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凶名,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汤宗转念一想到,皇帝陛下同样也会回京,而且自己是根据大明律令如实办事,所以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这最终的圆审结果,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刑罚已经很重了! 就算是狗贼汉王爷回来了,想必他也挑不出什么错! “二位,随本官去面见太子殿下吧!” 汤宗看向了张胥与顾佐,后二人只能点了点头,三人一起结伴赶往东宫。 很快三人便见到了正在伏案批阅奏疏的太子殿下,直接将九卿圆审的结果呈了上去。 大胖胖接过一看,眉头顿时紧锁。 “三位,这样的处罚,会不会……轻了些?” 是的,轻了,甚至可以说是包庇! 主犯原兵部侍郎方宾自当秋后问斩,而且抄家流放。 这一点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方宾这等搅弄风雨损人利己的贼子,谁都不会喜欢,更何况这厮先前还仗着陛下恩宠恣意跋扈,所以杀了也就杀了! 但是,汤宗对那些闹事学子的处罚,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周文方等动手行凶的十四名落榜学子,按照大明律令,直接枭首,家族流放! 这一点,也没有什么问题。 周文方等人把朝堂重臣当街殴打致死,别说是殴打致死了,他敢殴打朝堂重臣,这都是一个死字。 更何况,他们这些蠢货,还把人给生生打死了! 所以,他们必死无疑,这点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然而问题出在后面,那些没有动手的学子! 汤宗给出的处罚,分为了两种。 一种是扔了碎石的落榜学子,革除功名,不得参与科考。 换而言之,这近百名学子算是废了,这辈子都别想做个文人老爷。 另外一种,则是站在人群后面,还没来得及动手,也没扔石子的。 这一批处罚那就更轻了,仅仅只是三年不得参加科考,就跟没有处罚一样! 这他娘的朝廷为了配合新学推行,已经暂停了科举大考。 别说三年了,五年都不一定会举行! 可你现在倒好,拿这个当做处罚? 大胖胖扭头看向汤宗,神情有些不悦。 “这就是你们九卿圆审的结果,会不会太轻了些?” 汤宗一脸正色,沉声道:“太子殿下,这已经极重了。” “为首祸乱者方宾,秋后问斩,举族流放!” “动手行凶者周文方等,直接枭首,举族流放!” “参与动手者,革除功名,始终没有动手之人,三年不得参加科举大考!” “太子殿下,首恶既诛,就能堵住幽幽众口,至于剩下的那三百余名士子,能轻饶就轻饶了吧!” 顿了顿,汤宗叹气道:“太子殿下,读书人乃是我大明朝的根基,如果朝廷苛责这些文人士子,恐将引起大乱啊!” “这些年轻士子寒窗苦读十余年也不容易,革除功名不得参加科考,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极为严重的处罚了。” “如果真把他们全都枭首示众的话,只怕天下士子都会寒心啊!” 听到这话,大胖胖一怔,随即同样叹了口气。 读书人,真是让人头疼啊! 当初太祖高皇帝立国后,大量的文人却不愿意入大明朝为官,而且这些文人尤以老朱家的龙兴之地与帝都所在的江浙之人为主。 一种宁肯被高皇帝杀掉也不为官,大多是“不忘故国”元朝的遗老遗少,高唱什么“忠臣不事二主”,连自己祖宗是谁都快忘了。 第二种则是因战火纷飞,真正无心入仕的隐逸之人,干脆就隐逸于山林乡间,治学著书,讲学授课。 而太祖高皇帝对待这些文人的处置办法也很简单粗暴,甚至可以说是血腥。 士大夫不为君用,诛其身而没其家! 你不肯为君所用,那就杀了你全家! 正因为如此,洪武朝严苛的政治环境,导致大量文人儒士抵制入仕。 这些个文人老爷们,好不容易熬到了建文朝,这才得以等来了他们心目中的完美君主,所以纷纷涌入大明朝堂。 现在到了永乐朝,皇帝陛下是同太祖高皇帝一样的马上皇帝,铁血帝王! 而自己这个太子爷,似乎又跟朱允炆一样,成了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完美仁君! 