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264章

第264章

,看着一身龙袍的朱高煦,满脸都是欣慰之色。 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最是像他,穿上这身龙袍之后,也显得英武至极。 朱高煦笑呵呵地坐下,主动给朱棣斟茶倒水。 “那边的事情忙完了,所以想着过来看看爹。” “毕竟爹第一天做太上皇,儿子担心爹会不习惯,万一哭鼻子了怎么办?” “滚犊子!”朱棣没好气地笑骂道,“你爹我会那么小气吗?” “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又兢兢业业地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现在终于是退休了,可以安安心心地享受一下了!” 最后这句话,朱棣自己都不相信。 毕竟他的身体已经差到了极点,眼瞅着没有多少时间了。 “倒是朕听说,老三和瞻基一起喝闷酒去了,似乎准备大醉一场!” 听到这话,朱高煦神情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朱高燧和朱瞻基去喝闷酒? 这是受刺激了吗? 哈,真是神奇的命运啊! 历史上汉王朱高煦谋反失败,被朱瞻基做成了瓦罐鸡。 当时不少朝臣建议捉拿赵王朱高燧,因为朱高燧和朱高煦共谋逆很久,若不捉拿朱高燧,他日赵王也可能谋反。 朱瞻基这小子为了名声,一直没有同意,直至朱高燧郁郁而终,相比于瓦罐鸡朱高煦,朱高燧这家伙反倒是得了个善终。 如今朱高燧和朱瞻基一起喝酒,真是让朱高煦有些难以直视。 “随他们二人去吧!” “毕竟都是海外藩王,多交流一下治国经验也是好的。” 朱棣笑呵呵地点了点头,对新帝的回答很是满意。 他这辈子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子孙争斗骨肉相残。 好在朱高煦心胸宽广,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做皇帝的感觉怎么样?” “嗯,也就那样吧,没什么感受!” “你这逆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要不您把皇位拿回去,我继续做太子?” “……” 朱棣无语了,好悬一口气喘了上来。 “赶紧滚蛋!” “朕看着你就来气!” “得嘞!”朱高煦起身就走,“爹您安心养老,我会经常过来看望您的!” 朱棣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目送着朱高煦离去。 他当然明白朱高煦此刻前来探望的原因,所以朱棣感到很是欣慰。 这个儿子天生就是做帝王的料,只会比他朱棣更加出色。 为了那个共同目标,朱棣暗自下定了决心。 他会在这西宫深居简出,消弭永乐皇帝的所有影响,以免给新帝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老二,放手去做吧,爹永远支持你!” 第795章 大朝会!亏到吐血的文臣缙绅! 武德元年,大朝会。 刚刚三更天,夜幕尚未退去,整个京师之中却是一片车水马龙,灯火通明! 难得在家休沐了几日的文武百官,此时纷纷穿上最光鲜亮丽的华贵朝服,心情沉重地向着皇宫赶去。 因为,今日乃是大朝仪,皇上将于奉天殿大会文武百官、王国诸侯和外国使臣的朝会,接受群臣使臣等朝贺的重要日子! 大朝会,不同于以前每日的日常早朝,一年一度举行一次,乃是天子皇帝接见诸侯、藩王、百官,规格最高的朝仪。 按照《周礼》所言,大朝会之目的在于“图天下之事”,天子询问诸侯国内的治理情况,诸侯需作详尽汇报,故诸侯朝见天子亦称“述职”,相当于现在领导干部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此外,天子还会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这就涉及到了地方官员,谓之“图考绩”,类似现在对各级官员的“绩效考核”或曰“目标管理”。 说白了,大朝会更像是一道考核,一个皇帝可以借此向任何人发难的大好机会。 以往每年一度的大朝会,文武官员或许不怎么重视,按部就班即可。 但是今日这一场大朝会却是完全不同了,因为这是武德皇帝第一年的大朝会,足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要是哪个藩王、官员的回答不能让武德皇帝满意,又或者说武德皇帝本就有心借助此次大朝会向某些人发难,那今日这场大朝会注定不会太平。 所以,今日这场大朝仪,更是那位大明武德皇帝展现出他执政理念的重要日子! 一朝天子一朝臣,武德皇帝会不会借此机会,一举荡平朝中不和谐的声音,大肆提拔心腹近臣,从而彻底掌控朝政大权? 这是每个官员,此刻心中不约而同浮现出的一道难题! 因此文武百官不得不不重视,早早出门前去觐见。 轩冕朝元涌翠埃,中天鸡唱内门开! 文武百官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的时候,大明新天子、武德皇帝朱高煦同样早早地穿上了金黄赤边衮服,头戴青玄赤黄冕冠,坐在龙椅之上深思。 今日,是武德元年的第一次朝会! 今日过后,永乐盛世就此结束,将会成为历史! 自即日起,将是他朱高煦这位大明新天子的武德时代! 因为就在今日,他朱高煦将接受万人朝拜,他朱高煦将君临天下,开启大明帝国一个崭新的帝国时代! 所有人都清楚,今日之大朝会,将决定大明这个帝国未来的走向! 执掌七部的七部尚书,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兵部尚书陈洽、礼部尚书王景、刑部尚书金纯、工部尚书宋礼、学部尚书解缙。 执掌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鲁穆、执掌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顾佐、执掌大理寺的大理寺卿贾谅…… 一众朝堂公卿带着自己辖制衙门的大小官员,安安静静地站立在宫门之外,而杨荣、杨士奇等一众内阁学士亦是立于他们之前。 