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263章

第263章

异的气氛。 良久之后,夏元吉还是忍不住了。 “太子殿下!” “若是无事,草民就告退了!” “草民要离京回乡,天色已经不早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冷笑了一声。 “怎么?” “还傲娇上了?” “犯了错就要挨打,挨打就要立正!” “你夏元吉犯了错,孤还不能教训你了?”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毕竟夏元吉确实做错了事情。 不过他的初心可是好的,并没有动任何私心,这也是夏元吉真正委屈的地方。 朱高煦叹了口气,伸了伸手示意夏元吉坐下。 夏元吉也没有再拘着,算是得了一个台阶下。 “朝廷之所以优待读书人,是因为读书人通过科考入朝为官,替皇帝天子牧民。” “孤之所以优待匠人,是因为匠人可以不断研发创造,不管是武器军备,还是民间用具,匠人在这些领域里面每前进一小步,都可以带给大明巨大的进步!” “比如皇家制造局这些年生产的火器火炮,要是没有它们,大明水师就不可能纵横四海巡戈异域,更不可能震慑海外蛮夷!” “所以,匠人对大明王朝的重要程度,并不比读书人要逊色多少,商人同样如此!” 毕竟夏元吉是不折不扣的贤才干吏,所以朱高煦不希望他继续保留之前的落后思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你夏元吉要牢牢记住,毕竟你是户部尚书,执掌朝廷财政钱粮的大司农!” 夏元吉沉默了,一直没有吭声。 “你以为孤想做什么?” “为了打压士绅缙绅才推行摊丁入亩吗?” “孤要做的是,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一个人人平等、四民并行的太平盛世,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太平盛世!” “因为朝廷一直优待读书人,一直打压工商业,所以士绅缙绅占据了太多资源与利益,其余农工商三大支柱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得起来!” “这一点,你夏元吉心中最清楚,要不是孤对大明税制屡次改革,恐怕你这个户部尚书连大明有多少田地都不知道,连那些士绅缙绅吞并了多少利益也不知道!” 这一点,夏元吉承认了。 他这个户部尚书,做得并不合格。 当年永乐皇帝渴望文治武功,一口气搞了好几个大项目大工程,还要不停地出塞北伐,每一个都要耗费海量的银钱。 而他夏元吉与前太子朱高炽,也不过是想着开源节流,从各地州府尽力筹措钱粮,以支撑朝廷的运转。 直到汉王朱高煦横空出世,改革盐税推行新法,夏元吉这才明白了,原来朝廷税收并没有那么少,真正的大头一直都士绅缙绅给吞了,朝廷连一半税收都没有收到! 这件事情,夏元吉一直记忆犹新! 所以现在朱高煦提起来,夏元吉也没有反驳的话语。 “士绅缙绅占了太多资源与利益,所以压制了农工商的发展空间!” “孤大力打压士绅缙绅,就是为了发展农业与工商业,补足这三块短板!” “等到四民支柱齐头并进,大明自然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足以名垂青史的太平盛世!” “所以,夏元吉,舍弃你那些落后的思想,为大明盛世而努力吧!” 夏元吉沉默了良久,最终长叹了一声。 他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因为朱高煦明白夏元吉的为官初心。 家国百姓,盛世大明,这是夏元吉一直以来的追求! “殿下放心,老臣明白了!” 第792章 即位称帝!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永乐二十七年。 奉天殿,酉时。 身穿金黄衮服,头戴青玄赤黄冕冠的朱高煦坐在椅子上,满脸生无可恋。 从昨夜就开始准备,一直搞到了现在,他连觉都没有睡好。 等到了正午时分,接驾队伍才开始从大明门进入帝都,然后派遣礼部官员告祭各宗庙,大明王朝换了一位主人。 接着又根据礼法,朱高煦先去西宫朝见了永乐皇帝。 西宫就是曾经的燕王宫,早在永乐初年就进行了一番全新修缮,比之皇宫也丝毫不差。 毕竟禅位大典之后,朱高煦才是真正的大明皇帝,而皇帝自然要入主乾清宫,这是宗法礼制所限制,而朱棣这位太上皇自然只有搬走。 原本按照朱高煦的提议,朱棣就住在皇宫里面,随便找一座宫殿给他养老,这样父子二人还可以时不时地见面,朱高煦也能送朱棣最后一程。 