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06章

第106章

有这么多好处,伍行长很不必担心什么吸储任务。没有夏晓兰来存钱,也总有别人来存,只是别人的数额没有这么大,滴水成河,成百上千的小储户是能帮分理处完成任务的。但没用夏晓兰买国债券,伍还长再找其他冤大头就不容易。 那些需要贷款的单位,在伍行长的游说下会买。 夏晓兰又不贷款,还是主动购买,伍行长当然是高兴的。 再买3000元? 那加起来就是6000元的国债券了。 伍行长从夏晓兰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现在能买六千,以后就能买六万! 帮优质客户解决一点烦恼不是应该的么,伍行长还以为是啥事儿呢,让夏晓兰主动提出来买国债券……哪知不过是买房? “二环以内的四合院,你问这个要求高不高?不高不高,这不是说笑嘛,出了二环外的房子可够偏了!” 海淀区也偏啊。 华清园都是在郊区了。 听到伍行长说起二环以外都是郊区的口气,夏晓兰默默听着,没有分辨。 这种嫌弃的口吻,再过30年要被人群殴的,二环以外的房子都不值当买,那人家在通州买房的,在京城上班却在冀北省买房的人怎么办? 海淀区的房也很有投资潜力,自己住也方便,不出意外夏晓兰还要在华清上5年学,她都让伍行长一块儿留意着。 现在京城虽然没有商品房交易,这种私下里买卖房屋的事也不是个例。 夏晓兰不仅是有四合院情节,因为现在能买卖的不是单位的楼房,只能是四合院这种返还的“祖产”,产权是属于个人的才能买卖。让她自己慢慢去找肯定也行,外地人很麻烦的就是信息不通畅,让伍行长帮忙,绝对比夏晓兰办事效率高。 她让伍行长可以多找几套房源。 伍行长还以为她要挑选下,买把菜还要挑一挑,买房自然也是如此。 夏晓兰也不解释。 如果有合适的房源,她想劝舅舅刘勇也买一套。‘远辉’在鹏城那边陆续打开局面,只要一直有活接,刘勇就能赚到钱。招待所的生意也让刘勇大赚一笔,利润是分给夏晓兰一半,还投资了些在建材店。但挤出几万块来买房,刘勇是能负担的。 商都那边要置业,和在京城置业也不矛盾。 还有周诚在信里说的话,要结束香烟生意,现在有大笔资金闲置着,问夏晓兰怎么办。 夏晓兰还不知道他所谓的“大笔”究竟是多少,但周诚之前说20万以下的车随便挑,想来身家是比夏晓兰自己丰厚很多的。全用来买房?京城有这么多房子卖吗? 这事儿夏晓兰不可能一个人做主,她好好想一想,见面的时候再和周诚建议下。 周末注定是忙碌的,康伟回京城,是和陈锡良一起进京的。 自从八月份离开鹏城,夏晓兰还没见过康伟。 康伟比八月下旬的时候更黑些,人很精神,在全程参与到建材店的筹备工作中后,康伟给人的感觉比去年初见时成熟不少。夏晓兰自己也有很大的变化,她身边的人产生巨大变化的不仅是康伟。 “建材店生意怎么样?” “还行,我看一年多,咱们的本钱就能拿回来,过了明年肯定就是纯利润。” 装修建材像他们搞这么大的不多见,投资了20万,一年多下来能把本钱收回就不错了。这事儿几个股东心里都有数,不会像倒卖服装那么快赚到钱,然而一旦打开了市场,就鹏城的建设速度,建材店赚的可能就是大钱。 陈锡良很眼热。 他觉得夏晓兰挑的行业不会出错,但夏晓兰也没有叫他合伙,陈锡良也不能自己跑去说。 再说了,他还是干服装更有把握,这是陈锡良的老本行,在服装行业折腾他比较有底气。天下的钱是赚不完的,先把服装这行的钱赚到手。 陈锡良是来京城见《大众电影》编辑的,压得羊绒大衣,他想把自己看好的当红小生弄到《大众电影》的封面,最好再加个专访,就万无一失。 听着陈锡良兴奋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夏晓兰怀疑自己把陈老板提前踢进影视圈到底正不正确。 一个服装批发贩子,已经要开始想操纵《大众电影》的封面和专访了? 就为了卖衣服,陈锡良也太拼了,这样的批发贩子会成功也是有原因的! 陈锡良问夏晓兰想不想去《大众电影》的编辑部看看,夏晓兰还没有立刻同意,就有别人找她——倒是没有想到的人,汤宏恩来京城开会,和康伟两人差不多是前后脚到的,他问夏晓兰有没有时间,一起吃顿饭。 来找夏晓兰的是司机小王。 陈锡良已经静若寒蝉,“您忙,这种小事,我自己去编辑部就行了。” 大领导都要找夏晓兰吃饭,也排不上他一个批发贩子的号啊,陈锡良怎么认识小王,“安家建材”开业的时候,小王来替领导送过花篮嘛。 