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15章

第115章

着我的工资,还要泡我家的女人?” 菲佣是比保镖还忠诚的存在,保镖还会换,有的菲佣会在雇主家工作大半辈子,说菲佣是杜兆辉家的女人也不算错。夏大军解释不清楚,他也不喜欢菲佣,干脆就不说话。 杜兆辉冲他招招手,“本少爷马上就要去大陆发展,你愿不愿意跟着回去?” 怎么说也是救过他性命的,杜兆辉象征性问了夏大军的意见。 有的大陆人来了香港就死赖着不肯走,万一夏大军不想回去,杜兆辉只有安排他去别的地方“上班”。 好在夏大军没有蠢到家,知道跟着大少爷走才是正确的。 “大少您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524:学院的进修机会 发生的事夏晓兰又不知道。 杜家什么的,离她现在太远了。 夏晓兰只能干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南洋歌舞厅被查封,让刘天全主动把材料和质押金都退还,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她舅在整件事的损失降到了最低。既没有发展出对不起家庭的婚外情,也不至于跌倒刘天全的陷阱里背上几十万的债务! 也不枉夏晓兰趁着周末跑了一趟鹏城。 她有对大环境发展的先知先觉,却不能预知和自己有关的未来,哪里会知道和刘天全怼了怼,会惹出杜家其他人来内地。知道了就不怼了?多半是该怎么怼还得怎么怼,刘天全是主动缠上来的,避不开的麻烦,只有主动出击去解决。 周诚将一张电报揉成一团。 刘天全被招回港岛了,以杜家主事者的作风,估计会换一个人主持内地的事务。 周诚这次可是违反了他爸周国斌的话,又和潘三他们联系上。 只有一次,他爸应该不知道吧? 他没有把电报随手丢弃,而是点火烧掉了。 烧完一出门就碰到了方士忠。 两人的宿舍就在一层楼上,想完完全全避开也不可能。 方士忠冷哼一声,看着周诚的目光很不善。 他和周诚的绊子是化不开了,要不怎么说妻贤夫祸少呢,最开始方士忠也就是有点小嫉妒情绪,人都喜欢和身边人作比较,周诚年纪比他小10岁,两人职务却一样。 后来娶了高菲,简直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方士忠对周诚从小嫉妒上升到了恶意。 上次发生冲突,高菲咬住不放说是周诚打人,这三个月来的确给周诚造成了困扰,单位里一部分人对周诚评价变低。在方士忠看来还不够,周诚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挨了一个很轻微的处……方士忠认为还远远不够呢。 周诚只当他是空气。 他和方士忠不对付整个单位都知道,方士忠现在不能轻易将他激怒,周诚也是有成长的,脾气变好很多! “领导叫您过去一趟。” 周诚马上就绕过了方士忠,跟着报信的人走了。 方士忠留在原地猜测找领导找周诚什么事儿。方士忠有种感觉,单位的领导更喜欢周诚,对周诚比较偏心,单独叫周诚去,他害怕又是什么周诚独享的好处。 周诚到了办公室,两个领导正在商量事,把周诚晾了十几分钟。 半晌后,姓李的领导才问他最近感觉如何。 “报告,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时间倒回三个月前,同样的事,我会用更好的处理方法。” 周诚居然真的会检讨自己? 性子骄傲又倔的,还真是有改变。 李领导其实也听到了最近在单位里的风评,周诚在去带过军训后回来,的确有一些变化。 李领导将桌上的一份文件递给周诚: “每年都有一些去学校进修的指标,今年我把你的名字报了上去,上面的批复是同意,如果你本人没有意见,下个月就能去学校报道。” 周诚看着文件,这个进修时间,长达两年 不过一般人是进修半年,周诚搞不懂自己的进修时间怎么是两年。 李领导显然也没有详细解释的意思,就问周诚是不是愿意。 除了进修时间稍长,周诚哪有不愿意的。 单位里这个安排正和周诚的心意,他早就想着自己应该深造一下,为了和他媳妇儿又共同语言,也为了自己以后的事业发展,这种时候去进修是最好的,周诚几乎立刻就同意了。 