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严重的胃溃疡症状,要进一步检查,排除癌变的可能性。 彭秘书靠着医院墙发了会儿呆。 领导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得癌? “你们一定要查清楚,不能搞错。” 汤宏恩的胃一直不舒服,习惯性呕吐,让他什么都不想吃。彭秘书急的不知道怎么办。 司机小王私下里说,“这事儿要告诉夏晓兰她们吗?” 彭秘书觉得小王怕不是疯了,在检查结果没出来前,封锁消息都来不及,还主动告诉夏晓兰她们?夏晓兰算个啥,那些人不知道才乱传是领导的亲戚,别人不知道,小王还能不知道么! 小王被骂了一顿,委屈死了: “我看领导还挺喜欢吃夏晓兰妈妈做的东西,豫南口味嘛。” 小王都知道汤宏恩在豫南呆过,彭秘书自然也知道。 这倒是个能试试的办法。 山药萝卜粥这种东西谁都会做,为啥领导吃刘芬做的就不吐,别的就不行? 彭秘书觉得是领导的心理原因,想念地道的豫南口味了?同样是面条,鹏城这边吃的是细细的碱水面,豫南那边却是手擀面。 听到彭秘书的请求,夏晓兰皱眉问刘芬: “妈,您想去吗?” 408:工作落实有偏差(2更) 帮忙照顾汤宏恩几天肯定没啥。 夏晓兰要是会做饭,她自己毫不迟疑的就去了。 就像刘勇主动上门帮国棉厂袁洪刚的父母干活儿,人想得到什么,就不要吝惜自己的付出。不过夏晓兰和刘勇做这种事正常,两人都是有野心的生意人,刘芬此前就是老老实实的农村妇女,夏晓兰还不至于让亲妈去给人当保姆换取好处。 让刘芬去照顾汤宏恩,她能自在吗? 可一口拒绝,好像又太没有人情味儿。汤宏恩帮忙也没拿啥好处,一点土特产就把市长大人给收买了?这都搞到住院了,这次的胃病应该挺严重,找的到合适的人,彭秘书高高在上的,才不会对夏晓兰开口。 夏晓兰就是顾忌着自己,才让刘芬自己决定。 刘芬也不晓得照顾领导有啥规矩,其他事业不用她做,就是帮忙做饭。 “那我试一试。” 把饭做好了送去医院就行,她都不用和汤先生见面。 不过刘芬会做的就是那些东西,也只能硬着头皮做豫南的家常菜。 彭秘书说汤宏恩的饮食要清淡,除了粥就是面条,这些东西刘芬送出去都不好意思。 不过送了两顿后,彭秘书给的反馈还不错,夏晓兰都觉得莫名其妙,没想到汤宏恩还喜欢吃豫南家常味儿?一点豫南口音都没有,应该不是豫南人吧? 夏晓兰忙的像陀螺转,和刘勇去医院看过一次汤宏恩,汤宏恩在休息。 彭秘书话里话外说领导需要静养,夏晓兰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搅。 汤宏恩这边住院,有一面之缘的刘天全却和‘远辉’频频接触,约了刘勇出去吃过几次酒,刘勇只差掏心窝子说自己玩不转‘南海酒店’那么大的工程,刘天全却说资金不是问题。 “刘老弟,重要的是我们两家合伙,一个出钱,一个出力,能拿下‘南海酒店’的工程,赚了钱大家一起分嘛!” 刘勇解释也没用啊。 他要是说自己真的和汤宏恩一毛钱关系没有,汤宏恩当着外人的面都和夏晓兰打招呼。 现在他妹子刘芬算是汤宏恩的临时保姆? 这算个啥关系! “先应着他,只要不签合同,那就是嘴上说说而已。等‘南海酒店’的装修工程招标,您再看具体情况。” 五星级酒店的装修,‘远辉’不仅是资质不合格,刘勇和夏晓兰也凑不出这么多钱。一家五星级酒店,哪怕在1984年,装修涉及也是上千万的钱,把夏晓兰和刘勇捆一起押给银行,都贷不了那么多钱。 就远辉的资质,参与竞标的资格都没有。 华建总公司和南通的几家建设单位盯着这块大肥肉,‘远辉’再想来一次招待所装修工程那样的捡漏也不可能。夏晓兰之前没想过‘南海酒店’的工程,招待所和五星级酒店不同,刘勇连搞那些进口建材都没门路,装修工人的技术也不达标,设计也不能再靠夏晓兰这个半吊子糊弄过去。 她能根据上辈子的见闻画一画装修图纸,可五星级酒店的通风供暖工程,夏晓兰根本搞不定。 这时候空调怎么装,也属于‘暖通专业’要教的,不是安装家用空调,墙上开个孔就行。 刘天全看重的还是远辉和汤宏恩的密切关系,借着远辉的壳子,接下‘南海酒店’的工程,再分点利润给远辉……听起来远辉好像不用操太多心就能白拿钱? 