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死生契阔 > 第53章

第53章

出城,前往襄樊城外赏景最好的芦苇荡。 第117章 王妃今天出城赏景,靖安王世子殿下赵珣亲自送到襄樊城门,上了钓鱼台目送远去,这才只带了一名扈从,曲折绕到了金玉满堂藏佳人的私宅,这栋私宅里除了那只金丝雀,只有一名丫鬟和两名老嬷嬷,再无闲人,更没有半个男子,赵珣推门而入,顿时觉得心旷神怡,这里远不如靖安王府恢宏气派,只是两进的院落,但在世子眼中,却是好不容易寻觅到的人间仙境,那座规矩森严的王府,那个供奉地藏王菩萨的佛堂,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透着股他越是年长越是无法忍受的阴气,让人窒息,那个至亲男人,更是心机深沉到连做儿子的赵珣都不敢揣度,赵珣怨恨这个男人当年为何没有痛下杀手,坐上龙椅穿上龙袍,更畏惧这个男人吃斋念佛转珠时的沉默背影,可最让世子殿下揪心的,却是这个男人为何娶了她回来,娶回来又不知疼惜,夫妻相处竟是相敬如宾,有时甚至相敬如兵,真是天大的讽刺。 赵珣深呼吸一口小院独有的清新气息,这里摆满了兰花,这花儿是她最爱的,这个贵为王妃但连相国巷妓女都不如女人,一年中只有两次出城机会,都是去看那一片芦苇荡,春看嫩芦绿芽拥簇,秋看老芦风起如飞雪,裴南苇裴南苇,只是名字中带了个苇字,便喜欢去看那最无趣乏味最飘零柔弱的芦苇了吗? 被世子殿下小猫小狗一般养在院中的女子自打第一天进来,就被剥去了名字,赵珣当然喜欢她羊脂暖玉一般的身体,抱在怀中便有冬暖夏凉的韵味,但真正打心眼痴迷癫狂的,只是她的神态,像此刻赵珣见到她后毕恭毕敬说到珣儿给请安来了,她仅是端着架子轻轻冷哼一声,赵珣的骨头立马就轻了几两,太像了。赵珣露出一脸狞笑,骂道婊子养的裴南苇,让你跟本世子装清高!然后二话不说就冲上去撕碎她与那个裴南苇如出一辙的衣裳,抱去内宅大床上,狠狠鞭挞,云雨过后,赵珣恢复常态,躺在床上眯眼享受着伪王妃的揉捏肩膀,遗憾道:“皮肤与身段还是差了点,平时说话嗓音已经几可乱真,可一旦到了床上,终归还是美中不足,下次注意些,若下趟临幸,你还是这般露馅……” 两番肢体交缠的欢愉,赵珣披了一件外袍径直躺在房外檐下的檀木地板上,安静望着一串无风不动的风铃,此时的靖安王世子倒真是像个温良公子,与世无争,与人无害,气质儒雅,伪王妃蹲跪在赵珣身边,陪着这位疯子一起看风铃。其实赵珣安静无语时,是一个相当惹人亲近的年轻男子,她见他怔怔出神,才有机会去打量那张据说与靖安王有九分相似的俊美脸孔。赵珣盯着由一串碎玉片子缀成的雅致风铃,柔声笑道:“好看吗?她这辈子是不会这般看我一眼的,她连我父王都瞧不上眼,更别说我这个连一个世袭罔替都没有的世子了。” 靖安王世子殿下闭上眼睛呢喃道:“真羡慕那些百姓人家啊。” 赵珣走了,临走前扇了她一耳光,理由是檐下偷看了他那几眼。一边脸颊红肿的伪王妃小心翼翼躺在世子躺过的地方,并无丝毫记恨,只是与他一样仰头望着风铃,风起铃响,空灵悦耳。她蓦地坐起身,望向一位不知何时坐在栏杆上的老人,充满了发自肺腑的敬畏。她被靖安王世子惊为天人,初入小院没有少被皮鞭抽打过,稍有不对就耳光火辣,到了床上更是百般受辱,但这些她都不怕,甚至她有些时候夜深人静时抱着那位世子殿下听他哽咽,会有一种哀伤。唯独眼前那个从不曾动粗的老者,让她惧怕到了骨子里。 这些年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人轻声问道:“你喜欢上这只生于王侯家的可怜虫了?” 伪王妃匍匐在地上,娇躯颤抖。 