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277章

第277章

饱受煎熬。 20号的时候,颅骨复原的结果还没出来,夏晓兰的期末考试成绩先出来了。 电话里黛西的声音很尖锐: “你应该看一看!你应该亲自来学校看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传真过去……夏,我太高兴了,我现在有些语无伦次。” 黛西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了。 但这绝对是喜悦的泪水。 压抑太久后流下的泪水,多么让人激动! 夏晓兰不由放轻了声音,“哦,小黛西,让我猜一猜,你的《结构要素》获得了A对吗?麦卡锡教授给了你A!” “是的,我拿了A,理查德、莱尔还有我,我们都是A!上帝,我实在太激动了,我决定给自己买一辆新车,然后开着它来一场跨州旅行!” 黛西显然决定要花掉C·W那笔奖金了,这不奇怪,不要和美国人讲储蓄概念,特别是美国年轻人,有钱不就是要及时享乐花掉?大家都是学生,又不结婚,不买房不养孩子,更不会存钱了。 1463:受害者or加害者?(4更) 夏晓兰才不会说教。 奖金是黛西付出了汗水拿到的,人家想怎么花都行。 恭喜了黛西几句,挂了电话没多久,夏晓兰就收到了传真。 一共有5门课,有的是必修,也有夏晓兰自己的选修。 最低成绩是“A-”,是一门艺术鉴赏类的课,这个“A-"也是夏晓兰尽力的结果,一个沉迷赚钱的钢铁直女努力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必须要允许她循序渐进的进步嘛。 剩下的,不是A就是A+。 让夏晓兰颇为意外的是《结构要素》这门课,麦卡锡教授也给她A+……她以为自己拒绝了P&W事务所的邀请,和麦卡锡教授暗示她能留在康奈尔的意思后,大魔王对她应该会非常失望? “失望是肯定的,辜负了麦卡锡教授的看重,但我看轻了麦卡锡教授的职业素养。” 她考试的试卷,结合平时的作业表现,如果达到了A+的标准,麦卡锡就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强行将她成绩压到A或者更低! 事实上,听到黛西说小组三人都拿到了“A”,对于麦卡锡会给自己“A+”的成绩,夏晓兰也有80%的把握! 夏晓兰成绩单,大概就是近几天来唯一让人高兴的消息。 这个时候,周诚早就到了国内,和考察团分道扬镳,回到原单位了吧? 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时差,夏晓兰没有马上打电话回国内。 除了周诚,她还要告诉茅康山,告诉汤宏恩呀! 于奶奶也说好: “好事成双,这个是好消息,颅骨复原那边就一定是好消息!” 可惜了,为了她的事,一到美国就跑来旧金山,阿芬一定是很想去晓兰上学的康奈尔大学看一看的。 于奶奶其实既害怕出结果,又期盼着快点出结果。 等待是最让人煎熬的过程。 “一定是好消息!” 刘芬重重的加了句。 汤宏恩这几天也在关注着这边的事。 没有汤宏恩和周诚一起出力,华国驻美大使馆也不会这么快介入。 有这么多人在帮忙,也给了于奶奶很大安慰。 温曼妮没有说假话,多方压力下,颅骨复原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也就是夏晓兰拿成绩后两天,旧金山警方通知于奶奶: “死者为30岁左右的亚洲男子,这一点和1967年的验尸报告相同。头骨检测出钝器敲打痕迹,据推测死者生前和人有过激烈打斗,被钝器打击后昏迷吸入大量浓烟死亡,大火只是烧焦了他的尸体,并不是真正的致命原因。”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 打斗和纵火是真的,基本上还原了案发时的情况,夏晓兰的美元没白花。 警察其实也这样怀疑的,携带大量财物,本来就容易被犯罪份子盯上。 于奶奶一脸刚强点头: “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了,颅骨复原的结果……” 颅骨复原的结果肯定要让于奶奶亲自看的。 说实话,华国人的五官轮廓不够立体,外国人容易犯脸盲。 本来也只有60%-70%的相似度,和于奶奶提供的徐仲易旧照对比,旧金山警察辨认的很困难。 他们让于奶奶辨认。 