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53章

第153章

而这是没办法的,叫汤宏恩来都不行,刘芬不会同意,于奶奶也怕弄巧成拙。 说到底,不仅是刘芬紧张,于奶奶心里也是在意的——周诚家世条件太好了,夏晓兰足够优秀,和周诚两人就像金童玉女一样般配,说到家庭背景,那差别就有点大。 于奶奶听夏晓兰说起来,周家人很好相处,但没亲眼瞧见,于奶奶也不是百分百信任。 万一是夏晓兰报喜不报忧呢? 除非她亲自用眼睛瞧见了,才能判断周家人的态度。 “有鲍鱼海参,再做俩炖菜,搭配两个小菜,这就很丰盛了。” 不能全是炒菜,炒菜提前做好了要凉,等周诚父母来了再下锅当然火候最好,可那时候刘芬就要满身炒菜的味道待客像啥话。于奶奶给的建议是蒸煮炖,加两个凉拌小菜,能提前准备好,炉子上保持着温度,炖菜也不怕凉了,刘芬还能体体面面收拾好自己。 刘芬重重点头。 “要是没您给出主意,我都不知道咋办……” 夏晓兰见着两人一起紧张,一起嘀嘀咕咕安排菜色,又见她妈随便说了一句话,就把于奶奶哄得高高兴兴。 这真是一物降一物,于奶奶一边觉得她妈笨,又一边要替她妈操心。 也不知道是聪明的把笨的管住了,还是笨的反过来哄住了聪明的……真是一笔糊涂账。夏晓兰咳了两声,“妈,你们要不早点睡,明早怎么起来?” 夏晓兰肯定要留在家里帮忙的,就为了这个,她还暂时停了半天培训。 那些未来员工被于奶奶的礼仪培训课操练的腿软腰疼,于奶奶那是折磨她们的身体,夏晓兰培训的内容是折磨她们的精神。身体和精神的折磨是轮流来的,于奶奶是大魔王,夏总就是小魔王。 两大魔王居然同时给她们放假,女孩儿们简直不敢信。 夏晓兰能说啥,能说我对象他爸妈要来家里? 夏晓兰一开始没觉得多慎重,不就是家长一块儿吃个饭么,现在受刘芬的影响,夏晓兰自己心里也有点打鼓:周诚他爸就不说了,周国斌本来就话不多,万一她妈和关慧蛾处不来咋办?! 746:出乎意料(2更) 紧不紧张,已经订好了见面的时间,也不可能更改。 周末,刘芬早上5点过就起来忙活,夏晓兰自然也从暖和的被子里爬起来帮忙。 于奶奶在旁边指点了菜的做法,闲不住还拿抹布把桌椅又擦了一遍,天知道那些桌椅刘芬擦了多少遍,差点没把漆皮都擦掉。 三个人齐心协力,等到上午10点,饭菜都准备好了,刘芬换了身衣服。 她穿的是新衣服,头发也梳的一丝不乱,想了想,还是把黄金手镯给戴上,要不身上没有半点首饰,光秃秃的好像哪里不对劲。 “怎么不戴玉的,晓兰不是给你买了好几只。” 玉没有那么张扬,低调内敛,于奶奶觉得更有档次。 刘芬摇了摇头,“我们本来就是农村的,又装不成城里人。” 玉石咋样,刘芬不会鉴赏,她的审美还没到那一层次。 黄金镯子最实惠,乡下谁有个金戒指都能显摆了,吃穿都还愁的人家,没有谁会去买黄金。 事到临头,刘芬居然想通了? 于奶奶是搞不懂,但她觉得这样挺好的,“你早这样就对了,周诚爸妈还能吃人啊?你闺女离了周诚,又不是找不到对象。” 把该有的礼貌做到就行,犯不着弯腰讨好。 于奶奶是挺喜欢周诚,觉得周诚教养好。仔细一想,周诚既然教养好,他家里人也不会太差吧? 要不这孩子是谁教出来的? 夏晓兰换了衣服出来,发现她妈居然不紧张了,于奶奶这么有本事,把她妈安抚好了么。 夏晓兰觉得很神奇,殊不知于奶奶同样觉得很神奇。 快到11点了,关慧蛾和周国斌总算来了,车子停的比较远,两人下车走过去的。从夏晓兰买下这院子,虽然没在房子里常住,邻居却总能看见小车出没。 这不又有人开着车来了? 邻居赵大爷探着头看,“我就说了,新来的有身份,你们还不信?” 就是挺忙的,好像没空和邻居多来往。 私底下也有人在酸,觉得新搬来的不合群。赵大爷不急,他看着刘芬买家具,昨天还安了电视机,抬回来洗衣机,看起来要常住的样子。搬家总要花时间收拾,等安顿好了,自然会和邻居们打交道。 钱在别人兜里,请不请左邻右舍吃饭,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有人冒酸水赵大爷也能理解,瞧着新邻居家阔气,院子买下来放了几个月不住人,别人家是挤的不行,新邻居家看起来人口不多,住那么大一个院子……那有啥办法,当时这院子要卖,多少人心动?可一叫价就是十万,就算再能砍价的人,给砍下来两万,那也还有八万! 