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下了帷幕。 裘广德含笑嘱咐道:“诸位,你们的表现汉王殿下都看在眼里,待新盐法推行后,汉王殿下就会做出决断。” “唔……对了,竞拍成功者临走之前别忘了交银子啊!” 众人听了这话,又是一阵大笑。 不过汪福光笑着笑着,却是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这他娘的,情况好像有些不对啊! 为什么到了最后银子都花了这里? 上一次竞拍海外番货与捐监资格。 这一次又竞拍蜂窝煤销售权…… 手里好不容易有了点银子,又被汉王给圈了去…… 汪福光摸着下巴,目光变得有些茫然。 这样算起来,自己算不算是给汉王殿下打长工了? …… 乾清宫。 朱高煦刚走进暖阁,朱棣便将奏折摔到了他脸上。 “你这个逆子,看看你做的好事!” “这些折子都在弹劾你恣意妄为、横行不法,都快堆积成山了!” 朱高煦有些蒙,捡起这些奏章一看,原来是赵毅等工部官员集体弹劾他。 这几日赵毅等官员很是委屈,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却被汉王威逼着进工坊,干起了匠人的活儿。 不去还不行,狗贼朱高煦下了命令,必须让他们在工坊里面劳作一月时间! 如果不去,可以,等着被监国汉王爷清算吧! 万般无奈之下,赵毅只得联合所有被欺凌的官员,上奏弹劾汉王朱高煦。 一封封弹劾奏章不断传来,朱棣看后当即勃然大怒,将朱高煦给唤了过来。 “逆子,你究竟想干什么?” 朱棣插着腰,瞪大了眼睛。 朱高煦无所谓地撇了撇嘴,笑道:“弹劾就弹劾呗,反正他们必须去工坊上工。” 朱棣愣了,当场懵逼。 “老二啊,你让人家朝廷命官,去给匠人当徒弟,去给匠人打铁,这成何体统啊?” “现在朝野上下,不知道多少人,在看我们老朱家的笑话呢!” 士农工商,这是不变的社会阶级。 历朝历代从古至今,都没见过匠人骑到官员头上来的。 朱高煦这种做法,不只是折磨赵毅这些官员,更是对他们的莫大羞辱。 “你想提高天下匠人的地位与待遇,朕没有意见,毕竟工匠乃是强国之本,这一点你爹我心里很清楚。” 听了这话,朱高煦却是眼睛一亮。 他真没有想到,朱老四竟然还有这般远见卓识。 工匠乃是强国之本,这话说得不要太对了! “爹,那你既然知道,就应该理解儿子的做法。” 朱棣闻言叹了口气,“你让朕怎么理解你?现在的大明是儒生的天下,你为了那些匠人如此羞辱赵毅等官员,你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害他们……” “羞辱?”朱高煦一怔,随即冷笑道:“让他们进工坊打铁,那就是羞辱了?这些自命清高的东西,真是可笑!” 顿了顿,朱高煦从怀中取出小本本递给了朱棣。 “这是军器局的业绩单,爹你不放看看。” 朱棣下意识地接过一看,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数字。 “军器局这个月的生产效率,比上个月翻了十倍不止!” “而且除此之外,材料损耗与上个月相比,也少了整整两成!” “这傲人的成绩,全是军器局匠人的功劳,赵毅等人凭什么从旁置喙?” 军器局效率大大提高,损耗也大量减少,这一来一去之间,就为朝廷创造了大量财富与价值。 朱棣看着这业绩单,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朱高煦在军器局的所作所为,锦衣卫都会事无巨细地向他禀报。 起初朱棣听到这个消息时,只是以为老二又在犯浑作妖,并没有太过在意。 然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经过老二在军器局这么一番折腾,军器局竟然爆发出了如此惊人的生产效率,足足比以往高出十倍不止! 效率提高了,同样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武器辎重,这对于即将挥师北伐的朱棣而言,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爹,军器局还没有整顿完善,不过是稍微有了些样子罢了,等到军器局走上正轨,生产效率将会提高百倍不止,而且甚至可以改良武器甚至是火器,研发新型军备!” 朱棣:“!!!”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个老二,太妖孽了! 军器局效率提高百倍,那是什么概念? 就算蒙古鞑子的弯刀再锋利,也挡不住无穷无尽的箭雨! 