说起来,内阁经过改制之后,地位已经大大提高,足以与七部比肩。 原因很是简单,进入内阁之人,比如杨荣、杨士奇,都是皇帝的心腹近臣。 光是靠着这个身份,就没有人敢轻视内阁中人。 再者因为考成法的原因,内阁有稽查各部寺监任务完成的情况,所以也就有了辖制各部寺监的权力。 虽然说这点小权力,压根就不能跟都察院掌控的大权相提并论,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再加上内阁身为皇帝顾问机构的特殊性,也从来没有人胆敢轻视。 光是这些七部三司的官员,都已经多达数百人。 再加上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大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这些权力稍次的重臣带领的官员,按次排列在宫门之外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千人! 大小九卿率领的官员,已经囊括了整个大明朝廷的文官,除了他们之外,大明朝堂还有一股强横的势力————勋贵武官! 这些追随永乐皇帝起兵靖难征战天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将,此刻尽皆身着永乐皇帝御赐的鲜衣赐服,安安静静地依次序列好。 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英、鄞国公薛禄、成国公朱勇、魏国公徐钦……再加上现存的侯爷伯爷,硬生生加起来卒有二三十人之多,而且每一位都是气势滔天,霸气侧漏,令人不敢直视。 毕竟永乐朝获封爵位的武官勋贵,那可都是一个个的虎将骁将,真正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那种。 至于徐钦、朱勇这些洪武勋贵的二代,在辽东历练了几年之后,现在也渐渐成熟了起来,少了几分轻浮,多了几分稳重。 一名名位高权重的勋贵武官接连露面,令现场气氛顿时沉寂了下来。 要知道这些公侯勋贵,现在可大多都在军部任职,不是坐镇一地的镇守大将,就是执掌军部的司令高官,没有一个是简单货色。 而且自从皇室分割出了财政大权,户部只征收农税与盐税,而商税等杂税由皇室负责征收,并且承担军部开支一切费用。 如此一来,军部就彻底脱离了朝廷,只向皇室负责,只听命于皇室! 换句话说,以往文臣还可以通过俸禄饷银等手段,或挟制或打压武官勋臣,然而现在他们却是再也没有这样大多机会了。 人家和你压根就不在一起玩了,算是直接脱离了朝廷体系,你还拿什么挟制打压? 连俸禄都是皇室直接下发,任何人都无权过问,更无权插手! 不少朝臣缙绅都是现在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朱高煦会那么好心,分割朝廷财政大权了。 财政大权分割出来了,文臣缙绅也就没借口再逼逼赖赖了,不能插手军部的事务。 皇室彻底掌控了兵权军权,腰板也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文臣缙绅再怎么逼逼赖赖,人家压根就不可以搭理了。 这么看起来的话,这笔“交易”,其实是文臣缙绅亏了,而且亏大了! 文臣缙绅想要更多的权力,从而实践他们的政治抱负,比如说掌握朝堂话语权。 得到部分财政大权,这是文臣缙绅的胜利,但是现在看起来,他们却失去了更多。 至少,如果真个触怒了皇室,人家可以直接不叼你,或者放出那些武夫丘八来揍你! 夏元吉看着眼前这些气焰嚣张的武官勋臣,一张老脸满是悲愤。 武德皇帝朱高煦,真是不当人子啊! 那笔买卖,真是亏大了! 第796章 永不加赋!这其实是一个骗局! 午门大开!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朱高煦在一阵宫廷韶乐中登场,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面。 随即文武百官、海外藩王和外国使臣开始朝拜,让他再次体验了一把九五至尊的奇妙感觉。 以往太子爷都是站在龙椅旁边偏后的位置,虽然也相当于是变相接受了百官朝拜,但是总差了那么点意思。 现在坐在龙椅上面,亲自感受了一把,朱高煦不得不承认,权力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让人很是上瘾。 经过一系列的繁文缛节,仪式走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是朱高煦这位武德新帝问话,图天下之事。 朱高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下达了第一封诏命。 “朕践祚称帝,德才浅薄,然为时势所迫,敢不尽心竭力哉?先帝以祖宗三百年基业托付于朕,甚感责重于山,不敢懈怠,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以期重开尧舜之治……” 这第一翻话语,那可是相当的官方,相当的谦虚。 群臣听了之后,都快憋不住笑了。 要是换个新帝这么说的话,他们可能还好接受一些。 但是,你丫是朱高煦啊! 你丫汉王的时候,就开始不断搞事情了! 咋滴现在即位称帝了,知道谦逊有礼了,知道自己德才浅薄? 不少藩王朝臣都觉得有些好笑,但这种严肃的场合他们可不敢笑出来。 唯有蹇义、顾佐、夏元吉这些朝堂公卿,那可是一点也不觉得好笑。 因为他们已经隐隐猜到了,这位武德皇帝是要搞事情了! 毕竟摊丁入亩这项新政,武德皇帝还是太子爷的时候,就密谋筹备了良久,今日又是大朝会,彰显他这位武德皇帝治国理念、确定大明王朝未来一年帝国走向的盛会,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宣布时机。 