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一点。 夏晓兰喜欢做生意,喜欢赚钱,喜欢将财富掌握在自己手上,那让她觉得自己能掌控命运,毕竟很多事都是能靠钱解决,能实现财务自由,人生会轻松很多。 但她喜欢的又不仅是账户上数字。 她喜欢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生活状态,赚取财富的过程,亦是夏晓兰所享受的! 陈锡良问她还想不想一起搞冬装,夏晓兰想了想决定回绝:“你也知道,我在京城这边还有学业要兼顾,暂时真的放太多心思在羊城,如果你钱不趁手,我可以借一点,合伙的话暂时就算了。你和《时装》杂志的人联系好了吧?” 陈锡良在电话那边愣住,这是有钱都不赚? 做生意嘛,不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夏晓兰是不是因为多加一万件大衣的事还生气? 夏晓兰岔开话头,陈锡良就顺着接过去,“钱我给你电汇过来,你想歇一歇,那我也暂时歇歇,继续搞批发生意。羊绒大衣那边我都和《时装》的人联系好了,最近我还想进京,再和《大众电影》的编辑接触下,他们认识的演员很多……” …… 和陈锡良一样感触的,还有康伟。 赚钱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周诚忽然说香烟生意不沾手了,康伟直接傻眼。多大的利益,说不要就不要了?没有这样大笔稳定的收入,以后在大嫂面前说话还硬气吗,还能想送车就送车呀,说20万以下随便买! 尽管大嫂没要车,可诚子哥得有这个底气嘛。 “哥,您不会就打算靠着京城那几套房养老吧?咱这生意,真的不做了?” 那些破院子,让康伟去住,都嫌偏僻,哪里能指望它们养老。 454:准备国庆开业 如果夏晓兰听到康伟大言不惭质疑她让周诚囤房子的决定,一定会笑呵呵坐等康伟以后被房价打脸。 84年在京城买几个小院子,怎么不能养老了? 中途别抛,到时候不仅能养老,还能过上很高水平的养老生活呢。当然,再过30年,周诚也才50出头,远远称不上老,要是一直呆在现在的单位,这年龄正是周诚事业峰值高的时候。 “我听你嫂子的话,我之前劝你也买两套,再不济等你以后结婚,不用等着单位分房。香烟生意我是不能做了,原本早就要结束的,这里要对你说声抱歉,知道你小子搞这生意正在兴头上……但说真的,小伟你别太贪心,钱够花就行,这生意你再撑两月,该丢手就丢手。到时候谁捡起来你不用管,反正和咱俩都没关系。” 倒腾香烟现在还能赚钱,到底能赚多久钱? 之前家里面都不管,现在他爸忽然说不许再搞,周诚心里也要琢磨。 如果这生意不能再碰,他总不能把康伟独自陷在里面,那不成了替他周诚顶锅的么。 康伟咬咬牙,“我听您的,给我一个月时候收尾!” 他是没有周诚聪明,但他有个优点是不嫌丢人,愿意听聪明人的话。周诚不可能害他,要不根本不会带他一起倒腾香烟。赚的钱不少,鹏城这边还有新生意,康伟被鹏城的太阳晒得黑了不少,他觉得建材店是能赚到钱的。 周诚要退出,康伟也果断决定结束香烟生意。 做正经生意也很赚钱的,反正康伟瞧着夏晓兰从倒腾鸡蛋到现在,怎么也有小十万身家吧。晓兰嫂子是没有本钱,还不肯要诚子哥资助,他康伟不一样啊,不仅有本钱,脸皮还厚。 谁“资助”他,他都是愿意接受的! ‘安心建材’,从7月份夏晓兰南下筹备,几大股东都在忙活,也足足搞到如今,才有了可以开业的资本。 几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国庆那天正式开业。 要与国同庆,就干脆搞得热闹点,鞭炮要多放几挂,舞狮子的人也请来,鹏城这边还找得到这些班底,那些香港人投资的厂就喜欢搞这套。 这个时候,刘芬也是在鹏城的。 有了边防证,她从羊城到特区也很方便,刘勇就劝等国庆一起回去。 建材店是安了电话的,业务需要,这个电话不得不安装。刘勇在这边混了几个月,这点点小事不用求助汤宏恩,当然也不可能寻求天宸的老板刘天全帮忙——刘天全也把刘勇的底摸的差不多了,知道刘勇除了有一家几乎是空壳的远辉装饰,真正的实业就是这家开在人民桥小商品市场的建材店。 刘勇的身家,真是比刘天全想的还少。 