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了,择日不如撞日,走走走……” 说着起身就准备往外走。 马娘娘没好气的道:“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先把这件事情说好再去。” 老朱讪笑重新坐下:“看我,都糊涂了。” 马娘娘忧心的道:“我不是怕有人造反成功,大明现在国祚稳固,不是谁都能动摇的了的。” “我只是不想多造无辜的杀孽啊。” 朱雄英说道:“皇祖母仁慈,但我有三点理由,证明此次行动势在必行。” 马娘娘颔首道:“你说。” 朱雄英说道:“第一点,千百年来百姓都以旧礼法为准则,如果不能扭转他们的认知,大同思想就无法真正落实。” “想要落实大同思想,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百姓的想法。” “目前的局面,与汉武帝刚登基时非常相似。” “西汉初年推崇黄老之学,从民间到朝堂都提倡无为而治。” “不只是黄老之学讲无为,就连儒家和法家也讲无为。” 儒家的无为是,君主不要天天指挥别人做事,自己先去做,做好了天下人自然会去效仿。 汉武帝曾经找一个大儒求教,该如何治国。 那个大儒直接就告诉他,别瞎折腾,做好表率天下自然大治。 法家的无为,君主就是个吉祥物,要保持神秘感,不要把个人思想参杂进国家政治中去。 更不要轻易向外人展露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外人看出,你这个君主其实没啥能力。 国家自有法度在,大家按照职权范围干好自己的工作,天下自然就大治了。 以儒道法三家在华夏的地位,当他们同时提倡无为之治的时候,那整个社会都将被无为思想笼罩。 汉武帝是个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的君主,他想化无为为有为,所面临的阻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汉武帝只有一个人,他面临的却是整个时代的洪流。”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他硬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强行改变了洪流的前进方向。” “完成了整个社会的大转向。” “我们这里就有五个人,所有勋贵也都是站在我们这边的,大多数百姓也是心向朝廷的。” “他敢做的事情,我们凭什么不敢做?” “他能做到的事情,没有理由我们做不到。” 拿汉武帝举例子,老朱、马娘娘和朱标三人,感受到了他话里的坚定。 听到这里他们就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无可更改。 朱标心中叹息了一声,孩子长大了啊。 老朱则欢喜不已,乖孙第一次在咱面前摆强硬态度,是真长大了啊。 马娘娘也有差不多的感受,但她更想知道另外两个理由: “还有两个理由呢,继续说。” 朱雄英点头,继续说道:“大明变革二十年,抚慰使、宣慰使制度实行了十余年,基层衙门重建也有十余年。” “理论上,朝廷的旨意能传达到每一个百姓耳朵里。” “但实际如何,我们谁都不知道。” “这次行动,就是对这些制度最好的检验。” “看他们能否将朝廷的政策,准确的传达到百姓耳朵里。” “能做到最好,做不到我们还有时间进行完善。” 马娘娘颔首道:“原来如此,你这个想法不错,也确实需要检验一下机构改制的成果了。” 老朱和朱标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大明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历朝历代都不相同。 目前来看,这些机构都没有什么问题。 但能不能经得起风浪?亦或者能不能达到理论效率,确实需要一场大风波来检验一下了。 现在他们都还在,勋贵集团依然与朝廷同心同德,就算出问题也不怕。 现在不敢做,将问题遗留给后世子孙,那才玩完。 见他们态度都转变了,朱雄英心下很是开心,这才说出了第三个理由: “大明高层迭代,继任者们能否肩负的起重担,也需要检验。” “趁着现在老一辈还没有去封国,展开一次大行动,算是对他们的一次考核。” “如果出了问题,老一辈还能再伸手扶一把。” “若是一切顺利,老一辈也能安心去封国享福。” 马娘娘也终于放下心来,鼓励道:“你能想到这一层,就说明不是无的放矢。” “既然都计划好了,那就放心大胆的去做吧。” “你皇爷爷和我,还有你爹,都会支持你的。” 