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大同世界’的刊登。 别管这个理想世界能不能实现,仅从文章本身来看,他的文学功底是相当深厚的。 对百家学问都有极深的研究。 之后的几篇文章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而且这位陈伴读对经典有着独到的理解,往往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来解析先贤之言。 当然了,新颖的角度就意味着争议。 陈景恪的几篇文章,也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不过还好,他的观点比较温和,多是以探讨的语气提出的。 对先贤的学问,也多持肯定态度。 并未如唯物学那般,一上来就直指理学命脉。 所以,大家的态度都比较克制。 就算是不认同他观点的,也是讲事实摆道理,没有多少攻击性。 当然,之所以没有人攻击他,很大一个原因是唯物学吸引了火力。 杨士奇翻看这篇文章,发现其内容是从‘仓廪实而知礼节’,提出了一个名为人性需求的理论。 并且还借用了一部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所谓天理,就是吃饱穿暖,就是娶妻生子。 所谓人欲,就是穿金戴银,就是三妻四妾,就是奴役他人。 文章直言不讳的承认,借鉴了一部分‘存天理’的思想。 这套需求理论,让杨士奇叹为观止。 难怪人家的政治制度弄的这么好,就这份认知就超过了大多数人。 文章的后半部分,则将话题扯到了大同世界上面。 认为一口吃不成胖子,人类也不可能一步进入大同世界。 应该划分不同的阶段,一步步去实现。 划分阶段的标准,就是人性需求理论。 看到这里,杨士奇陷入了深思,许久之后脸上露出敬佩之意。 “大同世界,成矣。” 以前大同世界不被认可,就是因为无法实现。 可这个分阶段,解决了所有问题。 而且阶段划分的出现,也让大同世界在思想上做到了圆润自洽。 “不愧是陈伴读啊。” 不过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恐怕文坛又要热闹了。” 当下哪还有心思吃饭,合上报纸在桌子上丢下几两个铜板就转身离去。 摊位老板有些遗憾,这个书生表情太吓人,一看就不是好说话的,他没敢上前打听消息。 不过看到桌子上那一碗分毫未动的饭食,他脸上又浮起了笑容。 白赚两个大子,也不错了。 杨士奇找到一家书店,还没进门就见几名儒生拿着一份报纸,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 “锦衣卫扩编一倍,以后百官的日子更难过了。” “是啊,这个建议竟然是陈伴读提的,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我倒是觉得他提才正常,他力主革新,利用锦衣卫打击……” “嘘,这话也能公开说吗,你想害死大家吗?” 几名儒生都被吓了一跳,连忙阻止他。 然后左右打量,似乎生怕哪里突然冒出一个锦衣卫将他们锁走。 那名儒生也反应过来,脸色有些不自然。 不过年轻人都好面子,他还是嘴硬道: “怕什么,他还能堵住天下众生之口不成。” 放在平日里,杨士奇肯定懒得理会这些争论。 但他才看过陈景恪的文章,还沉浸在高山仰止的情绪之中。 听到有人抨击陈景恪,就忍不住驻足反问道: “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 “若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为何要惧怕锦衣卫?” 那名年轻人没想到会被人怼,脸色顿时就红了。 他的几名同伴也不乐意了,纷纷上前指责。 “锦衣卫劣迹斑斑,多少人被他们残害……” “你竟然为他们说话,到底还是不是读书人?” 其中一人心细,见杨士奇气度不凡,有些担心他的出身不凡,就问道: “有胆子就留下姓名,看我不号召大家批判与你……” 杨士奇不屑的笑了一声,说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宜春杨士奇是也。” 杨士奇?完全没有听说过,看来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 当即就放下心来,准备好好教训对方一番。 一旁看热闹的书店掌柜,听到这个名字愣了一下,连忙来到存放报纸的地方翻找起来。 很快就找到了目标,拿起一看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于是就走过来客气的道:“原来是东里先生,久仰大名。” 那几名儒生脸色不禁一变。 