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62章

第62章

啥,帮夏长征家种地啊?王金桂就把事情闹到了夏老太面前。 “那小吃店明明就是大哥和大嫂开得,为啥这么小气?我又没说让哥嫂两个拿钱回家来一起用,红霞在店里帮帮忙都容不下,我们就活该要给大哥一家卖命啊!” 王金桂嘴里像放着一杆机关枪,说的夏老太头昏脑涨。 夏红兵慢吞吞走进屋,一锤定音:“我这当弟弟的不占大哥便宜,妈您是咋对大哥一家的,别说大侄女读书,就说俊宝是不是您给带着?他们发了财瞧不起当兄弟的,咋说也要接您到城里享享福。” 夏老太嘴皮子抖动: “那小吃店真是你大哥开的?” 夏红兵点头,“大嫂娘家那边都传出消息了,大嫂对张家人可大方,嫂子亲妈出来显摆的,一个月光工资就给开100元,过年还有红包拿。” 谁家吃顿肉都藏不住的年代,张翠一个月给娘家兄弟和弟媳妇100元工资,她娘家人说漏嘴也难免。消息慢慢传,就传到了大河村这边,夏红兵是一直忍着不发作。既然把夏红霞往家里赶,夏红兵还忍啥? 凭啥老二一家子都跑掉,老大两口子到县城当老板,他就要呆在家里种地当农民! 夏老太人也在哆嗦。 她是偏心夏子毓,不就是因为夏子毓有出息么。夏老太偏向有出息的儿孙,是指望着儿孙带她过好日子。“张记”能赚多少钱她不晓得,只知道过年的时候她给夏子毓400元,夏子毓也没透露过张记的情况。 夏老太有被蒙蔽的愤怒。 这事儿子毓知不知道? 是老三两口子在胡说八道呢,还是老大两口子把全家人骗的团团转? 夏老太抓住夏红霞的手,“小吃店真是你大伯两口子开的?” 夏红霞被抓住的地方特别疼,可见夏老太有多用力。她还指望着夏老太出面,忍下痛特别认真回道:“我有几次都看见大伯娘去银行存钱了。” 给人帮忙,一个月就那么点钱,不至于月月跑银行。 当老板的一个月肯定能赚不少,钱放在家里不安全,才需要月月存起来。夏红霞偷奸耍滑,眼睛都在别人身上打转,她不仅看到张翠去存钱,还看见张翠取钱给夏子毓。 夏红霞用手比划:“……那么厚的一摞钱,有几千!” 几千! 给人帮忙的,哪里会有几千块。 这数目大到夏老太没法想象,如果是真的,夏长征两口子肯定才是张记的老板。 她一心偏向老大家,却被老大家死死瞒着,夏老太自然气得要命。 没想到大儿媳张翠看起来老实,其实内里藏奸,夏老太下意识就把错全部推在了张翠头上。夏长征是她儿子,夏子毓是她宝贝孙女,骗她肯定不是这两个人的主意。 夏红兵特别孝顺,当下就要送夏老太去安庆县。 夏老太却对去县里有点发憷,上次那些学生情绪激动,差点冲上来打她。 “红兵,你去把老大两口子叫回来,有啥事儿关上门说,咱家闹得笑话还不够多啊?” 夏家最近是不顺利。 除了夏子毓考上大学的喜事,剩下全是笑话。 夏晓兰的风流名声,刘芬离婚,夏大军离家出走,别人就指着夏家的热闹当下饭菜,夏老太心里恼的要命! 夏晓兰也不是空着手去羊城的。 她带了不少土特产,送了点给陈锡良,陈老板很诧异。 诧异过后就是惊喜。 到他手里拿货的熟客不少,个个都是要给他讲价的,给他带东西的人夏晓兰还是第一个。陈锡良觉得和夏晓兰做生意太舒服,夏晓兰不仅爽快,做生意也大方。 给他出主意,上次还带着他一起赚了笔快钱。 陈锡良有点良心,他就投桃报李问夏晓兰:“你上次拿回去的货好不好卖?这边又出了新款,要是不好走的款,返回来我给你换点……先说好,只能换,可不能退!” 219:礼轻情意重呀 夏晓兰知道后世做服装批发的,兑换点款式算啥,走不动的款批发商甚至能直接推给厂家。当然,做零售的待遇就要差些,当季的衣服可以调换,春款换春款,夏款换夏款这种。 不过在80年代,服装是很紧俏的,个体户能拿到最新的款式就不错了,还想着给兑换款式呢?固定的批发摊位都是奢望,有的批发贩子搞的是一锤子买卖,下次再来很可能都找不到人,谁给你调换款式? 夏晓兰也算是把陈锡良的心给捂热了,无奸不商,陈锡良倒是开了服装批发贩的先河。 夏晓兰咋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尽管她这次没啥要换的,不保证她每次拿的款式都抢手——特别是等李凤梅和刘芬出面选货时,说不定就要失手,陈锡良说可以调换款式,简直是帮了夏晓兰大忙。 “这次没有要换的,春款正在热销,有的时候再麻烦你吧。” 没等夏晓兰追问,陈锡良就说了自己去京城的事,他也没白跑,和《时装》和《大众电影》的编辑都吃过一顿饭。大编辑和他这样的个体户吃饭,陈锡良又是《时装》的忠实读者,别提他有多激动。 他没说自己是批发服装的个体户,而是说自己是晨羽制衣厂的,愿意免费给《时装》杂志提供衣服。晨羽的产品不是地摊货,出厂也很抢手,要不是积压了价值一百多万的羊毛大衣,哪里需要找杂志打广告。 陈锡良带过去的几件样品,《时装》的编辑挺喜欢,《大众电影》的编辑就不是那么好攻克了。《时装》是时尚杂志,《大众电影》的影响力大,人家却是专业性的刊物。 陈锡良也不气馁,一趟不行就多跑两趟呗,他还等着《时装》的编辑给介绍男演员呢。 “厂里的哪款衣服要是能上《时装》,我第一个告诉你!” 夏晓兰自然很同意。 她准备在店里放个小沙发,摆个书架,顾客试衣服的时候能歇歇脚,一边休息一边翻看着时尚杂志,很有点高档时装店的套路了。那杂志封面模特儿穿得衣服,同款就摆在店里卖,销量能不好么? 夏晓兰在陈锡良摊位上把货拿了,又在别家选了点衣服,直接把货发回商都。 现在火车站的流程夏晓兰也搞的挺熟悉,不必每一次都要人跟着货走。她这才再来羊城,发电报时就只通知了白珍珠和李师兄。 李师兄叫李栋梁。 李栋梁发现只有自己去接站,心里也有数:夏小姐这是把万师兄给淘汰了。 夏晓兰也不会和万师兄争论,那只是白珍珠的师兄,就算是白珍珠的亲哥她都不会多嘴。但她是出钱请人的,没道理出钱的反而还要看“保镖”脸色,万师兄觉得自己能干大事,夏晓兰也不拦着人家的前途。 拿她的钱,还要嫌她傻,夏晓兰才不会做这种事。 虽然没有正经的聘用,不通知万师兄,就是把对方开掉。 她问李栋梁还有没有其他可靠的同门可以推荐,她还要跑一趟鹏城。李栋梁又给找了个姓葛的,叫葛剑。也是个子高高的,典型的羊城长相,皮肤黝黑,李栋梁找到他之前是给人扛大包的。 抗大包一天才多少钱? 跟着夏晓兰,几天赚的钱比一个月工资都高,而且夏晓兰得大半个月才来一趟羊城,也不耽误他们平时打零工赚钱。葛剑就比万师兄识趣,对夏晓兰的态度和李栋梁一样。 这一次,夏晓兰再去鹏城特区,是正经有边防证的了。 白珍珠跑了很多关系,总算帮夏晓兰搞到边防证,她不必再”偷渡”进入特区。 她带了不少特产,一些给了陈锡良,另一些送到了白珍珠奶奶手里,剩下的一些当然是特意给汤宏恩带的。到了鹏城,夏晓兰找到公话亭给王司机打电话,对方接通了电话,很是吃惊,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我问问领导的意思,你带的真的是土特产?” “是我从豫南省带的土特产,想给汤叔叔尝尝。” 王司机过了半小时才给夏晓兰回过电话,问清楚夏晓兰的位置,让她站在原地别动,他开车来取东西。 夏晓兰就在公话亭附近等着,李、葛二人都是话少的人,夏小姐都能等,他们有啥不能等的?万师兄等的不耐烦,这份工作就搞掉了。 折腾送一点土特产,夏晓兰前后等了快两个小时。 王司机还是开上次那辆车,“领导在开会,我就自己来拿东西了。” 小王司机很谨慎,夏晓兰又没在箱子里塞钱,有啥不能看,还主动给小王介绍:“豫南产的山药和大枣,不值几个钱,就是给汤叔叔尝尝。” 小王面色古怪。 汤宏恩虽然不是豫南人,却在豫南呆过不少年头,豫南可以算汤宏恩的第二故乡。 要不是这事儿只有身边极亲近的人才知道,小王绝对以为夏晓兰是刻意投其所好。夏晓兰几乎没可能知道汤宏恩的过去,小王只能说夏晓兰运气好。 反正领导看见这两箱不值钱的土特产,心情肯定会不错。 小王不由多嘴问了一句: “你晚上有住的地方吗?” 万一领导高兴了要见夏晓兰一面,小王得知道去哪里找人。 夏晓兰把招待所的地址说了,还把自己新印的名片递给小王:“我在鹏城只呆一晚上,这是我老家附近的公话号码,汤叔叔要有啥吩咐,麻烦王哥您及时知会我一声。” 小王带着山药和红枣离开,夏晓兰才掉头去人民桥小商品市场。 汤宏恩见她的几率很小,她也不急着和汤宏恩见面,存在感不是那么刷的,过于频繁就会让别人感觉舒服。