想着,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兴冲冲地开口道:“老二,如果把兵杖局也交给你,能不能也将产量提起来?”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拒绝。 “爹,其实只要对匠人好一点,让他们活得有尊严,匠人们自然就会鼓足干劲,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生产里面……” “我大明火器始终止步不前,正是因为匠人生活待遇太差,想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 朱高煦一席话驳得朱棣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终却是叹了口气。 “你的意思爹心里清楚,军器局与兵杖局就交给你了,至于赵毅这些蠢货,就别折磨他们了。” “儿子这哪里是折磨?分明就是工部官员为了皇上的北伐大计,主动投入到一线生产之中,令人钦佩啊!” 朱高煦笑道,嘴角微微上扬,“爹,儿子建议下旨表彰赵毅等人,以安抚臣心。” 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随即挥了挥手示意他滚蛋。 还下旨表彰? 这是往人家伤口上面撒盐啊! 以赵毅那蠢货死要面子的秉性,朱棣真担心一旨表彰直接将他送走了。 朱高煦走出乾清宫,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原本想让你们体会一下匠人的辛苦,从而生出些许怜悯之心。” “没想到啊,你们反倒认为这是羞辱!” “那本王可得好好羞辱羞辱你们!” 第96章神器!铁骨铮铮赵侍郎服了! 军器局。 朱高煦走进工坊的时候,赵毅正与一名匠人对喷。 不得不承认,朱高煦这恶心人的师傅帮带制度,效果那是出奇的好。 赵毅等笨拙的官员一天工作量完不成多少,落在老实本分的匠人眼中,这就是偷奸耍滑的表现。 不能忍! 双方爆发了多次激烈冲突,相比于巧舌如簧的官员,老实本分的匠人哪里争辩得过他们? 但是老实人也有老实人的脾气,那就是轴,认死理!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该挨骂! 在这木屑翻飞的工坊里面,谁管你是什么朝廷命官? 此刻赵毅正与他的“恩师”爆发激烈争吵,旁边围满了一堆工人,远远地还传来了乱哄哄的议论声。 “哟,赵侍郎,火气不小吗?” 朱高煦轻飘飘一句话,立刻让二人收了声音。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赵毅看着安然无恙的汉王朱高煦,一颗心顿时沉入了谷底。 他联名工部官员,上奏天子弹劾汉王恣意妄为,横行不法。 结果这狗贼不但大摇大摆地出现在军器局,而且看样子心情还很不错。 想着,赵毅心情很是沉重。 皇上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本为千古佳话。 但是他现在识人不明,纵使汉王监国无道,恣意妄为,凌辱朝臣。 若是继续这样放纵下去,只怕会天下民怨沸腾,朝廷乱矣,大明危矣啊! “嗯?赵侍郎怎么不开口了?你不是能说会道吗?还他娘的跟皇上打我小报告!” 朱高煦心里憋了一肚子火,现在瞧见这赵毅哑口无言,立马就出言嘲讽。 赵毅双目通红,冷哼道:“汉王,你不要得意得太早,本官会一直弹劾于你,直到皇上不再受你蒙蔽……” “蒙蔽天子,好大的罪名啊!本王倒是好奇,你赵毅为何一直敌视本王?” 朱高煦很是无奈,这些太子党对他充满了敌意。 无论他做什么,落到太子党眼中,都是在争权夺利。 这让一心为国的朱高煦上哪儿说理去? 听了这话,赵毅顿时就惊了,恨得咬牙切齿。 你这个狗贼让我们跟匠人一起打铁,羞辱我们的人格尊严,还有脸问我们为什么敌视你? 天底下怎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朱高煦无辜地摊开了手,主动解释道:“本王强逼着你们来工坊上工,只是为了让你们体会到匠人们的辛苦,双方互相体谅。” “一连上工五日,你们就没学到些什么实用技能或是人生哲理吗?” 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懵。 赵毅看了一眼自己的“恩师”,回想起这几日来的过往,没来由地有些感触。 自古以来,儒学就是天下第一显学,而他赵毅凡六经、子、史、天文推步等书,无不精诣,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者。 在他眼中,工匠不过都是些擅长奇技淫巧的人罢了。 