因为建材店,看样子也是几个人合伙的。刘天全可搞不清乱七八糟的股东,他也不用搞懂,只要知道刘勇是真的穷……背后的本事也真的大就行。 夏晓兰一离开鹏城,没有她监督,刘勇和刘天全凑在一起,其实也很有共同语言。 倒不是说吃喝嫖睹样样俱全,在吃喝上面,刘勇算是被刘天全这个本家带着,很是见了市面。刘勇觉得刘天全为了“南海酒店”一桩工程正是太拼,堂堂一个港商大老板,整天和刘勇一个小包工头混在一起,也不觉丢了身份。 但“南海酒店”,外甥女说不能碰,人情是越用越薄的,那工程超过了远辉的能力,别看能从刘天全手里分到钱,综合起来是得不偿失。 汤宏恩的“友谊”,可比南海酒店的工程有价值多了! 汤宏恩只要三五年不调离鹏城,刘勇和夏晓兰在这里老老实实的做生意,还怕没有钱赚吗? 机会那么多,何必为了一时的利益,丢掉一个长久的隐形靠山。根本不需要汤宏恩帮什么忙,只要有这个人在站在那里,对刘勇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 康伟特别听周诚的话,因为周诚不害他。 刘勇也特别听外甥女的话,因为夏晓兰不可能害他。 刘天全说的天花乱坠,刘勇都咬死不松口。喝酒吃饭可以,别的合作么,真的不行。好几次,刘勇都心动了,刘天全不说“南海酒店”,反而给刘勇介绍别的生意,又能赚钱,结款也有把握。刘勇硬生生止住自己的贪欲,他现在不能急,一急说不定就要掉坑里。 刘勇就推说自己要忙着搞建材店这边,谢谢刘天全的提携,但接别的工程,他是真的没能力。 “我就那么几个人,都不能独当一面,实在不敢辜负刘大哥的信任,只能以后再合作了。” 刘勇现在手里有活呢。 虽然都是些散活儿,市政府招待所对外营业后,很是替“远辉”赚到了些名声。客房先不说,餐厅装的就挺好看,大餐厅好看,小餐厅也有自己的风格。就有人咨询招待所那边,陆陆续续的,也替刘勇接了几单小活儿。 龚洋刚刚监工完夏晓兰修在乡下的房子,就被叫到鹏城来画图……九月开学,龚洋就是大四了,他的时间更自由些,反正这年头自掏腰包,天南海北到处写生的美术生真不多,龚洋上次去京城真的画了不少作品回去,这次龚洋要画一画改革开放生机勃勃的特区,系里老师能怎么说? 到底还是让他请了假。 龚洋一到鹏城,哪里有时间去什么海边,完全就投入到工作中,刘勇的“远辉”现在可是同时做着3单生意。 幸好有李栋梁和葛剑帮忙分摊,刘勇这边才算能撑着。 反正龚洋的设计方案,要用的建材,差不多都是‘安心建材’店有的,这店还没正式营业,其实就在往外卖东西了。 夏晓兰把电话打到店里,还真有人接。 “国庆那天开业?行,你们记得看国庆庆典,我参加学校的仪仗方队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在电视上看见我。” 那别管能不能看见,刘勇和刘芬都只当一定会看见来对待。 听说建材店10月1号开业,司机小王还代表领导来问一问,汤宏恩是不可能出现在一个小小的建材店开业活动上的,10月1日这时间点,哪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庆祝活动,汤宏恩还得和其他领导一起出席鹏城的庆祝活动呢! 不过小王听说夏晓兰被选进华清的仪仗方队,在领导面前就提了,汤宏恩顿时失笑: “是她的风格,能折腾!你当时候把节目录下了,我看看能不能在上万人里瞧见她。” 455:她在华清过得咋样?(1更) 从小县城考到华清去,是什么体验? 84年没有论坛,没有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交平台,除了听考上名校的人亲口说,还真找不到答案。 夏晓兰也不能免俗,站在校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安庆一中的孙校长。 那都是军训前的事了,结果信件特别慢,等到国庆节前安庆这边才收到信。夏晓兰已经在京城开始了新的征程,县一中的孙校长还缅怀在高考的荣光的。 七月份成绩出来,也才两个多月嘛! 八月份夏晓兰拿到通知书,还不到两个月呢,孙校长觉得自己这不叫兴奋过头,而是自然反应。 毕竟,夏晓兰虽然离开豫南去京城上学,她拿下高考状元对安庆县一中的影响,不过才刚刚开始。