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02章

第102章

熊柏岩几个男生是直接挑战过周诚的,周诚虽然赢了他,差距去却没有多明显,和季江源比枪法更是打平。 整天冷着个脸,像谁欠了他钱不还一样! “老季,咱们转转去?你看今天都这么辛苦,咱要是捉住个野家伙,还能给大伙儿加加餐。” 季江源心动。 他骨子里也是个大胆的,不然玩什么枪。 “野家伙,你是说野猪?会不会有危险,我们背的是步枪,里面可没有子弹。” 打靶训练的时候可严格了,发了多少子弹练习,教官最后要数弹头,就怕有人藏子弹出事。熊柏岩呵呵笑:“这么多人闹出的动静,也就野鸡能吓得躲窝里等我们去捉,你还想遇到野猪,不可能的!” 几个男生借着捡柴的名义就离开了营地。 过好一会儿没回来,负责他们的教官就有点急。 “走,我们去找找。” 周诚拍拍教官的肩膀,示意别惊动大部队,免得引起学生的慌乱。 448:三连爆 夏晓兰瞧见周诚和一个教官凑一起嘀嘀咕咕说了会儿话,两人就往林子走。 周诚的表情不太好。 虽然在新生的眼里,大魔王每天都冷着脸,夏晓兰这个当女朋友的,还是能分辨周诚什么时候真严肃,什么时候假严肃。 现在的严肃是真的。 发生什么事儿了? 夏晓兰厨艺稀松,给她一个现代厨房做出来的饭菜也马马虎虎,像这种野炊的事,她都被打发去溪边淘米。 背来的食材有限,除了大米就是面条,加上点白菜土豆,调料就只有盐。这种前提下,夏晓兰对自己的厨艺就更没有信心,还是老老实实打下手吧。宁雪也被分配到类似的活,这个建筑系的高岭之花,同学们舍不得宁雪同学守在烟熏火燎的灶前——其实宁雪的野外扎营经验,比绝大多数人都丰富。 夏晓兰频频张望林子,宁雪忽然低声道:“季江源和熊柏岩他们,进林子超过半小时了。” 季江源几人没回来,所以周诚带着教官去找人? 这就说得通了! 转而夏晓兰又奇怪,宁雪看似什么都不关心,却又洞悉周遭的发生的一切细节。熊柏岩是练过田径的,这个消息灵通点的都知道,至于季江源,知道他是美国回来的不奇怪,连季江源是什么IPSC协会比赛的区冠军都知道……宁雪哪有那么多功夫关注这些! “你该不会想去找他们吧?” 宁雪关心着谁,熊柏岩,还是季江源? 跑去山林里找人,那就太不理智了,夏晓兰一定会阻止。 宁雪盯着澄清的水面,十分冷静摇头,“不去找,我们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别添乱。” 宁雪把洗好的白菜往回拿。 山风一吹,夏晓兰脑子清醒点,她刚才又被宁雪同学给小鄙视了一下?宁雪莫名其妙提起季江源和熊柏岩进了林子没回来,难道是以为夏晓兰要去找人,拐着弯让她别去?! 天地良心,她关心的是周诚好不好,根本没注意到季江源几人的动向。 “这几个学生估计就是出来捡柴火迷路了……” 教官替季江源几个说着好话,怕周诚找到人再给这几人个什么惩罚。男生和教官很容易打成一片,训练十来天,教官都和季江源这批人成为了“朋友”。再说现在评“优秀毕业班”,教官也想自己带的军训生有个好成绩。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替他们遮掩。先把人找到,别的事另说!” 附近的山林,都是这边的人提前来走过的,并不存在什么大型野兽。周诚是怕他们不小心踩空,滚落到什么陡坡下。 至于季江源几个人是往哪个方向走到,却还瞒不过周诚。 平时荒无人烟的林子,刚有人经过,草木的倒伏,路上树枝的折断,都能看出有人经过的痕迹。 折了两根粗树棍探路,走动时候先把草丛里的蛇惊走。9月份蛇还没冬眠呢,秋高气爽的,正是蛇喜欢活动的季节。教官一路叫着季江源几人的名字,走了20分钟,周诚听到有响动。 “嘘。” “教官,我们在这里……” 果然是有人回答,声音是刻意压制过的,还有点抖。 周诚和教官小心摸过去,发现季江源和熊柏岩,还有另一个男生,是掉进了一个坑里。 周围都是杂草,他们可能是一个人踩空,其他人顺手去抓,结果都掉了下去。 “你们三个——” “嘘!” 教官生气,一个两米高的坑都爬不起来? 军训白训练了吧! 周诚打断了他,让他不许说话。