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出头来,看到人后,眼珠子滴溜溜地一转缩了回去。 卢氏也震惊不已,心头越发生出了要尽快去燕京城的念头。 皇宫都荒芜成这样了。 皇帝在麟德殿里一躺就是两三年,后宫里,皇后死得悄无声息,昔日的郑荣妃和宁德妃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只有一个云贵妃倒是轰轰烈烈了一场,算是将来皇上驾崩,陵寝里还有个陪伴。 敬嫔让香稠迎了出来,看到崔南嘉和卢氏忙请安,迫不及待地朝崔南嘉怀里的阿菟看去,惊喜不已,“皇孙都这么大了,娘娘一日要念上好几遍,这可总算是见着了。” 敬嫔站在廊檐下,手里一串小叶紫檀佛珠盘得油光水滑,上面一层包浆,不是三五年的功夫可以得来的。 她看到孙儿,保养得极好的脸上,露出笑来,好似一辈子都不曾笑得如此开怀,“你们总算是回来了!” 崔南嘉要给敬嫔请安,敬嫔忙制止,“先别讲着礼数,这里没别的人了,别把孩子给折着了。“ 进了殿之后,阿菟被放到了敬嫔的罗汉床上,她还是恭恭敬敬地给婆婆磕头,卢氏也行礼,但被敬嫔拦住了,“夫人就不要和我客气了!” 敬嫔稀罕阿菟得不得了,让香稠拿了糖和糕点哄着阿菟,或许是血缘的关系,阿菟很快就喊敬嫔祖母,与敬嫔一点都不生分,敬嫔听他这么喊着,激动得眼圈儿都红了。 “阿菟和二皇子小时候生得很像。”敬嫔怕拘着了孩子,就把孩子放到地上,让香稠在殿里铺了厚厚的地衣,让阿菟在地上玩。 宫外的事,敬嫔是一点儿都不知道,她也无人好打听,便问崔南嘉,“二皇子怎么没有和你们一块儿回来?” 崔南嘉不想让婆婆担心,便若无其事地笑道,“殿下还在河道上忙着,想着阿菟已经两岁了,母亲还不曾见过,就让媳妇带了阿菟回来,让母亲瞧瞧。” 敬嫔自是瞧出了崔南嘉眼中一闪而过的担忧,她不动声色,留卢氏和崔南嘉用过了午膳,这才让香稠将他们送出去。 香稠亲自将祖孙三人送到宫门口,回来,见娘娘跪在小佛堂里,如今娘娘给昭阳帝后上香已经不再避忌了,她待娘娘将一卷经念完了,方才扶着娘娘起身。 敬嫔站在殿门口,整座后宫,寂静得好似只有她一个活人。 无缘无故的,崔氏不会一个人带着孩子回来,萧昶曜是皇子,哪怕政事再忙,也不会连回京城的时间都没有,徐州离这里,才多少路程? 敬嫔担心极了,却不知道该问谁? 崔南嘉进宫的事,陆偃不会不知道,他坐在皇极殿的书房里,将最后一份奏折看完,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 芝麻过来,将一盏凉了的茶水换走,低声道,“殿下,二皇子妃没有将二皇子殿下落到陈敏手里的事说给敬嫔娘娘听,不过,奴才看出来,敬嫔娘娘应是猜到了什么。” 陆偃嗯了一声,后宫里,有位份的嫔妾不少,但得到礼遇的,只有敬嫔一人。 陆偃没有帮皇帝养妾室的义务,懒得搭理那些嫔妾们,有些嫔妾已经穷到变卖首饰,靠做绣活过活了。 想到这些宫人们都要被处理了,陆偃想了想道,“你去跟敬嫔说一声,要不要跟着崔氏去燕京府,要是离开的话,就把东西收拾收拾。” 敬嫔听到这话,简直是惊呆了,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竟然还有出宫的一天,司礼监的意思,这是让她将要受儿子供养的意思了? 敬嫔知道,这是陆偃对她的照顾,只要出了宫,她就能跟着儿媳妇去燕京府,出了宫,她就能知道儿子的去向。 只是,她看向麟德殿,那个人还没有死,娘娘的儿子还没有登基,她不能离开,她要守在这里,告诉皇上,当年在火中死了的那个人,不是皇后娘娘。 芝麻看到她眼中闪过了一抹期翼,却又眼神暗淡下来,摇摇头,“请帮忙感谢陆大人,只是,我还没有到要离开的时候,等皇上驾崩了,请陆大人再帮我争取这个机会。” 崔南嘉没想到婆婆居然不走,她进宫去劝了两次,婆婆执意不肯离开,说是没到离开的时候。 如此一来,就耽误了两天,等她从宫里出来了,崔家就带着她和阿菟一起赶往燕京府去,路上快马加鞭,应是能够赶上绫华的婚期。 她走的那天,敬嫔带了几个随身服侍的人,将自己的细软箱笼收拾了十来辆马车的样子,从宫里出来为崔南嘉母子送行,将自己积攒了一生的财物都给了崔南嘉,让她带到燕京城去。 站在西华门的门口,敬嫔扭头看宫墙,和深不见底的永巷,她似乎又看到了当日在火里被烧得扭曲了容貌,像极了昭阳皇后的那张脸。 她的眼底渐渐地涌出了泪水来,她在宫里住了大半辈子了,竟然不知道,原来,从外面看,皇宫是这般样子的。但她一点儿都不后悔当年留在了宫里,指认大火里被烧死的那个人就是娘娘。 不管娘娘是活着还是已经仙逝,一直在保佑她,保佑她的孩子,平安到了今日。 临水殿已经被改造成了公主府,与亲王府的规制一样,正门五间、启门三间、正殿七间、翼楼各九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后楼七间。 正门前左右两尊大石狮子,门楣上悬挂着“绫华公主府”的匾额,两侧是各五间的倒罩房。 谢知微带着绫华来看她的公主府,从正门进去,雕栏画栋,亭台楼榭,假山树木,花木摆设,处处都是精心设计,每一处都能成为一景。 绫华只将正殿看了一下,担心谢知微走得累了,便道,“嫂嫂,已经很好了,等改日,你忙完了,你来我这里,我再带你细细地看。” 谢知微看过之后也很满意,她站在正殿的廊檐下,看着院子里冒出了一片新绿的花草,“绫华姐姐,虽说老一辈有老一辈的恩怨,与我们这一辈没有关系,但怎么能没有关系呢?” 她转过身,看着绫华,“我不是在祈求绫华姐姐的原谅,也不是在撇清关系,我和殿下夫妻一体,殿下做过的事,与我做过的事一般无二,只是,我还是希望绫华姐姐能够幸福,如娘娘曾期盼的那样。” 第804章 深谈 绫华知道谢知微在说什么,她上前一步,握住了谢知微的手,“微妹妹,我以为你永远不会和我说这些呢。虽然母亲走得非常突然,没有任何征兆,但母亲为什么不愿活下去,我和皇兄都知道。” 她看向不远处的天空,“后来我们去了云南,我也曾和大皇姐谈过这些事,我们都不敢深谈,只能试探着说一些事,不管是我,大皇姐还是皇兄,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她自嘲地一笑,“或许,我们都不能理解,权力对人的那种致命的诱.惑吧,毕竟,我和大皇姐都是女子,而大皇兄,母妃从小就教导他,将来只做一个闲散王爷,甚至,当年父皇让大皇兄办事,母妃都阻止。” “如今看来,母妃是一开始,就不会让大皇兄去争夺这个皇位的。以前,大皇兄是不理解的,他身边的人也很不赞成,大皇兄毕竟是长子,皇后娘娘多年无子,非嫡即长,原本名正言顺。” 说到这里,绫华泪流满面,“母妃在宫里必定是痛楚万分的,这么多年,若不是大皇兄和我,母妃何必熬得这么艰难!我和大皇兄知道后,都难过极了,我们都难以相信,当年父皇竟然做出了这么多的事,竟然这样伤害过母妃,伤害过这么多人。” “若是皇伯父对父皇不好,容不下父皇也就算了,可并不是这样,父皇利用的是皇伯父对他的信任!” 谢知微用帕子轻轻地为绫华擦去了眼泪,她其实不敢问这些的,但她忍不住还是问了,她其实想告诉绫华,不管她和元嘉姐姐对她到底是怎么想法,她们该有的公主尊荣,不会受半点损害。 不管上一代的恩怨如何,如今,受到波及的,却是她们这一代。 绫华也能理解,她抹掉了眼泪,笑着对谢知微道,“自从母妃不在了之后,我就总是忍不住眼泪了,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不在了。” 谢知微搂过她,“娘娘虽不在了,可她在天上看着你,你以后还会有疼爱你的人。我还没有跟你说过程淑人的事吧,你这个婆婆,虽说是个身份不显的,可也是个厉害人,要不然,楚将军怎么会如此不凡,被你看中呢!” 前些日子,楚易宁将程氏接过来了,程氏来拜见了谢知微,绫华也出来和程氏见了面,绫华在程氏跟前虽没有行大礼,但也执晚辈礼,看得出来,程氏很欢喜。 谢知微与绫华说着程氏的事,“小韩氏是个很厉害的人,南安伯府到如今只有楚天佑一个嫡子,南安伯也有几房姨娘,可是都只生了庶女,两个庶子一个落地就没了,另一个只活到了四岁,唯独你这个婆婆,自己好好儿不说,还让楚将军好好地长大了。” 绫华并不懂后院里的那些弯弯绕绕,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这些,便也没听懂谢知微的话,只道,“小孩子这么不好养活的吗?怎么只活了庶女,庶子就都没了呢?” 谢知微这才想到,只怕云贵妃是不屑于和绫华说这些的,便跟她说些后院里的事。 这些事,一些是外祖母前世教给她的,那时候她虽然年纪小,但外祖母不管是处理一些事还是听人说什么,都不会避着她,有时候舅母们见她在场,还犹豫再三,外祖母便说,女孩儿娇养也不是什么都不让她知道,相反,早些明白这些事理,别养出千金小姐的娇气来,经不得些事。 