今年县一中的生源变好了,有些学生原本会在一中和二中之间摇摆,今年直接就报县一中。 通不过考试的,再回过头去二中。 这不仅是安庆县的情况,连安庆县周围,河东县都有学生来一中念书。 孙校长也不是啥学生都收,成绩太差的,他肯定不要的。 这些学生都是被省状元的光环吸引来的,安庆县一中出了个高考状元,教学水平肯定不低。反正不管咋说,学校在省教育厅也挂上号,今年九月就分配来两个豫南师范学院毕业的新老师。 因为夏晓兰当时是在阅览室接受的省台采访,省厅虽然没动静,奉贤市教育局却觉得安庆一中的阅览室太寒酸。 “应该修一个图书馆。” 教育局的领导这样对孙校长说,孙校长会拒绝吗?当然是很愉快的答应下来! 图书馆的经费很快就批下来,虽然才开学一个月,现在都破土动工了。这事儿孙校长也和夏晓兰说过,她当时承诺要捐点书给图书馆,这次写信又提了下。 84年,修一个图书馆要不少钱,把图书馆填满,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发行的《鲁迅全集》,一本单册就要7.8元,而这一套书,整整有16本! 要想把这套书买齐,就要花124.8元,新华书店购买,价格童叟无欺,没有折扣。 当然,这是精装书,平装书会便宜一点,比如沪市译文出版社在1980年印的世界名著《简·爱》,一本就只要2.05元。 买书不便宜,老师工资不高,还是喜欢抠出生活费买书,包括孙校长也是这样,他老婆允许他每个月买本书,价钱不许超过5元,如果要买贵的书,孙校长就只能攒两个月。奉贤市的教育局也不富裕,掏钱给安庆县一中修个图书馆就不错了,怎么也是一栋小楼房,还得给里面配上桌椅板凳,再让教育局把图书馆里藏书的钱也出了,说实话,他们倒是想出,经费有限制! “可以倡导大家捐书嘛。” 家里有啥旧书,可以捐来图书馆,一个人出一本书,慢慢的安庆一中的图书馆就被填满了。 教育局的领导是这样对孙校长说的。 夏晓兰当时还没去京城报道,想着图书馆建好了,自己手里应该也有点闲钱,就和孙校长说过,会捐一批书给学校。一批是多少?夏晓兰并没有定,而且要捐什么书,也得有选择,总要适合高中生看的。 大概就是些文集、世界名著、教辅资料等等既能开阔眼界,也能对学习起到正面作用的书吧。 夏晓兰用的是“一批”,当时就说了,孙校长却没有在意。 这次写信回县一中,夏晓兰又问了一下图书馆的修建进度,看看什么时候捐赠合适。孙校长很是感慨,虽然在谢师宴的时候,夏晓兰就说过她在校外搞得个体经营也能赚到些钱,捐书并不是问题,孙校长还是劝她到华清后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业上。 孙校长想来,夏晓兰所说的“一批”书,不过是几十本。 如果不选什么精装书,只挑便宜的买,也就是几百块钱。这笔钱,还是在夏晓兰同学的承受范围以内的吧?难得夏晓兰毕业后还没忘记高中母校,就在安庆县一中上了一年学,到校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却不忘一中的培养,孙校长十分欣慰。给夏晓兰回信后,他还把信上的一些内容当着全校师生念。 这是高考状元对学生们的激励嘛! 大部分人也的确听得津津有味,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远在豫南省安庆县这种地方,他们到哪里去听这样的经验分享?考华清是不要想了,但是大学那么多,别的学校还是可以想一想的。 下面的学生,也有死死盯着地面的——梁欢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来安庆一中读书,夏晓兰虽然去了京城,这里好像还笼罩在“夏晓兰”的阴影下。 到处都是“夏晓兰”,班上的老师平时把这个名字挂在嘴里。 学校的光荣榜上贴着照片和简介。 学校大门口的横幅还颜色鲜艳的很呢! 这还不够烦啊,现在还把学生叫到一块儿,连夏晓兰写来的信也要念一念,主题是学习夏晓兰同学的精神,去了华清学习还惦记着母校的文化建设,要给图书馆捐书……梁欢简直要崩溃!她想回河东县去,哪怕在原来的学校,她已经不是风光的梁大小姐,那也不用时时刻刻都听见“夏晓兰”啊。 考上华清了不起啊? 能有多好! 