教官顺着周诚的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季江源三个大男生不敢动弹,是因为坑底有蛇! “草上飞……5条。” 教官觉得口干舌燥。 草上飞是这边的土话,围住季江源三人的是冀北这边的毒蛇,学名叫乌苏里蝮,它和一般蝮蛇不一样的是攻击的速度特别快,在草丛中游走时,不仅颜色和枯草丛一样,速度也像在飞一般! 季江源三人,是掉到蛇窝里了啊! 还惹怒了这几条蛇,它们盘起身体,和季江源三人对峙,随时准备攻击。 难怪季江源他们不敢动,连应答的声音都特别小,就怕惊动了这几条毒蛇。 教官求助的看着周诚。 现在他们手里有两条木棍,教官有一把步枪,周诚随时带的是手枪。 周诚把教官上衣口袋的点名小本子掏出来,在上面写道:“我把枪和木棍递给你们,你们听我命令,说动手的时候就一起挑飞离自己最近的一条蛇,剩下的两条蛇我来对付。” 季江源点头,熊柏岩和另一个男生胆子也不小,要不是掉下坑蛇就把他们包围,3个人不能同时对付5条蛇,他们早就尝试着捉蛇了。 现在周诚和教官出现,这三人算是有了后援。 周诚和教官慢慢把木棍和步枪递下去。 周诚想了想,又在纸上写:“季江源,你禁止开枪!” 步枪的安全长度够,根本不用开枪,周诚怕他打不中,反而惊了蛇。 季江源颇为遗憾,他瞧见周诚把手枪拿了出来。周诚一个人能对付两条蛇?这些乌苏里蝮,成蛇不过50厘米长,半米长的蛇也就像大拇指那么粗,一旦被惊扰,移动速度还特别快,周诚是否能打中?! 季江源很好奇,但也只能按照周诚的办法去做。 周诚再三和他们确定了各自对付的蛇,一边手放在了枪膛上。 “动手!” 熊柏岩和季江源的棍子刚挨着蛇,周诚已经完成了上膛射击的动作。 “砰!砰!砰!” 如此近的距离,是快速的点射。 为什么是三声枪响,因为另一个男生太过紧张,一下子没把蛇挑飞,那条乌苏里蝮顺着棍子落在他脚边,眼看就要咬上他的足踝,周诚第三枪打在蛇头上,在距离他鞋头2厘米的地方,将蛇头打得稀烂! 男生倒退两步,吓得靠在坑边。 要不被蛇咬,要不被子弹打到,他刚才就面临这样的险境! 而季江源,握着步枪的手不禁用力——这才是周总教官的真正实力?高速移动的小目标,连开三枪,枪枪爆头!爆的可不是硕大的人头,而是硬币大小的毒蛇脑袋! 449:周诚的实力 木棍在周围一通乱打,确认两条蛇是跑掉了,再没有毒蛇躲在暗处,教官才搭手把季江源他们拉起来,当然,最主要是拉另一个男生,季江源和熊柏岩都能自己借力爬上来。 血淋漓的三条蛇还在坑底,提醒着他们刚才发生的危险。 熊柏岩比较后悔,他说这附近没有大型野兽,的确是没有,却忘了越是偏僻的地方容易有毒蛇。追着一只野鸡,3个人都掉到了蛇窝里。要不是周诚和教官及时赶到,谁知道毒蛇什么时候失去耐心攻击! “教官……” 熊柏岩不好意思,教官真想把这小子一巴掌给抽回坑里。 先自己把三人狠狠骂了一顿,连粗口都爆了,才等着周诚处理。周诚能说什么,教官护着这三个男生,故意骂给他看呢! “拉练结束后,回去跑20圈操场!” 捡柴也捡不到这一片,越过林子全是草丛,周诚懒得问他们,跑圈是最简单有效的。 20圈是8公里! 今天出来拉练好多人都抬不起脚,熊柏岩听说回去后还要跑20圈,练田径出身的也觉得腿软。 “周——” 熊柏岩想和周诚辩解两句,想起周诚刚才救了他们,又把话咽了回去。 周诚自己就先走了,教官跟在后面,一路唠叨。季江源罕见的没有顶嘴,熊柏岩推推他,“老季,你给吓着了?” “不,我在想周教官刚才的那三枪。” 熊柏岩不解,那么远的靶子都能正中红心,近距离打中三条蛇也不算什么吧。 到底是隔行如隔山,季江源很简单粗暴的解释: “反正我做不到!” 这不是打固定靶,乌苏里蝮蛇会高速移动,周诚打的第一条蛇是在原地,第二条蛇已经移了位置,第三条蛇更是意外滑落。就在那极短的时间里,这需要非常高的综合素养!精准和判断力……季江源是玩实战射击的,可那并不等同于实战。这种情况才是真的实战,他上次还以为能和周诚打平,今天才知道,还差的远呢! 而且,周诚展现出来的,或许还不是他的最高实力。 来陪一群学生搞军训,对周诚来说就是过家家吧? 周诚是因为夏晓兰同学来的,这个秘密,季江源是除当事人外唯一的知情者。 熊柏岩将信将疑,在他看来季江源就够牛逼了,现在甘拜下风? 教官呵呵笑:“周营长那是懒得和你们计较,你们这些大学生念书肯定厉害,周营长可是年年能……算了,和你们说这个没用,你们还是想一想回去后的20圈操场怎么跑吧!