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宠物小精灵之百变人生 > 第197章

第197章

朱高煦竟突然站了出来。 “皇上!” “一条鞭法已在江南顺利推行!” “经实践证明,此新法堪称利国利民的良策,臣请皇上将之推广天下,以造福我大明百姓!”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开始了窃窃私语。 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汉王朱高煦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直接提出将一条鞭法推行天下! 那可是一条鞭法啊! 要是真推行了下去,天下官员的财路可就全断了! 朱棣高坐在龙椅上面,只是淡淡地看着,一直没有坑声。 但很快便有人坐不住了,壮着胆子出列反对。 “皇上,臣以为汉王此言大缪!” 只见一名官员走出,言辞激烈地直接反对。 “敢问汉王殿下,那一条鞭法利国利民之说从何谈起?” “我等只听闻汉王殿下在江南大开杀戒,横征暴敛,难道这便是利国利民?” “你是何人?”朱高煦面无表情,淡淡开口问道。 那人甩了甩袖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下官戴纶,忝为礼科给事中!” 戴纶? 礼科给事中? 听到这个名头,朱高煦觉得有些无趣。 他还以为朱瞻基会直接跳出来,没想到只是一个小角色。 倒是顾佐脸色有些难看,因为六科已经被纳入都察院,这戴纶也算是他麾下的官员。 在顾喷子印象里面,戴纶颇有才学且性情刚介,是个不错的人才,这怎么就跳出来做这个出头鸟了? “戴纶对吧?本王不知道你从哪里听来的谣言,更不想知道。” “本王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江南五府的百姓可是拍手称快,感念朝廷恩德!” “而且一条鞭法推行之后,朝廷从江南征收到的税粮是先前的数十倍不止!” “如此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怎么到了你戴纶口中,就变成了本王在江南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面对汉王朱高煦的接连质问,戴纶依旧面不改色。 “朝野皆知汉王殿下在江南的所作所为,汉王殿下何必在此惺惺作态?” “偌大一个江南锦绣地,士绅富户被汉王殿下屠戮一空,汉王殿下再将其田地分给百姓笼络民心,此等倒行逆施、丧尽天良之举,汉王殿下莫非以为天下不知?” “皇上,汉王横征暴敛,荼毒百姓,天下皆知,臣请皇上严惩汉王,以儆效尤!” 见此情形,朱高煦都快被气笑了。 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愣头青,直接开始对自己人身攻击了。 朱瞻基倒是觉得很有趣,他没想到这方朝堂之上,还有敢不畏汉王淫威,公然弹劾驳斥汉王的人。 这个戴纶,真是个人才! 有了戴纶在前面冲锋陷阵,一众太孙党官员顿时也坐不住了。 今日朝会的头等大事,是帮助太孙殿下夺得监国大权。 虽然说现在发生的事情,有些打乱了众人的计划,但是如果能够趁现在给汉王朱高煦扣上“横征暴敛”的帽子,那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如此一来,他朱高煦德行有亏,这辈子都别想监国理政,入主东宫了! 一想到这儿,杨溥当即出列,选择声援戴纶。 “皇上,汉王横征暴敛或许有待查证,但他在江南肆无忌惮,屠戮地方士绅富户,这是证据确凿的事实!” “而且汉王朱高煦还曾无诏调兵,僭越朝廷制度,臣请皇上严惩汉王!” 伴随着杨溥出列发声,一众太孙党官员纷纷跟上。 他们也绝口不提一条鞭法是否利国利民,而且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朱高煦本人。 毕竟他朱高煦在江南滥行杀戮之举,还胆大包头地无诏调兵,这怎么都不能轻易糊弄了过去。 朱棣神情不变,转头看向了朱高煦。 “汉王,你还有什么说的?” 看着弹劾自己的众人,朱高煦脸色没有丝毫变化,反倒是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皇上,户部尚书夏大人当时也在江南,臣是否横征暴敛、荼毒百姓,夏大人无疑是知情人。” 