虽然不知道东里先生是什么人,但能被别人叫出名号,显然是有一定名气的。 莫非真踢到铁板了? 杨士奇心下也惊讶不已,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人认识自己,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道: “不敢当先生之名,某正是杨东里,不知掌柜是如何得知在下之名的?” 那掌柜的一听确实是本人,就更客气了,说道: “先生谦虚了,您刊登在周报上的文章我拜读过不知多少遍……” “不成想今日竟见到了本尊,实在三生有幸。” 杨士奇心道果然如此,同时也再次确认自己选择的道路没错。 听到他竟然能在周报上刊登文章,几名儒生脸色大变。 再也不敢说什么,趁两人寒暄的时候悄悄溜走了。 杨士奇自然也看到了他们的小动作,只是已经懒得理会了。 自己对京城两眼一抹黑,正好借这个机会找书店掌柜打探一些情况。 第388章 太子长子 陈景恪站在书店不远处,看着杨士奇的背影,很是意外。 没想到竟然偶遇了这位历史名人。 朱雄英看出他表情的异常,问道:“这个人你认识?” 陈景恪随口回道:“他在周报上写过一篇批判唯物学的文章,非常有见地,没想到竟然遇到了本人。” 朱雄英心下失望,有气无力的道: “哦,原来如此,能上周报看来还是有点实力的。” 陈景恪笑道:“这个人很有意思。”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怎么了?” 陈景恪说道:“从文章可以看出,他对唯物学是有过研究的。” “他不是针对某一点进行批判,也不是断章取义批判,而是系统性批判。” “虽然批判的还很浅显,但能看得出他是真的懂了。” “仅此一点,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的儒生。” 朱雄英也有些惊讶,说道:“这般看来,这杨士奇确实是个能人啊,上去认识认识?” 陈景恪摇头道:“没必要,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有一天我们能在朝堂看到他的。” “如果他没能力,去见他也没什么意思。” 朱雄英却更加重视起来:“以我对你的了解,你若是不看好一个人,是懒得说这么多的。” “每次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对这个人其实是抱有一定期待的。” “能入你的法眼,这个叫杨士奇的人不简单啊。” 陈景恪倒也没有反驳,说道:“期待确实有那么一点,但也只有那么一点。” “那就足够了。”朱雄英点点头,对身后的杜同礼说道: “回去把这个人的详细资料给我送过来。” 杜同礼恭敬的道:“是。” 陈景恪也没阻止,虽然现在大明不缺人才,没必要迷信前世的大佬。 但前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更容易培养,提前发掘也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自己方才说了不干涉对方成长,朱雄英也不会随便乱伸手。 只是单纯了解一下他的详细资料,也没什么问题。 前世他不是研究历史的,只知道有‘三杨’,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 根据他有限的了解,杨士奇出身低微,后身居高位。 算是寒门贵子的代表了。 然而这个寒门贵子的人品不太行,性情敏感、肚量狭隘。 掌权之后就成了恶龙,纵容家人为恶。 最关键的是,交趾战略上他是投降派。 蹇义、夏原吉等人表示,国库的钱粮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不能放弃那里。 杨士奇等人则力主停战,允许交趾独立。 可以说,陈景恪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这也是方才没有上前结识对方的主要原因。 换成是于谦于少保过来,他早就上去要签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杨士奇能在永乐、仁宣、正统初期执掌朝堂,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用好了,不失为革新的闯将。 至于他为恶乡里……希望这辈子能改一改,否则三族难免吏治成绩单上走一遭。 不过杨士奇的出现,也让陈景恪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大明立国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老臣经历过战乱,深知乱世的可怕。 