周营长说的话,一口吐沫一个钉,你们就算用爬的,也要把20圈操场爬完!” 周诚臭着脸进了林子,回来时脸色也没多好看。 还是一个人先回来的。 这边扎营的地方吵吵闹闹的,也没听见枪响。再看见教官领着季江流三人回来,夏晓兰就知道这三人肯定是犯了点错误。不管是什么事,周诚应该解决了。 果然吃过有点夹生的米饭,和特别咸的煮白菜,拔营出发前,周诚又强调了任何人不得脱离队伍的纪律。 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午爬上来时,大家精力充沛,到达营地已是正午。 下午就要原路返回。 肚子虽然填饱了,脚下的大燎泡再走路,真是钻心的疼。 有个别女生在半路上就哭鼻子了。 她们成绩再怎么好,年纪小的也不过十七八岁,这一届录取的新生最小是16岁。 学习的苦能扛住,身体的辛苦却是不一样的。 再说了,对学霸来说,学习也不见得全是辛苦,攻破难题同样是成就感,是乐趣。她们更擅长脑力上的挑战,很少有人吃过这样的苦。 夏晓兰能吃的了! 她明明是长得最娇气的,军训大家皮肤都黑了不少,夏晓兰是变化最小的。 瞧着娇气,可是体力和意志力都太强悍。 “晓、晓兰,你都不累吗?” 寝室的小七陈依一是江南水乡的姑娘,她说话永远是细声细气,性格文静,在寝室里的存在感并不强。 如果别人不和她说话,陈依一多半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在思索什么,没有人猜得到。难得陈同学主动表示关心,夏晓兰狠狠点头: “累!” 累也要坚持啊,她总不能让人给背回去吧? 尽管好几个女生,已经坚持不住,全靠别人搀扶,夏晓兰却习惯了不麻烦别人。 周诚在后面瞧着,既怕他媳妇儿摔跤,也由衷感到骄傲。 晓兰说,大家都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晓兰就是这样做的。 难道晓兰就该什么都擅长吗?在军训里表现的优秀,还不是晓兰自己在努力适应和坚持。周诚受到的触动也不小,从夏晓兰身上,从别的学生身上——比如男生那边,有两个连矛盾很大,负责这两个连的教官还当众干过架,可现在,他们又在相互搀扶着走,一个男生崴了脚,是原本有矛盾的几个学生抬着他走的。 怂包不一定永远都软弱。 有脑子的人还有让人惊艳的专长。 从军训起,周诚忍不住琢磨这些华清的学生。 他虽然是总教官,好像也是“被军训”的一员? 黎教官凑上前来,“我们班这次可是有两个女生表现的特别优秀,优秀毕业生真的只能男女各一个?” 黎教官说的是夏晓兰和宁雪。 宁雪就不用说,今年华清的新生代表,华清那边的老师就说了这是个好苗子,绝对不会在军训丢脸,从小到大,宁雪做什么都是第一。让黎教官吃惊的是夏晓兰,还以为夏晓兰长得那么娇气会撑不住,十来天下来,夏晓兰还是表现特别优秀的呢! 而且,夏晓兰刚刚军训时,和现在的精气神还不一样,黎教官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把一个娇气的女生,打造成了预备女兵! 450:两个候选人(1更) 新生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完成了行军40公里负重15公斤的拉练! 回到部队时,都觉得这地方好亲切,哪怕是男生,负重走40公里山路,回来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是轻松的。脚上磨出的水泡破了,和袜子粘连,脚肿的连鞋子都脱不掉……这都是拉练后的普遍现象了! 最惨当然是季江源和熊柏岩三人,别人回部队能吃过饭休息,他们还要去操场跑20圈! 能不能不跑? 不行的。 脱离队伍擅自行动肯定有错,没什么好争辩的,要是没被抓到偷偷回来也罢了,被抓个现行,还是全靠教官搭救,季江源和熊柏岩也无话可说。周诚没把这事儿通报给学校,只让他们跑20圈……算是从轻发落? 季江源三人在操场上拖着沉重的步子跑圈,这三人还算有点良心,没有既想瞒着学校,又让周诚背黑锅。要说总教官罚他们跑的,别人肯定会好奇原因,不愿意说原因,岂不是总教官因为之前的比试怀恨在心,公报私仇惩罚他们? 