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 朱棣听到自家老二的这个提议,同样也很是意动。 封狼居胥啊! 古往今来,那位中原帝王做到过这等壮举? 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也不过是一直追杀本雅失里到擒胡山,在山上巨石刻下“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瀚海,还有什么更能证明他朱棣的丰功伟业?! 不出意外地,永乐帝欣然同意,当即命人准备了封禅大典。 朱高煦对永乐帝的同意,并不觉得意外。 他这个提议,对一直渴望证明自己的永乐帝而言,充满了无法拒绝的诱惑力。 毕竟,他是朱棣,靖难夺权的朱棣! 他就如那唐太宗李世民一样,迫切地想要通过自己的文治武功,赢得天下人的认可!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了他哥太子李建成的帝位,逼高祖李渊退位,登上九五至尊。 明太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艰苦卓绝的四年战争,多次逢凶化吉、死里逃生,终于在建文四年,成功杀入金陵,荣登大宝,从侄儿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位。 相比于李世民,朱棣的皇位来得更加艰难不容易。 这位永乐帝,是华夏帝制时代中,少有的藩王靠发动军事政变,实现皇帝梦的王爷。 不过,这二位千古名君都是经过了九死一生,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才总算是坐上了那张龙椅。 而且,两人成为皇帝之后,一样励精图治,选贤举能,缔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盛世王朝,用璀璨夺目的文治武功,证明了他们自己! 贞观之治,永乐盛世,这便是对他二人最佳的认可! 所以,这次封禅祭天,一定要举行! 上到皇帝陛下,下至军中士卒,出乎意外地全都鼎力支持汉王殿下的封禅提议。 当然,这其中也有反对之人,比如胡广金幼孜。 因为此刻太子殿下并不在岭北,那么原本祭天仪式中,应该由太子殿下完成的步骤仪式,定然会由汉王朱高煦代替完成! 如此一来,只怕汉王朱高煦在军中的威望,将会攀升到一个令人恐惧的崇高地步! 三军将士有多忠诚于皇帝陛下,他们就会忠诚于汉王朱高煦! 那太子朱高炽,还算得上是太子吗? 连一直沉默寡言的杨荣都觉得此举有些不妥,他似乎已经见到了,北伐大军大捷还朝之后,汉王与太子那不可避免的权力冲突。 然而,他们的意见,永乐帝已经听不进去了。 封禅大典,如期举行。 因为地处塞外,加之事出突然,所以封禅大典很是简陋。 但简陋归简陋,该有的祭品与流程一样不少。 狼居胥颠。 封禅高台。 大明天子永乐帝,此刻一身戎装,在三军将士的注目之下,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代表至高荣誉的山颠。 映入眼帘的,赫然正是苍莽起伏的肯特山脉,与蜿蜒曲折的斡难河。 肯特山,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山! 成吉思汗本人多次受此山荫辅,躲过大劫,他终生敬奉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进山朝拜长生天,获得内心平静,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 斡难河,是蒙古人心中的圣河,更是他们的发祥地,当年成吉思汗便是即位于此! 如今,不管是圣山还是圣河,此刻都成了大明的疆域! 朱棣慷慨激昂地祭告上天,这片广袤无垠的蒙古草原,此刻彻底易主,成为大明的版图! 三军将士闻言,满脸狂热地齐声高呼,声音直冲云霄,响彻天际!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陛下万岁!大明威武!” 朱高煦见状感慨万千,施施然地走上了高台。 胡广金幼孜等人惊得眼珠都快掉下来了,但他们还是不敢吭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狗贼汉王爷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台,最终与皇帝陛下并肩站立。 