这也是前世,她被萧昶炫辜负,后来知道薛婉清爬了萧昶炫的床,她也并没有多伤心的缘故,一来,她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知道自己嫁的是什么人,这些事都难免,二来,她那时候对萧昶炫也没有太多心思。 只今生呢?若是辜负她的人是萧恂呢? 谢知微突然有些不敢想。 绫华怕累着她了,两人把事儿说开了,便一起出门,谢知微嘱咐道,“要是有哪儿不妥,就尽快让工部改,让他们一次性弄好,省得将来反复。” 绫华却毫不在意,“你之前也说了,这公主府,希望我用不上,何必改呢?也省得浪费银钱,卖又不能卖!” 谢知微笑起来,不管是王府还是公主府,大雍有祖制,公主和王爷们都只有王府的使用权,没有继承权和所有权,若是爵位被废黜,或是无人继承,府邸是要被收回去的。 二人才回到了萧府,都走得累了,绫华便回了自己的院子,婚期将近,她如今也被拘着在做绣活,不管绣得好还是绣不好,她至少要做做样子,她想的是,将来过普普通通的日子,像寻常的妇人们那样相夫教子。 谢知微回到凝晖堂,才休息了一会儿,杜桂便来报,说是殿下从徐州送了东西过来。 “那就拿过来吧,难不成还要我过去瞧不成?” 杜桂的脸色有些古怪,对谢知微道,“郡主,东西有点多,怕是要郡主亲自去看过了,奴才们好入库房。” 那么多东西,难道都拿过来,堆在院子里不成? 谢知微抬头看向杜桂,“到底是什么?很多吗?” “一共十车,都是殿下让人送过来的。” 谢知微听说有十车,只好起身去看。 车都停在了凝晖堂的门口,车上全是箱笼,她让人把箱笼都卸下来,打开一看,全是绫罗绸缎,一箱一箱的首饰,还有一些胭脂水粉。 萧恂这是在做什么?他不是去解救二皇子,剿灭叛军吗?怎么还有时间给她买礼物,再送过来? “郡主,这是殿下的信!” 谢知微拿过了信,准备回去看,她亲自挑了一些合适的,让人先送到容氏和花楹姑姑那里去,又选了一些送到萧灵愫和绫华院子里,让针线房的过来拿了几匹料子去给萧恪和萧惟做夏衣,其余的,方才收了起来。 萧恂的信中,事无巨细地把自己的一些事给谢知微说了,得知崔南嘉母子平安,她方才放下心来,喊了杜桂来吩咐,“若是顾家父子来了燕京,记得跟我说一声。” 第805章 打探 萧家前后两桩婚事,她忙得不可开交,四月初八,绫华出阁之后,就是六月十二日萧恪的大婚。 谢知微差点就忘了把消息递到京城襄王府了,从绫华的公主府回来后,崔应卿来找她,说是工部已经将澄清坊那边的一座北契王府改造修葺好了,谢知微若是得了空,就去看看。 崔应卿负责礼部,明安才负责工部,如今这边的衙门还没有完全建起来,过来的官员还不算多,多是工部的人。 明安是男子,总是来见谢知微的话,不合礼数。 谢知微将人让进了西花厅,让玄桃上了好茶,“大舅舅一直这么辛苦,尝一尝才从福州那边过来的新茶,要是喜欢的话,一会儿走的时候让丫鬟包一点过去。” 崔应卿今日过来,不单单是给明安带话的,道,“你二舅舅让人快马加鞭送信过来,说是你二舅母和你四表姐带着孩子准备搬过来了,想必是你四表姐很担心二殿下。“ 说到这里,崔应卿难免愧疚,他垂下眼帘,顿了顿,才道,“微姐儿,舅舅不该和你说这些,不论如何,崔家应当做好崔家该做的一切,你四表姐已经嫁为人妻,出嫁从夫,只不过,为人做父母的,难免还是要为子女想得多一些。” 实际上,崔应卿想到的是,萧恂为什么要救崔南嘉母子?萧恂这个人,崔应卿虽然与他打交道的机会不多,很难琢磨透,但崔应卿却知道,萧恂年纪轻,城府极深,且他做事从来不会随兴所至,而是深谋远虑,是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 这样的人非常骄傲,也绝不会出尔反尔。 既然萧恂救下了崔南嘉母子,那萧恂应当不会对侄女和外孙如何,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崔应卿才会跑来谢知微这里打探消息。 谢知微能够感受到崔应卿的那份小心翼翼。 她也能猜到大舅舅的这份心思。 “大舅舅,舅母和四表姐要来了,这可真是好事,家里收拾得怎么样了?先前听大舅母说,宅子在修葺粉刷,这都晾晒好了吧?” “都晾晒好了,大家具都已经搬进去了,一些小的桌椅板凳,还是要从京城那边运过来,一时半刻还没有凑齐。” 谢知微道,“大舅舅既然来了,想必回头还是要去和明大人说话的,您帮我去问问,明大人那边一共修葺出来了几座府邸?四表姐来了,若是不好总住在娘家的话,就请四表姐去挑一座府邸。” 崔应卿吃了一惊,他抬眼看向外甥女,忍不住问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宸王殿下的意思?” 这分明是提醒她。 谢知微道,“殿下既然没有钧令,宫里也没有旨意的话,我想这点主我还是做得了的,大舅舅不必多想,我们自然都盼着二殿下好好的,若将来真有不测,四表姐终归还是我二嫂,她的孩子也是皇家血脉,殿下还是要关照着长大成人的。” 崔应卿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对谢知微拱手道,“大舅舅就不说那些感谢你的,显得生分的话了,眼下朝廷有用得着崔家人的地方,若将来大局定了,大舅舅还是想回家去务农教书。” 谢知微不由得想到萧恂曾经说过的话,他说不明白太祖皇帝当年为何非要忌惮四大家族,制衡的方法有很多种,多开书院,朝廷在培养人才方面多下点功夫不就行了,没必要闹腾得太过了,而动摇国本。 如今,不管是崔家还是谢家,都不太愿意在朝廷做事,畏手畏脚不说,生怕被皇帝忌惮,而实则,眼下,疆域扩大,需要的人才很多,朝廷虽又开了恩科,但这些新取的士子们满腔热情又不能用来做事。 “大舅舅,您与其成日里多想,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如今朝廷上,皇上已经久不理事了,很多事都是陆大人和内阁商量着办,本就举步维艰。我想,您不如写信给书院的人,让他们从崔家族学里选一些,书读得不好,但忠心,又肯做事的人出来,交给陆大人定夺。” 说起陆偃,崔应卿也不得不提醒谢知微了,“如今朝政都是陆大人在把控,微姐儿,大舅舅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不知道殿下有没有留意这些,会不会留意?” 谢知微不太喜欢听别人对陆偃的猜忌,哪怕这个人是对她极好的大舅舅,她皱了皱眉头,“大舅舅,以后这些话,您想都不要想,尽早把它忘了。” 崔应卿想着自己是关心则乱,他道,“如此甚好,是大舅舅不慎言。” 谢知微见自己一句话,让大舅舅如此自责,也是很不舒服,“大舅舅,您也是为我们着想,这些话我当没有听见,您也不必往心里去。” 崔应卿忙道“好”,又嘱咐了她几句,无非就是现在萧恂不在,她一个人,要是有什么事,一定要让人去跟崔家说一声。 谢知微起身送崔应卿,“大舅舅,我都记得的,您回去后帮我问问外祖母,我得了空就去看望她老人家。” “你事儿多,你先忙你的,你外祖母身体好得很,听了你的话,每日里晚饭后都要在院子里转几圈。” 崔应卿走到门口,突然想起一件事,问谢知微,“襄王殿下在这边,世子大婚,你有没有安排人去通知一下京城那边襄王府的人?” 谢知微拍了一下脑袋,她忘了,不由得很不好意思地看向崔应卿。 这事儿要是传出去,世人不会说襄王不在乎襄王府的人,必然会说谢知微傲慢,不把襄王府的那些庶母们放在眼里。 幸好大舅舅提醒,这要是到了婚期临近的时候再想起来,或是想不起来,忽略了,那才是真正的说都说不清了。 襄王不是个操心的,他从未主动问过嫡长子的婚事,交给谢知微后,他就当了甩手掌柜。 而容氏本就不是襄王府的人,她也想不起要操心这些事。 但眼下出了这样的疏漏,谢知微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把这事儿圆过去。见此,崔应卿便出主意道,“王爷想必也不曾想过要把那边的人接过来吧?” 第806章 疏忽 襄王当然没想过要接,不是他不想接,而是想都没想过要接,不过是几个年老色衰的侧妃姨娘,几个见面了都认不出是自己儿女的庶子女,横竖,下面的管事们也不会把他们饿死了。 崔应卿猜到了,便道,“如今王府已经拾掇出来了,原本就是为世子大婚而准备的,之前你之所以没有去说,就是想趁着这次机会,把那边的人接过来。” “你父王不想去接,那是你父王的事,你提出把人接过来,将来那边的人知道了,还要念着你的好,也就不会记得你今日对她们的忽视了。” 说到这里,崔应卿难免多说了几句,“你平日里读史书,也当知道,越是小人物越是不能忽略和得罪,多少人都是靠小人物扭转乾坤,又有多少人坏事,就是坏在小人物手里的。” 这些,谢知微都知道,她跟孩子一样听着大舅舅对她的教诲,说完了,她忙谢过,“大舅舅,我知道了。” 