要瞒着学校,他们就要说是自己愿意跑的。 别人问,统一口径回答:为了锻炼钢铁般的意志! 反正季江源和熊柏岩因为挑战周诚的事,在新生中名气很大,可谓是84届新生的风云人物。风云人物嘛,自然有点与众不同的想法,比如认为负重40公里拉练还不够劲儿。 军训是新生们相互了解的过程,男生有人脱颖而出,女生这边也有。新生代表宁雪自不必再说,经管系的骨灰级文艺选手刘华筝,以及靠长相被大家记住的夏晓兰——夏总现在十分抗拒这点,苏静还安慰她: “内涵是慢慢了解的!” 长得漂亮又不是错,就是容易给人花瓶的印象,现在大家相互间也没有深入了解,苏静觉得夏晓兰有本事的话,早晚会亲手摘掉花瓶的帽子。 就说这次军训“优秀毕业生”,比的是军训期间的表现。 犯的错误少,被教官的表扬的时候多,各种训练考核结果都是优秀,苏静认为夏晓兰有机会能争一争。 苏静也不嫉妒,有些天赋没有就是没有,她自己就觉得打靶瞄准比解题难,没有那运动细胞嘛! 苏静和周丽敏帮忙出谋划策,每天在夏晓兰耳边说,夏总现在对“优秀毕业生”也挺在意了。但她只知道有这个评选,到底根据什么来判断,夏晓兰也不知道。 周诚说过,因为两人的关系,他不会参与到这次军训优秀毕业生评选过程中。 免得夏晓兰哪怕是选上,她和周诚的关系曝光,会被质疑成暗箱操作。 基本流程就是各军训连的教官把人选名单提名上去,让学校做决定。 夏晓兰就只能先做好自己这边,所有考核她都是拼尽全力完成的。她不知道,军训还剩两天,军训优秀毕业生的名单其实就报到了学校。 建筑系女生这边,夏晓兰和宁雪的总成绩遥遥领先。 有关她俩谁当选,还引发了系里老师的讨论。 今年的新生,建筑系一共就招了15个女生,没想到军训部队那边一下去给出两个候选人。 “没想到夏晓兰同学……军训也表现的不错。” “她上课倒是挺认真的,学习态度是对的,我怎么听说她要转系?谁传的话,一点都不负责!” “咦,林老师,我还以为你对夏晓兰同学有意见。” 教英语的林老师一脸莫名其妙,“我为什么要对她有意见?” 问的人有点尴尬,“有人说你在课堂上从来不叫夏晓兰同学回答问题,我还想是不是这同学真的有点不妥当,你有点误会。据我观察,她在学习上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她是高考的全国第三名吧,今年高考全国状元和探花都报了华清建筑系,这也是开先河了!” 也就和宁雪总分差了4分而已。 建筑专业的底子比不过宁雪,但要说基础知识,肯定不会比宁雪差。高考分数不能完全判断一个人的水平,但是差40分的两个考生,肯定有大差距。差4分?那就是两道选择题的事儿,算什么呀! 林老师听到同事的误会,心情十分复杂: “我让人回答问题是摸底,看看他们的英语水平……夏晓兰同学,高考英语卷是满分,她的水平我已经知道了啊!” 不仅是高考分数,还有交上来的作文,夏晓兰同学的英语水平是超过大一新生比较多的。 林老师迅速将头转过去,看着高数老师,“老王,你该不会也是这样做的吧?” 王老师表情有点僵: “她高考数学卷也是满分,今年的数学卷有多难你们也听说了,全国都没两个能拿满分的。” 摸底啊,不都是知道了吗? 英语和高数这两门科目,高中学的好不好,是有延续性的。 王老师要讲高数,肯定也要看看大家的底子,才能制定更详细的教学计划。他们这些老师对教学都是很负责,不可能照着书本讲完,别管下面的人能听懂几分,讲完课都走人……最短的时间内,摸清水平差异,自然能在制定计划时少走弯路。一节课的时间不长,王老师只能抽问几次。 他觉得夏晓兰的基础是没问题的,宁雪总分比她高4分,也不是高在单科成绩上。 至少宁雪的数学差的就有点多。 每次抽问的次数有限,王老师暂时把夏晓兰排在了后面,看她作业都是对的,抽她起来回答什么,把正确答案讲一遍?王老师想分析的是会犯错的样本,好吧,他可能也是多关注了点宁雪同学。 但不是对夏晓兰同学有意见啊! 王老师和林老师面面相觑,大家不愧是多年的老同事,想法都差不多。 “刚入学的新生,哪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流言,这事儿要查一查源头,不能任由没有根据的猜测发展下去!” 