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再往下翻,是两块颜色鲜艳的布料,玫红色和猪肝红色,显然是给母女俩准备的。俞娘子忍不住把布料贴在脸上摩挲,柔软的触感让她眼眶发热。最下面则是用干草细心包裹的猪肉,肥瘦相间,估摸有十斤重,中间是布袋子装的大约十斤大米。最上方是四包用油纸包扎得方方正正的点心,麻绳结打得整整齐齐。 “这....”俞娘子声音有些哽咽:“树林,你可一定要把你的学生伺候好了。” “不是!”俞树林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家娘子,哪儿有夫子伺候学生的。 俞娘子噗嗤声笑了出来。 俞树林也笑了,他知道娘子是开玩笑的,不过他心里确实是没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夫子。到底是对仙姑一家还是有着敬畏之心的。 苏合香从收购站干完活后,开着车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她突然发现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在夜色中散发着红彤彤的光。她停下车,掏出手机,日历显示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了。 “哎呀,是小年了啊。怪不得街上这么热闹。” 收购站的老板是个勤快人,一直营业到腊月二十九。年关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大扫除,卖废品的人排是一波又一波。 腊月三十这天,苏合香特意白天去了趟街上,平时不允许摆摊的地方,此时摆满了各种摊位,她买了些大红纸,还有几样点心,桂花糕、芝麻糖、核桃酥和蜜三刀,其实这些她空间里还有,但是受到氛围的影响,总觉得不买点啥就不算是过年。 吃过中饭后,她将红纸铺在桌上,对三个孩子说:“今年我们家的春联,就交给你们来写。” “好啊好啊!”铜柱第一个跳起来,双手赞成。 “大妮写自己那屋门上的,铁柱写你们房间的,铜柱负责厨房门上的。” 经过半年的学习,三个孩子的字已经大有长进。写的字最起码是横平竖直了,不会一个大一个小的。 红艳艳的春联贴上门旁,大大的"福"字倒贴在墙上,过年的气氛一下子浓了起来。 苏合香想起去年在山洞里过年时放的烟花,今年是在山洞外过的年,为了防火,她只在屋里挂了串彩灯。 年夜饭桌上,红烧肉的香气、饺子的热气,还有孩子们的笑声,闪烁的彩灯,屋里热热闹闹的,孩子健康,空间满仓,苏合香感到非常的满足。 过完年后,春天再次来临,山间的积雪渐渐消融。 俞树林踩着泥泞的山路重新来教书,苏合香又开始采山货的生涯,就这样,日子如溪水般静静流淌,转眼又过了一年。 这年的冬天来得格外迅猛。不到十一月,鹅毛大雪封住了山谷。屋檐下挂着的冰凌足有尺把长。 “要不,我们把房子搬回山洞去吧?”在屋里的时候还好,一出来的话,外面的风呜呜的。 苏合香刚从外面上过厕所回来,一会会的功夫,身上没一点热乎气。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山洞里会暖和许多。 “不用的娘。”大妮正在屋里的不锈钢灶台边熬粥,热气在她面前氤氲成一片白雾:“山洞里黑黢黢的,上个茅厕也不方便。”她往炉膛里添了把柴火,火星噼啪作响。 大妮和铁柱都不愿意回山洞里。这边上厕所洗澡都很方便,就是压水井的水管和水潭表面一层现在已经冻上了,没法打水了。 现在在屋里的墙边摆着一排各色的塑料水桶。 为了给房子保暖,他们用枯草给两个集装箱编织一层保温层,上面还加了层塑料薄膜,不锈钢炉子日夜不停地烧着,电热毯把被窝烘得暖融融的。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铁柱和铜柱基础的字全部认识和熟练,毛笔字也入门了。 铜柱除了学习这些以为,还多学了各种药材的药理等等基础的知识。俞大夫一点都没有藏私,把自己会的都教给了他们。 今天是大年初一,昨晚孩子们熬夜看着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了12点才睡觉,今天就起来的晚了。 外面冰天雪地的没活干,苏合香坐在桌边,面前摆着历史书,来到这个山谷已经整整三年了,是时候考虑出去了。 铁柱告诉她,俞先生是十六年前,在赵真皇帝在位第三十八年时进山的。苏合香翻出历史书,手指在字里行间搜寻着这个名字。 “赵真...赵真...”她的指尖突然停在一行字上:“在位四十二年,那么现在应该是赵哲即位第四年...” 如果两个世界的历史能够对应,现在大约是公元1100年。 锦朝很大,最起码对她来说非常的大,她已经打算好了,要去就去最繁华的地方,锦朝的首都汴京。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既然要出去,何必再去乡下种地? “锦朝三百三十年的国运,期间经历了1543次灾荒!平均每两个月就有一次灾荒?”苏合香倒吸一口冷气。她继续翻阅史书,突然眼前一亮: “锦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华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意味着城市人口的扩张,市民阶层已然形成。