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 任由麾下官员纠集起来伏阙痛哭,任由麾下官员密谋抗争,他这位吏部尚书却什么都不做! 毫无疑问,他蹇义屁股还是歪的,还是向着士绅缙绅那一边。 要不是朱高煦感念他蹇义为大明做出的功绩,早就将这厮给罢官去职,逐出朝堂了! 所以,朱高煦方才这个问题,实则是在逼迫蹇义表态。 你要是再拎不清局势,那就休怪朕不讲情面了。 蹇义毕竟是为官多年的老臣,他又何尝听不出武德皇帝的话外之音。 短暂迟疑后,蹇义叹了口气,苦涩笑道:“陛下言重了,自然是百姓重要!” “那不就得了吗?” “既然百姓重要,那朕让缙绅们都去做百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凭什么这些缙绅就可以高人一等呢?就因为他们读了圣贤书,学了圣人言?” “这又算是哪门子的道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难道这就是对的吗?” 面对皇帝陛下的不断责难,蹇义却是哑口无言,选择了沉默以对。 “不管士绅也好,勋贵也罢,他们都是朝廷的臣子,也都是大明的子民!” “总是不断地索取,靠着权势攫取民利,却不承担任何义务,长此以往下去,大明王朝迟早会轰然崩塌!” “陛下慎言!” 一众大佬被惊呆了,急忙起身跪倒在地上。 你特么可是真敢说啊! 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出来! 大哥你可是大明皇帝啊,就不能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份吗?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这也是儒家的圣人之言,对吧?” “你们这些家伙,就是喜欢把对自己有利的言论,包装成圣人之言,对自己不利的言论,则束之高阁不闻不问,这是君子所为吗?” “朕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孔家这个天下第一缙绅,还是各地州府的士绅缙绅,他们享受了太久的优待,也是时候该取消了!” “儒学只是一门学问,也不是什么神圣之学,缙绅更不能凭借这儒学,继续高人一等,颐指气使,压榨百姓!” “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面,醉生梦死了这么多年,你们也该醒醒了!” 一口气骂完,朱高煦浑身上下通体舒泰。 他看向了通政使鲁穆,直接下令道。 “鲁穆,将这篇锦绣文章,刊印完份,下发到各地州府郡县!” “另外发动所有通政司的力量,把摊丁入亩新政的内容,仔仔细细地讲给老百姓听,就算是嚼碎了喂给他们,也要他们听懂!” “朕不日会南巡天下,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第827章 天下哗然!真不要脸啊! 一场临时朝会, 决定了太多人的命运。 首当其中的就是天下第一缙绅,老孔家。 武德皇帝言出必行,说要放了当代衍圣公,自然就会放了他。 可问题在于,人是放了,爵位也还在,但是老孔家地位没了啊! 孔某某得知这个消息后,直接气得喷出了一口老血,险些当场横死过去。 他不顾面皮地跪舔武德皇帝,就是为了保住自己衍圣公的位置,就是为了保住孔家的超然地位。 可是现在好了,武德皇帝虽然把他给放了,也恢复了他衍圣公的爵位,但是老孔家却是废了啊! 原因很是简单,衍圣公只是一个作为至圣先师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在大明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可这不过只是表象罢了。 明朝皇帝从不允许衍圣公参与朝堂政务,一切殊荣都是摆设罢了。 衍圣公不用上朝,就只能待在山东曲阜,负责至圣先师一应祭祀典礼。 以往靠着老孔家的超然地位,可谓是横行一方称霸曲阜县城,将曲阜变成了国中之国,以此攫取民利供养数量繁多的孔家子弟。 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自从当年顾佐前去缉拿了孔某某,朝廷也给予了孔家雷霆一击。 不但剥夺了孔家举荐曲阜县令的权利,还捉拿了一干作奸犯科的孔氏子弟,几乎将孔氏在官场的力量全部拔除! 