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一点啊! 互相争斗也就罢了,还敢无视大明宗主国的调解,既然如此,那还留着你们干什么? 哈密国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它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域襟喉,中华拱卫! 要是换个其他地方,大明绝对看不上,都懒得出兵剿灭这些家伙。 可惜了,随着朝廷制定的策略,大明即将进军中亚,那这哈密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毕竟大明必须要扫清沿途所有的隐患,不会给西征军留下任何威胁! 陈懋打量了哈密王城片刻,随后就不屑地摇了摇头,提不起任何兴趣来。 太小太弱太可怜了啊! 连这王城都特么是土墙! 这简直就是欺负人嘛! 小小的,也很可爱哟…… “赶紧的吧!” “把这弹丸小国给踏平了!” “后面工匠还等着过来建设军事基地呢!” 费瓛点了点头,随即唤来一名副将耳语了几句。 副将领命而去,率一队弓弩手向王城内攒射了一阵箭雨。 箭矢上面,帮着招降书,还是用哈密语写的,目的自然是瓦解哈密国的斗志,老老实实地举国投降,不然真要是等大明攻城了,那只怕会死伤无数。 这样的攻心手段,早已是明军攻城的战场常识。 一份份招降书落入哈密百姓手中,他们惊愕之后,就是无尽愤怒与惶恐。 愤怒之处在于,招降书上面写得很清楚,就是因为他们哈密的两个国王争权夺利不尊宗主国,宗主国那位皇帝陛下才会出兵讨伐! 惶恐不安就更是简单了,大明宗主国派遣王师来袭,他们哪什么抵挡得住? 拿这沙土城墙? 还是拿自己的人头? 该死的! 哈密国子民纷纷聚集起来,围堵在了哈密所谓的宫城,要求哈密二王立刻马上麻溜地开城投降,他们绝不会与大明为敌! 数以万计的哈密子民发生暴乱,吓得哈密二王和一众贵族纷纷躲在了王宫里面。 他们争吵着嘶吼着,试图将责任全都推到对方身上。 尤其是哈密忠顺王卜荅失里、忠义王弟脱欢帖木儿,二人差点都打起来了。 如果不是对方故意挑事,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大明天朝又怎么会知道,甚至还因此派遣王师来袭? 奈何木已成舟,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了其他选择。 唯一的选择,那就是投降! 不然还能怎么办? 难道真跟明军厮杀一场? 别开玩笑了好吧! 他们现在连王宫都出不去! 只怕那些暴乱的百姓都已经迎接大明王师入城了! 二王长叹了一声,不得不下令了举国投降。 半个时辰后,大明铁骑入主哈密城,一干王室贵族全都被打包,准备送入大明帝都过后半辈子,至少也能捞个伯爵什么的,也算是他们祖坟冒轻烟了。 而哈密百姓则会全部内迁至甘肃境内,接下来大明皇家工程队会赶到哈密,将哈密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也将会是大明西征军的后勤基地! 大明西征军,将会自此开始,正式进军中亚,剿灭一切不臣! 第861章 陈子鲁抵达!西征活地图! 哈密王城! 数万民夫青壮正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大多都是哈密本国的百姓子民。 自哈密二王正式向大明乞降,哈密就此灭国。 而哈密百姓本应内迁至甘凉一带,朝廷会拨出田地粮种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融入大明。 但是,一听说大明准备将哈密打造成西征军堡垒,就有大量民夫青壮自愿留下来,请求协助王师筑城。 张辅念及筑城需要青壮劳力,而且也不用再调动甘肃子民,耽搁农收,索性就把他们给留了下来,而且开出了不错的待遇条件。 不断每日三餐管饱,而且还有工钱可拿! 这看似寻常的待遇,却是瞬间让哈密百姓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热血和激情,一个个地争着抢着要干活,唯恐大明王师因为他们干得慢就换人了。 此刻哈密王城外,英国公张辅、泾国公陈懋和崇信伯费瓛三人并肩而立,似乎在等待什么人抵达。 “你们说说,这哈密百姓是怎么回事?” 