如果自己真挥起了这把屠刀,将周文方等三百四十二人全都枭首示众,那真有可能如同汤宗所言,天下士子对永乐朝廷感到寒心,再次拒绝入仕! 不管如何,朝廷都是离不开这些文人儒生的! 皇帝贵为九五之尊,需要文人儒士替他牧民,替他处理政务,这就注定了朝廷必须优待文人儒士! 一想到这儿,朱高炽就叹了口气。 “罢了,就按照你们的圆审结果,布告天下吧!” “此案影响极其恶劣,通知各道州府县官,如若再有发生这等荒唐事,孤绝不留情!” 汤宗闻言急忙点了点头,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 顾佐面无表情,心中冷笑不止。 这个蠢货! 再任由你再蹦跶几天吧! 等汉王殿下回京了,你就会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390章 彻底寒心!文人士子弹冠相庆! 得了太子殿下同意。 大理寺卿汤宗立马带着顾佐与张胥赶回了刑部衙门。 为防出现变数,他要尽快宣布这个结果,直接释放了大部分的学子。 刑部大堂,威严肃穆。 除却锦衣卫外,刑部大狱就是人犯最畏惧的地方。 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组成的三法司,乃是大明朝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而作为审判机构的刑部衙门,足以决定大部分人犯的生死。 再者说来,锦衣卫诏狱那是专门关押重要案犯的地方,甚至大多数都是由皇帝陛下亲自下旨捉拿,基本上都是朝臣官员。 有的人犯想要进诏狱,那也是没有资格。 此刻刑部大堂之内,乌泱泱地跪着一地“人犯”。 只不过这些“人犯”有些特殊,大部分都是百姓口中的“举人老爷”,最差者都是一脚迈入士绅阶层的“秀才老爷”,清一色地都是饱读诗书的书生士子。 原本按照朝廷律法,这些文人老爷享有“见官不避”、“功名抵罪”等种种特权,本不应该如此毫无体面地跪在大堂地上。 但昨夜这些个高呼“逆种文人”、“舍身取义”的文人士子们,早就被送入锦衣卫诏狱拷问了一整夜。 锦衣卫十八般酷刑加身,身体的疼痛与精神上的折磨,已经击碎了他们身为文人老爷的骄傲与自尊。 此刻连同周文方等学子在内,只希望这场大案能够早点结束,他们能够早点回家,安抚一下受伤的身心,寻求一些慰藉。 至于什么“士人风骨”,他们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刻肠子都快悔青了! 文人儒士就是如此,对下欺软之时恨不得敲骨吸髓整死对方,对上怕硬之际又恨不得摇尾乞怜卑微乞活!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他们凭借着朝廷赐予的种种特权,都能够享受到各种优待,还从未曾有过被严刑拷打这等屈辱经历。 大理寺卿汤宗看着堂下这群文人儒生,愤怒之余,也未免有些痛心。 是的,痛心。 早在大明立国之初,高皇帝就确立了“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文教政策,将“养士取士”定为国策。 大明虽然承袭蒙元的教育政策,但先帝开陈出新,创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 包括金陵帝都的国子监,以及天下各地遍布的府学、州学、县学、宗学、社学、武学、医学、阴阳学、四夷馆等等官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从县学到州学府学,再到最高学府国子监,朝廷为了培养士子,无论出身高低贵贱,皆为一视同仁,通过科举大考,便赐予优待功名,让他们安心进学修德,不用再为生计发愁,为他们打造了一条步入仕途的通天之路! 但是,最终培养出来的士子呢? 都是一些血气方刚,不忠不孝的蠢货! 只不过因为一个没有证实的谣言,加上方宾那贼子的故意怂恿,这些文人儒生就敢违法聚集作乱,当街将朝堂重臣殴打致死,丝毫没有考虑过此举给自己给家小带来的影响! 枉顾朝廷优待恩遇,这就不是不忠! 一意孤行给家族带来灾祸,这就是不孝! 如此不忠不孝之徒,朝廷要之有何用? 