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这个意思就是说,项庄一开始舞剑我们上一集讲过那个糊涂人,项伯这个时候一点都不糊涂了,他立即也拔了剑起来了,两个人对舞,常常用身子挡住项庄让项庄杀不了刘邦,这里边就非常奇特了,这个项伯为什么护着刘邦啊?亲家,这亲家尽管后来不管用,就这一刻用上了。你看结为儿女亲家两大好处,头一天晚上结为儿女亲家,当天晚上替他传了话,第二天又救了刘邦一命,如果不是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那刘邦这一次麻烦大了,就是因为项伯舞剑项庄就杀不了他,范增的两招全部被化解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鸿门宴项庄舞剑的时候,当时是六个人在场,我们分析一下,第一,项羽,项羽知道不知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呢?知道不知道?不知道。因为他要知道了,他绝对不让他舞,他刚才说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那么惭愧,他要知道再冒出来个杀手,他能同意吗?他不知道。刘邦知道不知道?刘邦是被刺杀的对象,刘邦心里倍儿清楚,非常明白。张良明白吗?张良明白,洞若观火,范增知道吗?范增是主谋他能不清楚?他安排的刺杀他清楚。项庄明白吗?项庄是杀手他明白。项伯明白吗?项伯不明白他怎么也去舞剑拦着他,你看六个人在场五个人都知道,所以什么叫鸿门宴啊?鸿门宴是五个明白人,陪着一个糊涂人喝的一场酒,这就叫鸿门宴,你可以看出来项羽多糊涂,五个人都知道就他一个人不知道。 画外音: 刘邦的“鸿门说辞”最终蒙住了纯真的项羽,但是它没有逃过范增的眼睛,所以范增设下项庄舞剑的玄机,尽管项伯不停地用身体阻挡项庄,但刘邦还是命悬一线,如果项伯稍不注意,刘邦就会遭到不测,那么这时一向聪明的刘邦该如何脱险呢? 王立群: 这个时候呢,张良一看情况危急就出来了,张良一出来,召见樊哙,因为刘邦这次来带了樊哙,四员大将,召见樊哙,樊哙就问他怎么样?张良说情况非常危急,现在是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这个事情就是对着、冲着刘邦去的。所以张良把这个情况一告诉樊哙,樊哙就说我要进去,拿着盾牌拿着剑就往里边闯,卫士挡着他,他用盾牌一撞把卫士撞倒进去了,进去以后樊哙的表情是:“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一根一根地立起来,眼眶子都快瞪裂了,这肯定是司马迁有点夸大文学手法,一个人再瞪眼,把眼眶瞪裂这不大可能,但是你这样一写就把樊哙的那个愤怒的样子写出来了,杀气腾腾,所以樊哙闯帐开始了,樊哙一闯帐项庄的剑肯定舞不下去了,项庄、项伯就得退场了,因为樊哙进来了,樊哙一进来第一个注意到他的人项羽,项羽按剑而跽首,先是把剑抓在手里,然后本来是坐在那里,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这时候臀部离开脚后跟,等于是跪姿了再一下就可以跳起来“客何为者?”来的人是谁?张良解释:“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这是沛公的警卫樊哙,这一说项羽松了一口气跟着赞美了一句话,壮士!然后赐给他一杯酒樊哙就喝了,再给他一个猪腿整个的大猪腿给了樊哙一个,樊哙把那个盾牌扣到地上把那个猪腿放到盾牌上,拔出剑来用剑切那个猪腿吃起来,这个样子很雄壮的,所以项羽看过以后很赞赏他的勇武又说了一句话:“壮士,能复饮乎?”壮士能不能再喝一盅啊?樊哙一看机会到了抓着个机会就说了一番话,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死都不怕,我一杯酒我何足推辞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先骂秦王,说秦王这个人杀人太多,所以天下的人都叛变他。然后说怀王之约,“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先骂秦王再提怀王之约,紧跟着说沛公,说:“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等于把刘邦说那话又重复了一遍,这是第三,赞扬刘邦的作为。第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还没有赏,这么大的功劳还没有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想杀刘邦,最后一点“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我相信大王不会这样做,樊哙这番话不是出自一个文弱书生,是出自一个赳赳武夫,一介武夫说出来这个话特别让人相信,他这个粗人说话,因为樊哙给人的感觉,他本来就是个卖狗肉的嘛,所以他这个话说出来以后呢,别人听起来很容易相信,先骂秦王杀人实际上暗指项羽你杀人多,天下也要背叛你,再提怀王之约,那是拿怀王之约来压制项羽,然后赞刘邦的作为,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捉鬼大师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致重峦(高干)
镇痛
取向狙击
烈驹[重生]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