于奶奶抓着夏晓兰的手上前两步,死死的盯着颅骨复原后的人头模型: “不是,这不是仲易!晓兰你看,这根本不是仲易!” 夏晓兰也觉得不像。 复原后的模型看起来有点突嘴,而在于奶奶给的老照片里,徐仲易不说是个大帅哥吧,三庭五眼挺标准的,分部的恰到好处,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耐看。 突嘴就不像。 颧骨位置也略为高耸,看起来凶凶的。 “我也觉得不像。” “对,这不是仲易,仲易还活着!” 没出国前就觉得不对劲,于奶奶把不好的想法压住,没哭。 到了纽约,听了周诚的话,于奶奶没哭。 开棺验尸时候,亲眼看着警方挖出尸骨,于奶奶也没哭。 这时候确认尸骨不是徐仲易,于奶奶老泪纵横。 刘芬搀着她,也跟着掉眼泪:“这是好事呀,您应该高兴才对!” 旧金山警方糊涂了。 反复确认了几遍,于奶奶都说不是徐仲易。 这就奇怪啦,死在徐仲易当初租住的房子里,年龄和人种都对的上,如果不是徐仲易,又会是谁? “如果徐不是受害者,他就可能是杀人凶手。” 这个大胆的猜测,于奶奶完全不能接受。 “仲易不会杀人,他性格温和,连杀鸡都觉得血腥,何况是杀人!” 这个说法,警方根本不信。 所有杀人犯被抓时,家人都会为杀人犯辩解,说他不可能杀人。 事情一下反转的太快,开始以为死者是徐仲易,颅骨复原证实了不是徐仲易,徐仲易又被怀疑是杀人凶手……警方的逻辑也有一定依据,这个无名氏被烧死在徐仲易一家租住的房子里,徐仲易一家从此消失不见,杀了人害怕被抓住,也有可能主动藏了起来。 这一藏,就是19年! 于奶奶不相信,夏晓兰也觉得这事儿弄的不舒服,旧金山警方却要重查这件1967年的命案。 发生命案的房东和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调查了,警方想找出无名男子的身份,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知道死的是谁,就能理清他和徐仲易的交集,继而确定徐仲易会因为哪些原因杀人。 于奶奶很是气愤: “这些美国警察会不会办事,我是要他们找人,不是让他们把仲易当成杀人凶手通缉!” 旧金山警方的态度,仿佛已经认定了徐仲易是杀人凶手。 旧金山电视台也没想到剧情一波三折,会是这样的反转,更想采访于奶奶了。 夏晓兰想了想,“我认为您应该接受采访。现在确定了死者不是徐叔叔,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有找到徐叔叔才知道,我们不能让徐叔叔蒙受冤屈东躲西藏对不对?” 徐仲易真的是杀了人躲起来? 如果旧金山警察的推断是真的,徐仲易又为什么会杀人。 这完全颠覆了吉姆的调查,吉姆认为徐仲易携带着大量财物,成为当地黑帮打劫的目标。 死者不是徐仲易,已经让吉姆非常吃惊了,旧金山警察的推断,吉姆拒绝相信: “夏,你找到那个花瓶的买家了吗?” 1464:卖家和电视台采访(加) 杜兆辉办事的效率不高,至今还给她答复。 吉姆的询问她回答不上: “再等等,应该很快了,你查到卖家了?” 吉姆递给夏晓兰一张纸:“本·菲尔德,现居洛杉矶,是一名建筑商人。1969年以前,他都住在旧金山,1969年就搬到了洛杉矶,做起了建筑商,如果证实那是于家的花瓶,我认为他和徐失踪的案件有关。” “花瓶就是这个本·菲尔德卖掉的?” 吉姆点头,“去年他的建筑生意不景气,卖掉了这个花瓶作为资金周转,这是我查到的,但他坚称花瓶是他从旧货市场偶然买到的。” 不是徐仲易卖掉的,也不是从徐仲易手里抢走的? 1969年,那就是在徐仲易一家失踪后两年,本·菲尔德在旧金山住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搬去了洛杉矶。 洛杉矶离旧金山不远,飞机还不到两个小时。 夏晓兰觉得这个本·菲尔德值得进一步调查。 “你之前怀疑的旧金山黑帮,他们有没有异动?” 吉姆有点不好意思,证实了死者并不是徐仲易,他的前期调查整个被推翻了。要不是查到了花瓶的卖家是本·菲尔德,他都不好意思来见夏晓兰。 “我在旧金山的线人没有提供更多线索,我仍然坚持徐一家的消失和旧金山本地黑帮有关,警方现在怀疑是徐杀人后带着妻儿逃离旧金山……徐可是初到美国的人,怎么会把线索处理的那么干净逃走?他可不是专业的杀手。” 