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55章

第155章

叔要是还能站起来继续在杜兆辉身边工作还好说,要是从此只能坐轮椅了,很快会被杜兆辉忘记。 但二叔存在的使命完成了,要不是夏大军,她也不可能接触到香港的小开。 她还知道香港首富有钱呢,但无亲无故的,首富为啥要见她? 夏大军在杜兆辉身边当保镖,夏子毓才有了和杜兆辉对话的机会。 她本来是信心满满想要和杜兆辉合作,哪知香港的小开自视甚高,仗着有钱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逼的她不得不搞一个“预言”。 这是夏子毓不想走的一步,预言成功一次,杜兆辉可能就要期待第二次。 然而她也不是次次都能预言成功! 夏子毓哪有心情去理会王建华,见识过香港人的有钱程度,夏子毓现在特别躁动。 如果王建华注定了要成功,而王广平现在又帮不了他,是不是意味着王建华的成功,还得靠她出一部分力?靠摆小吃摊赚钱来出力吗,还是大学毕业后,被学校随意分配到一个地方,拿着死工资……这样的她,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从不凡沦为平庸,连自己的顾不上,谈何帮助王建华上进? 夏子毓焦躁,她以前觉得有很多时间,现在夏晓兰那边发展的好,她不愿意输给夏晓兰,也怕被夏晓兰报复,就想赶紧给自己找个新靠山。 夏子毓走到学校外面,直奔报亭而去: “大爷,今天的晚报有没有?” 报亭大爷没见过买报纸这么急的,“你来得巧,晚报才刚送到!” 抽出一张晚报给夏子毓,夏子毓不用翻了,头版就瞧见了新闻,她手指抓紧报纸,嘴唇紧紧抿着,脸颊上的肉都在颤动。夏子毓这不是紧张,而是激动,她终于对了这么一回,感觉之前的郁气都吐了出来。 王建华看夏子毓抓着报纸不动,只得自己把钱给了。 报停大爷一看夏子毓这样,忍不住也多看了报纸两眼。苏联换领导人,这姑娘咋激动成这样?报亭的大爷很是感慨: “我看这位女同学精神状态不对,你呀,劝劝她。” 报亭的大爷见多识广,王建华和夏子毓这样的,一看就是搞对象的,普通的男女同学,谁会吃了晚饭出校门遛弯儿呢! 夏子毓恍如踩在云端上,王建华见她这样,也只能把她送回宿舍楼下。 “子毓,你回去早点休息。” 王建华也纳闷儿,夏子毓去了一趟鹏城回来人就不对劲,从前是围绕着他转,整个人一心扑在他身上,现在人明明在身边,心在哪里,王建华第一次不确定起来。 是什么让子毓变了? 是在鹏城发生了什么事,还是他爸职务调动的事,让子毓有了意见? 王建华不能确定。 夏子毓这时候哪里顾得上王建华的情绪,拿着报纸游魂般上了楼,寝室里几个室友原本在讨论着什么,瞧着夏子毓回来,马上收了声。 一个室友从前和夏子毓最要好,后来虽然疏远了,看她失魂落魄的样,到底有两分不忍心。 “子毓,你上学期挂了两科,打起精神来,重新补考就行了!” 大一时,夏子毓成绩还中等偏上,在学校也很讨同学和老师的喜欢。 大二上学期,因为补习班的事,夏子毓先是挨了一个大处分,人际关系跌落谷底,期末考试还连挂两科……简直各种倒霉。 室友是好心安慰,夏子毓本人却不太在意: “挂就挂吧,我重考就行了。” 她好像没把挂科放在眼里,那是为什么心不在焉?等等,这心不在焉里,好像并没有难过啊,而是激动。 室友也看不懂了,挂了两科还激动,干脆也闭嘴不谈了。 剩下的几个室友挤眉弄眼的,现在谁也看不懂夏子毓。 夏子毓把报纸又看了一遍,折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枕头下。她现在才不关心室友关系如何,她落难的时候,也没有谁站出来帮她,夏子毓根本不在意这些人了。 她需要在意吗? 大家的人生以后会是两条线,她和这些井底之蛙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现在,只要静静的等待杜兆辉来找她,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了她的手里! 这一晚,夏子毓于睡梦中都带着笑意。 758:魂归故里 西南某偏远山村。 石凯的老家就在这里。 穷是真穷,要不石凯也不会十几岁去参加工作。 