走出办公室时,周诚发自肺腑的向两个领导敬礼:“谢谢领导的关心爱护!” 李领导叫他赶紧滚蛋,另一个则笑呵呵的。 这的确是关心爱护。 这种进修机会,换了谁都会拼命抓住,进修意味着提拔,两年算什么,就算去进修四年别人也会愿意。 周诚从办公室出来,先是打电话给家里说了声,周国斌也认为是好事。 周诚就再无疑惑,赶紧给夏晓兰写了一封信。 晚上的时候高菲来单位,方士忠说起这件事,高菲十分得意: “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儿,估计又要叫他去哪里带军训,他也就只能干点这种事啦。” 方士忠一想也是。 两口子换话题说起进修的事,方士忠很想弄一个进修名额,他都年过三十了。到学院进修最稳当,方士忠还想着好好打听下这事儿,第二天单位却公布了今年单位的进修名单确认,只有周诚一个! 方士忠当下就找领导去了。 李领导对方士忠倒是好好解释,本来方士忠和周诚就不和,要不把事情说明白,两人的芥蒂会更深。 “周诚15岁参加工作,上面认为他的文化课水平较薄弱,这一次才让他去学院学习两年……” 并不是方士忠想的进修完成后就提拔,这算是给周诚弥补下学历的硬伤。 方士忠被李领导讲了一番,回到寝室,高菲一听就着急: “那你呢,你也需要进修呀!” 方士忠一拍脑袋。 周诚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方士忠也没比周诚学历高,他还没有周诚运气好,没有周诚提拔的快。前头工作好几年,后来为了提干,去进修过两次,两次都是半年。 方士忠难得没有被高菲给挑拨的更生气,周诚真是还一次都没有进修过——李领导不是说了吗,周诚学历上有硬伤!这个说法讨好了方士忠。 “进修学习两年?” 过了两天,夏晓兰收到周诚的信,看了信她也替周诚高兴。 525:有房一族 这真是好事。 对周诚的个人前程来说是好事,学院就在冀北省,和京城的距离也不算远,夏晓兰可以趁周末的时候去学校看周诚。 夏晓兰拿着信笑,307寝室的人都很好奇。 “怎么,你的那位Z先生又来信了?” “信里说什么了这么高兴……” 苏静现在唯一的执念,是没见过神秘Z先生的照片,哪有男女朋友互相不留照片的?问夏晓兰要,被告知没有,要不是两人的通信很频繁,307寝室都要怀疑“Z先生”是夏晓兰自己编造出来的了。 “他要去冀北省念书了,机会难得,所以替他高兴!” 杨永红哎呀一声:“冀北省?什么学校呀!” 冀北是杨永红的老家,她当然是全寝室最激动的。 冀北省的大学也不少,夏晓兰的对象上什么学校?当然,冀北省的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如华清有名气,现在的女学生还是单纯,没以学校来论两个年轻男女配不配,更多还是看人好不好。 在307寝室,有关“Z先生”的猜想也算是寝室卧谈会的主要内容。夏晓兰任由大家猜测,笑眯眯的不反驳。周诚去陆院比较急,单位会给他批假,让他回家一趟。 周诚在信里说带夏晓兰一起回去。 上次去周家,刚好碰上了王建华他妈,夏晓兰希望这次去周家能安安稳稳的。 转眼又是一周,周六早上,夏晓兰准备到约定的地方和周诚见面,伍行长那边说什刹海那处院子,房主松口了。 “8万肯定太少了,但10万对方可以讲价,你今天要不要去看看?” 这才早上八点呢,夏晓兰和周诚约好八点半见面。 周诚八点十几分就到了地方,夏晓兰就问他,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房。 伍行长瞅了瞅挂着特殊牌照的吉普车没吱声,笨蛋才会发现什么事就大惊小怪,伍行长看破不说破,心里自有一番猜测。 周诚真想好好抱抱亲亲他媳妇儿,一停车发现还有别人在,夏晓兰又说去看房。 周诚也想去看看夏晓兰喜欢的院子,“那就一起去,午饭前回家就行,今天我带你去爷爷奶奶家。” 周诚又掉转头和伍行长打招呼,伍行长不知道周诚背景,只知道这个年轻人说话很老道,伍行长还骑他那自行车,周诚载着夏晓兰开车在后面慢慢跟着。什刹海也不远,一会儿就到了地方。 今天院子里可热闹了,可不仅是夏晓兰之前看房的那位,七七八八的有十来号人在院子里等着,显然房主一大家人都到场。 