华清大学里,全是成绩好的学生,夏晓兰这样的土包子去了还能像高考那么优秀? 梁欢就不信那邪。 信里把华清大学说的再好,指不定在华清过得啥日子呢!梁欢充满恶意的想。 不这样想,她的自尊心受不了。 …… 夏晓兰在华清大学过得如何,不仅梁欢在猜测,夏子毓和王建华也会猜测。今年的国庆35周年庆典,京城师范学院的学生,也能参加庆典。不过师院就没有仪仗队了,就是单纯的游行队伍。 夏子毓和王建华都在其中。 打听到华清的游行规模,王建华还在想,会不会看见夏晓兰? 新生说不定也要参加游行的,就是不知道那么多人,他能不能把夏晓兰认出来——当初为了对夏子毓负起责任,王建华选择对夏晓兰放手。那时候他告诉自己,夏子毓比夏晓兰更适合当他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他也没想过,夏晓兰竟然能在一年后考上华清啊! 王建华的内心,真是极为复杂。 456:和晓兰差着等级呢(2更) 亲朋好友,过去的师长,在惦记着夏晓兰,希望她已经适应了华清大学的生活,在学业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有嫌隙,有仇的,则巴不得她在华清大学处处不顺利,失去光环,泯然众人。 当然,这些人也只能如此安慰自己了。就说夏晓兰和夏子毓,在80年代初期考进华清和考进师院,家庭背景相似,两人毕业后的起点却不一样。夏晓兰如果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分配工作时绝对能去很好的单位。师院毕业的夏子毓就不同了,有的单位优选华清、京大,中科大的学生也很受欢迎,后面还跟着人大、京师大……京师院么,名字和京师大差一个字,却排的有点远。 这种差距,王建华有个在高教司工作的亲爹,勉强能拉平吧。 但夏子毓是没有的,她的家庭背景和夏晓兰岂止是相似,两人分明是同一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夏晓兰父母离婚,亲爹夏大军都失踪大半年了呢。夏子毓原本是比夏晓兰强一点,她父母还开了一家小吃店,虽然在分配工作时提供不了什么帮助,家里经济至少还行。 现在好了,夏大军失踪,夏长征干脆就成了断手的废人。 夏子毓有这个爹,还不如像夏晓兰那样没有呢,夏大军帮不上忙,现在起码不是拖累啊,夏长征却实实在在拖累着夏子毓。虽然暂时击退了柳珊这个情敌,王广平对她也颇为看重,冉淑玉说要还钱给夏家,并要见一见夏子毓父母。夏子毓想来想去,还是暂时婉拒。 现在还不行,她爸那样,见面能说啥。 她妈在京城也没站稳脚跟,跑到王建华父母面前,说不定就把她辛苦建立的一点好感给击碎。 夏子毓肯定不会对王建华放手。 补习班的事在王广平面前过明路后,夏子毓也很是飘飘然一番。 有了王建华帮忙,原本蠢蠢欲动,想把夏子毓撇开,几个人自己搞补习班的师院学生,也变老实了。 王广平还指望着这个补习班做大做强,好好宣传一番,给儿子王建华铺路,哪会让几个学生起别的心思?他都不用做什么,只要让人时不时去补习班露个脸,师院的学生就知道夏子毓来往的都是些“大人物”。 对普通学生来说,高教司的一个办事员都是大人物。 夏子毓背靠着大人物,补习班也搞得有声有色,暑假班结束了,好多学生都留了下来,转换成“周末班”的生源。 其实夏子毓把王广平拉来一起办补习班,原本是为了击退情敌,却又歪打正着。 要没有王广平,岂止是师院的几个学生蠢蠢欲动,夏子毓租场地的学校,也完全可以撇开夏子毓……这钱师院的几个半吊子能赚,学校有多年从业的优秀教师,为什么不能自己干? 这些异样,夏子毓不是没感觉到。 但怎么解决? 就像她建议张翠卖小吃,小吃店确实也赚钱,一旦遇到挫折,夏子毓就没多少处理经验。 忙着搞自己的事业,夏子毓连学业都有点放松了,别说什么国庆35周年的庆典游行,她根本就不感兴趣。但她不敢说,因为王家人很激动,周边其他人也很激动。 师院没有“仪仗队”,游行方队是和其他几个院校合并走的,师院的学生还挺失落。王广平也挺失落,师院还是不够好,如果他当年没出事,王建华就不会被耽误几年。 王建华当年成绩也不错,一直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考个华清、京大也不成问题的。 