如果不是考虑到天下士子可能会寒心,汤宗又何必费尽周章地为他们奔走求情,直接全部枭首示众了事! 但他是大理寺卿,朝堂九卿之一,大明律令的公正维护者,更是名教子弟。 一想到太子爷的恩准,汤宗顿时松了口气。 “陈公甫一案,经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与六部宰执九卿圆审后,事实已经查清。” 一听到这话,跪倒在地的一众学子都是身子颤抖,紧张惶恐到了极点。 九卿圆审,这意味着现在得到的结果,就是最终的判决,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变化了。 方宾不在此处,他秋后问斩已成定局,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所以汤宗直接宣读了对一众学子的判决。 当周文方等十四人听见,自己等人被判枭首示众,家族流放时,直接躺软在了地上,失声恸哭不止。 这一刻,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悔不该当初。 汤宗看着这一幕,重重地叹了口气,而后挥手命甲士将他们带了下去,等待秋后与方宾一同行刑。 随即他又公布了扔碎石的这批学子判决,当这些学子听见革除功名、此生不得参加科考时,同样有不少人瘫软在地上掩面恸哭。 革除功名,并且此生都不能参加科考! 这意味着他们彻底废了,不但入仕为官成为泡影,而且连原本的优渥特权也没有了,如此一来连寻常农户都要不如! 毕竟他们这前半辈子,可都是在读书习字,连地都没有种过。 而且背负这等“不忠不孝”的罪名,他们很有可能会被逐出家族开除宗籍,只怕以后养自己都困难! 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今后悔已经晚了。 剩下的大部分学子,都是没有动手或者还未来得及动手者,他们满脸希冀地看着汤宗,此刻连大气都不敢出。 动手打人的直接枭首示众,家族流放! 动手扔碎石的革除功名,剥夺科举之权! 那他们这些没有动手的人,是不是可以无罪释放? 汤宗看着这人数最多的一批学子,严厉训斥了一番,而后公布了判决。 “太子殿下仁德,念在尔等是受人蛊惑怂恿,且未曾参与殴打,所以改为轻判,尔等三年之内不得参加科考,以儆效尤!” 听到这个结果,一众学子喜极而泣,纷纷高声赞扬太子殿下之仁德。 三年之内不得参加科考? 朝廷本就暂停了科考,别说三年了,五年内都不一定会有! 所以这个惩罚,根本就不是什么惩罚,只是象征性的托词罢了! 太子殿下之仁德,果真世所罕见啊! 汤宗看着这些喜极而泣的文人学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他临时加了这句话,将自己的功劳转变为太子殿下的功劳,更加有利于太子殿下收拢士林之心。 希望太子殿下,能够明白自己这番苦心吧! 判决结果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 王景胡元澄四人此刻正在操办公甫先生的后事,当他们听闻这个判决,顿时暴怒到了极点。 放了? 大部分案犯被释放了? 太子殿下就这样把人放了? “呵,真是可笑啊!”胡元澄自嘲地笑了笑,“他朱高炽怕天下士子寒心,就不怕我等寒心吗?” “这狗屁官员,老夫是决计不做了!” 话音一落,胡元澄直接脱下了冠服,递交给了王景。 “老夫即刻便扶公甫灵柩回乡,劳烦诸君替我上交辞呈,与这禽兽衣冠!” “元澄,万万不可啊!朝廷新律,无故辞官者会被革除功名……” 王景邹缉曾棨三人顿时急眼了,想要劝说住这位好友。 然而胡元澄只是一言不发地披上了麻衣丧服,而后指挥家丁抬着陈公甫灵柩出城。 “太子殿下若不服,那就杀了我!” 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 张軏正静静地听着眼线汇报。 “大人,判决结果出来了,大部分闹事士子几乎是无罪释放,那三年不得参加科考不过是个名头罢了,如今这些士子已经出了刑部大狱,高声歌颂太子殿下之仁德,还准备今夜去秦淮河安抚一下受伤的身心,颇有几分弹冠相庆的意味……” 听到这话,张軏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好,当真是好得很!” “用陈公甫惨死的命,来弘扬自己的仁德!” “太子爷啊太子爷,你还真是‘仁德无双’啊!” 