老人轻淡笑道:“无妨,那赵珣也不是蠢货,你若不付出一点真心,他迟早会玩腻你的。” 跪在地上的她终于能够喘过气来,抬头一脸不解望向对她而言半仙半魔的老者,说他神仙,是算无遗策,几乎赵珣每一步都在老人预料之中,可越是这样,她便越是觉得可怖惊吓,她原本明明学那裴王妃学得更像,老人却不准许,只让她每一次表现得更娴熟一点即可,这会儿再想,她终于明白若是一开始便尽善尽美,靖安王世子便不乐意经常往这里来了。老人这份拿捏人心的功夫是不是炉火纯青了?怎样的人物才会如此处心积虑去算计一位藩王? 老人望向那串碎玉风铃,是他要伪王妃去挂的,果然赵珣十分喜欢,超乎想象的喜欢。 老人轻声笑道:“上下左右我中空,不管东西南北风,一律为人说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 伪王妃不敢说话。 老人起身笑道:“你和那可怜痴儿的运气好与不好,就看今日了。可惜你们瞧不见。” 老人负手离去前淡然留下一句谶语般的言语,“以后见着雷霆震怒的靖安王,只管拼死替赵珣说好话,兴许可保你一命。” 伪王妃一脸木然。 风再起铃再响。 叮叮咚咚叮叮咚。 没有了出尘意味,只有杀气。 ———— 武当山上热闹了,因为来了个王八蛋。 这个混帐家伙来自龙虎山也就忍了,竟然还跟跟众望所归做了掌教的年轻师叔祖大打出手,怎么样,被打了吧? 山上数十座宫观大小道士们都在议论这个,上了年纪的要相对忧心忡忡,那厮毕竟是武评上的小吕祖,是龙虎三位小天师之一的齐仙侠,一身出尘剑道修为不是吹的。辈分小的那帮道童则就忍不住开始跳脚大骂了,恨不得卷起袖管去跟那位暂时住在大莲花峰竹庐中的小吕祖掰命,小道士们终究没见识到齐仙侠拂尘作剑劈紫竹的仙人气魄,其实山上也就骑牛的掌教在一旁看着,本意是搭把手帮个忙尽尽地主之谊,奈何小天师不领情,当时殿外一战,年轻掌教一手夺拂尘,随后齐仙侠的剑气便让一座真武大帝雕像摇晃了半天,一株千年老樟都被小吕祖整个儿倒拔而出,若非年轻掌教随手拎了只千斤香炉挡了几下,一身崭新道袍就得废了。几位掌教的师兄都闻风赶来,在门外看得兴致高涨,一点不心疼老樟被拔香炉被损,只差没有摇旗呐喊,交头接耳只顾着评点交手双方招式高低。 竹庐前,齐仙侠坐在一张青蒲团上呼吸吐纳。 不远处,一个年轻道士手里抓了把牛草在喂牛,有些难为情说道:“小道那几位师兄的确是不太像话,高手风范不如你们龙虎天师府。师兄们习惯了看我出糗,你见谅一个。” 齐仙侠实在懒得理睬这个阴魂不散的家伙。 骑牛长大的年轻道士呵呵笑道:“你真打算在武当山住下啊?挂在太虚宫大庚角飞檐下的吕祖古剑,你真想要,拿去就拿去好了,我就当没看见,反正我打小就觉得那柄剑太可怜,有人用它是最好。” 齐仙侠睁眼怒目说道:“吕祖遗物,岂可儿戏!” 年轻师叔祖无奈道:“那你总找我打架也不是个事儿啊。” 齐仙侠冷笑道:“总要分出一个胜负我才能下山。” 年轻师叔祖拍了拍大青牛背脊,小声嘀咕道:“气量还不如徐凤年。” 齐仙侠身前白尾拂尘猛地一跳。 洪洗象苦着脸说道:“怕了你了,你们龙虎山委实不像是修道人,哪来这么多争胜心。” 齐仙侠讥笑道:“你们武当若没有争胜心,为何在山下立起玄武当兴的牌坊?” 洪洗象笑道:“瞧着有气势呗,吕祖的墨宝,多稀罕。” 齐仙侠冷哼一声,与这道士正二八经说理,实在是对牛弹琴。 洪洗象小声说道:“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这可是吕祖留下的警世名言,再瞧瞧你们龙虎山,黄三甲当年便笑话你们该是囊中只有千万文才对。” 齐仙侠听到这话反倒是不怒不气了。 