反正夏晓兰的关系究竟有多深,陈锡良现在都没搞明白。 康伟也要回家的,既然汤市长要找大嫂吃饭,康伟就选择改天再聚。 夏晓兰在华清上个学,搞得像鹏城驻京办,一天之内居然有这么多人从鹏城来,第一个找的就是她! “汤叔叔想在哪里吃饭?” 小王笑呵呵的,“领导说吃顿简餐,就在华清园就行。” 那这是,刻意跑来找她吃顿饭,还迁就她选择在华清园里?她就算真是鹏城驻京办的负责人,也没有这种面子呀! 472:偶遇(2更) 汤宏恩过来的时候有点晚,小王是中午过来问的,汤宏恩到华清大学是晚上7点。 他没有让小王送,是自己坐公交车过来的。 夏晓兰在说好的校门等,汤宏恩迟到了近一个小时。 天色都暗了,夏晓兰才看见有个人从公交车上下来,瞧着挺眼熟。 “汤叔叔?” 汤宏恩对这面好像还挺熟的,视线落到夏晓兰身上,递给夏晓兰一包东西。 “等久了吧?开完会太晚了,路上还耽误了点时间。” 汤宏恩没让小王送着来,他这样的级别,到了京城,这边的驻京办肯定会解决出行配车,但汤宏恩却选择了坐公交。 “没等多久,我带您去吃东西吧,然后在校园里转转?” 看起来,竟然真的是特意来看她的,汤宏恩给的一包东西,是加工过的虾干。不用再煮,直接就能当零食吃的那种,就是份量不轻,足足有四五斤。 靠海的地方,海鲜没有内地贵,但这么多虾干,夏晓兰一个人也吃不了呀。 汤宏恩好似随口一说:“可以分给同学一点,你这么聪明,不用我教你和同学相处吧?在华清怎么样,还适应吗?” 学校食堂都没什么吃的了,学校外面有一些小店,是民房改的,夏晓兰为了和同学打成一片,很少到校外吃饭。没什么菜单的说法,吃什么就让老板现做,常见的食材老板都能找到。菜的价钱是按份量来的,十分随心。汤宏恩的胃不好,今天晚饭时间也挺晚,夏晓兰要了两个清淡的小菜,让老板给汤宏恩上的面条。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基本上夏晓兰说的比较多。 汤宏恩对她在华清的生活还是比较关注的。 夏晓兰向来是报喜不报忧的,不过对着汤宏恩,她却有一股倾诉的欲望。 华清的一群人都很优秀,超过了夏晓兰的预期,而她在华清也没有别人看起来那样顺利。 “我看你也参加天安门的庆典游行了,学校老师对你是不可能有意见的,如果他们对你有意见,有人在背后为难你,那你根本不会有这些机会。” 汤宏恩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 夏晓兰虽然聪明,在他看来毕竟是个小姑娘,做生意可能是头脑很灵活,但一些体制内的规则,夏晓兰理解的一知半解。 说到底,华清也是一个大的行政体系,个别老师对夏晓兰的评价,不可能影响到所有人。除非是夏晓兰刚进校就有校领导在针对她……那就更不可能了,先别说夏晓兰有没有机会“得罪”某领导,真是领导想为难夏晓兰,她在华清不可能得到任何机会。 可现在,她能参加游行的仪仗队,还拿到了“军训优秀毕业生”,就能排除被某领导讨厌的选项。 领导才没有空去针对某个学生,他们想的事是更高层次的。 夏晓兰其实也这样想,却没有汤宏恩说的肯定。 “你呀,不要太滑头,有不明白的就直接去问,把你做生意的那套收起来,看看别的学生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聪明过头了,心思有点散。 汤宏恩知道夏晓兰的行事风格,做什么都目的性太强。 和成年人打交道没问题,在学校还是别那么多弯弯绕绕,有自己琢磨的功夫,不如直接去问问对她态度异样的老师。学生的身份就是便利,哪怕问错了,误会了,老师还能和学生计较么? 做学生不怕被贴上“笨”的标签。 也不仅是做学生,做别的事也是如此,把自己看得笨一点,把别人看得聪明点并不是受委屈,说到底学生还要看在学业上的成绩。 “你还是没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在迷茫期,所以才摇摆不定。” 汤宏恩的一番话,说的夏晓兰不敢吱声。 因为汤宏恩说得对。 汤宏恩也是点到为止,很快又换了话题,“不过你也不用完全学别人。