夏晓兰知道,这恰恰是远辉最不能干的事。 …… 京城。 王广平和冉淑玉从农场回京,王建华只顾着高兴,亲自跑去哈省接父母回京城。 却没想好安顿的问题,王家此前住的房子早就被国家收回,现在王广平的工作没有落实,新单位的分房自然也没下来。王建华要是考虑仔细,就该在去哈省前把住所找好。 他和夏子毓都是能住学校宿舍的,放假有部分学生是不会离开学校的,两人能一直住学校宿舍,那王广平和冉淑玉能一起挤宿舍? 看不起夏子毓,现在还是要靠夏子毓。 住招待所的钱是夏子毓垫的。 在招待所住了一个星期,王广平的新工作终于落实了。 王家人全都很意外,这个工作当然不能说差,但和王广平的之前预想的完全不同。 “教育部高教司?” 哪怕是去国企,也比教育部强。教育部是很不容易干出成绩的,干出成绩,那就说明你适合教育工作,会得到内部升迁……也就仅此为止了!和王广平的雄心壮志简直南辕北辙。 “老张,这工作安排的,是不是不太对劲?” 王广平疑神疑鬼,总觉得是有人在暗中捣鬼。至于谁捣鬼,左不过是他当年得罪的人。王广平当年升得快,风头正劲时得罪过不少人,要不怎么别人早就返城,他还被遗忘在哈省农场,王广平知道一定是有人在拦着他返城! 老张也搞不清状况,“之前肯定不是去教育部,落实工作的时候不知道哪里来的风声,说你在农场的艰苦条件下,也没放松对儿子的要求,建华从偏远地方考上了京城的大学,你对教育工作是有心得的。” 王广平想骂娘! 建华考上大学管他什么事儿,一个在哈省,一个在豫南省,隔着千山万水几个月通一封信,王广平自己也不是啥高学历,还能遥控去抓儿子王建华的教育? 事已至此,组织上的任命也不能反驳,王广平只能捏着鼻子去教育部高教司。 冉淑玉倒是挺想得开,“高教司是不是管大学的?这个单位挺好的,建华的前程你能保证了!” 大学生那么多,分配在哪里工作,起点是绝对不同的。 王广平今年都有50岁,还能再干多少年? 王建华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八九岁,和20岁出头就参加工作的人一比,显然是落后了几年。王广平在教育部高教司就不同了,能替王建华选一个好的分配去处,怎么也要把这几年的时间差弥补起来! 工作落实,自然会替王广平重新分配房子。 夏子毓听说未来公公在教育部高教司上班,她心中就开始打起算盘。 高教司? 华清大学归不归高教司管? 409:少年立志(3更) 王广平觉得自己的工作安排和预期的有很大的偏差。 周诚听说对方最终确认要去教育部高教司,他也觉得有偏差。毕竟不能动静太明显,虽然把王广平原本落实的工作给搅黄了,周诚的手也伸不到那么长,能决定王广平这个级别的人工作安排。 周诚在用劲儿,别人也在出力。 还有暗中搅浑水的,最终就让王广平去了教育部高教司。 王广平不想去教育部,周诚同样不希望对方去。对王广平来说去教育部是养老的职务,周诚还担心对方对他媳妇儿晓兰使坏呢。毕竟晓兰可是要去华清大学报到的了……转而周诚又失笑,王广平忙着站稳脚跟都不容易,他要是能听夏子毓的摆布,也熬不到从农场回城复职了。 就像他家,晓兰要是对他爸说点建设性的意见,周国斌会考虑。 但晓兰要是到周国斌面前说一通夏子毓的坏话,让周国斌帮忙对付一个女大学生,周国斌恐怕一点面子都不会给。 反正王家短时间内不能蹦跶起来,周诚也不用去管。 王广平的工作,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王建华将来的分配。 这下子夏子毓肯定更不会对王建华放手,就是那个补习班,仗着王广平的职务便利,说不定也要做大做强——周诚绝对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把夏子毓和王建华分开呢? 周诚觉得这俩人其实很配,要棒打鸳鸯,周诚还挺迟疑。 也不用他出手,就王家人的作风,王广平回城复职,夏子毓能不能挺过这关都说不好。周诚决定再看看,王广平的职务固然可以帮助夏子毓的补习班发展,如果王广平真的插手,通过补习班那边其实也能反过来对付王广平。 让夏子毓和王家人去鸡飞狗跳,是不是他媳妇儿更想看到的? 