江湖上与庙堂间每隔一段时日都会流传出一些有趣的口头禅,往往是文人爆粗口莽夫文绉绉,最为生动。黄龙士这句嘲讽天师府修道不修心的调侃是一例,这回北凉王徐骁进京面圣,散朝后在殿外痛殴三品大员,就大骂了一句“你这厮要不是裤裆多了一只鸟,胸口少了两坨肉,就真是个娘们了!”上阴学宫这一任大祭酒则有一句传遍天下的名言,是他年轻时候调侃一位江南前辈大儒的,“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嫂子”。崆峒派曾有一位剑士当初与武林同道一起围剿魔头,临敌前心生惧意,万般无奈就找了个蹩脚借口说“刚听说媳妇怀孕,我先回了”,令人捧腹。 洪洗象牵着大青牛,临行前说道:“你住下便住下,说不定以后能与我一同下山。有个伴儿,我胆子也大些。” 走出去几步,这位掌教转身厚颜笑道:“喂喂,别那么小气,给我说说湖亭郡的事情。” 齐仙侠伸手要去抓马尾拂尘。 洪洗象骑上牛,跑路了。 不苟言笑的齐仙侠竟然嘴角勾起。 瞬间没了剑拔弩张。 这便是武当山啊。 任你谁来了,都会和气。 和气生仙气。 ———— 两禅寺。 两位女子登山,一路上和尚们都打招呼,一些个定力不好的小和尚都要背对着方丈们向一位小姑娘做鬼脸偷笑。 小姑娘则不爱搭理。 光头,光头,漫山遍野的,都是光头!谁爱看! “娘,你就让我下山吧。在山上总对着爹和笨南北两颗大光头,多无聊。” “闺女,光头多好啊,晚上都不用点灯。” “娘,不许逗我笑,都不淑女了!” “哪里是说笑,娘在苦口婆心跟你说大道理呢,要不以娘的花容月貌,会看得上你爹?” “娘,山下女子可比你好看多了,真不知道爹为什么要跟你过日子。” “死丫头,没娘能有你?还有,你摸一摸自己胸脯说良心话,你娘会不好看?!” “……” “唉,闺女,等你大些,就会明白只要在一个男人心中好看,你就是天下最好看的姑娘了。” “啊?可徐凤年说我长得一般呐,完了!” “闺女真是长大了,娘很欣慰呐。闺女,娘真不好看?不行,再下山一趟,还得买些胭脂水粉,多扑一些在脸上就好看了。” “娘你又乱花钱,爹肯定要跟笨南北蹲墙角唠叨去了,他们一起叨叨叨,可烦了。” “让他们叨叨去。哪天不叨了才不好。” 这娘俩,似乎挺俗气。 亏得各自身后爱慕着她们两个的光头,是那般佛气。 ———— 襄樊城外三十里,那一片广阔无垠生机勃勃的芦苇荡,不知为何今日没了生气。 中央地带,一名富贵公子哥坐在了芦苇荡中“天波开镜”的牌坊上,脚下是四尊符将红甲。 东北,站着一位其貌不扬庄稼汉般的壮年男子,腰间缠绕了一捆金黄色软剑。 据说天下有个连续两届武评的第十一高手,刀剑枪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儒释道三教九流,门门涉猎。他太聪明驳杂了,以至于不知选择何种趁手的兵器,最后便只好弄了一柄软剑,真气灌注后,可刀可枪可剑。 西南,一名青衫客双手扛着一支竹竿,缓缓行来。 骤然间,马蹄声响起。 芦苇荡中万千飞鸟掠起。 一手调教出伪王妃与李双甲的老人与芦苇荡边缘的捕鱼人家要了一壶粗劣米酒,眯眼听着牵砻舂米声,喝了口酒,自言自语道:“真是个死人的好地方啊。” 第118章 芦苇择水而居,大簇大片,很容易成滩成塘,襄樊城外这一个芦苇荡本来见不着秋芦飞雪的美景,自从靖安王妃钟情以后,原本一到秋季就来砍折芦苇当柴烧或者做纸浆的襄樊百姓便自动没了踪影,所幸那位裴王妃菩萨心肠,每年都要补贴赠予附近村民一些银两,加上有她大驾光临,使得城中好事的士子文人给芦苇荡评点出诸如阡陌苇香和绿湖问渔的景点,天波开镜的牌坊便是前两年由一位书法大家挥毫写下的,一来二去,趁着给富贵游人们摇橹赏景的机会,赚了一笔可观数目的银子。 