所以,这位武德皇帝哪里是在自谦啊,他分明就是要搞事了啊! “朕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之……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 “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天下衙门官署,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都被朱高煦这个大手笔给震惊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举啊! 赋税虽然连在一起,但本质上却不一样。 赋用以供给军需,并充实国库用来赏赐,而税是用以供给各种各样的祭祀,并用来奉养天子,提供百官的俸禄,以及众多的杂事费用。 发展到了大明王朝,赋就是皇帝内帑的收入来源,而税才会进入国库。 说白了,正常情况而言,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供皇室吃喝玩乐的。 武德皇帝这即位后的第一项新政,竟然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那等同于是他舍弃了部分皇室的利益,来推行薄赋仁政,这可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举啊! 文武百官们眼神都有些茫然了,一时间被这个巨大惊喜砸中,他们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永不加赋? 这是你朱高煦该做的事情吗? 震惊,茫然,狂喜……短暂的惊愕之后,满朝文武做出了整齐划一的动作,尽皆跪倒在地,朗声高喝道:“圣明无过陛下!” 他们是真的服了,也是真的高兴! 不管这位新帝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目的,可永不加赋这是事实啊! 历朝历代的新帝即位,为了彰显出自己的仁善之心,都会采取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比如说什么免除一年赋税,或者减免地方州府拖欠未缴纳的赋税,这都是可圈可点的仁政善举。 但是,这些仁政善举,跟“永不加赋”比起来,那可真是弱爆了好嘛! 满朝文武都很确信,只要这项新政一经宣布,天下百姓绝对会欢欣鼓舞,对新帝敬重爱戴,他们这些臣子也能够跟着沾光。 所以,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朱高煦坐在龙椅上面,看着欢欣鼓舞的文武百官,嘴角微微泛起了一个弧度。 不得不承认,满清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治秀,确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加分举措。 只是,所谓的“永不加赋”,本身就是一句空话,不过是欺骗老百姓的感情罢了。 赋税又不是一个东西,永不加赋不代表不收赋,而且不加赋可以加税啊,这不就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偷换概念罢了。 要是皇室真觉得自己穷了,养不起军部战兵了,那完全可以加税嘛,反正商税矿税现在都是皇室负责征收,朝廷无权过问无权插手,那税额标准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朱高煦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他只是觉得满清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以致于不少清吹还夸耀老百姓在满清时代都生活在天堂,他们哪里知道这不过就是个骗局罢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质上是试图用固定丁银总额的办法,来确保税银的收入以及消除因人丁变动尖控带来的丁银征收额的波动,实际上难以得到切实的贯彻,地主豪强转嫁丁银给百姓的现象依然存在。 比如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 所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办法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 这人丁税,就是人头税,还是没有逃脱其本质。 武德皇帝这一手“永不加赋”,不过是添了一把火罢了。 他要的就是激起天下百姓对人头税的不满,然后再一举将其彻底废除,继而推行摊丁入亩这项国策! 没有办法,摊丁入亩将会损害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将会斩断士绅缙绅的根基,将要遭遇的阻挠与困境可想而知,所以朱高煦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所以,在真正推行摊丁入亩这项新政之前,朱高煦要给这些士绅缙绅一些甜头。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只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还有足以让他们疯狂的甜头。 等这些甜头吃得差不多了,士绅缙绅再想反抗,也来不及了! 第797章 糖衣炮弹!利益动人心啊! 奉天殿内,群臣欢喜。 武德皇帝第一项新政,竟然是永不加赋。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轻徭薄赋,仁政善举啊! 连带着他们这些朝臣也能跟着沾光,少不了在史书上面狠狠记下一笔。 再者这位武德皇帝以往还是汉王爷、太子爷的时候,那名声可是真不怎么好,说句臭不可闻也丝毫不为过。 