老朱也开口说道:“对,咱永远支持你,大胆的去做吧。” 朱标虽然还有一些想法,但见儿子考虑的如此周全,也不再多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现在朱雄英才是天子,强行干涉他的想法,并不是什么好事。 况且,就算最后证明他的计划是失败的,问题也不大。 这么多道保险在,可以轻松挽回局势。 而一次失败的经验,对皇帝来说也弥足珍贵。 这时陈景恪又补充了一个理由: “现在为恶者,多是仗着乡党的力量。” “将他们中的穷凶极恶者处死,能有效的震慑地方势力。” “罪行较轻的,流放到诸侯国去。” “这些恶霸去了海外,没了乡党庇护,大多也都嚣张不起来了。” “乡里少了这些恶霸之流能安稳许多,诸侯国也获得了更多人口。” “可以说一举多得。” 马娘娘笑道:“确实是一石多鸟,记住一定要将这一点告诉诸侯王们。” 陈景恪马上就明白了她的想法,竖起大拇指: “娘娘英明啊。” 并不是所有诸侯王,都想趟这一趟浑水。 但如果他们知道,朝廷会将其中一部分人流放到海外诸侯国。 正在为人口发愁的他们会怎么做,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之后他们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大致确定了行动方案。 这时老朱搓了搓手,说道:“说完了吧?” 马娘娘好气又好笑的道:“完了完了,去看你的火器去吧。” 老朱嘿嘿笑道:“你不一起去吗?” 马娘娘说道:“我才懒得去看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 陈景恪却说道:“娘娘也去看看吧,以后国家大事还少不了您拿主意。” “只有了解了火器的情况,您才能更好的拿主意啊。” 马娘娘从善如流,说道:“也好,那我就去看看,标儿也一起去吧。” 说到这里,她所有所思的道:“嗯,今天太仓促了。这样,明天一早再出发吧。” “顺便通知一下在京的诸侯王们,一起去看看。”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她的想法,名为参观实为震慑。 虽然短时间不怕诸侯王离心离德,可多加一道保险总归是没错的。 老朱虽然很心急,却也明白这个道理: “还是妹子想的周到,那就传旨给在京的诸侯王,让他们明早一起去研究院。” 然后他又对陈景恪说道:“小子,可别拉了啊。” 陈景恪开玩笑道:“这话也是我想对您说的,可别被新式火器给吓拉了。” 马娘娘和朱标不禁莞尔。 老朱老脸一黑,抬腿朝他屁股就是一脚:“混账,怎么和咱说话呢。” 在慈宁宫吃过午饭,朱雄英和陈景恪才回到乾清宫。 果不其然,大都督顾成、禁军大将军梅殷、水师大将军耿子茂、骑兵大将军唐敬业。 抚慰总使林浩、神机营大将军徐允恭等军方大佬,已经全部在殿前候旨。 看着这群帝国新一代执政者,陈景恪也不禁有些心潮澎湃。 这就是大明的未来啊。 朱雄英面容严肃,亲自宣布了这次计划。 “这次的行动会以锦衣卫为主,各军务必配合好他们。” 顾成起身道:“臣遵命。” 朱雄英又将目光看向林浩:“林将军。” 林浩起身道:“在。” “抚慰使要全部动起来,务必将事情的缘由告诉将士们,也要趁机对他们进行一次新的思想教育。” “是。” “预备役也要动员起来,让他们深入基层,向百姓解释这次行动。” “是。” …… 等他下达完命令,陈景恪开口说道: “你们是大明军方新一代领导者,这是对你们的一次考核。” “我希望都认真起来,不要最后拿个大鸭蛋回来。” 虽然他嘴上说着玩笑话,但表情却异常严肃。 耿子茂等人身体笔直,同样不敢有一丝玩笑的想法。 他们都很清楚,这次真考个鸭蛋回来,那这辈子是真的有吃不完的鸭蛋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回去拟定一份实施方案出来,七日后在内阁召开扩大会议。” “届时把你们的方案进行汇总,拿出一套统一的方案。” 众将齐声道:“是。” 陈景恪朝朱雄英使了个眼色。 朱雄英颔首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直挺挺的,没有人回答。 朱雄英提高声音道:“谁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诸将这才齐声道:“没有。” 朱雄英一挥手,道:“散会……徐允恭留一下。” 诸将转身齐刷刷的离开。 走出乾清宫大门,顾成擦了擦额头的汗,忽然说道: “陛下气势已成啊。” 梅殷颔首道:“我第一次感觉到如芒在背。” 唐敬业等人也不停的擦汗,以实际行动表示认同。 