石凯没有周诚的运气和实力,参加工作没两年就火速提干,石凯是慢慢熬起来的。 但方圆几十里,提起石凯,那也是真优秀。 石凯比周诚大好几岁,他前两年被领导逼着回家相亲,已经是回乡娶了媳妇儿,石凯媳妇也争气,夫妻来三年见了没几次面,她为石凯生了两个孩子。 大女儿两岁,小的才几个月。 除了下有小,石凯还上有老。 石凯早年丧父,由半瞎的老娘抚养长大,他还有个弟弟,智力有些问题,就留在家务农了。 这么个家庭情况,就算石凯提了干部,工资全部往家里寄,也改善不了根本环境。 周诚看见的石家,特别穷。 看石凯的性格,阳光积极的,哪里会想象他老家穷成这样? 周诚带着石凯的骨灰回来,到了石家,就给石凯他娘跪下了。 半瞎的石母看不见,影影绰绰能瞧见个人影儿: “娟红,是不是小凯回来了?” 石凯媳妇儿魏娟红捂着嘴,哭的不成人样,石凯回来了,不是走着回来的,是被人装在小坛子里捧着回来的。 石母瞧不见远处,魏娟红瞧的清清楚楚,一个年轻的干部捧着骨灰坛跪在婆婆面前,更多穿制服的人站在院子外面。 篱笆墙将院子里外隔离成两个世界,那么多穿制服的,一点动静都没闹出来。 家里的狗狂吠不止,闻到了陌生人的气息。 石母终于觉得不对劲,她看不清眼前的人,全靠用手摸。 她的手搭在周诚脸上,“小凯的脸比这圆,鼻子没啷个高……你不是小凯啊!” 石母的手抖啊抖啊,石凯弟弟在旁边流着鼻涕,“不是哥,不是哥——” “妈,石凯他……” 魏娟红嚎啕大哭,泣不成声。 家里那个几个月没断奶小娃子也哭。 周诚把骨灰坛抱的牢牢的,给石母磕头:“大娘,我把石凯给带回家了,您节哀!” 石母眼前是雾茫茫的一片。 她觉得自己不仅是眼睛瞎,耳朵也不好使了,每个字她都听的见,就是不懂那意思。 魏娟红哭的她心慌。 小孙子也在哭。 本来计划生育,石凯不能生两个孩子的,因为石凯弟弟智力残疾,石凯和魏娟红才多了一个生育的名额。 农村人的想法不同,贫穷不会促使大家少生,只会想方设法多生孩子来分摊养老的压力。 石家的情况又额外不同,石凯肯定得管智力缺陷的弟弟一辈子,现在第二个孩子倒是生了,石凯却走了,魏娟红觉得天塌了! 守在院子外面的人走进来,有石凯单位的领导,也有学院的人。 语气沉痛交待了石凯牺牲的事实。 “……授予石凯同志烈士称号,他将被葬入烈士陵园,愿英魂安息。” 还没有说到烈士抚恤金和亲属的工作安排,石凯家人已经哭成一团,让单位的领导也说不下去。听见这样的哭声,谁能不动容?单位的领导也最怕干这样的工作,烈士当然光荣,可对烈士的家属来说,实在太沉痛! 周诚后来是被人扶起来了,他跪的膝盖都快没有知觉了。 通知石家人后,要把石凯葬入当地的烈士陵园,石母是被人扶着去的。石凯弟弟知道大哥装在了小坛子里要被埋到土里,又哭又闹。 魏娟红抱着两个孩子默默流泪,谁看了都辛酸。 “石凯走了,这一家子可啷个过哟!” 周诚听见村里的人这样议论。 他也在想这个问题,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以现在农民的收入来说,这笔钱不算少。 但坐吃山空,石凯家情况特殊,现在基本上只剩下魏娟红一个劳动力,她要养石母,养智力残疾的小叔子,养两个孩子,钱总是会花完的。 “单位会协调地方上给亲属安排工作,这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你别担心。” 都知道周诚心里有个疙瘩。 遇到这种情况,也能理解周诚。 石凯不仅是在周诚面前被炸死,他还是推开周诚自己死了。 石凯推开周诚的时候知不知道自己要死? 现在谁也不知道石凯当时的想法,也就那一瞬间的决定,现在活的人是周诚,死的是石凯——石凯家里又是这样的条件,让周诚怎么能放心? 任务结束,周诚一路跟在到石凯的家乡。 石凯顺利下葬到烈士墓园,周诚看着石凯老家这么穷,家里条件差成这样,总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了。 告诉自己石凯家属有国家照顾,会生活的幸福美满? 那是自欺欺人!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劳动力只剩下刚过门三年的魏娟红。 魏娟红还这么年轻,万一人家改嫁呢,石凯的一双儿女,半瞎的老娘,智力有残障的弟弟,谁来照顾? 