八万块,谁家能拿出这钱来? 什刹海是个好地段,风景好,干啥都便利,院子也确实大,就值这么个价。 贵有贵的道理,也是贵的买不起。 除了华侨和港商,都想象不出来谁能掏出这么多钱来。 赵大爷提着鸟笼转圈,看见关慧蛾和周国斌进了夏晓兰家门,摸不清隔壁新邻居到底是什么来路。 英雄不问出身,一些八卦的邻居要知道刘芬至今仍然是农村户口,恐怕会更酸。可就是见一个农村妇女,像关慧蛾这样领导夫人,该紧张还是得紧张。 当然,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拎着礼物到夏晓兰家门口,刘芬好像掐着点等着一样。 “晓兰妈妈,我们早该上门拜访了,又怕太贸然,你别见怪。” 第一印象,关慧蛾是松了一口气的。 不是刘芬穿的体面,是看刘芬的面相,不是尖酸刻薄那类型。关慧蛾听说一种说法,30岁以前的样貌是爹妈给的,是天生的,30岁以后的相貌是相由心生的。 刘芬一看就是性情平和那种,关慧蛾也怕瞧见一个满脸愁苦的农村妇女,不是她嫌刘芬离婚,她是怕刘芬负面情绪太多,不好相处。 “是我该去你们家里的,快进屋吧,外面冷。” 还不到3月,能穿呢大衣了,但外面还是冷的。 房子里烧了地暖,总比在外面吹风强。 到了屋里,三人都自我介绍一番,周国斌也没因为刘芬是农村妇女就态度高傲,他平时少言寡语,这时候可不能,担心刘芬会误会。 但也不能是他一直和刘芬说话,周国斌什么智商,尺度拿捏的恰到好处。 没说一会儿话,刘芬就觉得周诚爸妈真好相处,难怪把周诚教的那么讨人喜欢。 她原本都是豁出去了,这下是真的挺放松。 对关慧蛾和周国斌来说,刘芬这样没心眼的,简单交谈一会儿就能看透……没有啥坏心思的人,真的是农村妇女,却不是想着不劳而获,指望着女儿嫁得好,要靠女婿养的那种丈母娘。 生怕周家误会,话里话外都在表示,能自己养自己,以后不会给夏晓兰和周诚的小家庭添麻烦。 拖累女婿是不可能的,刘芬的意思,她是要拼命赚钱补贴女儿女婿的。 搞得关慧蛾很不好意思,到底是哪里来的误会,感觉她儿子周诚养不起家,还要靠丈母娘奉献? 不过这正说明刘芬是个实在人,关慧蛾和周国斌都轻松。 “哪能让你那么辛苦,那都是周诚的责任。周诚要是养不起家,我和他爸还能帮衬的。” 夏晓兰家经济条件是真不差。 亲眼见到这院子就知道,没有几万块买不到手。 周诚要是不干那些乱七八糟的生意了,单靠工资,收入还真有点少,不能保证夏晓兰现在的生活标准不降低。关慧蛾不能让儿子真的吃丈母娘家的软饭,将来要结婚肯定是男方花大头,周诚钱要是不够,她和周国斌凑呗。 这也不丢人嘛,现在年轻人结婚成家,谁不要家里的支援? 夏晓兰在一旁看的很无奈,说好是第一次见面吃顿便饭,怎么就扯到将来自己和周诚生活会成问题了?有钱的生活,没钱的日子,夏晓兰都能过。 哪怕再倒霉,生意全部狗带,夏晓兰和周诚也不可能活不下去啊! “妈,您先别聊了,让关阿姨和周叔叔吃饭吧,吃了饭你们慢慢聊。” 一个拼命说自己儿子还需要进步,另一个说自己女儿不会干家务,以后多包容……没有剑拔弩张,甚至称得上其乐融融,这样的家长见面,也出乎夏晓兰的意料。 747:超水平发挥(3更) 男女双方父母见面,其实就和男女相亲是一个道理。 第一印象好了,接下来谈啥都好说。 将来会不会闹矛盾,现在可管不着,起码现在刘芬和关慧蛾两口子给彼此的印象都不错。 夏晓兰也郑重介绍了于奶奶,只看她的态度,关慧蛾就知道母女俩将这个老太太当亲人看待。 人和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血缘并不能代表一切,这就是母女俩和于奶奶的缘分呗。 “真是谢谢您呐,这么照顾晓兰她们。” 于奶奶才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也客客气气和关慧蛾说话,“是我该谢她们。” 饭菜都上齐了,关慧蛾瞧着就知道这些菜老费心思,谁家没事儿在家吃鲍鱼海参的,这些菜在家拾掇挺麻烦,关慧蛾尝每个菜都说好吃: “我没有这手艺,惭愧的很,周诚从小没吃过几次我做的饭。” 关慧蛾自曝其短,她都不会做饭,当然不会挑剔夏晓兰。