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另外一篇传记就是《季布栾布列传》有记载,有一个项羽手下的将军叫丁公,就姓丁,不知道他的名字,所以叫丁公,带着人最后追上刘邦了,把刘邦给围起来了。围起来刘邦逃不掉了,刘邦就冲着丁公说了一句话:“两贤岂相厄哉?”这话什么意思啊?咱们俩都够得上是贤才,咱们两个何必苦苦相逼呢?这个话说过以后,丁公其实完全可以把刘邦抓住,丁公就觉得该放刘邦一马,因为他称他为“贤”,丁公就有点很得意,就网开一面,把刘邦、滕公和他的儿子、女儿给放了,就这样刘邦算是逃出了彭城这个范围。所以刘邦在彭城算是打了个大败仗,他的父亲太公,他的妻子吕后,还有他的哥哥刘仲,还有他的侄子,这一帮人很不幸,没有遇见刘邦,遇见项羽的军队了,所以项羽军队把他们一窝全抓起来,送到项羽的大营中间,项羽就扣到他的营里面做人质,包括吕后在那儿都扣做人质,这一扣就是28个月。 画外音: 项羽的3万精兵和刘邦的56万联军在彭城交手,仅仅一个上午刘邦的大军就全面崩溃,刘邦的家人也大多成了项羽军队的俘虏,刘邦自己能够逃出来,还是靠着项羽的手下网开一面,那么刘邦这一次为什么会败得如此之惨呢? 王立群: 大体上来说有这么几条原因,第一,楚军士气高昂,西楚国的军队这一次仗打得士气非常高昂,你想想,西楚国的军队一向是凶猛善战的军队,这次刘邦把人家的国都给占了,人家拐回来要收复自己的国都和家园的,你说西楚国的士兵什么样的士气呢?而刘邦的士兵呢?占了彭城以后天天在那儿喝酒,天天在那儿娱乐,高兴啊。所以,荀悦的《汉纪》在评论彭城之战的时候有一段话很精彩,他说:“汉兵逸豫,战心不固,楚兵皆有愤激之气,羽选精兵以攻,而汉以怠惰之卒应之。”项羽选的是精兵,刘邦拿的是怠惰之卒,就是已经提不起劲的这些军队和项羽去打,那肯定打败了,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项羽指挥得当,项羽这一仗显示他的军事才华了,他是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56万大军,这一仗在中国军事史上已经作为一个经典战例了。项羽指挥非常得当,他的军队是在刘邦最想不到的地方萧县出现,然后出其不意攻击刘邦的彭城,所以这一仗项羽指挥得当。第三,张良、陈平皆无预见,这个时候张良也在刘邦的大营之中,陈平也在刘邦的大营之中,两个人我们看《张良传》,再看《陈平传》,都记载这两个人都跟着刘邦,都在彭城,这两个顶级的谋士没有一个人给刘邦提个醒,两个顶级的谋士,一个人都没有想到项羽会来这么一手,谋士毫无预见。第四,刘邦盲目乐观,刘邦从来没有指挥过这么多军队,他这次指挥了56万大军,而且军队的士气很高昂,又打着一面正义的大旗,彭城守军又不多,所以刘邦打得太顺了,打的顺了以后他忘了项羽是一员战神了,忘了。第五是,联军组织松散,这联军有一个优点就是人数特别多,但是这联军是五国诸侯的联军,其中有赵国的军队,赵王当时是怎么答应刘邦出兵的呢?刘邦提出来叫赵王参加他这个联军打徐州、打彭城,当时赵王手下有一个人叫陈馀给刘邦提了个要求,叫我出兵可以,你得把原来那个张耳、常山王张耳给他杀了。最后刘邦为了让赵王出兵,找了一个长得特别像张耳的人,把这个人给杀了,杀了以后把这个人的人头拿过去送给陈馀看,陈馀看这人头像张耳,这才答应出兵了,赵国军队这么参加的。所以他那个联军是各路诸侯联合起来的,他那个联合作战指挥部可能在联合作战方面还指挥不灵,所以一旦打乱的时候很快容易垮,这也是一个原因。最后一个原因,是骑兵奔袭步兵,史书记载是项羽带了三万精兵,这三万精兵是什么军队没有记载,没提,没有提是什么军队,但是我们估计很可能是骑兵,为什么呢?第一,项羽手下的骑兵是当时最优秀的军种。第二,他是长途奔袭,用骑兵比步兵要好。第三,他用三万军队把56万军队迅速打垮,解释成为骑兵打步兵比较合理。所以骑兵打步兵那就像砍西瓜一样,所以很快就把刘邦给解决了。 画外音: 彭城之战刘邦遭遇了自秦末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大败仗,他的56万联军被项羽的3万精兵打得溃不成军,刘邦逃出彭城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消灭项羽的计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邑画策”。那么“下邑画策”的内容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什么样的品质呢? 王立群: 这样刘邦就在彭城遭到了他一生以来第一次大败仗,刘邦不甘心,逃到下邑刘邦就下马问张良,他问张良问了一句很重的话:“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相关推荐:
致重峦(高干)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突然暧昧到太后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烈驹[重生]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痞子修仙传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差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