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功夫收音机就不太好卖了,羊城市场忽然涌入一大批收音机,货源蹊跷,卖价低廉,零售都才只卖120元左右,万师兄再想卖给批发贩子……哪有那么傻的批发贩子,会用150元的价钱收下他的货? 就算只要100元/台,批发贩子都不敢要他的货,压在手里怎么卖,现在零售才120元,他们自己出货都要低于100元。 多年的计划经济环境下,物价极为稳定。 万师兄还不熟悉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一下子就栽了个大跟头。 140元/台的拿货价,别人本来就是找他接盘,他几千块的收音机压在手里,老婆和他闹,他自己晚上也睡不着觉。 最后忍痛85元/台处理给批发贩子,别人接受的不情不愿,万师兄却一下子把之前倒腾收音机的钱,连本带利都亏掉。收回来不到3000元的本钱,甚至不够还账。夏晓兰这边又没再雇佣他,万师兄为了填补被自己折腾掉的亏空,只能厚着脸皮来鹏城投奔师妹白珍珠。 白珍珠也没说见死不救。 只让万师兄自己凑钱来,让他也在小商品市场摆个小摊,跟着她卖货。 万师兄本钱小到几乎没有,好些货还是白珍珠赊给他卖的。 瞧见穿着体面的李栋梁,万师兄自觉没啥颜面。早知道还不如给夏晓兰当保镖呢,旱涝保收,也比他自己做生意亏本强。生意场上,哪有那么多大善人,坑了别人自己才能赚钱,不是人人都要长久发展,也有一些人是能骗就骗,反正自己赚钱就行。 万师兄眼高手低,赚到一次钱就敢借几倍的钱去搏,几乎把裤底都输掉。 就算同样是在小商品市场摆摊,货还是白珍珠赊的,按说是一样的货源了,卖价也一样,万师兄的摊位生意也远不远不如白珍珠那边。同样的货,在不同人手里,就是有不同的效果,有关做生意的事儿,万师兄要学的地方还多着呢! “事情就是这样,同门一场,我只能先带着他摆摊。” 白珍珠心宽,小的磕绊她根本不计较,这点连夏晓兰都要学习。要换了夏晓兰,处在白珍珠的位置上,看了万师兄的做事方法,肯定要疏远对方的。白珍珠关键时刻还能不计前嫌,和这样的人合作,夏晓兰更放心。 夏晓兰是来问那处店面的事,白珍珠愁的眉毛都快掉光。 让她和小商品市场抢地盘的摊贩打架,白珍珠一点不怵,让她去和干部谈条件打交道,白珍珠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夏晓兰看上的店面,白珍珠弄清楚产权,人家却不打算对外出租。 没错,房子空在那里也租出去,这在后世是很难想象的,在84年却很常见。 就像‘蓝凤凰’的铺面,国棉三厂不愿意惹麻烦,不想和于奶奶扯皮,情愿把小楼空着,大家谁也别想占便宜。反正现在一和“国”字头沾边的企业单位,又没有破产的忧虑,很多时候不是租金够不够,而是人家愿不愿意租给你。 白珍珠没跑对路子。 夏晓兰想自己插手,想了想她没有马上提出来。 这事儿既然交给白珍珠做,那她就要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她不可能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生意是大家的,而不是夏晓兰自己的,她把所有活儿都干完了,只会把自己累成狗。 能脱手的工作,她都要尽量交给别人去做。 夏晓兰上辈子不是底层的销售,她已经混到了高管的职位,负责大方向的决策就行,任务是一层层分解的,自会有小兵带虾米,不同的人去执行她的决策。积累原始本金时要亲力亲为能省就省,一旦有了点底子,她马上请了店员。当然,货源这种事她能交给李凤梅或者亲妈,却永远不可能让马薇来羊城进货。 夏晓兰给汤宏恩带的东西没交给对方,难得来一趟鹏城,她想等两天。 刘芬还未见过海,到了特区,夏晓兰就能带她妈到海边转转。 这边小渔村虽然还没开发出来,沿着海滩走一走,倒是挺不错。没开发有没开发的好处,基础公共设施不先进,海边的污染也没有那么大。塑料垃圾还没往海里倾倒,这时候连汽水饮料的玻璃瓶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可没有那么多塑料瓶。