无亲无故的,送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土特产就不一样,那是惦记着汤宏恩,还叫汤宏恩收的没有压力。 她急什么呀,想让汤宏恩介绍点装修业务,也得让舅舅刘勇先锻炼出来。 再见到白珍珠,她摊位上的生意还是那么好。 白珍珠的摊位上服装品种变多了,她增加了女装。 看见夏晓兰她也高兴,还把夏晓兰拉到一边说悄悄话: “幸好我们只要了那一批收音机,最近不知道咋回事,收音机的出货量变得特别大,现在利润压得很低,羊城的批发商都不肯再大量收货。” 220:老大,你媳妇赚的钱呢? 还能是啥原因? 不知道用啥渠道走私进来的收音机变多了呗,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像上次那样一台就赚60块的好事再难遇上,不说多少利润,有价无市这种情况给碰上了,谁压几万的货在手能淡定? 夏晓兰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没有预见性,她是用自己经验判断的。 人可以赌,却不能太贪。 “见好就收”的道理很多人懂,却没多少人能办到。 夏晓兰这次来鹏城不是为了赚快钱,她就是特意给汤宏恩送点土特产,也顺便瞧一瞧白珍珠。 白珍珠生意很好,人也挺精神。 夏晓兰把万师兄换成了葛剑,白珍珠也没追问。 万师兄留在手里的收音机最好是已经出手了,现在那东西在羊城不好卖,国产的收音机比进口的便宜许多,甚至比走私货更便宜。万师兄留下的10台收音机,当时卖给羊城的批发贩子能150元/台出手,现在零售终端价差不多就这样。 哪有一次性卖给批发贩子省心。 夏晓兰不想让万师兄跟着了,白珍珠一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就是白珍珠心里也不太高兴。她好意给万师兄介绍工作,万师兄自己却不珍惜。才跑了一趟鹏城,就恨不得把白珍珠做生意的门路给拿走,这事儿白珍珠搞水果摊时就遇到一次,再大方的人也不可能毫无芥蒂。 白珍珠还好意给万师兄出主意,如果一时没想好做什么生意,卖吃的也是路子。 万师兄连白珍珠的地摊都不太瞧得上,更瞧不上小吃摊。 白珍珠能做的都做了,她心里唯一不安的是让万师兄遇到了收音机大赚的生意,见识过来钱快的,万师兄可能更瞧不上细水长流的小生意了。 偏偏“收音机”最近成了积压货,白珍珠只希望万师兄没有在坑里陷的更深。 夏晓兰反正也来一趟,白珍珠这边又攒了百来双丝袜,就让夏晓兰顺便带回商都去。衣服是发货走了,丝袜这东西100双都不占多少体积,夏晓兰一个袋子就能带上。 她倒是瞧中了小商品市场上卖的皮具。 皮带和小钱包,说是港货,夏晓兰捏了捏,真是牛皮的。 价钱也挺便宜,皮带她压价到7元,小钱包5元,各自要了50个。便宜的不像是港货,夏晓兰拿回商都也只当港货送。 这东西用来当“赠品”,虽然不如丝袜的噱头大,其实更实用。 夏晓兰喜滋滋挑了皮带和小钱包,小商品市场上还有卖公文包的,大的能装下A4纸,她干脆买了两个。这俩公文包是她和刘勇用,给李凤梅和她妈选了两个女士包……这四个皮具的质量肉眼可见就要比小钱包好,夏晓兰想着是自己家人用,情愿买贵的,生意的钱走公账,这几个包都是她自己出钱。 刘勇要是接到单子,大小也是个老板,得有派头。 成品西装刘勇穿着都不合适,现在的西装风格就是松松垮垮,加上刘勇个子矮,长袖子和堆积在一起的裤脚,刘勇穿着一点气派都不显。夏晓兰看见公文包,就想着要给她舅顶两套西装,成衣不行,回商都请裁缝量身做。 直到夏晓兰离开鹏城,她都没等到汤宏恩的见面邀请。 她不知道的是,她刚出关没多久,王司机就把电话打到了招待所。听说夏晓兰人已经走了,汤宏恩摆摆手,“算了,她应该是真的顺路带点土特产给我。” 要是有事求上门,不会连电话都没等到就退房走掉。 真的是纯粹给他带点东西来,那山药和红枣就显得更珍贵。 小王瞅着领导挺高兴,心里对夏晓兰也很服气。 张翠和夏长征不高兴。 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前脚刚刚把夏红霞请回家,后脚夏老太就召唤夫妻俩回去。