不过裴王妃一般只是踏春过后踏秋观芦雪,今年显然要来得略早了一些,她出城排场一直极小,除了两名贴身女婢,便只有一小队轻装卸甲的王府侍卫,靖安王赵衡这些年治理襄樊卓有成效,爱民如子,口碑极好,加上远近闻名这位藩王一心虔诚信奉佛道,因此王妃出城从来不曾听说有碰到过烦心事。 由坦途官道岔入一条小道,便是繁茂成林的芦苇荡,王妃以往几年赏景,千篇一律下车后就让侍卫远远跟着,后者也不敢打扰王妃情致雅趣,加上芦苇比人高,起码能做到让王妃眼不见心不烦,这一次却奇怪了,不仅来早了,王妃到了岔路口时仍是没有下车。 车厢内,便是在府内都事事亲历亲为的裴王妃亲自点燃一尊檀香小炉,跪姿而坐,臀部垫在双腿上,无形中挤压出一个饱满弧线,车内两名婢女哪怕同为女子,瞧见了这幅景象都要心动,王妃尤其有一头柔美异常的三千青丝,贴身婢女们梳理时轻轻握在手中,皆是忍不住由衷赞美几句,而性子温和的王妃都会望向青铜镜中的自己柔柔笑着,婢女偶尔为读书读疲乏了的王妃清洗那双白莲玉足时,更会怦然心动,感慨王妃实在是太美了。 裴王妃手上拿着一封信,是出府前靖安王赵衡交给她的,说最好在芦苇荡边上亲手转交给那名北凉世子,若非如此,她不会这么早来这片芦苇荡。裴王妃拎着那封口都未用心封上的信封,似乎在犹豫着是否抽出信件,对于靖安王赵衡,世上没有谁比她更懂了,他什么话都不说透什么事都不做绝,留下来给人去猜,对谁都是如此,世子殿下赵珣的乖僻性格,便是被这位父王硬生生逼出来的,至于赵珣那些有违人伦的隐蔽眼神,出于女子直觉,早已不是懵懂少女的裴王妃岂会不知?那孩子多半是恨她多一些,虽说当年进入靖安王妃,并没有争强斗胜的心思,但当时的正王妃即赵珣的生母不知为何就病死了,这笔帐,不管裴南苇如何心安理得,都得记在她头上,故而这些年面对赵珣不合规矩礼仪的复杂眼神,不曾说破,从未出声训斥,更没有在靖安王面前有任何鼓动唇舌,赵衡极重养生,等到靖安王死后由赵珣世袭爵位,怎么都是二十来年后的事情,想必那时按律降爵为静安侯的赵珣也不至于对人老珠黄的自己心生想法。 裴南苇除了手上密信,腿边还摆有一只装有念珠的檀盒,她极喜欢檀盒上的雕饰,盒子没有打开过,因为她知道越是自己在意的东西,赵衡便越憎恶,何况这檀盒还是赵衡眼中钉送的?她怕一旦打开,被他得知,那念珠与檀盒就都没了。 裴王妃柔声道:“你们下去看看北凉世子殿下是否近了。” 这两位连王妃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要与靖安王书信如实禀报的婢女告退一声,便姗姗提裙下车。 裴王妃双指捻出密信,是靖安王的亲笔:送侄千里。 裴王妃皱了皱眉头,喃喃道:“寓意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就不亲自相送了?” 裴王妃摇了摇头,似乎自觉对这五字不得要领。赵衡当年宫闱夺权失败后,虽然在王朝内如今最顶尖的一拨庙堂权贵中评价不高,甚至被异姓王徐骁和几大得势藩王大加嘲讽,但她却知道这仍是一个极有野心的男子,一日不恨当年所受羞辱,一日不想重返那座城那座宫,这样一个野心勃勃如窗外芦苇不绝于风吹雨打的藩王,世子赵珣被打,却要亲自登门请罪,已是天大的忍耐,真是破罐子破摔,再度自贬身份给一个后辈抒发一番离别情谊?裴南苇没来由想起出府时他站在台阶顶上,居高临下捻珠微笑说的那句话:“夫妻缘分一场,已替你祈福百万句,本王问心无愧。” 