但朱棣是个念旧的人,他拒绝了朱高煦的好意,直接定下了西宫。 对此朱高煦也很无奈,只能听之任之,大不了以后多过来串门。 朱棣看着一身龙袍的朱高煦,满脸都是欣慰之色。 不过现在还不是多废话的时候,朱棣勉强振作精神训诫了朱高煦几句,就示意朱高煦退下了,接下来还有朱高煦忙得时候。 离开西宫后,朱高煦一行又来到承天门祷告上苍,祭祀天地。 承天门就是后世的天安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承天门祭祀,是让新帝为与天地沟通。 之前的皇帝退休了,现在到我做主了,上苍天地大家都给个面子,多少意思意思,风调雨顺什么的都安排着走。 祭祀完天地之后,朱高煦又要开始祭祀鬼神,一个动作不得不僵硬的重复几十遍以上,而且你还不能休息或者敷衍,满朝文武都盯着呢,敢乱来口水都能喷死你。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哪怕朱高煦也只能忍着受着。 毕竟这是一个愚昧的时代,上苍鬼神早已融入了皇权统治之中。 朱高煦想要坐稳皇帝宝座,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只能表现出对上苍鬼神的尊重与敬畏。 至于即位称帝之后,他有的是时间与精力来收拾这些封建迷信。 如此循环往复,各处祭祀祷告,一直等到天都要黑了,朱高煦才率领满朝文武堪堪来到奉天殿。 让朱高煦啼笑皆非的是,都这个时候了,他这位新帝还要进行一番“三辞三让”的戏码,最后再“勉从所请”。 这样才显得新帝孝顺敦厚,不慕权利。 不然你爹可还没死呢,让你做皇帝你就做了,那可不是大大的不孝嘛! 满朝文武在这新旧更替之时谁也不敢轻易冒头,整个大殿中的人各有各的心思。 大部分都是欣喜若狂,早就期盼着眼前这一幕了。 比如顾佐、解缙、王景等早年的汉王党羽,此刻更是高兴得满脸堆笑。 朱高煦从汉王到太子,再从太子到皇帝,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艰难,他们这些心腹亲信也因此仕途多舛。 但是,先前的辛苦与隐忍都是值得的,至少他们都等到了这一天! 太子朱高煦,正式即位称帝了! 蹇义与夏元吉等老臣则是神情复杂,一方面感怀永乐皇帝,另一方面则是不安于新帝。 永乐皇帝再怎么雄心勃勃,至少他朱棣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皇帝,遵守礼法制度,并未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举动。 但是这位新帝朱高煦可完全不一样了啊! 从特么地汉王监国开始,朱高煦就搞出了多项新政推行改革,现在即位称帝了,再也没人能够管的住他了,只怕当真要放飞自我了啊! 就这样,大殿中一时间寂静无声,显得庄严肃穆无比。 直到御前太监宣读永乐皇帝禅位诏书,大殿中人才将心思集中在眼前这神圣无比的登基仪式上。 等到诏书念完,朱高煦心里面顿时松了一口气。 直到现在,他才算真的坐上了帝位,任何人都不能将他这个皇帝宝座上拉下马来。 因为他是合理合法的大明皇帝,传承于永乐皇帝朱棣,而且还是禅位传承,合法性堪称完美! 接着同样一身明黄色龙袍的永乐皇帝,在群臣的跪地朝拜中走进了大殿,面带微笑地挽着朱高煦的手走出大殿,来到奉天殿外广场高高的丹墀之上,文武百官随即跪在丹墀下的御路两旁。 威武高大的仪仗卫士站班在仪仗墩上,手执旌、旗、伞、盖、斧、钺、戟,将眼前的禅位大典衬托的肃穆无比。 朱棣从尚宝太监和印绶太监手中接过了大明权力的象征—玉玺与虎符。 “太子,朕今天就把这大明江山就交给你了!”朱棣将玉玺与虎符郑重的交到朱高煦手中,满脸欣慰之色。 朱棣心中清楚,他的任务结束了,属于他的永乐时代,也到此结束了。 但是朱棣并不后悔,因为他很清楚地知道,爱子朱高煦即位称帝后,大明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高煦顿时觉得双手似有万斤沉重,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中托着的,不仅仅只是这皇帝权力的象征,更是这大明的亿兆百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顾佐、解缙、夏元吉等朝堂公卿的带领下,整个大殿,广场中的群臣与士兵一排排地跪倒高呼。 声音传到皇宫外,所有百姓也自发跪地高呼。 因为他们知道,这方天地已经换了新主人。 天子禅位一事,通政司早就通传了天下。 这不只是皇权的过度,更是一个时代的更迭! 