听到这话,群臣齐刷刷地转头,看向了户部尚书夏元吉。 夏元吉满脸懵逼,他没想到这汉王如此混账,直接把自己给卷了进去。 眼瞅着所有人都看向自己,老夏头深知躲也躲不过去了,只能苦笑着出列。 “皇上,汉王殿下在江南,从未横征暴敛,更未曾荼毒地方百姓。” “相反,江南士绅富户勾结地方官员,大肆兼并田地拖欠税粮,导致朝廷无粮可征百姓无地可种,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汉王所抄家的士绅富户,大多都是些劣绅豪强,长期拖欠税粮不说,还巧立名目霸占百姓田地,以此搜刮民脂民膏。” “据臣所知,汉王杀劣绅、诛豪强、平赋役、分田地……百姓对此拍手称快,歌颂汉王殿下恩德,感念皇帝陛下恩德,江南民心空前高涨!” 夏元吉话音一落,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声。 戴纶满脸涨红,如同一只被掐住了脖子的公鸡,再也说不出话来。 杨溥脸色青白交加,直至化作了铁青一片。 其余朝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如果换做其他人,戴纶和杨溥早就开口喷得他狗血淋头了。 可是说这话的人,那是户部尚书夏元吉啊,无可争议的朝堂巨头! 谁都知道,夏元吉从不参与任何朝堂争斗,一门心思地筹措钱粮维持朝廷运转。 这样一位忠良之臣,你敢喷人家是汉王党羽为汉王张目吗? 换句话说,他夏元吉说的是实话,汉王朱高煦不但没有横征暴敛,反而立下了显赫功绩,不但为朝廷征收到了大量税粮解决燃眉之急,更是为朝廷重新赢得了江南民心! 汉王无过,反而有功! 那之前弹劾他的人,其心可诛啊! 第585章 党同伐异!请恩准太孙监国理政! 大殿之内,鸦雀无声。 随着夏元吉道出江南实情,整个朝堂顿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户部尚书夏元吉,乃是朝野上下人尽皆知的“端厚君子”,皇上都亲口盛赞他为“君子中的君子”,甚至亲切地称呼他为自己的“小算盘”。 这样一位忠良名臣,脑子里装的是江山社稷,从来不会参与任何朝堂争斗。 他刚刚这番话,无疑就是真正的大实话! 先前流传京师的各种谣言甚嚣尘上,弹劾汉王朱高煦的奏章也是络绎不绝。 然而此刻夏元吉这番话,却无异于狠狠打了这些官员的脸。 汉王爷轻笑了一声,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杨溥。 “杨学士,本王倒是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 “本王在江南的确杀了不少士绅富户,但方才夏元吉也说了,本王杀的都是鱼肉百姓的劣绅豪强、为富不仁的富商巨贾!” “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恨不得在江南为本王立碑刻传,他们也对朝廷重新恢复了信心,奉皇帝陛下为圣君明主!” “说白了,本王在江南的所作所为,让老百姓得到了田地,损害了士绅豪强的利益,结果你们这些朝臣却公然弹劾起了本王,甚至不分青红皂白地颠倒是非,诬陷栽赃!” “那本王倒是想问问杨学士,这大明江山究竟是谁的天下?” “你们这些士绅缙绅,心中装的到底是天下老百姓,还是你们自己的利益?” 其实朱高煦挺看好杨溥此人,毕竟他可是青史留名的一代贤相,前几年在东鲲也干得十分不错,仅仅三四年时间,就成功打造出了一支东鲲水师,还完成了东鲲水师基地的筹建。 不得不承认,杨溥的确有宰辅大才。 奈何他杨溥选择了太孙朱瞻基,一门心思地跟自己作对,那朱高煦即便再爱才,也不会轻易就放过了他。 朱高煦这些问题可谓极其诛心,直接撕破了脸皮,将士绅与朝廷摆到了对立面上。 满朝文武心中都很清楚,那些官员弹劾汉王朱高煦,不过是因为他要推行一条鞭法,断了天下官员的财路,损伤了天下官员的利益,所以才会引得天下官员争相弹劾。 然而方才夏元吉已经证实,一条鞭法的确利国利民,对百姓有利,对朝廷有益,可就是这样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却引得官员士绅争相反对,不过是因为损伤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可是,天子皇帝才是大明江山的主人! 