裴南苇将密信放回信封内,低头看了一眼檀盒,拨开帘子看到婢女们还在道路上翘首以待那名世家子,下意识伸手去抚摸檀盒,刚刚触及便被火烫了一般猛然缩回,这位王妃心生懊恼,赌气般狠狠抓起檀盒砸在车厢内壁上,檀盒坠地,滚落出一串古朴念珠,裴南苇不信佛法更不信黄老学说,只是出身名门士族,这些年又在靖安王府见多识广,对这串中原美誉“太子”的婆罗子联结而成的“满意”,一见钟情,女子善变啊,才丢了檀盒,这会儿便满目怜惜地去拾起念珠,靠着车壁,握住一颗象牙白色的圆润太子,裴南苇仰首痴痴望着。在世人看来,贵为王妃,青州是她的,襄樊是她的,窗外芦苇荡是她的,都说她的,可实情如何,就如市井百姓一辈子不会知道庙堂宫闱里的勾心斗角,这些,其实都不是她的。 裴南苇想起了年幼时的无忧无虑,想起了初入王府的风光煊赫,想起了当年正王妃那张森冷的脸孔,想起了赵珣从赵衡那里学来的阴沉,想起了瘦羊湖湖畔客栈出门时的那一下荒诞,当她听到马蹄轰鸣,终于想起了密信,记得了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靖安王那临别如同一幅挽联的赠言,裴南苇悚然一惊,失手丢掉了念珠,脸色像是一片秋季凄凉的雪白芦苇。 哪里是送君千里,分明是一送到黄泉! ———— 一名年轻人躺卧在天波开镜的牌坊顶端横栏上,微风起芦苇荡,轻轻吹拂着他鬓角发丝,十分闲情逸致。 他自认是一个很乐观的年轻人,从不去怨天尤人,幼年与娘亲孤苦相依,受尽白眼,她病逝枯瘦如女鬼时,他才九岁,娘亲临死前说了许多他当时听不懂的话,大概意思是生下了他并不后悔,更不记恨那个他从未见过面的父亲,后来他亲手挖坟下葬了死不瞑目的娘亲,他虽小却也懂得,她是希冀着能最后见到那人一眼,哪怕一眼也好,可没有。 当他在枯冢坟茔上想着怎么才能不饿死的时候,出现了一名说话尖声细气的魁梧男子,嗓音与身形截然相反,穿了一身他从未见识过的富贵衣衫,瞧着好看至极,可总让人觉得是披了一件华贵的人皮。 小小年纪的他就觉得是见着吃人的恶鬼了,可那名男子只是牵起自己的手,说要带他回家。 家? 娘都没了,家在哪里? 然后他被带到了一座城墙很高的城,透过车帘子,都看傻眼了。下了马车后一路上都没有与他说话的家伙牵着他仿佛走过了无数道城门,终于走到了一座湖,湖边上,站着一个怎么看与自己很像的男子,一身金黄,爬满了蛇。 后来,他终于知道那不是蛇,是龙。而那名见面后没说任何话没露出任何表情的男子身上穿着的,叫龙袍。再以后,他有了两个便宜师父,除了带着他“回家”的家伙,另外一个是不太爱笑的老和尚,前者脾气极好,在湖边初看到那一身爬满狰狞黄蛇的男人,当场便吓哭了,这个日后成为大师父的家伙领着他回去时就蹲下去轻声说别怕。长大以后,记忆中姓韩的大师父不管自己如何调皮捣蛋,都是只对着自己笑着,好似除了笑他便不会做什么事似的,那个大到没有边际的家里,所有人见到他都会怕得要死。十二岁那年中秋,偷偷去爬武英殿赏月,被抓了去差点砍头,是大师父跪在那个男子眼前求情,他才知道大师父不止会笑,天天被人跪拜的他也会给人下跪,那以后,就再没有人拦着他去爬大殿了,武英殿保和殿文华殿,随便爬。 二师父脾气就要差了许多,总有数不完的鸡毛掸子,与他说佛法,说输了要被打,明明说赢了也要挨揍,倒是有一次趁二师父发呆,摸了他的光头,二师父反而没有生气。其实及冠以前,真相便早已水落石出,只不过他也不愿意去争这争那,何况争也未必争得来,生父是那人又如何?在那个人人皆是貌合神离的家里实在是呆腻歪了,加上与隋珠那个顽皮丫头实在不对眼,三天两头打架对骂,干脆就跑到上阴学宫去逍遥快活,世间女子,他只喜欢明明长得不好看却十分耐看的,他的娘亲便是如此啊,即使病入膏肓那么不好看了,可那眼神依然让他觉得最亲昵,终于有机会去亲眼见一见那名声很大脾气很差的姑娘,翻-墙入了小楼,果真就被一剑给刺过来,后来不得已约定当湖十局,输了便输了,谁规定男子一定要胜过女子的?