夏晓兰沉吟:“希望你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旧金山警方,他们当年就对这个案子处理的很敷衍!” 种族歧视直到30年后都没有消失,80年代的华国人在美国更不会受到尊重。 死者被认定是徐仲易时,他们不想调查。 现在证实死者是另一个亚洲无名男性,警方又说杀人凶手是徐仲易。 “我一定会查清事情的真相。” 吉姆准备再次去洛杉矶找本·菲尔德,这次有了威胁本·菲尔德的把柄,旧金山警方还不知道花瓶的事,本·菲尔德若是不告诉他真相,只有面临警察的调查了。 夏晓兰说找到了花瓶的卖家,已经让侦探去查了,于奶奶精神大振: “瞧着样式和花纹像于家的旧物,到底是不是,还要看印记。” 于家的东西是有印记的,仅看照片于奶奶也不能确认。 要等香港那边确认……其实夏晓兰和于奶奶都有几分确定,这花瓶就是徐仲易带来美国的古董之一。 哪有那么巧,卖家在1969年前恰好就住在旧金山! 住在旧金山就有接触徐仲易的机会呀。 这个本·菲尔德,难道是当年的黑帮成员之一? 应该不是,是的话吉姆肯定查到了。 夏晓兰也觉得要做多手打算,旧金山警方那边有自己的调查,就算徐仲易有没有杀人,警方能把人找到也不错。吉姆按照自己的思路追查真相,于奶奶这边则接受旧金山电视台的采访,多管齐下,一定有所收获! 给了旧金山电视台答复后,夏晓兰和于奶奶还好好商量了一番上了电视怎么说。 “不要看美国人整天把人道主义挂在嘴边,为了吸引眼球,电视台什么问题都敢问,一定会反复把旧金山警方怀疑徐叔叔杀人潜逃的事拿出来问您……” 夏晓兰就担心这点。 于奶奶摆手,“这点我都承受不起,还找什么儿子?” 和电视台以及当地报纸约定好时间,于奶奶把自己收拾的妥妥当当出现。 旧金山这边的媒体脑补的是一个衣着破烂,可怜万分的华国老太太,对着镜头哭哭啼啼那种,几句话就能把她问的惊慌失措……不,甚至都不用记者开口,看见摄像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吧? 于奶奶注定要让他们意外! 老太太的白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到了她这年纪又多年没保养,是不存在美不美的。 何况于奶奶常年习惯了板着脸,脸上的线条看着就很严肃。 什么样的是凶老太太,于奶奶一露面就是凶老太太的典型代表! 可她仪态好。 不畏手畏脚。 她敢面对镜头,还会说英语,根本不需要翻译,就坐在哪里,一点也不怯场。 原本准备好尖锐问题的记者竟一时不太敢开口。 还是于奶奶自己讲的: “1966年,我的儿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他们的5岁的孩子来到美国,为了能定居美国,我让他带走了一箱黄金和一些华国的古董,可他到了美国,只寄过一封信回华国,信里很高兴的告诉我和丈夫,他一定能取得美国身份,并将很快回国接我们夫妻……20年过去了,我的儿子没有了消息,他不仅没有回国接我,旧金山警察说他是潜逃的杀人嫌疑犯,这个结果,不仅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去世的丈夫也不会答应。” 摄像机一打开就没有停过。 1966年带着一箱黄金来美国? 还有若干值钱的华国古董。 这在华国也是有钱人啊! 华国有钱人试图定居美国,先是失踪20年,剧情又反转,变成旧金山警方认为的杀人嫌疑犯,这个故事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旧金山当地有大量华人居住,这个新闻电视台早几天已经开始报道,只是没有采访到于奶奶本人。 等于奶奶说完,才有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他的关注度有点偏: “你能说的具体点吗,你说徐带了一箱黄金来美国,一箱黄金的概念太模糊了,它具体有多重?” 这个记者显然想推算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多少。 美国这边黄金的单位不是克也不是两,而是“盎司”,1盎司约等于31g,夏晓兰小声提醒于奶奶。于奶奶在心里计算一番,十分肯定说道: “按照美国的计量单位,大概是有320盎司的金条。” 320盎司? 夏晓兰都吸了口凉气,徐仲易带的那满满一箱黄金,得有10公斤? 记者们也忍不住交头接耳。 