塑料袋也是相同的道理,买菜都是篮子和布兜,塑料袋是啥,好多人都不知道。 吃早餐要打包都是自己带饭盒,卖烧饼的能给你用纸垫着就不错了。 那纸多半还是旧报纸,或者写过字的作业本裁成小方块,烫手的烧饼也就给垫两张纸,你要是多拿几张,信不信卖烧饼的就要怼你……人们对一切生活物资的使用都精打细算到了极致。电池没电了?用牙咬一咬又能勉强用用!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直到被耗尽最后一点作用,工业品的价值在此时才显得珍贵,谁家有那么多废品丢啊,废品都是能卖钱,能回收利用的! 渔村虽然不现代化,但它也没污染呀。 把裤脚挽起来,穿一双塑料凉鞋,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浪一阵阵的袭来,打在小腿和脚背上,这感觉还是挺不错的。 反正刘芬没见过。 刘芬觉得这辈子值了,离开夏家,她真是开始了新生活。就说这大海吧,大河村的哪家女人见过?蓝蓝天,海也是蓝蓝的,就是看久了海浪,眼睛好像有点花,头也有点昏。 夏晓兰选的海边附近并没有建厂,渔民打捞上来的水产还能吃一吃,这些人对祖辈传下来的谋生手段三心二意,现在都是假装打渔,主要是在海上去接香港运来的走私货。没想到连这么小的渔村都在干这个,夏晓兰随便买了点水产,到码头找饭馆加工。 有李栋梁跟着,夏晓兰才敢在这种陌生地方晃悠,吃了海鲜想走,天色变得太快,偏偏下起了大雨。 海风呼呼的吹,停在码头的船都快翻了,大风大雨,这天气实在没法往回走。 这里连招待所都没有,夏晓兰只能问小饭馆的老板有没有空余房间。 “我们在这里住一晚。” 这时候旅游还没兴起,能跑到这个小渔村来的,除了鱼贩就是来拿走私货的,这个码头上小饭馆,就是做这些人的生意。夏晓兰三人,看上去哪样都不沾边。跑来海边玩了一下午沙子,然后在渔船上买点海鲜? 老板还是答应腾出两间房。 天气变幻快,渔村所有人家都紧闭着门户,唯有小饭馆的灯还亮着,风雨中,有两个人影在往这边艰难挪动。 329:汤叔叔你在这里出差? “开开门,有人吗?开开门……” 海风把人的声音吹得残破,多亏了男人的手劲大,把门板拍的在晃动,小饭馆的人才听见动静。 夏晓兰都准备睡觉了,听见外面有动静。她和刘芬住的房间就正对着饭馆营业的地方,从窗户里往外看,两个男人被淋成了落汤鸡,正在和老板交涉。 他们也想住一晚,老板有点为难。 愿意让夏晓兰三人留宿,是夏晓兰和刘芬看起来没啥威胁性。夏晓兰还长得那么漂亮,很难拒绝她的请求。可是让两个陌生留宿,老板不放心啊。这屋子不仅当饭馆做生意,还是他一家老小的住所,跑走私的人十个有八个心狠手辣,老板不想接待不明身份的外地人。 夏晓兰也不想多管闲事,可她仔细一看,两个被浑身湿透的男人,赫然是汤宏恩和司机小王! 不是说出差去了? 怎么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夏晓兰一肚子疑惑,也不能看着小王和汤宏恩被赶出去啊。 她穿好衣服又起床打开门: “汤叔叔!真是太巧了,没想到在这里也能遇上您。” 汤宏恩的眼镜摔碎了,布满裂纹,还有许多雨水,让他的视线都是雾蒙蒙的。 夏晓兰的声音耳熟,再走近一点,汤宏恩就认出对方了。 “你怎么在这里?” 汤宏恩挺奇怪,小王却大喜过望,没有什么比困境遇熟人更让人高兴。小饭馆的老板不留他们,小王自己是年轻人倒没啥,能让汤宏恩在风雨中赶路么! “小夏,你快和这位同志说一说,我们真不是什么坏人。” 司机小王的口气,亲热的不得了。 老板瞧瞧双方,这还是认识的? 夏晓兰看两人十分狼狈,赶紧向老板说情:“您就留他们住一晚吧,外面大风大雨的,他们两个连路都看不清,又能往哪里去?两人我都认识,都是有正经工作单位的同志,出门在外落了难,不会忘记您的帮助之恩……再不济,您给他们俩找两身干衣服,煮两碗热汤给他们喝总行吧?” 老板不好意思拒绝,“可我家里面真的没有空房了!” “没事儿,我们不是占了两间房吗,挤一挤就行。” 李栋梁和刘芬都出来了。 汤宏恩一身狼狈,实在看不出是啥大人物。