崔应卿却依然很不放心的样子,恨不得帮她把这件事给圆过去,却也知道,这事儿,他肯定是没法插手的,道,“你去忙吧,找个管事送我出去就是了。” 谢知微让杜桂送大舅舅出门,她忙去了容氏的院子里,正是三春好日子,隔扇都打开,阳光洒了进来,风儿吹进来,满屋子的花香。 花楹正在和容氏讨论用哪个花色做一件春衫,容氏笑道,“我是最不耐烦这些了,既然这些料子都是郡主挑的,哪一个都好,你随便选一个穿着舒服的布料,可不要那种绫罗绸缎的。” 花楹为难死了,她服侍容氏久了,还不习惯自己做主。 谢知微便过来一一看了,挑了一匹藕荷色的细布绵绸,道,“媳妇瞧着这就很好,做一件长衫,夏日里穿着必定凉快。“ 花楹松了一口气,“郡主好眼力,我就想不到这一点去。” 穿衣吃饭本就是一门学问,花楹在容氏身边这么多年,不会想不到,她只不过是听容氏的习惯了,自己不会做主,这样的性格,将来如何在襄王府生存下去呢? 襄王爷的几个侧妃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但这些都不是谢知微能操心的事。 容氏知道她最近很忙,每日里早起来请安,都服侍她用了早膳才走,晚上有时候很晚才过来请安,若是她已经歇下了,她就直接回去,但礼数上从来不缺。 谢知微年纪还小,能够做到这样,把这些事儿安排得如此妥当,已经很不容易了,便是容氏自己,都未必能够做到她这样。 容氏也很心疼,每次,要睡下了,就让秀隐或是容嬷嬷去说一声,让谢知微不必过来了。 “有什么事?母亲总说要帮你一把,你每次把事儿都做到尽善尽美了,母亲想帮你一把,也伸不了手。” 谢知微道,“娘,有件事媳妇说起来真是羞愧死了。” 她红了脸,她还从来没有出过这般纰漏。 见谢知微只是羞愧,并没有别的什么情绪,容氏放下心来,也不由得好笑,她见过谢知微淡定从容的样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她如此窘迫,“到底是什么事?说来给娘听听。” “娘,世子要成婚了,媳妇竟然忘了要和京城王府那边说一声,媳妇真是……今日猛然想起,媳妇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谢知微并没有把崔应卿牵扯进来,毕竟这是襄王府的事。 容氏笑起来了,这是多大一点事啊,别说谢知微没有想起来,就是襄王自己不也没想到吗? 见谢知微愁得两道眉毛都要连在一块儿了,她还是第一次在自己面前表露情绪,谢知微这份对她的依赖,让容氏很高兴,“这件事,我来跟王爷说,你不用担心。” 谢知微知道,若是婆婆开口,依王爷对婆婆的那份尊敬,是让他做什么,他都毫无怨言,可若是这样的话,其实也不好。 “娘,不如这样,世子成亲,肯定不能在这个宅子里,殿下之前让工部准备了王府,今日工部的人来说,已经全部修葺好了,随时可以搬进去了,媳妇想,趁着这个契机,将京城那边的人都接过来,搬进去。” 容氏便明白了谢知微的意思,对花楹道,“这件事,你去跟王爷说一声,就说,王府已经修葺好了,也该把京城那边人迁过来了,之前没有说,是因为来了也没有好地方住。“ 花楹自是应下来,朝廷的册封已经下来了,花楹被册为襄王侧妃,襄王便一直都由花楹伺候着。 襄王体内的毒被谢知微清理后,身体好了许多,但底子到底亏了,比不得年轻的时候还能强撑着在风月场上鬼混,日日早出晚归,也就走马遛狗,天天都能把燕京城跑个遍。 他踩着落日的余晖回来,到了玉兰院门口,门前的广玉兰长出了新芽,还没有到开花的季节,倒是廊檐下摆放的几盆桃花,从暖棚里拿出来,开得正好。 花楹听说王爷回来了,迎了出来,笑道,“王爷回来了?” 说着,花楹从襄王的手里接过鸟笼子,里头是一只画眉,乱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襄王笑骂道,“让你叫,你不叫,你这会儿倒是叫得欢!” 丫鬟将鸟笼子接走,如常,挂在廊檐下,至天黑的时候,会用黑布帘子给罩上。 屋子里马上要摆饭了,小丫鬟端来了热水,花楹亲自帮襄王卷了袖子,用热帕子沾了水,服侍他洗手脸。 “我自己来吧!”襄王不耐烦地拿过了帕子,问花楹,“皇嫂的身体还好吧?今日都做了什么?” “娘娘说,等世子的婚事办了,她就要去京兆府,那边的佛像还是要多看着才放心。” 襄王不由得动了心,“到时候本王也跟着去,听谢大人说那边好玩,风土人情和中原都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怎么个不一样?” 花楹便说起了那边的事,“白马寺里总是来很多番僧,这次游说娘娘凿石窟造像的僧人摩勒就是从贵霜王朝来的,听说那边经常会有王子出家,佛法昌盛,当时摩勒就是路过天梯山的时候,看到了千尊佛像,才会发愿在那里造佛像。” 第807章 王府 襄王想去给云霓造一尊佛像,但此时,他并没有把这话说出来。 等用过晚膳,襄王亲自伺候了自己这只画眉后,便回到了屋里,见花楹还在做针线,便道,“跟你说了不必等我的。” 花楹在给容氏做那件今日才挑好了料子的长衫,想着眼看就要进夏了,今年的夏衫还没有做几件。 “王爷,今日郡主去了娘娘那边,说是王府已经拾掇出来了,随时都能搬过去,京城那边的侧妃们和孩子们都可以挪过来了,郡主问,她是不是现在就派人过去说一声,那边收拾箱笼,让王爷的人去接一下。” 襄王本来无心将那边的人挪过来,但两头牵扯,且襄王府的动静在这种时候,肯定是朝廷的风向,他如今帮不了阿恂什么了,至少不能在这种事上给他拖后腿。 “你跟郡主说,这些事儿,让她安排萧恪去做,或是让萧惟跑腿都行,不必跟我说了。” 花楹便应了声“是”,一面服侍襄王宽衣,一面道,“郡主也是安排得再妥当不过了,之前工部没有安置王府,郡主还急得不得了,两个孩子的婚期又凑在一块儿,郡主也还是能想到这么多。” 襄王的心情好很多,笑道,“谢家不愧是数百年的诗礼世家啊,这么好的嫡长女,嫁给我儿子,呵呵,也难怪谢眺那老东西每次看到本王就不顺眼。” 花楹也不由得笑道,“妾身从来不见娘娘夸谁行事妥当,却对郡主赞不绝口。” “那是,也不看看阿恂是谁养大的,当初,阿恂挑上了这个媳妇,本王就觉得,嘿,这小子,眼力劲儿像我,知道挑媳妇要挑好的。” 次日,谢知微来给容氏请安,花楹正好在,将襄王的话带到了,谢知微松了一口气,虽说父王不会怪罪她,但父王越是对他们好,他们越是不能不孝顺。 王府既然已经拾掇好了,谢知微上午将绫华婚事上的事安顿好,因遵从的不是宫里的礼数,准备如寻常人家的女儿出嫁一样,便要在家里摆席请酒,提前要搭棚试灶,家里的厨子肯定不够,要去外面酒楼里请帮厨,菜单如何拟,食材要提前买。 这些管事们肯定是不能定夺的,她说了要求,让人大致拟个章程出来。 下午,谢知微一行人去看了修葺好的王府,一概按照王府的规制。 澄清坊这边一共十来座王府,都是之前北契的王爷们在这里置办的家当,北契沿用的是大雍的官制和礼制,王府的建制也和大雍相当,需要改造的地方不多。 原本礼部是让襄王来挑一座王府的,虽说襄王是王爷,但因了和萧恂的关系,他的地位超然,又有萧恂发了话,礼部不敢怠慢。 襄王却对这些不甚在意,对崔应卿道,“本王哪有这个闲情逸致来操心这个事?有什么事,你去找郡主,郡主来安置就好了。” 襄王觉得,自从庄氏死了之后,谢知微当家,一切都再顺当不过了,他对这个儿媳妇满意极了,丝毫不觉得,挑选王府这件事,不应该由谢知微操心。 谢知微却不敢耽误了,眼看萧恪的婚事近了,绫华从现在的宅子里出阁,已经是够委屈了,萧恪难道还要先在这边成婚了,再搬过去? 那就太不好了。 谢知微便领了容氏和花楹,还有萧灵愫、萧恪和萧惟等来看王府,工部的明安一一给谢知微介绍这几座王府。 “一共十座,眼下因为大殿这边的工期也很赶,就按照之前王爷的意思,先修了两三座。” “明大人先说说,我们看哪一座吧,总不能三座都看,有没有图?要是有图的话,我们先看图,挑一座大家都满意的,再实地看,都看的话,怕是看不完。” 明安忙道,“郡主说的是,图是有的。” 说着,他忙让人把图送上来,谢知微一眼就看中了一座面积较大,地段又不错了,不过,这王府不是她住,她想听听其他人的意思。 容氏也看了看,她指了一座,“就这个吧!” 谢知微忙笑道,“我和母亲的意思一样,不过,二弟和四弟,你们也说说你们的意见。” 萧恪没什么意见,萧惟道,“都听嫂嫂的。” 明安松了一口气,他当初可是把十座王府都看过了,才着重让人修葺了这一座,其他的两座虽然规制都一样,但规模还是要小很多。 眼下,襄王府的人都很满意,他也就放心了。 谢知微众人又去王府里看过了,到处都是一新,墙壁和门窗都重新粉刷过了,屋顶上也重新盖了琉璃瓦,院子里的花草都经过了打理,家具也一清,随时都能搬进来。 谢知微便道,“不如现在把院子分了,你们三人自己安置着把自己的东西搬进来?” 她担心后面她实在是没有时间张罗这些。 