此外顾佐这个煞星还清查了衍圣公府侵占的庄园良田,全部退还给苦主,若是寻不到苦主了,直接收归国有。 换句话说,顾佐已经刨了老孔家的根基,连耕读传家的资本都没有了。 而现在武德皇帝又取消了老孔家的超然地位,仅仅留下了一个衍圣公的爵位封号,这有个屁用啊! 没有了田地,就没有了粮食,没有了收入来源。 光靠衍圣公爵位每年那点俸禄,他拿什么养活成千上万的孔氏族人? 孔某某人都傻了,看向锦衣卫指挥使聂兴,提出想要再见皇帝陛下一面。 聂兴听到他这个要求,只是不屑地笑了笑。 “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哪有功夫见你啊!” “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滚回山东曲阜去,管好你孔家那些子弟,别再干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了,丢尽至圣先师的脸面!” 骤然间被聂兴一顿嘲讽,孔某某一张老脸臊得通红,却不敢发作。 毕竟眼前之人乃是聂兴,锦衣卫指挥使,武德皇帝的绝对心腹。 别说是他了,连那些朝堂公卿都不敢得罪这个混蛋! 聂兴瞧见孔某某的脸色,似乎想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嘴角泛起了一抹弧度。 “对了,衍圣公,诏狱外面可是来了不少士子,迎接你出狱呢!” “你赶紧收拾收拾走吧,本座就不多留你了!” 听到这话,孔某某一愣,随即恍然大悟。 他毕竟是士林大儒,天下认可的缙绅领袖。 含冤入狱五年之久,今日终于可以出狱了,那些士子前来迎接,也是应有之理啊! 一想到这儿,孔某某就不由挺直了腰板,拿出了衍圣公的架势。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告辞了。” “嗯,赶紧走吧!” 聂兴强忍着笑意,不耐烦地催促道。 孔某某还沉浸在万人空巷、夹道欢迎的场景之中,所以并未察觉到聂兴的古怪神情。 只见他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诏狱大门,聂兴立马命人把门给关上。 孔某某见状有些傻眼,看着眼前数以万计的士子书生,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 “咳咳……诸位学子,你们都是……” “打死他!”一名士子怒喝道。 “皓首匹夫,苍然老贼,你枉为至圣后人!” “毫无底线,毫无气节,毫无尊严!” “为了苟全活命,竟为虎作伥!” “真是丢尽了我等文人脸面!” 孔某某愣了。 这……这不对吧? 你们不是应该来欢迎我的吗? 他哪里知道,经过通政司的有意宣扬,他亲自书写的那篇锦绣文章,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整个大明天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他,这是衍圣公所写! 孔家的象征意义,实在是太大了。 每一代衍圣公,都是无可争议的士林大儒,缙绅领袖。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当代衍圣公竟然如此不堪,毫无底线可言! 那篇文章不但写得肉麻至极,而且公然赞扬朝廷的摊丁入亩政策,公然表态支持朝廷推行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新政,直接把天下读书人都给气疯了! 你可是衍圣公啊! 你老孔家就是天下第一缙绅啊! 那些什么狗屁新政,就是皇帝砍向缙绅的尖刀利刃! 结果你衍圣公倒好,非但不号召天下缙绅团结起来一起反抗,反而为虎作伥公然表态支持,甚至还跪舔那位武德皇帝! 你还要不要脸? 你还有没有底线? 你还是个人不是啊? 得益于锦衣卫的推波助澜,京城内的学子都知道了孔某某出狱日期,所以他们自发地聚集了起来,想要“恭送”一下这位不要面皮的衍圣公。 至于送到哪儿人去…… 送他下地狱! 一时间,士子书生群情激愤,对着孔某某破口大骂。 而他一个人想解释也解释不清楚,更没有什么解释的理由。 毕竟文章是他写的,事情也是他做的,他总不能告诉这些士子书生,是武德皇帝拿刀架在他脖子上面,逼他写的吧? 他要是真敢这么说的话,马上就会被聂兴给抓回去,这辈子都别想出诏狱了! 此刻不远处的阁楼上面,皇帝朱高煦和太子朱瞻壑正在优哉游哉地看着好戏。 