊是不反啊,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有人给他建议说这样,钟离眜不是在你这儿了吗,我们上集讲过钟离眜被逼杀,钟离眜不是被刘邦通缉了吗,你杀了钟离眜,带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一定高兴,刘邦一高兴你不就什么顾虑都没有了吗。所以这样韩信才去见钟离眜,说明意图然后钟离眜非常坦率地告诉韩信,说你要是因为拿着我的人头想去讨好刘邦,那你的结果是我今天死,你明天死,一定是这个下场,韩信坚持要杀钟离眜,钟离眜临死之前骂了韩信四个字:“公非长者”。就是你不是一个厚道的人,说完钟离眜自杀了,韩信觉得这是万全之策,拿着钟离眜的人头跑到陈去见刘邦,一见刘邦,刘邦把脸一沉,武士们一出来,到那儿把韩信按着绑起来了,绑起来把韩信扔到车上,韩信到这个时候后悔了,然后刘邦就在陈地大会诸侯,又在陈地抓了韩信,群龙无首了,楚国的问题非常好解决,刘邦就把楚地的问题完全解决,带着韩信回到了都城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刘邦就下令把韩信的楚王的王给削了,降为侯,改称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啊,淮阴侯,然后不准他走,住在京城。 画外音: 密告韩信谋反一事,我们现在看起来其实是证据不足的,当时如果有人从中调解也许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历史的记载当中,汉初政坛的两个决定性人物,张良和萧何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一起失语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这个历史疑问呢? 王立群: 三杰就是张良、萧何、韩信,三杰的一杰已经给斩了,那两杰怎么不吭啊?大家想想这里边大有文章,我们先说张良,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刘邦一提到张良都是子房、子房,就称他为字,对他非常尊敬,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但是这一次刘邦没有向张良问计,向陈平问计,但是刘邦又是发诏书,又是出动,又是出游,大会天下诸侯,张良能不参加吗,史书没有记载张良是去了是没有去,我相信张良去了,但张良没有吭,张良为什么不说话,只有两种可能,第一,张良看到了刘邦要诛杀异姓诸侯王的决心,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觉得说了没用,不说了。第二,张良看到了杀了这些先降,将来再杀,把这些异姓诸侯王杀了以后,刘邦的江山才能稳定。第二种可能性我觉得不大,因为这时候刘邦还没有开杀戒,韩信降为侯以后,六年以后才被杀,所以这个时候谈杀还早,但是刘邦开始动手、下手来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张良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张良这个时候的态度,张良很多情况下是人家问他说话,不问不说,还有很多情况下,是你不问张良就要说,但是这一次张良始终一言不发,有关张良一无记载,张良什么劝啊、阻止啊、解释啊,一句话都没有,张良所有的表现写出来了中国的一句成语,张良所有这些表现就写出来一句成语叫明哲保身。还有一个人,该说话的萧何,萧何该说话,萧何为刘邦建了四大功劳,其中有一个功劳就是举荐韩信啊,韩信的军事才能最早发现的是萧何发现的,举荐人也是萧何,萧何又是作为相国有很大的权力,虽然这个行动,刘邦没有找他商量,萧何什么都知道,萧何干嘛不坑呢?一句话都不说,因为萧何就比较清楚了,张良是我们只能猜,萧何的事就比较清楚,萧何明白,第一,萧何对刘邦猜忌功臣,既有理性的认识,又有感性的体会,萧何体会得很深,萧何经了两件事我们在这儿没讲,将来我们会讲,这猜忌功臣连萧何都被猜忌了,韩信又是萧何举荐的,现在刘邦要收拾韩信,萧何这时候最担心的也是一句成语叫殃及池鱼,萧何最害怕的是殃及池鱼,只要不殃及池鱼,他也宁愿站在一个干地方,不想站到水边上。 画外音: 一封莫须有的密信,就让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从天上重重地落到了地下,难道刘邦不知道这封告韩信谋反的信证据不足吗?刘邦借机贬韩信为淮阴侯,究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王立群: 张良撒手,萧何不吭,陈平出了个损招,韩信被抓、降职,但是这里边我觉得张良、萧何都好理解,这刘邦也弯转得太快了吧,这时间不到一年,顶多说一年之前,刘邦在洛阳南宫宴请百官的时候还得意洋洋地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国家,抚百姓,保障供给,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攻必取,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为人杰,都为我所用,之所以我战胜项羽。”这个话说了不到一年就把三杰之一给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取向狙击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总统(H)   云翻雨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