张翠很不想回去,她现在还需要奉承婆婆吗,夏家只有她和夏长征最有钱,夏老太能帮上的忙很小了!最听夏老太的老二夏大军不见踪影,夏红兵有自己的小心眼,夏家是榨不出多少钱的。 不回去不行,夏老太能闹夏晓兰和刘芬,也能跑来张记门口打滚撒泼。 张翠深知她婆婆有多么不讲理。以前这不讲理用来对付老二一家刚好,现在老二一家夏老太通通管不到,可不就是要来折腾别人了么。 张翠夫妻还以为叫他们回家是说夏红霞工作丢了的事,张翠在路上就排演好回家要如何讲她的不易,店里她又做不了主,因为夏晓兰的缘故现在生意不好,她弟弟和弟媳妇只能请红霞先回家。 想了一肚皮话,刚刚踏进家门,一只臭布鞋就迎面飞来,砸在张翠头上。 “你还晓得回来啊,在县城当着老板多自在,红兵他们在乡下把你家地种了,你连一口饭都舍不得给侄女吃!” 张翠捂住脑袋,她不给夏红霞吃饭,夏红霞还能长胖一圈啊? 等等,老太太话里的意思,是知道“张记”属于她和夏长征了! 张翠红着眼眶,“妈,哪个又在你面前说瞎话,我和长征能做主吗?那店可是——” “大嫂,那店是谁的?” 王金桂说话阴阳怪气的,截住了张翠的话头。 夏老太阴着脸看着她,“那店是谁家的?亲家母到处讲,你这个当女儿的多大方,给娘家人开着高工资,在县城赚了大钱,你还敢回来给老娘睁眼说瞎话!” 张翠想跳河的心都有了,千防万防的,没想到是她娘家人泄露了底。 夏子毓说要闷声发大财,张翠觉得有道理。在县城赚再多钱,她回家后一个字不吭,旧衣服继续穿着,财不露白。从摆小吃摊算起,也有三年光景,大河村哪个知道风声?泥腿子们八百年都不进一次城,张翠一直没露出破绽。 夏长征狠狠瞪了张翠一眼,“张记到底是谁的本钱,你今天把话给我说清楚!要是再敢说谎话,我也学大军,和你离婚!” 王金桂翻了个白眼。 大哥演戏可真像! 夏老太却是打从心底就偏向自家人的,还真以为连夏长征都不知道。 “老大,你媳妇的心太大了,居然连你都瞒着,她开店赚的钱哪里去了,是不是拿去偷人养汉?” 221:夏家的炸弹引爆了 夏老太这话让张翠脸都气红了,她虽然知道夏长征的意思,但被夏老太说偷人养汉,张翠也急啊! 夏长征脸色讪讪:“妈,您说啥呢,让孩子们听到像啥样。” 张翠低着头不说话,夏老太骂了她足足有半小时。 夏长征也骂,母子俩一唱一和的,配合的很是默契。夏老太心头那口气出了大半,才对张翠冷笑,“家里没分家,你把之前赚的钱拿出来,以后店里的事你和老三家的一起管。” 王金桂简直喜出望外。 张翠抬头瞪着眼睛。 让她把“张记”交公? 老太婆想的倒是挺好,“张记”是怎么开起来的,连夏长征都没出气。全是她张翠一手一脚,从推着流动摊位到终于有店面,一点点练手艺,一点点攒本钱。现在让她把店交公……那她情愿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骂老婆是演戏,自家的钱凭啥要分给夏红兵家一半? 不分家现在都成老黄历,夏长征咳两声: “妈,让她把赚的钱交给我就行,店和红兵两口子有啥关系,家里的农活不要人做啊?” 夏红兵也没想到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立刻跳出来,牢牢抓住夏老太的话头:“大哥,话可不是那样说的,大侄女读书的时候就说大家是一家人,让我们都掏学费。这钱我和二哥出没出?你们家偷偷在县城赚大钱,还要榨弟弟们的血汗钱,这事儿做的也太不厚道,我大侄女也是,大学生多金贵,明明不缺学费和生活费,竟也心安理得接过叔叔们给的钱……我要去问问大侄女,这事儿她到底知不知情!” 夏红兵虽然没掏多少钱,说起来是很生气。 那时候他不知道张翠在县城开店,真是傻乎乎掏钱送夏子毓上学。夏子毓不是考上大学才让全家凑钱的,念高中开始,每个月都要送生活费去学校,夏老太就怕大孙女吃的差了影响学习。 不仅是供夏子毓,张翠在县城给夏子毓洗衣做饭没收入,也算是被全家人养着。 养个屁呢,全家都被老大一家三口给骗的团团转,他二哥最傻出力最多,他夏红兵也出了好几年钱啊。 “张记”的老板曝光,夏家自然是吵翻天。 张翠是不可能把钱交出来的,夏长征想分家。 