他们或许会保守,但一般都比较务实,对底层的认识也比较清晰。 承平年代生长起来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如果朝廷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很可能会生出乱子。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国无菌手术室的标准,是九五年才由军医总确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普及。 然后他穿越那会儿,网上很多人就开始认为,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能做手术。 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放大到全社会,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有人认为古代盛世时期百姓能温饱,十天半个月能吃一次肉。 然而事实是,盛世时期也是土地兼并最激烈的时期,百姓开始失去自己的土地。 温饱? 饿不死就算命大了。 反倒是立国初期百废待兴,百姓分到了土地,靠辛勤劳作能混口饭吃。 但能日两餐七分饱,那都算是富裕人家了。 至于油腥?想多了。 饭里面能多放几粒盐,那都是改善生活了。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影响还不大。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 作为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 陈景恪已经决定,回去就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周报上。 大明已经将基层工作经验,列入任选官吏的硬性标准。 但他认为还不够,不光要写在大明律上面,还要鼓动老朱,将其写在皇明祖训里。 还必须通过宣传,让所有人集体排挤违规晋升之人。 一个规矩,光靠律法是无法维护的。 只有整个官僚体系集体认可,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就和前世‘不入翰林不入阁’一样。 陈景恪也准备把‘不下基层,不入部阁’,弄成新大明公认的选官标准。 ----------------- 本来就是闲来无事瞎转,离开书店后,两人在大街上信马由缰的走着。 杜同礼警惕的跟在后面,目光如鹰一般,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 搞的大家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看他。 朱雄英没话找话的点评道:“太刻意了,不如蒋瓛自然。” 杜同礼连忙道:“让殿……大郎失望了,我哪敢和蒋指挥使比。” 朱雄英说道:“以后锦衣卫可都要交给你掌管的,这样可不行。 “来来来,我教你该怎么做……” 杜同礼先是给手下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提高警惕,才小心的靠过来。 看着一通瞎白话的朱雄英,陈景恪心下莞尔: “你好一点,别把人给教沟里去了。” 朱雄英回怼道:“废话,这事儿我心里能没数吗。” 一旁的杜同礼听的羡慕不已,同时也深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否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哪轮得到他来坐。 是的,现在他就是新任锦衣卫掌门人。 锦衣卫扩编,朝廷趁机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这么紧要的部门,不可能让一个部分人长期把持。 比如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必须要下的。 陈景恪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他成功退居二线。 朱标也没有卸磨杀驴,给他封了个轻车都尉的准爵位。 蒋瓛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靠着提供情报也没少立军功。 所以他这个轻车都尉不是赏赐的,是计算军功之后给的。 只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太敏感,给他封爵文武百官都要造反了。 