可是现在即位称帝之后,武德皇帝倒是变了性子,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做臣子的,谁不喜欢爱民如子的贤君明君呢?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不停对朱高煦歌功颂德。 朱高煦见状心中暗自好笑。 这才只是第一颗糖衣炮弹,你们就吃饱了吗? 那怎么能行呢,接下来可还有第二颗、第三颗呢! 朱高煦轻笑一声,再次开了口。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分享给诸位。”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都停下了议论,满脸希冀地看向这位新帝。 “此事倒是与西北战区和岭北行省有关。” “西北战区总司令陈懋,岭北行省布政使于谦,二位爱卿说说吧!” 因为大朝会乃是规格最高的朝会,此次更是武德元年第一次大朝会,所以各地行省布政使与各大战区总司令全都赶回了京师,等待武德新帝问话,确定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 因为培植土豆,岭北行省与西北战区通力合作,于谦和陈懋也来往密切。 朱高煦现在命他们二人主动开口,明显就是为了将这份功绩送给他们二人。 陈懋一向粗中有细,见此情形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看向了身旁的于谦。 同僚这么多年,陈懋对于谦的能力和德行颇为敬重钦佩,再者陈懋也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一些言语,皇帝陛下对于谦极其重视,可谓是重视到了极点! 毕竟一个三十岁的年轻进士,步入仕途不过七八年,就直接坐到了正二品的行省布政使,这背后的意义可想而知。 虽然说岭北行省布政使这个职位是个苦差事,但是也架不住那是真真切切的正二品大员啊! 这么一看起来,于谦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所以陈懋甘心情愿地想将这份功劳让给他。 投桃报李,日后绝对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于谦没有陈懋的这些小心思,直截了当地开了口。 “皇上,经过岭北行省与西北战区的共同努力,土豆已经成功扎根在了草原大漠上面,并且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十八石!”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土豆真能种植在草原大漠上面? 而且亩产量竟然还能有十八石? 嘶…… 这么多年过去了,土豆早就推广到了全天下。 群臣对这项社稷神器也是颇为了解,或者说想不知道都难。 这土豆不但产量惊人,而且耐寒耐旱,适应性极强,大大增加了各地的可耕地数量。 此外土豆味道确实不错,可以炒着吃可以煎着吃还可以炸着吃,反正花样百出口感很好,完全可以作为老百姓的主粮,堪称真正的社稷神器。 只是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这土豆竟然能够扎根在草原大漠上面,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不不不!” “平均下来应该是二十石!” 陈懋在一旁插了嘴。 这于谦就是太实诚了。 亩产量那自然是越高越好啊! 十八石和二十石也差不了几石,凑个整数多好! 户部尚书夏元吉震惊了,满脸骇然地与蹇义对视了一眼,二人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恐。 他夏元吉可是户部尚书,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换句话说,消息是被人故意给隐瞒住了,那谁会隐瞒这个消息? 只有眼前这位武德皇帝朱高煦了! 他故意隐瞒土豆种植成功的消息,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刻,故意在大朝会上面提出来! 草原大漠何其广袤也,以往没人在意这些蛮夷之地,是因为上面种不出粮食,即便侵占了也没有丝毫用处,反倒是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收益与成本完全不成正比。 但是现在,土豆已经确认可以扎根在草原大漠上面,并且成功收获了粮食。 那草原大漠可就不是什么蛮荒之地,对大明王朝而言没用的鸡肋之地了啊! 那是一块块的良田沃土,那是一车车的粮食! 一时间,不少朝臣的眼睛都红了。 江南水田才几亩田地啊,而且大多都是有主之地。 可是草原大漠却不同,地广人稀,无人耕种,无人开发,完全就是无主之地。 倘若去占个成百上千亩,那不是直接要发了吗? 正当群臣议论纷纷的声音,于谦直接道出了他们心中所想。 “皇上,土豆确实培植成功了,然岭北行省地广人稀,所以臣恳请皇上迁徙一批百姓过去开垦拓荒,如此不出百年,岭北行省将会成为塞上江南!” 此话一出,朝臣纷纷跟上。 “于大人所言极是!” “民以食为天,粮食最应得到重视。” “臣附议,恳请皇上迁徙百姓。” 一名名朝臣出言发声,全都是附议于谦的请求。 原因很简单,于谦这可谓是把他们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放着那么大的一块无主之地不取,这是会遭天谴的啊! 只要皇帝陛下开了这个口,那他

相关推荐: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致重峦(高干)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那些女配们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鉴昭行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