和光同尘可以,做人还得有自己的态度,你就是你,你变不成别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就你说的,那个特别优秀的同学叫宁雪的,别人确实有那个条件,你不用羡慕别人生来就有的东西,只要你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再过几十年,你可能比宁彦凡老先生名气还大!” 学建筑不一定是对,人总要试过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汤宏恩相信夏晓兰选择建筑系肯定有她自己的想法,能学好就学,学不好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 不能只盯着宁雪比,宁雪那是家学渊源。 夏晓兰应该给自己设定小目标,一步步的去解决。 “谢谢汤叔叔,我要仔细想想您说的话。” 这就是比给机会拿工程还亲近了,汤宏恩轻易怎么会给一个学生解惑,夏晓兰很是感激。 汤宏恩把饭钱结了,让夏晓兰陪着在华清里逛逛。 夏晓兰还说天色暗,“如果您明天有时间,白天来就更好了。” “不,晚上也挺好的。” 汤宏恩打量着校园,路灯昏黄,晚上的华清园也别有一番风味。夏晓兰在路上遇到了同学,也大大方方打招呼,汤宏都静静在一旁没打搅。 一路走一路介绍,到西大操场的时候,夏晓兰就说在这里举行的入学典礼。 熊柏岩和几个男生抱着篮球走过,季江源也在其中,和人嘻嘻哈哈打闹着。汤宏恩的脚步不由一顿,他没有想到真的会遇到——华清园这么大,学生这样多,他只是逛一逛而已。 季江源走过来。 “夏晓兰同学,你不是要努力看书赶超宁雪吗,怎么,才坚持一周就不想当天才了?” 汤宏恩的心咚咚跳。 夏晓兰心想,季江源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这人的绅士风度是不是喂狗了。 她发现汤宏恩没跟上了,扭头一看,他好像浑身都在轻轻颤栗—— “汤叔叔,你胃又不舒服?” 季江源抱着篮球,发现夏晓兰身边还有个人,原来有长辈在,他刚才说话好像有点不分场合? “夏晓兰,你叔叔这是……” 473:紧张到胃痉挛(3更) 汤宏恩有大半个身躯是藏在背光处的。 夏晓兰知道他胃不好,赶紧去扶他。 汤宏恩整个人真的在轻轻颤抖,好像痉挛,夏晓兰扶着他就能感受到。 夏晓兰特别紧张,是太晚吃饭,还是刚才吃的东西有问题,汤宏恩的胃病挺严重的! “夏晓兰,你叔叔没事儿吧?” 季江源把篮球丢下,熊柏岩几个不闹腾了,都围过来要帮忙。 汤宏恩往后退一步,整个人都缩在了阴影中。他的胃是真的在痛,一瞬间的胃绞痛很剧烈,但他又是意志十分坚韧那种人——他往后退,努力不让自己的手臂颤抖,声音也是很镇定: “我无事,只是忽然想起来有件要事未办,一着急就紧张了,谢谢各位同学的关心。” 他人虽然背着光,声音却很中正醇厚,入耳就很有说服力。夏晓兰这个叔叔,肯定不是一般人,看不清样子,好有气度啊! 夏晓兰身上果然有好多谜团。 不知是不是自己错觉,季江源总觉得夏晓兰叔叔的视线停留在他脸上好长时间。 唉,多看他两眼也是正常的,谁叫他刚才对夏晓兰开玩笑,国内的长辈还是挺严肃的,季江源颇为懊恼。 夏晓兰觉得不对劲。 汤宏恩会是忘记要紧事儿的人吗? 但她不能当着这么多人说,汤宏恩不愿意让季江源和熊柏岩几人帮忙,夏晓兰只能扶着汤宏恩往校外走。汤宏恩怎么忽然犯了胃痛,幸好他身上还带着药,夏晓兰借了点水,让他把药吃了下去。 这下子不能放汤宏恩一个人回去了,打电话叫小王来接的。 半小时不到,小王就开车杀到。 来得时候不是好好的吗? 怎么转眼又犯病了。 小王怀疑夏晓兰给汤宏恩乱吃东西,汤宏恩摆摆手,药效慢慢发作,他那股难受的劲儿也下去。其实更多是情绪起伏没那么大,汤宏恩自然恢复了大半。 “不关晓兰的事儿,晚餐是没问题的。小王,你先到车里等着,我和晓兰说两句话。” 小王乖乖走开,夏晓兰也洗耳恭听。 她以为汤宏恩还要嘱咐几句,还想劝汤宏恩此时少说点话,哪知汤宏恩一开口,却是截然不同的问题。 “刚才和你说话的同学,你们很熟吗?” 这是什么问题? 汤宏恩要劝她好好学习,别谈恋爱。 夏晓兰好窘迫,又隐约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 “您说手里拿着篮球的男生?还行吧,他叫季江源,我只知道他是从美国回来的,是今年经管学院的新生,业余爱好是射击,性格外向。” 汤宏恩听的很认真,奈何夏晓兰了解的本来就有限。 “您要是想多了解他,我可以问一问宁雪,季江源和宁雪家是世交……不过您问季江源做什么?” 姓季,还和宁家是世家,那就说明他没有认错。 汤宏恩露出苦笑:“不必问宁雪,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了。你不知道,我今天到华清大学来,一是想看看你,二是想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亲眼瞧一瞧这位季江源同学。” 没想到运气是真好,只是逛一逛校园,都会和季江源偶遇。 夏晓兰认识季江源也不奇怪,他们毕竟是参加了同一个仪仗方队,训练时难免会说两句话吧? 汤宏恩本来不打算说,可刘芬是太笨,他怕刘芬会多想。 夏晓兰是太聪明,一定会多想! 与其让夏晓兰瞎猜,汤宏恩不如自己说: “我看小王录下来的天安门庆典,瞧见了你,也瞧见了季江源。他长得和他妈妈特别像,看见他的第一眼我就怀疑他的身份,来京城是想确认,刚才见到他本人,我就确定了八分。” 血脉相连的感觉吧,再加上姓季,又和宁家世交,汤宏恩现在是百分百确定! 汤宏恩说到一半,夏晓兰就觉得要撒狗血了。 “所以,他是您的……” “是我儿子,我和他妈妈离婚后,他就从我身边被带走了,12年来,我是第一次见他。” 狗血当头淋下,果然是好大一盆! 夏晓兰都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的疑团都解开了,为什么一个大领导像个孤家寡人,生病了也没人照顾。老婆不要他了,还把孩子都带走,可不就是孤身在鹏城任职么!夏晓兰觉得汤宏恩没有再娶,因为汤宏恩在鹏城的住所,没有一点属于女性的存在感。 12年没见亲儿子,还能从电视里一晃而过的镜头认出来,汤宏恩肯定对季江源很思念。 也有可能是太想念了,遇到相像的都不肯放弃机会,要亲自来验证下! 不管出于哪一种,夏晓兰都不理解:“那您刚才怎么不和他相认?” 汤宏恩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昏黄的路灯光笼罩着他,他是一个连香港大老板都求见无门的大人物,面对这种事却无能为力: “他可能并不想见我,我在他的生活中缺席太久了,你也看见了,我和他几乎是面对面相站,他都不能认出我。对于他来说,我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我们有整整12年没有见面,现在我还没办法踏出那一步。” 他其实已经做好了一辈子都见不到季江源的准备。 他前妻毅然决然将孩子带出国,就是要离他远远的,不让他接触。 现在为什么又让季江源回国? 汤宏恩还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 不过季江源在华清念书,短时间内似乎并不打算离开,这是最叫汤宏恩心安及欣喜的事。 夏晓兰提着那大袋虾干,觉得好沉重啊。她一点都不想掺和进这种复杂的家庭矛盾中,为什么离婚,前妻为什么要带走孩子,这种事儿应该是汤宏恩以后的老婆该问的! 夏晓兰就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您需要我当卧底吗?” 474:不可理喻的前妻(4更) 卧底? 汤宏恩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 他来华清大学,的确是存了打听季江源的心思,但也不意味着他是拿看望夏晓兰当幌子。 “你当什么卧底,我把事情告诉你,就是知道你喜欢自己琢磨。这件事是我和江源,和他母亲的矛盾,你一个小姑娘就不要插手了。不要告诉江源我是谁,他认为我是你叔叔,这反而让我更放松。” 汤宏恩的态度很郑重,他并不是在开玩笑。 这世上有一些事只能由当事人亲自解决,外人好心帮忙说不定会起到反作用。 对汤宏恩来说,确定季江源的身份即可,难道他该尽的责任,还要靠夏晓兰一个小姑娘帮忙? 汤宏恩要求夏晓兰只当不知道,在季江源面前不要露出异样。 夏晓兰觉得这太考验演技,不过也答应了下来。 小王把汤宏恩接走,夏晓兰提着那袋虾干慢慢走。 半路上又碰见了季江源! “你叔叔没事吧?我看他的样子像胃痉挛!” 这是父子连心啊? 夏晓兰觉得很神奇,夏大军痛不痛,她绝对是没感觉的。