要是因为他俩的态度,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流言增添了可信度,两个老师也会很内疚的。 451:想加入仪仗方队吗?(2更) 查源头? 这种校园小道消息,是最不好查源头的。 有人提议直接推荐宁雪当这个优秀毕业生,反正宁雪也是新生代表,是今年建筑系的门面,拿了军训优秀毕业生,再拿今年的“三好学生”,一点错都挑不出来。 林老师和王老师首先就不同意! “这对夏晓兰同学不公平。” 不能因为宁雪专业底子好,就直接把军训优秀毕业生落在宁雪头上。别的不说,军训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凭啥不给夏晓兰同学竞争的机会? 商量的结果,就是把两人同时报上去,都是建筑系推荐的人选。 “是该好好查一查源头。” 这一上心查证,流言好像是一点点汇聚在一起的。 最初是新生接待的时候,机电系的杜学峰瞧见好看的师妹傻了眼,晚上时候在寝室说了下,这种事儿哪能保守秘密,很快住5号楼男生寝室的高年级师兄们都知道了“夏晓兰”。 校花的名头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其二,是建筑系的赵茜,在入学报道那天和同学感慨过两句,“刚才我领着办入学手续的夏晓兰,真的和杜学峰说的一样,人长得真漂亮,就是看上去娇娇滴滴的,不知道能不能在建筑系待久。” 赵茜这是无心的感慨,她也是对夏晓兰印象深刻,才会和同学说起。 娇气要转系的源头就在此处。 第三,开学典礼结束后,季江源主动找夏晓兰说话,两人是相谈甚欢。夏晓兰也就那么随口一说要回寝室给男朋友写信,她根本没把这事儿当成一回事,现场却有别的人听见,知道的人肯定会讨论。 就是这样点点滴滴的评语,明明一开始没什么恶意,整合起来居然汇成了不容小觑的一股浪头。 说到底,还是她惹人注意,在华清这种靠学业说话的地方,夏晓兰有点太惹眼了。 艰苦朴素,才是现在学生群体的主旋律。 别人一顿饭吃两毛钱,夏晓兰在食堂打菜从不手软,换了其他人,每天吃红烧肉也不会有人注意。夏晓兰本身就引人注意,身上稍微有点动静,就有放大镜照射后的效果。 也不是嫉妒,可能大部分人听见总是谈论夏晓兰干什么了,提的多了也挺烦的。 存在感太高了,还不是因为学习? 咱们呆的地方,怕不是一个假华清吧! “真是胡闹,这些事儿根本不算什么,就算是真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华清不是要把学生培养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林老师特别生气,他们都是经历过运动斗争年代的,被人扣帽子的后果有多严重,林老师难道不清楚吗? 夏晓兰就是被扣了帽子。 虽然没人批斗她,被这样的流言包围,夏晓兰同学的心里压力得多大! 怪不得,上课时夏晓兰同学总是欲言又止的看着他。 这是学生的倾诉欲,却被他给忽略了。 不叫夏晓兰同学答题,无疑也是在推波助澜流言的发酵。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让夏晓兰同学正正名。 “我记得今年教育部要举办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50年代学俄语的热潮已经过去,80年代正式进入学英语的时期。84年以前高考虽然要考英语,却只按照百分比值计入总分。今年高考,英语100分全部计入总成绩,还是主考科目。 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林老师觉得可以帮夏晓兰同学报个名。 …… 夏晓兰耳朵有点烫。 军训最后两天,居然全是方队练习。 负责在这边监督军训的华清老师,公布一个消息,这消息让刚刚野外拉练完的新生们有点躁动。 今年的国庆35周年,华清大学准备了三部分工作: 第一是1847名学生组成的“仪仗方队”,走在整个华清游行队伍的前列,展示一副长30米,宽27米的祖国地图。 第二是组织2200人参加“科教游行队伍”,就跟在仪仗方队之后,手持鲜花,充当游行的群众。 