对朝廷有利的仁政,天子自然要推行! 如此一来,朱高煦就把士绅摆到了朝廷的对立面上! 你弹劾本王污蔑一条鞭法,那就是你怀有私心枉顾江山百姓,其心可诛! 杨溥并不愚蠢,转眼间他就想明白了汉王设下的陷阱,所以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该怎么回答? 汉王有功无过,一条鞭法利国利民,这已经成了既定事实。 在这个时候,谁还敢跳出来反对,那就是真的“其心可诛”了! 但要是顺着朱高煦的想法,朝廷全面推行一条鞭法,那他汉王朱高煦极有可能凭借此事夺得监国大权,太孙朱瞻基可就要彻底失势了! 一时之间,杨溥脸色变换不定,张了张口却说不出话来。 正当这个时候,站在他身前的太孙朱瞻基,却是突然开了口。 “这大明江山自然是皇上的天下!” “杨学士先前远在东鲲,不久前刚刚回到大明,对汉王在江南的所作所为并不了解。” “皇上,一条鞭法的确利国利民,但税法关乎朝廷命脉,轻易间不可妄动,孙臣以为可暂缓推行,等江南五府之地彻底安稳之后,再看这新法效果,是否可以推行至整个天下!” 朱瞻基这番话,不但给杨溥解了围,还顺势化解了他们即将面临的困境。 是,我承认一条鞭法利国利民,但是你别想现在推行! 江南五府什么时候彻底安宁了,每年税粮都达到标准要求了,到时候可以看看是否推行下去。 那这其中的操作空间,可真就大了去了。 一个“等”字,足以让他朱高煦的计划落空,至少要三四年之久! 一听到太孙这话,杨溥顿时眼前一亮,急忙跟上了输出。 “陛下,太孙殿下所言极是,税法乃是国之根基,轻易不可妄动。” “更何况如今朝廷财政紧张粮食短缺,倘若贸然间推行新法,导致各地州府上下不安、粮食减产,那又当如何是好?何人又负得起这个责任?” 杨溥更是精明,借用当前朝廷缺粮的困境,直接将一条鞭法按死下去。 毕竟你这一条鞭法想要推行,那就得重新丈量分配田地,打乱之前的乡野格局,谁能够保证粮产会不会受到影响? 朝廷现在可是缺粮啊! 中南半岛上面可还在打仗呢! 你在这个时候胡搞瞎搞,粮产跟不上了,大明可就当真乱了! 眼见太孙殿下与杨大学士都开始冲锋陷阵,一众太孙党官员顿时也坐不住了,纷纷开口跟上输出。 他们反对新法的理由,无非也就是那么几个。 更有甚者直接高喊“祖宗成法不可变”等等话语,质疑汉王朱高煦是沽名钓誉、包藏祸心! 太孙党官员倾巢出动,汉王党官员自然不会坐视。 两大阵营就此展开了激烈争辩,上至六部尚书下到五品御史,围绕一条鞭法展开了激烈辩驳。 原本威严肃穆的永乐朝堂,顿时变得异常喧闹,宛如菜市场一般。 朱高煦和朱瞻基则是静静地看着,没有再出声。 永乐皇帝高坐在龙椅上面,看着眼前这讽刺可笑的一幕,心中的怒火不断积聚! 自从他定鼎天下即位称帝之后,这样的情形不是没发生过,正是永乐王朝初期,他还没有册立太子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武官勋臣支持老二,文臣缙绅支持老大,双方为了争夺太子大位,在朝堂之上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开始了明争暗斗、互相构陷! 直到朱棣册封大皇子朱高炽为太子,一切才尘埃落定。 然而朱棣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幕竟然还会再次出现。 而且太子才刚刚薨了没多久,汉王和太孙就开始夺嫡争位了? 真是混账至极! 朱高煦扫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朱瞻基,随即给顾佐使了一个眼神。 顾佐当即会意,不着痕迹朝某人点了点头。 正当满朝文武激烈争辩吵个不停的时候,一人陡然高喊道。 “皇上,今太子薨逝,太孙年幼,朝野不安,人心浮动!” “且太孙殿下年纪尚轻,毫无治国经验,臣请皇上恩准太孙殿下监国理政,一如太子殿下故事!”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朱瞻基脸色狂变,恶狠狠地看向了出言之人。 因为,这个人,他根本就不认识! 第586章 全面压制!汉王爷力压太孙党! 贼子! 天杀的贼子! 朱瞻基脸都快气绿了! 太子爷刚刚薨逝不久,此人就在朝堂之上堂而皇之地请求让他朱瞻基这个太孙监国理政! 此举落到皇帝陛下眼中,他会怎么想? 