中路正堂和正院是要留给襄王的,这个不能动,余下的,紧挨着正院的左右各两座院子,是要留给侧妃,容氏便点了左路第一座离正院最近的给花楹,“你住这里。” 花楹忙应下。 左路一共四座院子,萧恪是世子,理所当然地住第一进,谢知微见第四进院子着实太远了一些,便提议萧惟住第二进院子,“这里离花楹姑姑近一些。” 萧惟有些不确定,“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就这么住吧!”容氏拍板,将右路的第一进院子给了萧灵愫,她是王府的嫡女,理应住那个院子。 接下来要搬家了,谢知微实在是管不着了,便对萧恪和萧惟道,“这事就交给你们兄弟了,若是有什么难处,就跟我说。” “是,嫂嫂!”两人应下。 晚上,谢知微在灯下拟着宴请的单子,她也不确定要请那些人,便索性,让大舅舅给她送了一份已经搬到燕京城的二品以上官员的名单,这些官员还没有来,他们的家眷却是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她昔日在京兆府和真定府认识的那些太太们,那是早就送了帖子去的。 第808章 瞧中 此后,陆陆续续有闺阁中的姑娘来给绫华添妆,她虽是公主,但因了朝政的缘故,身份尴尬,但能够得到谢知微的重视,亲自为她操办婚事,谁也不敢小瞧,反而,这还是一个不能放过的讨好的机会。 绫华这才感受到,成亲是一件会彻底改变她生命的大事,萧灵愫在她的院子里帮忙招待姑娘们。 多是绫华跟着谢知微后认识的姑娘,从真定来燕京城待嫁的赵宝华,专程跟着母亲过来喝喜酒的真定府知府陈奎的两个女儿陈灵玎和陈灵玲,明安的女儿明婉。 也有自己来不了,托了人送添妆来的,多是原先绫华在京城里相近的王公大臣们的姑娘,均已经嫁人了,有些已经当了母亲。 绫华要不是守孝,又朝政发生动荡,她如今也应当已经当母亲了。 谢知微让人送了点心和果子来,绫华如今跟着灶上的婆子在学做点心和菜,自己也亲手做了些点心,又沏了茶水待客。 院子里的葡萄爬得满架子都是,几株西府海棠花开得比较晚,正是花团锦簇,如明霞般灿烂的时候,淡淡的花香飘散在庭院里,正对着湖水的院子门口,垂柳在微风轻扬中,拂过湖面。 绫华和萧灵愫陪着几个贵女们坐在庭院里聊天,这对绫华来说,是少有的,成亲前的安逸日子了。这几天,嫂嫂跟她说了很多婚后的一些事,她每日里都要跟着嫂嫂学中馈上的事。 但凡宫里的公主下降,少有嫁给王公大臣们的长子,去人家家里做宗妇的,公主身边多的是能人,把自己的公主府管好就行了,不必掌婆家的中馈。 但绫华不同,楚易宁算得上是净身出户,被分出来了,日后,她府上的事,就要靠自己管,随着楚易宁的官当得越来越大,里里外外的事儿不少。 谢知微也听说,楚易宁的生母是个能干人,若是绫华与程氏有婆媳缘还好,若是没有,绫华被程氏小看了,可就不好了。 萧灵愫是知道赵宝华要给自己当嫂嫂的,便问起赵家的事,“你们这边的宅子都打点好了吗?” 眼下,燕京城的宅子很紧俏,四处都在大兴土木,那些早就跟随萧恂夫妇的,已经在燕京城里买好了宅子。 赵家就是其中之一,如若不然,将来,等朝廷都搬过来了,可就轮不到赵家了。 “都打点好了,上个月就住进来了,一直在收拾行装,想要约姐妹们过来,就没有先来。” 陈灵玎笑道,“过不了几天,我们可是要给赵姐姐添妆了,原以为今日是见不到赵姐姐了,谁知竟然来了。” 赵宝华的脸一红,母亲其实是不想她来的,她和世子的婚期已经定了,再来萧府就不太好,但她还是说服了母亲过来了,她迟早要嫁到王府来的,与王府的人多打一次交道,交情就深一些。 别的女子还会眷念娘家,赵宝华对赵家如今连最后一丝情分都没了。虽说,王府也很复杂,她上头没有嫡亲的婆婆,都是些庶母,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都是身份贵重的,但这些都没有关系,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她母亲严氏,手上倒是好好的一把牌,如今呢,日子还不是过得乱七八糟。 “你还说我呢,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好日子近了?“赵宝华笑道。 萧灵愫一听这话,“哎呀,是谁家的公子,快说给我们听听。” 赵宝华笑而不语,萧灵愫便过来挨着赵宝华坐着,“好嫂嫂,你快说说!” 赵宝华羞得抬不起头来,姐妹们大笑一团,绫华还打趣道,“还是灵愫机灵,这么快都知道要讨好嫂嫂了,将来让嫂嫂给你多备一点嫁妆。” 赵宝华手指头轻轻地戳了一下绫华,又戳了戳萧灵愫,“你们就知道打趣人,我们今天是来做什么的,还不快给我们沏一盏好茶。” 绫华的丫鬟过来添茶,笑道,“郡主听说姑娘们今日过来给公主添妆,早就送了好茶过来,是云南那边过来的普洱茶,听说是大公主专门让人送过来的,二十年的普洱,奴婢刚刚煮好。” 元嘉去年年底与沐归鸿成亲,当时萧恂和陆偃忙得不可开交,元嘉的嫁妆也没有顾得上,今年年初,陆偃回到京城后,让人开了皇上的私库,按照嫡公主的份例,派人将元嘉的嫁妆送到了云南。 谢知微的添妆和贺礼随着元嘉的嫁妆一起送到了云南,不多久,元嘉就送了满满三车云南那边的特产回来,她知道谢知微喜欢喝茶,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普洱送了不少。 陈灵玎便说起母亲给她说的亲事,“人,你们都听说过,是提学李大人家的公子。” 这件事说起来,还是谢知微的提议,李尔巽的太太孙氏一向与谢知微交好,她的大儿子李若瑾已经十五岁了,去年进了学,便想到要为儿子说一门亲事。 她想到谢知微如今也在为几个弟弟妹妹张罗,便问谢知微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谢知微便说孙太太是灯下黑,问陈家的两个姑娘如何?孙氏回去想了想,第二天便请了人去陈家探口风。 孙氏总觉得,谢知微的眼光是很不错的,娶妻娶贤,陈家大姑娘虽说生的不是那么明艳逼人,但也得看跟什么人比。 陈奎的太太张氏出生寒门,一贯节俭,也极为恪守规矩,两个女儿养得都很好,婚事上也在犯愁。 真定府就这么大,她不肯和那些富户结亲,怕女儿的嫁妆不多,嫁到人家家里会被笑话,好一点的人家,也瞧不上陈家,毕竟根基太浅。 孙家主动上门来提亲,张氏一寻思,李家的门风自然是不错的,一打听,李家大公子十五岁的秀才,身边连个通房都没有,且孙氏的人品,张氏打过交道,孙氏是个爽快人,女儿嫁过去应当不会受多少磋磨。 张氏和自家老爷商量了一下,便答应了这门亲事,两家约了,让一对小儿女相看一番,结果还真是有缘分。 陈灵玎简单地说了说自己的事,对萧灵愫道,“我听母亲说,郡主也在帮你张罗,看了好些青年俊才,都没有看中,不过,前两天,听说郡主瞧中了一户,也不知道是谁?” 第809章 害羞 萧灵愫的脸红得跟熟透了的桃儿一样,恼羞得不行,轻轻地推了陈灵玎一把,“你现在知道打趣了我了?” 谢知微在正堂里会客,顾家父子已经到了。原本,她让萧惟帮她接待的,听说顾家与乔家有亲,谢知微决定自己见一见。 顾家父子一进来,便给谢知微行过礼,后又与萧惟见过礼,谢知微笑道,“坐下说话吧!” 顾岩见谢知微虽年轻,言行举止却极有风范,身上淡淡一股威严,令人不敢小觑,却也不会让人难受,心说,果然是名震天下的谢家嫡长女。 “顾先生,昔年顾老爷子与我祖父同朝为官,顾谢两家还是颇有交情。” 这番话令顾家父子觉得亲近多了,也自在多了,顾岩笑道,“郡主这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那时候与谢指挥使还一起拼过酒,后来听说,谢指挥使回去之后,被谢阁老一顿好打。” 谢知微不由得笑起来,她父亲从小过目不忘,聪颖非凡,年少时必定是格外意气风发,“这些,父亲都不曾和我说过。这一次,崔家表姐真是多亏了顾先生和顾公子。” 说着,谢知微不由得朝顾霁看了一眼,少年郎眉眼飞扬,被她和父亲的话逗得忍俊不禁,见谢知微打量他,他忙垂下眼眸,有些害羞,脸都红了。 谢知微忙收回了目光,毕竟,她年纪也不大,盯着一个少年看,别让人误会了。 “郡主说这话就见外了,陈敏有不臣之心,身为大雍子民,若是坐视不理,便是助纣为虐了。” 谢知微笑道,“这也是顾先生和顾公子有一颗赤诚之心,我听说顾公子与乔家姑娘有婚约,这一次北上,也是来议亲的,若是有王府帮得上忙的地方,请先生和公子一定要说。” 顾岩笑道,“犬子并未定亲,不知道是谁造谣说犬子与乔家有婚约,当初也是为了掩人耳目,瞒过陈敏,便索性将计就计,寻了这个由头。” 谢知微笑起来,“原来是这么回事,眼下,楚州那边,顾先生和公子横竖也回不去了,不如在燕京多逗留些时日,北境的姑娘家知书达理,或许真能促成一段姻缘。” 