一直等到退居二线才封。 即便如此,也引起了百官的反对。 不过老朱从来都不是会考虑别人意见的人,那些反对声音统统被无视。 前天老朱离京,还将他给带在身边一起离开了。 这让很多等着报复他的人失望不已。 关于新的锦衣卫掌门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标竟然选择了杜同礼。 要知道,杜同礼身上可是明晃晃打着‘陈系’标签的人。 选他掌管锦衣卫,相当于是将这个机构,交到了陈景恪手里。 别说文武百官了,陈景恪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连忙去婉拒。 这个东西太敏感了,他一个臣子哪敢碰。 朱标是这么问他的:“你想当内阁首辅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兴趣,给陛下当智囊轻松又自在,功劳还一分都不少,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朱标说道:“那就是了,你一不当政府首脑,二不掌握军方,怕什么?” “难不成你还能靠着锦衣卫造反不成?” 靠锦衣卫造反?想多了。 这部门名声臭大街了,百姓听说他们要造反,估计能拎着菜刀上街平叛。 “你手中总要握有实权,才能更好的主导变革。” “我想来想去,锦衣卫是最适合的。” “……” “之前你和蒋瓛配合的也不错……” “……” “况且锦衣卫扩编之后实力大增,交到外人手里我也不放心。” “以你和雄英的关系,交给你掌管我才能安心。” “……” “让你掌管锦衣卫还有个目的,就是对其进行改革。” “现在锦衣卫职权太大了,必须要加以限制。” “如何才能限制它的权力,又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快明确锦衣卫的职权范围。” 之后老朱、马娘娘、朱雄英,全都出来说让他执掌锦衣卫。 如此,陈景恪还能说什么,只能无奈的接下了这个活儿。 杜同礼接到任命书,也同样不敢置信。 当时他正在应天市舶司任职,连夜乘船来洛阳见陈景恪。 得知事情是真的,他的心情非常复杂。 有兴奋,也有感慨。 当年被毛骧逼迫着离开,谁曾想今日竟然会以这样的姿态重新回归。 如果是以前,他肯定不想再跳进这个泥坑。 但蒋瓛的善终给了他信心。 再加上有陈景恪当靠山,只要自己不作死,大概率也能混个善始善终。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接过了这个担子。 ----------------- 朱雄英还真不是瞎扯,经常微服外出的他,对自身的安全是很在意的。 自然也知道如何做安保工作。 杜同礼虽然以前在锦衣卫呆过,但那会儿他职务低,没干过安保工作。 在这方面懂的确实不如朱雄英多。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看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儿。 陈景恪也时不时的插嘴说几句。 就这样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中午。 几人就找了个地方吃饭,刚吃到一半就有锦衣卫过来汇报了一个消息: “胡美人临盆在即,请殿下速速回宫。”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不禁露出喜色。 当下也顾不上吃饭了,连忙返回宫里。 等他们到达的时候,发现马娘娘、朱标都在,李善长等内阁成员,以及好几个六部高官也都在。 也难怪大家如此重视。 朱雄英十六岁的时候,马娘娘就给他弄了四个妃子。 前两年有两个妃子怀孕,结果都没保住。 倒不是有人陷害什么的,纯粹是身体出了问题。 然而,在外人看来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会不会是徐家搞的鬼? 虽然大明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可皇长子的地位也很高的,很多事情都说不准。 尽管这种可能性很低,可在阴谋论者看来,一切皆有可能。 这个胡美人从被查出有身孕那天开始,就成了重点保护对象。 文武百官都盯着呢。 就连陈景恪,都很自觉的从不靠近对方。 平时的孕检之类的,都由马娘娘指派专人负责。 也正是因此,李善长等人才会第一时间接到消息来到现场。 只是很多东西属于心照不宣,大家都没有将最后那层遮羞布掀开。 朱雄英等人到达,众人见过礼之后就没在说什么,静静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还好这次没有整出什么幺蛾子,孩子顺利出生。 