张辅对此还难以理解,觉得这些哈密百姓是不是脑子有些不太正常。 费瓛听闻此事后,笑着开口解释道:“二位国公爷有所不知,哈密百姓的生活处境,与我大明百姓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哈密国是蒙古后裔,生活习性也和蒙古人差不多,以游牧为主耕地为辅,这黄沙漫天的,他们日子本就难过得很,仅能依靠同过往商人贸易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但问题在于,哈密国那些权贵不当人啊!不管是耕种还是放牧,亦或是经商,那都要缴纳极高的税钱,等同于哈密百姓忙活了一辈子都是在给这些权贵打工挣钱,他们只能勉强糊口不被饿死!” 作为甘肃总兵官,而且还坐镇了甘肃十五年之久,费瓛自然了解了一些异域风情。 说到底,哈密国就是个落后贫瘠的小国家,还滋生出了一大群吸血虫和蛀虫。 张辅和陈懋听后惊为天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正当这个时候,远处尘土飞扬,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张辅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 “终于来了!” 很快来人抵达,赫然正是皇家制造局少监黎叔林和礼部侍郎陈诚! 这黎叔林乃是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的独子,颇有其父风范,自幼钟爱匠作工艺,坊间传闻他极有可能会接替其父职位,继承胡元澄“督造军器”。 至于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这就不用多提了,武德皇帝陛下的绝对心腹,执掌皇家制造局的天子重臣,地位还犹在那些朝堂公卿之上! 毕竟皇家制造局地位超然,不但是大明军方的合作伙伴,更是大明匠人心目中的圣地,而且一应款项还都是皇室拨款,压根就不受朝廷钳制,可想而知这位胡元澄是何等受宠。 他这儿子黎叔林亲自赶往哈密,率皇家工程队打造军事基地,可谓是给足了张辅等人面子,自然受得起他们出城相迎的礼遇。 至于礼部侍郎陈诚,这位也是大有来头。 陈诚乃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初授行人,奉旨北平求贤、山东蠲租、安南谕夷,皆不辱使命。永乐初,以吏部主事升任员外郎,扈从成祖北征,屡使西域,功勋卓著。 其一生忠贞为国,成功出使安南不辱使命,后五出阳关,翻雪山、过丛林、走戈壁、艰苦跋涉数万里,五使西域,为大明重开“丝绸之路”,与郑和一海一陆为大明王朝打开外交外贸事业的大门,开创了永乐年间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是以武德皇帝陛下都对其尊敬有加,当来到武德朝后,陈诚试图急流勇退,想要致仕归隐田园,却被皇帝陛下极力挽留,这才出任了礼部侍郎一职。 他此行的任务,当然不会是再次出使西域,而是作为西征军的向导,一路打到中亚帖木儿国去! 相比于黎叔林,陈诚更加受到重视。 尤其是当张辅和陈懋等人看到,这位老侍郎已经是白发苍苍之后,都难免对他心生敬意,当即簇拥他走进了哈密城! 嗯,除了这二位大人物外,此行还有一个小人物,都督同知郭登,武德皇帝陛下的心腹爱将。 他此行前来,自然是为了猎取军功的,毕竟辽东战事结束之后,就一直没有战事发生,勋贵武臣们早就闲出个屁来了。 而且郭登也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来了不少勋贵子弟,明显是要一波肥! 翌日,经过一夜休息,陈诚精神矍铄。 他小心翼翼地摊开了堪舆图,看向张辅、陈懋、费瓛、郭登、吴成、滕定等战将,一时间竟有些神情恍惚。 陈诚一生五出阳关五使西域,一直都推行对西域诸国“一视而无间”的外交策略,不管是大国小国,他从未没有轻视怠慢,因此成功为大明在西域奠定了崇高威望,用天朝上国的威严和气度降服了西域诸国,连盛极一时的帖木儿帝国也不例外! 但是这一次,陈诚却不是作为和平使者,而是作为可恶的征服者和入侵者! 一想到这儿,陈诚心绪就很难平静下来。 他不愿意这样做。 毕竟不管是西域诸国也好,还是帖木儿帝国也罢,都有他以往结识的朋友。 