季江源却等在半路,瞧着脸上也没异样,他是真的不认识汤宏恩……季江源今年也是19岁,12年没见面,真的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没事儿了,他带着药呢,吃了药已经走了,谢谢你的关心,季同学!” 也没关心错嘛,关心在亲爹身上。 夏晓兰让季江源等一等,她跑上楼找了个干净的铁皮盒子,将汤宏恩带来的虾干倒了一半给季江源。 “我叔叔带来的特产,给你尝尝。” 季江源抱着铁皮盒子百思不得其解,“夏晓兰同学,你这干虾仁……算了,谢谢你,那我就收下了!” 季江源想说这东西应该送给周教官才对,但夏晓兰目光清明,分明没那种意思,他说出来大家岂不是一起尴尬?收下也就收下,一些吃的,季江源决定也给夏晓兰带点吃的。 两人在楼下嘀咕着说话,夏晓兰回寝室,苏静就对她呵呵笑。 八婆是天生的,和是不是华清学生,成绩好不好没一点关系! 夏晓兰连忙抓出几个虾仁,塞在苏静嘴里,将她的嘴堵上:“你是要八卦,还是要吃的?” 虾仁全是剥了壳又烘干的,咸咸香香的,韧劲儿,越嚼越香,回口还有点甜。 “这什么东西?” “虾仁。” 夏晓兰给寝室里每人散了点。大家都知道是夏晓兰家里人给带的,意思着吃几个。 “把虾一个个剥了壳儿又烘干啊,这么麻烦,小六你家里长辈对你真好。” “老大,你喜欢就多吃点!” 杨永红也没多吃。 夏晓兰也觉得挺好吃的,再三问过寝室里的人,大家都不吃了,她就把剩下的都装了起来。这个周末两天都占用着,下周她就去看周诚,把这些虾仁给他带去。 今年刚晒的葡萄干也能买到,周诚爱吃甜的,还得给他带点葡萄干去。 …… 汤宏恩从华清离开,就让小王直接把车往一个地址开。 他确定了季江源的身份,就要找季家好好谈谈。 小车在夜色中静静的奔走,小王跟了汤宏恩好几年,只知道领导是离异身份,却从来没有陪汤宏恩去过季家。汤宏恩每年都自己来,虽然季家基本上不会放他进门——这次就算是吃闭门羹,他也要等一个说法。 车子只能停在胡同口,有点下雨,秋雨落在汤宏恩肩头,他让小王在车上等着,自己冒雨就进了胡同。 季家是一处闹中取静的小院。 青青的苔藓长在屋檐下,墙里透出点亮光,家里有人。 汤宏恩扣响房门,一个女人在屋里问: “谁呀,这么晚了?” 这声音是悦耳的,也是汤宏恩记忆深刻的。 “是我,汤宏恩,我知道你回来了。” 屋里一下子没了声音,院子也安安静静的像个鬼宅,汤宏恩知道人可能就在门口,他不能任由对方再逃避: “我今天在华清大学见到了江源!” 原本紧闭的房门一下子被拉开。 十月中旬的天气,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穿着暗青色的长袖旗袍,脸白的吓人,眉毛细细的,一双眼睛里透着冷意。 “你不要去见江源,这里也不欢迎你,我们离婚时说好了,儿子归我抚养,你现在是要出尔反尔吗?” 汤宏恩也有12年没见前妻季雅。 季雅还和他记忆中一样,还是那么瘦,就是穿衣服的风格大胆许多。十多年前,社会风气更保守,季雅很爱美,再普通的衣服她也要搞点小花样。季雅说那是生活的情趣……汤宏恩压下心中的烦躁,想起过去的事是最无所谓的,他要和季雅谈的是两人共同的儿子。 细密的雨落了汤宏恩一身,季家是连屋檐都不会让他站的,他敲了门也就重新退到了没有遮挡的细雨中。 而且他也不习惯和季雅靠太近。 别看季雅瘦瘦弱弱,脸上的表情却叫人感到冷漠。 汤宏恩试图和季雅讲道理, “是,我们离婚时说好了,江源归你抚养,但没有说过我不能探望江源!一离婚你就带着江源出国,12年我一次都没有看到过他,我给你们写的信,给你们寄生活费,都是石沉大海!我能理解那时候是特殊时期,我的存在可能会连累到你和江源,也连累到季家……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为什么不能去见江源?他是我亲儿子!” 季雅盯着汤宏恩看了半天,忽而冷笑: “我一回国就听说了,汤市长现在是高升了!怎么,你以为自己现在当个市长,就能用权压住季家啦?” 季雅伶牙俐齿,汤宏恩被她堵的说不出话。 当然不是这样。 他当不当市长,都不影响他是一个父亲。 季雅非要把他的意思曲解,汤宏恩感觉到深深的挫败。他和季雅是怎么走到了现在?他们的婚姻无法沟通,12年过去了,季雅对他的怨恨一点都没有减少! “你如果敢出现在江源的面前,我能将他带回国,也能让他再出国!” “季雅,你简直不可理喻。” 他曾经深爱的女人,不知为何变得面目全非。