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67章

第67章

熟。 中午她就是对刘芬说,做啥饭啊去店里吃。 兜里没钱的人,每分钱都有安排用处的,能像这样随意轻松的说要请客吃饭么。 “蓝凤凰”的水晶灯打在玻璃镜上,这店太高档了,这消息也太出乎刘芳的意料。她从前都不把二婚嫁给刘勇的李凤梅当回事,但李凤梅要是有这样一间店,哪里还是那个土土的农村妇女。 李凤梅的穿着,言谈举止都变样了。 刘芳莫名有点紧张: “不了嫂子,你们也怪忙的,我还要赶着回家,改天又来。” 她紧张啥,她紧张给大哥家拎了两斤肉就上门呗! 刘芳就是这性格,没她家条件好的,她的态度漫不经心,说话也不走心伤不伤人可不管。和她家条件相当的,她就生怕缺了礼数。比她家强的更不用说,自然是小心讨好, 她没判断出李凤梅现在是啥条件了,总归要比刘勇在村里偷鸡摸狗当农民时强。 李凤梅把刘芳给怼走了,自己也松了口气。 转头又觉得好笑,她和这样的人计较啥,不早就知道刘芳是啥样的性格么。 刘芳觉得自己今天干的事太蠢。 先是冲着一个扫大街的老婆子献了半天殷勤。 猛然得知李凤梅就是“蓝凤凰”的老板,她难以接受这落差,又乱了阵脚。等回到县里,她慢慢冷静下来,又冲着梁秉安抱怨: “看我嫂子那态度,不就是和别人合伙开的店吗?说不定别人占了大头,她就是个小头,要不咋是她在那里看店。” 梁秉安却没有妄下判断。 “你给我仔细说说那店,不,把今天的事都讲一遍。” “蓝凤凰”的名声从省城传到了县里。梁欢这样的时尚达人听过,梁秉安一个大男人哪会闲工夫关注。可这店开在省城的二七广场,就杵在百货大楼旁边,那是一般人能开的吗? 县里做个小买卖还要上下打点,省城的水多深呀,就是有梁家在,换了刘芳去省城开店都不一定能玩得转。刘家有啥关系,能在二七广场盘下三间门店! 梁秉安对李凤梅的话比较相信,店肯定是和人合伙的,刘勇没那关系。 问题是与谁合伙的? 梁秉安觉得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他现在知道为啥刘芬母女要修房子,死活不要梁家的钱了。刘芬和夏晓兰显然是靠着刘勇吃饭,刘勇那么好面子的一个人,咋可能看着刘芬没房子住。 这房子嘛,刘勇肯定要出钱帮刘芬修的。 刘芳把今天的事讲了一遍,梁秉安听的挺认真,听完了他立刻抓住了重点: “你说今天既没看见大哥,也没碰到外甥女?” “是没瞧见……” 梁秉安又问,“那个扫大街的大娘咋和你说的,晓兰处得对象和她特别配?” 248:小姨走心献殷勤 刘芳点头,咋又扯到夏晓兰对象那里去了? “和她特别配,能是啥好条件!也没说干啥的,游手好闲也说不定。” 刘芳不当回事儿,梁秉安却摇摇头:“那可说不好,外甥女长得是真漂亮。” 漂亮是多稀缺的资源啊,就连他也需要漂亮的夏晓兰去“联姻”,刘家在省城能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是靠夏晓兰攀上了啥大人物,一切不就说得通了吗? 梁秉安让刘芳不要轻举妄动,先打听清楚夏晓兰那个没见过的“对象”再行事。 刘芳是不太服气的。 她这些年过的啥日子,她二姐又过的啥日子。 整个刘家就属她最能耐,忽然她那个游手好闲的大哥发了财,忍气吞声的二姐靠女儿攀上了啥大人物? 刘芳完全不能接受嘛。 但今天给她的冲击力的确不小,等梁欢放学回来,她才想起自己衣服都忘记买了。 梁欢发脾气,刘芳心神恍惚的随口敷衍: “你着急啥,那个‘蓝凤凰’原来是你大舅家开的,你以后还怕没衣服穿?” 梁欢难以置信。 大舅家开的“蓝凤凰”?! 她们班的同学把那店讲得很高端,说啥装修的像大饭店,里面没有一件衣服裤子是便宜货,却连百货大楼的生意都能抢走。 这种店,是她那个乡下种田的农民大舅开的,梁欢觉得她妈在胡说八道。 “妈骗你干啥,你舅妈在里面管着店,又请你二姨在里面收钱,都是我亲眼看见的还有错?” 梁欢和刘勇两口子没啥感情,刘芳嫁人后和娘家走动少,梁欢和刘勇这个大舅也见过多少次面。她打从心底还瞧不起当农民的大舅和二姨。 