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 苏合香继续往下看。 “客户因其飘浮不定,又被称为“浮客”。一些地方,由于“主户少而客户多,往来不定,口尤难记”,连户口登记都出现困难。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更多,任何人都可以流入,商人、佣工、流民,如建康府曾为“留都之地,四方失所流徙之民,往往多聚于此,皆无作业。 锦朝的户籍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她简直要拍手称叹,这真是个好消息。 “太好了!”她忍不住的开心。一直以来户籍就是压在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现在看来应该没那么困难可以弄到。 她回到华国的出租房,用手机查询去汴京的路程,从山谷到汴京大约130公里,按现代标准开车只要两小时。 走陆地的话,两百多里路,脚底磨出血泡是轻的,万一遇上土匪或者不怀好意的村落...... 她想到自家的船只,突然有了主意。 走水路看看! 苏合香对自己的小游艇充满信心,应该没有哪条船能追得上它。 但当她深入研究航道时,眉头又皱了起来,最佳路线是经五丈河入黄河,可这条河有个缺点,旱季容易断航。她必须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出发。 还有税费问题,史书上说沿途关卡会收“过税”,这倒不是问题。关键是这艘造型奇特的游艇太扎眼了。当初这款是有现货,其他的仿古式的都要定做,并且价格比游艇要贵上两倍。 斟酌再三,苏合香决定先独自出山探路。找个最近的码头搭顺风船,能一路直达京城的最好。 第82章 准备出山 当春风拂过山谷, 水潭表面的冰层即将化干净时,苏合香打算出山了。她唤来大妮,让女儿明早送自己出山。 “啊!”几个孩子听说娘要出去一趟, 顿时心慌慌的。 “没事, 我就去下面的单县,单县有河, 应该有码头。如果没有, 我就寻寻有没有商队之类的,咱们好跟着一块走。” “好。那你什么时候回?”大妮问她。 “明天早点出山,快的话后天就回, 慢的话大后天。”如果按照华国的地形来看, 河水的下游就是单县,那么锦朝的县城大概率也是在那里。 三天内肯定能回来的。 隔天一早, 天还没亮, 苏合香就起来了, 其他三人也执意要送她, 干脆让他们一起上了船。 渡过那条刚刚解冻的河, 此时不是雨季, 河水没有那么的汹涌,船身比夏季开的时候要稳当, 铁柱羡慕地看着大妮开船, 铜柱和小妮头靠着头看着外面的景色。 在即将靠近村庄, 水流平坦一些的地方苏合香用跳板连接岸边下了船,站在岸上的她对着孩子们摆手,让他们快回去。 “娘, 记得明后天用对讲机联系我啊!”大妮对着岸边喊着。 苏合香点点头,看着船返航后才往东面走去。 此时天才蒙蒙亮, 一个早起的老人站在自家院子里,静静站了会揉了揉耳朵,刚刚似乎听见什么嘟嘟嘟的声音离去了。 这一趟,苏合香谨慎地做了准备,外面是一身破烂的衣服,以前自己穿的那身,里面是一身新的,头上戴的是花白的假发套,手臂上挂了一个布包,这一个冬天没有赶山,自己白了不少,用发黄的粉底给自己上了层粉,这样人就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沿着河岸前行时,她不出意外地发现这里的地形与华国那么是非常的相似的。 经过村庄时,她能感觉到不少好奇的视线。 于是她尽量避开村子走,谁知道这些村子里会不会藏着些不怀好意的地痞流氓? 快要能看到县城轮廓的时候,有个牛车哒哒哒的过来了。 “要搭车不?”赶车的老人问她。 她见车上有两个妇人,点点头。 到了县城门前,牛车就不进去了,停在了城外。 苏合香付了两文的车费,跟在一起的妇人身后准备进城,前面两个妇人手里拿着篮子,她们是进城买些物品的。 两个懒散的士兵倚在门边,看起来只是例行公事地收取每人一文的进城费,并不查验什么路引凭证。 苏合香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若有人盘问,或是城门守卫刁难,她就编个借口马上离开,实在不行,还有张静借给她的那辆二轮电动车,可以快速逃离,找个偏僻地方躲进自己的空间。 没想到这么顺利,交过铜钱,穿过城门,苏合香发现这座县城比她想象中要小得多。没有电视剧里那种繁华景象,倒更像是她记忆中的老家县城。 镇子里的路是青石板铺就而成,走上去有些硌脚,小二们清扫着各家门口的垃圾,有的债擦拭店里的桌子。 县里就一个十字街是主街,药铺、香烛铺、酒店、当铺、饰品、粮油、杂货、纸马铺等几乎都在这里。 看了一圈她什么都没买,直接去了码头处。 都不
相关推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屌丝的四次艳遇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鉴昭行
痞子修仙传
天下男修皆炉鼎
数风流人物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