周诚冷笑,夏子毓干过的事,他一件都没有忘! …… 8月中旬,一封挂号信送到了七井村。 陈庆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对外经贸大学,乡下人不懂这个学校的好坏,他们就知道陈庆考的是京城的重点大学! 今年七井村一口气出了两个大学生,虽然在夏晓兰省状元的光环下,陈庆的成绩好像没那么耀眼,可陈旺达威信高,比起夏晓兰和村里人不熟,陈庆可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他受到录取通知书,对整个村子都是大喜事。 陈家大摆宴席,庆祝陈庆考上重点大学。 龚洋整天在村子里监工,也被叫去喝酒。商大美术系的高材生,顶着太阳干了一个多月活儿,被晒的和陈庆一样黝黑。两个人年纪差不多,陈庆每天都去工地帮忙,和龚洋也熟悉起来。 知道陈庆考上的是对外经贸大学,龚洋替他高兴。别管咋说,学经济的肯定比学美术的有前途,画画的是一百个学生可能没一个能出头,穷学生到落魄画家,过渡的毫不违和!龚洋和别的学美术的不一样,他考上了大学的,美术系毕业后国家会分配工作。没有文凭的穷画家只能自谋生路,龚洋却是有稳定收入的。 可能不会多富裕,也绝对饿不死。 当然,美术系毕业分配的工作,和陈庆这种学经济的又不同了! 替刘勇和夏晓兰做“兼职”后,龚洋的老观念受到了冲击,国家分配的工作,一年拿的工资,可能也就是他画一个招待所装修方案那么多。给夏晓兰劳心劳力的监工建房,肯定另有一笔报酬。这样的“兼职”都能赚这么多钱,搞成全职呢……9月份开学后,龚洋就要升大四,大四意味着实习,意味着将来分配工作。 现在让他摇摆不定的,还是户口。 如果刘勇的‘远辉’能解决户口,那就太好了。 有户口他才是真正脱离农门,没有单位接收他的户口,他算不上城里人,更分不到房。 而且‘远辉’这种私人经营的公司,会不会像国家单位那么长长久久的存在? 龚洋此前已经在钱和艺术追求之间,选择了钱。 现在他又要面临新的选择。 被陈庆灌了一杯白酒,龚洋酒量浅,忍不住吐露真言:“你喜欢夏小姐吧?” 又不要报酬,整天顶着太阳来帮忙,总是打听夏晓兰的事儿,龚洋又不是笨蛋,早看出了陈庆的心思。龚洋倒是没见过周诚,可回商大后,卓娜怕他被夏晓兰迷昏头,好心给他讲过。 夏晓兰那样的人,找的对象必然很优秀了。 龚洋是和陈庆搞熟了,两人都是农村后生,熟了之后很快成为朋友。他是觉得,陈庆连大学都报了京城的,心意昭然若揭,可要想和夏晓兰好,希望着实不大。 陈庆没反驳,却反问龚洋:“你为啥叫晓兰是夏小姐?” “她现在雇我修房子,就是我的雇主,当然要叫夏小姐。你没听错,这房子就是夏小姐的,不是她舅舅的。” 叫师妹? 他和夏晓兰又不是同一个学校的! 叫名字,他从夏晓兰手里领报酬呢。跟在夏晓兰身边的两个外地人不就是叫“夏小姐”吗,龚洋觉得这个称呼特别合适。陈庆这小子在四里八乡绝对是女孩儿们争着要嫁的对象,但在夏晓兰面前完全就不够看。村子里的人都以为刘勇在外面做生意发财,夏晓兰母女修房子的钱自然也是刘勇给的,龚洋接触的多一点,服装店的生意是夏晓兰说了算,装修工程也是夏晓兰在拿主意,谁才是真正的老板不言而喻。 当舅舅的刘勇,都是要靠着夏晓兰赚钱。 夏晓兰还考上了华清大学。 就这种条件,确实不是陈庆能够得到的了。 陈庆也听出来龚洋的意思,这房子的框架主体啥的都弄好了,夏天水泥干得快,龚洋都在搞内部的装饰。前前后后,已经投入了两万块,龚洋说还得有几千块才能收尾。 就这钱,全是晓兰掏的? 陈庆的感觉顿时很复杂。半晌后,他闷闷的回道:“我认识她时,她还不是这样……” 喜欢上的时候,还没有如此优秀。他不是因为夏晓兰变优秀了才喜欢的,从夏晓兰跟着刘芬回到七井村,她就闯入了陈庆的眼睛里。 “对外经贸大学,我还是要去!” 陈庆忽然大声说道。 他又不是图晓兰有钱,以后他一定会自己赚钱! 410:初尝批发甜头(4更) 刘芬给汤宏恩送了一周的饭。 汤宏恩其实在第4天就出院了,医院那边的检查结果排除了癌变。但他的胃溃疡确实不轻,手术吧位置不符合指征,只能一边吃药一边慢慢调养。