霎时间,三军将士更加狂热,愈发忘情地嘶吼。 “老头子,如何?这种感觉很爽吧?” 朱棣侧过脸瞥了一眼爱子,终究还是没有开口赶他下去。 “唔……这是斡难河,这是肯特山!”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是啊,五百年了,自盛唐之后,中原再无人敢出塞! 积贫积弱的两宋,满身膻腥的蒙元。 这五百年来,华夏民族承受了太多苦难与鄙夷。 直到今日,大明永乐帝驾临肯特山,俯视斡难河,再次向世界宣告了汉人威严! “爹啊,这还只是开始,不会是结束!” “您老还记得,常遇春大将军对您说过的话吧?” 朱棣闻言一怔,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二。 这个混账东西,常遇春大将军跟自己说过的话,他怎么会知道? 朱高煦故意板正面孔,低喝道:“小子,死在床上没出息,只要敌人还在,咱们该死在马上!” 朱棣:“???” 啥? 小子? 你喊你爹小子? 我尼玛啊,你可真是个反骨逆子啊你! 而且老二那个时候都还没出生,他怎么可能知道常遇春大将军说的这话? 朱棣此刻整个人都麻了,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煦。 这个混账东西,究竟还隐藏了多少秘密? 朱高煦无视了永乐帝的锐利目光,扭头看向了西侧。 “爹啊,打到这儿,不算什么,因为当年霍去病也曾到过这儿!” “你若想做千古一帝,那就接着打下去,当年蒙古铁骑可以横扫欧亚,为何我大明铁骑不行?”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您老担心百年之后千年之后,会有外夷做大杀入中原,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不一定能够守住,所以您才马不停蹄地连年北伐,想趁着自己还能打的时候,给我们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既然如此,那就一直打下去,打出我汉家男儿的威严,打出我大明帝国的威严,打出一个泱泱华夏,盛世大明!” “告诉四海八荒的所有蛮夷,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凡敢明犯我大明天威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虽远必诛之!” 朱棣:“!!!” 打! 一直打下去! 打出一个泱泱华夏,盛世大明! 这番话,成功说得永乐帝热血沸腾。 但激动半天后,朱棣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老二,为什么是爹去打,不是你去打?” “咳咳,您才是征北大将军,我又不是!” “逆子!你这反骨逆子!你给老子滚去凤阳……” 第382章 阴谋与算计,公甫先生之殇! 金陵,帝都。 因为学部尚书解缙入狱。 致使学部群龙无首,只有侍郎陈公甫一人独力支撑。 陈公甫原本是象山书院的落魄山长,生活清贫,家无余财。 此次入京之后,虽然汉王殿下给他置办了一处府宅,但陈公甫婉言谢绝了,他依旧住在金陵城北一处简陋小院。 帝都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南、城中地区,一段是沿内秦淮西半段的两岸繁华地区,另一段是广艺街以东。 相比之下,因城北没有固定城门、城墙设施,人居较少,逐渐成了贫民偏户聚集的地方。 自从解缙入狱之后,太子殿下一时间又未及时补充学部尚书一职,以致陈公甫的工作异常繁忙。 正值学部大力推行新学,对官学改制的敏感时间,各道州府县皆有政务上呈,需要他拍板处理的政务实在太多了。 对此陈公甫倒也没有怨言,此刻他只想着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到新学大成,见到陆学子弟遍布天下,如此就足矣! 生活清苦,政务繁杂,都可以接受。 他陈公甫前半辈子碌碌无为,守着象山书院苟延残喘,本以为此生就会这样结束,愧对恩师的教导。 然而汉王朱高煦的横空出世,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陆学大行其道的希望! 只是可恨,汉王殿下突然远走北疆,不然这新学铁定可以如期推行,取代那程朱登临神坛了! 