是个男孩。 当消息确定之后,现场有一瞬间的安静。 之后大家就和没事儿人一样,纷纷出声道喜。 朱标自然很高兴,毕竟大孙子出生。 至于这个孙子是谁生的,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群臣其实也很高兴,继承人这一块没问题了。 至于不是嫡长子,那无所谓。 至少现在还无所谓。 先有人能继承皇位再说。 朱雄英自然也是高兴的,毕竟那是自己的孩子。 不过他也没有忘记徐妙锦,在看过孩子之后,就连忙去安慰自己的心头肉。 并许诺将来一定生一百个孩子。 太子有子的消息传出后,文武百官自然纷纷上表祝贺。 胡美人父母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母凭子贵,皇长孙的母亲地位肯定不一般。 而且谁敢说长子就一定不如嫡长子? 立长立贤可一直争论不休的。 事实上,胡美人确实因为此事被封为太子次妃。 在徐妙锦入宫前,她就是事实上的东宫后宫之主。 马娘娘还厚赐了她的家人。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没什么好说的。 这一下,讨好她父母的人就更多了。 不过胡侧妃的父母并没有得意忘形,选择了闭门谢客。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朱雄英只是说了句: “算他们晓事。” 与之相对应的,徐家就有点尴尬了。 人家那边皇子都生出来了,你女儿还没嫁过去呢。 但紧接着,朱标就下令调徐允恭入京,担任神机营统领。 第389章 你是什么人 辽东肇州县南山,一支军队踩着厚厚的积雪,悄悄的包围了某处山坳。 徐允恭站在高处,用望远镜看着下方的一个寨子。 “是海东青的寨子,告诉兄弟们把守好所有路口,绝不能放跑一个人。” 副将秦伯真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脸,说道: “娘的,这群东夷人真能跑,这次终于被我逮住了。” 听到东夷二字,旁边一个穿着厚厚皮毛大衣的壮汉,露出不满之色。 徐允恭眉头一皱,呵斥道:“闭嘴,大明没有东夷只有明人。” “若再让我听到谁说东夷,军法伺候。” 秦伯真连忙检讨道:“是卑职口误,请将军恕罪。” 徐允恭语气缓和了一些,说道:“思政课讲的很清楚了,天下明人皆兄弟。” “我不希望我的兄弟因为口误被送进军法处。” “更不希望咱们兄弟因为一句口误,心生间隙。” “卑职知罪。”秦伯真羞愧不已,然后朝旁边的皮衣壮汉说道: “格尔盖兄弟,方才实在是被这群女真人给气到了,以至于口误。” “不是有心羞辱大家,还请你不要和我一般见识。” 格尔盖心中的不快顿时消散,大笑道: “哈哈,秦将军哪里的话,兄弟我心里对这群女真人也恨的牙痒痒。” “要不是身份不合适,我都想骂几句东夷蛮子了。” 大明国内只有明人,不允许用蔑称来称呼其他族群。 但是也不允许其他族群强调自己的身份,必须统一自称明人。 东夷是对女真、通古斯等辽东部族的蔑称,自然是不被允许的。 格尔盖是通古斯人,也属于东夷的范畴。 刚才秦伯真说东夷如何如何,虽然都知道他骂的是女真人,可听在格尔盖耳朵里,还是很不舒服。 不过大家都是老战友了,几句话一场小矛盾就此化解。 徐允恭心中也松了口气,族群融合真的难啊。 不过做好了收益是真的大。 眼前这群通古斯人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大明对他们一视同仁,就主动靠拢朝廷,处处以明人自居。 主动维护大明的统治。 甚至组建了军队,帮大明征讨不臣。 他们所求也不多,只是一些生活必需的物资养活一家老小。 这些人还不是混子,作战是真的勇猛,往往能以一当十。 最精锐的明军和他们打,也就是个五五开的局面。 如果是在山林作战,明军根本就不是对手。 以前明军对那些躲在山林里的部落毫无办法,自从通古斯人加入,情况就扭转了过来。 精锐的明军加熟悉山林的通古斯兵,薄纱不臣的部落。 比如今天,他们要攻打的就是一支不愿意臣服的女真部落。 这支名为海东青的部落,拥有四千余人,在当地算是实力极强的大部落了。 他们的首领多哈是当年金国高层后裔,还掌握着女真文字。 之前跟随纳哈出,日子过的相当滋润。 大明收复辽东,要推广新政策给百姓上户籍,这些部落首领自然不愿意。 你这不是抢我们的权利吗? 于是多哈就带人躲进了山里,时常下山劫掠百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稳定。 明军和通古斯兵几次围剿,都被他们给逃掉了。 几次之后徐允恭就知道,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否则不可能每次都能逃掉。 