汤宏恩感觉到自己的胃又搅在一起,他倒退了两步,季雅冷笑着摔上门。 小王等了半天都不见汤宏恩返回,还是有点担心,雨越下越大,小王顺着胡同找来,发现汤宏恩倒在墙边,吓得魂飞魄散—— “领导,领导您别吓我……医院,对对对,送去医院。” 475:孤家寡人(1更) 小王年轻力壮,虽然差点摔倒,还是将汤宏恩顺利背到了车上。 他踩油门时,腿都在哆嗦。 将汤宏恩送到最近的医院,医生问了病史,再做了初步的检查,就先骂了小王一顿。 “病人的胃溃疡比较严重,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调养,不能受到刺激……” 骂完了小王就说现在的建议是做手术。 做手术? 小王不敢帮汤宏恩做这个主,还是汤宏恩本人情况缓和后,自己做的决定。胃病反复发作,上次在鹏城就没同意做手术,因为工作上没时间。 现在也没时间,但汤宏恩的情况不好再拖。 要不他总是送医院,容易给人身体不好的印象,在工作上是没有半点好处的。汤宏恩今天情绪是起伏太大,趁着这次来京城开会,首都本来就有着最好的医疗条件,汤宏恩终于下定决心要做这个手术。 然而他是个孤家寡人。 看今晚的态度,前妻怕是巴不得他早死的。 儿子是亲的,但父子俩十多年没见,季江源对他是什么态度也无从得知,汤宏恩不会让季江源来医院。 他亲缘不厚,纵有兄弟姐妹,关系又极为生疏。 平时一心扑在工作上,脑子里装的是各种大事,也不会感慨自己孑然一身的孤独。现在要做手术,汤宏恩难免多愁善感些。 “我把鹏城的工作做一下安排,不用通知谁,鹏城驻京办的人也不要惊动,术后由护工照顾。” 汤宏恩有条不紊的安排好自己的手术事宜。 小王跟了汤宏恩好几年,知道他的情况,此时心情酸涩,汤宏恩还说他是年轻同志经不住事。 “你呀,有时候还比不过一个小姑娘。” 是哪个小姑娘? 除了司机和秘书,这几年和汤宏恩关系亲近的,竟只有一个厚着脸皮抱大腿的夏晓兰。 汤宏恩手术结束后麻药的劲儿还没过,小王想来想去,还是通知了夏晓兰。既然领导提到了她,说不定就是想看她?夏晓兰的确很能哄人开心。 …… 夏晓兰是中午的时候到的医院。 上午有课,还是英语课。夏晓兰想到汤宏恩的“指点”,干脆老老实实向教英语的林老师请教。林老师好像早就等夏晓兰来问,拉住夏晓兰就好一通解释: “老师考虑的不周全,想着你的英语底子很不错,就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同学的水平……对了,我给你报名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在11月中旬,你可以提前做做准备。” 就是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 汤宏恩说的没错,是她自己把事情想的太复杂,其实用最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会得到清晰的答案。她不该把商场上的一套,拿到学校里来用! 林老师说推荐她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夏晓兰也不反对。这是教育部牵头举办的,初赛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参加,只不过大一年级报名的少,大三、大四的是主力军。 夏晓兰和林老师好好讨论了一会儿英语竞赛的事,林老师的意思这是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性的英语赛事,如果能在其中表现优秀,夏晓兰还是能获得一些机会的。 “总之,有什么不懂的就来找我。” 林老师说的很坦诚,夏晓兰都不用去问高数老师了,估计也是类似的原因,她就只有数学和英语是满分卷。 快中午了她才急冲冲的赶往医院。 “怎么就住院了,昨晚离开学校时我看情况并不严重啊!” 汤宏恩做了手术人很虚弱,夏晓兰问的是小王。小王哪敢说领导从华清离开后还去季家找了一顿虐,小王也不知道在季家发生了什么,看见汤宏恩的时候就已经很严重了。 “具体的事我不能说,现在情况就是这样,领导也不让通知别人。” 医院里护士能帮忙照顾,小王主要是怕汤宏恩精神上想不开,才通知夏晓兰来的。结果夏晓兰过来的时候不巧,汤宏恩正在休息,她也只能晚上再跑过来一趟。 