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石头像是刚从水底捞出来不久,上面系着一根大红色的绸缎,乍一眼看过去,真有几分平安石的意思。 * 周围的人在看见玄道子拂尘一扬时便忍不住惊呼出声。 李意清被现场气氛所感染,也不由自主带上了几分严肃认真。 忽然,身边传来一声轻唾。 那声音轻微,却极为不屑,李意清耳尖,转头看向了旁边之人。 一个破破烂烂的老道正紧紧盯着玄道子的举动,口中念叨:“河底石本为至阴之石,说什么以煞止煞,都是荒唐之言。” 李意清在脑海中想起关于这位老道的记忆。 正是初来江宁之际,站在东升楼上看见那位问询无果的老道。 周边自然也有百姓听到老道的声音,眼神不善地看着他,“你这老无赖,自己技不如人,倒会在此处发牢骚。” 老道几乎要被气笑,笑声带着悲怅,“我十一岁进入茅山学道,今已四十三年,我会不如一个黄口小儿?” 百姓转过头,轻蔑道:“怕是嫉妒玄道子,故而在此处捻酸。走走走,离这人远些,莫沾了晦气。” 此言一出,本还拥挤的一小片地忽然空荡了起来。 唯一没有避而远之的李意清显得有些打眼。 老道看着李意清的装扮,认出她身份不凡,踟蹰片刻,主动出声道:“你不嫌贫道晦气?” 李意清生得明艳,笑起来更是不可方物,像是九天之上走下凡尘的仙。 她微微偏头,头上的步摇摇动得恰到好处。 看见老道的目光,她极轻地笑了一声,“怎么会,道长既然有道心,那么天下之人,何分三六九等。便如此刻你我,都是这凡尘一粟,又有什么分别。” 你我都是凡尘一粟。 老道背脊忽然一颤,他抬眼看向李意清,语气带着几分沧桑,“受教了。” “哪里。”李意清莞尔,转而看向那块巨石,问身边的老道,“道长,你方才口中说的至阴之石,是什么意思?” 说起这个,老道脸上出现一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介绍道:“石分三性,阴石、阳石、至阳石。寻常保佑行船顺遂,都会去寻那至阳石。” 李意清问道:“这所谓的至阳石,是什么石?” “天外来石。”老道道,“可这几年来,漕运开运礼都用了江底石,不赐福就不错了,还妄想一路平安顺遂,当真可笑。” 李意清道:“那依道长看,此仪式只是一个过场,并无实际作用?” 老道点了点头,“所以贫道才说,那黄口小儿不过也是仗着背后势力,在此处搜刮钱财。” 李意清想到了神卜阁高昂的“祈祥钱”。 她神色微冷。 老道继续道:“今日观礼,等八个大汉将巨石压上船头,便会有人上前收钱。” 李意清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步骤。 “收钱?” “正是。今日到场之人,大多家中有人在船上做活,为了讨一个好意头,多少也会给出几两银子。” 老道解释道,“平安石刚出现那会儿,还只是丢几个铜板就足够,后来不知怎地,升起了攀比之心,仿佛谁家递的银两多,行船路上就越平安一样。” 做法保平安本是为了顺利漕运,可是若是每一次都上交几两银钱,那可真是本末倒置。 毕竟顺江运货来去少则两个月,多则大半年,这一趟出门,所赚的银钱都不知道有没有五两银子。 玄道子果然一开始就没有安好心。 * 系着红带的巨石被八个大汉抬上了船。周围猛地爆发出一阵欢呼。 百姓目光灼灼地看着,眼神中尽是狂热之色,仿佛这样做,就能保证日后的行船一帆风顺。 少顷,手持铜台的神卜阁小道士沿河堤最上方的小路一路走来,周围人推推嚷嚷,愣是没有碰到小道士一根毫毛。 众人争先抢后地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银两放了上去,口中念叨着吉祥祝祷的词。 “祖师保佑,我家官人此行一帆风顺。” “祖师在上,愿我儿江上无波澜,见水生财,顺顺利利。” “祖师……” 轮到李意清时,小道士上下打量她一眼,语气随意道:“你呢?” 李意清道:“我家并无人在水上讨生活。” 小道士道:“看你穿衣打扮不像是个穷苦的,权当讨一个好意头。” 李意清微微沉吟,看着小道士看着她,伸手在自己发冠上轻摸,而后取下一支点翠累丝步摇,放在了铜台上。 那支点翠累丝步摇在阳光下散着耀眼的光,吸引来周围一大片的目光。 小道士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几分,对李意清道:“祖师必然庇护姑娘。” 说完,看也不看老道,径直走过了两人。 老道心态颇好,扫了一眼自己破破烂烂的衣服,笑道:“他这是瞧我穿的简陋,都不来问我。” 李意清见平安石已放,漕运观礼差不多快要结束,后面就是施知府的一些勉励人心的话语,没有了听下去的兴趣。 她偏头看向老道,询问道:“今日相逢即是有缘,我与道长相谈甚欢,愿请道长去酒楼吃饭。不知道长意下如何?” 老道看了李意清一眼,“自然极好。” * 两人
相关推荐:
大胆色小子
凄子开发日志
蔡姬传
吃檸 (1v1)
醉情计(第二、三卷)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天下男修皆炉鼎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