朱瞻壑忍不住开口道:“父皇,您如此设计孔家人,是不是有些不太好啊?” “呵呵。”朱高煦轻笑道:“太子,你格局小了。” “朕针对的不只是孔家人,而是天下所有士绅缙绅!” “取消士绅缙绅的超然地位,彻底做到平民化,这有利于朝廷推行新政。” “凭什么读书人就要高人一等呢?靠着功名特权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还尽是养出来这种作奸犯科的货色!” 朱瞻壑无以言对,只有选择沉默。 “太子,你要记住,对待这些士绅缙绅,千万不能够手软!” “朕现在可以清理一批,但是要不了多久,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就会再有一批士绅缙绅出现!” “他们还是会干一样的勾当,还是会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到了那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动手了!” 朱瞻壑神情一肃,点了点头。 “儿臣明白了。” 第828章 辞官威胁?一言为定,多喜临门! 衍圣公走了。 最后还是锦衣卫亲自护送他出京。 没办法,看戏归看戏,但总不能让人死在诏狱门口吧? 聂兴这个家伙一向嫉恶如仇,眼瞅着孔某某都快被人给打死了,他也不好继续看戏。 毕竟这么听话的衍圣公,可是并不多见了。 皇帝陛下既然饶了他一条狗命,自然有着皇帝陛下的打算,说不定哪天还用得上这厮。 故而聂兴派了一支锦衣卫缇骑,亲自护送孔某某去了山东曲阜。 至于孔某某到了山东曲阜之后,看见已经落魄的老孔家会不会哭出声来,那就不是他聂兴该思考的问题了。 孔某某拍拍屁股潇洒地走了,可他那篇文章引起的轩然大波却并未停下,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各地官员借着这股势头,号召士绅学子纷纷跳出来反抗,一封封弹劾奏章如雪花般飞向了乾清宫。 这些弹劾奏章内容出奇一致。 弹劾对象是内阁令杨士奇。 表达出的需求只有一个,朝廷停止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严惩佞臣杨士奇。 要求归要求,意见归意见,但是朱高煦并不准备接受,直接一把给扔进了垃圾桶里面,对外就是留中不发。 奏章留中不发,意思就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直接忽视掉冷处理。 实则这也是皇帝向臣子表达态度的一种手段。 朕都已经留中不发,不准备多管了,你们也都消停一点,大家和和睦睦地相处,不要得寸进尺逼朕翻脸! 这个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现在问题在于,不是你朱高煦这个武德皇帝翻脸,而是我们这些官员缙绅要翻脸啊! 你特么地都要刨了我们的根基命脉了,还不准我们翻脸咋滴? 没了田地作为利益支撑,没有优免赋税徭役的特权,那我们这些达官显贵跟那些泥腿子贱民还有什么区别? 你朱高煦不允许官员贪腐受贿也就罢了,现在特么地还要得寸进尺,连官员缙绅这么点优免特权你也要给废除了! 这是什么行为? 他朱高煦比朱元璋还要可恶啊! 暴君! 独夫! 文人下笔如刀,杀人不见血。 在有心人的故意宣扬之下,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的名声,瞬间就开始烂大街、臭不可闻了。 各种他朱高煦的黑历史都被人给扒了出来,尤其是朱高煦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前身做了很多恶劣之事,犯下了不少罪行,也全都被人给故意宣扬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大明上下都对武德皇帝充满了意见,就连平民百姓也受到蛊惑,敬畏之心再也不存。 锦衣卫和通政司发现了此事,哪里还敢怠慢,立刻就汇报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听后只是嗤笑了一声,并没有给出任何答复,也没有让锦衣卫做出应对措施。 原因很简单,他朱高煦不在乎。 官员缙绅就这么点手段吗? 除了毁坏皇帝的名声,就没有其他的了? 真是可笑至极。 他朱高煦何时在乎过那狗屁名声? 从来到这个大明王朝,朱高煦就明白一件事情,他这辈子都不可能洗白。 