一想到这儿,陈公甫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还在伏案批阅政务,门外却突然出现了一道身影,正是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 “公甫,走吧,该下值了。” 胡元澄看着这位好友,心中难免叹了口气。 身居陋室,却能一心为国,操劳理政,这样的学者大家,才是真正的大儒啊! 他胡元澄的确是安南人不假,他胡元澄从未学习过程朱圣贤之言也不假,但是他胡元澄在大明朝为官这么多年,见到的大多都是些贪赃枉法、骄奢淫逸的缙绅官员! 而他们,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与那些蛀虫米虫比起来,陈公甫简直堪比圣贤! 当年诏狱研究院中的八人,老大哥陈济是史学家,无论是学识还是威望都令其余七人尊敬信服。 解缙则是个没心没肺的二楞子,恃才傲物却又真诚坦率,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酒蒙子。 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本就是被胁迫进入诏狱编书,即便最后接受了这新学,他们骨子里还是看不起陆学传人陈公甫。 尤其是七人重返朝堂之后,王景、邹缉、曾棨三人明显自成一派,似乎正在宣扬儒家公羊思想,与陈公甫弘扬的陆学成了竞争对手,双方更是不太和睦。 也只有胡元澄这个曾经的安南人,能够体会得到被群臣排挤打压的心酸苦楚,所以他与陈公甫一向交好,二人互相引为知己。 其实说心里话,相比于只知道高喊仁义道德、礼法制度的程朱之学,胡元澄更加看好强调人之本心主动性的陆氏心学。 陈公甫瞧见天色的确不早了,他还要赶回城北住所,所以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与胡元澄一同走出了官署。 学部规制一应与六部同,所以办公之地同样在紫禁城内的千步廊。 千步廊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一百余间,这便是中央政府机关六部百司的办公之地。 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陈公甫与胡元澄出了宫,坐上了胡元澄的马车。 胡元澄好歹也算是一部尚书,曾经又是安南国王子,生活水平自然还算可观。 二人在马车内长吁短叹,诉说着各自的愁苦烦闷。 陈公甫愁,愁在新学工作受阻,无人主持大局。 要是新学推广不成,好不容易等到的失望,直接变成了绝望,那会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胡元澄愁,愁在皇家制造局匠人不足,地盘太少,太子爷却又不同意扩建。 这明明都是汉王殿下临行之前,制定好的三步走强国战略,可是现在太子爷却突然变卦了,说什么国库空虚资金不足,都是些狗屁谎话! 说到底,那位宽厚仁慈的太子殿下,还是看不起他们这些匠人,不愿将匠人地位抬得与士人一样高! 上次朝会后,胡元澄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何那些程朱缙绅会强烈反对组建大明工会! 原因很简单,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只能他们文人士子拥有! 地位卑贱职业卑贱的匠人,怎么能够同他们这些文人老爷平起平坐? 士农工商,这是中原历代王朝都不曾改变的固定阶级,甚至这种阶级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即便是颇有贤名的太子朱高炽,也是怀揣着这样的观念,刻意打压天下匠人! 要怪就只能怪汉王殿下心不够狠,他要是足够狠心,直接掀翻了太子殿下,自己入主东宫,那他们何必还像这般忧心忡忡? 两位汉王党羽互相倾诉,没想到越说越愁苦,索性寻了一处酒肆,二人你来我往地开怀畅饮。 苦酒入喉,直入愁肠。 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降临,二人都已经喝了个酩酊大醉。 眼见天色不早,胡元澄搀扶着陈公甫,跌跌撞撞地走向马车,准备直接回自己府邸,让陈公甫暂住一晚。 毕竟这位好友住在城北,此刻再赶回去,只怕已经来不及了。 然而正当胡元澄艰难地将陈公甫扶到马车旁边,却发现自己府上的马夫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个马车。 