当时在农场没返城,王建华考回京城就很满足了,现在王广平却觉得遗憾——他却不知道,王建华虽然没考上华清、京大,如果一年前没有选择夏子毓的话,却应该有个在华清念书的女朋友的。 夏子毓把夏晓兰考上华清的事儿说出来,是在王建华面前先下手为强,抹黑夏晓兰的形象。 王建华听了,却惊讶大于愤怒。 按理说,一个如此恶毒的夏晓兰,他应该是厌恶和警惕的。 他也的确有这种心理。 然而在厌恶和警惕等情绪下,更多的是难以置信,是好奇,是一些难以表述的复杂心思。 夏晓兰固然长得娇媚动人,她的心思浅的一眼就能看透,王建华曾经以为自己是了解夏晓兰的,包括夏晓兰对他的喜欢。 可和夏子毓在一起后,王建华发现自己好像没看懂过夏晓兰。 夏晓兰一次次让他意外——不,他不该被这个外表美丽内心狠毒女孩儿迷惑,他是审视的,想要确认那些事是不是夏晓兰做的而已! 王建华和夏子毓都入选了游行方队,几所高校加起来上万人,都在在半夜就到天安门以东几公里外的胡同里准备。这里灯火通明,能看到各校的学生,华清的也有,从衣服上就能辨认出。 王建华和夏子毓,心照不宣,都在人群里搜索夏晓兰的踪影。 华清这次安排了一年级的新生走游行方队,夏晓兰总不会连这个都选不上吧? 各个学校认识的人到处窜来窜去,老师们也禁止不住。游行方队本来就比较散漫,和“仪仗队”的严格训练不同。可看了好几遍,还是没瞧见夏晓兰。 该不会是,真的没来参加游行方队吧? 夏子毓有点想笑,她还是把夏晓兰想的太高……或许在华清大学,夏晓兰那样的,也不算什么吧。 夏子毓不想去想师院和华清天然的等级差距,她现在事事都顺,就已经比夏晓兰强了。夏晓兰高考成绩好,读的大学好有什么关系,有在教育部任职的公公吗? 王广平复职,她和夏晓兰的差距可是又拉大了! 夏子毓还沉浸在自己的自得中,就听见王建华的室友用很夸张的声音说道: “建华你看,仪仗队那边,女生的气质也太好了吧……穿蓝衣服的是京大的,白衣白裤的就是华清的了,你看那个女生,长得像电影明星一样!” 游行方队这边散漫,在街对面的仪仗方队,队列就整齐多了。 王建华顺着室友指的方向看去,白衣白裤的仪仗队果然是气质出众,站在第一排边上的——不就是夏晓兰吗? 夏晓兰怎么会入选仪仗队! 夏子毓紧紧咬着唇。 就是一个仪仗队,也说明不了什么对吧? 她这样劝着自己,却回想起王广平的感叹:你们要在华清、京大这样的学校就好了。 457:对不起,混的太好了(3更) 王建华和夏子毓在看她,夏晓兰根本感受不到好吗! 胡同里这么多人,街道早就封路戒严,仪仗队还在进行最后的排练。凌晨2点就被校车拉到这地方来准备,而要上午10点才是正式的方队表演。 中间的几个小时,总不能白白浪费,肯定要抓紧时间继续排练的。 有人拿着喇叭在喊: “华清的仪仗队听好了啊,国旗、国徽和年号的先导队后,就是你们!典礼正式开始是10:00点,华清的仪仗队之后就是京大,就按我们平时训练的步频和动作,现在大家再走一遍,不要松懈,就当这是正式的表演……” 确实没人敢松懈。 10月的京城,连香山枫叶都染上了红色,秋意凉凉,在凌晨特别明显。 但此时此刻,没有谁会觉得冷。 所有人的心都是热乎的。 华清的仪仗队几乎是最靠前的,受到的关注可想而知。 瞧仪仗方队的动作,就把游行方队衬的很业余,这边是纪律严明的,另一边却是叽叽喳喳几个学校的人乱窜。夏晓兰就站在第一排的边上,这个位置太好了,华清负责的老师当时考虑好久,才最终确定夏晓兰站在这里。 远景就不用说了,但凡是近景,华清站在最外圈儿的人,保证让人眼前一亮! 京大的方队负责人一脸郁闷,这也太有心机了吧? 华清从哪里凑出这么多身高和气质都挑不出毛病的男女学生,特别是第一排,居然全是面容姣好的女生。朴朴素素的没化妆,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白衣白裤的,学生的朝气全有了。 简直有点犯规,都是兄弟院校,谁不知道谁的底细呢。 京大的负责人又怎么会想到,华清为了凑足这么多“门面担当”,连刚入校的84届新生都没有放过,直接从军训的营地里拉出来,磨合一下就能派上场。 怯场? 不存在的! 负责的老师一遍一遍给他们洗脑:你们就是最优秀的,要展现华清学子的风貌,没有人比你们走的更好了,这是骄傲,是替祖国35周年献礼! 