毕竟前身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畜生东西,杀人又放火,不把人命当命,这样的人犯下的罪行,又怎么可能洗得白? 既然不能洗白,那就不洗了呗! 再恨再怨又怎么样? 你们能把我朱高煦怎么样? 他现在可是大明天子,武德皇帝! 而且还是先帝在位的时候,主动禅位的武德皇帝! 朱高煦的法统来自永乐皇帝,朱高煦的皇位来自永乐皇帝,这是满朝文武共同见证的事情! 所以任何人都无法质疑他朱高煦的合法性,也无人敢当面对他说一个不字! 哪怕他朱高煦是个昏庸无道的昏君暴君,这整个大明天下也只能受着,只能希望他朱高煦早点去死,然后让贤明的太子即位称帝! 手握军政大权,皇帝实至名归,你就算对我再不爽又能怎样? 不过是些跳梁小丑罢了。 等到摊丁入亩推行完毕,他们也就跳不起来了。 此事朱高煦只是置之一笑,根本懒得理会。 但是接下来这件事情,让他心情颇为不爽。 原来朱高煦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发现了大量官员请辞,直接递交了辞呈。 这里面有在京的朝臣,也有为官一方的地方官员。 言语措辞反正就那一套,你要是继续推行摊丁入亩政策,那老子就不干了! 朱高煦也没有想到,这些家伙真是狗胆包天,还试图用以前那套方法,也威胁逼迫他这位武德皇帝低头。 以往臣子与帝王政见不合的时候,除了伏阙痛哭这条手段外,还有一个大杀器,那就是集体请辞。 毕竟你皇帝再牛逼,也不可能一个人治理天下吧? 哪怕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等千古一帝,也需要大量官员为他牧民! 所以集体请辞,这就成了官员们的杀手锏! 要是不顺着我们的意思,那我们就集体不干了,你自己玩儿去吧! 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确实很有效果,至少放在以往那些朝代效果都很不错,不少帝王都选择了退让妥协。 然而官员缙绅的这个杀手锏,对朱高煦而言,却是一个笑话。 他直接传召了吏部尚书蹇义,然后把这些奏章扔到了他面前。 蹇义草草看后,一张脸涨红成了猪肝色。 这特么地不是坑人吗? 官员的审核栓选一直都是吏部负责。 现在这么多的官员请辞,那就是直接跟武德皇帝对着干啊,蹇义这个吏部尚书也难以独善其身。 至少,一个“失察”的罪名,他是跑不了了! “老臣识人不明,还请陛下降罪!” 蹇义很是光棍,果断跪地请罪。 但出乎意料的是,朱高煦并没有责罚他。 “行了,起来吧!” “今儿个叫你来,不是为了惩处你,朕又不是真的昏君。” “让你来是看看这些奏章,记住这些人的官职,然后回去准备一份补缺名单!” 此话一出,蹇义脸色大变。 “陛下,这……足有上百位官员啊!” “对啊,朕知道啊!”朱高煦笑了,“这不是提前通知你一声嘛!” “朕给你三日时间,把补缺名单准备好,三日之后朕就会下旨罢免这些狗东西,将其逐出大明卖到海外藩国去!” 嘶…… 蹇义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陛下,这……这……是否太严苛了些?” 人家不愿意做官主动请辞,这是维护体面的一种方式。 可是你丫倒好,不但将人家罢官逐出朝堂,而且还直接卖去海外藩国,彻底断了人家世世代代的仕途之路啊! “严苛吗?” “蹇义,看来你不熟悉大明律令嘛!” “朕记得太祖高皇帝曾经亲自颁布了一条律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你看看太祖高皇帝怎么做的,诛其身而没其家,朕只是将他们逐出大明,已经算是很仁慈了好不好?” 蹇义:“!!!” 尼玛! 你清高! 你了不起! 你现在跟我们讲祖训了? 你要点脸吧大哥,好歹也是皇帝啊! “不用担心人才不够,去跟学部尚书解公豹说一下,让他从各地学府中抽调贤才,五品以下可由这些新学子弟直接补缺,五品之上还是经由你吏部筛选!” “朕当年推广新学新政,就是为了等现在这个时候,一群蠢而不自知的狗东西,还真以为朝廷离了他们就转不开了?” 第829章 据理力争!仁慈帝王! 不要脸! 当真不要脸! 这位武德皇帝,属实不要脸! 蹇义也算是历仕多朝的老臣了。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被武德皇帝的厚脸皮给震惊了。 这以前呐,朝臣拿祖训反抗他朱高煦,这厮多的是借口,多的是理由,反正祖训在他面前,就跟个笑话一样。 