耿子茂表面无动于衷,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今天他在皇帝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之前所不具备的气势。 非常的摄人心魄,让人忍不住心生敬畏。 再配合这次行动的内容,大家都明白,皇帝终究是圣皇的血脉,隐忍了五年终于要露出獠牙了。 过了一会儿,林浩忽然笑道:“这是好事啊,当浮一大白。” 顾成笑道:“确实当浮一大白,但现在可不是饮酒的时候啊,我可不想吃陈侯的大鸭蛋。” 众人也都大笑起来。 他们都是雄心勃勃之人,自然希望皇帝雄才大略,这样他们才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更何况,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加开字的军功贵族。 意味着他们将来必有封国。 自然也希望大明天子是个雄才大略,能服众的君主。 这样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有保障。 所以,对于朱雄英的变化,他们在敬畏之余,更多的是开心。 ----------------- 乾清宫内。 等众人都出去,朱雄英才笑道:“徐老大,明天皇爷爷邀请在京的诸侯王去武器研究所检查。” “皇祖母和我爹也都要去,你辛苦一下,把安保工作做好。” 徐允恭内心里也正在感慨,皇帝成熟了,闻听此言也是神情一肃,道: “陛下放心,我这就出发去做准备,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池。” 第546章 让更多人成为人 聊完安保的事情,徐允恭并未立即离开,而是频频拿眼睛扫陈景恪。 朱雄英好奇的道:“咋,你有什么话想单独和他说?要不我出去?” 徐允恭连忙道:“别,别,这我可当不起。就是……嗯……” 陈景恪也奇怪,这货期期艾艾的干啥呢? 于是也开玩笑道:“看你这样子,要不还是让陛下出去吧。” 朱雄英作势就要往外走。 徐允恭明知道是假的,可还是吓了一跳,连忙讨饶: “我错了,我说……就是景恪之前说,新式火器出来让我去打吐蕃三王。” “我就是想问问,这话还作数吗。” 陈景恪笑道:“我还以为什么事儿呢,这事儿我就逾越替陛下做主了,非你莫属。” 刚刚坐下的朱雄英再次起身:“要不我还是出去吧。” 陈景恪摆摆手说道:“去吧……正好我爹娘也想圆圆了,等会儿我将她接走送我爹娘那里一段时间。” 朱雄英怒视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无耻。” 陈景恪和徐允恭都笑了起来。 周围侍者早就习以为常了,和陛下关系最好的自然是侯爷,其次就是徐大将军了。 三人在一起经常开玩笑。 这也是他们内侍最轻松的时候,不用担心失误被罚。 笑过之后,朱雄英正色道:“这几年朝廷无暇他顾,吐蕃三王就让他们多活一些时日吧。” 陈景恪也颔首道:“新式火器制作困难,现在全靠能工巧匠手搓。” “想大规模列装还需要很长时间筹备,你急也没用耐心等着吧。” 徐允恭笑道:“我知道现在不是出兵的时候,这不是怕你们忘了,给你们提个醒吗。” 陈景恪失笑道:“好嘛,原来是这个目的。” “没想到啊,你徐老大这浓眉大眼的,也开始耍心机了。” 又聊了几句,徐允恭就离开了。 明天就要去参观武器研究院,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得连夜把安保工作安排好。 朱雄英继续接待一些重臣,对这次行动事宜做出指示。 陈景恪则去了翰林院,找到了大明周报总编辑方孝孺,将计划大致和他说了一下: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宣教工作也必须要跟上,从现在开始报纸每一期都刊登一些相关文章,给大家吹吹风。” 方孝孺面露凝重之意:“这么做,打击面可就太大了啊。” 陈景恪说道:“不这么做,整个国家的道德水平都会被拉低,后果更严重。” “我知道。”方孝孺点点头,犹豫了一下才说道: “我在想,明明日子变好了,为何治安反而变差了。” 陈景恪有些意外的道:“哦,你可有所获?” 方孝孺颔首道:“财帛动人心,钱财勾出了大家心中的贪欲和恶念。” “但贪财的人时刻都有,为何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呢?” 陈景恪重新坐好,说道:“为何?” 方孝孺似乎有顾虑,并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道: “现在我有些明白,为何前人要制定严格的人口政策,限制人口流动了。” 