一水儿的大长腿,背又不驼,肩又不垮,穿着统一的白衣库,整整齐齐的站在那里,就是赏心悦目的风景! 给祖国献礼,让全国人民都看看,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多么风华正茂! 老师把自己都感动了,学生们也很激动。 夏晓兰知道,她现在站的位置,寝室老大杨永红别提有多羡慕。 羡慕又不是嫉妒,老大让她加油,别丢307寝室的人呢! 这话也是建筑系的女生对夏晓兰和宁雪的期望,咱们建筑系的女生人数不多,但是质量高呀,84届一共就选了20多个女生,建筑系占了两个还想咋样,要知道建筑系一共就15个女生! 仪仗队里,还有新生接待时的单瑜君。 单学姐是早就参加训练的,她的位置也在外围,却不在最外面一排,单学姐要举牌呢。 好多人都要举牌,小小的拼图,最终拼成一幅大大的祖国地图。 站不站在第一排,都同样光荣骄傲,他们这一届恰逢盛会,自从1959年的建国十周年大庆典后,这还是25年来的首次国庆大庆典,仪仗队只是先导,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大阅兵……这样的盛会,都叫他们给赶上了,哪怕再过几十年想起来的,也会激动无比! 夏晓兰也觉得胸腔里有什么东西在涌动。 从军训起就酝酿的,种下一颗种子,在军训中生根发芽,现在花蕾都准备好了要绽放。站在她旁边的不是宁雪,而是经管系的文艺之花刘华筝,刘华筝同学身材窈窕,能歌善舞,在新生中也有极高的人气。 练了一圈下来,刘华筝兴奋的脸庞都在放光: “幸好我没有考舞蹈学院,不然怎么来参加仪仗队……” 夏晓兰脸颊颤动,不想和学霸说话。一个苏静,热爱画画,梦想是中央美院,结果来念了华清。一个刘华筝,说原本想考舞蹈学院,结果也念了华清,人家就是多才多艺脑子还聪明,夏晓兰很是服气。 刘华筝性格外向,有着文艺份子的浪漫,夏晓兰才和她一起集训3天,倒比同班的宁雪还熟。宁雪实在太不爱说话了。当然,刘华筝知道夏晓兰既不会跳舞,也不擅长唱歌,刘华筝同学比较失望,她还想拉着夏晓兰一起加入学校的文工团。文工团下设军乐队、民乐队、手风琴队、合唱队、舞蹈队还有话剧队等,奈何夏总真是一个都不擅长。 说起来她也是个销售出身,但陪客户包房唱K这种应酬,夏总还真没遇到过,长得不好看嘛,客户从来没这个要求。 她也没地方学啊。 能念书都不容易,难道表姨妈还要送她去少年宫学学才艺? 夏晓兰还没贪心成这样。 一遍遍的最后排练,天也慢慢亮了,散漫的游行方队那边都被集合到一起,几个学校的学生连手里的花束都交换了,搞得负责的老师手忙脚乱,就不能学学仪仗队纪律严明一点么! 夏晓兰和刘华筝相互正了正礼帽,不得不说年轻就是好,熬了一夜也精神十足。 刘华筝戳了戳夏晓兰的胳膊,“你看游行方队那边,那两个人看你好久了,是不是你老乡?” 夏晓兰站在最边上的显眼位置,基本上是背着游行方队的,她的另一边又没人,肯定只能扭头和刘华筝说话,被刘华筝提醒,她终于转头去看——什么老乡呀,不就是王建华和夏子毓么! 这俩人也来参加天安门庆典呀? 看那小可怜样儿,可惜师院没组织仪仗队,要委屈王建华和夏子毓跟在她身后吃土啦。 别管夏晓兰在华清混的好不好,和王建华、夏子毓比起来——等等,她为什么要拉低自己的层次和这两个人比? 夏晓兰冲两人一笑,轻蔑都懒得给一个。 王建华的室友哇的一声:“华清方队最漂亮的那个,像电影明星的那个女生看这边了!” 夏子毓气得差点咬碎了牙。 王建华想,夏晓兰怎么能混的这么风光呢。 他之前还觉得柳珊学姐有两分像夏晓兰,如今再重逢,发现柳珊的两分相像,也是他的臆想。 夏晓兰混的太好了,好像把他远远甩开了一大截! 458:1984年,走过天安门 夏子毓和王建华的出现,并没有让夏晓兰惊讶太久。 来了京城,她早晚会遇上这俩人,只是没想到还没刻意去找,这么快就在国庆游行的时候碰上。 想起周诚的说法,王广平的父亲是返城复职到教育部高教司上班了吧? 越是大干部,夏晓兰越是不怕。 大干部哪有空和一个大学生计较? 真正麻烦的,反而是那些有点点小权的。 当然,夏晓兰得罪的人要是王建华,那就要提防王广平了。人都是护犊子的,真要和夏晓兰计较,她也没办法呢。