结果到了现在,他朱高煦开始跟你讲祖训了,而且还是祖训里面最严苛的那一条! 明初文人多不仕! 这是天下文人都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情。 要么是习惯了蒙元蛮夷对中原士绅的优待,只要士绅按时给他们上交钱粮,这些蒙元蛮夷就不会多管什么,李好我好大家好。 要么就是对朝政体系感到失望,索性直接隐于山林,做个淡泊名利的高洁雅诗士,吃喝玩乐、饮酒赋诗,重现建安风骨、魏武遗风。 要么就是真看不惯残暴的大明太祖朱元璋,索性直接拒绝出仕,宁愿死都不愿给他当臣子。 不管哪种原因,最后结果都是一个,明初文人多不仕。 面对这种情况,太祖朱元璋也丝毫没有惯着,该抓就抓,该杀就杀。 人家甚至还将这一条写入了大明律令,正是方才朱高煦所说的那一条。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 简而言之,这整个天下都是朕的,你却不识好歹,不愿为朕所用,既然如此那你就去死吧! 此贼一看就是身怀异心,不但该杀,而且该剐,怎么收拾都不为过! 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但要杀了你,还要抄了你家,看看你骨头究竟有多硬! 事实证明,文人的骨头,还真没有那么硬! 至少在洪武年间,大明朝廷一直不缺官吏,杀了一批立马就有一批补上。 恐怕这里面的猫腻,也就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而蹇义最担心的地方,就是在于这一点。 他害怕武德皇帝这厮不学好,当真跟着太祖高皇帝学习一下。 “皇上,臣有一言不吐不快!” “说吧!”朱高煦点了点头。 “朝廷若是取消官员优待,那如何弥补他们的损失?” “岭北行省之地,看似热火朝天,实则真正前去拓荒垦殖的士绅缙绅,并没有多少。” “皇上若是将缙绅与官员一概而论,削除其功名特权,那官员只怕过得连普通百姓还要不如!” 蹇义这话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切切的大实话。 本来官员就因为各种应酬来往,花销极其巨大。 靠着功名特权,他们还可以凭借田地弥补一些,再靠着一些灰色收入,日子总算是过得下去。 可是现在,朝廷严打士绅缙绅,直接斩断了他们的利益根基! 没有了田地,就没有了利益来源,而且还要承担徭役赋税,光靠官员那么点俸禄,哪里支撑得起这么庞大的开支啊! 更何况居京师大不易,在京官员的日常花费,远远超过了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 就比如逢年过节,或是上司家有什么喜事,你身为下属的,该去送一份厚礼吧? 再比如一年三次的大朝仪,皇帝陛下那里你又得准备一份厚礼吧? 再赶上太后、皇后、太子这些贵人每逢喜事,你一个在京官员难道还不表示一下? 居京师,大不易,这是所有官员的共识。 现在武德皇帝直接一刀切,斩断了缙绅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那他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别说直接递交辞呈请辞了,再特么这样下去,能不能养家糊口都成了一个难题! “陛下,官员也是人啊,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柴米油盐啊!” “而且官员的生活水准,一定要稍稍比普通百姓好上一些,若是连普通百姓都要不如,那谁还愿意寒窗苦读数十年,入仕为官牧民一方啊!” 听见蹇义这些抱怨,朱高煦也没有动怒。 毕竟人家说的都是事实,而且提出了摊丁入亩的一大隐患。 官员和缙绅,确实不能直接划上等号。 虽然说大部分官员,都是士绅缙绅的一员。 但是仍旧有少部分官员,始终坚守自身底线,未曾同流合污,收受贿赂。 比如杨士奇,比如顾佐,比如蹇义。 他们道德虽然高尚,但是日子过得很是清贫。 这种现象,本身就不对劲,或者说是畸形。 清廉自守、
相关推荐: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快穿]那些女配们
大胆色小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天下男修皆炉鼎
镇痛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