1966年的时候,黄金是1盎司35美元,按于奶奶的说法,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就有上万美元。 那可是20年前的上万美元,见鬼,不是说华国人很穷困么,这叫穷困? “那华国的瓷器……” 黄金是能直接兑换成钱的,古董却要挑买家,所以让徐仲易带走的黄金是为了让他到了美国有钱花销,真正值钱的是那些古董,在于奶奶眼中,每一样都比一箱小黄鱼有价值——就是不知道当年的美国人是不是认可。 1465:泣血之言和死者身份(1更) 于奶奶不想讨论这些,就含糊说了个数字。 记者嗡嗡嗡的议论,显然都有点跑偏了。 好不容易才有人想起今天采访的主题,如夏晓兰所料,这些记者开始逼问于奶奶,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发现儿子是潜逃多年的杀人犯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很失望。 刘芬紧紧抓着夏晓兰的手: “这些记者太过分了,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夏晓兰摇头,“他们要的是节目播出后的关注度,争议越大,收视率越好,报纸也卖的好!” 言论自由是好事,但也让言论毫无底线。 于奶奶是一个华国老太太,这些人欺负起来更没有顾虑。 夏晓兰早就猜到了。 但于奶奶愿意接受采访,显然和被逼问欺负比起来,老太太认为找到儿子一家更重要。再好强的人,为了亲生孩子都愿意妥协。 刘芬不忍心,于奶奶却还保持着镇定,目光坚定看着镜头: “我再说一次,我不接受旧金山警方的猜测,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杀人嫌疑犯,我现在只想找到他,不管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我可以和他一起面对!仲易,你到底在哪里,我都等了你20年,你看我这把年纪,也等不了几年了,死之前不见你一面,我死都没脸去地下见你爸,死不瞑目啊!” 这段话前半段是用英文说的。 后半段就是地道的华语了。 都说乡音亲切,于奶奶希望徐仲易能看见新闻,能有所触动。 她没有在镜头前哭哭啼啼卖惨,但说的又句句都是泣血之言。 于奶奶的话说完了,记者们还意犹未尽,夏晓兰让刘芬带着于奶奶先走,自己留下来和记者打交道,问什么可以不管,这个拿一个老太太炒新闻是不是没道德也不重要,双方都是利用关系。 夏晓兰只有一个要求,于奶奶最后说的话不要剪掉。 她拿出徐仲易一家三口的照片: “希望大家报道时可以顺便提一下,如果知道这一家三口下落的,请和我们联系,能直接找到人的我们给1万美元的报酬,间接帮我们找到人的线索给5000美元报酬,这一条寻人奖励长期有效!” 是了,这回来旧金山寻儿子的华国老太太,看起来可不是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 1万美元的奖励不少了。 旧金山警方才不会花钱悬赏,有报酬的刺激,说不定真能把徐仲易一家找出来。 连几个记者都在念着拗口的华国名字,如果他们有了线索,也是能领奖金的……说实话,以记者的工资来算,1万美元的现金也是很多了! 于奶奶接受采访,晚上新闻就在旧金山电视台播出了。 旧金山当地华人很多,这个新闻有之前的预热,一经播出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旧金山警方猛然就承受了舆论压力。 为什么1967年的纵火案早早结案? 现在证实死者不是徐仲易,怎么就轻易怀疑凶手是徐仲易! 华人在旧金山落地生根,已经是旧金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华人不重要,那所有华人手里的选票都不重要吗? 更叫夏晓兰欣喜的是,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人找上门来提供线索。 “他说他认识旧金山警方颅骨复原后的死者,要不要见他?” 闵小菊对美国这边很警惕。 她一个人可不仅要保护刘芬,还有于奶奶和夏晓兰,如果徐仲易一家失踪真和当地黑帮有关,黑帮可能不希望夏晓兰她们继续往下查吧! “见一见吧。” 夏晓兰要见,闵小菊还是把人给搜身了。 