夏红兵却不好对付,和王金桂两人胡搅蛮缠,就是要活生生撕掉老大家一块肉来。分家他才不同意,他也不想一个人在家种地,要不那店都不开,两兄弟一块儿回家当农民,要不就把张翠娘家人弄走,把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换上去。 “大哥,兄弟齐心才能干大事,别人都是外姓人,咱俩才是一个姓。” 一个姓,同一个娘肚皮里爬出来的,也没有睡一张床生儿育女的夫妻亲密。夏长征脑子有毛病才会听夏红兵的话,可夏红兵性格和夏大军不一样,一点都不好糊弄,几个月没咋相处,夏长征觉得这个弟弟变得像滚刀肉。 偏偏夏老太在气头上,是和夏红兵站在一个阵营。 夏长征是想不管不顾分家,夏老太和夏红兵却不肯放他脱身,吵到最后没分成家,还退了一步,同意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去店里帮忙。 至于张福满和江莲香,肯定是请不起了。 张记现在生意不好,哪能同时请四个人? 再叫张翠把之前赚的钱交一半出来,张翠咬紧牙不吐口: “真是没存下钱,开这个铺子到处送礼,要是有钱我早把俊宝接到县里上学了!” 她这话谁也不信。 夏红霞在旁边想说都看见张翠拿了好多钱给夏子毓,她亲爹夏红兵觉得也不能把大哥两口子逼急,就没让夏红霞说出口。 夏红兵笑嘻嘻的讨好亲妈: “您就该去店里坐镇,我看我们都一起搬到县城住,在家种地没几个钱,还是城里人的钱好赚。” 夏老太被小儿子捧得舒坦。 到城里住当然好,县城里热闹,而且买啥都有,街上干干净净,不像乡下到处都是狗屎和鸡粪。听说城里人用水都是自来水,煮饭全是蜂窝煤,不像乡下要挑水喝劈柴烧。城里人也不用下地干活儿,每个月单位发工资,买米买油吃。前几年城里人是各种节衣缩食,新衣服要攒布票才能做,可农民就更没有地方找各种票据了! 买自行车都要“工业卷”,农民哪里去找。 农民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当城里人,要不夏子毓考上大学,夏家上下咋那么高兴? 考上大学的夏子毓会先成为城里人,有出息的话带着全家当城里人。 夏老太想到城里人的生活,也十分羡慕向往。这时候她都忘了家里人全是农村户口,一大家子全跑去城里住,家里的地谁来种?不种地,每年的公粮要照缴,提留款也得出……除非像夏大军那样跑的无影无踪,一家子跑去安庆县,村里的干部就不会催缴这些钱粮了么! 夏长征一个头两个大。 家里不留下人种地,交公粮让他全部花钱去买啊? “妈,接您去县里住是应该的,谁反对我揍死他,可家里不能没人看着吧,我们都挤在店后院,那地方有几间房您上次也瞅见了,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挤得下?” 店后院有四间房,撵走张满福和江莲香,房子其实也能住下。 夏长征和张翠两个带着儿子夏俊宝住,夏红兵家人口多些,夏红兵和王金桂两人住一间,两个小儿子住一间,夏老太就委屈下和夏红霞挤一挤。 四个房间不是挺完美? 那些房子小的城里人,住的比这还挤呢! 张翠看见夏老太和夏红兵两口子商量的兴高采烈,也把贤良淑德的面皮扯下: “家里的田地谁来照看我就不说了,都搬去县城住,家里几个男娃都辍学是吧?我和长征都是没地位的个体户,可解决不了三个小孩儿上学的问题!” 她儿子夏俊宝要去城里上学,张翠能求爷爷告奶奶的到处托人,可夏红兵和王金桂能生啊,除了夏红霞还有俩儿子,这都要算到张翠头上,她就是离婚也不肯养的。 离婚! 这念头忽然冒出来的,却咋都压不下去。 张翠想着,她还有哪里需要夏家人帮助。 老二两口子倒是可以压榨的老黄牛,可老二一家都跑了,老三夏红兵一家子都是偷奸耍滑的,真要把她逼急了,还不如学刘芬离婚—— “夏长征,你要是敢把这群人带去县城让我养,这日子也不用过了!离婚,我们离婚!” 222:爆炸威力有点猛 张翠猛然把“离婚”说出口,夏家人都愣住。 夏长征第一个不敢信,他也不想接老娘和弟弟一家去县城,这不还在想办法吗?张翠却忽然提出了离婚,夏长征顿时就急眼。 “你说啥,你再说一遍!” 指望他像老二一样,连婆娘孩子都管不好? 