但周诚也没那个脸对魏娟红说“你不能改嫁”。 当家属就够辛苦了,男人一年可能就回来一两次,石家这种情况,哪怕石凯是干部,魏娟红从前也不可能随石凯去…… 她当家属了,家里的婆婆和小叔子咋办! 当烈士遗孀,比当家属还沉重。 周诚见过不少烈士遗孀,在前方牺牲的同僚,他全国到处跑去倒腾香烟时,都去探望过。 远的不说,条件最好的烈士遗孀是康伟的妈妈,谢芸这些年活成个什么样? 这还是物质生活好的,还有物质生活差的,比如眼前的石家。 周诚现在特别想找人聊聊。 这情况,潘三哥遇到了会怎么办? 想找晓兰聊,晓兰那么聪明,总有妥当的办法。 现在潘三哥和晓兰都不在,周诚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去谈。 石母已经是病倒在床,石凯弟弟没办法正常交流,周诚能找的只有石凯的遗孀魏娟红。 “嫂子,您以后有什么打算。” 魏娟红眼睛肿的只剩下一条缝,周诚和她说话,她的反应特别慢。 什么打算? “石凯说他进修完了还能往上升,他说要涨工资了,他说要回来……他说以后要转业了,能在县里工作,一家人就团聚了。” 现在石凯睡在烈士陵园里,这个年轻的干部问她什么打算? 她只想石凯能活着! 759:周诚的责任 只要石凯能活着。 不用去进修。 不用晋升,不用涨工资,也不用换工作,哪怕还是像这样,一年见一两次面,只要人活着,魏娟红就有指望,有期盼,家里的顶梁柱在,日子就能过得下去! 周诚心情苦涩。 他没那么高尚,如果能活着,周诚也不想死的。 看看现在的魏娟红,如果周诚死了,他都不敢想晓兰会如何,他父母会如何,还有爷爷奶奶。 所以石凯死了,他却活下来,这难道不是他欠石凯的? “嫂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悲痛,我和你说这些话可能不合时宜,但你真的要考虑将来的打算。国家会发放一笔抚恤金,还会协调地方政府,给你或石二弟安排工作。鉴于石二弟情况特殊,你和石二弟一起被安排工作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工作,也就是在勃通县里……县里大环境就这样,特别好的工作不会有。” 石家穷,是石家没有足够的劳动力,等着吃饭的人比干活的人多,怎么不穷? 但石家所在的勃通县,本身就是贫困县。 拿晓兰的老家安庆县来说,安庆县有两大支柱厂子,一个是农机厂,另一个是肉联厂。这两个大厂解决了很多职工岗位,也拉动了县里的经济。 工人有钱消费,县里的经济才行。 经济好了,自然能发展别的。 勃通县连一个像样的大厂都没有,只有些小规模的火柴厂,肥皂厂……要周诚说,这样的小厂遍地都是,给魏娟红安排工作,也就是勉强饿不死。 也不可能把魏娟红安排到政府单位去,去了也是食堂之类的地方干后勤,因为魏娟红的学历太低。政府单位基层公务员的工资都低,干后勤的也高不到哪里去。 石凯弟弟的情况更复杂,智力残疾的人能胜任的工作本来就不多,对正常人来说很安全的岗位,对石凯弟弟来说可能都有各种危险。 敢让他下车间吗? 他不会操作机器,反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石凯弟弟能干的活儿,大概就是在火柴厂糊一糊火柴盒之类。 周诚和魏娟红讲的很透彻,以他的理解,把各种情况都给魏娟红讲了,就怕没人出主意,石家不理解这些工作安排,上面的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 这个问题魏娟红显然没想过,周诚把石家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事摊开讲,魏娟红脑子里是一片混乱。 “晓不得……” 她当然不知道。 魏娟红不是夏晓兰,她就是个见识不高的农村女人,除了在家种地,盘算着石凯寄回来的工资要怎么省着花,是不是要攒着钱送婆婆去看看眼睛的病,能不能替小叔子娶个老婆……魏娟红的生活全被这些琐事填满了,哪有空去想别的。 她和石凯也是相亲结婚的,石家条件差,石凯个人却很优秀。 石凯是干部,魏娟红的日子早晚能熬出头。 都是这样告诉魏娟红的,魏娟红本人也是这样想的,说啥爱情不爱情的,结婚三年了,石凯拢共也没回家几次,那有啥爱情……但没有爱情,石凯也是她魏娟红的男人,是她孩子的爸爸,现在石凯一走,以后全家的日子该咋过? 