夏晓兰三人一进屋,就有人围上来: “8万太少了,怎么可能卖!” “是呀,你去哪里买这么齐整的大院子……” “10万不能少的,我们家人都商量好了!” 夏晓兰只拿眼睛看伍行长。 她是来看房的,可不是吵架的。 周诚也笑:“你说说过来做什么,咱们不如早点回去吗,也不缺这一处院子。” 对周诚来说,他的确不缺一套四合院,他叫康伟买了好几套。那些院子他一个人也住不完,不就是听他媳妇儿的话才买的么,钱都是晓兰的,房子也不算什么多重要的东西。 晓兰要实在想要,周诚就把房子都放在一块儿,让夏晓兰挑一套。 她要给钱,周诚就收下,反正这钱转手也是给他媳妇管理。 要是不给钱,周诚会更高兴! 怎么着也比大早上来这里强。 诚心卖房的,连卖价都没商量好,说是房价可以谈,把夏晓兰叫来了还是10万! 伍行长也生气,把之前联系的房主叫出来。 “怎么回事儿呢,说好了房子卖价可以少,你当我们的时间都不值钱,随随便便耍我们玩儿?” 在场所有人,要说时间值钱,谁比得过伍行长?他就是整天和钱打交道的,有的单位贷款上百万,不还要找伍行长谈吗?单以金额来说,什刹海的四合院买卖,在伍行长那里真的算“小生意”。 夏晓兰和周诚两个年轻人,长得好看,却不好欺负。 这下子十几个人不吵了,老实了。 伍行长福至心灵,临时加戏,劝了又劝,才让两个年轻人消了气,没有马上转身就走。 “各位,对不住呀,麻烦都往屋外站一站。” 院子里的人被轰走了,夏晓兰总算能带着周诚安安静静看房。 夏晓兰学以致用,对着周诚讲这栋院子: “特别标准的三进院子,前院浅,进门就是‘倒座’,古时候能当门房,能兼客房、客厅,有客人来都不会进内院的,因为内院住的是女眷嘛……进了垂花门,就是内院,中轴线上的事正方,两侧为东、西厢房,正房两侧稍微低矮的两间小房子叫‘耳房’,就像小耳朵一样挂在正方两边,最后面是‘后罩房’,以前的仆役能住,能贮藏,也能当厨房用……我是不是说太多了?” 其实还没学到东方古建筑,是夏晓兰自己感兴趣去图书馆查的资料。 周诚眼睛含笑:“你真的很喜欢这院子,那就买下吧。” 不止是喜欢这四合院,还挺喜欢“建筑”,周诚喜欢他媳妇这样懂得多,说话有内涵。 周诚也觉得这房子挑不出毛病,有伍行长帮忙还价,最终双方都退了一步,议定房价88000元。 把定金预付了,这院子基本就算属于夏晓兰了。 她这也算在首都买上了房,自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周诚直接把她带到周家二老的住所,夏晓兰也是眉眼含笑。周家老爷子在她脸上看不出一点勉强——听说还自己去看过周诚爸妈,行事的确一点都不小家子气,没有介怀周家对她和周诚处对象的态度改变。 周奶奶忍不住问:“晓兰这是有什么开心事?” 526:晓兰自己买的房 知道周诚要去学院进修两年,单位给批了假,周诚要带夏晓兰来看周家二老,周家其他人自然也要到的。 陆陆续续的,今天周家人也到了不少。 夏晓兰人逢喜事精神爽,被周奶奶看出来,老太太都多大年纪了,不会再像年轻时候藏着掖着,反而很自由随心直接就问了。 夏晓兰还不太好意思说,当着这么多人,不成了炫耀吗? 周诚不放过替他媳妇挣面子的机会: “上午的时候,我陪晓兰去买了个房,房子是她早就看好的,这下真成了她的,自然很高兴。” 买了个房? 谁买了个房? 周诚大伯母忍不住,“你们这么早就要操心结婚的住处了,现在买房也太早了点,晓兰不是大学生嘛,等工作后单位肯定会优先分房。” 单位当然会分房,却是按资排辈慢慢等的。 住房资源好的单位,可能会分个小两室,资源不好的,也就分个一室。 84年的时候,谁都关心住房问题,特别是城里人,没人会嫌弃自己的住房太过宽敞,都觉得紧巴巴不够住。 夏晓兰虽然考上了华清大学,要想分配到像大伯母家的那样的住房,不知道要奋斗多少年呢。 都说大学毕业就成了国家干部,那干部和干部还是有差别的,要不怎么有“高干”的说法。到了高级干部这一级别,国家分配的房子就不拥挤了,像周老爷子和周奶奶住的地方,那是拿着钱都租不到。 周诚大伯母的意思,夏晓兰和周诚还没到结婚的时候,就这么着急撺掇着周诚买房呢? 安安分分等分房不行么,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就算是周家人,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特权。