他环顾四周,有些茫然的愣在了原地,随后放眼一看,却是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夜幕笼罩之下,就在他们二人前后两侧,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人士子,正眼神凶恶地盯着自己二人! “混账!尔等意欲何为?还不速速退去?” 胡元澄一声怒喝,显得有些色厉内荏。 那前后两波文人士子,仿佛跟听见一样,不断向前逼近。 陈公甫也被惊醒,脑海中的酒意瞬间消退了大半,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几乎刹那间,他就明白了这些人为何而来! 上一次他们聚集作乱,是想整死解公豹! 这一次,他们想要陈公甫的命! “元澄,你快逃,他们的目标是我!” 陈公甫一把推开了胡元澄,将他推进了酒肆,甚至还关上了大门。 “公甫?公甫啊!” 胡元澄惊怒交加地看着这一幕,疯狂拍打房门却是不见效果。 下一刻铺天盖地的碎石激射而来,直挺挺地砸向了陈公甫。 后者顿时发出了一声惨叫,下意识地抱住了头。 “逆种文人陈公甫,祸乱朝纲,误国殃民,今日就是你的死期!” 一名士子怒喝了一声,回想起自己此次落榜,全是因为这些逆种文人,瞬间怒到了极致,直接冲上前来对陈公甫一阵拳打脚踢。 其余人等见状,一窝蜂地冲了上去,围殴陈公甫一人。 此刻在酒肆不远处,一名锦衣卫小旗看向自家百户,想要冲出去救人却被百户紧紧攥住! “百户大人,再这样下去,陈大人会丧命啊……” “这是指挥使大人的命令!”百户低喝了一声,令锦衣卫小旗脸色大变。 张大人的命令? 为什么? “我们不是受命保护这几位大人吗?” “不,命令变了,是监视!” 第383章 何至于此?张軏的疯狂! “杀了他!” “杀了这个逆种文人!” “都是因为他,我们才会落榜!” 一声接一声的怒喝传来,响彻整个夜空。 巡逻的兵马司小队听到声音赶来,发现了这一幕,惊得迅速通知了顾兴祖。 他们瞧见那上百名士子文人疯狂嘶吼的模样,吓得根本就不敢上前! 疯了! 真的疯了! 这些文人,全都疯了! 很快顾兴祖率军策马赶到,远远地瞧见这一幕,吓得当即拔出了战刀。 “快去!拦住他们!快啊!” “都住手!都给老子住手!” “混账东西!都给老子停手啊!” 顾兴祖策马冲上前去,直接将挡在前面的人撞翻。 而后他又挥舞刀背打晕了几人,这才总算是惊醒了陷入疯狂的一众文人。 五城兵马司的官兵迅速冲上前去,把行凶伤人的几个文人士子全都控制了起来。 然而等他们把人拉开一看,学部侍郎陈公甫已经是满身是血,进气多出气少,眼看着活不成了。 顾兴祖急忙上前查看伤势,却是惊得头皮发麻,一颗心直冒寒气。 这位年老体弱的陆学传人,学部侍郎大人,可能挺不过去了。 正当这个时候,胡元澄终于被官兵打开房门,给放了出来。 “公甫?公甫?!” 胡元澄跌跌撞撞地冲到陈公甫身前,一把推开了顾兴祖,将人给抱了起来。 “公甫,我在,我在这儿!” “你没事儿的,肯定会没事儿的!” “太医!快唤太医啊!” 顾兴祖被一把推开,此刻瞧见胡元澄这般模样,也没有动怒,而是感到疑惑。 是的,疑惑。 明明自己已经警示了张軏! 明明张軏也曾亲口说过,他会安排锦衣卫好手暗中保护这几位大人! 可是为什么,还会发现这样的惨案? 当朝学部侍郎,正三品的朝廷重臣,就这般被一众包乱学子活生生地殴死在街头! 等待天一亮,只怕整个京师都会因此震动,大明朝廷的脸面,也会被丢尽了! 自大明开国以来,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张軏啊张軏,你究竟在干什么? 你堂堂锦衣卫首领,既然已经提前知到了这些人的异常,为何不及时出手提前制止,反倒坐视他们酿成今日这样的巨祸? 顾兴祖想不明白,他只知道,今夜这些文人士子,全都完了! 有一个算一个,尤其是那些动过手沾上血的,一个都别想跑掉! 哪怕他们有上百人,哪怕他们都是文人老爷,一个个都会卷入这场惊天大案! 眼见五城兵马司的官兵到场,先前陷入疯狂的文人士子这才回过神来,满脸惊恐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他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愣在了原地。 按大明律令,平民侮辱殴打官员,不论任何理由,都是要枭首,家眷流放的。 这是为了保证官员的人身安全,维护朝廷的威严。 即便他们这些文人士子,大多都有功名在身! 可是眼前这陈公甫,那可是正三品的学部侍郎,朝堂大员! 而且,他们硬生生地殴打死了这位学部侍郎! 完了! 彻底完了! 不少文人士子回过神来后,吓得脸色发白,惶恐到了极点。 