周诚的话,让魏娟红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 周诚说的也对,悲痛好像没用,石凯没了,她得考虑一家人的日子该咋过。 “嫂子,你仔细想一想,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组织上能替你解决的就一次性解决了,组织上比较难办的,我替你们想想办法。” 魏娟红僵着脖子点头。 “谢谢、谢谢你们,谢谢单位和国家——” 魏娟红是不知道眼前年轻人为啥处处替石家考虑,她就知道周诚是石凯的同事,是好心帮助她家的,她得领人家的情! 魏娟红的感激让周诚不是滋味,他想说石凯救了他的命,旁边的领导看着不对劲,把周诚叫走了。 “周诚,你现在的个人情绪有点不对劲。” 周诚承认这点。 领导让他注意影响,一些话容易刺激到石凯家属情绪的,就不要说了。 石母病倒在床,石凯弟弟智力残障,魏娟红只能找来娘家人商量。魏家听说要给烈士家属安排工作,顾不上替去世的女婿难受,让魏娟红把娘家弟弟安排去工厂,还说魏娟红: “你啷个年轻,以后不嫁人哟?还是自家人靠得住!” 魏娟红气的抖,“安排工作是石凯拿命换的机会,肯定要喊石平去,不能是我弟去!我也不嫁人了,不靠娘家!” 她嫁什么人啊,魏娟红自认还有良心,夫妻两地分居,她在乡下照顾着婆婆和小叔子,石凯因此对她算千依百顺。家里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工资基本上全寄回家,石凯连烟都舍不得买……现在把半瞎的婆婆和弱智的小叔子丢下,让这俩人啷个活! 何况她和石凯还生了两个小孩儿,让她带着孩子改嫁,谁要两个拖油瓶? 让她把两个孩子扔在石家,大的两岁,小的几个月大还没断奶,谁来带这俩孩子! 娘家不靠谱,没人给她出主意,魏娟红只能自己琢磨。 最后她也只能去找周诚,周诚和石凯关系可能比较好,一直在替是石家考虑,她听见别人叫周诚是队长,也就跟着叫了: “周队长,我想好了,优先给石平安排个他能干的工作……第二能不能替我婆婆治一治眼睛?” 周诚皱眉,“你就这两个条件?” 这算什么条件,原本就应该做到的。 魏娟红惴惴不安,“那先给石平安排工作,我婆婆的眼睛我带她去治。” “嫂子,你没替自己考虑过?” 周诚把话都说的那么明白了,魏娟红居然还不懂。 石家情况特殊,石凯又是真烈士无疑,单位那边提要求,地方上能把魏娟红和石平的工作一起给安排好。毕竟魏娟红有两个孩子要养,多给石家人一个工作机会,石家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不少。 周诚的意思是让魏娟红想想具体的条件,他能帮上忙,尽量给她和石平安排更好的工作。 还有孩子以后念书上学的问题。 结果魏娟红战战兢兢提的,是烈士家属原本就该享受的待遇,周诚一点也没觉得轻松,他觉得更难受了。 760:琤荣奖学金(3更) 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了周诚的肩膀上。 他和魏娟红说不清楚,因为魏娟红的见识不多,好些事就只能周诚去替石家人考虑。 周诚带石母去医院检查,眼睛看不见的主因是白内障,还合并了一些其他眼病。 “手术是能治白内障的,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建议还是去上级医院。” 这已经是勃通县所属的省城医院,再上级的医院,照周诚看来,只能去京城看病了。 “他早叫婆婆去京城看病,婆婆说我刚生了孩子,再缓缓……” 结果这一缓,魏娟红生了大女儿,又怀孕生了小儿子,两三年间,石家都围着魏娟红的肚皮打转,石母的眼病就一直拖着。拖到现在,石凯再也不可能带石母去京城看病,魏娟红想起来又想哭。 人一走,想起来都是好的,石凯一个人养家多年,是个值得托付的好男人,她嫁男人没嫁错,就是命不好。 石母还没从儿子牺牲的悲痛中缓过劲来,来医院检查还是魏娟红劝她,说国家要给石平安排工作,也要给她安排工作,石母治好了眼睛,以后能帮忙带孩子。 魏娟红跪着说自己不改嫁,就想一家人齐心协力把石凯的两个孩子带大,石母才同意来看眼睛。 