顾岩起身拱手道,“多谢郡主,在下也有这个想法,这次来了,就在燕京多看看,幽云十六州,昔日也是我中原的版图,多少年分割在外,若非宸王,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回归!” 顾岩说得很激动,萧惟在一旁不停地点头,“我大哥是很厉害的,才花了几天功夫,西凉被灭国,北契丢了半壁江山,娄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大雍的疆土扩大了近两倍。” 谢知微笑道,“朝廷如今,极为缺人,不知明年的恩科,顾公子会不会上场?” 顾霁忙问道,“郡主,明年会有恩科吗?” 他语气有些急促,自己发觉之后,就很是懊恼,他也太沉不住气了。 谢知微并未在意,“明年应是有恩科的,若明年没有,后年一定会有。不管是宁夏还是奴儿干都司都缺人,朝廷未来几年,可以说是极需用人的时候。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大雍数万将士的性命换来的疆域与和平,若是我们这些人守不住,岂不是白费了?” 顾岩心里百感交集,他当然明白谢知微与他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当年,父亲任刑部尚书,昭阳帝自刎后,便告老还乡,他堂堂两榜进士,却没有入仕,这些年走南闯北,再也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读书郎了,当然明白如今朝廷的难处。 只怕,端宪郡主一开始就打了这样的主意,他拱手道,“郡主,朝廷差遣,顾家将赴汤蹈火。” 谢知微朝萧惟使了个眼色,萧惟忙起身,亲自将顾岩扶起来了,笑道,“太好了,顾先生,我大哥现在实在是抽不开身,楚州那边,二皇兄还被围困,诸多事都抽不出手来,要是有顾家效力,真是再好不过了。” 萧惟亲自送顾家父子离开,顾家父子寄居在崔家的一处小院里,离萧府很近,两人便步行回去,一来,天气好,散步的时候也散散心;二来,也正好看看燕京城的境况。 “你看,这才短短几天功夫,燕京城已经繁华至此了。”顾岩一路走来,还不是在主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行商走贩,提着篮子,赶着牛车买东西的老百姓,人人脸上都是笑容,不由得极为感慨。 “父亲,儿子这两年一直在外头,比起前些年来,老百姓的日子还是要好过多了。”顾霁道,“从前几年,儿子在姑苏那边,虽富庶,可是除了那些真正有钱的盐商官吏,老百姓们的日子还是很不好过,皇上为了造行宫,几次南下,对北面用兵花了不少钱,也未见成效,赋税徭役格外重,哪有现在这般轻松。” 尽管这边还在建皇城,但并没有增加赋税,相反,给的工钱很足,不少南方那边的工匠也都赶过来做事,听说每月还有月钱盈余,好多人都说,要是多做几年,回去定能买几亩田地。 北境这边,还有政策出来,老百姓开了荒,荒地就是自己的,头三年不收税,多少人都不打算回去了。 大雍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慢慢地变得好起来了,如今的宸王虽然还没有登基,但已经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天子,在西疆和北境的威望达到了鼎盛。 “看来这次,是真的要出来做事了。”顾岩背着手站在东安门前,皇城已经初具规模了,巍峨的宫墙挡住了他的视线,他看着里头忙碌的场景,再过半年,这座皇城就可以住人了。 “父亲,这是好事!”顾霁道,“儿子今年秋闱不知道还能不能赶上呢。” “若是赶不上还有明年,明年开恩科,后年应当还是有恩科的。”顾岩想到,新帝登基,次年都会开恩科。 萧惟送完客人回来,谢知微已经回到了凝晖堂,他也忙过来,让丫鬟去禀报,不一会儿,丫鬟过来迎他,“四爷,郡主请您进去呢。” 谢知微正在看绫华的嫁妆单子,与元嘉的嫡公主份例一样,并无增减,萧灵愫的嫁妆单子,谢知微打算照着绫华的减一成。 第810章 出阁 萧惟进来后,丫鬟给他上了茶,他见嫂嫂在忙,便索性等了一会儿,一盏茶喝完,谢知微才看完了,递给秋嬷嬷,“就这样吧,嫁妆可以封起来了,明日绫华身边的婆子和丫鬟过去那边安床了,您也跟着一起去看看。” 绫华身边的婆子和丫鬟都是从宫里选出来的,几房陪嫁有些是谢知微买的人,有些是让潞国公府准备的,极为妥当。 宫里出来的人,骨子里总是有些傲气,谢知微这才让秋嬷嬷跟着去,若是有什么事,从中间调停一下。 “是,郡主,奴婢会盯着的。” 她这才看向萧惟,“都送走了?你今日说的话就极好,以后就这么说,怎么想的,怎么说,不必担心。” 萧惟有些害羞,脸蛋儿一红,“就嫂嫂才说我说得好,做得好,比起别人,我知道我还是做得不够好。” “你要有信心,谁天生就做得很好?”谢知微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后日就开始搭棚安灶了,到处要张灯结彩,外院的事,就交给你和萧恪了,他心思都在猫儿狗儿上,但也不能什么庶务都不管,将来怎么办?他还是世子,很快也要娶亲了,若是支应不起门庭,还是不行,你明日多带带他!” 萧惟的眉头皱起来,“嫂嫂,我怎么带他呢?” 谢知微笑道,“你怎么带他,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想去。” 萧惟想了想,“嫂嫂,这话您跟他说了没?” 谢知微笑道,“我倒是忘了,我这就把他喊来说一声,这样,你就师出有名了!” 萧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嫂嫂,我会做好的!” 傍晚,萧恪从自己的店里回来了,听说谢知微找他,他忙过来,行过礼后,在谢知微面前垂手而立,谢知微道,“你坐吧,我找你来,是要交待你一些事。” “嫂嫂请说!” “绫华四月初八的婚期,这已经没两天了,明日安床,接下来就要宴请宾客,你大哥不在,王爷年岁大了,也不好太过劳累,只好麻烦二弟和四弟。” 萧恪一听紧张得不行,瞪大了眼睛看着谢知微,“嫂嫂,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 “那总要慢慢做起来,四弟之前帮我打理庶务,略懂一些,还有杜桂和李椿都可以帮你,你是世子,肯定要出面的。” 萧恪出去的时候,都同手同脚了,差点被门槛绊得摔了。 秋嬷嬷见此,很紧张,换了一盏茶递到谢知微的手里,“郡主,世子能行吗?” “不能行也要行啊,世子的性格其实有些像父王,原本不该是这样。原先庄氏没有好好教养世子,父王也没有重视,才养成了如今这样的性格,总是要逼一逼才知道到底如何?” 实则,不管堪用不堪用,萧恪都是世子,将来继承襄王府,谢知微只盼着他能够稍微立起来,不至于将来什么人情世故都不懂,被下面的人哄得团团转。 次日,绫华身边的椀香和云嬷嬷,还有秋嬷嬷一起坐了马车去了楚家,楚易宁因大婚,没有随萧恂前往徐州,中馈之事由程氏亲自主持。 比起在南安伯府,程氏的精气神要好多了,她穿了一件酱色纱绣八团玉棠富贵纹褙子,梳着花髻,金镶宝花挑心,镶宝石云纹头鎏金银分心,打扮得极为得体,亲自迎到了廊檐下,也很是殷勤。 这是对这门亲事的重视。 五间三进正房在中路,早就修葺一新,家具提前半月就安置进去了,这一次,云嬷嬷等人来,是将绫华的一些日常用品送过来,并将屋里的摆设按照绫华的习惯摆好,省得新娘子进门后,日常不适应。 之后,楚家安排了席面,请了有头脸的嬷嬷陪席。 次日,楚家请了全福人来铺床,屋子里门窗上贴上了大红喜字,到处都红彤彤一片,格外喜庆。 全福人请的是海氏,是谢知微出面请来的。程氏心里非常清楚,楚易宁只是南安伯庶子,若非尚主,有端宪郡主张罗,无论如何,都请不来崔家的宗妇来当全福人。 很快到了正日子,天未亮,谢知微便起来了,请了花楹姑姑帮忙,又有卢氏和崔南嘉帮忙张罗,厨房里,是紫陌盯着,紫陌早就能够独当一面,如此一来,谢知微反而不如之前忙了。 绫华的闺阁中,海氏在帮忙梳头,一面说着吉利话。 从镜子里看到谢知微进来,绫华忙扭过头去,她唇.瓣嗫嚅,眼中不由自主地就含了泪。 她母妃早逝,今日的婚事虽然没有在宫里举行得那么隆重,但她却很欢喜,这么多人来观礼,谢知微为她忙前忙后半年,嫁妆单子一遍一遍地看,生怕忽略了什么,这份深情厚爱,绫华如何不感动! “嫂嫂!”绫华握住了谢知微的手,想说谢谢,却又说不出来。 谢知微笑着道,“我就来看看你,一会儿让世子背着你出门。” “好!”绫华强忍着泪水,她不想哭,也不想惹得谢知微也难过,更加不想让在天上看着她的母妃难过。 待梳好头,开了脸,脸上敷了厚厚的粉,描眉涂口脂,戴了沉重的凤冠,她都快认不住镜子里的人了,听到外头热闹起来,有人喊道,“驸马爷来了!” 屋子里,陪着绫华的姑娘太太们便笑着打趣,“驸马爷等不及了,来得这么早!” 有人笑道,“这天还没有黑,迎回去也不能洞房花烛啊!” 