有的女人是贤妻良母型,有的女同志大部分心思都干事业去了,还有极少部分女人能两者兼顾,关慧蛾自认不是那极少数,在工作上投入精力,用在生活的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最开始,怕夏晓兰是心机女孩儿,攀着周诚就不放手。 后来又觉得夏晓兰太刚强,知道事业心太强的女同志不可能在家洗手作羹汤,关慧蛾的心理变化也很有意思了。 现在? 现在她做不了主啊,关慧蛾管不了儿子,连自己都不太管得住,中肯的说,连她都会忍不住喜欢夏晓兰,难怪她儿子会喜欢。 刘芬就想起来周诚那次到商都,还下厨呢。 那时候刘芬比较慌,认为不该周诚做饭……后来被于奶奶洗脑久了,刘芬都忘记当初的想法了!刘芬虽然没同意汤宏恩,还记得汤宏恩说的话,女同志下厨,男同志就要洗碗。 听见关慧蛾表扬她菜做的好吃,刘芬也没往自己闺女身上大包大揽,顺着关慧蛾的话头就说了:“晓兰啥都会,就是不太会做饭,我都发愁她以后咋办。” 夏晓兰的一双手是拿锅铲的么? 刘芬自己都舍不得。 她恨不得连内衣都帮夏晓兰洗! 关慧蛾听出点意思了,还以为刘芬没心机,其实还是有点小心机的。 这小心机,直愣愣的,让关慧蛾哭笑不得。 “我看晓兰她学的专业,以后工作了也忙的很,周诚也忙,以后请个人照顾下他俩吧?” 饭桌上,刘芬和关慧蛾一言一句的,不仅商量好了夏晓兰和周诚的婚后生活,连生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夏晓兰一个劲儿低头吃菜,不管两人说什么都不插嘴。 她吃撑了才去反驳两个仿佛一见如故的中年妈妈,生怕战火烧不到自己身上呢! 至于结婚的计划,夏晓兰自然会和周诚商量。 要孩子啥的……还没纳入她人生规划中,总要让她一步步来嘛,走的没学会就想跑? “周叔叔,您吃菜。” 只能偷偷摸摸和周国斌说话,周国斌不八卦。 下午三点过,关慧蛾和周国斌提出告辞,夏晓兰跟她妈一起,送关慧蛾和周国斌出门。瞧不见人影了,刘芬才差点瘫在地上: “晓兰,今天妈表现的咋样?” 她是不是说错话了? 刚才是大着胆子说她闺女也是不会做饭的,周诚爸妈有没有生气? 夏晓兰扶着她,比了个大拇指:“给您点个赞,表现的特别好,礼貌客气又坚守底线,没把你闺女打包卖掉。” 于奶奶也觉得刘芬今天超水平发挥了。 换了刘芬刚进城那会儿,待人接物的水平真是稀烂,于奶奶怀疑她除了干田里的活就啥也不会。 今天表现的倒是可圈可点,没有一个劲儿恭维周诚爸妈,又体现出了热情。当然,周诚爸妈就今天看起来确实不难相处,周国斌应该是不管家庭小事的,大部分心思都在工作上,家里决定都听老婆安排。 关慧蛾也有自己的事业,忙起来时也不是天天能回家。 “挺好的。” 挑剔如于奶奶,都说了句好话。 刘芬没搞懂于奶奶这是说谁,夏晓兰想了想:“于奶奶是说你们都挺好的,观念不同不怕,能讲道理就行。” 夏晓兰是觉得,人不要先入为主,多点包容,真正难以沟通的人其实是少数。关慧蛾以前还反对她和周诚在一起,夏晓兰自己做出了改变,对周诚上心了,也愿意和关慧蛾沟通交流后,关慧蛾的态度自己就变了! 也幸好关慧蛾是个事业女性,相对来说更能理解夏晓兰的拼搏心,再说了,一个家庭主妇的未来婆婆,眼界就那么大,整天除了干家务就是琢磨身边的人,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呢,舍不得找儿子老公麻烦,当然要挑儿媳妇的毛病。 等关慧蛾走了,夏晓兰让她妈和于奶奶去休息,自己收拾厨房洗碗。于奶奶摸出一双橡胶手套扔给她: “新社会的科技进步,干家务也能保护手了,当然,最好是别干。” 夏晓兰不和老太太计较,于奶奶都能幽默了是好事啊。 等夏晓兰把厨房垃圾拎出去倒,邻居赵大爷提着鸟笼叫住她:“晓兰,今天家里有客人呀,我看见小车都停在巷口,是你家亲戚?” 周诚父母,也算亲戚吧? 夏晓兰点点头,“赵爷爷,您这鸟可真精神。” 这话戳中了赵大爷得意的地方,赵大爷拉着夏晓兰讲了半天养鸟心得,顺便鄙视了巷口另一个养鸟的大爷,说的口干舌燥,才放过夏晓兰。 等夏晓兰进了屋,赵大爷才反应过来,明明是要向夏晓兰打听下消息的,怎么说到了鸟身上? 但肯耐心听赵大爷讲鸟经的年轻人,巷子里就找不出几个来。他提着鸟笼子嘀咕了一句“鬼机灵”,到底是心情舒畅的。 鬼机灵夏晓兰回了家,想到自家以后要在京城常住了,邻居们还没认全。赵大爷刚才找她说话,倒提醒了她,是不是该找个时间,和邻居们吃一顿饭? 