但他对此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海西(大庆)这一块儿诸部混杂,也是女真人传统地盘之一,有人通风报信实在太正常了。 很难查到是谁干的。 于是,徐允恭决定来一次狠的。 年前侦查到海东青部的动向之后,他没有着急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一直让人监视。 等过了年,大家休息了几个月人都松懈了,他终于决定出兵。 辽东的冬天,了解过的都知道。 滴水成冰,没人想到他会在这个时候出兵。 他之所以选在这时候出兵,更多的还是因为积雪。 普遍一两尺厚,有些地方甚至能淹没人,就算有人想报信也没办法。 果不其然,经过一番辛苦行军,顺利的把目标堵住。 之后徐允恭开始布置战术。 格尔盖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再看了看地上两尺厚的积雪,突然开口说道: “徐将军,不如这样,这场仗交给我的人。” “军功算你们的,赏赐下来的财物都给我们,如何?” 徐允恭心中一动,说道:“你的部族缺粮食了?” 格尔盖点头道:“自从跟随将军作战,部落就没缺过粮食,大家吃饭也都敞开了肚皮。” “往常足够两个冬天吃的粮食,才两三个月就快吃光了……” “如果节约着吃,倒是也能撑过冬天。” “只是……先贤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闻言,徐允恭很爽快的说道:“好,那就交给你们了,我让人帮你们警戒。” 格尔盖脸色一喜,感激的道:“谢将军。” 然后开始召集部下发起进攻。 他们也没有采用什么战术,五百人直接就冲了进去。 事实上也不需要什么战术。 海东青部女真人躲在房子里猫冬,毫无防备的被人摸到家门口,结果就已经注定了。 一个时辰后战斗结束。 通古斯人以阵亡二十七人,伤一百四十四人的代价,拿下了拥有四千余人的海东青部落。 多哈也被活捉。 徐允恭当场审讯,是谁给他们通风报信。 多哈一开始还嘴硬不肯招,当徐允恭下令,将他的家人衣服扒光扔在屋外的时候,他终于招了。 总共供出了二十三人,其中一大半都是表面投靠大明的女真部族首领。 而且他们还有个共同点,都是当年金国高层后裔。 拿到名单,徐允恭一点都不意外。 这些人自认为血统高贵,看不起普通女真人,结婚也都是相互联姻。 一两百年下来,相互之间的关系真是千丝万缕。 给他通风报信是很正常的。 拿到口供之后,徐允恭又做了一件事情,将所有女真人都集中在一起,挨个问了一个问题。 “你是什么人?” 一开始被问到的人战战兢兢的回道:“女……女真人。” 徐允恭摇摇头,说道:“回答错误。” 然后秦伯真就把他全家都拖出来,当场斩杀。 后面的女真人吓坏了,瑟瑟发抖不敢回答,或者是不停磕头求饶。 徐允恭就说道:“自己是什么人都不知道,留之何用。” 然后他们的全家也都被杀了。 就这样一直问了二十几个,终于有机灵鬼大喊道: “明人,我是大明人。” 徐允恭满意的道:“很好,记住你的身份,以后不要忘了。” 后面的人自然也学会了如何回答,被问到之后,就高喊: “我是明人。” 很快整个部落剩下的所有人,都回答自己是明人。 徐允恭最后对他们说道:“既然是明人,就要服从朝廷的管理。” “开春之后全部去衙门登记户籍,衙门会给你们分配土地。” “如果不去,或者有人逃走,族诛。” 在血淋淋的屠刀面前,这话的威慑性十足。 而失去了高层领导的海东青部女真百姓,自然不敢不答应。 之后徐允恭也没有大肆杀戮,更没有抢劫对方的财富口粮。 休整一晚,第二天就带人撤走了。 格尔盖见他真的放过这群人,敬佩的道: “将军仁慈。” 徐允恭认真的说道:“都是大明子民,岂能自相残杀。” “况且这些百姓并不反对朝廷,只不过是被他们的首领裹挟了而已。” 这还是陈景恪告诉他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身份概念。 真正有身份概念的,是那些高层。 阻挠族群融合的,也是部落高层,因为这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大明要完成族群融合,就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 如果不顾一切,将对方整个部落都视为叛徒加以镇压。 那么就是逼迫
相关推荐: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掌中之物
罪大恶极_御书屋
进击的后浪
有只按摩师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朝朝暮暮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