在工作上表现好,有本事,自然能先分到房。本事特别大,分到的房子就比别人宽敞。 周诚大伯母为什么有点小心眼,还不是周国斌的职务比她男人周文邦高了两级。 周家人的居住条件,最好的肯定是周家二老。 顺着数下来,就是周诚家。 周诚家的房子本来就很好,就算周诚结婚后,也不需要在外面住。大伯母是不挑刺心里不舒服,你说她心有多坏也不算,就是要给周诚家找点麻烦——婆媳之间本来就容易有矛盾,大伯母是给关慧蛾找不痛快呢,儿子还没结婚,就被未来儿媳妇撺掇的单过,哪个婆婆心里会高兴! 周诚对大伯母的小肚鸡肠心知肚明。 关慧蛾也心知肚明,懒得搭理大嫂,她干脆到厨房去帮忙。心里也是挺诧异,之前说夏晓兰自己做生意,没想到这就在京城买上房。一心两用,生意还能做这么好? 不知道为啥,周诚堂姐倒是学乖了,今天没有第一个跳出来叽歪。反正是在周家,夏晓兰也不需要自己去出这个风头,她相信周诚,都交给周诚就行。 因为是长辈,周诚也没怼的太狠: “您听错了,不是我和晓兰买了个房,是我陪着晓兰去买房,她自己在京城买房了。” 周家人都看着夏晓兰。 大伯母恍然大悟,“晓兰家给她买房了?” 揣着明白装糊涂呢,周怡扯了扯她妈的袖子,“周诚的意思是,晓兰自己给自己买了套房吧。” 周怡一点也不想拆亲妈的台。 可她总有种感觉,现在不把她妈给制止住,一会儿脸会更疼。 都说到这时候,夏晓兰不得不自己站出来了解释两句:“恩,买了个院子,以后在京城住着也方便。” 买这房子的每一分钱都是她自己赚的,怎么就不能堂堂正正说出口? 不是夏晓兰想在经济上和周诚区分的格外清楚,她就是防备着有这一天。周家人大部分都挺好相处,但亲亲戚戚的多了,总有喜欢挑刺的。 现在看起来,周诚大伯母就担当了“找茬大队长”的角色。 夏晓兰不怕呀,房子是她自己买的,说话就能硬气! 周奶奶挺高兴,“你这孩子也太能干了,上次说是自己做了点生意,这都在京城买上房了?房子在哪儿,改天带奶奶去看看。” “奶奶您随时都能去,房子就在什刹海,是个小四合院。” 刚才大舅妈的语气,让顾思颜不敢说话,这时候终于忍不住凑上前:“夏姐姐,你可真厉害。外婆去的时候,能带上我一块儿不?” 顾思颜和夏晓兰私下里有接触,受她爸的态度影响,也算是夏晓兰的一名小脑残粉。 至此,夏晓兰买房的事儿,基本上周家人都知道了。 什刹海边儿上,买了个小四合院! 那得多少钱呀? 能称为四合院的,起码得四面合起来的院子,真心不是什么小平房。现在能私下里买卖的,就是国家返还的“祖产”,这种院子可能没有单位分的房子新,地方却是宽敞的。 何况地段也好,不是三环以外的偏远地方,在什刹海边上。 大伯母这下终于无话可说,她心里还是怀疑周诚给拿钱了,但这时候再抓着不放,老爷子和老太太该生气了。 上一次,都有人往周文邦面前告状,说周诚在单位里如何不好。 没想到现在要去学院进修……在周家,还是周诚的前程最好,大伯母就是再酸也没办法。谁叫她只生了个女儿,还是没有事业心的,别说比周诚,连周诚找的对象都比不过。 周奶奶最实在。 周奶奶是觉得夏晓兰要念书耽误几年太久,但瞧周诚这样,提反对意见有啥用? 又拆不散,不如态度热情点,让两个年轻人别闹矛盾。 快吃饭的时候,实在的周奶奶拉住夏晓兰偷偷问:“什刹海的院子不便宜吧?你告诉奶奶,买房还差钱不,奶奶给你贴上。” 这完全出乎夏晓兰的意料。 关慧蛾在厨房里帮忙,也不知道听见没有。夏晓兰赶紧说明下情况: “房子是不便宜,我之前和人做生意赚的钱基本上都花了,暂时还不缺钱,谢谢您!” 除了周诚大伯母,周家人对她买房的事都没啥意见。 夏晓兰这一举动,反而赢得了周老爷子等人的好感——之前不是认为夏晓兰心思不定么,人家女孩子都在京城置业了,证明是真正考虑过和周诚俩人的未来生活呢。 527:等我两年 夏晓兰直接在京城置业了。 关慧蛾心情也复杂呀,上次说夏晓兰不是真心想和周诚在一起的,夏晓兰说自己努力改变下。这改变明晃晃的,就摆在关慧蛾面前。 要不是想和周诚在一起,夏晓兰何必这么早在京城置业呢,毕业分配是随机的,夏晓兰又是豫南省人。 她这诚意,显然表达了自己想留在京城的意愿。 如果夏晓兰把周诚放在了心上,关慧蛾还真从她身上挑不出毛病。关慧蛾并不讨厌事业型女性,她本人的事业心就挺重,要不也不会生了孩子丢给保姆带。 