盖头下,绫华的脸顿时热起来,她在想,幸好敷了厚厚的粉,要不然,被人看到了就丢人了。 刚才,敷粉的时候,她实在是不习惯,海氏笑道,“任你多白的新娘子,到了今日,那都是要敷厚厚的好几层的。” 绫华不好意思问为什么,前所未有的羞涩涌上来,她已经顾不上母妃看不到她出阁的悲伤,也没有了哥哥不在身边的失落,莫名地开始紧张。 不一会儿,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催妆诗,她从来不知道,楚易宁竟然还会作诗,她也突然发现,原来,她其实也不太了解楚易宁啊。 第811章 哥哥 绫华也不由得想起了嫂嫂和她说过的话,成亲前,想什么都是美好的,成亲后,就要努力地经营,让一切都变得很美好。 不一会儿,新郎官来了,楚易宁被人拥挤着到了门口。 萧恪挤了进来,在她跟前蹲下身,道,“绫华,哥哥背你出门!” 一声“哥哥”,绫华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滚落下来了,她抿了抿唇,缓缓地挪动身体,趴到了萧恪的背上。 她从来没有和萧恪有过什么来往,甚至,从来没有喊过萧恪一声哥哥,可是今天,是萧恪背着她出门。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是,想抓住那一闪而过的念头,却怎么也抓不住。 萧恪背着她来到了正堂,她和楚易宁在神龛前跪下,上首两把空空的椅子,椅子后面是孝成皇后的牌位,是襄王提前请来的。 襄王站在一边,痴痴地看着那牌位,神色沉得如水一般,不知道在想什么。 绫华和楚易宁行过礼后,萧恪将她送上了花轿,她坐在花轿里,盖头有些偏了,萧恪温柔地帮她牵正了些,又极为轻声地道,“绫华,你嫁到了楚家,要是妹婿欺负你,一定要回来跟我们说。” 绫华忍住鼻端的酸意,点了点头,她见萧恪就要退开,她忙握住了萧恪的手,“哥,谢谢!” “不客气,我们兄妹之间,这么客气做什么?”萧恪头一次口齿伶俐,笑着道。 花轿摇摇晃晃了约有一个时辰,绕了半个燕京城,才在楚家门口停了下来,射轿,跨过钱粮盆,绫华牵着红绸,在楚易宁的牵引下,小心翼翼地进了楚家的大门。 拜过天地,绫华被送入了洞房。 楚家人口单薄,来闹洞房的是与绫华关系好的几个姑娘,先在萧府喝了喜酒,又跟着花轿来到了楚家。 新郎官进来了,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挑开了盖头,喝合卺酒的时候,绫华看到了楚易宁眼中的深情,这一刻,她的心无比宁静。 人这一生,总是要走自己的路,纵然母妃在世,她也还是要出阁,她若是不会过日子,与驸马合不来,母妃又有什么办法呢? 如今,母妃在天上看着她,比在宫里隔了层层的宫墙看不到她,岂不是要更好? 想到这里,绫华才彻底释然。 谢知微累了整整一天,回到屋里的时候,腿都拖不动了,索性在屋里见过了管事们,又让萧灵愫去看着收拾东西,照着之前的单子将摆设桌椅板凳杯碗瓢盆等入库。 管事们回完话后,她又看了一会儿礼单,准备去给容氏请安,容氏让人带了话来,让她今日不必去了。 不一会儿,萧恪和萧惟来了,兄弟二人在谢知微跟前行礼,谢知微见萧恪不像之前要么低着头,要么垂眸,而是抬起了头,眼中似乎有了些光。 “坐吧,让丫鬟们给你们沏杯茶喝,我今日也是忙得连喝茶的功夫都没有,你们在前院,必定也累得很。” “我和二哥还好,近日也多亏了崔大老爷,提点我和二哥颇多,要不然,就容易得罪人了。”萧惟兴致很高,和谢知微说些今日待客的事儿。 谢知微边喝茶,边听他说,又对萧恪道,“世子今日也出了大力,我听说世子做得也很好。” 萧恪还是很腼腆,笑了一下抬头对谢知微道,“我以前没有做过这些事,王府也总是没有什么大事,今日算是见识到了,人情往来还是有很多讲究。” 他就不是很擅长。 谢知微道,“总是要慢慢学会这些的,总不能让王爷亲自待客。将来,家里还有好几桩事,你是长兄,自然要将底下的弟弟妹妹们照顾好,帮他们把事儿办得体面些。” 萧恪听得吓死了,“嫂嫂,那你和大哥呢?” 谢知微笑道,“你们搬到王府去,我和你大哥也不会跟着搬过去,你的婚事,我肯定要张罗到底,但后面的,我以后也不会总是亲力亲为了,就要交给你和世子妃了。” 萧恪从谢知微屋里离开,到回到自己的院子里,都是浑浑噩噩的,他今日忙了一整天,整个人就如同被人敲了一棍子,醍醐灌顶了,他从来不知道,人生还有这么多的事要做,一味地养猫养狗,似乎也不行了。 嘟嘟围着他打转儿,若是往日里,他一定将嘟嘟抱起来了,今日,他却傻坐着。 留茗进来了,道,“世子爷,王爷来了!” 萧恪忙起身,还没有迎出去,襄王便背着手进来了,深深地看了萧恪一眼,在椅子上坐下。 萧恪忙亲手给襄王上了一盏茶,喊了一声“父王”,便站在一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襄王再次打量儿子,好似第一天认识他,也不叫萧恪坐,而是喝了快半盏茶的功夫了,才开口道,“我也没有想到,你还会待人接物,今日,我看到了,你和老四做得都挺好的,是郡主让你们做的吧?” 萧恪道,“是,前两日,嫂嫂把儿子和四弟喊过去吩咐的,说大哥不在,外院那边就交给我们了,儿子愚钝,一个人都不认识。” 嫂嫂事先让他们看了宾客单子,但,他与朝中的人都不打交道,看了也没用,没有阿惟认识的人多,也不知道要和人说什么。 这么一想,他心里头那点以为自己做得好的窃喜,便一点都不剩了。 天下哪个父母不盼着儿子有出息? 襄王是觉得这儿子从小就很像庄氏,生得像,性格也很像,和萧恂一比,那真是云泥之别,况且,他有心护着萧恂,宁愿把自己的儿子养废。 今非昔比,想到容氏说的话,将来,襄王府还是要靠这个儿子撑起来的,他今日看萧恪竟然在外院待客,很是震惊,虽说做得的确不好,但他肯做,在做,总有一天会做好。 襄王府以前不怕得罪人,以后也不怕得罪人,萧恪现在这个样子,其实是最好的了。 “你以后,养猫养狗的,我也不反对,你大哥嫂嫂让你做什么,你好好做!” 襄王想到自己是没精力来教儿子了,好在,阿恂和郡主肯照顾他们,那就让长兄长嫂操心吧,横竖也饿不死他们,也没人敢欺负他们。 萧恪忙应下,他这一生,谁都没有多支持他,就算父王当初也就给了他一间铺子,可嫂嫂,出手就是三万,萧恪很愿意听嫂嫂的。 第812章 搬否 绫华回门后,谢知微的精力便放在萧恪的婚事上。 襄王府那边,该送过的信,谢知微已经送过去了,至于谁会搬过来,谁又不搬来,襄王爷不发话,她也管不着,只听说,京城那边襄王府吵得很厉害。 谢知微离开京城的时候,将府中的中馈交给了余侧妃,原先考虑的是,余侧妃性子好强,没有儿子,将来要依附世子生活,哪怕有异心,也不会做得很过分。 府中也的确被余侧妃管理得井井有条,当然,她该拿的好处也没有少拿,趁着这功夫,她提拔了不少自己的人做管事,这些人平日里也没少孝敬她。 短短两三年时间,她也积攒了不下一万两银子,将来给女儿置办嫁妆,留一些防老,都用得着。 谢知微让人把信送回来,她就很不高兴,眼下这种生活状态挺好的,何必改呢?虽说王爷不在,在与不在又有什么关系?她都过了三十的人了,难道还指望能够给王爷侍寝,生个一儿半女出来? 回到院子里,余氏独自坐了很久,身边的嬷嬷给她出主意,“横竖王爷也没有带信回来,世子成亲,有郡主张罗着,侧妃去了也只是打下手,咱们把该给的礼送过去,就完事了。一时半刻,也不必急着往那边搬,您看,这样可好?” 余氏还没有来得及做决定,女儿便来了,萧灵憬眼看十四岁,如今还没有说亲。 王府里没有正妃,余氏好不容易掌中馈,原想着,要是有什么宴请,她能带女儿多出去走走。 往年办春酒,四季花会都挺多的,谁想,这两年,京城里竟没多少人家宴请。即便有些人家婚丧嫁娶,洗三满月酒,就算给王府送来了帖子,她带着女儿去了,也没有多少人搭理。 她身份上还是差了些。 王爷不在家,别人巴结她,王爷也看不到,何必和妾室多纠缠呢? 萧灵憬一看母亲皱着眉头,很是不解,“娘,郡主让人送来了信,那边的王府已经修葺好了,咱们可以搬过去了,您怎么还不高兴呢?” 谢知微让人带了信来,不过,带的是口信,屋子里外服侍的丫鬟婆子们都听到了,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满王府就没有不知道的。 余氏愁死了,她想了想,还是跟女儿实话实说,“世子很快就娶妻了,将来王府肯定是要交给世子妃,母亲过去了,家里的事都说不上话,也不像现在,你要是想要个什么,开口我就能替你弄到。” 萧灵憬这才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她想到自从母亲当家主事之后,她的衣服首饰比起以前要多很多,每次穿出去,二姐姐和四妹妹虽然不说什么,但她还是能看到她们眼底的羡慕。 “母亲,那我们就不搬过去了,她们搬不搬,随她们去。” 