现在,二姨照旧瞧不起,倒是觉得大舅是能亲近的了。 “我大舅还是挺疼我的呀,穿两件衣服算啥,今年还给我包了红包。” 梁欢轻易就说服了自己。 想到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她的心都飞到商都去了。再缠着刘芳带她去省城,刘芳就推说周末。 梁欢特别开心,刘芳却一晚上没睡好觉。 第二天,她照着梁秉安说的,又提着东西跑省城。梁家虽然条件好,这时候谁家能有私人汽车,梁秉安那车也是单位的,刘芳就需要自己坐班车去省城。这一次,她没有再随便翻一盒点心和自己穿过的衣服当礼物,而是把梁秉安的烟拿了一条,又带了两罐奶粉。 烟当然是给发了财的大哥抽,奶粉一罐给外甥刘子涛,另一罐分给二姐家。 刘芳不是没事不过脑子,她是得看对方值得不值得她走心。一旦她走心,这种事还是干得妥当细心。 刘芳再去商都,就没去看扫大街老大娘的脸色,直奔“蓝凤凰”而去。 李凤梅都不知道这人到底想干嘛,居然又跑来了! 但刘芳笑脸迎人,还真不好把人给打出去。 刘芬倒是知道,昨天关了店回家,于奶奶就拉着她说了半晌话,特别笃定的说,刘芳上门是想给夏晓兰说亲,根子就在夏晓兰身上,不把夏晓兰打包卖个好价钱,刘芳是不会死心。 这事儿过年时就提过,但她当时已经拒绝,晓兰明明有对象,周诚那小伙子对晓兰是够认真的。 家里面收了周诚多少东西啊,刘芬又不是看经济条件的,她是把周诚当未来女婿看才能坦然收周诚送的东西。什么人参,能买进口电器的外汇券,这些东西能随便瞎收嘛! 刘芬想,今天小妹要是再提说亲的事,可必须要把事情给掰扯明白。 “嫂子,二姐,你们还忙着呢?” 刘芳热情的放下东西,李凤梅没空搭理她。一直忙到快中午,刘芳才和她二姐搭上话,扯来扯去,就说到了夏晓兰对象身上。 果然被于奶奶说中了? 刘芬也没啥好隐瞒的,就说起夏晓兰对象: “挺精神的小伙子,对晓兰也用心,你说干啥的?反正才21岁,人家是……” 刘芬老老实实的答,刘芳一听就笑。 外地人,长得挺精神。她家老梁还疑神疑鬼,原来那个扫大街的老婆子没说谎,是真的和夏晓兰挺“配”!就这条件能有啥怕的,就是职业有点特殊,要是夏晓兰和那外地人结了婚还真不好破坏。 不过这不是年纪没到,还没结婚呢! 刘芳把奶粉塞到二姐手里,“补身体的,你和晓兰每天冲一杯喝,保管你能……咦,二姐我咋觉得你白了很多?” 刘芳想说奶粉养人,女人喝了能变白,却发现她二姐和过年前比起来又有点不一样。 刘芬变白了。 春天来了,之前好吃好喝养了几个月的效果显现出来。脸上装了肉,眼角的皱纹变淡,粗糙的皮肤内调外养,已经细腻好多。美白除了调养,最主要是防晒,刘芬以前要顶着大太阳干活,露出来的地方都会被晒脱皮,年复一年的,皮肤就很黑。 其实她身上晒不着太阳的地方挺白皙,今年她就是夏天时候晒一晒,捂了好几个月能不变白吗? 在服装店工作,早出晚归,就没机会晒太阳。 刘芬的皮肤色号变浅,肤质变好,穿衣打扮不说多时髦,起码不是老气横秋的农村妇女装。 她是整体状态在变化,刘芳恰巧想说自己的奶粉对女人好,才留心到这整体的变化。她凑近刘芬,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是雪花膏? 刘芳顿时神色有点复杂,“二姐,嫂子一个月能给你开多少工资啊?” 不是在说奶粉吗,咋一下子扯到了工资上? 家里面其实也有奶粉,不仅有冲泡型的奶粉,夏晓兰还让人每天往于奶奶家送鲜奶。不过刘芬再傻也不会说出来,她妹妹好心送奶粉,难道叫她大刺刺说不用不用,家里的奶粉都喝不完? “你打听阿芬多少工资干啥,反正够她用呗!” 李凤梅跑了过来,刘芳就不好继续问。 李凤梅刚和刘勇结婚时,刘芳就和这个嫂子吵过架。刘芳看不起二婚再嫁的李凤梅,却也知道她哥的条件能找到二婚女人都算不错。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候刘勇是没钱,现在不是有了生意吗? 刘芳止住话头,等她大哥刘勇嫌弃老婆的时候,她再趁机出口气。 “妈、舅妈,我回来了!” 夏晓兰从京城坐火车回商都,直奔店里,就撞上了刘芳。 