不过当婆婆了,总想找个一心围着周诚转的儿媳妇。站在客观的立场,关慧蛾挑不出夏晓兰的毛病,夏晓兰出身不好却知道努力,学业上没放松,还能靠自己在京城买房——改革开放的口号提出来四五年,能真正放下面子去干个体户的人还是不多,选择干个体户的,更多还是像夏晓兰这样家庭条件差的。 但无论在哪一行,做出点成绩,总是让人钦佩的。 何况夏晓兰还不满20岁。 关慧蛾想起来上个月有人想给周诚介绍对象,她虽然反对夏晓兰和周诚继续交往,到底不能昧着良心说她儿子是单身。 再好的对象,也要等周诚和夏晓兰分开后……可瞧这两人的样子,能分开吗? 关慧蛾听见周奶奶拉着夏晓兰问买房钱够不够,简直不想说话。 夏晓兰才来几次呢,就一点点把周家人的心都笼络了。关慧蛾记得自己婆婆也有着担心,老人家怎么一会儿一个变化的,要反对,态度能不能坚决点? 私房钱都掏出来要补贴夏晓兰,这哪里像是反对的样子,分明是给夏晓兰撑腰呢。 不能想,再想就要头疼了! 这顿饭总体来说是很愉快的。 周老爷子私下里和周诚谈话,认为他这时候去学院进修的选择很对。 “树要长得高,根系就要扎的深。静下心来去学院学习两年,既淡化之前的不好影响,也是为你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时代在进步,你要学习先进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战略方针。” 周老爷子不是老古董。 相反,他是一个十分睿智的老革命。 不用着急做最出头的那个,周诚晋升快,基础却不够稳,这一次进修学习的机会,还真是单位领导对周诚的爱护。 现在已经是现代化的世界日新月异,从解放前到建国初,再到如今,周老爷子一路都是见证人。 周诚要是不学习新的东西,那不是等着被时代给淘汰吗? 周诚从家里面得了支持,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更清晰。 两人要走的时候,周奶奶给夏晓兰装了好多东西,让她带回学校吃。 老两口这里也不缺什么保健品,夏晓兰之前去鹏城带回了不少海鲜干货,除了即食的分给室友,其他都拎来周家了。 周奶奶心疼她个小姑娘花钱,可不就是拼命要塞东西给夏晓兰么。 反正那热乎劲儿,关慧蛾都不想看。 周诚大伯母就更难受。 周奶奶就是偏心,偏心周国斌和周诚还不够,现在连周诚的对象也偏心上了! 什么自己买的什刹海四合院,周诚大伯母就不信那邪,要说周诚没私下里给贴钱谁信? 周诚大伯母回家翻了翻存折。 周文邦每个月工资有两百多块,加上奖金和单位发的各种东西,一年的收入大概能有七八千块。这已经是很高的工资了,要不王广平返城,也不会心心念念想着从前的职务。 大伯母在工作上不如关慧蛾努力,一个月工资和奖金加起来不到200块,一年下来顶天能有2000块。 周怡的工作就是放羊吃草,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够周怡自己花,她这边不能算入家庭总收入。 周文邦夫妻,全年各种收入加起来,也有小一万。 除掉七七八八的开支,能存下来几千。 但两人的工资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的,周诚大伯母听说夏晓兰一个农村丫头都能在什刹海买房,回去翻了翻家里的存折,也不过才几万块。 再一打听什刹海那边的房价,几万块能买个特别小的院子。 大伯母心里很是烦躁: “真是农村人,干个体户赚点钱就忍不住嘚瑟。” 周怡赶紧安慰她妈,“她那是外地人,才需要自己买房,那咱们家不是有国家分的大房子么。” 大伯母一想也是这理。 国家是按级别分配住房,每个月象征性给点租金,以周文邦的收入来算,根本不是什么负担。 “你说的对,我也是糊涂了和她比,要让你去摆地摊干个体户,我还舍不得呢!” 夏晓兰就算知道周诚大伯母的想法,也不会生气。 人家想的也没错。 周怡可以游手好闲的,那是因为父母努力,周家上一辈有机遇,兢兢业业打下的基础。 夏晓兰的起点差了,但她可以从自己这一代努力,上要让长辈过上好生活,下要努力给她后代打下好基础。 时代虽然在巨变,对周诚大伯母的影响却不会太大,只要周文邦不违纪乱法,周文邦家也不需要买什么房子。 