第三是华清大学设计、制作一辆高10米的游行彩车,以“向华山抢险战斗集体学习”为主题,展现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风貌。 第一个“仪仗方队”,学校从今年4月底校庆结束后就开始筹备。选拔队员,训练队员,已经训练好几个月了,那时候还没有84届新生什么事儿,任务是交给82届学生的。 因为仪仗方队的每个学生站什么位置,全部是有硬性规定的,每个人会举着一个小拼图,最终拼成巨型的祖国地图。 杨永红就算想走仪仗方队也不行,新生开学,这个“仪仗方队”早就成型了。 除了“仪仗方队”,还有充当游行群众的“科教大军”呀! 学校准备把这个2200人的“科教大军”队伍,分配给84届的新生——他们刚刚参加完军训,精神状态和纪律性都是极强的,青春有朝气的面孔,充当欢庆的“群众”简直太合适了嘛。 一到军营,开始军训的时候就说肯定不行,那新生的心思就全放在游行方队上。 现在肯定不一样,有纪律性,也有了最基本的一些动作素养,基础打好了,游行方队又不用踢正步,练习两天就能成型。 华清这消息,让杨永红很高兴,“仪仗方队”不用想了,走个游行队伍还是很好的。 和杨永红想法一样的新生占了绝大多数。 参加国庆庆典,哪怕是举着花束从天安门前走过,荣誉和自傲都无以言状! 原则上,这一届新生都能参加游行方队,需要2200人,84届的本科新生才2100多人。 也要预防一部分同学忽然身体不适,学校也安排了一部分大二学生加入。夏晓兰心想自己就是当个热血群众的命,没想到华清的老师把她和宁雪,还有另外二十几个女生全部叫到一起,同时还有同样人数的男生。 “你们想不想加入仪仗方队,走第一排的位置?” 夏总有点方。 国庆35周年,华清仪仗队第一排的位置? 换个说法, 这不是就是在问:你们想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个脸吗?! 想到35周年庆典,或许还有外媒转播,短短一秒钟扫到的镜头,说不定还是全世界面前露脸,夏晓兰觉得不是她产生了幻听,就是这个世界太魔幻了! 452:尾款超支 仪仗方队,不是已经训练几个月了。 现在临时叫大一新生加入,不怕乱了队形? 夏晓兰还在思索,其他人早就满口惊喜答应。 “我们能走仪仗方队?” 老师笑呵呵的,“能不能,要看你们是否跟得上训练。” 现场五六十个人呢,哪能掉链子啊,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今天都28号了,还有三天就是国庆典礼,大家真的能参加仪式方队吗?恨不得老师马上就让训练。 夏晓兰打量这些被叫来的新生,女生个子都在165cm左右,个个面容姣好。 男生身高则是178cm的标准线,集中在178-183cm之间,五官也是端正的。 身高有,五官不错,还都没有弯腰驼背的人,难怪学校要把他们安排在方队第一排,就是不需要大家做什么,就是充当个门面? 夏晓兰心中有了猜测,被叫到一起的五六十人,竟然都不用参加最后一天的军训,直接先返城? 建筑系只有夏晓兰和宁雪选上了,两人把自己东西一收就上了校车。 夏晓兰还没机会和周诚找到单独告别! 自上次谈话后,只顾着眉来眼去,没有机会说过周诚家人的态度。夏晓兰是不想让周诚和家里面硬碰硬,家里人提意见,那就尝试着改变一下。周诚为了她在家里闹得天翻地覆,这也不是夏晓兰想看见的,她实在不想把日子过得像伦理婆媳剧,整天就纠结在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里。 有那精神,干点别的不行么,比如参加个仪仗方队。 再比如,马上要国庆了,她回校得连打好几个电话呢。 联系一下家里人。 打个电话问问鹏城那边建材店的情况。 还有陈锡良那边,两万件运动服到底卖的如何了,10月1日可要给制衣厂那边结算最后的尾款! 校车晃晃悠悠的驶过孔家庄的土路,夏晓兰在心里盘算着这些事,同车的季江源也在打量她。 熊柏岩压低声音打趣他: “我说,你该不会真的看中夏校花了吧,她可不好追……她不是和你说有对象了吗?入学时候是有人陪她来报名的,开着部委牌照的吉普车。” 季江源其实在想周诚的枪法,他就喜欢玩枪,难得遇到一个枪法出众的,一时还没回神。 