那几名手上染血的文人士子更是瘫软在地,痛哭流涕。 “我等何错之有?” “寒窗苦读十几载,就为了科举高中!” “可是因为这些逆种文人祸乱朝纲,更改科举内容,导致我等就此落榜,这公平吗?” “不公平!不公平啊!老天无眼啊!” 顾兴祖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些学子嘶吼咆哮,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似乎,站在这位落榜举子的立场来看,他们的确是遭遇了极大的不公啊! 明明寒窗苦读十几载,以为此次科举大考可以稳操胜券。 结果刚好遇上了汉王殿下准备弘扬新学,更改了以往会试题目中清一色的程朱试题,导致大部分的举子落榜。 五千多名会试考生,最终只录取了三百九十九人,这个比例已经算是很夸张了。 试问这些落榜考生,如何能够咽得下这口恶气? 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人从旁怂恿撺掇,那出现今夜这等惊天大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底,这些落榜考生,不过都是他人进行党争倾轧的工具罢了。 学部侍郎陈公甫一死,这些工具人的生死,那些人是不会在意的。 要怪就只能怪,这些落榜考生自己愚蠢,因一时冲动害了自己,害了家人! 正当这个时候,锦衣卫首领张軏率缇骑赶到,直接将所有人全都围了起来。 顾兴祖冷眼看着张軏,上前低声质问道:“你究竟想做什么?” 张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只是轻笑了一声。 “那些人不是想闹吗?那就把事情闹大好了。” “北疆已经传来消息,汉王爷不但还活着,而且正统率三军攻打和林,即将携滔天大功大捷还朝!” “到了那个时候,你说如果汉王殿下得知解公豹入狱、陈公甫身死,会是何等反应?” “你疯了?”顾兴祖惊得头皮发麻,失声怒喝道。 这个张軏,他这是在加剧汉王爷与太子殿下之间的矛盾啊! “张軏,你真是疯了!” “汉王殿下要是知道了,他绝对饶不了你!” 张軏无所谓地耸了耸肩,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呵,那又如何?” “你也看见了,王爷不在京师,那些人都敢大肆迫害汉王党羽!” “要是最后真是太子殿下即位称帝,你觉得你我等人还会有好下场?” 顾兴祖闻言一怔,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此刻胡元澄正抱着陈公甫不断呼唤,后者终于睁开了眼睛,然而紧接着就吐出了一口老血。 “元澄,我……不行了。” 听到这话,胡元澄眼泪瞬间就掉了下来。 “不会的!公甫你坚持住!太医马上就到了!” “我一生……潜心治学……未曾……婚配……” 陈公甫艰难地开口,“仅有一个……弟子……在书院……” “求你……照顾……照顾好……他!” “好!我一定视如己出!” 胡元澄悲痛欲绝,泪流满面地做出了承诺。 听到这话,陈公甫终于放下了心,露出了苦涩笑容。 “可恨……我……见不到……新学……大成……了……” 话音一落,陈公甫双手无力落下,就此气绝身亡。 一代陆学大儒,潜心治学一辈子,在即将见证陆学辉煌时,却惨死在了帝都街头,令人唏嘘哀叹。 “公甫?公甫啊!”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凄厉的恸哭声响彻街头,所有参与的文人士子都呆愣在了原地。 张軏见状心中叹了口气,道了一声抱歉,而后目露凶光地看向了一众文人士子! “来人,将这些案犯,全都缉拿归案,打入诏狱!” 上百余名文人士子听到这话,激烈地想要反抗。 然而当他们看清张軏身后那数千锦衣卫缇骑时,却是吓得立马就老实了。 秦淮河畔,一座奢华府邸。 一群大小官员正汇聚于此,听着眼线的汇报。 坐在主位上的绛袍官员静静听完,露出了一个得意笑容。 “解公豹入狱,陈公甫身死,学部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诸位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总统(H)
突然暧昧到太后
大胆色小子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绝对占有(H)
数风流人物
云翻雨覆
小白杨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