如果现在开启了战事,他只怕无颜再去面对那些好友了。 然而哪怕再如何不愿意,陈诚也只能这么做。 因为临行之前,皇帝陛下曾经召见过他,君臣密谈了良久。 因为土豆、甘薯和玉米这些高产作为的成功普及,大明人口正在以一个恐怖的速度疯狂增长,而接下来二十年间,大明人口将会是现在的数倍不止! 人口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需要的田地也就越多! 可是大明能够开发的荒地,就是辽东和岭北,现在基本上都被开发得差不多了,朝廷也正在迁移百姓子民过去。 那接下来,朝廷又该上哪儿找田地去呢? 只有发动一场战争,通过战争掠夺到足够多的田地,至少要保证大明百姓在接下来的百年时间内,有地可种有粮可食! 而最佳的目标,就是中亚之地,就是帖木儿帝国! 陈诚不止一次地去过帖国都城撒马尔罕,他曾亲眼目睹过这座中亚第一都城的富庶繁华! 所以,哪怕是陈诚都不得不承认,若是大明真能攻占了帖木儿帝国,那对大明而言将会是天大的好事! 因此,他现在别无选择,只能献出自己最宝贵的西域出使经验,为大明西征军提供路线图! 中亚也好,帖木儿帝国也罢,那都是大明需要的地方! 第862章 不甘示弱!西征军出征! 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内,西征军已经做足了准备。 从西北战区征调的七万精兵,再加上甘肃地方三万铁骑,这就是此次西征军的主力。 而张辅、陈懋和费瓛、郭登等将领也没有闲着,他们在埋头苦读陈诚所撰写的两本书,《西域行程记》和《西域番国志》。 这两本书都是永乐年间行在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苑马寺清河监副李暹出使西域时,笔录所见西域山川风土著成的一部上呈朝廷的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他们二人五使西域沿途的所见所闻。 包括但不限于山川风土,居民状况,历史,古迹,物产,气候,物产,宗教,民俗,语言,文字等等各大小方面,简直就是西征军可以赖以生存的第一手资料,比人命还要贵重! 毕竟异域作战,除却粮草供应这个难题外,那就是异域环境的问题了。 突然间杀到西域里面去,别说能不能攻城拔寨了,很有可能在大漠里面迷路,连人烟都看不到! 可想而知,陈诚和李暹编纂的这两本书,对大明西征军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除了牢记这两本书上的知识见闻外,这二位先生还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共同绘制了一副堪舆路线图,随后张辅立刻下令将这副堪舆路线图刊印了数千份,分发给了西征军的中高层将佐,有备无患。 万一要是有哪个小队在作战时迷路了,还可以及时找到主力大军,不至于就这么丧命在异域他乡! 随着时间越来越近,西征军的出征之日也到了。 这一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 十万西征将士昂然挺立在哈密城外,目光炽热地看着城墙上的三军主帅张辅,以及随同前往的两位先生,陈诚和李暹。 “本帅,英国公张辅!” “奉大明武德皇帝陛下之命,率军凿穿西域进军中亚,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谋求万世太平!” 轻飘飘一句话,三军将士为之热血沸腾! 自从大明军制改革之后,他们不再是将领的奴仆杂役,而是一名受到百姓尊重爱戴的大明军人! 不但每日吃得饱睡得好,而且每月都有工钱可拿,皇帝陛下亲自出钱养着他们,亲自掏腰包给他们发饷银! 而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拼命训练,只需要疯狂训练,只为等待今日这一天! 遵从皇帝陛下之命,为大明开疆拓土! 事实上,想要加入此次西征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本此次战事,发生在西北,是以主要由西北战区负责。 可是不要忘了,大明现如今陆军共有七大战区,每个战区都有数十万将士正在虎视眈眈! 这是大明自永乐末年至今,唯一一次对外发起的战事,也是三军将士唯一一次可以猎取军功的机会! 