249:我妈连牛奶都喝够了 “咦,小姨也在?” 不过是去一趟京城,咋叫刘芳找上商都了。夏晓兰猜测这中间肯定有事,不过她也没当场表露出来。夏晓兰身后跟着个从火车站找的挑工,去了一趟京城,她也不可能空着手回来。东西太多,她自己拿不动,还找了挑工帮忙拿到店里。 “师傅,您把东西放那里,唉,对,就是那儿。” “您歇口气,喝杯水,这是您的工钱。” 夏晓兰办事爽快,把挑工的钱给了。挑工也不好意思在这地方呆太久,光亮干净的地板砖,就不是他们这种干粗活的该来的。 “你这孩子,咋自己就回来了,也不说让我们去接一接?” 李凤梅嗔怪,夏晓兰只是笑。 她多大个人了还要接站,商都火车站还要人接么,再说家里一共就俩大人在,店里面生意忙,夏晓兰就自己叫人把东西搬回来。 “我没事儿,好着呢。” 刘芬向来是不善言辞的,夏晓兰还特意转了两圈,叫她妈看清楚了,京城跑一趟她也没掉块肉。 刘芳有点看明白了,“晓兰这是出远门儿了?” 难怪昨天来没瞧见夏晓兰,原来今天才到家。刘芳挺有兴趣:“这是去哪里玩来着,咋不说在家里帮帮忙,看你妈和舅妈忙成啥样。” 她高高在上惯了,一时就没忍住说教了两句。 夏晓兰不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她也没必要和刘芳解释自己出门的原因,不过是看在大家是亲戚的份儿上,敷衍两句: “去了一趟京城,小姨你在正好,带两盒点心回去吃吧,我从京城带回来的。” 京城啥有名,不就是稻香村的点心么。 哪怕再过30年外地游客去京城,给亲戚朋友带礼物,肯定也少不了稻香村的点心和全聚德的烤鸭。夏晓兰也不能免俗,周诚倒是趁机又塞给她一些外汇卷,夏晓兰忙的根本没空去逛友谊商店。她想买啥稀罕东西,要不就自己去羊城进货时买回来,要不就让白珍珠留意,友谊商店对她没多少吸引力。 烤鸭凉了不好吃,夏晓兰也没办法,像胡永才家她肯定要给点东西,稻香村的点心和全聚德的烤鸭最合适不过。就是没想到刘芳也在,反正她东西买的多,分一点给刘芳也算全了亲戚间的脸面。 她倒是随意从行李里拽出两盒点心,却把刘芳给噎的够呛。 刘芳昨天给拎来的也是“稻香村”点心,不过刘芳的是纸袋装的,夏晓兰这个却是铁盒子装的。铁盒比纸袋包装高档,刘芳想起自己昨天说的话,觉得脸皮有点火辣。 这还不算完。 夏晓兰拿了两盒点心和两只烤鸭给刘芳,刘芳眼尖瞧着里面胀鼓鼓的东西还挺眼熟。 “你这装的……” “哦,我还带了两罐羊奶粉回来,我妈说牛奶喝够了,我给她换换口味。” 这羊奶粉夏晓兰就没说分了,她大老远从京城扛了两罐回来,一罐是给刘芬的,另一罐是给表弟刘子涛的。只是,她这话一说,刘芬就冲她打眼色是啥意思? 刘芳没搞懂羊奶粉,她听成了“洋奶粉”,罐子印着一排排外国字她也看不懂。 羊奶粉的确是夏晓兰拿回来的进口货。 刘芳彻底没了语言。 她想问问夏晓兰去京城干啥,冷不防店门口又有人进来。 却是胡永才,一下就瞧见了夏晓兰大包小包的分东西: “晓兰回来了?” “哎,胡哥您今天不上班呢?我也是刚回来。” 正好,不用特意跑一趟胡永才家,夏晓兰把点心和烤鸭塞给胡永才,他推脱了两句就收下。 夏晓兰给东西大方,却把刘芳气得够呛——夏晓兰给这个男人的,和给她这当小姨的东西是一样多的!要不是搞不清胡永才来路,刘芳肯定要当场甩脸子。 要夏晓兰说,刘芳是小姨,来往还不如胡永才家密切,她能把东西给一样多就是顾着亲戚家面子,要不然她肯定给胡家更多点。 原来胡永才是来告诉她们,电视机和洗衣机都托人买到了,只看两家啥时候想要,随时能往屋里拉。 “19寸的松下彩电,全自动的洗衣机,容量不小,被套拆下来都能塞里面洗。” 就是价钱挺贵,要不胡永才也想买。 当着外人的面,他也没说要多少钱。 但这两样东西,夏晓兰和李凤梅肯定是要的,李凤梅听说买到了彩电,高兴的很:“随时往我家送都成!” 村里人有电视的都是黑白的,更没有大过17寸的。李凤梅家不买则以,一买就是19寸的松下彩电。 要是在村里,刘芳都疑心她们合伙演戏,但踩在“蓝凤凰”的微晶地砖上,李凤梅说那电视是19寸的松下彩电,它就不可能变成国产的黑白电视。 