枪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华裔流浪汉糟老头,见到夏晓兰,那双眼睛就不老实。 闵小菊把一只手搭在对方肩膀上,流浪汉哎哟哎哟叫起来: “住手,住手,只要给我100美元,我就告诉你们他是谁!” 居然只要100美元? 夏晓兰都怀疑是个骗钱的老流氓。 别以为老人就不混账,那句话怎么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给他。” 流浪汉对着100美元吹了口哨,把钱揣在怀里: “死的那个人花名叫老鼠强,你看他嘴巴突脸瘦长是不是好像一只老鼠呀,在旧金山干得也是老鼠事,至于他是为谁办事我不知道,都过了20年,老鼠强当年的同伴现在都混成了旧金山本地的人物……100美元,我就只能告诉你们这么多!” 老鼠强? 好端端的谁会取花名。 只有在道上混的人才有这些绰号。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真的涉及到黑帮,夏晓兰看这流浪汉: “大爷,我看你胆子大得很,100美元你能告诉我他叫老鼠强,1000美元你能不能告诉我更多?” 流浪汉舔舔嘴皮,使劲摇头: “我想要钱,我不敢说,钱到手没命花怎么办?快放手,要是被人发现我来过,我连这100美元都没命花了!” 流浪汉死活不肯说了,夏晓兰把钱加到2000美元他都意志坚定的很,只能把他放走。 闵小菊跟出去,过一会儿回来说: “他对旧金山太熟了,我把人跟丢了。” 脏兮兮的头发盖住了半张脸,夏晓兰都没瞧见人长什么样。 “不知道为什么帮我们,但他的确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照他的说法,有人在盯着我们?” 闵小菊立刻跳起来: “不可能,有人盯梢,俺肯定晓得勒!” 夏晓兰的话让她急了,老家口音都跑了出来。 夏晓兰感觉到了缺人手的坏处。 流浪汉追不上,是不是有人盯梢也不能百分百排除。她还没有人手自己去查“老鼠强”,第二天早上,她把这个线索提供给了旧金山警方,警察再怎么不靠谱,查出“老鼠强”的身份还是能办到的。 那个流浪汉很古怪。 他说的话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老鼠强”当年的同伴,都混成了旧金山当地的人物? 正是因为这样,这个案子这么多年来都没人查吧。 老鼠强死了,同伴们就不找找? 除非死的见不得光,有古怪,包括徐仲易一家失踪的事,有人不愿意被提起,就将错就错把死掉的“老鼠强”当成是徐仲易——这些人,在旧金山当地一定是股不小的势力! 1466:连花瓶都不放过的杜变态(2更) “老鼠强,全名张家强,1960年到美国……在美国无家属亲人。” 所以人死了也没人报警。 有人刻意掩盖一下,一条人命可以消失的如此彻底,人是1967年死的,直到1986年夏晓兰来到美国寻找徐仲易,才将这人的死亡挖出来。 她也不同情老鼠强,此人到了美国后不务正业,属于旧金山当地的帮派成员,经常干敲诈勒索的事,哪怕过了19年,旧金山当地一些老华人依然记得“老鼠强”有多么令人讨厌。 旧金山警方找到了死者证据,又有了新的推断:老鼠强见财起意入室盗窃或抢劫,被徐仲易发现,徐仲易在和老鼠强搏斗中失手将他重伤,徐仲易误会老鼠强死亡,当时徐仲易本人就属于非法滞留美国期间不敢让警察介入,干脆放火掩盖了罪行,再带着妻儿连夜逃走,从此消失在旧金山。 听起来,逻辑好像通顺了不少。 夏晓兰还是觉得哪里奇怪。 “应该查张家强当年的同伙吧?” 她向旧金山警察提议,对方却说已经查过了。 华人在旧金山人口众多,在美国怕被欺负,就根据地域等特点形成老乡帮派,一人犯罪众人遮掩,出卖帮派的人别想有好日子过,反倒是自己顶罪的,家人会得到照顾——时隔19年的旧案,现在根本无从调查,谁知道张家强当年为何要去徐仲易租住的房子,盗窃和抢劫已经是最符合逻辑的猜测。 至于张家强的同伙? 称为“同伙”并不合适,只能说20年前张家强确实和一些人要好,但那些人要不就是早早把自己作死,成了关押的重刑犯,要不就已经金盆洗手摇身一变成了合法纳税的美国公民。 没有证据,能对这样体面的美国公民做什么?旧金山警方只能例行问话,连拘留都不可能。 于奶奶不能接受,夏晓兰也觉得敷衍。 可温曼妮也说暂时只能办到这地步。 “除非能找到徐先生本人,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如果真是徐先生失手所为,我愿意当他的辩护律师,为他做轻罪甚至是无罪辩护!” 张家强是帮派成员,旧金山警方都推断是入室抢劫不成反被失手杀死,温曼妮觉得情况对徐仲易还是很有利的。 可现在,要找到徐仲易啊! 是害怕被抓,带着妻儿一躲就是20年,改头换姓的藏在美国某地生活,还是命案发生后又有别的意外呢? 19年来不和国内联系,怎么都说不过去。 温曼妮是想不通,于奶奶不相信旧金山警方的这种推断: “仲易怎会做这种事!失手杀人他会躲起来20年?只要他带来的美国的财物不丢失,照样能换个名字获得身份。” 20年前,获得美国身份的途径还没有今天严格,于奶奶相信儿子善良,也相信儿子的智商。 徐仲易出国时28岁了,为人夫也为人父,不是十几岁那种愣头青小子! 夏晓兰觉得于奶奶说得对。 只要财物没丢,总有傍身的钱……那要是丢了呢? “我们听Connie的,一边让旧金山警方继续找,报纸和电视台的报道也有效果,否则怎么有人主动上门提供线索说明老鼠强的身份?现在更要沉住气,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死的又不是徐叔,事情就更好办了!” 就算旧金山警察推测是真,徐仲易的罪名也能往轻了辩护,旧金山警察真能人给找到还省了夏晓兰这边的力气呢。 除了警方,夏晓兰还寄希望于电视台、报纸。 以及前往洛杉矶找本·菲尔德的吉姆。 就在死者身份被确认后两天,香港那边,杜兆辉总算有了回音: “我没有见到香港的买家,这个买家不愿意暴露身份,但通过中间人,买家愿意把花瓶给我观赏半小时,这行不行啊?” 杜兆辉觉得十分没面子。 夏晓兰第一次开口让他帮忙,他居然办的不利索! 没找到买家? 现在好像并不太重要了,夏晓兰也没想到吉姆会先查到卖家是本·菲尔德。 不过能亲眼看到瓶子也不错。 “你等一等!” 夏晓兰问于奶奶,于奶奶给她说了印记: “摸瓶口内部,向下两寸的地方,有三个凹凸不平的点,眼睛看不到,得用手伸进去摸。” 夏晓兰原话告诉杜兆辉: “得再麻烦你了,不知道买家会不会同意这个要求?” “没问题,这是小事啦,是不是摸到了,就是你要找的花瓶?你等我好消息,过几分钟我再给你打电话过来!” 杜兆辉牛皮吹得响。 挂了电话脸都绿了。 要他装出对花瓶非常喜欢的模样已十分不易,总算缠的邱爷点头帮忙,问神秘买家要了花瓶来给他欣赏。 邱爷从头到尾都没出面,是那个叫柴海的和杜兆辉接触。 现在让他去对柴海说,仅仅看还不够,他还得上手把花瓶摸一遍? 他杜某人的这双手,可以摸女人光滑的肌肤,可以摸雪茄,摸支票甚至摸枪管,去摸一个古董花瓶……这简直太变态了! 杜兆辉走出房间,硬着头皮对柴海提出了要上手把玩的要求。 柴海看他也仿佛在看变态。 是不是会把玩花瓶的文化人,柴海还能不知道杜兆辉的底细吗? 别说杜兆辉,哪怕是那个英国念商科回港,参加过邱爷所组织的两场私拍的杜二少,也完全不懂欣赏古玩——杜家人连附庸风雅都演不像的好吧! “杜少,把玩可以,但瓷器历经岁月沧桑颇为娇贵,请您一定要轻拿轻放。若是摔坏了,邱爷也不好对买家交待,对方也是看在邱爷面子才愿意将花瓶借出。” 柴海仔细交待,才让人去除了木盒保护,小心将花瓶安置桌子上。 照片是黑白的,杜兆辉还以为是多金贵的一个玩意儿,一看就是个青花瓶,小小的,瓶口只能允许他伸进入两根手指。 戴着极薄的手套,杜兆辉伸出手指对花瓶不客气的上下其手,柴海怕他摔了瓶子,眼睛都不眨看着他,但杜兆辉的行为实在猥琐,摸花瓶都能露出的兴奋的表情,真是辣眼睛——柴海哪里知道,杜兆辉是摸到了那个凹凸小点了,真是特别不明显,不小心就会忽略掉! 所以这就是夏晓兰要找的瓶子嘛,杜兆辉这一瞬间比签了上千万的订单还高兴! 1467:拼图游戏(3更) 杜兆辉对一个破瓶子才不感兴趣,确认了是夏晓兰要找的东西,他就毫不眷恋把手伸出来了。 “你等一下啊,我打个电话!” 又把柴海给抛下,回房间去打电话了。 可怜杜兆辉在港的房产全部卖光,回港只能住酒店,柴海就是带着花瓶来酒店见他的。 柴海也看不懂他到底在玩什么,可能豪门大少就是如此变态难以捉摸? 杜兆辉一边拨电话,一边清嗓子,心里像踹了个什么东西,蹦来蹦去的极为兴奋。 病情又加重了吧? 香港的医生都说他没病,杜兆辉还是觉得自己病的不轻。 不过这个“病”暂时不影响他的生活,杜兆辉也就放任自流了——还别说,这样一想,心情就不紧张了,心跳加快那种感觉其实并不会让他特别难受。