陈景恪哪还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反问道: “你想被锁在一个小村子,一辈子都走不出来吗?” 方孝孺摇摇头,想要解释什么,只是还没张开嘴就被陈景恪给堵了回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被一辈子锁在一个小角落,凭什么要把百姓锁在那里?” 方孝孺争辩道:“可是大多数人依然只能生活在那个小圈子里,没有走出去的能力。” “而且华夏子民重视乡土,大部分人也不想走出去。” 陈景恪眉头紧皱,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 接着他又说道:“愿不愿意走出来,和有没有的选择,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这个道理就不用我为你解释了吧?” “而且,以你的认知,不应该受困于这么简单的问题。” “你到底想说什么,不妨直说。” 方孝孺苦笑道:“果然瞒不住你,我最近一直在读史,在研究你所言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你的理论是正确的,然而在细节上却让我产生了迷惑。”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但凡研究过并接受了人权思想的人,都不会质疑为何放宽对百姓的管控。 相对的人身自由,本就是人权的核心部分, 方孝孺之所以东拉西扯,肯定是心有困惑,随便找了个由头想打开话匣子。 “你有什么疑惑不妨说一说,说不定我就能为你提供参考呢。” 方孝孺瞅了他一眼,说道:“我的困惑来自于你。” 陈景恪惊讶的道:“我?我怎么了?” 方孝孺说道:“纵观历史,每一次大转折,无不需要数百年的探索,才能找到合适的路。” “而你似乎直接就站在了时代的终点,不但拿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框架,还一步到位拿出了相应的政策制度。” 陈景恪本以为他在夸自己,心中还有些嘚瑟。 但紧接着方孝孺又说道:“二十年前你横空出世,以一己之力强行干涉历史走向。” “你在大家还未意识到新时代到来的时候,就将所有人一把拽进了时代的洪流里。” “面对冲击,所有人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洛下学宫至少有七成的人,依然处在迷茫的状态。” “为了不被淘汰,他们只能不懂装懂,强迫自己按照你划定好的路线前行。” “很多人甚至连跟随都做不到,逐渐被边缘化。” 陈景恪说道:“没有人是永远的主角,每一次大转折也都伴随着话语权的更迭。” “跟不上时代就注定要被淘汰。” 方孝孺说道:“我知道,但正常的大时代转折,需要数百年来探索。” “他们就算接受能力比较慢,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但现在,所有人都被你在一瞬间拖进了洪流,没有适应的过程。” “他们也都是华夏的精英,就这样被淘汰,是否太不公平了?” 陈景恪笑着摇头道:“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你也说了,所有人都是被突然拽进洪流的。” “为何有些人能快速接受,有些人就接受不了呢?” “他们是华夏的精英,难道那些快速接受了新变化的人,就不是精英了吗?” 方孝孺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岂不是能有更多的人才可用?” 陈景恪反问道:“多长时间才足够?你可知,多给他们一天时间,百姓就要多受多少磨难?” “让天下万民遭受困难为代价,成全他们一小撮人的利益,你觉得此举合乎礼仪吗?” 方孝孺解释道:“我亦知这个想法太自私,所以之前一直在反思自己。” “但今日你所言之事,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百姓又何尝不是毫无准备,就被大时代裹挟了?”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违法犯罪之事却越来越多,岂不正证明百姓面对新时代也迷茫了吗。” “从大儒到普通百姓都迷茫了,是否说明你的变革太激进了?” 陈景恪失笑道:“原来如此,那你可有想过,哪次变革百姓不是被裹挟的?