他就很乐意这辈子专门服侍自个儿的娘子,把她服侍得舒舒服服,一生一世幸福安稳没半点波澜才好。 可惜每次偷偷去她那儿给鸡鸭喂食,都逃不过一顿剑气凌人的驱撵,他不计较,自家媳妇儿嘛,与相公耍点小心眼小脾气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讨喜事情? 这个乐天向上的年轻人脚下站着四尊符将红甲。 水甲已经被一位重出江湖的老剑神破去,心疼归心疼,可念在老剑神是在给小舅子卖命,他就忍了,甚至不介意留下一具水甲符甲。 既然差不多仁至义尽,也就得开始干正事了。 这趟偷跑出学宫,最主要是给靖安王赵衡送去一句口信,约莫意思就是世袭罔替本来呢,是没你赵衡啥事的,但只要你肯出力,北凉那边的那份儿就给你了。 靖安王是个大大的聪明人啊,以前魄力不够,这回儿学聪明了,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年轻人坐起身,双脚挂在牌坊上,眺望过去,终于看见了官道上扬起的尘土,笑道:“小舅子,可别怪你的未来姐夫不仗义啊,要知道这块地儿,风水是极好的。” 第119章 一名青衫客由西南而来,肩上扛着一根瘦竹竿,扛了一会儿,便拿下竹竿去撩拨芦苇,嘴上念叨着一支乡土气息颇重的小曲儿,“我替大王巡山来”“见着姑娘一同压寨去”,反复哼唱了几遍,期间还蹦跳了两下,没望见想要见到的景象,百无聊赖,重新扛回竹竿,头也不转问道:“江上李淳罡那一剑,你说我硬挡,挡得住吗?” 没有回音。他也不气馁,继续自顾自说道:“当时以为老剑神破而后立,一举踏足陆地神仙境界,出了武评才知道只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凑巧,妙手偶得嘛,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我与你出剑冢时,我一剑加上你一剑,也都各自摸到了剑仙的门槛,这番与老前辈再战,你说胜算有几分?” 没有佩剑只有竹竿的青衫游侠儿身后依然寂静无声,或者说只有漫无边际的风吹芦苇呜咽声,声声入耳。正是这名清瘦青衫客在鬼门关口一竿挑翻了大船,脚下一叶小舟潇洒而来潇洒而去,在消息灵通的武林中已经在被津津乐道,老剑神才刚复出,吴家新剑冠便翩然前往挑战,怎么看都噱头十足,近期已经挣了江湖人士无数斤的口水唾沫。但底层江湖侠士与绿林好汉只是在震撼这名剑侠的一路南行所向披靡,有心人却已经在打探到底是何方神圣才有资格做吴六鼎的剑侍,奈何吴家剑冢是个滴水不漏的古怪地方,一直得不出个确切的所以然来,只是依稀得知这一辈剑冠吴六鼎的近身剑侍比起上一辈还要出类拔萃。成为剑冢剑侍,对剑主忠心耿耿不需多说,注定要一生不事二主,所有剑侍都是自幼便被老辈枯剑士按照天分高低拣选给吴家嫡系后辈,一同成长,一起练剑悟剑挑剑,剑冢每一代都有几十对剑主剑侍,唯有成为剑冠的剑士,才可以象征吴家剑冢行走江湖,新剑冠的实力毋庸置疑,天生笼罩着一股悲剧意味的剑侍更是惹人好奇,加上这座不知埋葬了多少剑道天才的坟地向来有剑侍实力超过剑主的传统,天晓得吴六鼎身边的神秘剑侍是修习何种霸道剑术?因此那些不待见剑冢自视一家独大唯我独尊的潜在势力,不是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都要好好掂量掂量,不敢轻易去攫其锋芒。 剑主修王道剑,剑侍习霸道剑,是剑冢祖宗刻在剑碑上的成文规矩。论杀人剑术,天底下可没有比吴家剑侍更厉害的剑客了。 