等他换了老板借的衣服出来,戴着一副镜片碎的像蛛网的眼镜出来,滑稽归滑稽,李栋梁难道还认不出对方吗?连雇主夏小姐都要站在路边等的领导,不知道怎么也有如此狼狈的时候。 咕咕咕,小炉子上煮着鱼汤。 鱼汤里加了很多姜片,汤宏恩和小王一人喝了两碗,才缓过劲来。 汤宏恩一点都没怀疑夏晓兰是别有用心在“偶遇”,他的行程只有秘书和司机知道,夏晓兰并不认识他的秘书,也不可能故意等在这里。 那就真是有缘了。 镜片碎了,视线不太真切,汤宏恩一路疲惫加淋雨,这时候身体已经挺不舒服。 他还是打起精神和夏晓兰聊了几句,问她来渔村做什么。 “我来特区看朋友,也给您带了点豫南的土特产,打电话说找王哥,那边说您出差了。这不是我妈也一起来了特区,我就想带她看看海,天气变化的太快,今晚我们只能在这里住一晚。” 夏晓兰又给他带了土特产。 汤宏恩就想起那些红枣和山药,觉得心里有点暖。人在落难的时候容易感性,平时汤宏恩可比现在理智。 他还想起来在羊城酒楼见得那次,夏晓兰好像就带着一个中年女人吃早茶,那就是她妈妈。 这丫头鬼精鬼精的,一身商人的精明气,却也挺孝顺,又带她妈来特区看海了……特区的海真没啥好看的,渔村都又破又小。 汤宏恩这样的人很不容易被打动,争着送礼的人那么多,汤宏恩连收都不会收。 也是夏晓兰运气好,汤宏恩不相信命运,却总觉得夏晓兰几次出现的时期特别巧。 一次是他接到工作调令,从京城到羊城的火车上。从北方到南方,汤宏恩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了解的也并不多。恰好和夏晓兰同一个车厢,农村丫头都敢南下闯荡,汤宏恩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好迟疑的。 第二次是他想要到特区工作,正在犹豫间,又瞧见夏晓兰带着她妈妈吃早茶,农村丫头在短时间内行头大变,说明在羊城淘到了第一桶金。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也是汤宏恩的契机,羊城还是太保守了,他愿意来特区,从无到有,和特区一起成长。 第三次,是汤宏恩去视察工地。夏晓兰胆大包天,想从建筑工地上赚钱。 第四次,就这眼下,汤宏恩带着司机小王在这种偏僻地方也能碰上夏晓兰。 或是迷惘中,夏晓兰不经意能给他启发。 或是困境中,这丫头活的生机勃勃的,好像啥困难都不放在眼里,让汤宏恩印象深刻。 汤宏恩也没解释自己出差为啥会在渔村,他和夏晓兰聊了几句,体力不支,就去休息了。汤宏恩、司机小王,还有李栋梁,这三个男的不得不挤一间房。 刘芬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问汤宏恩是谁,夏晓兰说是在火车上认识的,还帮过她。 母女俩睡到半夜,夏晓兰听见有人敲门,她一下子惊醒了。 “夏小姐,他发烧了。” 是李栋梁的声音! 谁发烧了? 李栋梁不知道该咋称呼汤宏恩,“是汤……汤先生发烧了,特别烫。” 汤宏恩发烧了。 他和司机小王冒雨走了很远,才找到码头的小饭店。汤宏恩毕竟是中年人,工作繁忙疏于锻炼,比不上小王年轻力壮,同样是淋雨赶路,小王睡得死沉沉,汤宏恩半夜发起高烧。 李栋梁是练武的人,睡觉很警觉,再加上和一个领导同屋,李栋梁也睡不踏实。 发现汤宏恩半夜呼吸频率不正常,李栋梁拉亮电灯就瞧见汤宏恩烧的脸通红……司机小王还迷迷糊糊的嘟囔两句,听了李栋梁的话也吓醒了。 小王显然很慌乱。 李栋梁只能去通知夏晓兰,雇主对这位汤先生很看重,李栋梁也不傻。 汤宏恩意识都不太清醒了,夏晓兰问老板有没有退烧药,先找出来应应急。 饭馆老板把头摇的像拨浪鼓,“没有没有,你们赶紧把人送医院去。” 雨还没停,风却小了。 饭馆老板是怕自己的药把人吃出个好歹,夏晓兰也不能抓着别人打一顿,强迫老板把退烧药交出来。 “最近的医院在哪里?” 330:急性肺炎 最近的医院,就是乡上的卫生院。 离码头也不是特别远,不过是十多里路。 白天时候10多里路好走,大半夜的可真要命。再难走那也要往医院送,夏晓兰让老板找来一块防水的油布,搞了个临时的雨衣,把汤宏恩本人给遮住,让小王和李栋梁轮流背汤宏恩去医院。 “晓兰,那我们……” “我们也去!” 两个女人留在人生地不熟的饭馆,夏晓兰觉得还不如一起去医院。 油布都给汤宏恩裹上,其他人都是冒雨前行,夏晓兰把住宿的钱给了,还买走了老板家唯一的一把破雨伞。 她把雨伞给刘芬,自己一路跟上小跑,小王背着汤宏恩气喘吁吁,也不知是太急还是太累。 要不是有李栋梁换着帮忙,小王把汤宏恩弄到医院不知道要多久,老天爷也可怜他们几人,风没了,雨也变小。刘芬也没想到,看海还能看出这样的事,但她本来也是忍耐度很高的人,人也挺善良,要不能受得了于奶奶的脾气? 出门在外,就是个陌生人落难,能帮一把也不该拒绝,何况是认识的人! 冒着雨,小跑着到乡上的卫生院。 汤宏恩的情况比较糟糕,医生说是急性肺炎引发的高烧。 退烧是其次的,得先治肺炎。 小王觉得小卫生院不靠谱,想打电话求助,风太大,电话线路被风给刮坏了。 “先给他退烧!” 天都还没亮呢,汤宏恩这情况怎么办,先在小卫生院治着呗。 小王不能丢下领导不管,夏晓兰让李栋梁帮忙:“王哥你要联系谁?” 小王说了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单位的,一个是汤宏恩家里的。 “能通知到汤叔叔的家人也行。” “领导的家人和他不住在一起,家里只有帮忙煮饭的保姆。” 那通知谁呢,通知汤宏恩的秘书,汤宏恩和小王这一趟出来单位其他人都不知道,若汤宏恩神志清醒,只怕也不想闹得众人皆知。夏晓兰就让李栋梁出去找找哪里能打电话,实在不行只有找辆车,亲自去找人了。 “可是夏小姐……” 李栋梁没马上走,夏晓兰知道他在想啥。 “这里是医院,我又不会乱走,安全是没问题的。” 小王也打着包票,表示还有他在。给领导开车的司机,身手都不错,这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小王看样子不太像能打的,这时候却不能认怂。 李栋梁求助去了。 医院给汤宏恩一阵折腾,又给夏晓兰三人放了个烤火的炉子。 送来的病人还没退烧,这三人也淋了雨,要是再病倒咋办?汤宏恩打了退烧针,现在还输着液,昏昏沉沉睡着,等他醒了总要吃点东西。小王是一个年轻男同志,照顾自己都马马虎虎,别说照顾病人。 夏晓兰站起来,“我去找卫生院的人借口锅,就在炉子上熬点粥。” 刘芬也站起来一块去了。 等到天亮后,他们三个人倒不用担心,乡上肯定有卖吃的,随便对付一口都行。 喝小米粥是最养人的,鹏城这边却没有吃小米的习惯,卫生院平时也给人配中药兼带熬药,夏晓兰花钱买了口新砂锅,又要了两把米,小王看着母女俩忙前忙后,感激的不行。 患难见真情,谁叫领导偏偏就病了,要是没有遇到夏晓兰,汤宏恩半夜发烧,那种情况下小王估计得给人跪下求救。 说出汤宏恩身份? 也要小饭馆的老板肯相信啊,胆小怕事的样子,小王对码头饭馆老板的印象糟糕极了。 三个人围着炉子,烤着火,炉子上还炖着一个砂锅。 水开了,咕噜咕噜冒着泡。 汤宏恩是在一阵米粥香味中醒来的。 他其实有意识,迷迷糊糊的知道自己发烧了,浑身发烫很难受,嘴巴张不开,眼皮也有千斤重。人的意志力再强,也抗不过生理反应,他只能任由几人手忙脚乱把他送来医院。 那种时候,再大的领导也没法给自己做主。 汤宏恩知道是小王还有夏晓兰的“保镖”将他背到医院的。 退烧针打了,输着液,汤宏恩稍微舒坦点,也就彻底睡了过去。他这一觉睡的时间不长,却十分舒服,米粥的香味钻进鼻子里,汤宏恩舒服的不想睁开眼睛。 病房里有消毒水的味道,被子潮乎乎的,汤宏恩都没在意。 他也是吃过苦的人,还不至于这么挑剔。 有个人影走过来,把一碗粥放在床头柜前。 汤宏恩的眼镜摔碎了,眼睛度数还不低,睁开眼也看不清,眼前模模糊糊的。 他只知道不是小王,身形不一样。 是夏晓兰?不,夏晓兰没有这么静,也比要高。 这个人轻手轻脚的,一举一动都很小心翼翼,瘦瘦小小的,是夏晓兰的妈妈。 “大姐……” 汤宏恩有点迟疑,一般他会叫同志的,但这种情况下,别人守在他病床前,叫‘同志’是不是太生疏了。 汤宏恩冷不防出声,刘芬吓了一跳,差点把粥打翻。 她和陌生人相处紧张,和大领导单独相处更紧张! 