军功,这是将士的一切! 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不断晋升! 只要立下军功,就能够封候拜将! 只有立下军功,才能够报效家国! 所以,这是一次人人都想得到的机会! 早在数个月之前,七大战区内部就举行了演武,挑选出了一批批精锐将士,然后输送到了西北战区。 这是七大战区总司令商议之后的结果。 毕竟总不能真让西北战区吃了个盆满钵满,其余六大战区的上百万将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多让人寒心啊! 所以他们通过层层筛选,终于来到了此地,作为一名光荣的西征军将士,即将开启一段足以载入史册的征程! 嗯,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家伙,是走了后门,强行塞进来的。 比如说郭登,比如说陈懋的儿子陈昭,再比如说张辅的儿子张懋……这些个勋贵子弟,都是大明勋贵集团的希望,自然不会缺乏这场盛事! 勋贵武臣与文臣缙绅不同,文臣缙绅依靠着科举制度,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新鲜血液进入朝堂,然后完成文臣集团的大权交接。 可勋贵武臣却只能依靠着军功才能做到这一步,因为在大明无军功不得封爵! 所以除了那些世袭罔替的世公世侯外,勋贵武臣想要完成传承,就只有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动战争,让自家子侄前去猎取军功,从而完成独属于勋贵集团的革新换代! 而眼下这次西征,就是最好的机会! 郭登目光狂热地振臂高呼道。 “凿穿西域!” “进军中亚!” 三军将士纷纷跟上,捶打着胸前,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嘶吼。 “凿穿西域!” “进军中亚!” 张辅双手虚按,将士们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此次西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从哈密开始,一路向西,途中将会遭遇鲁陈城、火州、别里八失、沙鹿海牙、八剌黑……等一个个蛮夷国度,直至最后抵达帖木儿国,杀入帖木儿国都撒马尔罕,此次西征才会结束!” “所以,此次西征注定会耗时数年之久,注定你们之中会有人战死沙场,注定你们之中会有人见不到胜利的那一刻,但是本帅在此承诺,无论何人战死,西征军绝不会停下,我们将带着袍泽尸骨继续向西,直至完成皇帝陛下之命,方才结束!” “在这里,本帅要问你们一句,可有想要退出之人,现在可以退出,遣返回原军,若等到上了战场再有裹足不前、贪生怕死之人,本帅定斩不饶绝不留情,勿谓言之不预!”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 无一人有任何动作,十万将士全都安静地站在原地,用实际行动回答了张辅。 见此情形,张辅欣慰地点了点头。 “还要告诉你们一件事情!” “那就是我大明水师已于三月之前出海,他们此行的目标与我们相同,同样是一路向西,耀武异域!” “而且据称,那水师提督郑和多次上奏陛下和军部,请求裁减陆军规模,因为他觉得我们陆军这些年一直在吃干饭,对大明毫无功绩而言,反倒是他们海军靠着收取关税等等,赚了个盆满钵满!” 听到这话,十万将士顿时就怒了,一个个气得面色涨红。 汝母俾也! 他娘地这个死太监! 那是我们愿意吃干饭吗? 你个死太监咋还看不起我们了? “本帅觉得,那郑和在……放他娘地屁!” “他不是说我陆军将士是吃干饭的吗?那此次西征,就让这个死太监看看,我陆军将士到底能不能为大明立下功绩!” 张辅拔出腰间佩剑,嘶声怒喝道:“此行西征,共有十八国!” “封侯拜将,恩荫子孙,军功和战功,就摆在尔等面前,予取予求!” “现在,回答我,这军功你们要还是不要!” 郭登同样拔出了战刀,仰天怒喝道:“不破异域,誓不还朝!” “不破异域,誓不还朝!”三军将士齐声高喝,漫天杀意直冲云霄! 张辅见状大笑不止,随即下达了军令。 “出征!” 第863章 江南士绅!大明王朝的最大隐患! 文渊阁。 内阁所在地。 朱高煦破天荒地驾临此地。 一众学士翰林想要行礼,却被他挥了挥手阻止了。 