第391章 坚决请辞!这新政坏在何人手中? 胡元澄走了。 义无反顾地走了。 但是他这一走,却留下了无数隐患。 挂印辞官而去,看似颇为潇洒豪气。 然而这样的行为即便是放在前宋,万一触怒了龙颜,那也是会被下狱论罪的,更何况是如今的大明朝? 而且,就在不久之前,监国汉王爷那可是定下来一条新律。 “若有官员怠政致仕者,一律革除功名,永世不得录用!” 这胡元澄直接挂印而去,根本没有得到太子殿下点头同意,那他这不是“怠政致仕”是什么? 革除功名! 永世不得录用! 一想到这儿,立马就有人心动了。 学部尚书解公豹入狱,学部侍郎陈公甫身死。 现在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自己愚蠢,主动送给了他们攻讦弹劾的把柄,而且还是监国汉王爷自己定下的新律,自己等人岂能错过这个大好机会? 现在这皇家制造局,那可是一个地位等同六部的实权衙门,户部拨款都是专款专用,连太子殿下都不能插手! 因为皇家制造局的超高生产效率,加之不断推出新型武器军备,已经受到一众武官勋臣的敬重追捧。 可那皇家制造局的局长乃是胡元澄,一个妥妥的铁杆汉王党,而且还是个安南蛮夷! 这样一个要害部门,岂能让安南蛮夷执掌? 不少朝臣顿时望风而动,当他们得知胡元澄当真亲扶陈公甫灵柩出京后,立马连夜写了弹劾奏章,直接上呈给太子爷,大肆弹劾攻讦胡元澄。 相比于方宾动用的那些阴谋诡计,这一次他们可是堂堂正正地依法办事。 你汉王爷自个儿定下了新律,现在胡元澄直接就违背了,难道还能包庇不成? 这样的好事,令程朱缙绅们大喜过望,纷纷上奏弹劾攻讦。 一时间,如雪花般的奏章飞来,大胖胖见了气得暴跳如雷。 “混账!” “简直就是混账!” “胡元澄他怎么想的?为何就如此不识大体?” 面对太子殿下的暴怒斥责,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选择了沉默。 不识大体? 这说你可真好意思说啊! 胡元澄好友陈公甫,被一众落榜学子当街殴打致死! 结果你这位太子殿下只诛了首恶,大部分案犯全都无罪释放了! 是,你身为太子,要顾全大局,不能让天下士子寒心…… 但是你让胡元澄这些朝堂重臣寒心,那就是对的吗? 好友被活生生殴打致死,大部分案犯还被无罪释放! 别说人胡元澄对这个朝廷彻底失望,夏元吉三巨头都觉得很是糟心。 太子殿下啊,以大局为重,不代表可以厚此薄彼啊! 正当这个时候,海涛太监走了进来,心惊胆战地上前耳语了几句。 大胖胖听后更是勃然大怒,一脚踹翻了案桌。 “他们想干什么?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难道非要孤将程朱缙绅杀光诛尽,他们才肯善罢甘休吗?” 三巨头面色一变,有些不明所以。 很快朱高炽背着手匆匆走了出去,三巨头急忙跟上,来到外面这才发现,原来礼部三位重臣正跪在东宫门口,手中还高举着辞呈。 王景、邹缉、曾棨三人面无表情,就那般跪倒在东宫门口。 这一幕落入大胖胖眼中,更是令他暴怒至极! “呵,你们想做什么?” 王景沉声道:“太子殿下,这是胡元澄与臣等的辞呈,还请殿下恩准!” “孤要是不准呢?你们就打算学那胡元澄一样,直接挂印而去?” 朱高炽满脸铁青地看着三人,怒斥道:“解缙陈公甫一死一废,胡元澄又挂印而去,你们三人如果再走了,那这新政该怎么办……” “太子殿下!”曾棨终于忍不住了,苦涩笑道:“事到如今,还有什么新政可言?” “臣等一心为国为民,冒着风险顶着压力,推行新政弘扬新学,可是最终却落得个什么结果?” “学部尚书解公豹何错之有?皇帝陛下盛赞的百年大才,却被逐出解氏开除宗籍,身陷诏狱至今,沦为了天下士人口中的逆种文人!” “学部侍郎陈公甫何错之有?一代陆学大儒,却被贼子硬生生地当街殴打致死,临死之前都还在惦记着新学!” 面对曾棨的嘲讽,朱高炽狠狠攥紧了拳头。 然而他不知道,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曾棨毕竟还年轻,血气方刚,心中热血未凉! 悲愤之下,他也顾不得什么了,直接抬头看向大胖胖。 “太子爷,您一手毁掉了汉王新政,现在还有脸问臣等新政该如何推行……” “放肆!”蹇义惊得急忙怒斥了一声,“曾子棨,你眼中可还有上下尊卑?