幸好在蓝凤凰上了几个月班,和人交流的能力增加很多,再说也不能给晓兰丢人,刘芬尽量让自己大方点: “汤、汤先生,小王他们去借电话了。你醒了,我去叫医生来。” 刘芬也不知道该称呼啥,南边儿叫“某某先生”总不会错,这是晓兰教的。她已经自己表现的很好,在汤宏恩眼里其实很笨拙,起码在他接触的人中,没有人会说完话都不等他回答,就急冲冲按着自己的主意办事儿的。刘芬没等他回答就跑去叫医生了,汤宏恩其实自我感觉还不错。 他现在不想找医生,他想喝一碗温度恰好的米粥。 等刘芬带着医生回来时,汤宏恩那点病人的感性不翼而飞,他虽然看不清楚,人也虚弱,却没有半点慌张。 医生说他还会反复发烧,直到肺上的炎症消除。 小地方的卫生院,汤宏恩也没说看不起,他听的很认真。医生说他可以吃点清淡的东西,米粥就不错: “同志,你家属也够有耐心了,半夜冒雨把你背来医院,又买锅借米的给你熬粥。” 医生一走,汤宏恩就冲着刘芬站的方向开口道: “大姐,麻烦您扶我一把,再把粥碗递给我行吗?” 331:领导终于上心了(2更) 刘芬只是迟钝,迟钝不是笨。 汤宏恩手上的输液针头都还没拔,自己喝粥怎么端碗? 刘芬帮忙端着碗,汤宏恩一口气把粥喝完,胃里很暖和,人也多了几分力气。他问刘芬具体情况,得知小王和夏晓兰去乡上借电话了,他心里也有数。医生说了他是急性肺炎,肯定不能在这个小医院继续治。 小医院是分不到好药的,他能这么快退烧都是奇迹。 感觉到刘芬的紧张,汤宏恩还主动和她拉了几句家常。夏晓兰家里面是什么情况汤宏恩不知道,但刘芬朴实忠厚的,是真真正正的农村妇女。汤宏恩的疑惑和于奶奶差不多,这样的人,能生出夏晓兰那个的闺女? 说起别的刘芬紧张,说起女儿她就滔滔不绝。 夏晓兰当然值得她炫耀,漂亮又懂事,学习还好: “……刚参加完预考,店里进货离不开她,我倒是情愿她多看看书。” 这就是汤宏恩不知道的,看的出来夏晓兰个体户干得不错,但她居然还是个学生?汤宏恩这样见多识广的人都挺吃惊。不仅是个高三学生,还是个成绩很不错的。汤宏恩又冒出新的疑惑,国家恢复高考几年,就连偏远农村都知道考大学有多重要,再穷再困难的家庭,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有希望考大学的孩子专心念书。夏晓兰又为何要走南闯北的干个体户? 刘芬窘的要命。 这种私事,她巴不得烂在肚子里,不在人前提起。 但‘汤先生’问话,刘芬就当是在接受领导的问询,她不敢不回答。 “我没本事,和晓兰她爸离婚了,晓兰才这么拼,明明是个女孩儿,要把自己当男娃去拼……” 刘芬是啥脑子,汤宏恩又是啥脑子,多问几句,母女俩的底子就被彻底拼凑出来。汤宏恩对夏晓兰有了新的看法,就连对刘芬也有了印象。女人在什么时候该提离婚?在农村那种环境下,好多人都会忍气吞声直到死,刘芬之前也是那样,但为了孩子而反抗,已经做得很好了。 汤宏恩每天要操心许多大事,一般的小人物他根本记不住。 刘芬两次出现,都是和夏晓兰站在一起,她女儿的光彩太夺目,谁能记住她? 汤宏恩发现自己竟没想起来这个农村妇女长什么样,只记得瘦,个子不高。他现在没戴眼镜,真是不方便,看什么都是雾茫茫的一片。 “领导醒了?” “领导,我是小彭,您怎么样了?车就在外面,马上就能提您安排转院。” 司机和秘书是一块儿进来的,夏晓兰和李栋梁跟在后面,刘芬松了口气,再问下去她都不知道该说啥了。幸好晓兰及时回来了,还把能帮忙的人带了回来。 李栋梁这一路很曲折的,才带着汤宏恩的秘书回来,正好碰上小王和夏晓兰去乡政府借电话回来,那时候秘书带着李栋梁还有医生都快到了,自然接不到电话。 不过两拨人在路上碰上,刚到卫生院就听说急性肺炎的病人清醒,小王和彭秘书争相慰问领导,把夏晓兰三人都遗忘。 夏晓兰和刘芬,还有李栋梁都累的要命,汤宏恩很快被转移到了医护病床上,幸好汤宏恩本人还有良心,让小王留下:“小王你和她们一起回市区。” …… 一个急性肺炎,汤宏恩的秘书如临大敌,要不是汤恩宏本人不同意,彭秘书非得把他安排到羊城的大医院去。 特区一切都是新建,彭秘书更相信羊城的医院水平。 汤宏恩还以为夏晓兰多半还要来医院探望,那丫头是头发丝都透着精明的,不趁机表现一下,就不是夏晓兰的行事作风了。