远亲不如近邻,家里都是女同志,有时候也需要左邻右舍照应呢。 748:讲规矩的新邻(4更) “晓兰她妈……” 坐在车上,关慧蛾起了个话头,又没说下去。 周国斌看她一眼,“我看人家挺好相处的,都说了能连你儿子一块儿养,你还不满意?” 关慧蛾拿眼白看他,“呸,你好意思叫周诚吃软饭?我是说,她妈妈和我想的不太一样,我一路上都在担心,就怕晓兰她妈是那种自怨自艾的性格,幸好还不是!” 话虽然不多,不是特别外向的,交流起来没问题呀。 说普通话带着很重的豫南口音,关慧蛾都觉得没问题。这些是次要的,最主要还是看人。 关慧蛾生怕周国斌听不明白,特别举了个例子: “我就怕像那谁,像王广平他老婆那样的,那可就难相处了!” 冉淑玉就是,喜欢和职务比王广平高的人来往,联谊会的时候,拼命往上凑。 但又玻璃心,特别敏感。 言谈中让人觉得她可怜。 关慧蛾后来被提醒了才回过神来,可怜什么了,下放的又不仅是王广平一个人。其他还有一直没能返城的,王广平可怜,别人就更可怜。 以前冉淑玉可不是那么朴素的人,关慧蛾今天看了刘芬,就更不同情对方了。国家会给王广平补发工资,王家怎么着也不至于穷成那样。再说了,晓兰她妈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都能自强不息,冉淑玉要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受穷也是应该的。 “对了,王广平怎么样了,真去了党史办?” 周国斌点头,“年前就去了,上面的调令他还能不去?” 关慧蛾不是关心别人家的八卦,是今天见了刘芬有感而发,想起来王广平的儿子和夏晓兰差点好上。 她颇为骄傲的想,自己的脾气是很好相处的,夏晓兰当初要真和王建华好上,冉淑玉哪有那么好对付?哼,就王家那动不动就推未来儿媳妇出来背锅的做派,选王家就倒霉了!别的不说,冉淑玉一定会欺负死刘芬,哪像她这样通情达理。 周国斌觉得他家夫人莫名有点小骄傲。 女人啊,真是让人搞不懂。 总体来说,今天和未来亲家见面,整个过程比较令人满意。刘芬有点小心思也不奇怪,没有藏着掖着,坦坦荡荡说了,那就是能商量的。 至于夏大军? 连晓兰自己都不认,关慧蛾才不会把那种人当亲家! …… 要招待邻居,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夏晓兰受到于奶奶的指点,忙活了两三个小时,揉面蒸了好多牛肉馅的包子,就这条巷子里,挨家挨户的敲门给人送去,拳头大的牛肉包子,还得按照别人家人数送,反正送成双数,情愿多不愿少。谁家有多少人,问的是街道办。 “赵大爷,自己做的包子,您尝尝,指点下味道。” “杨婶子,后天晚上有没有空,来家里吃顿便饭?” 左邻右舍的,夏晓兰送了快一百个包子,那就证明差不多有一百个人呗。 就按100个人来算,也能坐满10桌,要做10桌人的饭菜,夏晓兰不心疼钱,她心疼自己和刘芬受累。夏晓兰说要从饭店请个厨师回来,或者在附近饭店做好了把菜端回来。 于奶奶让她别急: “你先等等,肯定有人上门的。” 一百个牛肉包子送出去啥效果呢?这两年改革开放了,大家的习惯却是物资紧缺的时候养成的。 别看夏晓兰家不声不响搬进来,有人一直在背后嘀咕她家高冷小气。夏晓兰要大张旗鼓请客了,明晃晃占便宜的邻居却也不多。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瞧夏晓兰家门。 有人拎来一小袋绿豆的。 有丢下一只鸡的。 有放下一块腌肉的。 晒干的豇豆,家里腌的咸菜,隔壁养鸟的赵大爷给抱来一小坛咸鸭蛋。 “蛋黄个个都流油,用来喝粥最好!” 赵大爷说完了还砸吧了下嘴巴,“包子的味道确实不错,你家真舍得放肉。” 说完就要跑,没让夏晓兰有机会推辞,于奶奶叫住他:“赵大爷,您是这里的老住户了,向您打听个事,街坊邻居有谁会做菜的?” “小谷就挺会做菜的,还带了几个小徒弟,这一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是小谷出手。你要请他来,桌椅板凳都不用愁,小谷自己有家什。” 赵大爷嘴里的小谷今年快五十岁,哪里是啥小谷,就住在巷口,夏晓兰去送过包子。 