医生要求是戒烟戒酒,精神压力也是导致胃部疾病的原因,汤宏恩不仅要注意饮食习惯,连生活习惯都要改。 后面出院了,请假的保姆回来上班,刘芬到家里教了保姆做豫南菜,学了三天,保姆勉强会做几样,刘芬就没去汤家了。 她不是嫌麻烦,是8月20号一过,就要和夏晓兰回商都去。 夏晓兰计划是8月28号以后准备进京,今年华清大学开学的日子是9月2日,新生可以提前两天报到。这次她和刘芬回商都,还要把一部分新款秋装带回去。乡下的房子造的如何,夏晓兰也得回去看看,把各种琐事一处理,就该准备到京城去报名了! 至于鹏城这边,‘安家建材’还没有装好,正式开张怎么也要等九月中旬以后,邵光荣是早回京城了的,他的工作丢不开太久。康伟这种混日子的,完全请了长假来搞新店,隔几天就坐飞机回去一趟处理香烟生意,其他时候就赖在这边不走了。搞实体和倒腾香烟不太一样,看着从一个光秃秃的水泥房子一点点变样,生意不大吧,成就感却不小。 当然还有去和那些供货商谈,倒腾香烟是康伟这边站上上风,别人看他的脸色行事。 这些建材供货商,就得康伟看别人脸色了……学到啥不确定,脾气倒是给他磨得有耐心了。一片瓷砖进价再少两分钱不算啥,好像不值得磨价?可夏晓兰说鹏城会修很多房子,会有很多人用瓷砖,从‘安心建材’卖出去的瓷砖,任何一款花色以后都可能以百万片计算销量,一片瓷砖便宜两分,上百万销量后,多挣的就是20000块的利润! 康伟被说的冷汗淋漓,小小的一片瓷砖都有这么大的利益关系,他肯定要尽可能的压价。 他这样的人,放下架子和面子,肯为两分钱费口水了,其实办事的成功率很高。和人打交道不怯场啊,脸皮厚,还特别能忽悠……京城的侃爷吹起牛来,外地人能听得一愣一愣的。 华清要开学,夏晓兰还能不去报道吗? 再大的生意也只能先放到一边,刘芬自然不能再替汤宏恩做饭。这几天两人都没机会打照面,刘芬说要走了,彭秘书第一个舍不得:“领导这几天吃饭可有规律了,您这是……” 刘芬不好意思,“晓兰要开学了,我要陪着她回去。” 彭秘书都差点忘记夏晓兰是个学生! 不仅是学生,还是省状元,是华清的新生。考上华清不去念,反而要留在鹏城当个体户,就算每天都在赚钱,那也是脑袋秀逗了!改革开放,钱是赚不完的,华清大学却只有一个。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考上这种顶级学府,要换了彭秘书也不会放弃华清留在鹏城抱大腿。 再给20年,和夏晓兰同一批考进华清的同学,说不定也有人会坐到汤宏恩的位置。 恐怖的不仅是华清的牌子,还有这个牌子下的人脉呀! 想想和夏晓兰在大学玩耍的小伙伴们,都是来自全国的学霸……彭秘书心里酸酸的,不承认自己好羡慕。 送饭的时候没打过照面,夏晓兰和刘芬要走的那天,汤宏恩却请她们吃了顿海鲜。 “这一顿,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咯!” 菜色很丰盛,汤宏恩还是为了感谢刘芬这几天的辛苦。人家又不是他请的保姆,还尽心尽力给他做了几天饭,彭秘书说刘芬不爱说话,其实心很细,做的是豫南省的吃的,却问过医生有哪些食材不适合。 朴实勤快,是汤宏恩对刘芬最深刻的印象。 干了活儿不讨功劳? 他倒是只见过刘芬一个。 “刘芬同志,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感谢你的帮忙!” 刘芬端起茶杯,她告诉自己不能手抖,不能给女儿丢人。 茶送到嘴边才想起来,她放下茶杯脱口而出:“汤先生,医生说您要少喝茶!” 汤宏恩一怔。 彭秘书也低声道:“胃溃疡是不适应喝茶,您茶瘾要犯了,只能喝少量的绿茶。” “那就换一杯水来。” 汤宏恩从善如流。 秘书和司机也关心他,但他当领导久了,身上的权威很重,亲近如彭秘书,哪怕心里知道他不适宜喝茶,也不会在外人面前反驳他的意思。刘芬比彭秘书更怕他,果然是太老实了,都不知道要给领导留面子。 汤宏恩觉得这样挺好的,在他把茶换成水后,刘芬罕见的放松了嘴角,整个人也变得轻快好多。 领导是能沟通的,领导还会听取别人的意见,领导也没怪她多事……这些都是刘芬的想法。 夏晓兰看着碗里的蟹。 