儒家圣贤有言:“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商则长诈,工则饰,内坏窥而心不诈”。 工商被并列起来与“本业”农业相对立,而且被视作会耽误本业的末流。 但是真正接触了解这些工匠后,他才惊讶地发现,这些匠人大多朴实憨厚,根本就没有什么坏心眼。 相反因为狗贼汉王爷定下的规矩,师徒二人每天都要完成两个人的工作量,以赵毅他们这笨拙的动作根本就来不及,所以这任务量也就落到了匠人师傅身上。 赵毅清晰地看见,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匠人师傅中午都没有休息,在饭堂吃了饭后又返回车间继续干活。 只是这师傅憨厚朴实,一直都是默默做事,从来也不说什么。 赵毅今日与匠人师傅爆发争吵,也是因为此事,想让匠人师傅多休息一会,自己完成该干的活儿。 朱高煦见他们不少人神色有异,顿时笑道:“匠人们也不过是想日子过得好一点,没人愿意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朝不保夕的日子,你们说对吧?” “军器局的业绩单你们也看在眼里,经过本王整顿之后,效率翻了十倍不止,本王所做的不过是对匠人好点,让他们活得有尊严罢了,并非你们所想那般针对儒家经学。” 此话一出,赵毅等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诚然,汉王殿下只是稍微提高了一下匠人的待遇,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反倒是他们有些小题大做了,因为不少匠人的俸禄,甚至超过了他们,所以赵毅等人对此颇有怨言。 但是真正进了工坊劳作,亲自体验过后,他们才明白了这些匠人的艰苦。 一时之间 众人都有些沉默。 朱高煦见状叹气道:“儒家经学是当世第一显学,这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地位。” “但是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总得给人家吃饭的机会吧?” “饭都吃不饱,还要天天进行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匠人听了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毅等官员也是面有愧色,默默垂下了头。 恰在此时,老刘头满脸疲惫地走了过来。 “王爷,成了!” “什么东西成了?” 朱高煦一愣,看着气喘吁吁的老刘头,没有听明白他什么意思。 “生产箭杆的母机,按照您的图纸,木作工坊那边研制成功了。” 朱高煦一惊,随即大笑道:“谁研制出来的,本王要重赏他,大大地赏!” “诸位,随本王一同见证一下,何为军国神器!” 军国神器! 听到这个词汇,赵毅等人同样心头剧震,默默地跟着汉王来到了木作工坊。 众人走进一看,只见两名木匠正坐在一个奇怪的板凳上面,一圈一圈拼命的蹬着脚底下的两个脚蹬子,随着他们脚下的踏动,一条宽宽的牛皮带,迅速带动着一个硕大的轮子嗡嗡转动…… 这是……什么情况? 在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之下,老刘头亲自上前制作出了一根笔直的箭杆! 赵毅接过箭杆,仔细端详良久,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根箭杆从放上机器到成型,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 这可是箭杆啊! 箭尖有模具可以快速生产,现在箭杆生产竟然也达到了这般恐怖的速度! 那……一支利箭,生产出来需要多久? 赵毅激动得面红耳赤,握着箭杆久久都说不出来。 服了! 他现在是真服了! 这些匠人不但该赏,更该重赏! 整个大明都应牢记他们的卓越功绩! “王爷,您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 老刘头腆着脸笑道,满脸骄傲与自豪。 朱高煦同样绽放出了笑脸,竖起了大拇指。 “老刘头,干得漂亮!” “本王听说你还单身,要老婆不要?” 众人:“???” 第97章军国利器!朱棣血压有些高! 军器局。 朱棣与姚广孝施施然地走了进来,并未惊动任何人。 因军器局那惊人的变化,朱棣有心亲自过来视察一番。 关系到明年开春的北伐大计,他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但转念想起自家老二正在折腾赵毅这些工部官员,朱棣又有些犹豫。 