娘家人发家太快,刘芳觉得自己需要静一静。 她胸口那股气缓不过来啊,刘勇发财,李凤梅能买19寸的进口彩电她能想通。那离婚的二姐咋还用上进口洗衣机了?全自动的洗衣机,就是刘芳也没用上啊,她家的洗衣机还是双杠半自动的。 刘芳家的电视还是黑白的,14寸的。 她就觉得是刘勇给夏晓兰家买的洗衣机,虽然梁家不缺买洗衣机的钱,她大哥是不是太偏心了? 她二姐以前在夏家还不是啥脏活累活都要干,现在可好,手已经金贵的要用全自动洗衣机……刘芳瞥了一下她二姐的手,现在说刘芬是个城里人也不会有人怀疑。 刘芳压住心里的不舒服。 她还想多打听下夏晓兰对象的事。 今天是夏晓兰从京城回来,刘芳昨天就没在省城吃饭,今天再请她吃一顿也说不过去。刘芳也不说回县里的话,瞧着样是想住在省城。 夏晓兰特别抱歉,“小姨,我们租房子的那家,规矩特别严,不让外人在那里留宿,你要是在城里住,我去招待所给你开一间房吧。对了,你带介绍信没?” 于奶奶是有这规矩,不过现在于奶奶和母女俩关系大有缓和,其实真要留人住,于奶奶不会说啥。 刘芳不知道啊,她想起那个古板阴沉的老太太,知道是扫大街的,心里仍然有点怕。 再看向李凤梅,李凤梅皮笑肉不笑的: “我家就只有一张床,小芳哪里睡的习惯。” 夏晓兰坚持说要去招待所,刘芳哪里会随身携带着介绍信。她只得不情不愿选择回县里:“对了,我咋来了两天都没瞧见大哥?” 250:小姨咋会害你! “大舅跟着一起出门干泥瓦匠去了。” 装修也没脱离泥瓦匠范围,京城也是出门儿,夏晓兰觉得自己说的没毛病。哪怕是亲戚,明明走动的不多,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意和盘托出嘛。要按她小姨的性格,说不定就会误会在炫耀,夏晓兰哪会没事儿找事。 刘芳特别不理解,“开着这么大个店,你舅还要出门干泥瓦匠?” 一天才挣几块钱! 这店里随便卖一件衣服,也不止赚几块咯。 “店是舅妈在开,大舅肯定要干他自己的活,总不能每天闲在家吧?” 夏晓兰说的话也不是骗人,就是关键地方含糊了些。 刘芳立刻就自己脑补了,原来店是李凤梅开起来的? 奇怪,李凤梅娘家也不咋样,她咋能在省城开这样一家店,若不是李凤梅长相普通,刘芳肯定会怀疑是李凤梅和别人勾搭上了。 知道“蓝凤凰”是自来不对盘的嫂子的,而且她哥似乎没啥地位,刘芳那些乱七八糟想法只能暂时放下。因她要赶最后一班车回县里,李凤梅和刘芬四点就把店关门,先去接了刘子涛,几人再去吃饭。 李凤梅和刘芬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平时两人关店会在8点左右,要不是回家现做饭,或者街上买俩烧饼就填饱肚子。不过刘芳跑了两天商都,上门是客,肯定要在国营饭店请客的。 自己吃李凤梅不心痛,要请讨人厌的小姑子吃饭,她就心疼钱。 心疼钱还没办法,菜要选贵的点,她不是盛情款待刘芳,是想起从前刘芳看扁娘家人发不了财,李凤梅就要争一口气,让刘芳看看。 梁家条件好,她李凤梅不稀罕,再穷也不会求到刘芳头上,现在靠自己赚的钱敢在省城国营饭店请客了——她不喜欢刘芳,也不愿意假惺惺演姑嫂情,大家最好像从前一样,一年走动个一两次就行。 能几年不来往当然更好,不过依刘芳的性格,李凤梅觉得不可能。 吃饭都堵不住刘芳的嘴,她总算腾出功夫来问夏晓兰。 问来问去都是老三样,夏晓兰也是那样答的,有对象,外地人,一个小干部。 “小姨,我真不用相亲,我和这对象处的还不错。” 周诚对她好,夏晓兰又不是没良心的白眼狼。是,她和周诚两人对婚恋步调有了分歧,周诚家里面也反对两人在一起,这些事加一起让夏晓兰和周诚闹了点矛盾。但这矛盾她都不会对亲妈说,免得刘芬担心,又咋会对并不亲密的刘芳说。 周诚掏心窝子对她,就算两人将来好不下去,那也是将来的事儿。夏晓兰刚在京城和周诚卿卿我我,回家就去相亲……能干出这种事,夏晓兰都觉得自己忒不是人。 刘芳却觉得无所谓。 有对象咋了,有对象还不能重新选择? 现在结婚都能离婚,一个外地的小干部,苦哈哈的,哪里比得上她要给说的亲事? “你还小,你懂啥,小姨还能害你?” 