熊柏岩误会,季江源也没解释,反问道:“你这都听谁说的,乱七八糟的,谣言止于智者,没有亲眼看见的就不要乱转播,眼见也不一定为真,何况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再说了,尊重别人的隐私,才是一个绅士该有的风度。” 熊柏岩张张嘴,他知道季江源从美国回来,有一些和国内情况不符合的个人习惯。 但季江源这话说的没错,他私底下传播和夏晓兰同学有关的“谣言”,是特别没有品格的行为。 “我错了,以后再也不说了!” 季江源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开部委拍照吉普车的男朋友,夏晓兰同学的男朋友,就是周诚教官呀。 就国内这种保守的风气,以讹传讹,受到影响最大的还是夏晓兰同学。 回到学校,特训就开始了。 白天练,晚上练,把他们这些人编入已经成型的仪仗方队中,原本的一些人被换下来成了替补。 84届这些新生,倒是全部入选。就像夏晓兰猜想的那样,第一排是不用举牌的,练习的就是怎么走方队,和军训时教的东西一样。夏晓兰终于有空打电话的时候,都是9月30日早上。 她第一个电话打商都店里,她妈却不在。 “你妈到羊城拿货去了,我让她顺便去看看你舅。” “舅妈,您怎么不自己去?” “让你妈多去两趟,她把那边情况摸熟,我俩就能换着去。” 李凤梅想着夏晓兰说过,可能要在京城开分店,那这个分店以后肯定要刘芬去管,现在刘芬不多学点怎么行!李凤梅问夏晓兰在学校如何,和同学处的如何,夏晓兰报喜不报忧,全说的是好话。 又说自己刚结束了军训。 “不辛苦不辛苦,就是晒黑了点,半个月就白回来,您别担心。每个人都要军训的,就是去部队里锻炼下……说出来您可能都不信,周诚就是我们的总教官。” 李凤梅一下子就放心了。 周诚多紧张晓兰呀,那也不可能让晓兰吃苦的。 提到周诚,李凤梅就提醒夏晓兰,“你周末要是有空,也可以去周诚家看看,上次都见过家长,周诚家里人不是挺喜欢你?人家周诚常年不在家,你这个当对象的,就该替周诚陪陪家人……” 夏晓兰在心里叹气,第一次见面倒是印象不错,不仅是周家人对她,她对周家人同样有好感。 除了周怡说了酸话,周家其他人都很有礼貌。 哪知情况忽然急转而下,在周诚单位发生的事,一下子让周家对她和周诚的关系报以怀疑和反对态度。 军训之前,她其实也想过要抽空去周家,刚开学关慧蛾就找到学校,夏晓兰给周诚写信又没回复,她还怎么好意思去周家。 现在说要当一个合格的女朋友,周家人的态度先不说,就像李凤梅提醒的,基本的礼貌她应该做到。 就是夏晓兰上辈子的客户,那也要嘘寒问暖的维护关系。 周诚在她家里人面前没摆过架子,那她也该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周诚家人。 “舅妈,我记住了,我都听您的!” 夏晓兰挂电话之前,还是提醒李凤梅国庆那天要看看电视,电视台要直播游行庆典。 乌泱泱的一大群人,真正把她认出来的机会很小,镜头绝对是一扫而过,但夏总还是有点小荣耀和小骄傲的——万一瞧见了,不就是像杨永红说的那样嘛,这种方式参与到84年的国庆庆典里,真的会很难忘! 等夏晓兰第二个电话打到羊城,陈锡良给她回电话,声音就像有人在用力拉风箱: “夏姐,夏祖宗,你总算有空关心咱俩的生意了?你知不知道,明天我就要给厂子里面结算尾款了,你当这是两三千块的小生意呢,24万尾款,点钞也要数一会儿——” “等等,我记得咱俩只欠了晨羽10万的尾款,24万是怎么跑出来的?” 刚才情绪激动的陈锡良,一下子就卡壳了。 “……你听我解释。” 453:撑死胆大的(4更) “你说,我听着呢。” 电话里,夏晓兰听起来不像是发火,陈锡良还是有点心虚。 他毕竟是在和一个省高考状元说话,人家不仅学习厉害,做生意也很厉害。 事情是这样的,陈锡良和夏晓兰想搭上今年夏天洛杉矶奥运会的热度,特别是射击选手许海峰成为第一个拿金牌的华国运动员,华国一共摘金15枚,体育就是今年最热门的关注点。不蹭一波热度,对精明的商贩来说比死了还难受。陈锡良找夏晓兰合伙订10000套运动衣,夏晓兰想了想,把生意规模扩大了一倍,她和陈锡良各出14万的本钱。 