到了中午时,夏晓兰和刘芬一起把食材清理出来,凡是接了夏晓兰家牛肉包子的,多少都有点回礼。一堆东西很杂乱,请客吃饭不一定能用上,可也有能用上的,像那在院子里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再买一只凑着,也能算一份菜。 “看到没,没有人会来白吃白喝。等你请谷师傅来,他会帮你计划好再买哪些菜,抠门一点的,请一次客也花不了多少钱。” 动不动就摆10桌饭菜,谁家扛得住? 又不是人人都像夏晓兰这么会赚钱,左邻右舍凑一凑,来吃饭不是把主人家吃穷,是图个热闹。 “受教了。” 人情来往有这么多学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夏晓兰又学到了新的方法。 她去请谷师傅帮忙做饭,谷师傅也没有推辞,亲自来看了她家有哪些材料,问夏晓兰要按什么标准待客,怕夏晓兰听不懂,还给她解释: “酌情增添食材就行,比如你家里有别人送的绿豆,买几根骨头,能熬一大锅绿豆汤。汤里都带着肉味,自然好喝。” 谷师傅给的是省钱的标准。 夏晓兰没太张扬,鲍鱼海参是不可能,上几份肉菜还是行的。 既要让大家吃好,也要把邻居们送来的食材用上,谷师傅心想,就像别人传的,新来的这家真是不缺钱的。做厨子的不怕搞好菜,有好食材,再差都有几分味道。谷师傅怕的恰恰是只有青菜萝卜,主人家却要搞出一桌上档次的席面,那咋可能呢! 赵大爷提着鸟笼看人下棋: “我说的没错吧,是有来历的,讲究规矩的,不是暴发户,你们放心了?” 下棋的俩大爷翻白眼,明明是姓赵的最关心新邻居,吃了牛肉包子,马上就转了口风,你咋不上天呢! 749:一年之计在于春!(补3) 赵大爷是有点讲究,以皇城人自居。 爱吹吹牛,热心肠,好为人师,京城人好坏的特质赵大爷都有。 热心肠也是不掺假的,他给推荐了谷师傅替夏晓兰家置办酒席,等谷师傅从夏晓兰家出来,赵大爷还关心了下菜单。 “是这个呢,阔气还讲究。” 谷师傅卖关子,就是不拿菜单给赵大爷看,赵大爷心里急呢,指着谷师傅骂: “给你介绍活儿,你马上就翻脸无情了!” 翻脸无情的谷师傅笑嘻嘻走了,冲着赵大爷挥挥手:“赶明儿谢您两斤烟叶,再给您拎一副猪下水来。” 一副猪下水,是猪大肠和猪心、猪肝、猪肺加猪腰子。 这些叫软下水。 猪头、猪蹄这些是硬下水。 京城人对吃下水没意见,炒肝、卤煮这些都是下水做的,有人嫌肥肠臭,有人就好那一口味道。 “到底给了多少酬金啊,舍得送我一副猪下水?” 赵大爷更好奇了,他是给谷师傅介绍活儿的中人,谷师傅给他谢礼是应该的。 但给两斤烟叶就差不多了,谷师傅偏偏还要加一副猪下水。 猪下水肯定没有猪肉值钱,猪肉一块多,一副软下水,怎么也要10块钱往上走……夏晓兰家到底给了多大的红包,赵大爷好奇的想要趴过墙头看一看,这是要准备满汉全席呢? 第二天一早,赵大爷搬了个凳子坐在自家门口,一边逗鸟一边偷瞄隔壁的动静。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各有分工,搭灶台的,搬桌子放椅子的,还有送食材的。 好家伙,肉是用箩筐装的,一头是猪肉,另一头好像是羊肉,还有两只神气活现的大公鸡,又有一个大木桶用自行车推着来的,鱼尾巴把桶里的水都溅出来了! 就是始终不见夏晓兰。 赵大爷看了半天,回家啥也没说,中午让他孙子只准用小碗吃面: “你瞎吃,晚上要后悔的。” 夏晓兰只管出钱的,家里待客她真帮不上忙,也没空。 关慧蛾和周国斌上门是3月3日,正月十二。 请邻居们热闹一下是3月5日,正月十四,把正月十五过大年给错开了。 3月5号吧,还是华清大学新学期报道的日子,夏晓兰一早起床就骑着她那伪装过的旧自行车去学校,虽然还是大一,再报道已经是轻车熟路,夏晓兰很顺利就和307寝室的诸位室友顺利会师! “晓兰,咱们这是一年没见了!” 苏静把夏晓兰的行李往寝室里拖,“咦,你包太轻了。” “今年我妈也来京城了,周末我就能回家,不用带多少东西。” 夏晓兰随口一说,苏静张嘴:“你家搬到京城了?” “家”这个字可不是乱用的,要不是自己房子,一般人不会这样说,“回家”两个字特别有归属感,苏静很敏感。 “搬到京城了,我妈不是在开服装店吗,我在京城念书,她干脆就来京城开店。” 周丽敏在收拾自己衣服,闻言立刻凑过来,“你家店要开在京城?