恰在此时,少师姚广孝入宫与皇帝商议迁都事宜,朱棣下意识地询问这位黑衣宰相的意见。 姚广孝先是听说了军器局的变化,感到有些惊诧莫名。 流水线作业,将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这还只是初步改革。 作为熟知兵事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很清楚武器辎重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意味着什么。 但他更加好奇,是哪位惊世大才,推动了军器局的改革。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惊世大才”,赫然正是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 姚广孝只要一想起那日所见,一颗心顿时就提了起来。 这位汉王爷明明是富贵凶相,怎会突然变成了帝王之相? 想着,他心中的好奇更加浓郁,索性主动提出前来军器局视察。 于是这才有了二人的出行,没有惊动任何人。 连军器局门口的护卫见了,都被及时制止行礼。 朱棣很是想看看,自家老二究竟有什么本事,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走进军器局大院,却没有见到一个人,朱棣顿时就怒了。 官员不见了,匠人也不见了,这个老二在搞些什么? 正当这个时候,传来了赵毅的一声惊呼,远远地还传来乱哄哄的议论声。 二人寻着声音走去,来到木作工坊。 只见匠人官员全都聚拢在一起议论纷纷,面带喜色,似乎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喜事。 外围不少官员见到了皇帝过来,立马收住了声音,惶恐不安地想要下跪行礼,却被朱棣摆了摆手制止。 他顺着视线看去,一时间不由乐了。 只见两名大冤种木匠正在疯狂踩着脚蹬子,而自家老二端坐在那古怪器械前面,手中拿着一根木条正在加工。 朱高煦体型本就高大魁梧,坐在那古怪器械面前跟头棕熊一样,偏偏还得向前鞠躬弯腰,动作显得十分可笑。 这个老二,成天都在搞些什么鬼东西? 姚广孝却是在一旁细细观察着,眼中时不时地闪烁着精光。 他精通诸子百家,对墨家机关术也有所涉猎。 墨家始祖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 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 《墨子》一书,姚广孝曾潜心研究过,对里面神奇的机关术叹为观止。 但是现在,他很确信,即便是他所了解的墨家机关术,都不一定能造出眼前这台神秘器械! 此刻汉王爷手中那根木条已经加工完毕,还未等他自己细看,却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老二,拿来给朕看看。” 语气中充满了霸道,充满了毋庸置疑。 咦?老头子怎么来了? 朱高煦抬头扫了他一眼,并没有理会皇帝的命令,而是自顾自地打量着手里滚圆笔直的圆杆。 众人见了默不作声,忍不住在心中向汉王爷竖起了大拇指。 陛下当前,敢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这天底下也就您汉王独一位了吧? 朱棣见他根本不搭理自己,顿时脸上挂不住了,怒气冲冲地上前夺过了圆杆。 朱高煦:“???” 你娘咧! 你这个皇帝真是闲出了屁来啊! 放着朝政不处理,整日来恶心老子来了? 朱棣细细打量着手里的圆杆,端详半天后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倒是姚广孝在一旁及时提醒道:“皇上,如果臣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箭杆!” “这是……箭杆?这怎么可能?”朱棣失声,难掩惊容。 谁都知道,箭杆比箭尖更难生产,这就严重拖慢了利箭的生产速度! 毕竟仅是检查箭杆直不直,就能判断这批利箭的好坏。 完美笔直的利箭,堪称军中好箭,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结果。 但是现在,朱棣手中这根箭杆,竟然从头到尾没有丝毫的弯曲,而是笔直得让人难以置信。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根圆杆不但做得笔直圆滑,速度还快得吓人! “老二,这器械……是你做的?” 