刘芳自说自话,显然没把夏晓兰有对象的事放在心上。 夏晓兰心想,你是不害我,顶多把我打包卖掉。 刘勇早些年游手好闲的没正行,就不是老老实实当农民的料,改革开放一来,刘勇挑的是风险大来钱的行当。 干走私并不说明刘勇就是个大坏蛋,穷怕了的人肯定会想多赚钱,这一行不合法,但刘勇没有黑吃黑谋财害命。 刘芬又太老实本分,夏晓兰都潜移默化扭转了大半年,她妈是在改,只是速度太慢。 刘家老三单独又长个性格,不能说刘芳大奸大恶,但这人绝对是自私的,换了哪家闺女嫁得好,偷偷也要接济下娘家的。 刘芳是只顾她自己在梁家好吃好喝,娘家人是不是要饿死,她一概不管不顾。 夏晓兰都知道她的性格,还能指望刘芳能给介绍个多好的亲事? 真有好对象,刘芳肯定留给亲生女儿梁欢,哪里能轮到夏晓兰。所以夏晓兰敢打包票,这门亲事哪怕表面上挺好,那也是唬人呢。 和人沟通,最无奈的就是鸡同鸭讲,小姨刘芳要再上门,夏晓兰决定拿复习的借口不再出面接待。 “小芳,你吃快点,嫂子怕你赶不上回家的班车。” 李凤梅就想把这个瘟神送走,刘芳真是一点人话都听不懂,刘芬和夏晓兰轮番拒绝她说亲的事儿,她就是自说自话。 夏晓兰不搭理,拼命给她妈夹菜: “妈,您多吃点,这个糖醋排骨挺好吃的。” “炸丸子也不错。” “涛涛,你吃这个。” 夏晓兰忙着夹菜,刘芳心中很是瞧不起。 真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到了省城呆几个月还是脱不掉小家子气,好像八辈子没吃过一样,这些菜不过也是……刘芳想说菜不咋样,到底是顿了顿。 李凤梅这一顿饭,标准并不低,梁家条件在县里不错,那也不是天天能这样吃的。 吃肉没问题,天天上馆子也不行。 梁秉安没让刘芳手里拮据过,到底不是印钱的。 刘芳是瞧不起个体户,但若是生意规模做的像李凤梅一样大,岂不是有花不完的钱,那还算普通的个体户吗?刘芳心想,这边的情况她还是得回去和老梁商量下。她心里也觉得,不能再用老态度去对大哥一家,如果娘家人够体面,她为啥不让娘家人和婆家走动! 别人家有娘家亲戚走动,刘芳没有,刘芳怕娘家人让她丢人。这些小心思刘芳觉得没说出来,其实谁不知道? 夏晓兰只管吃自己的菜,一顿饭吃完,总算把刘芳送走了。 刘芬也不晓得哪里不对劲,但好像不该告诉刘芳商都的地址? “陈嫂子说你小姨一个月跑了好几趟,我还以为她出啥事儿了……” 刘芬自己越说声音越小。 女人在这世上总容易被欺负,就像她和女儿在夏家被欺负,还不是大哥及时跑来帮娘俩的?刘芬就想着是亲姐妹,刘芳要是遇到同样的事,当姐的咋能不闻不问。 现在想想,刘芳的性格和她根本不一样,咋会在梁家受气! 刘芬觉得自己惹出的事,要是刘芳整天跑来商都,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是让大家都不安生吗? “妈,没事儿,小姨爱来就来,她就是爱自说自话一点,又不是大毛病。” 251:第二次分红 夏晓兰没太在意刘芳。 毕竟是有血缘关系,还不像夏家人那么极品,嫌贫爱富是好多人都有的毛病,刘芳这样的人夏晓兰见得太多。大奸大恶算不上,但凡没把刘勇和刘芬的亲情消耗干净,这关系一辈子都断不了。 是挺碍事儿的,但这是真实世界,真实的生活,不可能永远只有真善美。 安慰了刘芬几句,夏晓兰才说起这次去京城的事。 听说夏晓兰离开前刘勇就接了第二单,商都大学美术系的龚洋都留在京城帮忙,李凤梅和刘芬都高兴。两单生意还是给熟人装房子,估计赚不到多少钱,起码暂时超不过服装店的生意。 能赚多少钱是一回事儿,男人有没有事业是另一回事。 事业发展的好,男人会意气风发。让他天天闲着,家里经济条件再好些,想不游手好闲都难。刘勇还是有前科的,之前李凤梅是心疼他受伤亏了身体,这都过去几个月,也该干点正事儿。 不过刘勇一忙起来,就没人照顾刘子涛了。 放学可以不去接,每天关门都是七八点,这段时间把刘子涛放哪里? 夏晓兰也在想这问题,“要不,店里还是再请个人吧。” 以“蓝凤凰”现在的收入,百来块工资请个店员不算啥负担。忙起来多个销售招呼客人,也能让李凤梅和刘芬轮休。 “请人?” “我们要雇佣别人看店啊?” 