早知道王建华有这种背景,背景还咸鱼翻身,她也不可能捏着鼻子将这个男人抢回来的……夏总还真的挺看不上眼,别管王建华和夏子毓是因为什么原因走到一起,这男人都太没担当,连和‘夏晓兰’说清楚的勇气都没有。 夏子毓一家子做的事,王建华知情吗? 知情的话,王建华也够心狠的,‘夏晓兰’以前就是再作,可没有对不起王建华的地方,相反‘夏晓兰’还鼓励王建华参加高考离开贫困的乡下。 要是毫不知情,夏总同样看不上这么蠢的男人! 夏子毓智商忽高忽低的,夏总都纳闷儿,王建华要是受骗的一方,被夏子毓这样的给骗的团团转,她会怀疑王建华的智商。 开学前两周,夏晓兰都在适应华清生活。 后两周又是军训,紧接着就是国庆游行,她还没空去理会夏子毓,不知道夏子毓的补习班开的如何了?能和王家联手,倒是容易做大做强,但是补习班也有很多隐患……夏晓兰来不及想太多,9:30分,仪仗方队要做最后的准备了。 国庆35周年的庆典,是全国都关注的大事儿。 领导人会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国庆大阅兵也让全国人民都期待。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但可以挤一挤嘛。国家单位和各厂子,肯定要组织职工观看天安门庆典直播。 学校也要组织。 省、市、县、乡和村,一级级的,都会组织观看。 其他城市的庆祝活动,都要安排在天安门庆典之后,时间上不能冲突。国家才有能力搞大阅兵,不先把大阅兵看了,老百姓哪能安心干别的。 今年的天安门庆典和以往都不同,是以直播形式,而非录播形式播出! 受到技术限制,连《新闻联播》都是录播的。 但在今年4月8日,华国第一颗通讯卫星STW-1发射成功,才能向各地输送天安门庆典的直播画面! 在七井村,在大河村,在安庆县,在商都,在鹏城……在全国的各地,能接受到电视信号的地方,都在等待着天安门庆典的开始。 就连周家,也摆好了电视机。 周老爷子虽已退休,这样的老革命还是能去天安门观看典礼的,周老爷子也确实去了,还把从前的制服穿上,把所有的勋章都戴上。 周家其他人,就要老老实实守在电视机前。 有特权吗? 肯定是有的,周老爷子要是格外喜欢周怡,角落里给她塞一个位置也不难。 但他不用这个特权啊,周怡有啥办法。 周家人围在周奶奶的身边,有职务的,比如周国斌和他大哥就不在,其他能来的都来了。 “周诚他们单位是不是参加了大阅兵?” “周诚哥也要出现在电视里吧?” 这种时候,关慧蛾最骄傲! 周诚的表妹程敏忽然说到,“夏姐姐不是在华清上学吗,仪仗队就有华清的,她要是能和表哥一块儿出现在天安门庆典上……舅妈,夏姐姐是不是也要去庆典呀?” 上次见面后,夏晓兰还给程敏和顾思颜几个小的买的衣服,又有学霸光环笼罩着,她们对夏晓兰的印象当然不错。 程敏是随口一说,小一辈们根本不知道周诚在单位里犯了错误,也不知道周家对周诚和夏晓兰交往的态度从赞成变成了现在的反对。 关慧蛾最反对,周老爷子和周国斌都默许了这种反对。 但周家其他人还不知道。 关慧蛾想起上次去华清大学找夏晓兰,人家大大方方的,也不说同意分手,也不说不同意,说要和周诚商量下。 关慧蛾堵得慌啊,偏偏程敏毫不知情,在这时候提起夏晓兰。 关慧蛾怎么回答? 按说是儿子的女朋友,她应该知道些情况,偏偏她去了一次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今眼不见就心不烦,根本回答不出来。此时,全家人都在,关慧蛾只能含糊道: “那么多人呢,参加了仪仗队你还能从电视上看见她呀?” 程敏一想也对,立马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周怡眼珠子一转,二婶这话有点意思啊,没承认没否认的,好像全然不知情?这夏晓兰到京城上学都有一个月了吧,是没听说来过二叔家。 是夏晓兰太不懂人情世故,还是有别的原因? 周怡心中压了个疑惑。 上次被打脸后,她是十分谨慎的,再不肯轻易提起夏晓兰。甚至劝童莉莉放弃堂弟周诚。 实在是打脸太特么疼了! 现在她也不敢乱说话,打算谨慎观察一番。 “程敏,就你话多,赶紧看电视,庆典要开始了。” 可不是嘛,镜头都对准京城的市长了。 上午10点整,京市市长亲自宣布:“庆祝共和国成立35周年大会开始!” 