余氏决定问一下马侧妃和钟侧妃她们,要是能够约好了都不搬,维持现在这个样子,事情就好办多了。 钟侧妃这边得到了消息,她跪在小佛堂里发呆,好似佛祖能够帮她决定这件事一样。 萧灵悦从外面进来,问了嬷嬷,“母亲呢?” 嬷嬷朝里边看了一眼,“侧妃在礼佛,已经进去一个时辰了。” 萧灵悦已经十岁了,懂了很多事,她穿着一件袖子都短了的夏衫,走到小佛堂门口看了一眼,见母亲双手合十,盯着佛像看,她便退了出来,问道,“母亲可有说过是去燕京城还是留在府中?” 郡主让人带了口信来,只说那边王府已经可以搬进去住了,若是她们要搬,现在就可以搬,那言外之意,岂不是若不想搬过去,还是可不搬。 嬷嬷知道侧妃不是个操心的人,便问萧灵悦,“侧妃并没有说,不过,四姑娘是如何想的?” 萧灵悦来这里,便是和母亲商量的,她端起丫鬟奉上来的茶喝了一口,“自然还是要搬过去的。” 留在这里算怎么回事?她去年入了环溪园的女学,跟着林月英学琴。 听说郡主已经邀请四位女大家去燕京城里办女学,地点都选好了,在御花园后边的桃源书院,四位女大家已经动心了,最近每天都在商量着尽快搬过去。 京城这边的女学,虽然是曾经的皇后娘娘提议开的,除了出地儿,她活着的时候,就一两银子都不曾出,这几年要不是谢家,这女学早就开不下去了。 她问过先生,郡主为何要邀请她们去燕京城办女学,先生说,将来京城应当会挪到燕京城去,她们现在去,跟着她们去的人,不说很多吧,总要有一两个,能跟过去多少,就是多少。 说来说去,先生们还是在帮郡主。 她们看重的是郡主这个人,而她,无论如何都是郡主的小姑子,不说帮大哥,父王在那边,哪怕是尽孝道,她也应当搬到燕京城去,而不是远远地在这边呆着。 钟氏听到女儿的声音,醒过神来,她起身的时候,双.腿发麻,差点摔了,撑在地上好一会儿,慢慢起身。 萧灵悦听到了小佛堂里的动静,忙过来,扶着母亲起了身,“母亲,您年岁大了,以后还是不要一跪就跪这么长时间,要是有个什么事,佛祖在天上看到了会过意不去。” 钟侧妃笑了笑,“你怎么过来了?” “女儿是听说,燕京那边来信了,过来问母亲,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启程?” 钟侧妃惊愣饿了一下,“你想搬过去吗?” “母亲不想吗?” “我还没有想好。” 正说着,外面余侧妃的丫鬟来了,说是侧妃有事请钟侧妃过去商量,就在议事厅里头,钟侧妃便猜到应是为了搬去燕京的事。 她过去的时候,马侧妃和余侧妃已经到了,也不知道等了多久,马侧妃很不高兴,阴阳怪气地道,“你总是这么慢,凡事都比别人慢些,你什么时候才能快点?” 这家里没了掌事的人,便成了乱世,谁厉害些,谁就有了话语权。 余侧妃端起茶喝着,跟没听到一样,她也就是被郡主委任了中馈,可不是正妃,没有资格说谁。 第813章 变卦 钟侧妃百年如一日地做小伏低,赔礼道歉之后,马侧妃也懒得再多说什么,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上首的位置空着,余侧妃坐在左手边上第一个位置,她放下茶盏,轻咳了一口,“请两位侧妃来,是要和两位商量一下,燕京城那边的王府已经妥当了,可以搬进去了。郡主的意思,想搬过去的,大家可以收拾箱笼,王府会安排护卫随从,送大家离开,若是不想离开,也可以留在这边,一切都照旧。” 马侧妃是和儿子商量过了来的,她养的是儿子,不论儿子将来谋事还是成婚,她都不适合在这里,更何况,她一个侧妃,不跟着王爷,能有什么出息? 只是听余侧妃说这话,很是不舒服,她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想把她们留在这里,成日里看着她作威作福? “余妹妹,你是个什么打算呢?难不成你不打算去燕京城了?我听说外头,但凡有头有脸的王公大臣们,就没有一个不往燕京城去的。”马侧妃道。 马侧妃说着,有点气,“咱们这个郡主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瞧着是不想我们去的意思,世子要成亲了,听说日子是早就订了的,到现在才告知,这是不打算我们去热闹,认亲了。” 余侧妃自然不会接马侧妃这番话,她们说得好听是侧妃,也不过是几个妾而已,认亲的时候,未必让她们列席呢。 她道,“郡主把这个家托付给了我,要是大家都不走,或是一两个不走,我也走不成,若是大家都去了,我也自然要跟着去的。” 萧灵憬惊讶地抬头看向母亲,刚才不是说好了,母亲和她就留在京城,不去燕京城的吗? 现在怎么变卦了?她并不知道,她母亲这是以退为进,或者说进退自如。 她只抿了抿嘴,便低下了头。 马侧妃将余侧妃的心思都看在眼里,心中嗤笑一声,当家当习惯了,以为她不知道,这两年,余侧妃落了多少好处在自己的口袋里。 马侧妃将萧灵憬头上那一对点翠蝴蝶金钗看在眼里。 余侧妃说完,看向钟侧妃,问道,“钟妹妹,你呢?你是怎么打算的?” 不待钟侧妃说话,萧灵悦便道,“我和我娘亲商量好要去燕京城,父王在那边,我好久没有看到父王了,甚是想念,也不知道父王的身体怎么样了,做女儿的很担心!” 这话一出,就算余侧妃想游说钟侧妃也说不出口了,难道还要萧灵悦不尽孝不成? “四姐儿这话说的是,我们也有好久没有看到王爷了,昨日,你三姐姐也是跟我说,想你们父王了。”余侧妃心里一股郁气,但面儿上半点不显。 萧灵憬手指头抓着裙摆,她一紧张就会这样。哪能不紧张呢?若是母亲也跟着去了燕京城,就不能当家了,她半夜里要是想喝个汤,吃个点心,厨房还会对她这么殷勤吗? 一年四季的衣服,针线上的,会第一个帮她安排吗? 出门的时候,车马那边会给她留最好的马车吗? 以前是不觉得,如今,她才明白,嫡出和庶出的差别,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让她再像以前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庶女,她实在是太不甘心了。 要是她和母亲留在这边呢?整个王府,就是母亲一个人说了算。 马侧妃和钟侧妃是毫不犹豫会去燕京城的,事儿订下之后,两人便去收拾箱笼了,大约四五天功夫,就会起身。 余侧妃带着女儿回到了院子里,才进门,萧灵憬就道,“娘,要不,您和我留在这边吧,女儿不想去燕京城,那里人生地不熟的,女儿怕去了,受欺负。” 余侧妃笑了一下,“谁会欺负你?你怎么说都是王爷的女儿,如今谁敢欺负你?” “怎么没有?”萧灵憬拉着母亲的手,晃了晃,“都是王爷的女儿,为何大姐是郡主,我就不是?” 她嘟起嘴,看着母亲,余侧妃脸上的笑便显得有些僵硬了,之前王爷连嫡女都顾不上,哪里还会想到庶女,她们这些人也就计较不起来,毕竟,无论如何,都越不过嫡女去。 现在,萧灵愫是郡主了,可她的女儿,什么都不是。 想到这里,余侧妃便下定了决心,“那就不去,我们娘儿俩,就住在这里好了。” 消息传到了燕京城,谢知微得知马侧妃和钟侧妃都带了人过来,一面让杜桂去跟已经搬到王府里的花侧妃说,让她张罗着院子,好安置过来的人,一面则寻思,余侧妃和萧灵憬两人不搬过来,在那边是怎么回事? 秋嬷嬷见郡主愁得眉头都皱起来了,不由得很是心疼,沉吟道,“想必是当家当习惯了。若是过来了,这襄王府的家,可轮不到一个侧妃当。只是,就母女二人在那边,王府的护卫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万一有个什么事,岂不是郡主的罪过?” 谢知微便问杜桂,“有没有说为什么不搬过来?” 杜桂道,“据回来的管事回话,说是余侧妃这两年管家太辛苦了,身子不好,这么来回,舟车劳顿,怕吃不消。” 谢知微笑了一下,对秋嬷嬷道,“说不准儿就是被您说中了,连管家的话都拿出来说了,这事儿,我也做不得准了,我得问问父王去。” 谢知微让人套了马车,去了襄王府,听说襄王不在,便先去花楹姑姑那里说话,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爷回来了,听说谢知微来了,便过来。 见过礼后,谢知微对襄王道,“父王,媳妇让人去接京城那边王府的三位侧妃和弟弟妹妹们,今日负责这事的管事回来了,说是马侧妃和钟侧妃愿意带着弟弟妹妹们过来服侍父王,余侧妃和三妹妹决定就留在那边。” 襄王皱了一下眉头,没当回事,“不来就不来!难不成还要本王去请不成?” 谢知微就知道会是这样,笑道,“父王,您在这边王府,自然是以您为重,眼下王府的人手不够,媳妇的意思,还是要从京城王府调集一些人手过来服侍。媳妇就在那边留两个厨房上的人,负责王府的洒扫,多留些护卫,其他的人就让跟着一起过来吧?” 襄王摆摆手,不耐烦地道,“你安排就好,你一向妥当,这些事,不必和我商量。” 