最近夏晓兰和刘勇一去京城,李凤梅和刘芬都觉得缺人手,但她们还没想过请人的问题。雇人工作,那不是资本家做的事吗?她们就是干个体户小买卖……好吧,买卖也不算小,三间店面在商都绝对是最大规模的私人服装店。 真正的小买卖,还摆着地摊,和市容管理的人打游击战呢。 “现在南方那些乡镇企业,私人小厂,雇人工作很常见,从79年到今年,我看改革开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国家不会轻易叫停个体经营政策。我们现在就是请个人开店,要是以后生意做大,我们还会请更多的人!” 夏晓兰描绘的前景,让李凤梅和刘芬是既向往又忐忑。 特别是刘芬,她管着店里的流水账目现金,过完年到现在营业了一个多月还没分红,她觉得手里的钱简直多的烫手。 万元户就是有钱人,那她手里捏着几个万元户? 赚这么多钱,衣服卖的也不便宜,国家真的不会管么。让把钱退回去还好,刘芬怕钱太多,国家说她们投机倒把。 夏晓兰没有嘲笑她妈,而是耐心和刘芬两人讲政策。 “这点钱也不算啥,南方已经有一部分先富起来了,就说我拿货的那批发商,他家里随时都放着几万现金。他也不算最有钱的,我们现在赚的钱和别人比那就是毛毛雨。” 夏晓兰不是吹牛,陈锡良资产肯定比她要多,陈锡良也不算最有钱的,就夏晓兰所知康伟手里都有不少钱,周诚也不穷。 这两人还只是倒腾异地香烟赚差价,那些搞走私的大老板如今应该很有钱了,就说羊城那几个批发电子产品的二道贩子,哪个腰包不胀鼓鼓! 夏晓兰从不自视甚高,她和真正先富起来的人比还差的远呢。 但她也不看轻自己,稳打稳扎的发展,好过根基不稳爬到一半摔死强。就说上次收音机那种块钱赚着多爽啊,夏晓兰要是留在鹏城倒腾走私货,一个月多干几单,那赚的钱也多了去!她不就是怕翻船吗?也怕自己越陷越深,先是往灰色地带趟,不小心就染黑了咋办。 夏晓兰讲那些南方个体户拉起一伙同乡就自己开厂,李凤梅和刘芬都听得发愣。 和那些人相比,雇个人帮忙看店,好像也不算啥大事儿,真是两人大惊小怪。李凤梅问要请啥样的人,夏晓兰不指望多漂亮时髦,这样的年轻女孩儿在店里是呆不长久的。 “老实可靠,说话温柔有耐心的,不指望她能给店里增加多少生意,起码别想百货大楼的售货员一样眼睛长在头顶,反而把客人给得罪了。” 百货大楼的售货员是给公家卖货,工资和营业额多半不咋挂钩,拿的是旱涝保收的收入。蓝凤凰要请的店员却是替夏晓兰和李凤梅赚钱,把客人得罪光,亏得是当老板的人! 请人的事儿算是初步协商完,刘芬把这段时间的账拿出来。 “晓兰,账上的钱太多了,分不分?” “我看看。” 夏晓兰结果账本,看到数字是52180元,这就是过年后蓝凤凰的营业额。不到两个月,卖了五万多,一天平均下来是1000多的营业额。春装刚上新时只有几百块,后来搞满168元送丝袜的促销,营业额就上去了。再然后天气暖和,人们是真的而有了购买春装的需要,营业额还挺稳当。除了已经卖出来的五万多,店里还压着夏晓兰去京城前最后一趟进的一部分货。 “分吧,账上只留22180元,拿出3万来我们分红。” 3万的60%,夏晓兰能分18000元。她在羊城赚了一次快钱,家里的存款变成两万多,这次去京城用了点,往周诚单位送6只羊也不便宜,又从京城买了点东西。在羊城给家里人买包啥的,之前跟着白珍珠还赚了一笔3000元的,夏晓兰算了算家底,应该有4万左右。 哦,4万块也不稳当,马上要给胡永才买洗衣机的钱。 要不咋说赚得多花的也快呢,就去年夏天被赶出夏家时,县城卖个野鸭蛋,毛票都怕数错。 李凤梅能分12000元,过年前那次她家分了8000元。她家赚到钱了就是生活上吃得好,买19寸的松下彩电即将是最大一笔花费。在84年,一个家庭的月收入要用“万”为单位来计算的话,生活上每天大鱼大肉,都只是一笔小钱了。 鱼不过1元/斤,猪肉1.5元,去骨的羊肉1.8元……大鱼大肉就这价,常见的蔬菜便宜的要用“分”来计算。不是物价太便宜,物价相较人均收入来说一点都不便宜,是夏晓兰和李凤梅家的收入太高,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平均工薪。 