咚咚跳的同时,也不知道在分泌什么激素,有时还会很愉悦呢。 就比如现在。 电话一被接通,杜兆辉就急不可耐表功: “有小凹点,一个不少,正好三个!瓶子是青色的嘛,是不是你要找的?” 夏晓兰好像捂住了听筒在和别人说话。 杜兆辉心里着急,非常想知道她和谁说话,是她那个男朋友? 不是已经回国了嘛。 当兵就好好当兵咯,为什么跑去美国呆那么久,真是不要脸! 他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和夏晓兰说话的好像是个女人。 女人啊,女人随便说咯。 杜兆辉瞬间心情就很美丽。 夏晓兰终于把手从听筒上拿开了: “是我要找的花瓶,这件事让你麻烦了,谢谢你,杜兆辉!” 啧。 从夏晓兰嘴里还能听见“谢”字,多罕见? 打从杜兆辉第一天认识夏晓兰起,两人在华清大学不愉快的初次见面,已是奠定了相处的模式,一旦杜兆辉靠近,夏晓兰浑身都散发着“请滚远点”的抗拒。 杜兆辉很是得意,嘴里却无所谓: “小事一桩咯,在香港还未有我杜兆辉摆不平的事……你找这个花瓶,是不是想买啊?” 夏晓兰一顿,“买家肯出手?” “……!” 杜兆辉瞬间尴尬,买家就是不愿意出手啊,一个花瓶非要捂起来当宝贝,邱爷又要讲究生意信誉,答应替买家保密,那真是一点情况都不透漏。 杜兆辉也没把握能买下花瓶。 好在夏晓兰没有嘲笑他,反而十分理解转移了话题: “不用再去调查买家了,只要确认了瓶子是那个,你就算帮了我忙。” 夏晓兰不知道杜兆辉多兴奋。 她现在心神都在找徐仲易身上,哪会去管杜兆辉是不是情绪有异样。 杜兆辉有异样不是挺正常的吗? 这人啥时候正常过啊! 又和杜兆辉客套几句,夏晓兰才挂了电话,于奶奶也在房间里,心绪仍未平静。 “现在已经确定花瓶就是徐叔带到美国来的那个,就是不知道本·菲尔德是如何得到它。” 刘芬替于奶奶轻轻怕着背,于奶奶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这件事到了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寻亲,扑朔迷离,好像一团乱麻。 千头万绪,要如何整理出真相? 夏晓兰觉得整件事就是个被打乱的大拼图。 她已经得到了一些拼图碎片,还需要更关键的碎片,才能拼凑出1967年徐仲易一家失踪的真相! 等到5月27号,吉姆从洛杉矶返回。 夏晓兰都觉得这个胖侦探似乎奔波瘦了些。 吉姆是风尘仆仆,但他为夏晓兰带回了十分有用的信息: “本·菲尔德承认了,花瓶是徐送给他的!1967年的一天,哦,说的更具体些,就在纵火案发生的第二天,菲尔德在一条小巷的垃圾桶旁发现了昏迷的徐——” 于奶奶听到这里就激动。 她儿子真的没死! “阿芬,晓兰,他还活着,我就知道他还活着!” 刘芬的英文不好,全靠夏晓兰翻译。吉姆说的话不难理解,在老鼠强死在火灾中的第二天,这个叫本·菲尔德的人救了徐仲易,证明当晚徐仲易没有死在黑帮手里。 吉姆等于奶奶稍微平复了心情才继续讲: “菲尔德发现徐身上有烧伤的痕迹,要将他送到医院,徐却醒了,拒绝去医院,恳求菲尔德救他,并许诺会给菲尔德财物酬谢。菲尔德先生当时不是建筑商,经济条件不太好,徐许诺的报酬打动了他,菲尔德将徐带回家藏在地下室,偷偷替徐买药治伤。因为徐的伤势不轻,菲尔德也不是专业的医生,伤情反反复复,在菲尔德家的地下室养了半年才痊愈。伤愈后的某一天,徐偷偷从菲尔德家走掉,菲尔德十分气愤,认为徐违背了许诺的报酬……几天后的清晨,他在门口发现一个箱子,里面装着花瓶,并有一张感谢的字条,说是给菲尔德的报酬!” 仲易还活着! 仲易将花瓶送给了那个叫本·菲尔德的人。 他受了伤,但又在本·菲尔德家里养好了伤。 吉姆的讲述,让于奶奶心情起伏不定。 “本·菲尔德先生还保留着感谢的字条吗?” 夏晓兰旁观者清,更容易抓住关键点。 吉姆点头,“菲尔德怕别人指控他偷盗,一直将当年的字条保留着。” 吉姆拿出的字条好像是随手从报纸边扯下来的,笔迹潦草,感谢了本·菲尔德,并说这个花瓶价值不菲,希望本·菲尔德不要轻易贱卖,如果要出手,一定要远离旧金山。 “您看看,是徐叔的字迹吗?” 于奶奶拿着字条默默流泪: “是他的,你看这个字母"Y ”,仲易写这个“Y”很特殊,我能认出来!这就是仲易的字迹,我就知道他还活着。” 是徐仲易的字迹就好。 本·菲尔德说的应该至少有八分真。 如果菲尔德是加害徐仲易的凶手之一,徐仲易不会在字条里提醒菲尔德走远一点再出手花瓶。 