他们有过选择的权力吗?” “不论肉食者拿出什么样的治国理政之法,他们都只能默默的承受。” “上面的政策出错,他们跟着受罪。上面的政策走对了,他们也不一定就能享受到好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啊。” “至于你说的违法犯罪之事变多,这确实是变革引起的。” “但哪次变革不会出现种种问题?解决就好了。” “现在朝廷不就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方孝孺忽然问道:“你怎么就笃定,自己的路就一定是对的?你就从未迷茫过吗?” 陈景恪心道,你这督亢地图是真长啊,这才是你真正的问题吧。 事实上,不只是方孝孺,学界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 甚至早就有人当面质问过他,凭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 反而是当官的很少有人提出此类疑问。 倒不是当官的更高明什么的,而是他们更看重实际。 好用的,那就是好的。 学者不一样,他们要考虑的是一整套的思想逻辑,必须要问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陈景恪也早就有了答案。 他看着方孝孺,一字一句的道: “让人活的更像个人,总归是不会错的。” 方孝孺眼神不停的变换,让人活的更像人。 这句话他不是第一次听陈景恪说起,可感触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深刻过。 原来这就是你如此相信自己的原因吗。 是了,让人更像人,这不正是圣人所言的‘仁’吗。 他的眼神渐渐坚定下来。 “受教了,你放心,舆论的事情交给我。” “我会邀请名家撰写文章,做好舆论导向。” 陈景恪笑道:“如此便好。” 又聊了几句,他就起身离开了。 方孝孺起身一直送到翰林院门口才返回。 走出很远,陈景恪忽然长叹了口气。 没想到,方孝孺竟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更遑论其他人了。 此时他有点体会到,当初那个人所遭遇的困境了。 没有人能理解他,也没有人愿意支持他的思想。 明明掌握着正确的思想,却因为他人的偏见和不理解,只能看着队伍往错误的路上走。 我们看影视剧,扮演他的演员体态圆润,就下意识以为真实的他也是如此。 殊不知在那段时期,他因为不被理解,因为疟疾折磨,已经形容枯槁。 有一张那个时期的老照片,他脸颊削瘦眼窝深陷,这才是当时他的真实模样。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当时的他该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 所幸,最终真理取得了胜利。 陈景恪为何会如此自信,为何从不迷茫? 他不是对自己有信心,而是对那个人的思想有信心。 把人当人,总归是不会错的。 不过……陈景恪内心生出一股怅然,独自掌握真理,有时候确实会觉得孤独啊。 朱雄英等人确实支持他,但也并不完全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他也不敢让人了解,因为那太危险了。 自我发了一会儿癫,他很快就恢复了斗志。 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可没功夫在这矫情。 况且,有那么多人支持自己,世界也在自己手里一点点改变模样,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人要学会满足啊。 抬头看了看天色,虽然还不到下差的时间,但也快了。 他当即就决定,翘班。 走出皇宫来到闹市,看着脸上洋溢着笑容的人群,他更是由衷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个人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圈,就觉得没啥意思,于是返回家中。 正好看到福清正对着一堆白纸发愁,就问道: “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福清被惊醒,见到是他就连忙起身迎接,然后说道: “驸马传已经有一年没出新作了,我正思考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么多年下来,驸马传官方修订本足足出了三十部。 