总觉得气氛有点怪啊,她妈虽然帮忙做了几天饭,却难得和汤宏恩打照面吧? 两人是哪里来的默契。 夏晓兰自己是个开窍特别晚的恋爱困难户,察觉到气氛的微妙,又觉得自己想太多,就把这事儿给带过去了! 8月20日,委托晨羽生产的两万套运动服都生产完毕,夏晓兰直接让陈锡良运了2000套来人民桥的小商品市场,一套定价20元,都不用白珍珠出马,零散的卖了几十套后,全被其他小商贩把货给扫去了。 两万套运动服,看这样子不够卖呀。 要知道,这时候羊城和鹏城其实都是很热的,长袖的运动服还穿不上,陈锡良的这波流行热点抓的好,这款运动服真的很受欢迎。 是否要增加订货量,又该增加多少,陈锡良和夏晓兰还没达成共识。 但两人都能确信的一点,加上欠晨羽的尾款,他们这次每人都投入了十几万,不会血本无归了! 夏晓兰也深刻感受到了批发服装赚钱来的有多快,这一单两万件运动服卖出去,分的一半利润,‘蓝凤凰’得三个月才能赚这么多,还是旺季! 411:新房落成(加21) 阔别了一个多月,夏晓兰才又回到了商都。 鹏城的太阳那么毒,海风烈,她虽然没被晒黑,脸蛋到底是没那么细嫩。 带着大包小包的货回商都,于奶奶那个毒舌老太太就说她的脸粗糙了,夏晓兰对于奶奶真是无话可说。一边吐槽她,还要一边收她带回来的礼物,凭啥啊! 夏晓兰给这老太太带了个金戒指回来。 羊城的那些老牌金店又开张了,1克黄金42元,夏晓兰自己不太喜欢黄金饰品,倒是买了一些回来当礼物。送给于奶奶的金戒指有6克,200多块钱的事儿,这一次于奶奶没说给她钱。 瞧着手里的小玩意儿,于奶奶感叹:“好些年没摸过金子了。” 于家人出国时,都是提着一箱箱的大黄鱼走的。 于奶奶手里留着的金子,困难时候都换了药品和粮食。那时候明明知道一根小黄鱼不止换那么多粮食,有啥办法,人搂着黄金要饿死,填报肚子才能活下来。一对金耳钉就换了三个饼,此后于奶奶手里真是一点金子都没有了。 没想到隔了这么多年,却又有人送了她一个金戒指。 送戒指的,是和她没半点关系的夏晓兰。 夏晓兰给李凤梅也带回来一只细细的黄金绞丝手镯,这东西不是她花钱买的,是刘勇让给带的。 15克的金子,镯子细的很,其实就是六百多块钱的东西,李凤梅自己都能买,是刘勇托夏晓兰给带回来的,意义又不一样。 “算你舅还有良心!” 先是到京城呆了两个多月,回家后歇个脚的功夫又跑去鹏城,6月初去的,还有几天就9月,一晃三个月都没回来一趟。刘勇那边是走不开,现在没经验,也没培养出得力的助手,不盯着他也不放心。先是招待所的装修,又是装建材店,刘勇也很想念老婆儿子,要做生意没办法,先期肯定很累。 不亲力亲为怎么赚钱? 工人又不是机器人,设定好程序就给乖乖干活,就不偷奸耍滑了? 还要看好材料,被人拿走卖掉。 或者不按图纸来装,搞到最后还要返工! 李凤梅嗔怪,夏晓兰还得替刘勇说好话呢。服装店请的马薇是早就转正了,刘芬去羊城前,店里又雇了个小姑娘,刘芬和李凤梅每天只要有一个人去店里就行,两人都说自己过得是资本家日子。可就像夏晓兰说的,请一个员工,每个月工资加奖金都超不过100块钱,却让李凤梅和刘芬没有那么忙和累。 “您二位的时间可不止值那几十块!” 李凤梅不解,“那我和你妈闲下来干啥?” 夏晓兰想了想问刘芬:“我早想和您商量这事儿了,您是要陪我去京城生活,还是留在商都?” 带着亲妈去上大学也行,学校附近找一个房子就能把刘芬安顿了。夏晓兰带着刘芬离开夏家时,就说过不会抛下她妈,她到哪里,刘芬就到哪里。 可刘芬在商都生活了大半年,这边有她熟悉的服装店,有朝夕相处的于奶奶,有李凤梅,和刘芬已经熟悉起来的街坊邻居。夏晓兰倒是想让刘芬跟着去京城,她却告诫自己不能太自私,到了京城,刘芬又要重新开始建立人际关系。 果然,刘芬表情有迟疑。 “我去京城能干啥?” 每天在家等着晓兰下课?听说大学生都住在学校里,下课也不一定能回家。晓兰也有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叫刘芬一个人在家她是待不住的。以前忙惯了的人,叫她停下来还不习惯,城里不像农村,没有工作的人整天就是游手好闲。 刘芬是很想跟着女儿,能照顾到晓兰她就满足。 