夏长征大怒,立刻对张翠动起手。两口子打架,吓得小儿子哇哇哭,夏红兵看着不像是演戏,才去拉架。张翠鼻青脸肿的,牵着儿子夏俊宝就往外跑。 “让她走!一个个的都要翻天!” 夏老太捂住胸口,不让夏长征去追。夏长征也觉得演戏要演全套,在夏家人面前把门摔得哐当响:“这下大家都满意了?” 夏红兵和王金桂都吓了一跳。 老大两口子明明瞒着家里在外赚大钱,现在还一脸受委屈的表现,这是表演给谁看呢。 夏老太也觉得张翠说离婚是打她脸。 夏家有个儿媳妇离了婚,让周围的人都笑话夏家,现在张翠又说离婚,夏老太觉得是在威胁他!那股血往头顶冲的时候特别愤怒,等过了几小时,夏老太慢慢又能考虑问题了。 张翠离婚的说法是威胁,说话却没错。 夏家十来个人全搬去县城住,别说那间小吃店能不能养活这么多人,村里的田地岂不是全丢下?二儿子大军跑了,名下的田地还在,夏大军那份公粮和提留款必须要交。夏老太本来就在犯愁这钱要让谁来出,一家人要是都不管地里的活儿,等到交公粮是全部掏钱出来买么。 夏长征两口子肯定有钱,张翠那么奸,还能把老三夏红兵一家五口的公粮和提留都帮忙交了? 夏红霞在店里帮忙,偷奸耍滑的,却在留心小吃店一天能收到多少钱。 一天就是好几十的收入,把本钱除开也能赚不少吧。夏老太想到张翠和夏长征每个月在安庆县赚几百块钱,却把她留在乡下过苦哈哈的日子,一颗心就像放在油锅里反复煎。 两口子没良心啊! 但她这个但妈的也不能把全家带了去,家里的活儿还需要人干。 夏老太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却不想张翠牵着儿子跑回安庆县,一脸的鼻青脸肿都不需要多讲话,张满福哪里还不明白? 张满福用菜刀狠狠砍在菜板上: “大姐,姓夏的敢欺负你,看我不拿刀砍死他们!打量我们老张家和姓刘的一样不中用啊?” 刘芬受欺负,有刘芬性格的缘故,也因刘家是外地搬来的,在安庆县没啥根基。张家可不是,夏家算个鸟,姓张的可不是白给欺负的。 江莲香也是帮着张翠说话,一个月两口子能赚100元,这店本来就是嫂子的,现在夏家老太婆想把她和张满福赶走,让夏家人来占这个便宜? 江莲香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把身上的围裙一丢就要回家去叫人: “大姐,我们就不怕姓夏的,姐夫也是,咋对你下这么重的手!” 三个人把店门关了,急冲冲离开。 黄嫂在街对面看着,觉得自己不赚钱都没天理,张记年前的生意多么火啊,过了年就一日不如一日。老顾客都被黄嫂抢走,不着急如何挽回生意,一家人还窝里斗。做生意的人最怕家宅不宁,家里整天有烦心事拖累,那还有心思和精力搞生意? 黄嫂开个店,别管是公婆,还是妯娌,甚至是家里的小孩儿,没有一个人敢和她闹心的。 她是家里赚钱的主力,她说话受重视,家里人也没有和大团结过不去的。 “我看张记这生意哟,说不定要黄。” 黄嫂偷偷对帮忙擦桌子的婆婆说,她婆婆一针见血指出了本质: “该,谁叫他们心肠坏!” 心肠好的话,漂亮又聪明的夏家闺女咋不帮他们? 啥盖浇饭、盖浇面,黄嫂婆婆都没听过,不过这简单的东西赚钱啊,放着现成的财神爷不拜要往外面赶,张记不倒霉谁倒霉。 年初四那天闹过一场,黄嫂和家里人才知道夏晓兰和张记有关系。 人嘛都有个远近亲疏,夏晓兰帮黄嫂把生意做起来,黄嫂一家人肯定站在夏晓兰这边。黄嫂心想,夏晓兰那个未来堂姐夫真是瞎了眼,放着聪明又好看的夏晓兰不选,居然和夏晓兰的堂姐搅合到一起。 考上大学又咋样? 夏晓兰今年肯定也能考上大学,不也是大学生! 那个夏子毓虽然是大学生,黄嫂觉得对方心思可能都花在如何抢男人上,论起聪明伶俐来,十个夏子毓捆起来都抵不上夏晓兰。 夏子毓要是能干,咋不挽救下张记的生意? 夏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夏晓兰虽然不知道,不过也能预料。 老大一家似忠实奸,老三一家好吃懒做。 没有了老黄牛般的二房在中间被压榨,夏长征和夏红兵两兄弟早晚要闹翻。夏长征两口子在县城开起店面,也算大河村的成功人士,原本把自私的面目藏得严严实实,随着两口子成了夏家最有钱的人,肯定会忍不住露了马脚。 “张记”的存在就是不定时的炸弹,张翠和夏长征能瞒一时,却瞒不了一世。 黄嫂快餐抢走“张记”的生意,也就提早激化了矛盾。夏家人自己内斗,自然顾不上再来找她麻烦,原本夏晓兰就是这样想的。不过在年初五夏大军被人怂恿着闹了一出后,夏晓兰觉得自己对夏家人的手腕还是太温和。 她直接抽掉了夏子毓,以及“张记”能在县一中门口生意兴隆的靠山孙校长。 孙校长想到夏子毓的“欺骗”,对张记就半点好感都没有,哪里还会照顾着张记。没有了靠山,又不能长袖善舞,张翠和夏长征还想安安稳稳赚钱么。 想的倒挺美。 小吃生意没啥门槛,想摆个小摊倒无妨,想要做大做强,任何生意都会惹来别人的眼红。 夏晓兰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夏家人挖坑,矛盾啥时候激化爆发她就不关注了。反正她最近都没有空去学校,县一中的考试她都参加了,会直接参加豫南省统一组织的“预考”。 时间大概在正式高考前两个月。 也就是5月份的事。 通过了“预考”才能参加高考,预考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和最后的高考表现挂钩了。普通考生还剩两个月只能查漏补缺,总成绩并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 夏晓兰从羊城回来,收到了周诚托人寄来的许多杂志和书籍,这些都是有关建筑和室内装修的资料。 刘勇拿着这些带彩图的杂志啊,心里那个踏实哟! 223:个体户都好爱学习 商都大学图书馆里的书籍肯定是有用的,刘勇每天学的废寝忘食。 但那些枯燥的文字资料如何能和彩图比呢! 夏晓兰是因为在后世见过无数的装修实例,她自己装修过房子,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有无数的实例展示,她住过的酒店,甚至随便逛过的商场,随手买过咖啡的咖啡店……很少有不装修的地方。脑子里见过无数的装修,她甚至还见证了从90年代以后国内装修风格的变迁,她不是学室内设计的有啥关系,闭着眼睛都能知道一个房子大致该怎么装修。 刘勇就不行了。 农民出身,见识的装修实例少,现在图文信息传递的方式又落后,让他凭空去想象简直太难。 有了彩图的装修类杂志,简直是拯救刘勇于水深火热中。 他拿到这些资料,比收到夏晓兰送的公文包还高兴。夏晓兰要拉他去裁缝店订做西装,刘勇还嫌弃耽搁时间,李凤梅也搞不懂: “你舅那样还穿啥西装啊,就算要穿西装,在店里随便拿两套不就行了?” 夏晓兰说店里的西装不行,“舅舅要是把康伟家房子装的好,在京城就能接到订单,穿衣打扮上就得让人相信他有实力。” 刘勇被拉去裁缝店里。 自然不是那家夏晓兰租借过熨斗的店,商都的裁缝店多着呢,只要出得起钱,好料子也有。 就是夏晓兰时间上催的急,让裁缝店老板挺为难。 对开店做生意的人来说,没有困难是大团结不能打倒的,如果有,一定是大团结给的不够多!夏晓兰不吝惜工本费,裁缝店同意三天替刘勇赶制出两套西装,夏晓兰又要求西装要合身,不要搭住手背的长袖子,也不要堆在脚踝处皱巴巴的裤脚。 垫肩可以有一点,但不能太夸张。 总之衣服一定要和刘勇的身形刚好合适,夏晓兰给裁缝师傅的话是: “西装的大小,里面只能添件衬衣和毛线背心,不能再宽松更多了!” 这么紧? 现在没有人这样做西装啊。 冬天穿西装里面还要加毛衣,一件西装做的那么小,万一长胖点,或者天气冷想多添件衣服在里面,岂不是扣子都扣不上? 裁缝师傅深深皱着眉,他就烦和完全不懂行的顾客打交道。 可这个不懂行的顾客看起来十分不缺钱,选的是最贵的料子,给的是两倍的工钱,裁缝师傅照着夏晓兰的说法记尺寸,再三强调,衣服做出来不好看可不肯退。 尺寸如此扣扣索索,刘勇的个子也不高,这样做出来的西装别人想穿都不合适,夏晓兰要是不要货,裁缝店都找不到其他买家。 “我肯定不退货,让您费心了。” 得,出钱的人说了算。 走出裁缝店,刘勇向来大方的人都很肉痛。他一直以为自家店里卖的衣服就算贵,没想到商都还有这么黑的裁缝店,一套西装两百多,夏晓兰给他订了两套,花了500多!