此刻太子朱瞻壑正与太子太师李裪商议政务,似乎两个人还产生了矛盾,所以声音有点大,以致于完全没有察觉到,身旁还多出了一人。 朱高煦定睛一看,只见那奏章上面写着,苏松府发大水,百姓遭了水灾,请求减免今年赋税。 要知道,在大明朝以前,吴淞江下游为感潮河段,海潮反溯,使得上海一带年年洪水泛滥,一旦发大水,就会灾及松江、苏州、嘉兴等六府。 而朝廷以往的应对措施,就是该赈灾的赈灾,该减免的减免,反正给予了这些府州府极大的善意。 太子朱瞻壑之所以与太子太师李裪发生矛盾,就是因为二人对此事的处理办法不一样。 李裪毕竟是做了多年的朝鲜大王,并且一向奉行爱民如子的准则,一听说百姓受了水患,正饥寒交迫嗷嗷待哺,那作为帝王之君,肯定得立刻安排赈灾济民,该拨款的拨款,该减免的减免,主打的就是一个仁心。 可太子朱瞻壑却持反对意见,他怀疑这苏松府的水患根本就没有那么严重,因此他主张先行派遣钦差过去视察,粮草暂且不动,等钦差确认过灾情情况之后,再调动临近州府的储备粮食前去赈灾。 矛盾,也就此产生了。 李裪对朱瞻壑的做法嗤之以鼻。 毕竟救灾如救火,等朝廷钦差赶去苏松灾区后,再将消息传回朝廷,朝廷又这才下达命令救灾,这其中不知道会导致多少灾民白白丧命! 是以李裪坚决反对,可朱瞻壑却据理力争,二人生生上演了一出师徒争辩的戏码。 朱高煦静静地看了良久,眼瞅着他们二人谁都说服不了谁,皇帝陛下这才开了口。 “来人,让顾佐调查一下苏松府灾情的具体情况,尽快给朕一个答复!” 听到这话,李裪和朱瞻壑这才如梦方醒,急忙想要跪地行礼,却是被朱高煦给拦住了。 “行了行了,不用多礼。” “朕本来就是静极思动,所以过来看看太子。” “倒是没有想到,还正好撞见了,你们师徒二人还有急赤白脸的时候,哈哈哈!” 此话一出,李裪顿时脸色大变,径直跪倒在地上。 “陛下恕罪,是臣无礼了!” 见此情形,朱瞻壑也没有闲着,同样跪倒在地上,为他的恩师求情。 “父皇明鉴,李师只是因为对我大明具体情况还不了解,所以才会与儿臣争辩。” 听见朱瞻壑为自己求情,李裪脸上也闪过了一抹欣慰之色。 这位大明太子,确实是仁君的料子啊! “行了,都起来吧!” 朱高煦笑呵呵地开了口,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面。 朱瞻壑先行起身上前,然后把李裪给搀扶了起来。 “李爱卿,你的做法没错,但并不适合大明。” “在朝鲜这样做,确实没什么问题,因为朝鲜地寡人稀,远远比不上大明。” “所以,这一点李爱卿务必要注意。” 李裪躬身领命,可心中还是很纳闷。 他确实不赞同朱瞻壑的做法,所以忍不住开了口。 “可是陛下,如此一来,只怕有不少灾民饥民会白白饿死啊!” “朕知道,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朱高煦叹了口气,语气变得有些沉重。 “朕听说朝鲜国内,有那些什么世家大族,对吧?” 李裪闻言点了点头,朝鲜原身是高丽,而高丽又一直奉行中原文化,尤其是李唐前宋一套,还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儒家文化,现在朝鲜国内就有很多士大夫。 比如李裪的岳父沈温,就出身开国世族,李裪能够成为王世子,沈温可是在背后出了不少力气。 因为这沈温本就出身不凡,又位高权重,喜好广接士人,所以成了朝鲜士大夫的士林领袖。 最后结果就是,引起了李裪父亲、朝鲜太宗李芳远的忌惮,将沈温等人一网打尽,铺平了李裪上位亲政的道路。 “世家大族,那都是中原王朝玩剩下的,自朱温篡唐杀了个血流成河后,这世间便再无世家大族,只是到了前宋时期,因为赵宋那些帝王的愚蠢,重文轻武到了极致,导致前宋王朝文武失衡,就养出了一个个士绅士大夫!” 朱高煦轻笑道:“蒙元入主中原的时候,这些个士绅士大夫日子过得也很滋润,因为那群蒙元蛮夷需要他们这帮读书人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屌丝的四次艳遇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数风流人物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致重峦(高干)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