周诚牵着夏晓兰的手舍不得放,两人能相处的时间真短呀,夏晓兰因为他考来了京城,周诚却要去冀北省进修学习两年。这是周诚都没有预料到的事,幸好冀北省离京城并不算太远。 就是因为这种客观条件拉开的距离,周诚和夏晓兰都觉得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钟。 不必说太多炙热的情话,彼此靠近一点,不管说什么都是高兴的。 “晓兰,你等我两年。” 等他两年做什么? 周诚不必说,夏晓兰也懂。 等他两年,变得更好更优秀! 夏晓兰也很期待周诚的变化,她欣喜于这种变化。不管是她的成长,还是周诚的成熟,两人都是相互的见证者,这可能就是感情最好的状态。 528:裹紧小被子去复试 周诚走的时候依依不舍。 因为是跟随单位的车去学院,周诚出发那天夏晓兰也没机会去送,到了学院也不可能马上能见面,所以这一别,两人又要好长时间不能见面。 夏晓兰提着东西回寝室时都是晚上九点过,周诚是掐着单位熄灯的时间点回去的。 周奶奶给了她不少吃的东西,觉得夏晓兰手里的钱都买房了,怕她在学校吃不好……怎么说呢,夏晓兰还真的挺喜欢周诚的奶奶。老太太做事比较随心,和于奶奶那种刀子嘴还不同,周诚奶奶嘴上也很热情。 和这样的老太太相处,没人会讨厌她啊。 关系和睦的家庭,那就真是整个家风都不错,一家人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日子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 家里要是有个像夏老太那样的搅屎棍,那就会充满算计,家里处处是矛盾,哪有齐心协力发家致富的心思! “哇,都是些进口的东西,夏晓兰同学,必须严厉的批评你,你又要脱离群众了!” 夏晓兰翻白眼,“说话的时候,先把你嘴里所谓脱离群众的奶糖吐出来。” 苏静哈哈笑,“那不可能。” 大家都是有分寸的,开玩笑归开玩笑,夏晓兰带什么吃的回寝室都是浅藏辄止,夏晓兰最喜欢307寝室的也就是这一点,八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暂时还没有那种喜欢占别人小便宜的。脾气能相互包容,只要不是极品,大学的同学,以后最后可能会一辈子都来往。 周诚出发去学院那天,就是英语竞赛复试的日子。 12月的京城已经完全进入了寒冬,夏晓兰裹着鸭绒服参加了京城教委统一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复赛”,所有通过初赛的,京城范围内的大学生,都要在对外经贸大学参加考试。 夏晓兰去华清报道后也有3个多月,在对外经贸上学的陈庆一次都没有去华清找过她。 夏晓兰也没空来找陈庆,她这边入学后一直挺忙,平时是课业忙,周末也有各种事缠身,一会儿要去看周诚,一会儿要去鹏城,还有看房买房……这其实也说明夏晓兰对陈庆没那么亲近,真正重要的人,别管再怎么忙,夏晓兰都能凑出时间去看,就像她去看周诚一样。 忙起来就忘,证明陈庆就没那么重要。 不过平时还好说,到了对外经贸,还不顺便看望下陈庆,那也说不太过去。 复试这天不是个好天气,又是风又是雨的,夏晓兰穿着过膝的鸭绒服都觉得小腿冷,露在外面的脸蛋也冷。服装品牌暂时没搞起来,和陈锡良熟了还有个好处,夏晓兰能自己找款式订做衣服,不用几百件才能开机器,一百件晨羽就愿意替她加工。、 现在的防寒服和鸭绒服都是高腰的,夏晓兰就怀念长款羽绒服,出门就像裹着个小被子。 这一次,蓝凤凰干脆直接订做了一批大长款和中长款,像毛呢大衣的那种长度。特别好的鸭绒还是没有,都是鸭毛填充的,就这样夏晓兰收到羊城寄来的过膝鸭绒服也觉得很满足。 寝室里的人也觉得她这衣服暖和,周丽敏这样的羊城人根本没有感受过北方的冬天,直接就向夏晓兰订了一件。 夏晓兰也没想把生意发展到同学间,只让周丽敏出了个进价。之前的鸭绒服进价还不到30块,这种到小腿长度的大长款,填充的料多,用的布料也多,直接向制衣厂订的出厂价就是48元一件。还有在膝盖以上的中长款,成本是40元。 蓝凤凰订了100件大长款,200件中长款。 要按照‘蓝凤凰’一贯的利润点,一件大长款的鸭绒服要卖到100元左右,中长款也要80元。 