而满朝文武乃至天下百姓,又会怎么看待他这个太孙? 怎么,这就坐不住了? 你爹刚刚才死了不久,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执掌大权了? 从表面上看,此人是为了太孙朱瞻基着想,确立朱瞻基的储君正统身份。 然而实际上他却是公然构陷了太孙朱瞻基,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提出让太孙监国理政,分明就是想把他朱瞻基架在火上烤! 其实朱瞻基身为当朝太孙,除太子以外的第二顺位继承人,大明王朝的储君,当太子薨逝之后,原本就应该由他监国理政,辅佐皇帝陛下处理国事。 然而即便事实就是如此,可是现在却万万不能提,除非皇帝陛下主动开了口,让他朱瞻基监国辅政! 这一旦开了口,他朱瞻基就会落得个贪慕权势、无情无义的骂名!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当这名官员堂而皇之地高喊请求太孙辅政后,整个殿宇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当中,所有官员的目光全都聚焦到了太孙朱瞻基身上。 这些目光,带着质疑,带着愤怒,带着不解。 哪怕你是当朝太孙,也确实该你监国辅政,可你爹太子爷才刚走了不久啊,你就不能多等一段时间吗? 就算是人走茶凉,也不至于这么快吧? 更何况走的这位太子爷,可是你朱瞻基的亲爹啊! 就连龙椅上的朱棣也是脸色一沉,目光不善地扫了过来。 感受着这一道道的恶意目光,朱瞻基顿时觉得心头一寒。 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必须做些什么,否则就真的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一想到这儿,朱瞻基立马转身,指着那官员怒斥道。 “混账!” “你是何人?” “太子殿下刚刚逝世,你就跳将出来鼓动怂恿,这是安得什么居心?” 那官员见此情形,满脸惊慌失措,急忙跪倒在地上叩头请罪。 “陛下,臣一时糊涂胡言乱语,还请陛下恕罪!” “臣不过是感念陛下恩德,思及陛下已有月余没有上朝理政,按照朝廷制度该由储君监国辅政,而太孙殿下贵为当朝储君,本就有此资格,所以才会……” 官员一通着急忙慌地解释,却无异于把事情越描越黑。 朱棣一张老脸阴沉如水,锐利目光来回逡巡,不断在太孙与汉王之间扫来扫去。 起初他看到朱瞻基满脸错愕,还以为这是老二那个混账的诡计,故意把太孙架到火上面烤。 然而此人却是直接点出了朱瞻基的储君身份,一门心思地想要帮朱瞻基正名,这就让朱棣很是疑惑了。 难不成这不是老二那个逆子的诡计,而是太孙的苦肉计? 要知道“唯名与器不可假人”,不管做什么,都必须师出有名。 尤其是大义之名,这对太孙与汉王都极其重要,毕竟他们二人都要坐上这张龙椅! 偏偏此人言语之中满是大义,点出朱瞻基是储君,按照制度该由他监国辅政,很明显是在替朱瞻基张目。 呵,这倒是有意思了啊! 朱棣扫了一眼脸色阴沉的朱瞻基,又看向面无表情的朱高煦,一时之间还真看不透这是何人的手笔。 朱高煦见火候差不多了,也不再沉默,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朱瞻基。 “太孙,你还真是好手段啊!” “本王请求朝廷推行一条鞭法,你反对也就罢了,还想监国辅政?” “怎么,这是真把朝廷当成你朱瞻基的一言堂了?你是不是想执掌大权后彻底废了一条鞭法?” 泼脏水这种事情,小孩子都会做。 朱高煦很清楚,太孙和他的太孙党绝对会反对一条鞭法。 因为这一条鞭法哪怕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却是他汉王朱高煦提出来的,所以太孙和太孙党会极力反对。 偏偏他们都快忘了,真正想要推行一条鞭法的人,不只是他汉王朱高煦,还有天子朱棣! 朱棣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就必须得有文治武功,得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所以朱瞻基和他的太孙党羽,为了反对而反对,浑然不顾一条鞭法对大明朝廷的利处益处,这从一开始就错了。 