还不快住口!” “让他说!”大胖胖已经怒到了极致,“孤倒要听听,孤是如何毁掉汉王新政的!” “说吧,曾子棨,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孤赦你无罪!” 曾棨得了这道恩允,自然不会客气。 “太子殿下,臣斗胆敢问殿下一句,新政新学,究竟是汉王的新政新学,还是大明的新政新学?” “汉王殿下临出征之前,将各项新政安排得妥妥当当,太子殿下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即可,为何太子殿下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扰新政推行?” “皇家制造局要扩建,您不准许,称国库空虚;工部要组建大明工会,您在程朱缙绅的怂恿之下紧急叫停,说什么士农工商乃是不变的阶级;学部解公豹与陈公甫二人一废一死,您非但不严惩那些程朱缙绅反而多般维护……” “现在,您倒是问臣等,新政该如何推行?您这位太子爷为什么不扪心自问一下,如今这局面是何人一手促成?” 大胖胖闻言如遭雷击,直接愣在了原地。 曾棨却是不准备放过他,举起了手中的辞呈。 “太子殿下,说到底,您心中还是向着那些程朱缙绅!” “既然如此,还请殿下念在臣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儿上,放臣等一条生路吧!” “继续这样下去,臣等只怕会如公甫先生那样,无辜惨死于帝都街头,案犯还可逍遥法外……” “够了!”金忠眼见太子爷那失魂落魄的模样,忍不住厉声呵斥道。 这曾棨还真是年少气盛,让你说你就说,一点不在乎太子爷的感受吗? 毕竟君臣有别,你如此当众斥责太子殿下,这会极大地损伤太子爷的贤名,而你曾棨自己,也会招徕祸患! 大胖胖失魂落魄地扫了三人一眼,沉默良久后,上前接过了胡元澄的辞呈,而后孤身走向了太子府。 “胡元澄请辞,孤准了。” “待汉王回京,孤会交还监国大权,尔等不必请辞了!” 第392章 暴怒至极!朱高炽他在干什么? 胡元澄挂印请辞。 再次在帝都掀起了一阵风浪。 不断有官员上奏弹劾攻讦,试图问罪于他。 然而太子爷却对这些奏章置若罔闻,而且连朝会都不举办了。 这等暧昧莫名的诡异态度,令一众朝臣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又是咋滴了? 怎么又消极怠政了? 终于,临时朝会举行。 群臣见到了满脸疲惫的太子殿下。 那种疲惫,是发自身心的疲惫,两个眼睛都布满了血丝。 “太子殿下,臣弹劾原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枉顾朝廷律令,直接挂印辞官,臣请按大明律令严惩……” 大理寺卿汤宗施施然出列,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胡元澄。 毕竟此人直接挂印而去,而且还是在新律推行之后,影响太恶劣了。 为正大明律令,汤宗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了他带头冲锋,不少程朱缙绅也纷纷跟上,叫嚣着要惩处胡元澄。 不说将他打入诏狱,至少也要革除他那官身功名,确保他此生都回不了朝堂! 要知道,官员拥有“官职”和“官身”两种身份。 官职可以调动、可以免除、可以弃职,而官身却相对固定,很难丧失。 比如一个官员去年是县太爷,今年是知府,明年可能就被弹劾罢官,但即便如此他官员的身份也就是官身不会改变。 即使没有官职官帽了,他也依旧拥有不少特权,比如遇官不跪、应讼不跪,可以承揽本地的税收词讼、主持乡间结社和公益事业。 衙役官差们遇到他还是得恭恭敬敬,就连当地州县长官,遇到地方钱粮盗匪文教等大事,也要找这些免职官
相关推荐: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盛爱小萝莉
[快穿]那些女配们
镇痛
数风流人物
痞子修仙传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致重峦(高干)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