11月那一批周望京同款男士大衣大卖,400件大衣都被商都消费市场消化,等商都市场上出现仿版的时候,蓝凤凰手里的货早卖光了,这批大衣虽然本钱大,回报也高,让服装店赚了差不多3万块。 300件订做的鸭绒服,不管是夏晓兰,还是李凤梅和刘芬,都有信心在一个冬天销售完。 蓝凤凰是不做批发,零售受到门店的限制,这300件衣服本钱也就才一万多,要是蓝凤凰还有别的分店,夏晓兰敢一口气订上千件,只要多两间像蓝凤凰这样的店就行了! 京城的人们其实并不缺购物的地方,王府井那一块卖什么的都有,只看个人的腰包够不够鼓。 夏晓兰在考虑开分店的问题,她也在留意哪里适合开店。 王府井最合适,她能搞到王府井的店铺吗?想想也就罢了! 剩下的地方,夏晓兰看好西单。 就像商都的二七广场,未来能红火二十年。 在京城开店,西单那边虽然数次拆迁改建,再红火个20年绝对没问题。 主要是现在人流量就挺大,西单商场有了,什么理发店、照相馆,去这些地方的人,基本也是时髦舍得花钱的,和夏晓兰需要的消费群体有重叠。 思维一发散,她到了对外经贸都在想这事儿。 “你想什么呢?快回神了!” 华清这边,过了初赛的一年级学生,刘华筝是和夏晓兰的认识的,两人自然走一块。 快要进考场了,夏晓兰还走神,刘华筝就着急了。 “你今天可要好好发挥啊,瞧瞧这四面,全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们可是代表华清大学来的。” 可不是嘛,到对外经贸来参加复试的,包含了京城地界所有大学的选手。华清能有多少人进复试,又有多少人冲进决赛,不仅和个人荣誉相关,也和学校的集体荣誉息息相关。 华清是好学校,其他人学校也不差啊。 再说英语水平这种事儿,也不能单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来区分,有的人高考总分不够,英语单科好。别的不说,出身什么外交官家庭的,别人可能几岁就在学外语,夏晓兰还真不一定干的过! “我不紧张,你也别紧张,今天咱们都好好发挥。” 夏晓兰和刘华筝脑袋凑在一起说话,裹着小被子一样的大长款羽绒服也不能掩盖夏晓兰的好看,她和一群参加复试的各校学生等待考场外,有些人还偷偷看她。 刘华筝重重点头,“我其实也没多少信心能过复赛,要是和季江源一样在国外呆过就好了……我以为这次英语竞赛宁雪肯定要参加的,没想到她根本没报名。” 529:无缘决赛?(2更) 宁雪为什么不参加英语竞赛,夏晓兰是最清楚的。 宁雪作为全国高考状元,英语试卷没有刷到满分,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季江源说宁雪高中时还去过美国,口语能力也不错,她不参加英语竞赛,是因为觉得英语竞赛没什么价值。宁雪就像江湖上成名已久的高手,不需要再靠这些比赛来证明自己,宁雪同学估计等着刷专业领域的比赛。 夏晓兰不一样,她还指着多挣点荣誉,改变别人对她的印象。 军训和国庆游行过后,夏晓兰知道自己的确发生了点变化,她更融入这个时代,集体荣誉感增强了。 就像刘华筝说的,杀入决赛,为的不是个人的荣誉,还有华清的集体荣誉! 看看周围,真是强敌环绕:京大、人大、北师大、对外经贸、邮大……京城地区通过初试的,粗粗一数,也有两百多人。 要在两百多人里脱颖而出,其中更有外语系的专业选手,夏晓兰想要脱颖而出也不容易。 她估计自己就是口语和听力上占点便宜,能刷过初试的人,卷子的分数都差不多。 季江源走过来,“你俩挺紧张?” 刘华筝丢个他一个白眼,忽然压低声音说道: “我听到一个消息,能进入决赛的,不管最后拿没拿奖,都有机会拿到公费留学名额。” “你说公费留学?” 林老师是很重视这次英语竞赛,却也没把话给夏晓兰说透。 刘华筝的消息比夏晓兰灵通,显然季江源也听说过一些,“不算是留学,是交换生吧。” 交换生? 原来在84年就有交换生项目了,夏晓兰隐约记得直到1995年,美国国务院才正式批准华国加入“国际学生交流计划”,她记得特别清楚,因为上一世的同年,夏晓兰考上了大学。 如今还没有和美国有交换生计划,那多半是别的国家。 当不当交换生夏晓兰不是特别向往,如果她有出国计划,绝对是直接出国留学。 拿不到公费的名额,那就自费去。 