天啊,我的零花钱!” 她捂住自己的钱包,动作十分夸张。 夏晓兰受不了戏精,“打折,咱们寝室要买衣服,全部打折。” 衣服什么价位,去年冬天帮周丽敏带鸭绒服时大家就有概念了。对307寝室的女生来说,夏晓兰家的服装店卖的是高档女装,她们基本上是买不起的。 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好的,谁舍得花几十块买衣服? 只有自己工作后,才下得了这个狠手——杨永红在旁边默默听着,她的职业追求是月工资200元,毕业后不知哪年才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就算达到目标,对杨永红来说,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也太贵了。 她老家乡下,都是自己扯布做衣服。 一件衣服,家里的大孩子穿了,还得传给小的,条件就是这样艰苦,杨永红都过惯了。 也是出来上学,她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么大,幸好杨永红比较想得开,要是心里偏激了,杨永红肯定过的特别痛苦。 夏晓兰算有钱的,可还有比夏晓兰更有钱的,港商家的儿子年纪没比杨永红大两岁,一出手就几百万捐给华清大学,杨永红要觉得人生不公平,非得自己把自己呕死。 “你们先别惦记着晓兰家卖的衣服,学校评奖学金的名单应该出来了,我听系里师姐说,琤荣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可以重叠发放。” 琤荣集团要发放奖学金了。 杨永红想拿这个,而且它和国家奖学金不冲突,杨永红就更心动。 奖学金这种事,连夏晓兰都没理由拒绝。 难道琤荣奖学金是杜兆辉捐的,她就梗着脖子不要? 傻不傻,钱都捐给华清了,还指定了用途,她要是能选上奖学金,说明她上学期够努力,努力的见证,她为啥不要?反正她妈以前领到安庆一中发的奖学金,比赚多少钱都高兴。 “成绩单出来了?” “出来了,在班主任那里能查到。” 班主任戴老师神出鬼没,今晚多半要来查寝室,估计到时候就能看到上学期的成绩了。 夏晓兰匆匆把自己的床铺好,“我还要回去一趟,家里有事,我晚上吃了饭再来学校……先通知大家做好准备,这个周末,全寝室都到我家吃饭,我妈亲自下厨。” 307寝室一片欢呼声,闹得隔壁寝室都在探头看。 夏晓兰骑车没有回什刹海,而是去了南锣鼓巷,开学了,她只有没课的时间才能来培训,也不知道这些人学到了多少东西。光死记硬背没用,还得看实际应用。 3月中旬开业,至今也不过只有10天,这10天里,刘芬得南下羊城,和李凤梅一起挑选今年的春装新款。 陈锡良的批发生意肯定要受影响,估计他本人都不太上心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Luna的开业上,也就只给陈锡良剩了十来天时间,生产的成品必须要从羊城运到京城,将西单的Luna专卖店装满。 搞自己的品牌有多难? 亏得陈锡良有关系,要不第一批货不敢大量生产,一个款只要几十件,制衣厂还嫌麻烦呢。 多了他也不敢下单,一个款几十件,要有两个颜色,数量就翻倍。一个品牌呢,春天的款式有裙子、上衣,裤子,外套等等,怎么样也有几十种单品。 上万件衣服,那是轻轻松松就达到的生产量。 要想在春季把品牌上线,制衣的本钱都是一二十万,还有两家专卖店装修啥的,陈锡良压力很大,夏晓兰同样不轻松,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忙碌的季节! 750:请客的意义何在(1更) 夏晓兰去了南锣鼓巷,还去了秀水街和西单。 把自己的两家店都转了一圈,她才放心回家。 到家时刚好下午6点,家门打开着,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抬脚走进家门,又和外面截然相反,变得很安静。 “这咋回事儿?” 于奶奶指了指厨房,“你没闻到味儿?” 闻到了啊,就是肉的香气。如果再细分,羊肉的香味儿最突出,其次是猪筒骨和猪蹄炖绿豆的味道,再然后才是红烧鲤鱼。 刚重生那会儿,夏晓兰闻着这些香味肯定要流口水,红薯和肉哪个好吃根本不用说! 