现在听说省医院都治不好,要去京城,石母浑浊的眼睛又有了水光。 她连流泪都很困难,这些天已经把眼泪都快哭干! 周诚握住石母的手,“大娘,您不要担心,咱就去京城治病,京城治不好咱再去别的地方,现在医学发达了,您的眼睛问题不大。” 省医院都能做手术,白内障的手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只是为了手术效果更好,才建议石母去上级医院治疗。京城是华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医疗条件也是最好的,如果能在京城治疗,后遗症的几率会降低。 周诚准备带石母回京城治病。 任务结束后,他是有假期的,回京城也能看看他媳妇儿,看看家里人。 周诚知道自己现在情绪不对,他也在努力调节。 …… 因为宁雪的缘故,夏晓兰提前接触到了建筑平面图。 周末两天时间把大观园的尺寸量了,一些细节还要具体画的时候再落实,这意味着在图画好前,夏晓兰需要一直往大观园跑。 现在她闭着眼睛,已经有了大观园建筑的规划分布。 按课表上完课,就是夏晓兰自己画图的时间。 仅靠宁雪教的还不够,她还得自己去查资料,不懂的问老师,还能咋办? 307寝室凑钱买的东西,夏晓兰领了心意,老大杨永红条件不好,她花一块钱,夏晓兰都替她心痛。那也不能直愣愣把钱退给杨永红,夏晓兰干脆给307寝室的人带吃的。 她还就带鸡蛋了,带的不是生鸡蛋,是煮熟的茶叶蛋。 天气还不热,带一兜子茶叶蛋能放两天,夏晓兰自己在家就能做,豫南省本来就产茶,家里三个女同志没人喝茶,夏晓兰就把茶叶用来煮鸡蛋了。 她妈去了羊城进货,家里就只有一个于奶奶在,晚上虽然不在家里睡觉,没课的时候她还是要回去转转。 店员还在培训,夏晓兰每天都要和她们讲一个小时,加上宁雪给布置的课外作业,夏晓兰晚上休息的时间被压缩到了极致。晚上她差不多是最晚回寝室的,大二才刚开学,夏晓兰拼命成这样,让307寝室的人都很紧张。 谁也不想下学期把寝室卫生给承包了啊! 周二的时候,让全校同学都很关注的琤荣奖学金名单公布了。 84届建筑系有三个人拿‘琤荣奖学金’的一等奖,一学期240元,其中就有夏晓兰! 当然也有宁雪,算上宁雪发表的论文,她的综合评分比夏晓兰还高,不拿一奖实在没天理,除了夏晓兰和宁雪,另一个是一班的男生。 307寝室,土木系的杨永红也拿了琤荣的一奖,杨永红专业成绩好,对所有人都很热情,操行分很高,还加入了学校好几个社团,各种加分凑在一起,再加上杨永红她班主任的拼命争取……307寝室出了两个拿琤荣一奖的。 杨永红是最高兴的,这240元钱,能解决她这一整个学期的所有花费! 还有学校每个月发的生活补助和尚未公布的国家奖学金,以杨永红节约的程度,她能攒下不少钱反哺回家。 夏晓兰松了口气,她本人不缺这200多块钱,显然其他学生很需要。 不管杜兆辉出于什么考虑向华清大学捐款几百万,这个做法的确是惠及了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真的很需要这笔钱,这的确是在做好事! “晓兰,你不用再往寝室带茶叶蛋了,你每天往家跑,多累啊。” 琤荣奖学金的资金充裕,钱发到拿奖的学生手上很快,杨永红年纪也不是白长两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知道夏晓兰一直往寝室带鸡蛋的用意。 砸吧下嘴巴,杨永红有点回味:“……虽然还挺好吃的,那也不能每天吃两个鸡蛋啊,由奢入俭难,不能动摇军心!” 享受过好日子,再过差的日子就难熬了。 都去看过夏晓兰家的房子,谁不知道夏晓兰家有钱?对比杨永红家,那还不是一般的有钱。 越是这样,杨永红越是不想占夏晓兰太多便宜。 夏晓兰敬佩自尊自强的女孩儿,使劲点头:“那我过段时间再给你们带别的,于奶奶做的包子可好吃,可她难得下厨,我妈也会蒸,等她回京城了,我请大家尝尝。” 这个杨永红倒是没拒绝,高高兴兴答应下来。 她手里宽裕了,夏晓兰照顾大家,她也能给适当的回报,不像前几天去夏晓兰家做客,买了冀北到京城的火车票,杨永红全部家当还剩不到10元钱,一块钱她舍得花,就是身上的钱花完了,说不定就要断粮了……幸好学校很快把琤荣奖学金发了,杨永红拿着240块钱,接下来一学期都能安心学习! 