现在朱高煦要做的很简单,把朱瞻基和他的太孙党羽推到一条鞭法的对立面。 他们反对的越凶,朱棣就会对朱瞻基越失望,直至最后彻底下定决心,废了太孙,更易储君! 朱瞻基张了张口想要争辩,然而朱高煦却并不给他这个机会。 “其他的暂且不提,本王就问尔等一件事情!” “一条鞭法,是否于国有利于民有益?” 汉王爷环顾左右,直视朱瞻基与太孙党众人,霸气侧漏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瞻基与杨溥等人无言以对,唯有沉默着不再开口。 他们同样都是聪明人,当朱高煦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等人已经输了。 因为这个天杀的汉王爷,根本没有给他们回答的机会! 怎么回答? 人夏元吉都认可了一条鞭法! 这个时候将其否定,那就不只是党同伐异那么简单了,那是跟朝廷对着干,对皇帝对着干! 思量再三后,杨溥还是有些不死心,硬着头皮开了口。 “汉王殿下,我等从未否定过一条鞭法,但以大明如今的国情,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推行下去。” “想必皇上与诸君也都见到了,民间对一条鞭法的抵触声声音极大,如果都采取汉王在江南的暴力方式推行下去,只怕会天下大乱啊!” 不得不承认,杨溥极其聪明,思路转换得很快。 他代表太孙党表明了态度,一条鞭法的确利国利民,但是现在不适合推行。 至于何时推行,那等到以后再说,这就对上了朱瞻基前面使用的拖字诀。 只要在这个夺嫡争位的节骨眼上,不让汉王凭借一条鞭法立下大功,一条鞭法以后什么时候推行都可以,甚至交给太孙殿下主持推行这才是最完美的结果! “为什么不适合?” 朱高煦笑了。 “如今岭北已定,倭寇已平,大明并无外患,正是全力改革推行新法的大好时机!” “杨学士说我大明国情现在不适合,那本王倒是想要问问,以杨学士看什么时候才适合?” 杨溥闻言一愣,一时间有些语塞。 他没有想到汉王竟然如此难缠,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小心思。 太孙党羽面面相觑,尽皆选择了沉默。 见此情形,始终沉默的朱棣轻轻叹了口气。 今日这一场汉王与太孙的交锋,毫无疑问太孙完败,连像样的反抗都没有,被汉王压制得死死的! 纵然有杨溥从旁辅佐,但太孙还是斗不过汉王啊! “并无外患?” “汉王殿下可是忘了,西南战事尚未平定!” “正是因为汉王殿下的策略,西南战事距今已有整整三年之久,朝廷为此损耗了海量的钱粮,这才会陷入缺粮的困境!” 第587章 西南战事!太孙党的反击! 正当众人沉默的时候,戴纶却是再次开口,将矛头对准了朱高煦。 这位真正品秩不过从七品的礼科给事中,竟然在此刻表现出了强大的胆魄与韧性,多次直面权势滔天的汉王朱高煦,甚至是当面对他进行驳斥! 因为戴纶提供的这个新思路,朱瞻基与杨溥顿时就豁然开朗。 戴纶口中的西南战事,其实就是中南半岛上的战事,由大明朝廷掀起,或者说由他汉王朱高煦一手造成! 当年太子养病,皇上命汉王监国理政。 这位野心勃勃的汉王爷,直接制定出了“诸王外放”的宗藩新制。 在六部尚书与太子爷的鼎力支持下,“诸王外放”这一宗藩新制起初推行得很是顺利,而且深受民间百姓的好评支持。 毕竟老朱家的天潢贵胄、宗亲藩王不能参与任何军政事务,只能在封地里一门心思地搜刮民脂民膏,以保证自己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这就导致藩王封地内的百姓深受其害,巴不得这些宗室藩王一个个死了才好。 因为“诸王外放”这个宗藩新制,各地州府的所有藩王全都被强制迁徙至海外域外,他们先前侵占的庄园田地,也都被汉王借助大明钱庄返还给了百姓,所以一时间可谓是深得民心。 再加上东海五国与南洋七国捷报连连,不过两三年时间,大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大胆色小子   总统(H)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绝对占有(H)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鉴昭行   小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