反正现在多赚钱总没错。 三个人里,季江源直接就是从美国回来的,当什么交换生对他吸引力都不大,只有刘华筝挺向往。知道这消息,对夏晓兰来说就是复试前的插曲,该怎么考试还是怎么考试。 最开始是笔试,包含了听力部分,时间短,题目还多,大篇大篇的阅读理解,能把所有题目做完都不错了,很难匀出时间来检查对错。 听力题就有整整一张卷子。 口语的考试则是考场的老师现场考的,所有参加复试的大学生根据考号被分成单、双两组,每组都有京城教委安排的3个老师。 现场准备了不少英语文章,上台去随便抽一张,先把文章当众通读一便,读完了老师还会提出一些问题。含糊读过去没用,还得知道文章讲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无疑是复试最坎坷的一环。 会刷题的,口语不一定好。 口语好的,不一定会做题,季江源就自觉他是进不了决赛的,因为阅读理解他做的太差。 口语和听力倒是没问题。 轮到夏晓兰的时候,她抽中的一篇文章是讲环保的。 除了个别单词,她全文通读的很流畅,老师问她对华国环保问题的看法,因为这篇文章是讲国外环境污染的,老师多半想听到的华国比国外做得好,夏晓兰想了想,还是不能昧着良心: “我们现在优先发展工业,工业能为全国人民提供衣食住行,能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然而另一边,却是工业废水直接往江河中倾倒,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破坏性极大,现在环保问题还没有引起大部分的注意,如果不用法律法规干预和预防,再过20年或者30年,环境污染必将是我们要面临的严峻问题——重金属超标的江河里不会有鱼虾,受污染的土地里种不出健康的农作物,空气中弥漫着粉尘,不戴口罩无法出门!没有人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事后再去花费百倍精力治理,不如现在就开始重视这个问题,预防这个问题。” 这说的有点空泛,因为没有见识过雾霾严重到只差戴防毒面罩才能出门的人,实在难以想象到夏晓兰说的画面。 有人觉得她哗众取宠,有人觉得她危言耸听。 夏晓兰是刚好抽到了这篇文章,借着这个机会说出来。 可能不是老师想要的回答?三个老师都没点评。 反正她都是用英语说的,回答过问题,她就结束了口语考试。 季江源忍不住凑过来,“你还关心过环保方面的问题?” 在84年的国内,除了相关的专家学者,谁会去关注环保?季江源一直就觉得夏晓兰和别人不太一样,好像和国内的环境格格不入,这一次又有了这种感觉。 刘华筝也觉得夏晓兰的口语部分答的有点偏。 “你口语那么好,好好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行了!” 说那么偏做什么呀,政治试卷总是做过的,这种问题每个大学生都知道要怎么答。 夏晓兰也不解释,只是感叹:“看来我是无缘参加决赛啦。” 说了她也不会后悔,就是挺对不起林老师的,林老师对她寄以厚望,建筑系更是只有夏晓兰一个进入复试的。 季江源觉得夏晓兰回答的没错,但考虑到大环境,夏晓兰口语流畅,回答的问题的方向偏离了“标准答案”,季江源也不敢多夸夏晓兰。万一夏晓兰特别想进入决赛,因为口语部分被刷下来,这不是让夏晓兰同学伤心么。 刘华筝也是情商挺高的,两人都不再提这问题。 夏晓兰说自己想在对外经贸里找老乡聊一聊,因为还有别的学生在考试,华清参加复试的一起坐校车来的,自然要人凑齐了一起走。 “你快去,一会儿我让校车等一等你。” 刘华筝冲着夏晓兰保证,让她放心去。 季江源想了想,“走吧,我陪你一起去。” 530:季江源的恻隐心(3更) 季江源厚脸皮跟着,是安慰夏

相关推荐: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取向狙击   数风流人物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差生(H)   云翻雨覆   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