第814章 菲薄 襄王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在袖子里摸了摸,摸出了一块未经过雕琢的蜜蜡递给谢知微,“老大媳妇,这是父王今日从一家古玩店淘来的,你找个珠宝铺子的师傅帮你雕琢一个手串或是什么的戴。” 谢知微看着襄王掌心里的一块婴儿拳头般大小的石头,一时间感动不已,丫鬟正要上前将那蜜蜡接过来,谢知微抬手拦住,亲自接了,起身,极为感动道,“多谢父王!” “谢什么,这个家要不是你,父王也没那么省心。你若有心感谢父王,就帮老四和大姑娘寻一门好亲事,父王将来好好赏你!” 谢知微忙道,“父王,儿媳正有个好人选,是关于大姑娘的,要跟父王说。” “谁呀?”襄王来了兴趣,旁边,萧灵愫起身避去了次间。 “楚州陈敏叛乱,先是把二皇子关押起来了,准备挟皇子以令诸侯,顾家父子冒着生命危险把消息递出来,又护送二皇子妃去了京城,媳妇前些日子见了那顾家父子,见大公子品貌非凡,想着人打听一下,若是行为端正,是个重情重义的,便让父王看看?” “你是说顾家啊?我以前打过交道,顾璘两榜进士,官做到了刑部尚书,为官嘛,也是清正,后来说是身体不好,辞官回家了,居然也活了这么多年。顾岩是两榜进士,他们家别的不说,子孙都是会读书的。” 襄王说到这里,问谢知微,“你大姑子大字不识一个,嫁到人家家里去,不被人笑话?将来生个孩子,像咱们萧家人这么蠢,人家顾家人不得恨死咱们了?” 萧灵愫在次间听着,脸烧得都发烫了。 谢知微张了张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还是花楹在旁边道,“王爷,怎么能这么说孩子们呢?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何况,大姑娘哪里大字不识一个,妾身瞧着,大姑娘的花样子画得着实不错。” 襄王摆摆手,让她不要多嘴的意思,对谢知微道,“当然,我不是说顾家公子不好,要是你大姑子和顾家大公子能看对眼,我这当父亲的是没什么意见的。” 谢知微将满肚子要说的话,咽下了下去,“父王,这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媳妇怎么做出那种强买强卖的事呢,若是顾家大公子还不错的话,媳妇会安排顾家大公子和大妹妹相看,看对眼了,才会说后边的事。” 襄王有些懊恼,“唉,这都怪我,当初没好好教养几个孩子,这眼看年纪大了,烦心的事儿也多起来了。” 谢知微听着却是很高兴,以前襄王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如今知道操心几个孩子的事,这是好事。 可惜,他就说说而已,听到廊檐下画眉鸟不耐烦地叫,他就起了身,去关心自己的鸟儿去了,听到他在外头道,“宝贝儿啊,想爹爹了吧……” 谢知微只当没有听见,和花楹说起院子里安置的事,道,“看少什么,和管事说一声,让管事去置办,原先王府几个侧妃住的是什么样子,就先安置成什么样子,等人来了,若是不妥,再调换。” 襄王府公中的银子不多,谢知微从那边拨了十万两银子过来,准备先把搬家,和萧恪娶亲的事先办了。 这段时间,府里的事交给花楹,花楹原本先是容氏身边的掌事宫女,跟着容氏是个没主见的,不跟着容氏,凡事她自己做主,事儿办得又漂亮又好。 花楹点点头,对谢知微的话深以为然,“是该这样,也不能一直用你的银子,这可不好。” 襄王府公中的账本没有过来,银子也存在那边,这也是余侧妃心里头的一点念想,她还以为,燕京城这边会再做一本账。 “这有什么,都是一家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谢知微只是想着,这些年,襄王在萧恂身上花费的,何止是一点银钱的事,他对萧恂这份爱护之情,比亲生父子都要深。 谢知微还不知道,襄王把手上的那些大宗的钱财全部都给了萧恂,那些矿产铺子,一年的收益何止是十万两。 当初,襄王想到萧恂要养兵,笼络人,才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手上的积攒全部给了萧恂。 等马侧妃和钟侧妃起身之后,谢知微便和襄王商量,借用了襄王身边的大管事萧贵,亲自去一趟襄王府,一是和余侧妃对账,将公中的银子和账本都挪过来,二是将京城这边的襄王府府安置好,该封的封好,留一些得力的护卫,照顾好余侧妃。 府里顿时空了下来,余侧妃心里便隐隐觉得有些不妙,偌大一个王府也太空了些,但看到公中留下来的银子,还有二十多万两,便想着,哪怕襄王再也不派人送银子来,这么多银子,还有家当,也够她母女过活的了。 她已经三十岁了,眼看以后是不太能服侍王爷了,更加不可能生个一儿半女出来,她还图个什么呢? 她这辈子,只求女儿将来有门好亲事,她自己有银钱傍身,晚景过得去就很好了。 前些日子,她去法门寺上香,遇到了詹事府府丞家的太太,人家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还把自己的儿子叫过来给她行礼,她好好地看了那孩子,十六岁已经进学了,生得也很是不错,为人彬彬有礼。 余侧妃决定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了,再和府丞家的太太约一下,让两个孩子见面。 襄王府是权贵,六品的府丞官职实在太低了点,但好在那孩子是个争气的,看今年秋闱能不能中举,要是中了举再议亲,就有体面了。 正想着,说是大管事萧贵来了,余侧妃忙腾地站起身,问道,“怎么大管事来了?” 萧贵一向只给襄王办事,深得襄王的信赖,这人人精儿一样,府里凡事都瞒不过他,当年庄氏在的时候,都要看萧贵的脸色做事。 余侧妃忙迎了出去,才到廊檐下,便看到人进来了,躬身行礼,“侧妃,奴才奉王爷的命回来,是有两桩事要和侧妃商量。” 第815章 聘礼 商量是不敢当了! 余侧妃忙让人请了大管事进来,中间隔了一道屏风,她问道,“辛苦大管事跑这么远来,不知王爷有什么吩咐?” 丫鬟为萧贵上了一盏茶,他喝了一口,才欠了欠身,道,“侧妃,王爷命奴才来,一是与侧妃对一下公中的帐,王府以后每个月会送二百两银子过来供侧妃和三姑娘的嚼用,若是逢年过节的赏赐,王府有的,这边必然少不了……” 余侧妃一听这话,脑子里轰地一下,她愣了好久才回过神来,“这边不也是王府吗?” 萧贵朝屏风上的投影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了一道鄙夷,府里的这几个侧妃,都是蠢的,比庄氏还要蠢,他慢条斯理地道,“瞧侧妃说的,王爷住的地方才叫王府,以后王爷去了那边,这边自然只能算别院了。” 一个月二百两,她和女儿两个人,怎么够用?连一副上好的头面都买不起。 “再这边留两个厨房上的,十来个洒扫看院子的,侧妃和三姑娘院子里的人原封不动,其他的人是要迁到燕京去的。” 余氏不敢想象,到了那会儿,这里成什么了?进来躲十来个人,都未必能发现得了。 她不敢再想下去了,便笑着问道,“不知这是王爷的意思还是别的什么人的意思?” 这自然是郡主的意思,但萧贵是多聪明的人,怎么不明白余侧妃的意思呢? 他笑道,“侧妃多虑了,这王府里,不是王爷当家,难道谁还能当得家?” “就不知王爷为何还有这样的安排?难不成王爷打算把我和三姑娘留在这边?无论怎么说,我是王爷的人,三姑娘也是王爷的骨肉。” 萧贵笑道,“侧妃之前说不打算搬过去,王爷才遣奴才过来和侧妃商量这些事,若王爷不把侧妃和三姑娘当回事,又怎么会命奴才过来呢?又怎么会往这边留人拨银子呢?” 余侧妃道,“这想必是传话的人听岔了,王爷留在燕京城了,我难道还会留在这边不去服侍王爷?三姑娘岂能不在王爷跟前尽孝?” 萧贵道,“若是这样,那奴才就只需与侧妃对账便可,不知侧妃何时启程,奴才好安排路上护送的人。” 萧贵才走,萧灵憬便冲了进来,问她母亲,“娘,是不是郡主让萧管事来的?说了什么?” 余侧妃叹了一口气,将萧贵带来的话说了,“你父王不是个管事的,也不知道郡主在你父王跟前说了什么,才会让你父王派人来,如今,咱们是无论如何不能留在这里了。” 萧灵憬气怒不已,“听说大哥都不是父王生的了,怎么王府还是她在当家,真是不要脸。” 余氏也没有拦她,相反,她也深以为然。 这是襄王府,可不是宸王府,轮得到她当家管事吗? 也不知道王爷是怎么想的,都不是自己的儿子,还对他两口子那么好,把个萧恂宠到了天上去,把个家给谢
相关推荐:
一针入穴(H)
三十八度温存(glbdsm)
手心手背(NP,真伪姐弟骨)
小观音
囚禁(1v2)
青枝含艳果1v1
换妻之后迷途
[快穿]被女配逆袭之后_御书屋
系统逼我装直男[娱乐圈]
离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含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