李凤梅战战兢兢,赚的钱不知道要咋花。 夏晓兰却感叹,改革开放之初这种机遇,真是错过了就不容易碰到。钱就是这样好赚,错过改革开放,再想快速积累个人财富,那才是全看命运赏不赏脸。 夏晓兰一点都没有奸商的自觉性: “舅妈,我觉得可以搞第二个活动了,龚洋之前画的新海报挂出来,这次我们送钱包和皮带。” 252:要考570分 皮带和小钱包上次进货就批发回来了。 没有马上搞活动,是要让“蓝凤凰”的顾客们缓一口气,捋羊毛也要等肥羊们有重新长出羊毛的时间,比如又到了新的一个月,肯定又有工资到账。 阳春三月,还不想买春装吗? 今年的春装,只剩下一个月的销售期,等到5月初,蓝凤凰就该上夏装了。 夏装要怎么促销她还没想好,先把这波春款给卖完。不太好买的可以让陈锡良换几件新款,在上夏装钱夏晓兰已经不打算去亲自去羊城拿货。她现在也要全力应付5月的“预考”。诚然,建筑系在80年代前期,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它是挺神秘的院系。但这不意味着夏晓兰的竞争对手少,别管啥系,好歹是华清大学,报考的人就不会少。 夏晓兰研究了一下华清大学前几年在豫南省的录取线,她至少要考到570分以上。 越是接近600分越是安全,能超过600分,那就不怕被人挤下线。 期末考试,夏晓兰才考了514分,离570分还有好长一段距离。她对自己考华清的信心来源于剩下时间疯狂刷题,也来源于她已经完全记起了的84年高考数学试卷……试卷会不会发生变化?夏晓兰说不准,因为她跑去岳阳找过,并没有找到“自己”,所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84年的数学考卷不发生变化,夏晓兰无疑将把数学这一门科目刷满。 上次期末考试她数学是102分,数学单科满分是120分,就算高考试卷如她记忆中不变,听起来也只是提高了18分,离570分的分数线还差的很远?事实是,如果84年的高考数学卷不发生变化,那逼得考生心里崩溃的难度,足以干掉夏晓兰的很多竞争者。 今年高考的总体分数线,因为数学的原因都会下降。 当然考名校的学霸,数学题难不难对他们来说都影响不大,但也不是每一个学霸都不偏科。数学稍微弱一点的学霸,高考时拿到数学试卷也会头疼。大家都在降分,夏晓兰这科反而提高十几分,占的优势就大了。 就算不是记忆中那张卷子,数学也是夏晓兰的优势科目。 她只是不能拿满分,却也不会被拖后腿。 夏晓兰现在还没恶补背诵科目,那些需要突击背诵的知识点,她决定等预考之后再入手。人的记忆是有遗忘周期的,现在背也要一直复习,否则该忘还得忘。 夏晓兰带回家的东西主要还是分给李凤梅家,软和的点心她给了于奶奶,因为于奶奶有糖尿病,这东西还不能多吃。招人的事,她写了个招聘启事让李凤梅贴在店门口,看店的她就不用去了,专心在家里复习刷题。 泡了杯牛奶,吃了两块牛舌饼,夏晓兰就拿出了课本。 于奶奶家独门独院的,安静的环境很适合专心复习。当初要是租了筒子楼,大声放屁邻居都能听到,肯定没有于奶奶家清静。地方宽敞,清静自在,有这些优点,于奶奶的古怪脾气也不算啥难以忍受的缺点了。 更何况,于奶奶现在和夏晓兰母女俩的关系改善了很多,除了说话不好听,于奶奶是恩怨分明一个人,夏晓兰喜欢和这种人打交道。硬邦邦就硬邦邦吧,总比整天卖惨装可怜的老太太强。 于奶奶才不装可怜,她一个孤老婆子,要是再示弱,非得被别人一拥而上给撕扯干净咯。 夏晓兰学了一上午,出屋子醒醒脑子。 正好抓住于奶奶在偷偷给她窗台上的兰花浇水。 “于奶奶,我看您今天上午转了两三次,是不是有话说?” 于奶奶梗着脖子,“谁要和你说话,我是等着看笑话,看你哪天被人打包卖掉!” 这老太太就是不会好好说话,夏晓兰不和她一般计较。 “您说我小姨的事儿啊?我拒了!” 于奶奶嗤笑,“有的人脸皮厚着呢,你拒了就不算计你了?我看她不是要把你嫁给傻子骗彩礼,就是老鳏夫,好处没拿到手,脸皮厚的人不会放弃。” 一脸精明样,其实蠢得心思都写在脸上。 