可她女儿这么能干,好像不需要她照顾啊? “行,我知道了,那您先留在商都吧,我这学期去京城探探路,看看您能干点什么。” 就算要把‘蓝凤凰’的分店开到京城,也要夏晓兰去考察下市场,搞定店面。羊城到京城就更远了,要开分店也不是那么容易,夏晓兰并不着急。 她这次可不仅从羊城带回来蓝凤凰要卖的秋装,还有三千套运动服。 李凤梅问这衣服是不是挂在店里卖,夏晓兰摇头:“让马薇和新来的店员拿出去卖,20元一套,谁卖的多,谁的奖金就高!” 店里也挺闲的,养了两个店员不好好利用,对不起黑心资本家的名头。 …… 8月26号,夏晓兰这个黑心资本家带着老妈回七井村。 瞧见她回来,龚洋真是松了口气。 “夏小姐,这房子超支了。” 欠村里人的工钱,龚洋给不起啊,也就是村里人信任大学生不会赖账,不然房子早就停工了。 村里人也不懂,别人都修小洋楼,夏晓兰却修黑瓦白墙的老房子,村里人是没有这样的房子,他们在白溪寺见过类似的风格啊!在院子里挖池子,还种什么竹子,龚洋一个大学生让人去芦苇荡挖了几株芦苇回来种在小水池里,夏晓兰家的房子,村里人是真看不懂。 花了上万的钱,修个外面贴瓷砖的小洋楼多气派! 这房子不是不好看,村里人觉得样式不够时髦。 夏晓兰倒是挺满意。 房子又不是修的古宅,红砖水泥也用了不少,就是有点仿古。白墙黑瓦的,移植过来的竹子叶子还发黄,长几个月就差不多了。除了红砖水泥,木料也用了不少,这时候的木材很便宜,实木不是上档次的,压缩的板材有工艺技术在,才是新鲜玩意儿。 要不是材料和人工都便宜,这房子两万多修不好。 边边角角的还要修整,大体效果是呈现了的。建房子最后一步是“上梁”,就是屋顶最高的一根中粮,是个仪式,把中粮安好了,就意味着房子建成了。上梁时主人家肯定要在的,还要测算好时辰,村里的青壮把大腿那么粗的圆木头往屋顶上安,按习俗是必须要给上梁的人红包,下面则有许多小孩儿挤成一团。 上梁的时候要从屋顶往下面撒瓜子花生和炒熟的胡豆,下面的人就把衣服摊开拼命去接,这些炒货里还夹杂着硬币。夏晓兰觉得放“分”的硬币都太少了,最小都是1毛的,抢到硬币的小孩儿们全部兴奋大叫,欢天喜地的比过年还热闹! 刘子涛脖子都望酸了。 瞧见陈庆在和夏晓兰说话,刘子涛立刻想到了周诚姐夫的嘱咐。 这种敌情,是不是要报告姐夫啊? 412:离过婚的女人不值钱?(1更) 上梁要喝上梁酒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吃一顿,房子就算落成了。 刚好夏晓兰考上大学,也该请一顿酒,两顿饭合在一起自然特别热闹。李凤梅和刘子涛都回村里,李凤梅看了夏晓兰家的新房,再看看旁边自家的破房子,也想把房子重修下。家里赚的钱也不少,都在刘勇生意里压着,李凤梅也只能想想,这种大事还要等刘勇回来商量。 如果能在省城买房就好了。 外甥女说现在的房子都是国家的,能买卖的只有返还的祖产,就是类似于奶奶家那种情况。 但让于奶奶卖房? 被于奶奶拿着大扫帚追着打还差不多,房子是于奶奶的逆鳞,老太太固执的守着这房子,穷的扫大街也不会卖房!李凤梅想在省城安家落户,夏晓兰也觉得不一定要等商品房,先请胡永才打听着,如果有祖产的人要卖房子,也可以买下。 当然,这种房子就不会是楼房,买下来也需要自己翻修。 这怕啥呀,刘勇干得就是装修,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翻新房子! 有家了,晓兰考上大学了,从夏家搬出来一年光景,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刘芬来说,夏家不是不能提的存在了,她根本就没空去想夏家的破事,日子过得太充实,闺女要去上大学,刘芬依依不舍。 闺女说以后要把店开去京城,刘芬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还不少,现在还不能去京城拖后腿。 “阿芬,你也来喝一杯!” 男人喝酒一般没女人啥事儿,吃酒席时男女甚至会自觉分成两桌。 以前也不可能有人叫刘芬喝酒。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嘛,刘芬家没个男人存在,又是修房子,又是女儿考上大学,刘芬就得代表家里去应酬。 