天地仿佛都失了声,此时的朱高煦就是整个天地的中心,受万人朝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原来这就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这就是天地至尊,这种主宰天下万民生杀予夺的感觉果真是令人迷醉! 朱高煦叹了口气,随后环顾四周,帝王气度彰显而出。 享受了一下万人朝拜的朱高煦率领群臣回到了大殿中,等满朝文武按次序站好后,这位新帝下达了自己帝王生涯中的第一个诏命。 “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故以明年为武德元年,大赦天下!” 新帝年号,武德! 闻听此言,儒臣狂喜,武官振奋! 新天子,年号“武德”! 在一众儒臣看来,武德”年号的内涵,正是接续先贤德政、善政之意! 毕竟先贤有云:“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此七即制止暴力、收纳兵器、允王保之、耆定功业、安定百姓、安抚万邦、常有丰年,故而这“武德”年号蕴含着平定天下,使万民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但在武官眼中,武德武德,止戈为武,唯战方能止戈! 武德就是武功,就是开疆拓土,就是鲸吞蚕食,吞并八荒! 新天子使用“武德”年号,绝对是在彰显他并吞八荒蛮夷的壮志雄心! 自此,武德皇帝正式上位,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第793章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禅位大典完美结束。 大多数朝臣都是颇为欣喜。 唯独有那么几人,却是感慨万千,高兴不起来。 比如北美王朱瞻基,作为大明海外藩王,他同样参加了禅位大典,与一众藩王亲眼目睹了朱高煦即位称帝。 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毕竟永乐皇帝将皇位禅让给武德皇帝,那就完全确立了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的法统合法性,任何人都不能从中挑出任何过错之处。 这也就意味着,今日这场禅位大典结束,朱高煦这一脉就会成为真正的帝室嫡脉,大明王朝的皇帝天子也只会从他朱高煦这一脉中诞生! 除非朱高煦这一脉彻底死绝了,才有可能会按照就近原则,从旁系遴选合格的帝王。 但是,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或者说完全没有可能。 据朱瞻基所知,他这个二叔现在就有十一个儿子,大部分还都是正宫皇后韦后所出,全都具备嫡脉身份。 至于嫡长子朱瞻壑,随着太子朱高煦即位称帝,那他这位皇太孙自然也随之升格晋升为皇太子,大明王朝的储君。 朱瞻壑膝下也育有两个儿子,都是太孙妃孙若微所生。 一想到孙若微,朱瞻基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道倩影,更是令他心情苦涩无比。 赵王朱高燧早就察觉到了朱瞻基的异样,或者说这段时间他一直明里暗里地盯着这个小子。 没得办法,朱高燧的利益,早就与朱高煦捆绑在了一起。 只有二哥朱高煦即位称帝,才能确保朱高燧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朱高燧一直都在盯着朱瞻基,以防这场禅位大典出现任何变数。 好在,朱高燧担心的情况没有发生,他那位父皇虽然老了,但不是疯了,没有给朱瞻基任何翻盘的机会。 禅位大典结束,朱高煦正式即位称帝,年号武德。 自此,大明江山换了一个主人,而前太子朱高炽这一脉,也彻底与帝室皇位无缘,成为了北美藩王一脉。 朱高燧也彻底放下了心。 眼见朱瞻基神色凄苦,朱高燧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想起了好大哥朱高炽,听说朱瞻基这次准备带走好大哥去北美,这一走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 一想到这儿,朱高燧就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 “行了,大侄儿,禅位大典结束了,陪三叔去喝两盅!” 面对赵王朱高燧释放出的善意,朱瞻基也没有拒绝。 现在他确实需要大醉一场,来排解心中的凄苦,从而彻底斩断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叔侄二人略显落寞的离去,这一幕落到了不少朝臣眼里。 