哪知夏晓兰偏偏出乎意料,司机小王一个人来医院的,还抱着个大箱子: “领导,这是夏晓兰送的豫南土特产。” “哦,她们人呢?” “她把东西交给我就走了,说是要急着回商都。” 小王觉得夏晓兰脑子有坑,不是死皮赖脸要抱领导的大腿吗?这次眼瞧着要抱上了,居然没有乘胜追击。 小王不明白,汤宏恩倒是有几分猜测。 这是要急着回去复习吧,高考不到两个月,哪个高三生还在外地晃荡,越是成绩不错,越会想考个好大学。汤宏恩也没多言,他这场病,在医院养了三四天才好,之前还瞒着,后来好多人来探病,送的东西堆满整整一个病房。 临出院,汤宏恩让秘书把病房里的“礼物”都送给了值班的医生和护士。他身份特殊,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都多有照顾,这些东西要不收,来探病的人没面子,要收了,汤宏恩从本心来说不想要,干脆转送给了医生和护士。 倒没忘记提醒小王,把夏晓兰送的一箱土特产带回家。 小王恍然大悟。 夏晓兰笨吗?一点都不笨。 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见过领导那么狼狈的一面,事后也不来提醒领导要记情,这样反而更讨喜,反正领导是真正记住了。 果然,小王猜的没错,汤宏恩正常上班后两天,忽然叫小王给商都打个电话: “你问问她,6月份能不能过来一趟,要和香港的公司竞争的,必须有正式的资质。” 6月和香港公司竞争? 小王没有彭秘书了解汤宏恩工作上的事,他只是个司机。 但他明白,领导这是真要帮忙了。 …… 夏晓兰没上赶着献殷勤,除了识趣,也真是忙着要回商都。 她计算着时间,预考成绩差不多该出来了,这个成绩都不去领,学校那里也太说不过去。 还有赵刚,不晓得梁所长会怎么处理对方。 在特区逛了逛海边,却被风雨给耽搁了一晚,急冲冲赶回商都,夏晓兰直接就去了学校。5月14号,预考结束也有5天,全省的预考成绩都统计出来。 走到学校门口,就见横幅拉着:“热烈庆祝安庆县一中1984年预考通过率达到75%!” 75%的预考通过率? 夏晓兰之前听说学校去年的预考通过率是51%,一半的考生都会在预考这关被刷下。今年上涨到75%的,孙校长肯定会很高兴。 岂止是孙校长,门卫老赵都好高兴,瞧见夏晓兰来了,老赵的表情很夸张: “你知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分?” 332:预考成绩(3更) 通过率的横幅都拉在校门口了,成绩昨天就已公布。 夏晓兰已经是晚来一天,门卫老赵激动的不得了,夏晓兰估计自己考的应该不错。她老老实实摇头,“不知道,赵叔您快别卖关子了。” 老赵是很想说,他拼命忍住。 “不行不行,孙校长说了,他要亲自告诉你,你快进去。” 孙校长原话其实是“夏晓兰连预考成绩都不关心,等她来了让她急一急”,要故意开开玩笑,让夏晓兰以为自己考的不好。可老赵的演技实在太差,把孙校长的打算给破坏了。夏晓兰知道自己考的还不错,估分不至于很精准吧,只要她卷子是公平公正批阅的,那就肯定会通过预考。 300分都考不到,她还想考华清大学的建筑系? 早点大耳刮子把自己抽醒,压根儿就不是念书的料嘛! 夏晓兰刚进学校,就被三班的学生看见。 “晓兰同学来了!” 呼啦啦涌出一群学生,把夏晓兰簇拥着就跑教室去了,七嘴八舌的都在说预考的成绩,孙校长的计划彻底落空。 齐老师抱着一摞卷子走进教室,见到夏晓兰,竟难得露出了笑脸: “不错,这次预考,你的语文成绩有进步。” 总分120分的语文科目,是很多学生拿分数的主力军,一般的学生考个七八十分没啥,夏晓兰经常考七八十分,和她学霸的身份简直太违和。齐老师就一直不懂,英语都能靠满分,语文学的是母语,竟然还考不过外语? 好在这次,夏晓兰或许是超水平发挥,或许是有在语文上花功夫,竟考了个进校以来的最高分: “95分,戒骄戒躁,希望你高考也能保持住……不,高考要拿更高的分数!” 满分120分,能考95分,夏晓兰的语文真的是大进步。阅读理解题是套路可寻的,名言名句是有重点的,夏晓兰的表达能力绝对没问题,她理科生的思维可能欠缺了感性,却绝对充满逻辑,不要把语文搞成浪漫主义,抓住出题人的意图,中规中矩的答题就行。 