朱棣有些震撼地咽了口唾沫,缓缓出言问道。 朱高煦闻言笑了笑,没好气地回答道:“不是儿子做的啊,是老刘头与老宋头做的。” 儿子? 爹? 汉王爷的爹,是谁? 当今天子,大明皇帝! 一众匠人吓得全都跪倒在地,赵毅等人也顺势跪了下去。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平身。 “谁是老刘与老宋?” 老刘头与老宋头听了这话,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们熟悉汉王爷的脾气,敢跟他插科打诨,但这位可是大明皇帝啊! “草民刘边(宋忠)叩见皇上!” 所有人:“???” 啥? 牛鞭? 送终? 这取名…… 这么随意的吗? 朱棣有些傻眼,看了一眼同样吃惊的朱高煦后,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 “咳咳,两位贤才,这器械能否量产?可生产出多少箭矢?” 朱棣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众人目光都看向了这两位“大才”。 老刘头有些紧张不安,捋着胡须答道:“皇上,这器械是我们根据汉王殿下提供的图纸所制成,所有难题都已经攻克,完全可以量产!” 听到这个好消息,众人都是欣喜若狂。 宋忠接着回答道:“皇上,根据我们的实验,一台器械三个工匠,只需一个时辰就能产出一百二十根箭杆!” “日后工匠操作熟练后,效率还能继续提高,两百不是梦……” 麻了! 彻底麻了! 朱棣身子都开始发颤,哆嗦着身子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朱高煦,随即感觉眼前发黑。 “老二啊,快来扶着朕,朕怎么感觉有些头晕……” “爹啊,人说的效率还能提高,不是说你血压高啊爹!” “你说啥高?还能提高?” 朱棣惊了,险些昏死过去。 众人急得手忙脚乱,急忙唤来了太医诊治。 姚广孝瞠目结舌地看着汉王爷,眼中的好奇之色愈发浓郁。 大明近段时间来的变化,可都与这位汉王殿下脱不了干系啊! 第98章心态啊!朱老四你心态不行啊! 军器局大院。 朱棣有些疲惫地坐在太师椅上,还没能回过神来。 朱高煦在一旁替他抚着后背,安抚道:“爹啊,多大点事儿啊,不就是效率提高了些,以后您老挥师北伐打鞑子,可以直接箭雨洗地了而已,至于这么激动吗?” 箭雨洗地? 朱棣一听,身子一颤,险些又嘎了过去。 朱高煦见状急忙唤道:“太医呢?快来啊,又嘎了要……” 其实他心中清楚,这台机器的出现,对大明而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不得不承认,骑兵就是古代战场天生的王者。 而草原游牧民族,就是天生的骑兵! 骑兵的数量,是中原王朝军队强弱的直接指标。 但中原的汉、宋、明等王朝,本来就极度缺乏战马,造成合格骑兵太少,多年来遭到草原游牧政权的吊打。 毕竟游牧民族天生就是马背上都民族,男女老幼人人都是弓马娴熟之辈,骑术之高超令人敬畏。 然而,中原王朝步兵军团的密集箭雨,在这个冷兵器战场时代,无疑是一种高效的进攻方式。 中原步兵要对付草原骑兵,最经典的方式就是射箭,一轮箭雨不够,那就再来一轮! 双方对阵若距离稍远,可等草原铁骑进入射程后远距离抛射,待到双方距离不断拉进,又可用劲弩射击。 总而言之,只要箭矢数量充足,中原步兵正面击溃一支草原铁骑,那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当然,如果是“铁浮屠”这等具装骑兵,人马皆披着厚厚的铁甲,别说箭矢,连刀枪砍上去也问题不大。 对付这样的具装骑兵,唯有依靠高精准度和巨大杀伤力的火器。 正所谓“枪炮一响,人马俱碎”,骑兵速度再快,盔甲再厚,在密集的火枪阵面前也无济于事。 至于先射人还是先射马,要根据情况而定。 大明虽然有着神机营这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特种部队,但神机营的火器即便种类繁多,还是太过于简陋,杀伤力有些不尽人意。 针对火器进行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小白杨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镇痛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突然暧昧到太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