307寝室,还有个拿琤荣二奖的,是平时话不多的陈依一。 夏晓兰和杨永红有多拼,大家是看在眼里的,陈依一这个真是不声不响的拿了奖学金,寝室里的人看她的眼神都有点敬畏——这才真是人狠话不多的典范啊! 761:羊城巧遇(4更) 琤荣一奖是240元,一个系只有3个名额。 琤荣二奖是100元,这个名额要多几个。 还有个琤荣三奖,是60元。 307寝室也有个拿三奖的,是年纪最小,整天挂着耳机背单词的吕燕。 这奖学金发的,让苏静挺受打击。 虽说还有国家奖学金还没公布发放,按两个奖学金能重复领取的尿性,苏静觉得自己多半还是没戏。大一上学期,她的确是蹦跶的有点欢,摆脱了辛苦的高三,考上华清大学后苏静需要放松下自己……她加入的社团也不少,都是些花架子,不像杨永红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拿奖学金才加入的。 苏静能考上华清当然是聪明的,稍微一放松在别的地方没毛病,在华清这种强人辈出的地方,这一放松,就争不过别的同学了。 吕燕年纪最小,反而比苏静沉得住气,英语竞赛失利了,人家在别的地方没放松,拿了个三奖。 苏静不是缺那60块钱,她是心理不舒服。 同一个寝室八个人,四个拿奖的,四个不拿奖的,没拿奖的肯定不好意思。 一时间,307寝室的气氛还有点怪,夏晓兰问苏静: “大家约定的规矩还贴在墙上呢,你下学期想承包寝室卫生打扫吗?” 苏静瞪她一眼:“少用激将法,我不吃这套!” 不吃这套? 寝室里其他人还是吃的。 周丽敏也没拿奖啊,她看得开: “努不努力,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的耕耘不够,要想拿奖,今年就认真点。” 考进华清是很优秀,但进了华清,大家起点又一样了,大家都聪明又努力,要想脱颖而出,那就只有比其他人更努力! 苏静可以不在乎奖学金那钱,但奖学金本身她是在乎的。 大家都是华清毕业的,毕业分配时谁去好单位?学校只能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来,拿了几次奖学金,得了几次先进,评优有没有……这些都刷满了,那就是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肯定得往好单位分配,单位也愿意要。 全寝室,恐怕只有拿一奖的夏晓兰不在乎工作分配了。 她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很清晰,就算分配了工作也干不了两年。 她这么努力,不是为了拿奖学金,是喜欢挑战,不想辜负这大好的光阴,希望能多学点知识。 但拿了奖学金,夏晓兰也没矫情到不要。 寝室的气氛调解好了,夏晓兰想着兜里的240元钱,心情真不错。这钱她要上缴的,等她妈从羊城回来后,知道她拿奖学金肯定很高兴。 她妈到了羊城,给她打过个电话,也和李凤梅成功汇合,现在应该在选货? …… 刘芬这一回羊城,的确算比较顺利。 一上车她就谁也不理,别人和她搭讪,刘芬本来就不是话多的性格,她也不嫌无聊,火车哐当哐当的慢慢开,她自己带了书看。 要一个人管两家店,管理上有晓兰帮她,像这次去选货,刘芬就比较紧张。 衣服要没选好,那是七八万的货,压在手里咋办? 还有两家店的装修,加起来十来万,两家店差不多投资了20万! 退出商都的服装店经营,她大哥和嫂子补偿了十来万,还有钱却是夏晓兰向银行贷的款。欠银行的钱就是欠国家的钱,钱要是还不上,刘芬夜里都睡不踏实。 刘芬这年纪的人,脑子里根本没有当“老赖”的想法,就知道不能欠国家的钱,这是非常不对的行为。就为了银行的欠款,刘芬也不敢松懈,她自己要不学,还真的全指望店员对服装店的生意上心么。 这也是刘芬当时听了汤宏恩的‘表白’,手足无措,却没说被吓坏的原因。 包括离开豫南省到京城的这些天,刘芬也太去想这件事,人的精力有限,生意占据了刘芬大部分精力,她哪有空去想汤市长说的话……可到了羊城火车站,她不想也得想,因为司机小王在站台上等她。 刘芬给夏晓兰打的电话第一次没说实话。 她要咋说? 到了京城,再出门进货,没有商都那么方便。 介绍信就不能用陈旺达开的,汤宏恩早替她们母女考虑过这个问题,是让鹏城驻京办给刘芬开的。