为什么要走远点? 徐仲易知道旧金山不安全,本·菲尔德一出手花瓶,就会引来张家强同伙的察觉! “本·菲尔德先生搬到洛杉矶和这件事有关系吗?” 吉姆点头:“徐在菲尔德家养伤的日子,旧金山一直有人在打探徐的下落,菲尔德每次买药都很小心才没有被那些人找上门。在徐偷偷离开后不久,旧金山两个华人帮派发生火拼,菲尔德担惊受怕,趁机搬到了洛杉矶居住。” 菲尔德也很能忍,当上建筑商是靠自己慢慢的奋斗,如果不是生意周转遇出了问题,他不会将徐仲易当年留下的花瓶拿出来卖掉。 1468:到此放弃?(4更) 徐仲易绝对在案发现场。 时间对的上,案发第二天早上本·菲尔德救下他时徐仲易身上的烧伤也对的上。 拼图还缺了非常重要的一块: “本·菲尔德先生有没有提过,徐叔叔的妻子和儿子去哪里了?菲尔德先生照顾了徐叔叔半年,没有把徐叔叔出卖给黑帮,徐叔叔应该是信任他的吧!” 吉姆摇头,“菲尔德说徐的话很少,在地下室非常安静,安静到菲尔德每天都要去看看徐是不是还活着。不与人交流,除了昏睡就是在纸上写什么,菲尔德也看懂华国文字,徐偷偷离开前的一天,把写的东西也全部烧掉,灰都倒在马桶里冲走了!” 这种表现,听起来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挺像。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简称PTSD,一个人遭遇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表现为噩梦、性格大变、失眠和易怒等等,凡是会引发创伤回忆的所有事物通通会逃避。 “我能去洛杉矶见见菲尔德先生吗?” 夏晓兰还是想了解更多细节,从本·菲尔德本人口中。 吉姆也觉得十分棘手:“夏,我查到花瓶卖家是菲尔德后,他非常害怕,这次我再去洛杉矶,他已经在售卖房子,想要带着家人搬到另外的地方去。我认为你不适合去见菲尔德,这会让菲尔德更害怕,他也不会见你。” 于奶奶能理解。 正常人都想离这种复杂的事远远的,本·菲尔德害怕自己和家人陷入到麻烦中,已经知道的都说了,根本不愿意再接触她们这一行人。 “晓兰,算了,不要为难别人,我感谢那位菲尔德先生能救仲易。能从他嘴里证实仲易还活着,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到了美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于奶奶现在是心里打鼓:晓兰肯定愿意继续追下去,就算花掉的钱超过了二七广场小楼的价值也不会停。投入金钱和精力还是其次,人身安全怎么保证? 那个本·菲尔德,就因为侦探查到是他卖掉的花瓶就要急冲冲搬家。 害了仲易的黑帮势力这么大,于奶奶不担心自己的老命,她怕把夏晓兰给搭上。 “晓兰,我单独和你说几句话。” 刘芬莫名其妙,有什么话她还不能听了? 不过于奶奶向来有威严,刘芬还是跟着吉姆先离开了房间。 只剩下夏晓兰和于奶奶两人了,于奶奶让她坐下说话: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明天我们就离开旧金山回纽约去,你带我和你妈去伊萨卡住两天,看一看你上学的康奈尔大学啥样,然后我就和你妈回国去!” 夏晓兰心中一紧。 精明如她,怎么会听不懂于奶奶的潜台词。 就是挺难以置信的,寻找徐仲易一家的下落,是于奶奶多年的执念,眼看着一步步逼近真相要揭开谜团,于奶奶居然选择了放弃! “您——” “就是你想的那样,做人不能太自私了,仲易一家没找到,却把你和你妈牵扯进去。你能替我查到这一地步,我已经非常感激。仲易还活着,这就是我最想知道的结果,我也相信仲易还活着……可他都不敢回国找我,这些年活的得多么艰难?晓兰,就到此为止吧,我不想连累你们,也不想把他找出来反害了他,他要躲起来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坏人还

相关推荐: 镇痛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痞子修仙传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数风流人物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