但那种苦日子她也没过几天,跟着舅舅回家,开始倒腾鸡蛋生意后,就能隔几天改善下伙食了。家里现在不可能吃不起肉,有时候还要控制着吃,夏晓兰怕自己发胖! 看见邻居们坐的整整齐齐,眼神时不时瞄向后院厨房方向,夏晓兰恍然大悟。 她家日常生活不缺油水,不代表其他人家也这样。 大鱼大肉的刺激,邻居们没法拒绝,这时候哪有心情扯淡,都暗搓搓伸长了脖子等上菜。 夏晓兰决定去厨房看看,谷师傅一见她就精神抖擞: “小夏,你回来了?那我准备开席了!” “您这菜早就做好了,在等我?” 谷师傅觉得夏晓兰问的奇怪,夏晓兰请他做席面,那夏晓兰就是家里当家做主的人,哪有主人还没回家,就开席的,没那个规矩! 夏晓兰一秒读懂谷师傅的表情,“好嘞,您开席吧。” 谷师傅的几个徒弟们配合的很好,报菜名的,传菜的,夏晓兰觉得很普通的一顿饭,连材料和工钱也花不了几个钱,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没让她妈和于奶奶累着,邻居们吃的高兴。 就是吃的太高兴了,很快就熟悉起来,隔壁的婶子向刘芬打听夏晓兰多大。 “今年6月,就要满20岁了。” “那是个大姑娘了……找对象没?要没找,我认识好几个年轻小伙儿,条件都特别好!” “有对象的吧,买房时一起来过。” 呵呵,八卦的大爷大妈们记性都好着呢,巷子里出现个陌生人他们都警惕,周诚也的确打眼,小伙子长得太精神,想忘也忘不了。 还有人不服气,“万一是亲戚呢?” 呸,谁家亲戚两个年轻男女会牵手的,肯定是对象。 刘芬一锤定音,“是有对象了。” 前两天周诚爸妈才上门拜访过,刘芬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承认就承认呗。 要当介绍人的顿时失望。 又聊到夏晓兰还在念书,是华清大学的,八卦的邻居们这下统一了阵营:“听你口音是外地的,你闺女真有出息。” 至于为啥是老中青三个女同志搬来,瞧在这一顿丰盛饭菜的份儿上,倒没有人刨根问底。 其实都没想到离婚上,现在离婚率本来就不高。 想的是夏晓兰丧父……不敢问,怕戳中夏晓兰一家人的痛处。 夏晓兰要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借您吉言”,她家这种情况,丧父真是最简单的解释。对周家不隐瞒,因为周家人将来早晚会知道,但街坊邻居的,第一次吃饭就拿着高音喇叭说她妈离婚了?夏晓兰还不至于傻到那地步! 赵大爷把一块红烧肉夹在孙子碗里: “让你中午用小碗吃面,没骗你吧?” 孙子吃的满嘴流油,为啥要用小碗吃面,他爷爷应该叫他不吃啊。 肉比面好吃,可他吃了这么多,肚子好像快装不下了! 厨师和帮厨都是额外吃一桌的,得等所有人都吃上了他们才能上桌。等左邻右舍吃满意了,谷师傅带着徒弟们,三两下就把碗筷桌椅都收拾完,连院子都打扫干净了。 “炤台明天我让人来拆, 你们家有人在吧?” 要不是炤台现在还烫,谷师傅肯定马上拆走。夏晓兰把事先说好的酬劳用红封包了,双手递给谷师傅,“您受累勒!” 谷师傅捏着红封厚度就高兴,“不累不累,以后还有这种事儿,我一定早点到。” 有钱拿还累? 总比又累又没钱好。夏晓兰家的活儿特别轻松,谷师傅就是掌勺,洗菜切菜都有徒弟帮忙,季节也不是夏天,现在靠近灶台是暖和不是闷热,材料上夏晓兰家也大方,直接让谷师傅那边去买,没有扣扣索索的,这样的主顾,谷师傅一年也难得遇上一回,当然十分开心! 花点钱没啥,夏晓兰觉得这钱花的值,也就一顿饭吃完,和街坊之间的关系陡然拉近。 夏晓兰晚上要回学校去,推着车出门儿就碰见邻居。 “你一个大姑娘,大晚上自己骑车去学校?这边有公交最晚9点才收,你坐公交回去吧。” 几路车到哪里,几点收车,别人肯定比夏晓兰明白。 夏晓兰把自己的破自行车放车里,还真的坐公交回了学校,刚回寝室,就赶上班主任戴老师查寝室,看看她们有没有按时到校报道,晚上是不是都住在寝室,这些事学校管的严格,戴老师也非常负责。 “夏晓兰,你怎么现在才到?” 戴老师在本子上打了勾,307寝室的人都到齐了。 杨永红是土木系的,戴老师顺便帮她班主任查了寝,夏晓兰趁机和戴老师报备了周末不留宿寝室的事。上学期她只有外出时请过假,平时全都住校,周末宿管阿姨也要点人头,去哪里了都要有个说法。 