这还用说嘛,刘芬只要一用这个介绍信买票,汤宏恩这边肯定能得到消息。 汤宏恩掐着时间,在羊城火车站这边等。 汤宏恩要是在站台上,刘芬能臊的满脸通红,换了小王要稍微好点,却也有限。 “刘阿姨,领导在车里等您呢。” 小王这小伙子,积攒多年的聪明劲儿都用在了此时,刘芬还发愣呢,他就把行李从刘芬手里接过,塞到了车上。 还把车门给刘芬打开,刘芬随身带着点钱,但她换洗的衣服和介绍信都在行李袋里,她能继续在站台傻站着? 车门动了一下,坐后面的汤宏恩好像要下来,刘芬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车。 “汤先生,您好。” 除了这话,刘芬实在不晓得该说啥。 幸好汤宏恩这次没有再说一些奇怪的话,“我来羊城开个会,想到你今天差不多该到了,就来火车站碰碰运气,现在看来运气不错。你这次来羊城进货应该耽误的挺久,有没有相熟的招待所?” 刘芬松了口气。 “晓兰她舅妈也来了,她比我先到,我和她住一块儿。” 汤宏恩也就没有多说,让小王按照刘芬给的地址开。 车子行驶在羊城的街道上,迎面有几辆车开过来,小王眼神好,小声说了句:“领导,好像是小杜先生的车队。” 杜兆辉的车? “不用理他,直接开过去。” 汤宏恩这车不是他日常坐的那辆,杜兆辉那边也不可能认出来,双方错身而过,杜兆辉果然没有注意到。 杜大少爷有心事。 这个心事还是姓夏的带给他的,夏子毓搞了个预言成真,的确有点将杜大少爷唬住。 但杜大少爷也不是一般人,让他屁颠颠去找夏子毓是不可能的。退而求其次,他决定先把夏家人给赎回来。 762:阔少见流氓(1更) 车子很稳。 车祸事件后,杜兆辉还是有教训的。 倒不是说他一下子就懂重视普通人了,而是他发现路上走的普通人,可能不普通! 内地不像香港,有钱人都恨不得在脸上写着有钱,没有豪车豪宅,小报都写某富豪要破产,比富豪次一等的生意人要不炫富,合伙人都觉得你资金链是不是有问题……内地就不同了,别说高级定制的西装、皮鞋,连穿品牌成衣系列的都没有,领导都是老干部风格,在杜兆辉看来土的要命。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话在85年的内地行不通,杜兆辉已经吃过一次亏,不愿意再惹新的麻烦,现在车速降低了很多,因为不知道康廉明在憋着什么招,杜兆辉现在的策略是少惹麻烦! 他手里拿着一张字条,颇为玩味。 字条是前两天有人送到夏大军手上的,丢下字条,那人就跑的不见了人。 夏大军按照那人说的地址找过去,是一个小发廊。 要杜兆辉说,就是变相的红灯区嘛! 不过地方是找到了,夏大军却没有找到人,夏大军一个坐轮椅的,要没有人帮忙,谁理会他? 现在,夏大军也在车上,坐在杜兆辉身边惴惴不安。 杜兆辉扫他一眼,“拿到字条就该告诉我,你自己去找,自己去找到了?” 夏大军被杜兆辉说的抬不起头,他的确是高估了自己。 “大少爷,对、对不起……” “大军,这不是麻烦,你替我挡了两次灾,我说过要照顾你的嘛!” 杜兆辉随便两句话,夏大军个大男人感动的要命。 夏大军是看杜兆辉忙着公司的事,就想自己把事情解决了,哪知道最后还是要麻烦大少爷。开始还说让人陪他来羊城,后来大少爷还亲自来了,夏大军能说啥,就是一条命给杜兆辉都还嫌不够。 杜兆辉把字条递给坐在前座的保镖,白珍珠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这就是和她交过手的那个。 “阿华,你看看。” 阿华把字条翻来覆去的看,“大少爷,求救是真的,至于字条怎么带出来的有点奇怪,我们就当她真的遇到个好心的客人吧,现在人明显是被转移了,我们和小发廊计较没意思,就算把小发廊的人抓了,他们也不会说……这种事,还要找羊城的地头蛇帮忙,把人给赎出来,既然是一起被拐骗的,肯定是同一个卖家。” 阿华的意思很明白,找到了夏红霞,基本上就找到了王金桂和夏红兵,这三人是一起被拐卖的,都在一条线上。 他们要是去逼小发廊的人,就算把夏红霞找回来,线却扯断了,剩下的两个人就找不到。 能干这种事的,必然是个不小的团伙,怕被暴露,一旦打草惊蛇,这些人到山里挖个坑把王金桂和夏红兵埋掉一了百了,上哪儿找人去? 阿华说的,杜兆辉能理解。 杜家的生意本来就半黑半百的,杜兆辉自己在香港时没少接触。 