齐老师可没有卖关子,说完了语文成绩,她掩饰不住喜悦: “……565分,晓兰同学,你预考总分是565分!” 如果预考是高考就好了。 反正恢复高考几年来,县一中就没有人考过这么高的分数。 孙校长晚来一步,齐老师都把夏晓兰的预考分数公布了,他也不能再板着脸装严肃。 565分,安庆县一中就没人考这么高的分数。 去年豫南省的理科状元也就考了584分。 夏晓兰这次预考,虽然没拿豫南省的理科第一,安庆县的第一肯定是她,奉贤市的第一也是她!孙校长几次想把给夏晓兰做的横幅挂上去,都忍住了……这还是预考,等高考再挂! 夏晓兰觉得这次的题不难,首先语文她就发挥的不错,考565分是正常的。 语文成绩好提高,政治成绩想提高却很难,现在的政治考试要比10年后难,好多知识点答题时一个字都不能错,所以政治还是处于不及格的状态,夏晓兰估计这科要再提高太困难了。 孙校长激动的头发丝都带着喜悦: “高考能稳住这个分数,全国绝大多数大学你都能报考了!” 现在高考填志愿是瞎子算命,考完试在成绩公布前就让考生去学校“估分”,自己对答案估算多少分,再根据分数线去报大学,分数最终出来能被录取就有学念,不能录取就落榜。估分肯定和最终分数有差距,大部分为了顺利被录取,只敢往少了估,这就造成一批高分考生分流,考600分的,和考500分的出现在同一所大学也不奇怪,都过了重点本科线呗! 所以孙校长才说,夏晓兰高考要是能有这分数,全国大多数大学都能报。 夏晓兰心怀着“华清梦”,不好和孙校长说,孙校长想的是出个名牌大学生,那华清和京大这样的至高学府,你让孙校长相信县一中有人能考上,不如让他相信母猪会上树! 奉贤的理科第一是夏晓兰,这成绩出来,奉贤市的几所高中校领导都接受不了。 被下面的县城高中把理科第一拿走,还有没有王法了? 安庆县一中每年能考上几个大学生,那又咋样,还不是一个县城高中!今年这个县城高中简直太过分,是不是集体作弊了,预考通过率达到了75%,这可是奉贤一中和二中的才有的通过率,夏晓兰等人去考试的奉贤三中,今年的预考通过率还不如安庆县一中! 预考完了,奉贤市教育局组织开会,孙校长大出风头。 以前预考能把县一中的学生刷一半下来,10个里面只有5个能参加高考,安庆县最好的高中也就这种水平,孙校长除了在安庆二中面前炫耀下,跑到奉贤开会时都抬不起头。今年不同了,75%的通过率,100个县一中的考生,有75个能参加高考,奉贤市理科第一还出在安庆一中,开会时领导肯定了孙校长的工作成果。 让孙校长在会议上讲经验,让其他学校的人好好听着。 孙校长其实也没太明白,今年应考的生源和往年差不多啊,收复读生的分数也没变化,预考通过率就是上升了! 还是老汪给他解惑:“今年的英语一科,学生们普遍都在涨分。” 少的涨了10来分,多得涨了30多分。明明以前对英语这科很畏惧,好像集体开窍,充满了学习英语的热情。方法用对了,英语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对一门科目充满畏惧心,连学习的兴趣和勇气都没有,可不就是越学约难,越难就越不想学这样的恶性循环! 其实别的科目也在涨,就是不如英语这样明显。 夏晓兰带回来的各种密卷没有白刷,那毕竟是省城高中的“不传之秘”,对于提升安庆县一中考生的整体战力有帮助,这才有了预考的一鸣惊人。要把省教育厅给惊到不容易,这是预考还不是高考。 但这预考通过率,的确把奉贤市教育局给震住了,这才有了孙校长当众汇报工作心得的风光。 唯一不爽的是,奉贤二中的校长不要脸,当着教育局领导的面,说奉贤市预考的理科第一名在县里读书,是不是会被耽搁: “如果孙校长愿意,我们奉贤二中很乐意接收这名同学,二中一定会让最好的老师给她开小灶,让她高考时能冲击理科省状元!” 333:摘果子(4更) 孙校长心脏病都快犯了。 县一中给了夏晓兰极大的自由度,培养出这个能在预考中拿下奉贤理科第一的好果子,孙校长觉得自己对夏晓兰的各种优待偏心都有了回报。他就等着这颗长在枝头最高处的果子在高考时瓜熟蒂落,却不想自家果子外表太红灿灿,奉贤二中那个臭不要脸的老狗居然要来截胡! 