这学期,夏晓兰估计自己会直接住家里,先和戴老师报备一声准没错。 学校管理的严格点,夏晓兰虽然不那么自由,也没觉得反感,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管理严格,80年代的大学生才能一心扑在学习上,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诱惑——后世大学都不熄灯了,还能随便出去租房住,这些便利条件,并没有让大学生们更爱学习,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通宵不熄灯正好方便他们打游戏,在外租房更方便的是情侣同居。 戴老师也没为难人,特意拿笔记了下: “你家这是孟母三迁啊。” 肯定是夏晓兰来京城念书,才搬来京城的,人离乡贱,没有谁会轻易离开故乡。从豫南搬到京城,需要勇气,这勇气多半是父母为了孩子,戴老师很是感叹。 夏晓兰当然最能感受到这点,她又不是喜欢家长里短的性格,大张旗鼓请邻居们吃饭,为的就是让她妈能适应京城的生活! 751:学霸之上还有人(2更) 戴老师把夏晓兰的事儿给记下了。 夏晓兰家条件不差,她又没掩饰过这点,后来是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才刻意低调,但她也没申请过助学金。 戴老师本着责任心又问了一遍,“这学期你要申请助学金吗?” 夏晓兰摇头。 戴老师就在小本子上打了个叉。 苏静早在旁边跃跃欲试,“戴老师,您手里有成绩单吧,给我们透漏点情况呗?” “成绩单明天班会上发,你还怕看不见?你是想关心奖学金吧……苏同学,除了专心上课,平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多参加各种竞赛,奖学金能加分的。” 戴老师这话,明明就是说给夏晓兰听的嘛,他还生怕307寝室的人听不懂潜台词,说话时都看着夏晓兰。 于是大家知道了,夏晓兰肯定是要拿奖学金的,难道是特奖? 戴老师一走,苏静就躺在床上哀嚎: “苍天不公啊,为何富的越富,穷的越穷!” 杨永红冷冷戳破她的表演,“因为富的人比你更努力,晓兰拿了全国英语竞赛的特奖,评定奖学金当然要给她加分。” “我开玩笑呢……” “这种玩笑也不能乱开。” 杨永红趁机在寝室宣布,这学期全寝室的目标是人人都拿奖学金,能考上华清,大家脑子差的又不是太多,第一学期还能说不适应,第二学期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是不够努力。 “我想了个办法,说给大家听听,这学期要再拿不到奖学金的,就把寝室的卫生都包了!” 现在寝室是轮流做卫生,307寝室还没有特别极品,不愿意轮值的。 轮值是没问题啊,要把整个学期的寝室卫生承包了,夏晓兰打了个冷颤,老大真是狠啊! 这么狠的杨永红偏偏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同意!” “我也同意老大……” 夏晓兰弱弱的举手,杨永红眼风扫过来,“小六,你有反对意见?” “不敢不敢,我是说能不能加一个提开水。” 人长得好看,心咋这么黑呢! 不分冬天夏天,女生都要用一瓶开水的,开水房在食堂旁边,一次提两个热水瓶上楼,寝室八个人也要跑4趟,这个绝对比打扫寝室卫生还费劲。 要是拿不到奖学金,就要每天跑四趟开水房。 “图书馆这时候关门了吗,我想去看书了。” 年纪最小的吕燕开了个玩笑,全寝室都说夏晓兰狠。说归说,还是没人反对这个提议。 不对自己狠一点,怎么会拼尽全力去学习呢? 考上华清大学,不代表将来就真的高枕无忧,毕竟这世上还有太多人比她们有优势,杨永红要朝着200元的月工资奋进,她自然需要更努力。 307寝室的女生们有

相关推荐: 在哨向abo里做剑修(np)   悲伤瑞士卷「1v1」   白月光的妹妹_御宅屋   暴簬的滛荡妻   老婆旅行与大杂交   不要逃   舅想和你爱爱(高H)   妻主失忆后怎么我变小三了【种田1v2兄弟丼】   水蜜桃(纯H短篇集)   姐弟禁忌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