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其实义帝之死早在这之前死了好几个月了,刘邦未出函谷关之前他就知道,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这个是可以大做文章的一张牌,这个新城三老拦着刘邦这么一哭,把刘邦给哭醒了。所以刘邦非常具有这种政治家的敏锐性,所以他立马就觉得义帝之死是一个可利用的牌,所以他要打这张牌。第二:“三老董公”这一哭他发现天下的老百姓对义帝之死很在乎,否则,这“三老董公”怎么会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拦着他的马嚎啕大哭呢?说明很多人很在乎这件事,既然大家在乎,那么我就拿这件事来大做文章,这是他明白的第二个道理。第三,是给他解决了未来的一个大麻烦,刘邦的目的是要当皇帝,假如项羽不杀义帝,将来刘邦要是灭了项羽,刘邦要当皇帝的时候,这义帝怎么办?还得给他办了,现在是项羽提前把他未来的困难给解决了,他反过来还抓住这个还可以做文章,多大的政治便宜。第四个原因,是因为彭城空虚,彭城是西楚国的国都,但是彭城的守军并不多。西楚国国都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这个守军到哪儿去了呢?项羽带着他们到齐国平叛,陷在齐国没有回来,所以刘邦很顺利地就把项羽西楚国的国都给拿下来了。 画外音: 项羽正在齐国平叛的时候,得到了彭城被刘邦率领56万联军占领的消息,项羽立刻做出决定,西楚国的大军留下继续在齐地平叛,而他亲自带领3万精兵去解救彭城。3万精兵要去迎击刘邦的56万联军,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对比能征善战而且一贯自信的项羽,他会怎样来打这一场兵力悬殊的彭城之战呢? 王立群: 项羽怎么打呢?项羽是带着他的三万精兵绕到徐州的西边,和河南接壤的有一个安徽的一个县叫萧县,萧县离徐州60里地,项羽带领大军首先是绕到了萧县。萧县刘邦没有重点设防,因为萧县这个地方,只有从西边来的军队才会过萧县,项羽从北边来,只能往南打或者从东边打,没有想到项羽兜了个圈,转到西边占了萧县,然后项羽开始对彭城的刘邦的军队开始发起攻击。这个仗打得很漂亮,他是在萧县开始打,早上开始打,中午,这60里很快就到了,中午刘邦的彭城的军队已经开始“崩盘”了,全面崩溃了,崩溃的一个标志是很多人争着跳水逃命,光跳到河里淹死的史书记载十余万人,十几万人跳到河里淹死了。然后向安徽撤退,在安徽的灵璧,项羽又追上来又打了一仗,这一仗刘邦的军队又死了十几万,两个十几万,我估计刘邦的56万军队差不多解决了将近30万。剩余的军队全乱套了,连刘邦自己都被围住了,逃不出去。刚好在这个当口,也太巧了,来了一场沙尘暴,整个白天变成了夜晚,而且这个沙尘暴吹的方向是对着项羽的楚军去吹,迎着楚军去吹,把项羽军队给吹散了。这一吹散,部队开了个口子,刘邦带了十几个人逃出来了。逃出来以后,刘邦就想到应当去接家人了,刚好在路上刘邦碰见了他跟吕后生的儿子和女儿,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史记》有两处记载得特别详细,第一处是在《史记·高祖本纪》记载这段话,这段话这样说的:“道逢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这是刘邦的本纪记载的。另外,给刘邦赶车的这个人叫滕公,就是夏侯婴,我们讲过这个人,《史记·夏侯婴传》也记载了这件事,怎么写的呢?说“汉王急,马罢,虏在後,常蹶两兒,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这两段话的意思合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刘邦带着人逃的时候,碰见他儿子、女儿下车就把儿子、女儿就顺便捎上了,捎上以后呢加了两个人,这车跑得慢啊,跑得慢,马也累了。后面的追兵又追得很急,刘邦就急了,就一脚把他儿子、女儿踹下去了。然后赶车的人就下来把他儿子、女儿抱上去。然后刘邦走不多远再踹下去,前后踹了十几次。赶车的滕公这个人心非常善良,最后都到什么程度呢?《夏侯婴传》有一个记载叫“面雍树乃驰”,就是他把孩子抱上来以后,这个车先走得慢一点,“徐行”,这个车走得慢一点。什么叫“面雍树乃驰”呢?就是让他的小孩在后面抱着夏侯英的腰,小孩从后面抱住他的腰,再一个孩子抱着前面那个孩子的腰,两个孩子加上他都抱到一块儿了,他才快马加鞭赶车走,就这样写的。但是刘邦就这,因为夏侯婴一会儿一停车,一会儿一停车就拉他的儿女,刘邦急了,拔出来剑要杀这个赶车的车夫,最后算是没杀。那么他怎么逃出来的呢?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数风流人物
醉情计(第二、三卷)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白杨
差生(H)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