她还是找医生了解了下汤宏恩的手术情况的,问清楚了也就稍微放心。胃溃疡久治不愈,患处说不好哪天就病变,手术不是最佳选择,但这种简单的一刀切方式,也算暂时解决了一个隐患。以后会不会复发,要看汤宏恩的生活习惯。 夏晓兰以前是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抱上的大腿能健健康康,现在双方来往的久了,她也是真把汤宏恩当成是亲近的叔叔辈——就说姓夏的亲大伯、亲小叔,哪里有个当叔伯的样?不是说是否能带给夏晓兰帮助,而是他们都没把她当侄女看。 陌生人都能相处出情分,有的人自私自利,心根本捂不热。 “我下午还有课,晚上再来看汤叔叔。” 夏晓兰在医院停留了大半个小时,汤宏恩没醒,她下午也还有课。自行车就寄放在医院的一楼,下楼的时候看见两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在楼道口争论。 一个说有病就要看医生,另一个好像有什么顾忌。 夏晓兰多看了两眼,“思颜?” 其中一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顾思颜,周诚小姑家的表妹,夏晓兰在周家亲戚里头号脑残粉小姑父顾正清的大女儿。 夏晓兰想了一会儿才试探着叫了一声。 “……夏姐姐!” 顾思颜认出她就很果断了。见过夏晓兰的人,对她很难忘记。何况夏晓兰当时以学霸之姿把周家小辈按在地上摩擦,顾思颜对她印象太深刻! 夏晓兰还送过她裙子呢,顾思颜态度很热情。 夏晓兰也一笑,“我还怕认错了呢,今天是周一,你怎么没上学?” “我陪同学来医院看病呀,何佳今天这两天肠胃闹的厉害,中午吃饭又吐了,学校的校医都简直不会看病,我就把何佳拖来医院了!” 何佳就是另一个小姑娘了。 也跟着夏晓兰叫了声姐姐,夏晓兰问两人身上有没有带钱,顾思颜点点头。夏晓兰也赶着回去学校,想了想还是从钱包里拿出50元递给顾思颜: “你先带同学去检查,都请假来了一趟医院,就叫医生好好做个体检,这钱算我借你的,有事就来华清找我。” 两个小姑娘争来争去,是不是钱没带够? 一个是周诚的表妹,夏晓兰看到了肯定要管,50块钱应该够检查了,真要是大病,会回去通知家长的。夏晓兰来去匆匆,真没把这个小插曲放在心里……三天后,顾思颜来还钱的时候,好似惊弓之鸟,夏晓兰才察觉,这小姑娘好像真的遇到麻烦了。 476:补习补到怀孕?(2更) 夏晓兰这两天都是学校和医院两头跑。 汤宏恩术后恢复的还不错,照顾也有护工,夏晓兰就是陪着说说话,准备食物都不需要,汤宏恩得禁食2-3天,此后也是流食为主。 “甜食、牛奶和豆浆,这些容易产生胀气的流食也不能吃,医生说你恢复很好,汤叔叔。” 汤宏恩看上去状态也是真的不错。 还处在恢复期的他,已经没有初见季江源那晚露出的软弱,看上去又是刀枪不入的汤市长。汤宏恩现在只想快点养好身体,早点回到工作岗位! 以汤宏恩的阅历,也完全不需要夏晓兰的安慰。 汤宏恩还嫌她跑医院太勤,说只是一个小手术总来看他做什么,让夏晓兰不必每天跑两趟。 两人都没提起过“季江源”这三个字,当时告诉夏晓兰情况,和总抓住她谈这些事儿是两回事,后者真不是汤宏恩干得出来的。难道他还反过来需要一个小姑娘来安慰他? 汤宏恩看夏晓兰就是小姑娘,哪怕比同龄人精明,那也不够成熟。 夏晓兰看周诚的表妹也是如此。 读初三的,不是小姑娘是啥? 顾思颜是星期三的时候来华清找她的,夏晓兰下楼就看见顾思颜低着头用脚拨弄着一根树枝。蹂躏了半天,又把树枝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夏晓兰以为她是等的无聊,可走近了就发现顾思颜左顾右盼的,好像有点思绪不宁。 “思颜,等很久了?” “啊,没有没有!夏姐姐,我是来还你钱的。” 顾思颜拿出5张大团结,边角都整整齐齐的没有折痕,这孩子家教看着真不错,再和周诚堂姐一对比,顾表妹可爱的过分。 夏晓兰也没说不收钱,解一时之急没问题,她都还是个学生呢,私下里拿钱给顾思颜这个初中生,顾家才不会感激她。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能随便惯,给顾思颜钱花不行,请顾思颜吃饭倒是行。 “你放学就过来了?我请你吃饭再回去。” 顾思颜心不在焉的摇头,她满腹心事都写在脸上,夏晓兰想当看不见都不行。