雄壮激烈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28响的礼炮连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的辉煌大国的气势,能震的人头皮发麻,全国多少亿人,有条件看电视的,哪个不是心肝都在颤栗! 国旗走过去了。 国徽走过去了。 然后就是高校学生组成的仪仗队。 华清的仪仗队是祖国地图,是“统一祖国”的四个大字! 镜头先给了一个远景,拍了整幅地图的全貌。 华清的学子们嘴里喊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响亮整齐! 因是第一个高校仪仗队,镜头还拉镜给了近景,想拍一下四化建设接班人的精神风貌,镜头是想拉近后从第一排学生脸上飞快扫过,或许是镜头对焦要花时间,或许拍到第一个华清学生刚好卡壳了,毕竟第一次搞卫星直播……反正那张脸在屏幕上停留了足足有3秒钟。 这已经够了! 足够人看清屏幕上华清学生的样子。 周家一时都鸦雀无声。 直到华清的仪仗队全部走过,京大也走过,过了有两三分钟吧,程敏才结结巴巴的问: “刚才那个、那个是夏姐姐吧?” 459:历史的参与者(加29) 是夏姐姐吧? 肯定是呀。 夏晓兰那张脸,是看一次就不会忘记的。 这样的长相,好像应该去当电影明星,干别的行当都是浪费那张脸。再过十几年,还真的有华清毕业生成立音乐组合,闯荡娱乐圈。在84年当然是不可能的,演员在这时候真是没啥前途的工作,一个华清建筑系的学生跑出去靠脸吃饭,才真的是堕落。 周家人刚才都没有说话的。 他们本来是等周诚出现在电视机里,没想到庆典才刚开始,就瞧见了夏晓兰。 也不知道是不是直播信号异常,那个镜头足足有3秒钟吧! 还是夏晓兰的位置站的好,镜头才能刚好扫到她。 当然,周家人能看的清清楚楚,一是夏晓兰长得漂亮,而是夏晓兰有本事站在那位置!那是随便站的位置吗?第一排第一个啊。 周奶奶戴着老花镜,喃喃道:“这姑娘可真是……” 真是能折腾,也折腾的动。 没点本事,这种位置也不能安排给夏晓兰呀。 仪仗队都走过了,关慧蛾心情别提有多复杂。眼不见心不烦,夏晓兰就是有本事,冷不防出现在她眼前啊! 周怡有点想哭,不是感动的,而是庆幸。 她刚才忍住了没吱声是对的,要不现在打脸可特么疼了! …… 夏晓兰不知道周家的想法。 此时别说周家,就是周诚这个男朋友,她也没顾得上啊! 镜头拍不拍她,根本不重要! 在义勇军进行曲和礼炮声音中,走过天安门广场,夏晓兰整个人都快燃烧起来了。视线里都是一片红,分不清人影,分不出别的,嘴里喊着口号,她一路走着都在发飘! 没想到会这么激动! 也没想到会这么投入! 军训时埋下的一颗种子,现在不仅长大,还整个绽放了! 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在叫嚣,每一个毛孔都在呐喊,她真的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以华清学生的身份,从天安门广场前走过。 夏晓兰发自内心的自豪。 她和这个时代的隔阂,好像在这一刻彻底被打破,彻底消融了。 她不是历史的旁观者。 她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历史的参与者,还将是历史的创造者! 再怎么激动,仪仗队也不过是三四分钟时间就走完,后面是游行方队,学生们更大胆一些,不仅将手里的花束抛向天空,还有京大的学生,偷偷用床单做了四个字的标语,向领袖问好! 夏晓兰早知道了。 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京大生物系的几个学生会干这件事。 当这件事真的发生时,远远比在文字记载中看见时更震撼……她就生活在这样的1984年呀,有的地
相关推荐:
姐夫,我有了
妈妈风月之旅游记事
人蛇
缚结(校园)
(连载)每次快穿睁眼都在被pp
acome合集
契约之人妻奴隶
海棠
吃掉我的哥哥
衣衣的两个男朋友(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