按照宗法礼制,赵王朱高燧与北美王朱瞻基,其实都具备储君资格。 朱高燧乃是永乐皇帝的嫡三子,而朱瞻基则是永乐皇帝的嫡长孙,如若不是因为当年那场变故,不是因为汉王朱高煦横空出世,或许如今坐上龙椅之人,不会是这位武德皇帝了。 奈何木已成舟,除非武德皇帝子嗣断绝全部死尽,否则帝室一脉只会是朱高煦子孙。 这两位藩王,也断然没有入主中央朝廷的可能! 朱高煦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因为禅位大典结束,他正式即位称帝,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其实按照正常的即位仪式,一般都是上任皇帝病逝,太子于灵前即位。 先帝崩逝,新帝即位,需要走三个流程。 第一步,灵前即位,这是权力交接过程,太子成为“代理皇帝”,一边忙着筹备登基大典,一边主持先帝的葬礼。 第二步,举行登基大典,这是身份合法过程,只要登基大典完成,那太子就摇身一变成为了新帝,彻底坐稳了皇位龙椅。 第三步,改元建新,这是打出政治旗号,向整个天下宣告,从此旧时代结束,大明进入一个新帝执掌的新时代! 按照既定流程制度,一般即位的太子都要走第一个流程,于灵前即位,成为代理皇帝,以正君臣之名。 至于登基大典,那不过只是一个仪式,一个宣告天下,这个国家换了主子的仪式,相当于小孩子的满月酒或者抓周仪式。 其实在登基大典以前,新帝就已经受百官参拜,奉为大明新帝了。 比如当年朱棣成功攻破帝都金陵,大军直入紫禁城,建文帝不知所踪后,那些燕军将士对他的称呼便不再是“王爷”,而是“皇上”、“陛下”! 先贤有云: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只要太子殿下堂而皇之地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之上,百官随即进行三拜九叩之礼,如此过后,这方江山便换了主人。 偏偏永乐皇帝还没死,而是举行了禅位大典,所以朱高煦这是直接一次性把前两步就都给走完了。 如此一来,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可远非那些刚刚即位的新帝可比。 其一,太上皇还在,足以镇压任何不臣,那些心思叵测之人,也决计不敢作乱。 其二,朱高煦即位称帝之前,做了整整五年的太子爷,而且还是监国太子爷! 相比于那些刚刚即位称帝的新帝,朱高煦对朝堂的掌控程度,远非那些新帝可比。 看看七部百司那些朝堂公卿,不是朱高煦的心腹亲信,就是已经向朱高煦妥协。 再看看军部一众大将,都是早年追随支持汉王朱高煦夺嫡之人,堪称朱高煦的绝对心腹。 这就导致,此刻龙椅上面坐着的这位武德皇帝,并不是什么在朝堂之上毫无根基的新天子,而是一位大权在握的真正帝王! 想要做到这一步,那些刚刚即位的新帝,不知道要耗时多久,或者说要费多少心计! 但是朱高煦并不需要,或者说这场禅位大典的根本目的,就是朱棣想要把权力全部过渡给朱高煦,以支持他推行摊丁入亩这项新政! 换句话说,武德皇帝朱高煦与永乐皇帝朱棣完成了一场完美的权力过渡! 永乐皇帝已经走了,黯然返回了西宫。 这方朝堂,这个王朝,这个大明,将彻底属于新帝朱高煦! 原来,这就是天子! 原来,这就是皇帝! 原来,这就是九五之尊! 天子天子,受命于天,代天牧狩! 天子受命于天,一切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口含天宪,言出法随! 第794章 父子谈心!永乐皇帝暗下决心! 禅位大典结束。 朱高煦并没有闲着,而是立马赶去了东宫。 毕竟永乐皇帝可还没死呢,不管朱高煦想做什么,都得给朱棣打好招呼。 尤其是今日禅位大典的时候,朱高煦明显察觉到了,朱棣的情绪不佳。 细细想来,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毕竟朱棣可是永乐大帝,一辈子征战沙场的铁血帝王,就这么让渡出了所有的权力,甚至连皇位都禅让了,骤然间失去了一切,朱棣心里面肯定不好受。 作为一个聪明的新帝,这个时候自然要稳住太上皇的情绪,以免发生不该有的猜疑与忌惮。 就比如满清乾隆帝和嘉庆帝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之间的故事复杂幽深,充满了猜忌、博弈和争斗。 