她也有这个资格,一个夏晓兰就能替她挣来无数的面子! 刘芬真的把白酒喝了,粮食烧酒顺着喉咙一路烧下去,她整个人都要烧起来了。也不知是酒精刺激,还是太兴奋,刘芬主动又端起酒杯: “敬、敬大家!谢谢大家对我们母女俩的照顾,谢谢……” 她红着眼眶。 这是夏晓兰理解不了的情感。 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娘家的收留,陈旺达开口说解决户口和田地,村里其他人的接纳,才让刘芬不至于惶恐,不至于做没根的浮萍。 “苦尽甘来了嘛,今天高高兴兴的,不要哭哭啼啼。” 陈旺达叫她赶紧坐下,刘芬不好意思用袖子擦了眼泪。 另一桌,有个喜欢做媒的凑到陈四嫂耳边嘀咕,“这阿芬离婚也有一年了,新房子建好,女儿考上大学,她是不是要想下自己的亲事了?” “咋的,你要给她做媒啊?” 陈四嫂来了兴趣。 兼职干媒婆的妇女压低了声音,“我家里那个小叔子你看成不成?亲事成了,他就搬到这房子来,和阿芬两个在乡下把田种好……” 陈四嫂一脸见鬼的表情。 那也是村里的人都瞧不起的男人,喝过酒就喜欢打女人,老婆被打回家了,丢下两个孩子。别人家同龄的小孩儿在上学,这两个还要在家给酗酒的男人洗衣做饭,这种男人介绍给刘芬,脑子昏头了吧? “你想得倒是挺美。还把两个孩子带到阿芬家,住着阿芬家的新房子,让大学生去养好吃懒做的后父,养两个没血缘的便宜弟、妹?” 那干嘛还离婚啊,跟着夏大军过不挺好的,夏大军再混蛋还是夏晓兰的亲爹,和刘芬还是原配夫妻呢! 做媒的妇女恼羞成怒,“女儿考上大学将来也要离开她嫁人的,那她自己都是离过婚的,女人离婚了还值啥钱!” 陈四嫂和她拉开了距离。 刘芬值不值钱? 刘芬现在和刚离婚那会儿差别可大了。 皮肤变白了好多,身上穿的衣服不是大红大绿的张扬,可料子瞅着就不便宜啊。 刘芬和李凤梅手上都戴了只金镯子,夏天都穿短袖也没法藏。 陈四嫂和刘芬说话时,还闻到了香气,是雪花膏吧? 反正从哪里看,刘芬都像是彻彻底底的城里人,人家在乡下修了房子,也不见得要回乡下来住。离过婚咋样,要嫁人也不会嫁给这种条件的男人! 李凤梅帮忙招呼着村里人吃菜,刚好路过这里,听见了那媒婆女人说的话。 李凤梅毫不客气瞪了对方一眼。 那话也戳了李凤梅的心窝子,她就是离过婚再嫁的刘勇,刘勇就算不赚钱的时候,也从来不打女人的。她那时候啥条件,阿芬现在啥条件?小姑子肯定能找到更好的。 …… 酒席上的暗流涌动,夏晓兰是不知道的。 今天是啥日子,不会有人蠢到跑到夏晓兰面前给她妈做媒。陈庆也不是说什么不着调的事儿,这不是要开学了吗,他问问夏晓兰要订哪天的车票,俩人是不是要一块儿结伴去京城。 “我爷爷想和我一起去,你要是跟着我们的话,路上有个照应。” 陈旺达当了多年村长,孙子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老爷子趁着身体还硬朗,也想去京城转一圈。看看天安门广场,看看伟大领袖的照片。老骨头还能动弹,爬爬长城也是行的! “一起去也行,你哪天走?” 刘芬和李凤梅都想去,刘子涛还没开学,抱着夏晓兰的大腿嚎了半天想去京城,说啥都不放开。 不是女人就是小孩儿,和陈庆爷孙俩一起去,路上的确能想相互照应。 “28号或者29号都行。” 陈家人也早就商量过的,陈大嫂也想去,但多一个人去京城,来回就要多一两百块的花销。既然公公要去了,陈大嫂就不去了。陈家可不是做生意的,条件在村里算好的,那钱也不是敞开用。再说陈庆将来还要娶媳妇儿呢,陈大嫂也得替儿子省一省。 现在出远门的交通费太贵,陪孩子去大学报到,那是后世流行的。 离学校远的,多去一个人,路费都够全家开销好久,像夏晓兰这样把去学校搞成全家旅游的才罕见。 “那就28号吧,看看当天有没有票。” 空着手去学校报道是不可能的,夏晓兰拒绝从商都带啥洗脸盆和热水瓶去京城,但换洗的衣服和被子床单这些东西,还要从家里背过去。刘芬请人弹了一床六斤重的新棉被,这是冬天盖的,还有夏天的薄被子,还有铺在床上的垫絮……和陈庆说起来,全是共同语言,普天之下都是一个妈呀! 