青衫吴六鼎感慨道:“咱俩真是绝配,我小时候死活不肯与我爷爷去学外王内圣,总觉得以老祖宗的天赋,仅只是得了素王称号,无法在我家剑道上称王,那我学什么王道剑,还不如与姑姑一样练入世的霸道剑来得威风。你呢,误打误撞,倒是打小被授予王道剑,连爷爷那柄‘素王’都被你从剑山上替我取了回来。我入世练入世剑,你出世剑却得陪着我入世,委屈你了。靖安王说姑姑的大凉龙雀在那人手上,我不去管那些庙堂捭阖的阴谋,但那把剑,不管如何我都要替你拿来。” 吴六鼎身后终于出现一道修长身影,背负着一柄不出鞘已是剑气凛然的长剑。她与吴六鼎一般身穿文士青衫,容貌平平,格外棱角分明,眉宇间有一股杀伐英气。 古剑“素王”,天下名剑第二。力压剑冢历代所葬十六万剑。 应该并非目盲的背剑女子始终闭目而行,清风拂面,吹得她一头只以红绳粗略系了个马尾的发丝肆意飘散。 扛着竹竿的吴六鼎转身嬉皮笑脸道:“翠花,为何明知你长得不算好看,我就是喜欢你呢?” 负剑闭目缓行的年轻女子一本正经回答道:“大概是你喜欢吃我做的酸菜。怕没有酸菜吃,才喜欢的我。” 她打小在吴家剑冢里便出了名不善言辞,除了练剑练剑再练剑,除此唯一的兴趣就是做酸菜,吴六鼎年幼时便很嘴馋这个,不幸一馋就馋了这么多年。她出身贫寒,被带入吴家剑冢前是村野人家里的闺女,大概由于以往的记忆就仅剩酸菜味道了,入了天下学剑人心目中的圣地,便尝试着去做酸菜,至于味道好与不好,没有对比,自然便没有答案,反正青梅竹马长大,准确说是青梅竹剑长大的吴六鼎一直吃也没有吃烦。她一脸刻板的回答兴许在外人耳中荒诞不经,吴六鼎却听得很用心,并且很正二八经去深思这个问题。翠花的酸菜啊,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味的玩意儿吗?况且翠花不提剑而是很认真去做酸菜的时候,不太好看的她总显得好看一些。 “翠花,今日我若死在李淳罡手中,以后每年清明就别祭酒了,我不太爱喝,搞一大盆酸菜就行。” “好。”一名剑侍侍奉剑主,并没有为剑主报仇的规矩,临敌破敌时更不准出手帮忙,只有葬剑守坟的习俗。吴家老祖宗当年立下这条铁律,怕得就是后辈有所凭仗而耽误了孤身求道的精纯剑心。 “翠花,酸菜就只能用白菜吗?” “我只会白菜腌渍。” “换换口味呗,咱们都到了南方了。”吴六鼎流着口水一脸期待。 “你难道不应该想着如何破解李淳罡的两袖青蛇吗?”剑冢这一辈剑侍魁首皱眉轻声问道。 确实有些不像话了,且不说是大战将启的紧要关头,便是寻常时分,一位吴家剑冠与一名剑侍似乎也不应该聊些酸白菜的话题啊,好歹聊些玄妙灵犀的剑道感悟,说些让天下剑士一听就拜服崇敬的言语。 “想着活下来才能吃到酸菜,比较有斗志。也不用去想我使素王剑会不会心怀愧疚。李淳罡的两袖青蛇也好,邓太阿的桃花枝也罢,不管剑术剑意,终归都在剑道范畴。天底下,真没有比吴家更懂剑的地方了。”吴六鼎轻声笑道,双手搭在竹竿上,眯眼望向芦苇小道尽头。 ———— 腰间缠绕一捆金黄软剑的庄家汉子与吴六鼎恰好对角,由东北往中而走,这名皮肤黝黑如乡野农夫的汉子神情木讷,略微低头,怀中有一处凸起,似有一个木盒形状的物件。 正是这样东西让他来到襄樊城。 当年襄樊十年鏖战,对一心学武的他来说,并无对错,哪怕是王明阳死在了钓鱼台,他也不会去与人屠徐骁计较什么。他不是没有试图劝说王明阳离开襄樊,甚至亲口对其说过便是你守城胜了,东南半壁大厦将倾,一己之力能如何?可那人不听,最终只是以襄樊二十万血肉之躯成全了一人的名节。这等惨绝人寰的暴戾行径,与那敌对的人屠何异?便更有道德一些了?听闻这惨烈结局的他当时正在北莽,并未奔赴北凉寻仇,只是说了一句不许徐家人再入襄樊。 他说到做到。 