呸,开啥小灶,晓兰同学需要你找人开小灶? 让孙校长胆颤心惊的是,教育局的领导对奉贤二中校长的提议竟有点动心。 “冲击省理科状元”,对市教育局的领导来说也是一种政绩。豫南省是高考大省,人口多,考生也多,要不怎会在高考前设置“预考”。现在高考用的是全国卷,全国考生用的都是同一套卷子,总分690分,别的省理科状元能考600分,豫南省才580分的话,省教育厅也没觉得没面子。 这种荣耀是要争一争的,县教育局想拿市状元,市教育局想拿省状元,省教育厅自然想拿全国状元。 孙校长当场断然拒绝这样摘果子的不合理要求,奉贤二中那条老狗却笑呵呵的: “争取下学生的意见嘛,万一学生自己乐意呢?” 胡说八道,晓兰同学才不会离开县一中! 孙校长没把这句话喷出去,因为他也有点心虚。人往高处走,万一夏晓兰真的觉得奉贤二中的教学质量更好……不,孙校长不能接受这种结果。 夏晓兰也觉得奇怪,孙校长刚才不是挺高兴的吗,瞬间咋又忧伤了? 文化人忧伤是很蛋疼的,他们多愁善感,到底为啥忧伤也不知道,夏晓兰就听见孙校长语气低落: “你在学校多呆会儿,有人想见你。” 多呆会儿的要求是能同意的,夏晓兰还想问问赵刚的事,当着许多人也不能说。等孙校长一走,各科老师轮流亲切表扬了夏晓兰,英语老师已经视夏晓兰为他亲传弟子,夏晓兰又考满分了……等老师们依依不舍走了,总算轮到三班的学生们。 “晓兰,你把咱年级以前的第一名压了快40分。” “晓兰,你上次给我讲的那道题,这次恰好就考到了!“ “晓兰同学……” 得,一群学生都快把夏晓兰给神话了。她是真的不会猜题,一道题相同完全是巧合。 面对热情的同学们,夏晓兰能咋办? 中午一起吃饭呗! 黄嫂快餐就是夏晓兰和一中同学的聚餐食堂,黄嫂已经把原本张记的铺子盘了下来,现在还没开业,不过装修不变,只需要添置各种家什,其实只需要几天功夫。这店面其实就是孙校长的关系,夏晓兰没有替黄嫂说过好话,黄嫂自己做生意在一中师生们心中很有口碑,孙校长觉得让黄嫂扩张下生意也不错。 这是口碑的力量,黄嫂老老实实做生意有了回报。 她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能从路边面摊走到今天。瞧见夏晓兰带了一群人来,黄嫂表情也很激动:“你们可考的太好了。” 学生们都笑起来。 能跟着夏晓兰出来的,或者还有心情在黄嫂快餐吃饭的,一定是通过了预考的。 通过了再去看预考,好像真的没啥难度,一共有690分的总分,考280分都达不到?那这些年的书可能都白念了,现在已经不是77年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了,那两年全国的考生丢了书本十来年,大家水平都低,录取分数线也低。 要在84年参加高考的,备考时间很充裕,就算不同的高中师资教学水平不同,你说自己认真学习几年,总分连280分都没有?那恐怕是假装认真。 也有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太笨,脑子不开窍的,那真是没办法,可能就是不适合念书。 黄嫂要给大家免单,学生们还不肯呢: “这顿我们请市状元吃!” “没错,市状元!” 其他客人诧异的看过来,黄嫂觉得骄傲,指着夏晓兰说:“看见没,预考市里第一,别说安庆,整个奉贤就她最厉害!” 那是很厉害啊。 县里人比农村人有见识,“预考”他们是知道的,学生娃叫这个是小高考。 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高考,整个市考第一,也真是很了不起的。夏晓兰不仅是个女生,还长得那么漂亮,这些都和“全市第一”这词给人的印象不同。原来成绩好的,不一定都是书呆子。 夏晓兰自己都不
相关推荐: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大胆色小子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快穿]那些女配们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