413:只是跑腿的小弟 大学里是不需要保镖的。 从4月底到8月中旬,李栋梁和葛剑也跟了夏晓兰4个月。 后来去鹏城,俩人干的活儿就不完全是保镖了,‘安心建材’那边有啥杂事儿他们要跑腿,刘勇那边装修遇到啥麻烦了,李栋梁和葛剑也要上手。没有具体的职务,其实更像是刘勇和夏晓兰共用的‘助理’。夏晓兰念大学不能带保镖去,华清大学里顶多会和同学发生点矛盾,带保镖干啥,吵个架就把同学给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结算了两人的酬劳后,夏晓兰也郑重问过两人的打算。 刘勇是可以请他俩的,还是跟在他身边帮忙,半保镖半助理吧,基本上啥事儿都要干。 刘勇也给不起夏晓兰那么高的薪酬,但夏晓兰这边不是全年需要保镖,刘勇却是全年都需要‘助理’,薪酬少了,工资稳定了。鹏城那些外资厂招人,一个月能开到400块,刘勇也能给俩人开这么多钱,刘勇的意思,只要他有活干,这两人就不会失业! 这是工资,年底干得好还有奖金。 对于这点,小商品市场摆摊的万师兄其实还挺羡慕。‘远辉’也是承包过上百万工程的装饰公司了,刘勇大小是个老板,跟在刘勇身边,说出去也比他在小商品市场上摆摊强。 万师兄摆地摊的生意马马虎虎,每天能赚几十块,一个月其实也有上千的收入,他就是觉得没面子。 而且和夏晓兰、白珍珠等人积累财富的速度比起来太慢! 同样是做生意,他为啥就是比不过两个女同志? 万师兄看着快装修好的‘安心建材’,这生意是夏晓兰和白珍珠、康伟几人合伙的,为了这店,白珍珠现在都不亲自摆摊了,最近请了两个人看着摊子,生意还照做,白珍珠却在干别的。 但‘安心建材’能临时添加刘勇和邵光荣当股东,显然不可能加万师兄。刘勇和邵光荣一个能带来订单,一个能搞定部分生产厂家,万师兄能干啥?钱他出不起,能力也不够,更没有任何资源。 开个那么大的店,才叫做生意啊。 万师兄也不好意思往前凑,夏晓兰后来到羊城就没雇他,难道还不懂是什么意思! 葛剑不声不响的,已经顶替了他的位置。 有的机会失去了就不再来,信任的建立不容易,想摧毁却很容易! 咔哒咔哒。 一路上都是这种有节奏的声音。 火车行驶在铁轨上的声音。 陈庆望着窗外的眼神很着迷,都20岁的人了,他还是第一次离开豫南省,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离开家。通知书被裹了一层层布放在身上,被子和脸盆、衣服都能掉,唯独通知书丢不得。 一张薄薄的纸,可关系着他的未来。 八月底的秋老虎很厉害,车厢里挤了那么多人,闷热的要命。因为和陈庆爷孙俩同行,夏晓兰也不会说住卧铺让陈庆和陈旺达住硬座。同行不是炫富,出门在外相互迁就下,不好给别人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好在从商都去京城只要十来个小时,一路上大家说说话,时间也过得很快。 车子开得不快,车窗也不是封闭死的,都把窗户打开车厢里才能透气。 刘子涛趴在窗户上往外开,每经过一个城市他都要大惊小怪,开始李凤梅还怕他掉下去,后来找到一根绳子把他和座位拴住,李凤梅就随他去了。 陈旺达在讲他那时候去当兵,也是坐火车走的。 “……没想到再坐上火车,是沾了孙子的光。” 旁边有人好奇,瞧着几个人带着被褥,陈庆和夏晓兰也像个学生模样,就问是不是送孩子去上学。 陈旺达的胡子上都透着得意:“可不是,两个都是重点大学,这闺女比我孙子争气,考上了华清大学!” 自然是引来了阵阵惊叹声。 一个村子能同时考上两个重点大学可不多见,更别说还有
相关推荐:
镇痛
吃檸 (1v1)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总统(H)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烈驹[重生]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大胆色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