于奶奶活得长见的多,像刘芳那样的,也就是因为自己有好处才跑得快。世上有天生爱做媒的,于奶奶瞧着刘芳不像是热心肠。 刘芳固然是精明外露,刘芬就更是耳根软,于奶奶才不担心夏晓兰被骗,夏晓兰就是个白面黑芝麻心的,不是那么容易被骗的。 “您说的事我会注意的,谢谢您。” 总不能叫刘芬不和所有亲戚来往吧? 她妈耳根子软,只能夏晓兰自己多操心,或者她妈以后自己的朋友多了,亲妹妹来不来往的,估计她妈就没那么在意。现在嘛,社交圈子窄,刘芳愿意来就来呗。给对方占点便宜夏晓兰并不在意,就当哄她妈开心呗。 夏晓兰虽心有准备,却没想到她小姨刘芳果然是个锲而不舍的。 刘芳把在商都的见闻回去一讲。 说啥服装店是李凤梅开的,她大哥还出门干泥瓦匠,语气十分不忿: “都不晓得心疼下自己男人啊?我看那店能赚不少钱,和人合伙的也不至于叫大哥去干泥瓦匠吧?” 夫妻还是原配的好,李凤梅前头嫁过一次,虽然和她大哥刘勇生了孩子,心里头是啥想法谁知道呢! 梁秉安就觉得她嘴碎,“大哥都没意见,人家夫妻俩自然晓得商量,是你这个当妹妹的该说的吗?” 刘芳还说大哥偏心,不知道贴了多少钱给离婚的刘芬,连夏晓兰都能去京城玩,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做人情,钱不还是刘勇贴的。 梁秉安简直对她无话可说。 梁家也不缺这点钱,有啥好嫉妒的?难道要叫他梁秉安靠当个体户的大舅子补贴过日子?梁秉安还丢不起那人!何况刘芳这几年和娘家生分不少,刘芬离婚后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同一个屋檐下朝昔相处,肯定会更疼夏晓兰。 刘芳带回来的消息,让梁秉安不再担心。 应该是刘勇和李凤梅得了贵人相助,才在省城开了店面。梁秉安不指望着大舅子救济,却也不会去得罪有关系的大舅子。但刘勇发财和刘芬母女是两回事,刘勇可能要补贴刘芬母女,他却有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总不能刘勇赚到的钱,刘芬和夏晓兰能敞开手脚用。 梁秉安觉得给夏晓兰说亲的事依然大有可为。 253:河东樊家 “外甥女应该会经常在服装店里帮忙,你明天上门儿去见一见李阿姨,约她去省城逛逛街,李阿姨见到了真人,这事儿差不多也算成了。” 要挑儿媳妇的人就是李阿姨,刘芳就是嘴皮子都磨破,奈何刘芬母女在这方面是个榆木脑袋。夏晓兰也是年轻小姑娘,处了个对象舍不得放手,梁秉安懒得再劝,干脆让樊家人自己去看。 那樊家人要瞧上了,嫁不嫁也轮不到夏晓兰做主。 现在她是年轻不懂事,将来只有感激他这个当姨父的。 刘芳和梁秉安嘀咕了半天,到了樊家怎么说,刘芳也是琢磨了又琢磨。 梁秉安的干部身份也就在乡下人面前牛气,在河东县,梁家和樊家还差了台阶。河东是樊家的大本营,这些年将河东县经营的像铁桶一般,就算外地来的县尊也要拜拜樊家的码头,不然在河东县不好展开工作。 梁秉安这些年职位升迁马马虎虎,他总觉得自己是结婚时没考虑好。 如果能和樊家结亲,梁秉安在事业上就不是孤立无援。 刘芳和李阿姨一直有来往,李阿姨特别喜欢梁欢,要不是梁欢年龄太小,梁秉安肯定把梁欢嫁到樊家去。梁欢一是年纪小,二来考上大学还有大好前程,梁秉安总想着要利益最大化。他的女儿么,等嫁人的时候一定挑个更好的……脾气太差,家里还得好好教几年。 刘芳嫌弃自己分到的礼物和外人一样,说要去樊家,刘芳想了想,还是把两盒稻香村的点心和全聚德的烤鸭提上。樊家又不缺点吃的,上门探望,总不好空着手去。这点头,铁皮盒的点心看着很是高档,刘芳送的心安理得。 咋不能送了?

相关推荐: 差生(H)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数风流人物   误打误撞(校园1v1H)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突然暧昧到太后   镇痛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