当年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之后,选择主动禅位,将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嘉庆帝,自己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然而乾隆皇帝虽然退位了,但其实他仍然是这个国家的实际掌权人。毕竟养尊处优、指点江山了这么多年,任谁都不会如此轻易干脆地将自己的权力全部让出。 因此,在嘉庆帝继位的时候,乾隆皇帝颁布了一道谕旨,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退位,但不会就这样不管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他在谕旨中明确写到,治理国家并非易事,而自己治理国家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所以他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嘉庆帝,让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这个国家。 换句话说,乾隆帝这道谕旨表明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嘉庆帝只是一个空壳皇帝,自己虽然身不在皇位,但是实际的权力仍然掌控在手中。谕旨上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乾隆皇帝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掌管大权。 以致于嘉庆帝没有实权,不过是一个挂着皇帝头衔的傀儡罢了,被乾隆帝的一纸谕旨死死限制,没有任何机会,在刚登基的几年可以说是毫无作为,一直当了几年的傀儡皇帝,这种忍气吞声的生活一直到乾隆驾崩才结束。 朱高煦可不想成为嘉庆第二,所以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至少得稳住朱棣的情绪。 永乐皇帝的一众妃嫔与宫人,全都搬迁来了西宫。 但是即便如此,西宫还是略显孤寂清幽。 在小鼻涕的带领之下,朱高煦很快来到了朱棣寝宫。 进门之前,朱高煦扫了一眼略显清幽的西宫,主动开了口。 “西宫毕竟是太上皇居住之地,太过清幽冷寂了些。” “明日朕会让内廷多调一批宫人过来,以充实西宫内廷。” 对于这个建议,小鼻涕自然是欢欣鼓舞。 随着永乐皇帝禅位给武德皇帝,完成了大明王朝的皇位更迭,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就比如说小鼻涕,以前他是内廷总管,御前第一太监。 但是现在,因为永乐皇帝成了太上皇,搬离乾清宫来了西宫居住,小鼻涕自然要跟随,也失去了内廷总管的位置,成了一个养老太监。 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外朝,内廷同样如此。 现在新帝主动提出迁徙宫人过来,释放出了善意,小鼻涕自然是颇为欣喜。 进门之后,朱棣正戴着一副老花镜,不知道在看着什么书。 这副老花镜,是朱高煦命皇家制造局专门打造的,送给朱棣的生日礼物。 以皇家制造局目前的制造水平,打造这样一副老花镜,根本不成困难。 而且这副老花镜可是镶金戴玉,一看就昂贵到了极点,足以配得上朱棣的身份,因此朱棣也很是喜欢。 毕竟这人年纪大了,眼神就不好了,连东西都看不清。 这也是朱棣为何一心想要的禅位的原因之一。 当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别说处理政务了,就连奏章都看不清楚,那等无奈和绝望可想而知。 朱棣是一位英明的帝王,所以他不愿自己成为大明王朝的拖累。 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太子朱高煦都做得极为出色,甚至比他这个永乐皇帝还要出色,再加上太子朱高煦有心推行摊丁入亩新政,向天下士绅缙绅宣战,所以朱棣这才终于下定决心,直接禅位给太子,助他打赢这场战争。 “咦,皇帝,你怎么还有时间过来?” 朱棣笑呵呵地抬头

相关推荐: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致重峦(高干)   痞子修仙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绝对占有(H)   大胆色小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