他觉得人命不值钱就是这原因,干走私的,内讧的有,黑吃黑也有,还有和条子火拼,填多少条命都不够的。 夏大军似懂非懂,他就晓得,大少爷为了他家的事儿专门跑了一趟羊城,费心又费力,现在还要和羊城道上的人见面。 阿华见杜兆辉有听的意思,就继续往下讲: “上次和我在医院交手那个,我们下来也查到了她的背景,她姓白,是羊城人,家里以前是开武馆的,在羊城很有名,教出了不少弟子。不过后来武馆没落了,现在她就是在鹏城做生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白家武馆的牌子还是能招到一批人……我们这次找的,是羊城道上这几年冒头很快的新人,这个人手下聚集了一批三教九流的人,从火车站延伸到外面,问他找人,肯定错不了。” 阿华心想,夏大军的家人下了火车就被人骗,人就相当于在火车站丢的,要说那个姓柯的不知道也有可能,这种事可能他们经常干,也不是每一桩买卖都要汇报给老大。 但问姓柯的要人,肯定没有要错。 这些话阿华就没说了,他就只是个保镖,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了,要怎么分析,那是老板的事。 保镖和老板当然有界限,保镖是被雇佣的,老板是发薪水的。 阿华觉得夏大军和老板就超过了这条界限,夏大军看不清自己的位置……阿华也不会说啥,或许夏大军和老板经历过不止一次生死,老板真的待夏大军不一样。 杜兆辉听了阿华的话想了挺多,他之前发的那个悬赏令,赏金高达百万,对内地的吸引力应该很大。 至今没有消息,有消息越是假消息想骗钱的。 有钱不想赚? 只能说道上的人赚不下这钱,杜兆辉要找的人,要不就已经离开了大陆,要不就被人灭口了。 杜兆辉亲自去找柯一雄,给足了这个混混头子面子,一到地方,柯一雄已经在等着了。 年轻,两个人都很年轻,杜兆辉打扮张扬,柯一雄朴朴实实的,长了一张和气的脸,脸型的轮廓不够分明,显得人畜无害。 就这样一个人,是羊城道上的新秀? 杜兆辉觉得这人有点意思,也感觉内地对涉黑势力的打击是真的狠,要不怎么就让一个年轻的冒头了,肯定是老一辈的都被收拾的服服帖帖,老老实实窝着不敢动弹了呗。 柯一雄也在打量杜兆辉。 一见面,他就觉得香港的阔少不好对付,想要从对方手里骗钱不容易,有人精明外露,有人的精明是藏在骨子里的,柯一雄认为杜兆辉是后一种。 然而他也并不是想骗钱,让香港佬出几万块钱,不是柯一雄的目的。 “杜老板,道上早就听闻大名了,能和杜老板见面真是三生有幸。” 杜兆辉让阿华把字条给柯一雄,“柯老大是吧,我登门是有事相求,让柯老大帮忙找三个人,事成之后,自会按规矩送上酬金。” 柯一雄装模作样的仔细看字条: “杜老板请坐,情况我先了解下,只要人还在羊城,一定帮杜老板找到!” 763:汤式安慰(2更) 超出羊城范围呢? 超出羊城范围,要帮忙的代价自然不一样。 柯一雄好歹是个混混头子,本人就住在一个普通的平房里,外面的巷子窄到杜兆辉的车都开不进来,房子外面破,里面也没有多豪华,柯一雄还邀请杜兆辉坐下喝茶。 喝什么茶,中老年人爱的东西,杜兆辉从来不喝茶! 他都怕掉漆的木凳子会刮坏自己的裤子,杜兆辉忍着不舒服坐到椅子上,要不是为钱为权,谁会到道上混?真他妈以为江湖好混啊?讲义气都是做给下面的人看的,要不这样搞,谁还替老大卖命。 杜兆辉自认看透了这些道上人,毕竟杜家也一直是涉黑的。 柯一雄过得这样“清贫”,是事业还在草创期,故意做给手下们看的。 年纪轻轻能忍得住不享受,杜兆辉难免会高看柯一雄三分。 就是这三分高看,让杜大少爷坐在破凳子上等消息,一旁的夏大军搓着手,满脸都写着焦急。 就怕年轻的柯老大问了情况,回复说找不到人,那夏大军也没辙了! 小发廊能是年轻姑娘呆的地方吗? 夏大军自从知道小发廊是干啥的,就担心的不行。 他和夏红霞没那么亲近,但夏红霞也是他侄女, 夏家的名声已经够糟糕的,现在那些人应该不会骂晓兰是破鞋了,因为晓兰成了大学生。但老家的人要知道红霞在小发廊呆了这么

相关推荐: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捉鬼大师   盛爱小萝莉   绝对占有(H)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