何况靖安王赵衡还交付给他那只装有王明阳眼珠的盒子,他只是一名武夫,两大藩王的恩怨,不想去掺和,但既然北凉王的儿子敢来襄樊,他就要履行当年诺言。 因为王明阳是他同父同母的兄长。 ———— 两名女婢垫了半天脚跟终于瞧见了那名恶名如雷贯耳的北凉世子,他并没有舒舒服服呆在车厢内,与一名仙风道骨的老道人乘马而来,她们不约而同纳闷这位世子殿下就不怕吃灰尘吗?纵使马术再好,终归是颠簸难耐,哪里有坐在车上惬意?她们小跑回王妃所在的马车,说那世子到了。裴王妃缓缓下马,一手攥紧那封只有寥寥数字的密信,一手握着“满意”念珠,脸色如常,她依然是那个在钟鸣鼎食王侯高墙内都气质出彩的大富贵女子,亭亭玉立站在车旁,望着那个不知是可恨还是可笑或是可怜的后辈登徒子缓缓接近,不知为何,手心渗出了汗水。 徐凤年早看见了芦苇荡口子上的车队,离着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肃容轻声问道:“魏爷爷,桃木剑都用上了?够不够用?” 这两日不见踪影的九斗米老道魏叔阳抚须微笑道:“桃木三十六,剑阵已经准备妥当。” 徐凤年点了点头,阴沉道:“禄球儿信上说襄樊王明阳的弟弟也来了,我就不明白当年襄樊攻守战了整整十年,他也不曾帮手,为何今日却来凑热闹?良心发现了?” 魏叔阳神情瞬间凝重起来,叹息一声,摇头道:“老道这就不敢妄言了,只知此人的武道修为极为深厚,否则也不至于接连两次登上武评,连续二十年做了那天下第十一高手,外行看热闹,觉得这名号可笑,老道真是半点都笑不出来。” 徐凤年不握马缰,双手按住绣冬春雷两刀,眯眼望着被靖安王府侍卫拱护着的两名俏丽女婢,若说那姓王的第十一来城外“待客”,属于情理之外的意料之中,那在路上便已听闻出城消息的裴王妃,就有些莫名其妙了,靖安王赵衡这老乌龟疯了不成,要把身为王妃的她放在这几乎可以称作必死之地的芦苇荡?要引君入瓮可以理解,可需要付出这般惨重的代价吗?好歹也是一位比玉人还娇媚的正王妃,或者说赵衡已经为了世袭罔替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徐凤年喃喃道:“暂时已知的有第十一和四具符将红甲,赵衡还有哪些后手?既然连裴南苇都肯当作等同于一颗弃子的棋子,那必定就不止是这般‘客气’了。怎的,事后就说本世子对出城赏景的靖安王妃图谋不轨?故意一路尾随,玷污了王妃?接着靖安王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说法会不会太儿戏草率了?再者,赵衡真有把握在这里将我一击毙命?还是说这位藩王觉得斗不过徐骁,斗一斗我是胜券在握的事情?” 徐凤年对魏叔阳轻声说道:“让宁峨眉与凤字营快马跟上来,不需要拉开半里路距离,并且与他说明白,准备死战。” 老道魏叔阳立即策马折回。 徐凤年已经清晰可见靖安王府两名女婢的姣好容颜,放缓速度,与马车并驾齐驱,伸手叩了叩车壁,姜泥掀开帘子,一脸狐疑。 徐凤年说道:“你与老前辈说一声,天下第十一的王明寅来了,符将红甲也来了,说不定暗中还有不弱的隐藏高手。” 姜泥面无表情哦了一声。 “你小心些,别下车。今天不太适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一世独宠:庶女为妃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末世女重生六零年代日常   仙道空间   妄想人妻   未婚妻和乡下表弟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身娇肉贵惹人爱[快穿]   薄情怀(1v1)