小姑娘能有什么心事呀,难道是同学的病情挺严重? 夏晓兰也只能这样猜想。 “你同学身体怎么样,没什么大毛病吧?” 顾思颜很是惊慌,“您说何佳?她身体没事儿,就是吃坏了肚子。夏姐姐,我先回去了……” 夏晓兰觉得奇怪。 顾思颜骑着车要跑,夏晓兰加了句“路上小心”,顾思颜猛然把车刹住,竟然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这姑娘,到底在慌什么? 夏晓兰赶紧把她扶起来,还没张嘴呢,顾思颜自己就在掉眼泪: “夏姐姐,我遇到麻烦了,我觉得你好聪明,你能不能帮帮我?” 夏晓兰让她慢慢说,顾思颜真是一放开了拘谨就彻底不管不顾,给夏晓兰丢下一个大雷——顾思颜说何佳,就是那天去医院的女同学,不是吃坏了肚子,而是怀孕了! 何佳和顾思颜一样读初三,检查出来怀孕两个人都吓坏了,医生知道她们是学生,还要通知家长,何佳借口上厕所,自己从医院偷偷跑了。 何佳央求顾思颜不能告诉老师,也不能告诉家长。 顾思颜当时也很慌张,何佳一哭她就同意了,可这两天却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怀孕的虽然是何佳,顾思颜干什么都精神恍惚。 不能告诉老师,也不能告诉家长,那可以对谁说? 夏晓兰也是适逢其会,她的学霸光环太耀眼,在顾思颜看来能解决任何难题,而且夏晓兰那天还看见顾思颜和何佳去医院……夏晓兰今天多关心两句,顾思颜就忍不住把这个大秘密说了! 顾思颜不是出卖好朋友,她是想获得帮助。 夏晓兰是很震惊,但这种时候不能呵斥顾思颜。 “没有检查错?这种事不告诉家长,你们准备怎么办?何佳和你是同学,你们都才十多岁,难道何佳要辍学回家生孩子?” 夏晓兰的几个反问,都让顾思颜心更乱。 辍学回家生孩子? 顾思颜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初三就辍学这种事,顾思颜此前从未想过。帮何佳瞒着家长和老师,好像也不行,何佳的肚子会一天天变大,迟早有瞒不住的那天。 夏晓兰没问细节,只给顾思颜说了几个关键地方,让她自己考虑: “你们这个年纪还太小了,不管做什么决定,以后都不能负责,你现在听何佳的,不是在帮她,是在让她把情况拖的更糟糕……她如果能对父母坦白,可能会挨打挨骂,但她以后的人生还能勉强不偏离正轨太多。” 顾思颜明显被说服了,喃喃道: “何佳妈妈可凶了,一定会打死她的,何佳要是没有去参加补习班就好了,太可怕了!" 补习班? 夏晓兰有点警惕,夏子毓不是搞了个补习班吗,听周诚说规模还不小。该不会是同一个补习班吧?! …… “建华,恭喜你!” 夏子毓把报纸摊开,脸上的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报纸上是一篇报道,报道京师院的学生王建华,带领着同校学生一起组织了补习班,既帮助了渴望获得知识的中学生,又锻炼了京师院这些即将走向老师岗位的大学生,整个补习班并不以盈利为目的,收取的补习费是为了贴补这些参与授课的“老师”,王建华的所作所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灵活、自己靠所学的知识赚取生活费,减少国家负担的正面典范,这是一个探索尝试的新模式……报道里都是对王建华的表扬,这样的一篇报道,自然是出自王广平的手笔。 “子毓,这补习班本来是你想的主意,也是你组织的,我就是加入帮点小忙。” 王建华很不好意思。 他知道这篇报道为什么出现,但不意味着他能问心无愧的接受。 这篇报道里完全不见夏子毓存在的痕迹,把补习班说成是王建华的创举,王广平想借此铺路,给王建华造势,让王建华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兵人物,弱化王建华的年龄劣势,让他在京师院读书也能脱颖而出。 明明是夏子毓搞得补习班,现在享受名声的是王建华。 夏子毓好像一点也不介意: “叔叔的说法我认同,先把你推出来,以后再说我的事

相关推荐: 捉鬼大师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绝对占有(H)   镇痛   云翻雨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