她当然是没有14万的,能拿的出来的9万,还是找周诚借了2万块呢。 不过2万套运动服,夏晓兰认为还是挺好卖,她这边销出去的就有几千套。 陈锡良说要给服装厂结算24万……除非陈锡良又自己加订了一万套!夏晓兰等着陈锡良解释,这事儿就算赚钱了她也不见得多高兴,因为是陈锡良自作主张。 陈锡良果然是心虚的,期期艾艾的说了,和夏晓兰猜的差不多。 运动服卖的太好了。 其实到后来,追加的一万件也是销售一空。 “这不是联系不上你,我一时着急,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也不能错过啊!幸好,运动服都倒腾出去了,我俩这次可没有亏本。” 岂止是没有亏损,三万套运动服,全部销售一空。 成本价一套14元,陈锡良那里走掉的货,最少都是18元/套的大宗批发价,夏晓兰拿了2000套去鹏城人民桥小商品市场,还运了3000套回商都,都是20元/套。平均一套,怎么也有4-5块的利润。 这可是三万套! 出厂成本都是要42万的货。因为分期支付货款,夏晓兰和陈锡良每个人真正投入的本钱也就各自9万,加起来18万。所以,现在是还剩24万货款没有支付给“晨羽制衣”。 “其实,最后这一万套,我根本不知情,你也不必和我说的。” 要是亏了,陈锡良可以找她分摊成本,赚了,偷偷瞒下不就好了? 反正晨羽制衣厂的厂长,就是陈锡良的亲姐夫,夏晓兰哪怕事后得到点消息,也没有证据。 陈锡良有点讪讪,“那怎么行,做生意就是讲个信誉,我要亏了就自己扛了,赚了就还是我们两个人的生意。“ 夏晓兰心情也很复杂,作为一个合伙人来说,陈锡良不和她商量的做法,让她对这个人做事的方法不认同。真要像陈锡良说的,他私自加的一万套运动服卖不出去,她真能一点都不分担?两人一扯皮,生意伙伴的关系就毁了,而“蓝凤凰”还一直在陈锡良手上拿货……以后和陈老板合作,绝对要更慎重了,夏晓兰揉揉眉心: “下不为例!如果再出现这种事,就算100万的生意我也和你拆伙!” 这次是赌赢了,下次呢? 别管是赚是赔,什么生意都要两个人共同决定。 陈锡良还不知道夏晓兰在心里的评价,觉得他这个做生意太独断,陈锡良只听说这次过关,就乐呵呵和夏晓兰盘算起这次蹭热度的收获: “除掉我们的本钱,一共赚了146000元。” 一个人能分73000块,从陈锡良招商夏晓兰,到如今把三万套运动服卖掉,不过才两个月时间。 听上去钱特别好赚? 就算是分期支付货款,有多少人能拿出十几万呢。 还得有生产渠道和销售渠道,夏晓兰刚才的不快也消失,不管怎么说,陈老板的确是带着她赚了一回钱。 这个人找她是分担成本压力,共抗风险,却也有还夏晓兰人情的意思在。毕竟上一次录音机那笔“块钱”,夏晓兰也带上了陈锡良。生意上就是这样有来有往的,单打独斗不容易干成大气候,互通有无,才能一起发财。 现在,赚的几万块,对夏晓兰来说还是小钱,陈锡良就算自作主张亏掉,夏晓兰还不至于一蹶不振。 以后涉及的钱数越来越多,夏晓兰就要慎重了……真是合伙做生意,陈锡良还不如白珍珠。 这些都是以后再考虑的事。 不管怎么说,夏晓兰投进去的钱翻了一倍,她手里掌控的现金流多了,做别的事无疑方便许多。 重生后,也就一年的功夫,夏晓兰的个人财富,从20个红薯,到超过20万元。要夏晓兰总结自己这一年的奋斗历程,并没有一点点虚度。再辛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如果她胸无大志,现在完全可以拿着这笔钱在京城买一些看起来破旧的便宜房子,等着拆迁换更多的房子,30年后再随便卖掉几套,她难道还用愁? 但那是30年后呀,这中间的时候,她难道就混吃等死不奋斗了么。 这样的人生,也太无趣了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醉情计(第二、三卷)   蔡姬传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差生(H)   [快穿]那些女配们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镇痛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