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了更好地防范匈奴;第二种说法,韩王信的迁都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这个不对,我认为第二个说法没有道理,韩王信后来是投降匈奴了,但不等于说他当初迁都就是为投降匈奴做准备啊,不是这样的。结果迁过去不久,汉高帝六年的秋天,这个时候匈奴的单于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单于,叫冒顿单于,这个冒顿单于带了20万精兵把马邑给包围了。这个韩王信做了两手,第一手向中央政府求救,第二手跟匈奴谈判。中央政府得令以后做了两个准备,第一派兵增援,第二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刘邦专门给韩王信写了一封信,他听说韩王信跟匈奴谈判,怀疑韩王信有贰心。刘邦的话说得很重,说你的任务就是死守,你既不能轻易地死,也不能为了不死而侥幸地活下来。这个原话不是这样说的,原话叫“专死不勇”,什么叫专死不勇?一个劲儿想着死那不算勇敢,这叫专死不勇,就是你不能轻易地把命给丢了。第二句话叫“专生不任”,什么叫专生不任呢?只为了活不顾及自己承担的责任。结果刘邦的这个信一到韩王信吓坏了,因为他私下跟匈奴谈判的,韩王信怕刘邦杀他。这一担心,到这一年的九月,就是汉六年的九月韩王信就投降了,他投降以后就和匈奴联合起来攻打太原郡,这一下子激怒了刘邦。这是汉六年九月的事情,十月就是汉高帝七年的第一个月了,因为当时十月是第一个月。这一年的冬天,刘邦带了32万大军去攻打匈奴,仗打得非常顺利,很快就把韩王信打败了,韩王信打败以后,韩王信就逃到匈奴去了。 但是匈奴的冒顿单于非常狡猾,当他打了败仗以后他开始示弱,就是他把他的主力隐蔽起来,你在外面看到的士兵都是老弱,他把他的牲畜强壮的牛、羊、马全藏起来了,你看到的都是老马,要么就是小马,看不见强壮的马。所以刘邦派出去了十几批使者出使匈奴,回来的人都跟刘邦报告可以跟匈奴打,我们到匈奴去看到以后,只看见老弱病残,只看见那个瘦弱的马,什么都看不见。最后一个派出去的人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一个人,这个人原名叫娄敬,后来改名叫刘敬,这个娄敬出使回来跟刘邦说匈奴不能打,他说两国打仗都是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最强的一面,可是我到匈奴一看,他展示的全是老弱,牲畜也是最老的、瘦的、病的,示弱,这说明他一定有埋伏,这匈奴不能打。这个时候刘邦的主力已经出发了,所以刘邦听不进去啊,因为刘邦前面是一连串的胜仗冲昏了他的头脑,他觉得秦我灭了,西楚霸王项羽我也灭了,你匈奴会怎么样呢?所以刘邦在这种情况下轻敌冒进,就带领他的先头部队出发了。刘敬阻止他出发,他把刘敬骂了一顿,骂完把刘敬关起来戴上刑具,说等我回来我再处理你。刘邦把这个谋士刘敬一关,带着部队就上去了,走到哪儿呢?走到平城,然后到达了白登山,白登山在山西大同。这个时候平城有少数部队,后边大部队还没有到,刘邦就带了一部分先头部队,爬到一个山上去眺望周围的形势,结果刘邦带着少数部队一上山,突然冒出来40万匈奴精锐的骑兵,把白登山团团围住,一下子围了七天七夜。这个时候可以说内外消息断绝,粮草供应断绝,刘邦傻了,出不来。登山一看,匈奴的骑兵太厉害了,东西南北每一个方向都是纯一色的战马,比如说东方是青色的马,结果东方全部是青色的。而当时汉朝中央政府是个什么情况呢?汉朝中央政府皇帝坐的马都配不上四匹同一种颜色的马,四匹马都配不上同一种颜色,人家匈奴40万骑兵一面10万骑兵,人家10万战马是一个颜色,你连四匹都配不到一块儿。那这仗没法打,而且大部队在后边,大部队不知道刘邦跑哪儿去了,刘邦自己困到山上又出不来,这就是白登之围。 画外音: 白登之围是刘邦称帝六年以来发生的最为惊险的一次危机,面对强大的匈奴骑兵,刘邦的少数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被歼灭,就在这命悬一线的危机关头,刘邦身边的一位重要谋臣站了出来献上了一计,这个人就是陈平。那么在白登之围的危机时刻,陈平献给刘邦的是怎样的计谋呢? 王立群: 陈平的计谋是什么计谋呢?据《史记》记载,说这个计谋的保密级别非常高,不解密,所以没有人知道陈平用的什么计谋。当然后来也有人为这一段做注释的时候讲了一点情况,说什么呢?实际上还是靠美女解围,怎么叫美女解围呢?前面我们说全是拆迁惹得祸,这个地方全靠美女解的围,是陈平跟刘邦说情况危急了。据说有好多种版本,有的版本说就画了一幅美女画,有的版本说没
相关推荐:
蔡姬传
取向狙击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致重峦(高干)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