其中九个故事是福清原创的,另外二十一部是整理的民间版本。 三十部,即便放在前世互联网时代,那也是宏幅巨制了。 就算一部拍摄成十集电视剧,那也得三百集。 想到这里,他笑道:“别为难自己了,一个题材写三十部,哪还有什么新故事可写,再说读者也审美疲劳了。” “先就这样放着吧,等过上几年民间自然能演绎出新版本。” 福清本来还想从他这里得到一些启发,闻言也只能死心: “哎,也只能如此了。” “对了,还没到下差的时间,你今日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陈景恪倒也没有隐瞒她,就将事情大致讲了一遍,末了说道: “朝廷会给出四个月的自省时间,四个月后不知悔改的,一律从重从严惩治。” “你将这个消息放出去吧,免得别人说我们无情。” 福清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即说道: “好,明日我就将此事告诉姐妹们。” 她说的姐妹们,是围绕她组建的那个文学社的成员,全都是达官显贵的家眷。 说白了,就是通过夫人外交与陈景恪交好,顺便探听一些消息。 陈景恪向来谢绝外客,每天不是入宫就是去洛下学宫,几乎不和其他人私下打交道。 还能与达官显贵们保持良好关系,多赖福清在背后帮他维护关系。 陈景恪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也想利用这个渠道,团结一部分人。 这样他的政策才能更好的实施。 就像今天这样,就算他不私下传达消息,过几天大家也都会知道的。 可是他提前几天和那些人通个气,虽然对大局不会有任何影响,可那些人却都会很领这个情。 这件事情,可以说各方都保持着默契。 第547章 科技创新 徐允恭从宫里出来,先回了一趟家里,将事情和徐达汇报了一下。 听完后徐达表情很是唏嘘,良久才叹道: “我们的时代,终于要落幕了。” 徐允恭连忙安慰道:“您误会了,朝廷一直不让我家分封,不就是还需要您坐镇吗。” 徐达摇摇头,说道:“这次行动之后,就不需要了。” 接着他又说道:“以前有什么行动,陛下会先与圣皇、太上皇商议。” “取得他们同意之后,再与我们这些老家伙通通气。” “这次他没有与圣皇商议,在内阁当场就做出了决定,然后才与去告诉的圣皇。” “在之后也并未如往常一般知会我们,而是直接召见重臣下达了命令。” “蓝玉可还担任着军法大将军的,连他都没有得到通知。” “陛下这心思都不用猜了,直接就摆在明面上了。” “而且你没发现吗,最近两年圣皇都很少抛头露面了。” 徐允恭心中一惊,这话可犯忌讳了啊,连忙说道: “陛下纯孝,怎么与圣皇心生间隙,爹您可得慎言啊。” 徐达失笑道:“我心里不比你清楚?” 然后他正色道:“陛下是陈景恪亲手教出来的,他的所思所想与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同的。” “大明发展到今天这般情况,已非我们所能理解。” “如果我们继续用以前的旧思维干涉他,对国家是祸非福。” “这就是圣皇安养慈宁宫的原因。” “现在我们这些人的用处,就如那庙里的佛像一般。” “也只是看起来吓人,实则就是一尊泥塑金身罢了。” 徐允恭松了口气,您这话可真吓人啊,还好后面给找补回来了。 见儿子心有余悸的模样,徐达忍不住笑了起来: “看到你们新一代成长起来,我由衷的感到高兴。” “别宽慰我了,忙你的去吧。” “明日圣皇、娘娘、太上皇、陛下都要去,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徐允恭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见自家父亲不像是有事的样子,就起身告退。 之后他马不停蹄的赶回军营,下达一系列命令,对沿途以及研究所进行全面安检。 明天大明的核心层全都要到场,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 目送儿子离开,
相关推荐:
罪大恶极_御书屋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综漫] 成为叛逆咒术师后攻略了哥哥同期
逆战苍穹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永乐町69号(H)
进击的后浪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病娇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