这钱刘勇咋可能让外甥女出,是他自己掏的。 人靠衣装马靠鞍,刘勇对京城也发憷。 他没去过京城,对首都有天然的敬畏心,怕自己是小地方人在京城丢人。没反对做这么贵的西装,刘勇还有个顾虑:康伟和周诚那么熟,家里人肯定相互认识,他要是在康家人面前丢人,和在周诚家人面前丢人有啥区别! 可不能给外甥女丢人,刘勇挺挺胸膛: “我们啥时候订票,你真的要一起去?要我说你在家里复习也行,还剩4个月就高考……” 康伟家咋装修? 刘勇拿到了一些装修杂志,了不起就依样画葫芦。 夏晓兰摇头,“我顺便去看看周诚。” 刘勇心里那个酸哟! 周诚有啥好看的,人又不会跑掉。 年轻人处对象就是稀罕,才分开多久呀,就要跑去见周诚。刘勇脑子里观念还是时下的主流,现在的异地恋不少,一年见上一次的人很多,相隔两地的,哪能个个像夏晓兰这样跑去京城看望?也就是夏晓兰不缺钱,来回的火车票多贵呀,普通人家一个月生活费咯。 所以说嘛,高考前处啥对象,多分心呀。 刘勇一面吐槽,一面还要记着当舅舅的身份,替夏晓去订火车票。 刘勇从商都这边带两个工人过去,加上他自己就是3个人,木工可以在京城请。再加上夏晓兰和商都大学美术系的学生龚洋,一共就要订5张去京城的火车票。 三天后,刘勇的两套西装做好。 夏晓兰在店里给他挑了两件衬衣搭配着,从试衣间里走出来,刘勇看着试衣镜里的自己,觉得一套西装两百多,钱没有白花! 刘家人长得都不错。 要不夏晓兰也不可能长得这样好看。 不过刘勇小时候营养不够,他身高不足一米七,人也挺瘦,就显不出男子气概来。 这套西装上衣偏短,裤子又长度合适,穿在刘勇身上把他显高了。衣服合身,精气神充足,他除了皮肤黑,五官长得着实不错。 李凤梅呆了呆,这是她男人? 儿子都上小学了,李凤梅刚发现她男人长得挺俊。 夏晓兰把公文包递给刘勇,他夹在腋下,试着走了两步:“是挺像那些南方老板。” 夏晓兰把舅舅包装一番,才出发去京城。龚洋提着个包,里面装着他的换洗衣服和画画工具,他给老师同学都说是去京城写生,同寝室的都羡慕他。 龚洋也没想到呀,就是帮人画几张海报,咋就把自己画到首都去了? “龚洋,你看看这些杂志。” 上了火车,龚洋还没回过神来。 夏晓兰把杂志放在他面前,里面有不少设计师的作品。 龚洋还以为这趟去京城只有他和夏晓兰,和年轻貌美的夏晓兰同车十来个小时,龚洋肯定会手足无措。后来知道了有夏晓兰的舅舅他才不紧张,刘勇向来穿得普通,还到商都大学图书馆借书,龚洋和刘勇打过两次交道。 上车后发现,印象中的衣着普通的刘勇,穿得十分正式。 西装领带配公文包,到底是去京城做多大的生意啊! 更叫龚洋看不懂的是,火车开动后,夏晓兰从包里摸出一本书看起来。他以为是看家装杂志,定神一看,居然是一本高中化学——龚洋满脑子都是问号,个体户看高中化学干啥! 224:烤鸭就认全聚德 夏晓兰塞住耳朵就能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丝毫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刘勇见龚洋满脸疑惑,他本人对夏晓兰最得意的不是会做生意,而是夏晓兰会念书啊。明明得意的要命,刘勇却用矜持含蓄的口气向龚洋解释: “咱们别打搅她,她今年7月份要参加高考的。” 参加高考? 龚洋顿时肃然起敬。 他不知道夏晓兰的成绩,纯粹是为夏晓兰上进的态度。当个体户咋啦,个体户也不忘学习,谈生意的途中都要抓紧时间看书。哪怕高考的成绩不理想,凭着这端正的态度,龚洋就很服气。 龚洋受到刺激,也不敢再发呆,连忙翻起夏晓兰给的杂志。 刘勇也在抓紧时间充电。 同行的两个泥瓦工面面相觑。干个泥瓦工,能从商都跑到

相关推荐: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绝对占有(H)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屌丝的四次艳遇   痞子修仙传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